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方案

时间:2024-08-11 13:39:26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产业发展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产业发展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业发展方案

产业发展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意见》(府发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改变本地蔬菜供应量小、菜新鲜度不高、安全保障率低等问题,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发展,保障城镇居民蔬菜供应,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学化”农业发展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建立优质规模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满足城镇居民蔬菜供应、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充分发挥群众和企业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使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为标准化、优质、安全的商品菜供应基地,菜市场发展为品种丰富、数量充裕、质量安全、价格稳定的优质菜供应市场,全面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一)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城郊再建2万亩标准化商品菜生产基地。

  (二)市场建设:完善现有的市蔬菜批发市场,强化市场内的场地、道路、电力、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建立结算便捷的交易系统和方便快捷的物流系统。同时,强化“农-超”、“农-贸”对接,鼓励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的时令蔬菜直接进入农贸市场和超市。

  (三)安全生产:建立长效的蔬菜生产安全管理机制,设立市蔬菜生产安全检测系统,产品检测和生产监测由市、县(市、区)农业部门和企业共同建立。

  (四)良种及农资供应:在县(市、区)建立综合性的蔬菜良种和农资供应体系,使各地供应的蔬菜种植良种合格率和优质品率达到90%以上,农资合格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最低菜地保障制度。的城郊划定1万亩的商品菜地作为全市最低菜地保障面积,其中贵溪市不低于0.5万亩、月湖区不低于0.25万亩(含信江新区0.1万亩)、余江县不低于0.25万亩。当县(市、区)的商品蔬菜生产面积低于本地最低菜地保障面积时,必须无条件补足。市政府将最低菜地保障制度纳入“民生工程”,对县(市、区)进行目标考核。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对达到最低保障面积的,每1000亩奖励2万元;对未达到最低保障面积的,每减少500亩,处罚2万元(罚金用于奖励超额完成的),并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二)建立商品菜地征收补偿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菜篮子”建设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老菜地的保护,在市区周边地区合理规划建设新菜地。依法实行严格的菜地占补平衡和征地补偿机制,征占菜地的补偿标准要严格按当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执行。

  (三)建立应急蔬菜储备制度。为应对灾害性天气等不利因素可能对蔬菜供应造成的影响,原则上每年建立100万元市蔬菜储备金,用于市应急蔬菜储备。充分利用冷链环节的冷库、人防设施进行蔬菜储备,在重大节假日或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将储备菜投放市场,进行市场干预,调控市场。选择生产能力强、科技水平高、基础设施好的蔬菜生产基地,作为鲜菜储备基地,有计划组织生产,按预期进行鲜菜供应,实现市场调控。

  (四)建立生产安全控制制度。建立市、县农业部门和定点生产基地三级蔬菜生产安全监控体系。在市农业局蔬菜办设立市蔬菜生产安全监测(流动)站,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安全监管进行指导和产品抽检;在县(市、区)农业局蔬菜办(经作站)设立蔬菜生产安全监测点,负责对本辖区产地蔬菜进行生产监管和产品抽检;各蔬菜生产企业按照蔬菜标准园建设要求,设立产品生产检测点,负责对本企业产品的检测。

  为强化蔬菜生产安全检测,保障工作持续开展,市财政将安排专项经费,为市级配备蔬菜生产安全监测车辆、设备、仪器等。

  四、监督保障

  (一)加强领导。调整充实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增加市交通、质监、食品安全、城管、气象、水利等为成员单位。细化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落实责任,确保“菜篮子”工程整体有序全面推进。

  (二)资金整合。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蔬菜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业主投入为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政府适当扶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可用资金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区)要安排蔬菜生产专项资金,以县(市、区)为单位整合资金集中发展蔬菜产业。市级财政每年从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支农资金和土地出让金中提取300万元,对蔬菜产业发展好,并直接为中心城区市场常年供应蔬菜的生产基地(企业)进行以奖代补。奖补办法由市蔬菜生产办公室提出具体方案报市“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执行。

  (三)市场整合。鼓励有实力、讲信誉的经营企业,参与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中蔬菜基地生产的农资供应,对引进国内外蔬菜优良品种、高科技农药和肥料等生产资料,做出重要贡献的将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利用“数字”信息平台,建立市蔬菜供求系统,及时蔬菜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和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市场预期。

  (四)生产整合。按照5年新建2万亩商品菜基地的目标,在现有土地规划基础上,统筹规划好贵溪市、月湖区、余江县的城郊商品菜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品种规划,加快商品菜基地建设步伐,促进蔬菜种植企业(户)生产品种丰富、数量充裕、价格合理、新鲜度高的优质蔬菜。

产业发展方案2

  根据市“十二五”农民增收幅度从年均15%调整至27%以上的指示精神,为加快推进清镇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农民增收措施,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到年我市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惠农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以农业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导,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二、基本原则

  (一)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辖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同时,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思路,重点选择辖区内的3-5个村作为农民增收示范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

  (二)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互动发展原则。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农工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长效机制,继续深化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四)坚持结构调整、产业支撑原则。围绕“烟、菜、果、茶、药、苗、鸡、猪、牛”九大生态产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在高速公路沿线实施退粮(粮食作物)进经(经济作物)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引进、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

  (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要突出肉鸡、蔬菜、奶牛、生猪等优势产业,在公路沿线、丰水坝区、低热河谷、沿湖沿河等生产条件有别的地方,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全方位、大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坚持科技兴农原则。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加大现代科技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七)既要“钱袋子”也要“米袋子”,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农增收的原则。全力抓好15万亩粮食增产工程和1万亩高产创建工程,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成立清镇市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农民增收目标管理日常事务;市财政局柯荭,市统计局孙正林,市农业局农经站为办公室工作员。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责任分解到站办所、到人,明确一名专职农民增收资料员,负责汇总上报资料信息工作。

  四、工作目标

  (一)确保目标。确保全市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4元,在年5463.5元的基础上增加1500.5元,同比上年增长27.4%;

  (二)奋斗目标。力争实现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0元,同比上年增长31%,同比上年人均增收1690元,为年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方向。一是全力推进“三化同步”,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工资待遇,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上年增长41.97%,工资性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49%以上,力争所占比率超过50%。二是做到应统尽统,着力提高农民二、三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水平。

  五、工作重点

  (一)以“三化同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动农村发展的精神,紧紧抓住我省“两加一推”战略的实施,企业开工足、用工量增、务工收入上涨的有利时期,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确保今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新增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增长41.89%。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强输出市场建设。要多渠道、多途径开辟输出新市场,进一步巩固沿海劳务市场,拓展中部、华北市场,大力开发西部和西南输出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着力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水平。二要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订单、定向培训。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力争全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以上。三要加强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劳务开发工作机构职能,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劳务开发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有力、工作措施有力、工作抓手有力。要加强乡镇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和农民工服务站所建设,建立健全“上下对接、三级联动、覆盖全市”的劳务开发工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

产业发展方案3

  根据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林业局、农业局、水务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20xx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琼发改地区[20xx]1073号)文的要求,为提高我市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水平,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根据我市的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对农民开展科学种养、科技致富方面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在经过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向高效就业渠道转移,拓宽退耕还林农民增收渠道。

  二、培训对象

  退耕还林户为主要的培训对象,同时兼顾其他有需求的农户。

  三、培训人数及时间

  培训经费总计100万元,培训人数为2550人,分三年实施,平均每人培训经费为400元。第一年计划培训1200人,培训经费为46万元;第二计划培训1000人,培训经费为40万元;第三年计划培训350人,培训经费为14万元。

  四、组织实施

  本项目的责任单位为xx市发改局,实施单位为xx市农业工作委员会。根据我市的实际,xx市农业工作委员会经审核,同意由xx市农机学校、xx市金鹏飞职业培训中心两个单位开展我市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及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并与其签订合同书。农委营林科技科将根据两个培训单位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培训质量及效果,同时对培训过程中存在、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培训工作结束后,对整个培训工作建立相关的档案,并做好项目实施的总结报送相关部门。

