信息化汇报材料

时间:2024-08-14 12:43:30 个人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化汇报材料

  现如今,有的人天天看汇报,有的人天天写汇报,汇报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最重要的是结果,经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汇报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化汇报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化汇报材料

信息化汇报材料1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努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校开始信息化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与时俱进,根据市、县、镇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257人,教职工22人,有多媒体教室7个,计算机教室1个,计算机总数26台,最大班额与计算机数之比达1。8:1,回顾以前的工作,我们有探索,有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制,科学规划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进入的21世纪,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拿教育来说,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由此可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而充分的运用,又是教育现代化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报刊及网络上相关文章,在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中统一了思想,建立以校长为首,以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并着手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我们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领导班子坚持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明确职责规范,定期督导反馈,注重工作实效,从而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步推进。

  二、健全制度,保障经费

  有了规划,还要制度规范来保证。为此,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范冬萌主任为总管理员、郭洪升主任负责培训指导)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每学期初,由校长跟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然后,各部门分别与教师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并且各部门要定期对教师、班级使用信息媒体进行检查、打分。每学期结束,校长对各部门信息使用、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而各部门分别对教师信息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经费的落实也得到很好的保证。学校争取镇中心校支持每年逐步加大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上的投入,这些经费用于添臵电脑,更新设备,除了保证使学校最大班额与电脑的比例达到1。8∶1外,学校还购置了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等,此外,每年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费用,学校也能在经费上得到保障。计算机教室的硬件设施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三、全员参与,资源整合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每个校园,计算机辅助各学科的教学更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必须跟上,才能保证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时,整合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外教育的各类资源,则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学校在考核、评优工作中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聘请名师、专家定期来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这些课大多是自制课件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效。由此激发了全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率达到了80%。

  教师在自制课件的同时注意与引进、购买、下载现成的'正版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资源相结合。如今学校拥有教师自制课件上百个。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搞好二次培训,做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吸引人。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足的时期,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三至六年级开设计算机课),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班子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外出学习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针对我校中老年教师偏多的实际,学校经常组织全校教师利用双休日、下班后、寒暑假的时间分期、分批地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操作程序,掌握使用方法。如本学期,我校聘请商培元老师就“如何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有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从而使我校的信息化教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和电化教育水平,我们又要求全校教师人人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也尽可能多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各科教学工作,运用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学校教师的电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我校有专职计算机教师1人,经常到外校听课,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并注重整合、反思,专业水平迅速提高,在省组织的网页制作大赛中,我校李建楠同学获省三等奖。学校网站点击率超过两万次,为家校联系搭建有效平台,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五、注重应用,讲求实效

  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我们在启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时就明确提出“注重应用”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实践表明,这一切入点,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水平和能力,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在,我校教学运行机制正在悄然有序地发生改变,如:传统的备课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教师们能摄取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富时代感,形式更生动活泼。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识。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存在困惑和问题,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今后,我们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的工作原则,为把陈家小学这所普通农村小学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学校而不懈地努力。

  谢谢!

信息化汇报材料2

  昆山市镇新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4573平方米;绿化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920人,其中,初一327人,初二320人,初三273人;专任教师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59%的教师达高一层次学历;高级教师5名,一级教师14名;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4%。

  本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农村初级中学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学校连续14年被评为昆山市文明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1998年被确认为昆山市素质教育窗口学校;1999年12月和20xx年3月,先后通过苏州市和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验收;20xx年12月,顺利通过江苏省示范初中评估验收。在昆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八次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我校六次取得第一名。目前,学校呈现出教育管理严谨,办学特色显着,队伍素质优良,综合质量领先,社会反响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几年来,本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具体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健全组织,教育信息化走上正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普遍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工程,应该放在学校建设发展的优先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到,先进的教育手段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础,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有其独特的信息接收和传播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本校根据苏州市、昆山市信息化工作要求,及时制订了学校信息化工作规划,并开始分步实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信息化工作规划要求,本校及时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学校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下设信息技术教研组,负责学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有关人员分工合作,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得到了正常开展。

  二、加大投入,优化设施,教育信息化正常运转。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工程,因此,本校在着手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本着技术可靠、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奠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基础。

  从1997年开始,本校抓住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的机遇,加快教育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学校从每班配备“三机一幕”电教设备开始,先后配置了拥有586电脑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构建闭路电视系统,接通宽带网络,建成校园网,实现班班通。近几年中,学校自筹资金共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添置、改善教育设备和教学辅助设施,其中用于信息化建设为103万多元,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目前,本校有网络计算机教室2个,语音室1个,多媒体专用教室1个(正在规划新建),学生用电脑112台,教师办公室电脑20台,以10M宽带光纤方式接通互联网,并组建成校园网,所有教室与教师办公室均布有网络接口,全部电脑均能进入互联网,网络环境下可使用的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为1:7。

  2.主动出击,与北大附中联合办学,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20xx年5月起,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与水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考察、论证,本校决定与北大附中合作,将本校建成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同年9月,该项合作办学正式启动,为本校信息化工作注入全新的内容与蓬勃的活力。

  根据双方协议,本校将有偿使用北大附中通过网络、卫星等方式提供的全部教育教学资源,学习名校、名师优良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接受名校、名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辐射,有利于本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北大附中的虚拟教室,使用他们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可以与名家、名师对话,向网校的老师质疑问难,开展学习交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一年多来,双方进行了多次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9月,本校决定继续与他们合作,以推动和提高本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质量。

  3.重视软件建设,丰富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本校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软件建设。

  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制作教学课件,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教技室已收集教师自课件70多个,并有部分教师的课件在苏州、昆山市的评比中获奖。

  三、规范制度,强化培训,教育信息化有序推进。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技室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应用能力,目前本校中青年教师已全部通过信息技术的考核。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多媒体的制作进行研讨,然后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信息技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在,本校全体中青年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为了更有效地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教师如在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课件竞赛中获奖,学校将给予与学科论文等方面的获奖同等的奖金,对参与上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资料的,也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近几个学期本校进行的青年教师评优课、“四优”竞赛等活动中,都特别设立了优秀课件奖,激励教师真正为教育信息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校从20xx起,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均按教育部课程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并根据昆山市教育局制订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要求来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制订了初中毕业生通过苏州市办公自动化中级考核的质量目标,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近两年,初三学生计算机中级考核通过率都在80%以上。

  四、围绕课题,加强科研,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

  实现教育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同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本校的“十五”苏州市级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中,设立了研究的子课题。20xx年下半年开始,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本校及时申报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师生互动方式研究》、《网络支撑下的语文阅读研究》等两个昆山市课程改革实验课题,一批教师参与了实践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使学生能以网络为工具,学会熟练地搜集、处理、交流有用的信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要用好北大附中的教育资源,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有效阵地;围绕教育信息化进行专题研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教育信息化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校在学生中开设了计算机兴趣小组,由信息课教师带领,开展实践活动,学习操作技能,组织参加有关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xxxx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中,本校两名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初中组三等奖。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入,本校将抓住课程改革的大好机遇,继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强大作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创出特色,开创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