产业发展方案4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化联盟”)。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化联盟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公司十农民合作社十家庭农场”组织模式,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实现单一产品购销合作到多元要素融合共享的转变,推动订单农业和“公司十农户”等经营模式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长期合作,降低违约风险和交易成本,稳定经营预期,促逬多元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要素投入,开展专业化、品牌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紧密合作,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共同发展,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同步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二)基本特征。

  独立经营,联合发展。农业产业化联盟不是独立法人,一般由一家牵头龙头企业和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各成员保持产权尖系不变、开展独立经营,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协议或制定章程,形成紧密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实行一体化发展。

  龙头带动,合理分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各成员具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要素融通,稳定合作。立足主导产业、追求共同经营目标,各成员通过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渗透,形成比较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尖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增值,农民受益。各成员之间以及与普通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协调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三)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主体地位。政府重点做好扶持引导,成熟—个发展一个,防止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

  坚持农民自愿。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多种组织带动模式,农业产业化联盟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是否发展农业产业化联盟、选择哪种合作模式,都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拉郎配、一刀切。

  坚持民主合作。引导农业产业化联盟建立内部平等对话、沟通协商机制,兼顾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方利益诉求,共商合作、共议发展、共创事业。

  坚持兴农冨农。把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基本宗旨,打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增值潜力,发挥农业产业化联盟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增值收益。

  二、重点工作

  (—)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引导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盟。

  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联盟中的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应用新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精深加工,建设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链转型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制定农产品生产、服务和加工标准,示范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产业组织优势,以“公司十农民合作社十家庭农场"公司十家庭农场”等形式,联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盟,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提升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联盟中的纽带作用。鼓励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引导农民合作社依照法律和章程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成员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发挥成员积极性,共同办好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工流通,使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化联盟的。粘合剂”和润滑剂”。

  强化家庭农场生产能力,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基础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使用规范的.生产记录和财务收支记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完善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建立健全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鼓励家庭农场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引导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幵展产品对接、要素联结和服务衔接,实现节本增效。

  完善内部组织制度,引导各成员高效沟通协作。坚持民主决策、合作共赢,农业产业化联盟成员之间地位平等。引导各成员在充分协商基础上,制定共同章程,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提高运行管理效率。鼓励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治理机制,制发成员统一标识,增强成员归属感和责任感。鼓励农业产业化联盟依托现有条件建立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以多种形式沟通协商涉及经营的重大事项,共同制定生产计划,保障各成员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二)健全资源要素共享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联盟融通发展。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适时制定出台相尖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代收代供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引导资金有效流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提供贷款担保、资金垫付等服务。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稳妥幵展内部信用合作和资金互助,缓解农民生产资金短缺难题。引导农业产业化联盟各成员每年在收益分配前,按—定比例计提风险保障金,完善自我管理、内部使用、以丰补歉的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促进科技转化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示范应用全链条创新设计,提升农业产业化联盟综合竞争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农业领域相尖重点实验室,申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业产业化联盟协同创新水平。

  加强市场信息互通。引导龙头企业找准市场需求、捕捉市场信号,依托联合体内部沟通合作机制,将市场信息传导至生产环节,优化种养结构,实现农业供给侧与需求端的有效匹配。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直供直销等,幵拓农业产业化联盟农产品销售渠道。龙头企业要强化信息化管理,把农业产业化联盟成员纳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的高度统一。

  推动品牌共创共享。支持农业产业化联盟统一技术标准,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扶持龙头企业依托农业产业化联盟建设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引导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品牌意识,鼓励龙头企业协助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引导农业产业化联盟整合品牌资源,探索设立共同营销基金,统一开展营销推广,打造联合品牌,授权成员共同使用。

  (三)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联盟与农户共同发展。

  提升产业链价值。引导农业产业化联盟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布局,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动科技、人文等要素融入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民发展体验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引导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全产业链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

  促进互助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生产服务、贷款担保与订单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引导农业产业化联盟内部形成服务、购销等方面的最惠待遇,并提供必要的方便,让各成员分拿联合体机制带来的好处。

  推动股份合作。引导农业产业化联盟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新型联结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权、设施设备等入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入十股份分红”的分配方式,让农民以股东身份获得收益。

  实现共贏合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妥善处理好农业产业化联盟各成员之间、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尖系。创新利益联结模式,促迸长期稳定合作,形成利益共寧、风险共担的责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加强订单合同履约监督,建立诚信促迸机制,对失信者及时向社会曝光。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国家相尖扶持政策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适当挂钩。

  三、目标任务

  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冨裕农民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动力,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盟,成为引领我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立功能齐全、要素集聚的产业化联盟组织体系。按照分区域有特色、分行业有组织、全链条共参与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各类功能齐全、要素集聚、运转高效、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农业产业化联盟,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管理科学有序、经济效益凸显的产业化联盟体系,形成高原夏菜、中药材、散养鸡、肉牛、肉羊、马铃薯、百合、小杂粮、循环生态农业等大类产业化联盟,全面破解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X品牌优势不明显、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二)健全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的产业化联盟职能体系。大力推广康源公司。集团连基地带农户”,宏鑫专业合作社规模流转、集中种植、全程参与、延伸链条”,洋芋营销协会“大服务十小流转”,芳美合作社母牛还XXXX犊十分散育肥”等一大批产业化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联盟职能体系。通过建立一手拖市场、一手拖产业、一手拖农户”和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着联盟转、联盟推动产业升、产业带着农户干”的“三手五联结”机制,确保联盟高效运转、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倍产业化联盟要大力推动生产流程、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加工工艺、包装技术等环节的标准化改造,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围绕推动

  产品”向品牌”转变,立足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马铃薯、散养鸡、'X‘XX肉牛、肉羊、小杂粮、胡麻油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统一商标品牌、规范加工包装、多元销售模式的全产业链发展要求,积极抓好农产品分级包装和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外销形象,完善市场营销策划,支持鼓励商标注册和驰名商标争创活动,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名优农特产品。围绕保障农产品顺畅销售目标,枳极组织引导产业联盟下属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交易会、推介会、展销会,依托高原夏菜集散南方市场、“农特汇”XX直营店和农村电商销售等各种渠道,大力开拓和扩大新的销售市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农特产品市场份额。围绕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产业XX发展,按照《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帮带贫困户稳定增收实施方案》XX任务分解,落实产业化联盟带动贫困户发展社会责任,通过政策扶持和示范带动,引导加入产业联盟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带动XXX

  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任务,靠牢压实产业化联盟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

  (三)完善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的产业化联盟运行体系。规范建立各农业产业化联盟管理构架,加快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联盟运行体系。

  —是成立产业化联盟组织。由全体联盟成员组成,以联盟成员大会的形式行使权力,决定联盟重点工作任务,协调资金筹措、使用、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联盟成员大会选举产生联盟执行委员会,并推举一名执委会主席,作为联盟成员大会的召集人并主持会议。

  二是组建联盟专家委员会。通过选举或者聘任农业、畜牧、农机、农经等相尖管理、技术专家组成联盟专家委员会,负责为联盟重大事项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三是设立产业化联盟秘书处。秘书处为联盟常设工作机构,负责联盟各项日常事务。联盟秘书长通过成员大会选举产生,协助执行委员会以及执委会主席开展工作,领导秘书处日常工作。

  四是规范产业化联盟组建程序。首先是确定联盟核心龙头企业。要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各成员主体企业酝酿确定产业化联盟的核心龙头企业。核心龙头企业负责选择吸纳发展意愿强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骨干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加入产业联盟。其次要制定联盟规章制度。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由核心龙头企业制定联盟章程、议事决策制度、成员吸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三要及时召开联盟成立大会,成立大会由全体成员参加,通过联盟章程,选举联盟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并宣告联盟成立。联盟成立大会召开后,联盟大会选举产生的联盟执行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等管理机构正式巨动运行,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责。

  (四)制定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产业化联盟支撑体系。

  优化政策配套。落实中央各项支持政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本地实际,将现有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综合幵发等相尖项目资金,向农业产业化联盟内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当倾斜。支持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落实相尖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开展精准培训,提高龙头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的经营管理水平。

  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县级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投向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所属的经营主体,支持主导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将县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直接转变为农业经营主体的股份,支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落实带动农户发展任务。

  加大金融支持。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等综合措施,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业产业化联盟需求的信贷产品、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发展产业链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设立内部担保基金,放大银行贷款倍数。与金融机构共享农业产业化联盟名录信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综合考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财务状况、信用风险、资金实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实行随用随借、循环使用方式,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资金需求。鼓励龙头企业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鼓励探索订单十保险十期货”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新三板挂

  牌和融资、发债融资。鼓励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发起组织农业互助保险,降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风险。

  落实用地保障。落实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用地支持政策。指导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配套辅助设施、开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用地集约且需求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于引领农业产业化联盟发展的龙头企业所需建设用地,应优先安排、优先审批。

  四、实施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提升、不断完善”的实施步骤,坚持年试X点、年推广、年做大做强的工作要求,分年度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联盟培XX育发展工作。

  (—)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年月底)。重点立足全县产业规XXXXXX模较大、组织化基础较好、市场化程度高的高原夏菜、中药材、散养鸡、肉牛、肉羊等大产业幵展试点工作,分别制定试点实施、联盟章程、运行机X制,成立产业化联盟管理机构,正式组建起覆盖产业主要发展区域和全产业链条的大产业化联盟,实现产业化联盟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

  (二)积极推广、扩大覆盖(年月底)。总结试点经验和做XXXXXX法,积极推广产业化联盟发展模式,重点培育组建马铃薯、百合、小杂粮、循环生态农业等产业化联盟,进一步扩大参与产业化联盟的经营主体数量和覆盖面,最终形成大类产业化联盟,实现产业化联盟对特色产业和贫困户X的全覆盖。

  (三)巩固提高、做大做强年月底)。全面规范产业化联XX盟相尖政策和培育发展规范化制度,建立和发布农业产业化联盟名录,定期幵展运行监测、适时更新,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促其做大做强,带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制定产业化联盟绩效考核方案,从科学发展模式推广、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带动贫困户数量、品牌打造、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制定量化指标,对产业化联盟运行绩效进行全面考核,对照成效经验、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提升产业化联盟发展水平。

  五、强化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县农林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承担农业产业化联盟培育发展任务。发改、财政、国土、扶贫、人行、税务等相尖部门要配合做好产业化联盟组建和运行管理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做好相尖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按照项目集合、资金集中、要素集聚、效益凸显”的要求,制定综合配套扶持政策,创新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盟培育发展模式,激发龙头企业主导组建产业化联盟的积极性。要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联盟发展的相尖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农业产业化联盟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农业产业化联盟培育发展包抓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好政策落实。制定出台农业产业化联盟扶持政策,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政策实施公幵公正,坚决杜绝弄虛作假,严禁挪用、套用扶持资金,并积极争取省市扶持资金和项目,切实发挥好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确保科学模式推广和产业化联盟打造取得实效。

  (三)营造浓厚氛围。建立农业产业化联盟信息库,编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录,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加强宣传发动,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产业化联盟培育发展工作,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科学模式推广和产业联盟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产业发展方案5

  一、重要意义

  发展甘草产业是改善绿洲生态环境、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项重点工作,县上先后制定了甘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甘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种植甘草,对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标任务

  根据县上下达的指标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完成新种甘草1100亩以上,全镇配水面积三分之一的耕地要种植甘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发展现状

  镇耕地以沙性土壤为主,贫瘠、碱大、保墒保水性差,种植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效益低、成本高,但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十分适宜种植甘草等耐旱、耐碱作物。近年来已在煤集团南井田农场、陶家井社、小井子、周家井社等地尝试种植,取得了生态和经济双丰收的效益。我县已建成沙生药材生态示范园和沙生药材展示厅,初步建成了甘草饮片加工厂,甘草加工生产线,同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了“甘草”商标,甘草深加工技术日益成熟,今后将形成我县特色主导产业。

  目前人工种植的甘草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其种植密度、灌水时间、科学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以县农技中心和甘草协会制定的技术规程为主,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甘草播种机,专用除草剂已推广应用,县农研所研制的第一代甘草采挖机,据实地测算,采挖破损率不足5%,功效提高了20倍。在我县种植甘草的流程、技术水平已经成熟。目前甘草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1元左右。亩均年收入在1500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靠实责任.各村要及早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和落实,使每家每户都明白各自的甘草种植面积;农户要留足甘草种植耕地,鼓励农户扩大甘草种植面积;对于没有完成甘草种植任务的农户,镇政府除了收回对甘草种植所配置的水权外,调整其余的`水权配置标准(即每亩从490方降为300方)。镇、村干部实行包村、包社、包户的办法,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靠实工作责任,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甘草种植实行单项配水,农场户按下达任务种植的,配置相应水权;对连片种植甘草达到50亩以上的种植户,给予每亩30元的种子补助,并配置因此而超出限额耕种面积的水权。

  3、加强培训,提高种植水平.镇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企业做好对甘草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利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发放资料、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户进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培训,使农户熟练掌握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水、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挖等关键技术要领。

  4、积极发展订单种植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和相关企业挂钩,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签订种植合同,采取“企业+技术+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确保产品销售,提高种植效益,保障农民收入。

产业发展方案6

  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服务为前提,以加强行业管理为基础,以建设大旅游为着眼点,以旅游宣传、旅游招商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产业全面、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标

  XX年,全市各景区(点)接待游客总数10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2。24亿元、直接收入实现2。31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实现9。93亿元,总创税6813万元、直接创税1848万元、拉动相关产业创税4965万元。

  三、推进措施

  (一)修编旅游规划,确定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中国雪都多彩尚志”这一定位,突出“银、绿、红、土、墨、金”六色旅游格局和“一心、一线、八大景区”框架,准确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形象,高标准完成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及旅游产品布局、景区规划设计等控详规划,搞好旅游目的'地的策划和运作。

  (二)加大引资力度,全力打造“两园”。一是打造帽儿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拟建50—100栋产权式旅游度假酒店;修建3000—4000平方米的帽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游客接待中心;修建XX0平方米停车场2处;建设帽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医疗救护中心1处;建环保旅游公厕5—10个;对帽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进行全面环境整治,连通各景区之间道路,并且进行硬化,全力打造“冰城后花园”和四季特色游的北方名镇。二是打造赵尚志纪念园。项目计划4月开工建设,10月正式对外接待游客。成立尚志公园管理处,具体履行对公园的管理、开发、招商、经营、维护等工作。

  (三)挖掘节庆文化,努力办好“两节”。结合哈尔滨打造“冰城夏都”活动,办好第二届中国雪都尚志滑雪节、第二届亚布力森林音乐节两个节庆活动。

  (四)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从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入手,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促进旅游市场持续良性发展。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水平。

  (五)强化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加强客源市场调研,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适当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媒体广告、新闻宣传、参加展会等形式,开展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积极与省内外各大旅行社联系,强化区域合作,联手开发市场。

产业发展方案7

  为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建立 市重点产业发展资金。为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关于资金来源

  “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重点产业发展。

  二、关于资助、补助和奖励范围

  (一)资金申请单位必须为在 市〔含区、县(市)〕国税局、地税局登记和纳税的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及市级以上发文认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示范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工业设计园区等,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健全。