信息化汇报材料3

  xx市xx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4573平方米;绿化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920人,其中,初一327人,初二320人,初三273人;专任教师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59%的教师达高一层次学历;高级教师5名,一级教师14名;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4%。

  本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农村初级中学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学校连续14年被评为xx市文明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1998年被确认为xx市素质教育窗口学校;1999年12月和20xx年3月,先后通过苏州市和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验收;20xx年12月,顺利通过江苏省示范初中评估验收。在xx市教育局组织的八次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中,我校六次取得第一名。目前,学校呈现出教育管理严谨,办学特色显着,队伍素质优良,综合质量领先,社会反响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几年来,本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具体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健全组织,教育信息化走上正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加快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普遍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工程,应该放在学校建设发展的优先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到,先进的教育手段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础,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有其独特的信息接收和传播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本校根据苏州市、xx市信息化工作要求,及时制订了学校信息化工作规划,并开始分步实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信息化工作规划要求,本校及时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学校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为小组成员,下设信息技术教研组,负责学校信息化的具体工作。有关人员分工合作,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得到了正常开展。

  二、加大投入,优化设施,教育信息化正常运转。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工程,因此,本校在着手规划和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本着技术可靠、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奠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基础。

  从1997年开始,本校抓住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的机遇,加快教育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学校从每班配备“三机一幕”电教设备开始,先后配置了拥有586电脑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构建闭路电视系统,接通宽带网络,建成校园网,实现班班通。近几年中,学校自筹资金共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添置、改善教育设备和教学辅助设施,其中用于信息化建设为103万多元,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目前,本校有网络计算机教室2个,语音室1个,多媒体专用教室1个(正在规划新建),学生用电脑112台,教师办公室电脑20台,以10M宽带光纤方式接通互联网,并组建成校园网,所有教室与教师办公室均布有网络接口,全部电脑均能进入互联网,网络环境下可使用的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为1:7。

  2.主动出击,与北大附中联合办学,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xxxx年5月起,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质量与水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考察、论证,本校决定与北大附中合作,将本校建成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同年9月,该项合作办学正式启动,为本校信息化工作注入全新的'内容与蓬勃的活力。

  根据双方协议,本校将有偿使用北大附中通过网络、卫星等方式提供的全部教育教学资源,学习名校、名师优良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接受名校、名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辐射,有利于本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北大附中的虚拟教室,使用他们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可以与名家、名师对话,向网校的老师质疑问难,开展学习交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一年多来,双方进行了多次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9月,本校决定继续与他们合作,以推动和提高本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质量。

  3.重视软件建设,丰富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本校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软件建设。

  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制作教学课件,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教技室已收集教师自课件70多个,并有部分教师的课件在苏州、xx市的评比中获奖。同时,鼓励教师向各级教学资源库投稿,将现有的课件资源公开,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今年,有两位教师的电子教案和课件被xx市教学资源库收录,供全市教师参考。

  另一方面,本校借助北大附中教育资源的优势,将他们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录等刻录成光盘,供全体教师查阅,目前已积累了71个光盘。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定期安排时间,观摩北大附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并组织开展研讨。

  本校从20xx年起,自主建设学校主页,挂在xx教育信息网上。xxxx年3月,本校开辟独立网站,由专人负责建设、管理及维护,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并定期更新,为师生提供服务。

  三、规范制度,强化培训,教育信息化有序推进。

  在信息化建设开始之初,我们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职责》、《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的若干规定》、《校园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规定》等,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并向全体师生宣传国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管理、保密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教育全体师生规范、安全地使用计算机网络,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和电教资源提出明确的要求,以规范的管理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

信息化汇报材料4

  为什么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有这样几组数字: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其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信息化发展的迅猛势头,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在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的转变。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及时准确获得和传递各种信息,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一、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社区信息化是由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组成的。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信息化从社区管理和服务手段上应该实现这样一些要求:第一满足社区各类群体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需求;第二居民的各种利益维护和诉求的表达得到及时地传递;第三社区的各种信息资源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四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实现自动化,减轻了社区人员的工作量。社区信息化平台大致包含以下应用系统:

  1、社区(或街道)门户网站。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2、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针对街道服务大厅、社区办事窗口的服务流程管理的应用,这部分应用就是为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办事人员,让办事的居民或单位少跑腿,工作人员多分担。主要包含服务受理、服务监督、服务指南、公共办事查询、服务收费、服务项目管理、统计分析及报表、网上窗口业务、触摸屏查询等功能。

  3、社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此平台记录和处理社区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即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内容应包含社区各项工作内容,如:社区概况、居民基础信息、社区组织、服务、救助、卫生、安全、文明、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等。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对系统未涉及到的工作进行灵活的自定义模块化设置。

  4、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管理系统。社区服务中心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呼叫等多种手段与居民和服务加盟商进行联系,获取各种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变为一个咨询中心、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和增值中心。

  5、社区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用于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数据的来源为社区基础信息库。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在同一个数据中心内(服务器),也就是指信息数据共享。查询方式设定为分级查询,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对应的查询服务,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如:社区基本情况统计、人口信息统计、特殊人员统计、党团建设统计、组织机构统计、服务情况统计、社区建设统计、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治安情况统计等。系统也可以让用户自由定义查询和统计方式,通过分析应用,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

  二、办事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街道及各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目前,各科室和社区都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部分服务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软件服务平台。尤其是街道管理系统和街道网站的建立,大大推进了街道信息化建设进程。

  2、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到位。近年来,街道通过政府采购、上级部门下拨以及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为各科室和社区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基本上达到平均2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信息化的建设,不但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3、社区干部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随着街道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街道针对街道全体人员开展了计算机知识讲座、电脑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

  尽管我办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限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

  1、实用性有待加强。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社区管理和服务百姓工作变得便利实惠,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管理社区、服务百姓的需要。我办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便民利民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办事处网站信息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缺乏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能提供的高层次服务不多,导致辖区居民对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能完全发挥网站信息化的作用。

  2、缺乏统一的软件平台,信息的整合度不强。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还是医药卫生、家政服务,各个部门的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原本可以共享居民基础信息,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数据重复录入,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制约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3、资金投入的制约

  首先社区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入,比如宽带接入、社区服务呼叫系统、社区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网站的制作与维护等等。缺少了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社区与居民之间实现网上互动、网上服务。其次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办事处自身投入),也拖慢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因此,社区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

  社区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如:缺少与社会信息化集成的扩展、信息化人才资源薄弱、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

  三、街道办事处信息化建设近期需解决的问题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求的事情,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逐步推进。针对街道实际情况,拟在近期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街道网站的宣传推广。主要通过此次活动,向居民分发办事处服务指南手册和宣传的方式,使辖区居民了解街道网站。

  2、在街道网站成立街道论坛。此项工作筹备已经基本完成,待调试成功后,即可投入运行。

  3、对街道网站首页政务公开、社区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整、更新,突出显示办事流程等项目,使内容更贴近为民服务。