  (二)申请项目必须是在 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原则上应是上年度或本年度已完成的项目。投资大、建设期长的重大项目确需按进度分期资助的,可分段实施。同一内容的项目已获得市级财政同类资助或奖励的,不重复进行资助或奖励。

  三、关于产业界定

  根据《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本资金支持的重点产业为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

  (一)电子商务产业主要领域: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等。

  (二)信息软件产业主要领域:现代通信,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及服务外包,云计算,数字电视等。

  (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领域: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附加值船艇,航天航空配套件,现代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制造,工程总承包、总集成等。

  (四)物联网产业主要领域: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数据存储与分析决策,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与服务等。

  (五)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领域:生物工程药物,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含医疗器械和检测设备),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

  (六)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领域: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环保设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设备、产品及产业化示范,LED新光源等绿色照明产品,新材料等;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电能平衡测试等节能环保服务。

  (七)新能源产业主要领域: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新型储能电池等。

  四、关于资金使用

  资金用于支持上述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化投资、公共平台、开拓市场等项目:

  (一)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项目。对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自主研究、掌握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研发投入)投入]的12%给予资助;对总投资在投入)的14%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3.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对经市政府确定、在 实施的处于市场拓展前期的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5.上规模企业。对上规模企业,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市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市委办发〔20xx〕61号)规定进行奖励。

  (三)公共平台。

  1.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对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按平台建设投入的20%-30%给予资助。其中,对服务产业集群(开发区、园区、基地)的项目,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服务全市产业发展并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对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按对企业的日均担保责任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资金资助。

  3.展览会、产业研讨会。对经市政府批准举办的重大展览会、产业对接会、论坛、研讨会,确需市政府资金支持的,按项目投入的50%-100%给予资助。

  4.专业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由市政府批准、市相关职能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的,给予一定的培训费用补助。

  (四)开拓市场。

  1.产品展销。对企业参加由市政府批准、市工业主管部门组织的重要国内外品牌展销会的,按不超过展位费的50%给予资助,有重大影响的展会可按展位费的100%给予资助;对展会中用于宣传 整体形象的投入给予全额资助。对经市政府批准开设的杭产品集中展示展销中心,按项目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

  4.为世界500强企业配套。对首次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关键配套产品,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5.合同能源管理。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市级节能改造项目,根据项目节能量,市级按20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给予奖励,所在区、县(市)按10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对符合国家、省级奖励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国家和省奖励的基础上,市级按6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

  (五)为国家、省级相关资助项目配套资金。

  对要求配套的国家、省级项目,按要求给予足额配套资金。

  (六)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

  五、关于资金分配

  发展资金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每年根据项目需要,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在有关产业中予以分配。如确实需要,根据市政府要求,切块安排资金充实产业基金。

  六、关于资金的申报、审批及拨付

  (一)资金申报。根据项目的类别,分别采取每季度申报1次,上、下半年各申报1次或全年申报1次的形式。

  (二)资金审批。经各区、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初审,报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后,按有关程序下达资金。其中,资助、奖励总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需报相应的产业领导小组决定。

  (三)资金拨付。项目资助、奖励资金的拨付,应根据市财政有关规定执行,原则上直接拨付给企业或最终用款单位。

  七、关于资金的配套

  重点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的资助项目,市本级企业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各区、县(市)企业由市财政与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资金支持的奖励项目由市财政全额承担。

  八、关于资金的监管

  申请资金支持的项目实施单位应按照有关要求,按时向相关部门报送项目进度情况。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如资金使用中涉及提高资助(奖励)比例或金额等内容的,经市政府批准,可实行“一事一议”。

  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要追回已拨付的资金;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取消该单位3年内申报财政专项资金的资格。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产业发展方案8

  一、总体思路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打造本土企业、促进广泛应用、培育主体队伍、营造发展环境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和夯实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基础,促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三大工程,力争全年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实现50亿元,增长30%以上。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继续推进“全企入网工程”。

  1.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5%。〔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60%。〔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40%。〔牵头单位:市供销社;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二)培育壮大企业主体队伍。

  1.培育重点企业。确定市级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联席机制,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及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争全年创建1—3家省级电子商务重点企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电子商务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2.打造示范基地。以现有的省级示范基地作为推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对示范单位进行动态管理、跟踪评估,总结推广示范经验,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使其成为创新发展的孵化器。加强其他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全年创建1—2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3.引进知名企业。依托物流港、市河东新区、xx开发区等平台,招引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入驻。重点与网上商城、金融服务、在线教育等领域的大型电商企业对接,全年力争引进2家以上落户xx。〔牵头单位:市投促委;责任部门: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三)做大做强电商平台。

  1.打造本土综合电商平台。建设“天虎云商”xx馆,线上线下同步建馆。按行业组织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企业或生产经营户,入驻“天虎云商”线上平台、手机APPxx馆,组织上线入驻企业不低于200家,上架商品不低于1000种。建设“天虎云商”线下展示馆,作为“xx造”商品的'集中展示平台。〔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办、市林业局、市供销社,物流港管委会〕

  2.培育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其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及优势品牌影响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优势电商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电商展,促进本土平台向省外市场拓展。重点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合网)、德科农购网、川渝网上粮油商城等行业平台不断拓展业务、做大规模。力争年内交易额过亿的行业平台超过3家。〔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粮食局,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3.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支持蜀道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争年内交易额实现3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物流港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四)建设拓展电商产业园。

  以电商产业园、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孵化中心(街区)等为重点,引导企业入驻园区、抱团发展,引导整个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xx年底,远成电商产业园培育电商物流创业企业50家、物流信息创业服务商100家;远能达电商产业园协助100家传统企业开拓市场、网上交易量达1.5亿元以上;搭建快递业、电子商务、制造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采取租赁、购买或新建等方式,在物流港建成电商快递产业园,确保20xx年底前提供适宜建设用地;市河东新区电商、微商创业孵化街区提供20000平方米场地供电商创新创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科知局、物流港管委会、xx开发区管委会、市河东新区管委会〕

  (五)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1.根据国家和省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推广的部署,积极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借助成渝两地综保区和电商平台,推进威斯腾跨境电商展示交易平台不断扩大规模,力争全年交易额过亿元。〔牵头单位:物流港管委会;责任单位:xx海关、xx检验检疫办、人行xx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

  2.推进传统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帮助进口、出口及服务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国际市场,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xx海关,xx检验检疫办,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六)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

  1.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设。20xx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射洪县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各县(区)要加强农村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仓储物流配送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依托现有村邮站、万村千乡示范店等,叠加服务功能,支持快递企业下乡在建制行政村设置快递物流服务站,开展快件寄递配送业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2.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整合万村千乡店、党员远程教育网、供销社流通体系、农村电商物流体系资源,支持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和邮政业抱团下乡进村、融合发展,推动一大批农业专业合作社上线,初步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畅通。〔牵头单位:市扶贫移民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委组织部、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3.引导xx农特产品入网。帮助xx农特产品相关企业参加市内外电商展,入网知名度高、销售额好、特色突出的电商平台,推动“xx鲜”等xx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发展壮大,力争全年交易额实现1亿元。〔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七)完善配套体系。

  1.制定电子商务企业认定标准。研究制定《xx市电子商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工作。〔牵头单位:市工商局;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2.发展专业服务机构。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服务商,支持其整合国内外电子商务资源,以电子商务集聚区、创业园、行业平台等为重点,提供策划、设计、代运营、物流快递、信用、认证、安全、咨询、培训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传统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力争全年培育或引进1—2家。〔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八)加强人才培训。

  统筹市直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多渠道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全年培训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人才200人、青年电子商务人才100人、妇女电子商务人才100人、农村专合组织人才100人、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才200人。〔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团市委、市妇联、市供销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电子商务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电商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电子商务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二)落实扶持措施。按照《xx市电子商务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xx),对满足条件的企业、个人、平台、园区给予奖励或补助。快递企业下乡每建成1个村快递物流服务站,给予企业1500元/个一次性财政补贴,扩权县所需补贴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承担,其他区所需补贴资金由市财政承担500元/个、区财政承担1000元/个。〔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三)加强统计数据运用。与省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开展合作,按月、季、年出具数据分析报告,及时反映我市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市直园区管委会〕

  (四)实施目标考核。各牵头责任单位结合本方案抓好工作落实,相关牵头单位按季度向市电子商务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目督室报送任务完成情况,报送时间为每季度后一个月15号之前。〔牵头单位:市目督室、市商务局〕

产业发展方案9

  为加快推进乳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和项目拉动,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全省重要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奶牛存栏在20xx年的`基础上增加1万头;全年鲜奶产量达到 3.5万吨,日供蒙牛鲜奶100吨;蒙牛(尚志)有限公司鲜奶加工能力达到26万吨,日均处理鲜奶700吨。

  三、推进措施

  (一)继续抓好小区、牧场建设。一是抓好尚志现代牧场和育龙牛业有限公司两个万头牧场建设。推进尚志现代牧场尽快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和奶牛引进,6月末前完成第二批3000头奶牛入栏。育龙牧场在现有2200头奶牛存栏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头。二是继续抓好现有奶牛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年底前,已启动的小区(牧场)全部完成改造工程,使其全部达到标准。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全部装满装严现有奶牛小区,增加存栏5000头。

  (二)制定落实好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重点争取国家、省和哈市扶持乳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好国家政策。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市政府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并符合我市实际的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各乡镇也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奶价补贴政策。

  (三)抓好鲜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强化源头监管。加大投入品和奶站的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参杂使假行为,确保鲜奶质量安全。二是完善生鲜乳质量第三方监测体系。申请办理检测资质,配齐检测设备,全面开展鲜奶第三方检测,保证鲜奶质量,切实维护奶农利益。

  (四)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一是抓好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导奶牛户转变观念,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二是抓好良种繁育。鼓励养殖户对现有奶牛采取优质冻精配种,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淘汰劣质奶牛。三是抓好疫病防控。对奶牛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对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实行全面检疫,采取得力措施控制疫病发生。

  (五)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一是提供优质服务。畜牧部门要在奶牛小区规划建设、品种引进、疫病防治、饲养技术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的服务。二是探索建立市场化合作组织。引导、扶持成立规范的奶牛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筹措、饲料供应、饲养技术等问题。协调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确保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乳品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为乳品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加大招商引牛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乳品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三是加大考核力度。继续把乳品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对小区建设、存栏量、产奶量等目标进行量化,实行目标管理,并签订责任状。年末对各乡镇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产业发展方案10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xx]95号)精神,促进我市竹产业发展,根据市长批示,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状况

  我市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境内竹资源丰富,有毛竹、刚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斑竹等10属42种,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页岩、花岗岩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积126.8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7.2%,占全省竹林面积10%以上,有立竹1.53亿株,是全省竹类资源分布中心区之一。全市竹林95%为毛竹,集中分布在东安、双牌、零陵、蓝山、祁阳等五县区,共有竹林面积101万亩。20xx年,双牌、蓝山、零陵和东安四县区被列入全省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县。

  (二)生产经营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万亩,低改62.75万亩,总投入1.11亿元,采伐2952万根。近年来,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万亩,竹材产量590万根/年,竹笋加工量1.67万吨/年,现有竹类加工企业、作坊近万家,20xx年实现竹产业产值3.24亿元。全市共有竹胶板厂5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设计年产3.5万立方米。20xx年生产2.23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020万元,上交税金497万元,消耗毛竹152万根。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分别是双牌竹胶板厂、道县金马竹业有限公司、东安人造板厂、零陵竹胶板厂、蓝山竹胶板厂。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设计年产500万平方米,20xx年生产竹地板、竹砧板7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470万元,上交税金610万元,消耗毛竹100万根。目前有新田县家乐福竹制品有限公司,东安县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生产比较正常。

  全市还有竹凉席生产企业9家,卫生竹筷46家、木竹工艺品企业1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20xx年生产竹凉席24.3万床,卫生竹筷2.79亿双,木竹藤工艺品2万件,实现产值1.34亿元。目前在零陵、宁远、双牌、蓝山、东安、江永等县区,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式生产木竹旅游工艺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园管理部门收购,在有关旅游景点出售。产品有葫芦丝、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乐器、木竹(泪竹)拐杖、木竹工艺扇、江永女书扇、工艺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木竹烙画等等。双牌县确定建设30万亩毛竹林基地的目标,以永江公路沿线和潇水河两岸为重点,每年新造竹林1万亩以上,以阳明山和紫金山系为重点建立毛竹低改基地每年3万亩以上。

  蓝山县按照林用、笋用、笋材两用三个经营类型,平均每年完成1万余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双牌县的鼎泰、三鑫、华兴、大竹海等企业在双牌县何家洞、阳明山、五里牌、茶林等地租赁林地兴建基地1.8万亩,对毛竹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鼓励农户依法进行林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150户,全县竹林流转面积达2.3万亩。我局对发展竹产业高度重视,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毛竹产业发展规划》,将毛竹低改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列入对各县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浙江等竹产业大省相比,差距很大。

  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雨雪冰冻灾害损失严重。20xx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破坏严重,全市竹资源恢复重建工作量大,任务重。

  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个周期(按5年算),每亩至少需投入1000元,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投入全部加起来还不够100元,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

产业发展方案11

  临翔区区林业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但林业产值所占比重还很低,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不大,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少,正如部分林业职工所说,林业职工和农民现在是“抬着金饭碗要饭吃”。随着传统农业边际收入递减,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极具发展潜力的林业已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居于基础地位。为此,云南省提出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林业建设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促进全省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感到林业改革势在必行,抓住林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做好林业这篇文章,把林业产业建成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将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一、临翔区林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据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临翔区林业用地面积为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其中:有林地万亩,无林地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5万亩,梳林地万亩,灌木林38万亩,用材林62万亩,防护林54万亩,薪碳林万亩,特种用途林万亩,经济林万亩。国有林地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4%;集体林地152万亩,占66%。森林覆盖率为%,有林地覆盖率为%。近几年来,我区林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森林资源日益丰富。

  临翔区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成“U”线型,1950年以前高达50%以上,随后由于毁林开荒逐年下降,特别是xxx期间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73年下降到最低点26%,1978年后加大森林保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逐步回升,2006年达到%。目前我区森林覆盖率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林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接近全省60%的水平。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1990年后我区活立木消长结构走向长大于消,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加,1990年为万立方米,2000年增长到800万立方米,十年间年均增长万立方米;2005年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万立方米,年增长量为万立方米,年消耗量是万立方米。从近几年看,我区活立木蓄积量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消耗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今后全区林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见,我区林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植树造林能力明显增强。

  临翔区森林覆盖率下降主要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所至,而森林覆盖率提高则是在严格保护的同时,更加注重植树造林。吸取生态恶化带来农业生产生活严重损害的教训,历届政府对植树造林工作都很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严禁毁林开荒,加强森林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我区广泛开展人工植树造林,在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下,从1988年开始实行飞播造林,1999年后实施项目工程造林,先后实施了“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以工代赈林业发展项目”、“澜沧江防护林工程”、“南汀河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绿色扶贫造林项目”、“世界银行贷款扶贫地区林业发展项目”等项目,“十五”期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6年全区植树造林面积达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万亩,飞播造林69万亩。“十五”期间,全区植树造林达到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其中实施退耕还林万亩,主要发展种植核桃、木瓜、紫胶等特色经济林木和杉木、西南桦、旱冬瓜、华山松等珍贵林木。仅2006年全区造林就达万亩,占全部造林面积的%。资金投入加大,造林能力增强,造林质量提高,为我区今后加大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特色经济林发展速度较快。