  4、探讨在网站上进行如:低保、低收入公示的可能性。

  5、寻找和改进办事处各科室、社区信息交流和文件传送的模式,目前虽然qq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6、针对手机、qq用户众多的情况,探索利用手机短信、飞信、qq广播等开展服务的可行性。

  四、街道信息化建设的远期规划建议

  社区信息化同传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比较,实现了管理和服务理念、手段、方式、运行机制、绩效等多方面的变革,以信息技术推进社区建设,已成为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从远期趋势来看,需要逐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1、推进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推动辖区内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进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共同投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机制;

  2、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即办事处基础信息数据库(服务器)平台;

  3、开发统一的软件平台,整合社区各类信息数据平台;

  4、提供公共的信息查询设施,如触摸屏,led滚动屏等,供居民进行信息查询;

  5、在人流相对集中区域布置信息网络终端,协助居民购物、订票、进行水、电、天然气、手机、固话等项目缴费;

  街道和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政府职能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科技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要利用各种方法服务于民。从目前来看,街道自身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弊端在于,市开始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并定制统一的服务平台,数据信息交换平台以及社区信息化规范标准,那么我们的前期投入的部分软硬件设施就有可能被淘汰,造成一定的损失。今年市工信局已经开始论证和推进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但总的来说,我们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利是大于弊的。主要有这样几点:首先,社区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论证、试点乃至建设期间的巨大资金投入,决定了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推广和探索。所以不能等工信局来为我们解决信息化建设,尤其在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处于论证、试点阶段的时候,更需要我们自身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多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在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中走在前头,获得机会。其次,我们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为我们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培养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无论今后社区信息化建设如何发展,都将是我们自身的宝贵财富,都会为我们适应今后的社区信息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信息积累的过程,如现在我们采集和更新的居民基础信息,任何时候都是社区信息化工作最基础的数据,这种数据信息的积累,是今后应用任何一种社区信息化平台都不可或缺的信息。

信息化汇报材料5

  一、建设部对特级企业建设方面要求

  20xx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建市241号文件《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通知,明确了特级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要求,信息化方面的具体内容是:

  1、建立计算机中心机房,部署信息系统,并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

  2、建立集团与分公司、项目部之间的网络连接;

  3、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财务管理几个方面;

  4、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独立的预算;

  二、本次信息化建设目标

  1、满足建设部考评要求;

  2、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横向集团管理与纵向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系统整体构架,横向集团管理包括了集团财务管理、集团资产管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集团物资管理、集团办公自动化等,纵向的项目管理涵盖从项目立项、招投标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为止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资金、物资、设备、人力资源全面一体化管理, 从而实现资源内部合理流动;提高内部日常办公的行政运行效率和提高企业执行力。

  三、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分为前期准备、项目调研、数据录入、系统测试、培训、试运行、正式运行和项目验收

  1)前期准备包括: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资金预算、选择供应商;

  通过对xxx的华建、江都以及xxx其它特级企业的了解,信息化投入一般在200万左右,其中软件在150万左右、硬件在50左右;

  供应商选型有些是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有些是通过前期考察和了解,确定一家实力最强、最符合建设要求的供应商直接洽谈。

  确定好供应商后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将根据软件供应商项目经理和我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协商确定整体计划安排开展工作,包括确定试点分公司、试点项目部、硬件的配置要求并搭建硬件和网络、确定实施小组成员和每个成员的分工、培训安排。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要明确两点,一点是这个平台是我们和软件开发商共同完成,不是软件公司单方面的事情,如果我们配合的'不好就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第一点,正因为是双方参与的事情,所以要高层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只有得到一把手全力支持项目才能顺利进行。

  2)项目调研:根据软件供应商的项目实施人员的要求,我方实施小组成员将配合完成调研工作,调研的内容包括工作流程、审批流程、基础数据、报表等;

  3)数据录入:由软件公司项目实施人员指导我方实施人员录入基础数据,由软件公司实施顾问把流程定义到系统中;

  4)系统测试:由软件公司实施顾问进行系统测试;

  5)培训:包括前期培训、中期培训和后期培训,前期培训在项目启动阶段,软件公司的实施顾问将给我方项目组所有成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培训;中期培训的内容是操作为主,分领导层培训、操作层培训、系统维护人员培训,后期培训主要对我方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后期系统维护方面的培训。

  6)试运行阶段:我方将把目前手工状态下的工作放在信息平台里面操作;

  7)正式运行、项目验收:如果试运行没有问题,项目将正式移交。

  四、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安排

  将整个项目分为三期,计划实施周期为六个月

  第一期项目为:调研与实施规划,包括项目启动大会召开、项目分工安排、详细流程调研,最终形成《xxx公司信息化建设详细实施规划书》,这份规划书将指导下面直到验收的整个实施工作;(3月25日—6月25日)

  第二期项目为:集团、试点分公司和项目部实施,并与其它系统,如预算软件等做集成,让所有的系统完全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来;(6月26—8月25日)

  第三期项目为:全集团的应用推广。(8月26日—9月25日)

  五、项目预算

  1、硬件和网络预算:50万

  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PC、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其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大约需要35万左右;

信息化汇报材料6

  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实施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化教育,是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校开展信息化教育工作有一段时间,在计算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多年来,在不断加大对信息化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努力构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健全和理顺信息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开展信息化教育的领导,才能推动学校的信息化,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下面就我们的工作做以简单的汇报。

  一、构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实施科学化管理

  我们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息化工作方向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在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适合我们学校校情的信息化系列工作制度。信息化工作制度上墙,并严格按制度开展信息化工作。学校把信息化工作当成学校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学校的的计划、总结都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工作。学校定期召开信息化工作专题会议,就信息化近期的工作做以部署,并即使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在专题会议的正确引导下,教师的电子备课实验、利用网络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科整合研究进行得有声有色。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信息化工作条件

  学校现有学生机82台,学生715人,生机比达到了9:1。教师机有24台,学校有教师43人,师机比达到了1.5:1。为了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学校2名专职教师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并制定了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确保计算机服务教学同时减少人为的对计算机的损坏。根据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投资70000多元,在各班铺设了网线,完成了班班通工程的第一期工作目标。目前我们正在与教育局联系,争取尽快实现班班“三机一幕”,完成班班通工作的二期工作目标。目前我们有网络教室2个,开课班级18个,我们达到了网络教室与班级数的比率为11%。学校添置了专业的摄、录、编设备,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具备独立摄制、编辑音像教材的能力。我们教师摄制、编辑优秀课光盘参加省市评比均获得好成绩。

  三、应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网络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学校紧紧依托网络资源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师备课。我们教师的网络备课分2步走,第一步,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科,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然后教师有选择的设计自己喜欢的题目,这一阶段主要是尝试利用网络备课。我们的工作得到教研室的认可,我们学校做为全区首家电子备课实验单位,我们的四年组成为实验点。我们学校也在电子备课管理上做了深入研究,并设立了一线教师科研课题。电子备课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2、网上教学。我们大胆进行网上教学尝试,李晶晶,齐佳伟是这种尝试的受益者,他们的`利用网络进行的学科整合课在省里都获得2等奖。齐佳伟还进行了学科整合课的研究,申报了市一线教师科研课题。