  临翔区一方面发展用材林,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林,有效增加农民的林业收入。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市场价格不断走高,给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临翔区以核桃、木瓜、紫胶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得到更快发展。1990年全区干果、水果、紫胶寄主树等特色经济林总和还不到1万亩,到2000年核桃、板栗、芒果等经济林木已发展到万亩。2006年,临翔区主要特色经济林更是发展到万亩,其中:核桃万亩,产量吨;木瓜万亩,产量吨;紫胶万亩,产量40吨;水果万亩,产量5867吨。由于特色经济林带来的经济效益高,使得其发展速度快,从而推动了全区林业的快速发展,所以特色经济林仍是我区今后林业发展的重点。

  (四)林产品开发种类趋于多样化。

  随着政策逐步开放,加工设备和技术的改进与提高,以及人们对林产品需求不断变化,推动了临翔区林产品种类逐步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同时加工规模扩大,加工程度更加精深。从木材加工看,过去以个体式手工制作为主,制作家具、生活用具等;合作社时期组建了竹木加工企业,xxxx年购进压刨机、打眼机,木材加工主要工序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木材经济利用价值逐渐提高,主要加工制作办公桌椅和一般的传统家具;1980年以后外地木工大量进入制作家具,制作比较高档的办公用具和家具;xxxx年后,林产品开发公司加工木地板条、集成材,开始走向木材的精深加工。目前,临翔区林业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主要有:造纸产业,企业有云南库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口杯纸和包装硬纸板,年生产能力为万吨;特色经济林产业,主要以核桃、木瓜、板栗、水果种植为主,企业有临沧市富临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核桃工艺品,扩建后可加工核桃1500吨,工艺品80万件;林化产业,以紫胶种植和松脂采集为主,企业有临沧圈内松香厂和平村兴达林化公司,年生产能力都设计为1万吨,主要生产松香和松节油;非木材产业,主要以开发林药、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野生花卉为主,企业有临沧广福药业,可生产30种药品;木材加工业,主要有临沧市林产公司、临翔区林产公司以及10余家个体生产加工厂;竹藤加工业,主要以个体加工为主,制作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特色森林旅游业,以五老山、小道河和旗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开发生态旅游。“十五”期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我区林业开发日益多样化,林业产业不断发展,产值不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

  (五)对林业的投入逐年增大。

  从《临沧县林业志》所记载看,上世纪90年代前,上级对临翔林业投入极其有限的,发展林业主要靠地方政府和群众投入。1977年到1988年十年时间人工造林国家累计投资万元,1988年开始飞播造林投入万元。90年代以后,投入逐步增加,1990年到2000年,一期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以工代赈林业发展项目、澜沧江防护林工程等三个项目总投资达万元,其中国家、省、地投入万元,占总投资的52%;此外,这期间实施的“南汀河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绿色扶贫造林项目”、“世界银行贷款扶贫地区林业发展项目”等项目也有很大的投入。“十五”期间,项目资金投入更多更大,实施了国家松毛虫治理项目,5年治理面积20万亩;全区共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万亩;实施了退耕还林、青山绿水、绿色通道、城市绿化、澜沧江流域防护体系等项目,绿化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万亩;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建设沼气池7500口;实施了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省级病虫害工程治理。“十五”期间全区林业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省、市投入资金万元,占总投资的93%。仅2006年,实施云南防护林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公益林项目、省级公益林项目、森林防火设施项目、病虫害防治项目等,全区林业总投资就达万元。国家、省、市对林业越来越重视,林业项目资金投入加大,这对我区林业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六)爱林护林意识逐步增强。

  群众的爱林护林意识增强,首先是毁林开荒给人们带来的沉重教训。改革开放前,提倡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毁林开田开地,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洪涝灾害不断发生,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人们从现实中切身感到了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其次是林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国家颁布并修订了《森林法》,省、市、区也相继出台了各种配套的林业规章制度。我区先后建立5个林场,1993年建立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又建立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和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人员机构逐步健全完善。再次是林业政策的改革,林业给群众带来了实惠。随着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1982年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确定山林权属,划分责任山、自留山,调动了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尤其是近几年来,林业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爱林护林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十五”期间全区林业治安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查处率都达到100%,森林火灾控制在8起/年,火案查处率达%,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86%。群众爱林护林意识的增强,为我区林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临翔区林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林业发展仍有很大的风险。

  林业面临着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尤以市场风险危害最为严重。林木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面对瞬息即变的市场,给林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弱化了林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抗风险的能力。我区紫胶产业就曾遭受过影响,紫胶是我区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多年来政府和群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1961年在蚂蚁堆乡进行人工放养紫胶实验成功,此后政府制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技术培训班,对资源状况进行普查,在全县适宜的范围内大力推广种植。1966年全县建立紫胶园14个,种植面积达4000亩,产量达吨,1973年达到吨。改革开放以来,受紫胶市场价格低廉和紫胶加工企业不景气影响,上世纪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下滑,直到2002年后才逐步恢复和发展,2006年面积达到万亩,产量40吨。我们在对蚂蚁堆乡马蜂腰村进行调研时了解到,这个村过去曾经大面积种植紫胶,最多时达到几千亩,后来紫胶价格连续下降,农民收益较小,缺乏种植管理的积极性,多年种植的紫胶寄主树被大面积砍伐,而近几年来紫胶价格连续上涨,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于是又开始大面积恢复发展种植,2006年全村就发展到3700亩,但实际有高收益的只有少部分一直留着紫胶寄主树的农户。从全区看情况正如此,目前紫胶虽已发展到万多亩,但过去的老胶树已大量砍光,多数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效益还出不来。就因为紫胶市场价格的高低起伏,我区的紫胶产业也随之波动,没有在价格回升的时候产生较大的效益,这就是市场风险给农民带来的损失。除紫胶外,如桉树、木瓜、水果、核桃等同样也会面临市场风险,让农民蒙受损失,据部分群众反映,近两年来桉叶的价格一直低迷不起,几乎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二)林产品加工企业面临困难。

  临翔区目前缺少林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缺少精深加工企业。近几年我区重点发展核桃、紫胶、木瓜等经济林木,2006年核桃面积万亩,产量达到吨;木瓜万亩,产量吨,紫胶万亩,产量吨。根据我区2020年产业发展远景规划,核桃种植将达到52万亩,膏桐5万亩、紫胶寄主树7万亩。随着各种经济林木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在缺少加工企业的情形下市场销售的压力将会逐步显现和增大。另外,我区依托自身林业资源优势引进的部分林产品加工企业却处于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尴尬境地。临沧库悦股份有限公司是2004年由原临沧国有纸厂改制而成,由于原有设备为50年代后期装备,耗能高,效率低,污染大,公司成立后投入130万元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增加漂白工序,改造两条生产线,目前年生产能力为万吨,企业投入生产后很快就面临原料短缺的困难,2005年下半年产量为3200吨,只达到年生产能力的21%,部分原料需到区外购买,单运费一项就使每吨产品成本增加近100元,企业运营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圈内松香厂2005年投产,年加工能力为1万吨,2006年上半年生产期仅4个月,产量为4000吨,只达到年生产能力的40%,由于区内原料不足,企业主要生产原料也是向外购进,单从景谷所购原料就占90%以上。平村兴达林化公司原料主要是购买市国有林万亩的采脂权,而由于价格因素,大部分松脂外流,基本处于半停厂状态。企业原料不足,生产成本高,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生产利润低,对改进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缺乏动力,既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区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林业经营管理陷入困境。

  生态旅游是依托林业资源开发的新兴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原始生态的大自然需求加大,生态旅游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临翔区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主要依托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和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五老山林场建于1996年,森林总面积万亩,1999年批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政府投入资金2千多万元,建立旅游景点,开展旅游服务,按一个旅游中心,三条旅游线路的布局,设30余个景点,建成后各种服务功能基本完善。为搞活经营,2004年将整个林场承包给私人管理经营,到2006年终止承包合同,林场被收回,原因是出现问题较多,管理人员不够,管理跟不上,森林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地管护,原有的公共设施毁坏严重,承包费未能按期交清。林场收回后改革了经营管理方式,即林木、林地资源由林业部门派驻工作人员和聘请护林员进行管护,旅游服务由私人承包经营,但目前的状况是,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地保护,旅游服务经营却很不景气,原有的娱乐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大多几乎不能使用,通往几个景点的道路基本毁坏。小道河林建于1977年,1996年批复为省级森林公园,面积有万多亩,其中人工种植的华山松有万亩,对小道河的旅游开发投入相对较小,只在内部设有住宿、餐厅,据工作人员介绍,过去旅游者每人次收取2元费用,由于林场与外界道路四通八达,收费成本高,加之附近过往群众也较多,现在已取消,目前餐厅承包出去,因经营不景气,暂时免除承包费,所以林场在旅游服务上几乎没有收入。可以看出,我区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上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并没有取得多少发展,整个局面难以打开。

  (四)林业发展缺乏激励机制。

  国家对林业的保护政策是很严格的,在不断强化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实行“伐一栽二”制度,严格限额采伐,林木的砍伐指标计划由上级层层下达,指标的争取要层层报批,所批准限额不能超过当年上级下达的指标数,如果当年砍伐指标已经达到,需待下年再申请争取,所以在木材原料产品需求旺盛的前提下,要取得砍伐指标是很困难的。另外,对林木的砍伐还需要交纳各种费用,如山本费、育林费等。国家的这些政策措施是为了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但同时也导致一些问题,因为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加之砍伐指标限制,致使资金回收难度增大,投资人缺少对林业的投资兴趣,特别是缺乏高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激励。马台乡清河村有集体林2000多亩,聘请3个护林员来管理,每年管理费为990元,因为村集体无收入来源,所以支付管理费十分困难。为此,村干部就在集体林上做打算,在征求群众意见后,分别以3年和50年为期限,先后把440亩村集体林分三块承包出去,获取承包金万元,主要用于全村公益性事业,部分留做支付管理费。问题是林地承包后,由于受砍伐指标限制,每年只能适量进行砍伐,而期限很快就到,承包人投入的成本却未能收回,故而要求村上无偿延长承包期限。承包期限短,砍伐指标受到限制,承包人就往往只看到短期利益,根本不可能再投入资金和人力对林木进行抚育和管护,如果监督不力,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砍伐,给森林带来危害。

  (五)林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对林业的投入虽然加大,但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林业部门负债过大,如区林业局至今负债高达2400多万元。从临翔区的几个国有林场看,

  一是缺少对林木的抚育,影响了林木的成长发育,导致林木的成材质量不高。比较突出的是小道河林场,目前整个林场可砍伐面积占40%,幼林和老林占60%,需抚育林有近3万亩,按每亩林地抚育资金15元算,需45万元左右,区林业部门曾多次向上反映,争取林木抚育项目资金,但一直未能批下来。

  二是护林员的付出与回报极其不对称。我区五个林场总面积74万亩,共聘请护林员54人,人均管护林地万亩,护林员工作辛苦,生活环境条件很差,工资也很低,分别从300-500元不等,全区护林员工资每年需40多万元,目前区财政每年只拨5万元,不够部分需林业局补足,而最让护林员担心的是年老后的出路问题,许多在护林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解聘后却没有养老保障,全区目前在护林员岗位上干了十多年的就有10多人。

  三是林场办公经费不足,交通通讯设备简陋老化,护林人员不够等,难以满足当前防火、防治病虫害和防偷盗的需求。

  三、推动临翔区林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充分激活林业资源的政策。

  把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贯彻落实好中央和我省两个《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市委政府的有关政策,制定并完善适合于我区的更加灵活开放的林业管理政策和优惠政策,是实现我区林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坚持以分类为基础,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管严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的原则,我区林业政策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林权制度上,要明晰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收益权和林地林木流转权,鼓励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促进森林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在经营管理上,把商品林的管理推向市场,由市场配置资源,对国有商品经营型林产实行转让,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森林公园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将经营权转让给企业、组织和个人;

  三是在采伐管理上,商品林由经营者自主经营,确保商品材采伐指标安排到林木所有者手中;

  四在政策优惠上,要使非公有制林业与国有、集体经济主体同样享受财政、投融资、税费等方面的优惠,严格执行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对林农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要通过改革林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采伐管理制度,放宽我区的林业政策,最大限度地激活我区丰富的林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林业总产值,增加林农的收益。

  (二)提高林农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帮助林农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少农民遭遇市场风险时的损失,是政府部门应做好的工作。

  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丰富多样的特色经济林木。我区地形复杂多样,具有丰富的气候、土壤资源优势和物种资源优势,这就为发展丰富多样的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要根据水土气候的差异,在不同地带选择种植最适宜的品种,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十一五”期间,全区应继续发展以核桃、木瓜、紫胶等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巩固发展以澳洲坚果、板栗等为主的干果和以龙眼、荔枝、杨梅、香蕉、芒果等为主的水果产业,积极规划培育膏桐等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产业。

  二是为林农建立规范的产品交易市场。我区的一些林产品交易市场往往是自然形成,政府部门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管理,为林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使其节约交易的时间,降低交易成本,及时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增加产品收益。

  三是发展定单林业。要积极为林农寻找市场,主动与区内外企业沟通联系,协调企业和林农,为林农和企业牵线搭桥,使企业从资金、物资上对林农进行扶持,从技术上进行服务和指导,对产品实行订单收购,按市场变化情况确定收购价和最低保护价,形成风险共当利益共享的利益关系,以保障林农合理稳定的收益。

  (三)扶持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较好发展。

  服务好现有企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获得发展壮大,既可以向外树立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是对已有资源的再优化配置和再利用。针对我区部分林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具体困难,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基地建设,采取不同的形式,扩大基地规模,增加现有企业的原料来源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自身的生产基地,保证部分生产原料的自给;协调企业和林农,实行“企业+基地+林农”的模式,政府给予企业和林农政策优惠,企业给予林农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必要的生产技术服务。“十一五”期间我区应重点规划和培育林浆纸一体化原料生产基地、松林采脂原料基地、珍贵商品用材林生产基地、竹林生产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等。

  二是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力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强技术培训和监督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合理科学地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使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以满足现有企业的原料供应。

  三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引进新企业要考虑区内的筹备资源状况和可利用状况,考虑企业生产原料的来源问题,以免企业间在原料收购上产生恶性竞争,毫无价值地增大生产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造成资源浪费,抑制企业的发展。企业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只要有利可图就会盲目上马,所以在市场失灵的前提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要发挥作用,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必要地调控。四是落实好优惠政策,兑现政府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和对林业加工企业的承诺,树立诚信的政府形象,切实为其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促其较快发展壮大。

  (四)积极向上争取林业项目资金。

  作为一个财政困难的县(区),自身对林业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要抓住国家加大对林业的项目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一是相关的林业职能部门要及时掌握和了解上级关于林业发展的政策动向和投资支持发展方向。

  2004云南省委、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用材林基地工程、农村能源工程等六大工程,继续争取这些工程项目落实到位仍是我区下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是围绕主要的工程项目,林业职能部门要超前制定长远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方案。2005年由区林业局编制的《临翔区“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保护万亩,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32万亩,建设沼气池万口,完成山区农村节柴改灶万户,下步工作中还应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详细的实施方案。

  三是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工程质量,做好工程完成后上级的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工程的后续保障工作,确保工程能够发挥应有的功效。四是为保证上级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区上要给予林业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保证其正常的活动经费开支。