  3、网络活动。网络资源为我们教师打开了一扇大门,教师可以自由在网络上冲浪,写博客、写空间提高了教师的写作水平。做贺卡,发邮件,让教师沟通的渠道更加宽广。学生也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学到许多知识。绿色网络在学生活动中得以体现。

  4、校本教研。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材料,我们教师经常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网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研究,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教学工作。我们档案中展示的是信息技术教师校本教研的记实材料。

  5、我们与中国移动通讯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签定了家校通合同,他们为我们提供设备以及技术保障,让网络服务于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6、病毒防治、管理与校园网安全。学校购买了几种版本的防病毒软件,并制定了可行的病毒防治制度,每台电脑都安装了防火墙,常用的教师备课电脑安装了c盘自动恢复功能。重点部门的电脑不在设共享功能,防止他人的进入,以及病毒的携带。

  四、扩大资源筹备,服务教育教学

  我们学校有共享硬盘资源483g,光盘资源325g,光盘2张823bm,学生按要求订购了各种音像资料。学校资源库地址每名教师都知道可以随时上网查找使用,光盘在章富宏老师处登记,教师可以随时使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带领学生恰当使用音像资料,让音像资料在学生处发挥作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我们学校有2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使用规定的教材按课表上课。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方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并给他们购买学习光盘和书籍,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这2位教师认真钻研业务,在完成教学的情况下,还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大胆尝试,硕果累累。

  我们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国家课题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模式的研究。齐佳伟、章福宏、李艳红参加市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在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有2个课件制作获省级奖励,10篇论文分别获国家和省级等次奖励。我们有李晶和齐佳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获省级二等奖。

  七、加强教师培训,形成学习氛围。

  学校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培训领导小组。我们的培训注重实效性,变集中培训为分散指导,每个人是的教师,把自己的长项告诉他人,每个人又都是学习者,在实践中请教、进步。在浓郁的氛围中,教师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师都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并有许多教师根据工作需要制作的了课件,服务于教学。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活动,我们将继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我们将与时俱进,让信息技术促进我们学校的全面发展。

信息化汇报材料7

  一、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1、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初具雏形。20xx年以来,我们克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极大困难,投入资金20多万,配置电脑,购置硬件设备,租用了一条带宽为独享10M的光纤。采取“双网”建设方案,组建了百兆以太网系统的局内局域网(内网系统)和十兆以太网系统的互联网(外网系统),既实现了全局各科室间信息资源在内网系统内的有效共享,又全面实现了全局40台电脑均能通过局域网上互联网查找、获取、收集信息的两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2、信息网站建设日渐完善。20xx年11月,我们按照“农民的良师益友,农村干部的时尚帮手”的宗旨,建成开通了x农村信息网,为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初步实现了信息网站为农民群众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我们还抽调专人,结合本区农业生产工作实际,在信息网站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和完善。努力完善信息网站系统,现已建成了后台的动态管理,纯静态网页生成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网站信息上传和更新的动态管理。并针对性的增设了供求信息、办事指南等栏目,添加了“FSO”动态交互生成的供求信息和相关评论以及效能革命网上调查数据库系统。并将信息网站与国际、农业部、国内兄弟市、县、区各相关网站建立友好链接,与接入省农业信息网的“一站通”系统,建起站内信息关键词搜索系统,使浏览者十分便捷的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强化了信息网站的功能。

  3、信息的价值逐步显现。设立专人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更新,不断充实农业信息资源库,现网站已有各类政策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动态信息、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2000余条,近100万字,内容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信息对领导决策、广大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购销活动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农民群众从中全面了解我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动态、政策法规以及我局各类审批事项的报批程序。并能从中获得全国乃至全球先进的种养、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咨询解决农业生产作业中疑问,而这些正是以往传统方式所难以做到的。并有一部分农业种销户利用这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调整种养结构,选择种养品种,选择销售地点,达到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农产品信息或利用网上信息推销农产品,寻找销路,进行经济活动。尽管这些网上经济活动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农民群众已经开始感受到了网络给他们带来的知识和实惠,信息的价值也逐步受到广大农村生产经营者的重视和关注,现每天有120多人次上网浏览、查找和各类信息。

  4、信息员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员队伍是信息网站全面快速准确反映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动态的触角,又是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有力帮手。根据农业部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和省农业厅《农业信息服务行动

  实施意见》,我们按照信息员的“三会”和信息服务点的“六个一”的要求,组建了一支由各镇(街道)农技人员、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人员和局农技人员,共48人的农村信息联络员队伍和26个农村信息服务点。并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和信息的采集、整理、传输等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员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和信息的采集水平。现该48人和26个信息服务点均已通过了农业部农村信息员、信息服务点资格认定,并在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建立了《x农林渔业局信息宣传工作制度》《x农林渔业局电脑使用管理制度》,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提供农业信息给于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还把信息工作及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和先进科室评比挂钩与年终奖金挂钩等,使信息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道路。

  6、电子政务得到初步发展。一是建成村账网上监管中心,利用LAN、ADSL在全区各村建成网络终端,通过网上查帐等手段,对各村的帐务财务进行网上监管。二是利用信息网站及时公布本局工作动态,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提高了局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农民群众检索、监督。并在网站上开设本埠信息栏目每周上传各科室本周工作安排和上周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局领导班子一周工作会议活动,实现了局领导不用听科站长汇报,只要通过该栏目的信息内容,就能了解局内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作出指示,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应用局内局域网共享各科室间信息资源,报送工作安排工作小结等文字资料,初步实现了局机关文件的拟稿、审稿的无纸化。四是全面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局机关工作通知和局机关工作动态,特别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及时了解防火形势,调度扑火队伍等十分快速有效。

  二、当前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有了较大进展,但总的来讲,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仍处在最初级阶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在网络建设上的科技力量比较缺乏,现在我们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人员没有一个是专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以致对于一些脚本语言、程序编写和数据库的开发、利用等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信息的覆盖面依然不广,信息的传播也仅仅是局限在某一个层面,离真正实现信息到农民手中、全面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还很遥远。三是信息采集面还不够广泛,信息资源库存量偏少,在我区虽有大批农业科技工作人员,但他们挖掘信息,提供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并不强,而且信息的质量也不高,从当前所提供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是一些“过去式”的信息,对市场有预测性和前瞻性的信息还很少,能全方位反映农业生产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还很少。四是信息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作

  为一种战略资源,其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未得到普遍认可。五是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致使我们在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上显的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此外我们的机构不明、职责不清,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局农业信息化进程。六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的水平普遍偏低防毒意识不强,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当前互联网上的各种病毒无所不在,网络黑客神出鬼没,而我们的网络使用者的防毒意识又不强,该升级的杀毒软件不升级,该进行病毒扫描的不扫描,使的网络病毒轻易侵入内网,造成网络瘫痪和硬件损坏,四年里我们已出现二次网络瘫痪的事故。

  三、下步思路和措施

  下步工作的初步思路是:以中央、省、市、区有关信息化建设要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强化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我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具体措施为:

  1、进一步完善局内网络平台和x农村信息网、中国杨梅之乡网建设,完善局内局域网的建设和管理,升级和更新局里一批96年左右购置的低配置电脑。对现有的网站进行升级,完善信息网站功能,充实网站信息资源库,增强网页的互动性,扩容网站空间,购置服务器,用主机服务器取代现在的租用电信虚拟主机空间,添置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刻录机等信息采集的必备设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稳步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为民所用。

  2、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镇(街道)、村级信息服务组织体系,按照“八个一”的标准要求,按照2:2:1的.补助的要求,给予资金、相关的技术服务和设备支持,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经营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信息咨询企业、重点村和种养专业大户等经济主体中发展100个农村信息点。帮助几个较大较有辐射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门户网站,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

  3、加大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重点在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加强对信息员进行信息收集、传播方法、信息稿件的撰写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水平、网络应用基础常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信息员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

  4、建立我区农业综合数据库,启动建立起一个内容包括本区地理资源(土壤肥力、水文状况、农田水利等)、本区种质资源(本区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本区动物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本区基因资源、本区人力资源)、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花卉园艺建设及其维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畜禽及其水产养殖技术及其产品的综合利用等等在内的覆盖我区土地、土壤、气候、生物、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和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同时应用3S技术在该数据库上建立起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以便各级领导、农业干部、农民群众全面了解我区农业情况,检索资料和数据,全面掌握这些方面的动态变化,为本区农业决策、管理、生产提供依据。逐步推进我区“数字农业”工程建设,实现我区农业基础资源数字化管理。

  5、完善电子政务、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推进局办公自动化进程,在“x农村信息网”上增加政务公开栏目,完善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逐步实现网上技术服务、网上办公、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引进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应用系统,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建起我区农产品网上推介(促销)平台,使全区的农业龙头应用该平台宣传企业、展示产品、供求;应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局内工作管理、文件传阅、处理、查询、归档等无纸化进程,提高我局办公自动化水平。

  6、完善农技110服务体系,完善农技110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农技110服务质量,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向有条件的村和中介组织延伸。树立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逐步拓展农技110服务内容,强化农技110服务功能。完善农技专家咨询服务制度,注重信息资源的分析与整理,组织不同专业的农业专家,对所从事的专业,依据国际、国内和本省、市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和供求形势,结合农时,对我区主导产业农产品进行分析预测和点评和农业生产的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诊断和调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确系侵犯农民利益的事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对一些农民反映较多、较集中的生产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和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等信息编印成书面资料,发放给那些生产规模较小,获取信息和技术途径较窄的农业生产者,以解决他们在生产作业中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

  7、实施农业信息联播计划,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多媒体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起农业信息的多媒体高效传输,重点建设农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实用技术、优新品种、国外农产品市场贸易行情等多媒体系统。用3-5年时间,实现上至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下至部分乡镇的农业信息视频联播,使农业信息,无论在纵向、横向,都能做到资源共享。前期作好整套信息联播计划的调查和规划工作。

  8、实施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计划,建立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系统,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农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大户所定制的信息,使信息需求者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就能得到所自己需要的信息。

  9、完善提供信息的奖励和管理制度,激劢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踊跃撰写信息,如实反映农业生产动态,充实信息库,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更好的为x农业的发展服务。

  四、几点体会

  经过我局这些年的网络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以往简单的近距离的信息服务到现在通过网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远程信息服务的建设工作经历,深刻体会到:

  1、领导班子重视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前沿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的变革,甚至涉及到利益的调整、重组和工作的协调。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信息化的进程。只有领导班子的足够重视,才能形成上下一致、协调发展的局面,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网络信息化建设才能迅速发展。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效果,正是得益于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经常关心网站的建设,对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支持,经常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2、资金投入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当前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的情况下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因为网络建设要资金,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升级要资金,因此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和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几年来,由于我们局的经费比较紧张,以致我们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办公系统的应用,设备的更新扩容,特别在电子政务发展等方面显的力不从心。

  3、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员队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信息是信息化工作生命线,在当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措施,调动大家挖掘信息、采集信息,积极写稿、投稿是非常必要的。几年来我局先后出台了信息宣传制度、电脑使用管理制度,特别是出台了“流动红旗”先进科室评比措施,把各科室提供信息的数量、质量进行计分,并直接与科室每位同志的月度、年度奖金挂钩与干部评先挂钩,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写信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我们信息网站的及时更新,不断充实信息资源库奠定了基础。同样,信息员队伍建设也为我们全方位捕捉动态信息,开阔信息视野,提高信息质量做到“快、准、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息化汇报材料8

  随着“教育优先进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建立的投入,在过去的一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立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设备治理运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一、领导重视,治理到位是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设备的不断投入,学校领导做好了周密的规划,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效劳。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掩盖全部学科的信息化工作推动小组,制定信息化工作的进展规划,并依据进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我们实行普及型和提高型相结合的方法,寓于教师各项培训中。在校本教师培训中,我们采纳缺什么,补什么,决不盲目跟从。先后开展了三通两平台、微课制作培训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阔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力量。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实现教学资料网上资源共享。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营造出人人奋勉向上学习信息技术,人人使用信息技术的浓浓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展,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持续有效的得以推动。

  我校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动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明确要求教师必需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校同时鼓舞广阔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各项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网站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向家庭和社会的门面,是提升学校品牌形象非常重要的窗口。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激发兴趣、效劳教学;整合资源、优化治理”这一原则,加强了校园网站的建立维护与治理。网站建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学科建立这一中心,对实现远程教育,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网络,提升学生全面素养供应了互动平台。校园网站安全应急预案等各项治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根本阅历

  1、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添置设备,重视教师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促使设备投资运行效益最大化,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学校鼓舞教师积极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为了全力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水平,要求教师人人参加,人人把握校园网的使用和上网技术,人人会制作多媒体。二是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媒体技术进展帮助教学。三是注意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力求教育信息化。

  3、完善治理制度建立。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治理工作,学校制订治理制度,专用教室使用规章,教师培训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常常对比,检查催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软件的使用记录、各专用室的使用制度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对已有的阅历和成果将连续努力发扬,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理性面对,对新的挑战我们布满必胜的信念。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与时俱进,以实干、创新求进展,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信息化汇报材料9

  许家湖镇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118人,是全市第一批教育条件装备先进单位、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200余万元,通过“班班通”和“教师人手一机工程”,建成了远程教育播放专用教室,安装了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更新了42套高配置学生电脑,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基本实现了教师上课无尘化、办公无纸化。所有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任何一台电脑都能访问到农远工程教学资源,开办了校园网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作水平;

  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双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中心除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

  5、以赛代训:通过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制定了校园网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农远资源和因特网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自己的资源库;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

  3、日常上课。打开教室内的电脑登陆到学校的服务器下载自己整理好的备课即可进行上课,并可访问有关资源,方便、快捷、高效、减负。

  4、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农远资源(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购置资源(学校为教师购置的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带、光盘等)、自主研发资源(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

  5、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6、远程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如每年的暑期学科教师远程研修,“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等。

  7、实验探究。利用我校的两口探究室,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8、数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高效。

  9、教学反思。校园网上专门有教学反思专栏,每个月,教导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进行全校教师的集体反思行动,反思的主题大都出自当前学校教学的热点、焦点及整合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并通过网络共享,将问题化研究渗透给每一位教师,促使全体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提高,从而提升全校教师的凝聚力,共同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10、网络评教。利用信息课,学生对教自己的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过程保密,这样既避免了以往抽样调查的片面,又克服了发放调查问卷后期繁杂的统计工作。确保了每一位同学都能对任课的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经过计算机统计的数字真实可靠,减轻了统计者的压力;通过这种网络评教让每一位教师看到了自己在师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工作起了监督指导的作用,通过网络评教我们选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有教学设备有待进一步更新,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信息化汇报材料10

  我区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从2001年就开始着手建设信息化网络体系,并认真按照中央、盛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作为实现我区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现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了以局内局域网和xxx农村信息网、中国杨梅网等“三网”全面开通为主要标志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并积极通过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服务,对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区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1、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初具雏形。2001年以来,我们克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极大困难,投入资金20多万,配置电脑,购置硬件设备,租用了一条带宽为独享10M的光纤。采劝双网”建设方案,组建了百兆以太网系统的局内局域网(内网系统)和十兆以太网系统的互联网(外网系统),既实现了全局各科室间信息资源在内网系统内的有效共享,又全面实现了全局40台电脑均能通过局域网上互联网查找、获娶收集信息的两个物理上完全独立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2、信息网站建设日渐完善。2001年11月,我们按照“农民的良师益友,农村干部的时尚帮手”的宗旨,建成开通了xxx农村信息网,为政府与农民、市场与农民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初步实现了信息网站为农民群众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我们还抽调专人,结合本区农业生产工作实际,在信息网站的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和完善。努力完善信息网站系统,现已建成了后台的动态管理,纯静态网页生成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网站信息上传和更新的动态管理。并针对性的增设了供求信息、办事指南等栏目,添加了“FSO”动态交互生成的供求信息和相关评论以及效能革命网上调查数据库系统。并将信息网站与国际、农业部、国内兄弟市、县、区各相关网站建立友好链接,与接入省农业信息网的“一站通”系统,建起站内信息关键词搜索系统,使浏览者十分便捷的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强化了信息网站的功能。

  3、信息的价值逐步显现。设立专人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更新,不断充实农业信息资源库,现网站已有各类政策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动态信息、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2000余条,近100万字,内容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信息对领导决策、广大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购销活动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农民群众从中全面了解我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动态、政策法规以及我局各类审批事项的报批程序。并能从中获得全国乃至全球先进的种养、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咨询解决农业生产作业中疑问,而这些正是以往传统方式所难以做到的。并有一部分农业种销户利用这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和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调整种养结构,选择种养品种,选择销售地点,达到农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发布农产品信息或利用网上信息推销农产品,寻找销路,进行经济活动。尽管这些网上经济活动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农民群众已经开始感受到了网络给他们带来的知识和实惠,信息的价值也逐步受到广大农村生产经营者的重视和关注,现每天有120多人次上网浏览、查找和发布各类信息。

  4、信息员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员队伍是信息网站全面快速准确反映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动态的触角,又是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有力帮手。根据农业部的《“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和省农业厅《农业信息服务行动实施意见》,我们按照信息员的“三会”和信息服务点的“六个一”的要求,组建了一支由各镇(街道)农技人员、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人员和局农技人员,共48人的农村信息联络员队伍和26个农村信息服务点。并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常识和信息的采集、整理、传输等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员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和信息的采集水平。现该48人和26个信息服务点均已通过了农业部农村信息员、信息服务点资格认定,并在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健全。建立了《xxx农林渔业局信息宣传工作制度》《xxx农林渔业局电脑使用管理制度》,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提供农业信息给于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还把信息工作及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发布和先进科室评比挂钩与年终奖金挂钩等,使信息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道路。

  6、电子政务得到初步发展。一是建成村账代理网上监管中心,利用LAN、ADSL在全区各村建成网络终端,通过网上查帐等手段,对各村的帐务财务进行网上监管。二是利用信息网站及时公布本局工作动态,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提高了局机关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农民群众检索、监督。并在网站上开设本埠信息栏目每周上传各科室本周工作安排和上周工作完成情况以及局领导班子一周工作会议活动,实现了局领导不用听科站长汇报,只要通过该栏目的信息内容,就能了解局内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作出指示,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应用局内局域网共享各科室间信息资源,报送工作安排工作小结等文字资料,初步实现了局机关文件的拟稿、审稿的无纸化。四是全面利用手机短信群发系统,发布局机关工作通知和局机关工作动态,特别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及时了解防火形势,调度扑火队伍等十分快速有效。

  二、当前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有了较大进展,但总的来讲,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仍处在最初级阶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在网络建设上的科技力量比较缺乏,现在我们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人员没有一个是专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以致对于一些脚本语言、程序编写和数据库的开发、利用等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信息的覆盖面依然不广,信息的传播也仅仅是局限在某一个层面,离真正实现信息到农民手中、全面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还很遥远。三是信息采集面还不够广泛,信息资源库存量偏少,在我区虽有大批农业科技工作人员,但他们挖掘信息,提供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并不强,而且信息的质量也不高,从当前所提供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是一些“过去式”的信息,对市场有预测性和前瞻性的信息还很少,能全方位反映农业生产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层次信息还很少。四是信息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服务的价值未得到普遍认可。五是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足,致使我们在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上显的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此外我们的机构不明、职责不清,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局农业信息化进程。六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的水平普遍偏低防毒意识不强,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当前互联网上的各种病毒无所不在,网络**神出鬼没,而我们的网络使用者的防毒意识又不强,该升级的杀毒软件不升级,该进行病毒扫描的不扫描,使的网络病毒轻易侵入内网,造成网络瘫痪和硬件损坏,四年里我们已出现二次网络瘫痪的事故。

  三、下步思路和措施

  下步工作的初步思路是:以中央、盛市、区有关信息化建设要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强化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面提升我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具体措施为:

  1、进一步完善局内网络平台和xxx农村信息网、中国杨梅之乡网建设,完善局内局域网的建设和管理,升级和更新局里一批96年左右购置的低配置电脑。对现有的网站进行升级,完善信息网站功能,充实网站信息资源库,增强网页的互动性,扩容网站空间,购置服务器,用主机服务器取代现在的租用电信虚拟主机空间,添置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刻录机等信息采集的必备设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稳步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为民所用。

  2、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镇(街道)、村级信息服务组织体系,按照“八个一”的标准要求,按照2:2:1的补助的要求,给予资金、相关的技术服务和设备支持,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尝农村经营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基地、信息咨询企业、重点村和种养专业大户等经济主体中发展100个农村信息点。帮助几个较大较有辐射力、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起站,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

  3、加大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重点在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尝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加强对信息员进行信息收集、传播方法、信息稿件的撰写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水平、网络应用基础常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信息员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

  4、建立我区农业综合数据库,启动建立起一个内容包括本区地理资源(土壤肥力、水文状况、农田水利等)、本区种质资源(本区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本区动物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本区基因资源、本区人力资源)、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花卉园艺建设及其维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畜禽及其水产养殖技术及其产品的综合利用等等在内的覆盖我区土地、土壤、气候、生物、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和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同时应用3S技术在该数据库上建立起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以便各级领导、农业干部、农民群众全面了解我区农业情况,检索资料和数据,全面掌握这些方面的动态变化,为本区农业决策、管理、生产提供依据。逐步推进我区“数字农业”工程建设,实现我区农业基础资源数字化管理。

  5、完善电子政务、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推进局办公自动化进程,在“xxx农村信息网”上增加政务公开栏目,完善网上政务信息公开,逐步实现网上技术服务、网上办公、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引进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应用系统,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建起我区农产品网上推介(促销)平台,使全区的农业龙头应用该平台宣传企业、展示产品、发布供求;应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局内工作管理、文件传阅、处理、查询、归档等无纸化进程,提高我局办公自动化水平。

  6、完善农技110服务体系,完善农技110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农技110服务质量,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向有条件的村和中介组织延伸。树立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逐步拓展农技110服务内容,强化农技110服务功能。完善农技专家咨询服务制度,注重信息资源的分析与整理,组织不同专业的农业专家,对所从事的专业,依据国际、国内和本盛市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和供求形势,结合农时,对我区主导产业农产品进行分析预测和点评和农业生产的各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诊断和调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确系侵犯农民利益的事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对一些农民反映较多、较集中的生产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和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等信息编印成书面资料,发放给那些生产规模较小,获取信息和技术途径较窄的农业生产者,以解决他们在生产作业中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

  7、实施农业信息联播计划,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多媒体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起农业信息的多媒体高效传输,重点建设农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实用技术、优新品种、国外农产品市场贸易行情等多媒体发布系统。用3-5年时间,实现上至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下至部分乡镇的农业信息视频联播,使农业信息,无论在纵向、横向,都能做到资源共享。前期作好整套信息联播计划的调查和规划工作。

  8、实施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计划,建立农业信息个性化服务系统,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农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大户发布所定制的信息,使信息需求者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就能得到所自己需要的信息。

  9、完善提供信息的奖励和管理制度,激劢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踊跃撰写信息,如实反映农业生产动态,充实信息库,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更好的为xxx农业的发展服务。

  四、几点体会

  经过我局这些年的网络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以往简单的近距离的信息服务到现在通过网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远程信息服务的建设工作经历,深刻体会到:

  1、领导班子重视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前沿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的变革,甚至涉及到利益的调整、重组和工作的协调。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信息化的进程。只有领导班子的足够重视,才能形成上下一致、协调发展的局面,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网络信息化建设才能迅速发展。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效果,正是得益于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经常关心网站的建设,对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支持,经常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2、资金投入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当前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的情况下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因为网络建设要资金,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升级要资金,因此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和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几年来,由于我们局的经费比较紧张,以致我们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办公系统的应用,设备的更新扩容,特别在电子政务发展等方面显的力不从心。

  3、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员队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信息是信息化工作生命线,在当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出台激励措施,调动大家挖掘信息、采集信息,积极写稿、投稿是非常必要的。几年来我局先后出台了信息宣传制度、电脑使用管理制度,特别是出台了“流动红旗”先进科室评比措施,把各科室提供信息的数量、质量进行计分,并直接与科室每位同志的月度、年度奖金挂钩与干部评先挂钩,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写信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我们信息网站的及时更新,不断充实信息资源库奠定了基础同样,信息员队伍建设也

  为我们全方位捕捉动态信息,开阔信息视野,提高信息质量做到“快、准、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4、加强知识培训,提高素质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求我们懂得基础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这些年来,我们举办了几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网络应用能力。现全局70%的干部职工已基本上使用网络收发邮件,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为我局在局机关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无纸化办公夯实了基础。

  5、借鉴、交流是搞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东西可模仿,各地各部门都是在摸索,为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建设信息网站包括栏目设置,局域网的组建以及信息化管理方法、方式等就是在和各兄弟县、市的交流学习和相互借鉴中逐步完善的。

信息化汇报材料11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物质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形态和运动变化的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狭义的“信息”是指信息接受主体所感觉到并能理解的东西。

  信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1.信息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在认识过程中,物质通过信息这一桥梁,完成了从物质到意识的第一次飞跃。意识通过信息这一媒质,完成了从意识到物质的第二次飞跃。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客观世界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信息作为媒介,始终贯穿于人类的认识过程。

  2.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科学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程序一般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评估选优、实施决策、追踪反馈等环节,而信息活动贯穿于科学决策的全过程,并渗透到决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环节上所应用的决策方法也无一不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因此,及时获取决策活动所必需的、完整的、可靠的信息是保证决策成功的前提条件。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安全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1.信息化是不断深化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也是信息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的过程。信息化的核心是从经济部门到社会、国防和生活各领域不断深化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从最容易、最关键、最见效的方面进行。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工具,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核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信息化能否发挥应有的成效,主要靠信息资源来起作用。

  2.信息化是动态演进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没有终结,信息化也自然随之不断发展,没有终点。

  3.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归根到底,信息化是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化到信息社会的必然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信息化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并改变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信息化汇报材料12

  本年度,学校信息化工作仔细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信息化建立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坚持从实际动身,注意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校治理、课堂教学、以及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详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治理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治理,树立效劳第一,重质量和效益非常重要。有教育处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完善技术装备,加快教育信息化根底设施建立

  尽管学校经费紧急,我们还是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立与配备上。学校现在已配备微机室、电教室。

  三、开展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立,注意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实践力量和信息技术应用力量的综合进展,鼓舞教师探究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培育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展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展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全校9名教师都报名参与暑假教育局举办的英特尔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都取得合格证。鼓舞教师参与网络研修。

  四、深入信息技术的讨论,加强教育资源库的建立与应用

  深入信息技术的讨论,利用信息技术为教与学效劳,不仅要为了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让我们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的为教学效劳。在课堂上教师们主动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用精彩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更利于学生把握所学学问,为他们的'学习供应帮忙。

  五、面临的问题及将来的进展

  固然,我校的信息化建立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如: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没有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网络机房设施无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课,学校暂无学生班级主页和教研组主页,无学科专题网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和参加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育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进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供应保障。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

  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总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个根底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期盼学校信息化建立更美妙的将来!

信息化汇报材料13

  一年来,我局按照省、市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要求,围绕财政工作中心,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在市局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成立了财政局信息中心,一名副局长主管,配备主任一名,人员两名。

  2、新采购一批机器设备,全局各业务股室业务、办公全部网上运行,具体业务有:部门预算、部门决算、预算执行、工资统发、文件传输、OA办公自动化、一卡通、非税收入等。

  3、现接入县财政城域网预算单位64家,其中运行非税收入新系统家,无非税收入的家。银行6家。)全部接通,占全部用户的100%。取消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完成了财政专户的统管。

  4、全县乡镇全部接通县财政广域网。取消了传统的手工记账。

  5、预算管理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信息与项目库已建立。

  6、预算执行系统正式上线并稳定支行,开设了零余额账户,指标达到了上通下达。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广至全县一级单位和部分二级单位。集中支付资金实现全覆盖。公务卡系统正式运行,达到了单位与银行间的资金还款。

  7、工资统发系统使用财政统一软件正常运行。

  8、资产管理系统使用财政统一软件正常运行。

  9、财政内部网站配备专人管理,做到了及时更新。

  10、财政门户网站配备专人管理,做到了及时更新。

  11、网络防病毒,正常运行,使用财政部统一趋势科技防病毒软件。

  12、数据已备份。

  13、防火墙正常运行。

  14、无安全事故的发生,内外网无交叉使用,业务系统初实密码已更改。

  15、所有非税收入单位已全部启用新版非税收入系统,正常开展非税收入业务,实现了银行缴款。

  16、OA行政管理系统已正式运行,做到了上下贯通。

  17、全年平台数据占月报数据比例达到95%以上。

  18、20xx年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已通过一卡系统发放。

  19、制作好KEY,并已使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财政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的事业,在于认识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信息化汇报材料14

  青州市高柳初级中学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72人,专任教师52人,是青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潍坊市动漫实验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100多万为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彻底实现了“班班通”,更新了50套高配置学生电脑,各功能处室配备了办公用机,所有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教师上课无尘化、办公无纸化。所有电脑全部接入互联网,开办了校园网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校向数字化校园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集中培训: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专题培训: 利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进行专题培训,针对一个程序、一个软件和设备规范使用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使用操作水平;

  3、问题培训:信息中心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4、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中心除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并由解答人制作成相应问题的幻灯片发布在网站上,让其他教师在遇到同种情况时进行参照解决。

  5、以赛代训:通过打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业务校长具体分管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导处主任兼职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机构职责分明、分工具体、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制定了校园网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潍坊数字化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最为明显的是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显著改进。由于实行先周备课,使得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先周备课制度和检查制度,彻底改变了原来个别备课组存在“应付”集体备课情况,老师们在课前的集体备课力度加大了,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备课中我们进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因特网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并把自己的备课添加到自己的资源库;第三步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

  3、资源积累。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包括:农远资源(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购置资源(学校为教师购置的信息资料,包括录像带、光盘等)、自主研发资源(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

  4、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数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高效。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信息化汇报材料15

  作为省、市两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围绕“绿色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个试点主题。我校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融合创新”为原则,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资源、信息交换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一、统筹规划、构建体系是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唐晓芳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个模型、两个层面、三个阶段”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建设和发展模式。一个模型即:基于以硬件环境和网络为基础,完成从标准化建设到资源服务,再到个性化共享应用为主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结构模型。两个层面即:做好规划和实施两个层面的工作。按照顶层设计制定方案完成建设应用反馈这个过程理顺管理体制。三个阶段即: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过滤,我们将信息化试点工作规划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整合建设三个发展阶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优化整合、专项建设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管理和投资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实施“两个优化、四项建设”,达到了预期信息化环境建设要求。

  (一)、实施“两个优化”,确保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1、优化管理机制,规范信息化建设。为了确保学校信息化

  支撑体系的良好运转,学校建立了“行政与技术两条线管理”的共管机制。行政方面:从基础设施、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技术方面:从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用户行为三个方面实现从网络平台到信息资源再到用户的全程监管。

  2、优化建设标准、促进资源规范建设。我校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基础,制订了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学校网站建设标准》等规范标准和要求,为信息化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二)、实施“四项建设”,健全信息化支撑平台。1、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班班通。学校现38个教学班,均配备集计算机、投影机、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建成了多媒体综合教室2个,装配有投影机、服务器、教师机、110台学生机,安装了网络教学系统,能满足常规信息技术教学及电子阅览室的所需功能。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拿出30万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改造和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已建成的30兆校园网,实现了校园网与互联网联通。整个校园网络共有二百个信息点,其中40个信息点到办公室,50个信息点到教室。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开放性、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使其成为师生开展教学、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3、网站信息平台建设。学校建成高质量且受师生欢迎的主页。网页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管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优化环境。

  4、电子书包项目建设。作为全省“电子书包项目”西安市

  实验校,我校积极发挥这一全新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作用,在做好管理应用的同时,并申报了与电子书包项目配套的子课题,围绕课题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试点和推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课程,并在全省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奖,有效促进了电子书包应用水平。

  三、资源共建、应用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除了完善的信息化设备,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效果的关键是软件和资源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资源共建共享成效,达到信息化资源建设目标,我们不断完善资源建设系统,坚持购置资源、平台建设和校本开发三结合,有效解决学校信息化工作资源支持、交流、管理等问题。

  (一)、积极购置资源。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推广使用省三级发行网推荐的电教教材,购置有课件操作系统、教育软件资源库、素材库等,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信息化软件装备。

  (二)、建立校本资源平台:针对各类资源库建设无法实现跨平台浏览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矛盾。本学期学校采用软硬件结合,投资20余万元,购置教学视频移动录播系统和教育云管理平台系统。运用模块化的B/S架构设计,通过IE浏览器实现资源的生产管理、存储管理、使用管理,进行网络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网络培训、基础网络互动会议等活动,更好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设备调试和软件用户身份认证和用户名分配管理。

  (三)、自主研发资源:学校鼓励引导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和制作教学课件和素材,并在校内共享。先后建立了教学资源课件库、视频库等自主资源库,使优质资源数字化,易于共享获取。同时,学校在全区率先借助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大学区跨区域网络互动课堂教学,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为实现不同区域学生共享名师课堂和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

  四、强化技能、优化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应用水平是检验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标准。学校通过建立“两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

  (一)、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学校详尽的培训计划,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短讯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目前,我校95%的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个人主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

  (二)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我们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是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运用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实施技术和课堂的整合。二是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同时举办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利用典型课堂案例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与反思等。

  五、成效引领、成果推广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动力。

  学校优质的管理保障体系、先进的教育信息化设备、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催生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丰硕成果。

  (一)、支撑特色办学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的个个领域,有效引领着学校的创新发展,特色化办学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陕西省特长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西安市校本研修基地学校等殊荣。

  (二)、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高。xx年以来,13位教师课堂实录和课件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6篇信息化相关论文获奖。5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居全省之首。4名教师分获“西部六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应用大赛一等奖,12位教师获西安市小课题研究优秀奖,他们的研修博客在全市展示。王亮老师获全市电子白板应用大赛一等奖。杨运江老师获西安市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美术组、信息组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2名学生获奖,获奖人数和等次居灞桥区第一,处全市前列。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原定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整合和建设各类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整合。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库和师生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应用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应用实效的指导思想,深化建设和应用管理。从而引领学校信息化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全力助推学校品牌化发展。

【信息化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信息化小组汇报材料02-18

信息化应用汇报材料11-25

财政信息化建设考核汇报材料09-19

阳光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02-18

信息化建设经验介绍汇报材料06-17

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02-18

赵店乡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02-18

集体师德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

监检汇报材料-汇报材料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