  (五)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增加林业投入。

  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放宽非公有制林业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和经营形式,多渠道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以此作为增加林业投入的突破口,摆脱我区林业投入不足的困境。

  一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建立义务植树基地,进行开发性造林。

  二是动员个体或有经济实力的大户,承包开发荒山荒地,建立家庭林场和私营绿色企业,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落实好市委、政府《大户承包造林有关扶持政策》以及区委、政府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三是积极推进今年内将在我区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合我区实际,确立农民对山林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保障收益权,激发农民投入经营山林的积极性。

  四是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对条件具备的国有林场进行转让,加快我区林业对外开放步伐。

  当前重点以小道河林场为试点,抓紧抓好小道河林场的转让工作,对林场作合理的价值评估,按市场机制运作,推行企业化管理,增加各项投入,解决好林场工作人员待遇和今后生活保障问题,使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木获得良性生长,活立木蓄积量增加,达到真正效益型管理动作机制,使林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其它国有林场改革。对五老山森林公园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方式,将经营权转让给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增加后续工程投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带动全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五是加大对林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发挥企业带动林农致富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围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特色经济林产业、林化产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竹藤业、林下产品开发业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临翔区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总之,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林业产业管理工作新的内涵,林业产业需要走符合临翔区情、林情和林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新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提高管理队伍素质;要协调好与有关部门的关系;要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系,以管理创新促进临翔区林业产业全面发展。

产业发展方案12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花卉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特别是鲜切花、花坛植物、盆栽花卉实现了设施化、专业化。目前,该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1万亩,花木从业人员500余人,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

  1设施花卉起步良好。自年从云南引进鲜切花试种成功后。该县共发展大棚鲜切花和花坛草本花卉种植300亩,经过大力推广。年产600万支(株)产值超过300万元;培育红豆杉、红杆柳、绵柏等园林苗木200亩100万株,产值200万元,设施花卉产业初具规模。

  2花卉科技优势明显。该县以卉丰农林公司为龙头。引进云南百合、玫瑰、剑兰、非洲菊等5个花卉新品种,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经营模式。瓦房口镇金台村建起花卉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亩,并积极应用日光温室及配套新技术、新设施,花卉生产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注重开发野生花卉优势品种,推广反季节玫瑰栽培技术,花卉种植突破了传统生产时限,形成了周年生产、四季有鲜花供应的新格局。

  3龙头带动作用显现。该县引进了卉丰农林公司、神禾农业发展公司和天研农业公司等3家花卉苗木企业。开办鲜花经营门店3家,带动发展种植大户5户。交易品种20余种,年交易额50万元以上。

  二、存在问题

  虽然该县花卉产业起步良好。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生产规模小,并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组织化程度低,还处于自然发展的初始阶段;二是没有花卉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簿弱,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三是信息和市场营销体系还未建立,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配套扶持政策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卉产业发展;五是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弱;六是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够,存在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花卉产业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思路,推行“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坚持走“错位发展、梯次开发、适度规模、示范带动”发展路子,不断强化宏观指导,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布局产业,完善服务体系,达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业化,布局区域化、合理化,销售品牌化、信息化,运作市场化、规范化。

  一)科学规划布局。按照花卉对环境气候条件的要求。重点打造“三大示范园区”六个生产核心区”和“九个基地镇”着力建设万亩生产基地。即:金井河、社川河、乾佑河流域分别建立金台、杏坪、乾佑三大花卉产业示范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营盘、乾佑、下梁、石瓮、凤凰、杏坪、柴庄、瓦房口、曹坪等9个基地镇打造鲜切花、花坛花卉、观赏盆景花卉、绿化苗木、专用花卉、野生花卉保护开发利用等6个花卉品种生产核心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花卉生产空间布局。

  二)优化品种结构。瞄准省内外花卉苗木市场需求。选择培育一批市场前景较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结合县情实际。优化品种结构。一是鲜切花卉,重点培育玫瑰、剑兰、香水百合、非洲菊4个主要切花品种,拓展马蹄莲、满天星、黄莺等热销切花品种,低热、中温区的金井河、社川河、乾佑河三大流域形成切花核心区和产业带。二是花坛花卉,大力发展一串红、万寿菊、鸡冠花等覆盖性强、耐粗放管理、色彩丰富艳丽的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乾佑河流域形成花坛草花生产核心区。三是观赏盆栽、盆景花卉,工厂化、规模化开发红豆杉、文竹、一品红、金桔等以观叶、

  观花为主的高档盆景和盆花,社川河流域形成生产核心区。四是绿化苗木,重点发展桂花、栀子、玉兰等能够彩化、美化、净化、香化环境,且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大规格观赏苗木,以及林果、水杂果等经济林树种,乾佑河、社川河流域形成生产核心区和产业带。五是药用、工业用、食用花卉等专用花卉,着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深加工业,提升花卉附加值。药用花卉重点发展百合、金银花、芍药、山茱萸、杜仲、药用菊花等当地药用花卉,推广ga p栽培技术;工业用花卉重点发展适宜提取精油用的玫瑰、桂花、辛夷等品种和适宜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用的菊花、栀子等品种;食用花卉重点发展食用百合和黄花菜等品种。六是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开发,主要是强化监督管理,探索合理的野生花卉驯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避免掠夺式开发。重点对柴庄等地野生兰花和其他中、高山地区的野蔷薇、高山杜鹃等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改造保护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和扩繁,对特有、濒危生物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人工培育和扩繁,实现生物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三)构建产业体系。以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四大产业链为重点。确保花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1生产体系。建设花卉种苗(球)繁育中心基地。确保种苗供应。以6个花卉种类为主导,实行专业化育苗、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大河流建设3个花卉产业示范园区、6个花卉品种生产核心区、9个花卉示范基地,形成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县发展1万亩花卉生产基地。

  2科技体系。建立一个野生花卉驯化基地和一个花卉种质资源圃。筛选出一批优良类型,系统收集整理野生花卉物种。培育适应市场又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卉新品种。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生产管理研发基地,搭建花卉研发平台。组建岭南野生花卉研究中心,成立花卉协会、学会、研究所,建设基层创业示范基地、试验圃、试验园等科研基地,研发具有特色的花卉品种,打造“品牌花卉”

  3营销体系。以下梁新城区陕南农产品集散市场为中心。打造花卉物流园区。同时,建设12个集加工、贸易、展销、信息、物流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花卉市场和花卉集散中心。扩大凤凰、曹坪、红岩寺等镇花卉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花卉分销及转运中心,拓宽西安及周边县市的市场领域,形成完备花卉产品营销网络。

  4信息体系。以生产、批发、零售和流通四大环节为重点。完善县镇村户(企业)四级花卉信息网络,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健全信息网点,搭建花卉产业信息平台,实现技术服务、交易订货、用户查询、市场物流等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花卉产销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5加工体系。引进花卉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建设中小型花卉栽培基质、育苗容器生产和园林器械与园艺设施设备以及花肥、农药等花卉资材配套生产项目,发展花卉精深加工项目。实现花卉产业服务配套化、多样化。开发花卉主题服务业,以花为媒,建造必要的道路、场馆,积极承办花卉园艺博览会等。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以花卉为主线的旅游观光线路,建设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促进花卉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业发展。

  6服务体系。加快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加大花木繁育技术、土壤改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强化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健全县镇村服务网络。组建花卉专家指导组。完善县、镇两级花卉质量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立花卉疫病监测预警与控制、检验体系,提升监测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健全工作

  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镇两级花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花卉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协调服务和检查考核等工作,组建一套班子。强力推动花卉产业发展。二是形成部门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把花卉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调配上重点倾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作合力。三是大力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花卉产业发展的认识,牢固树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本地能人大户、外出务工人员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花卉产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花卉产业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花卉消费,培养种花买花送花新时尚,培育花卉消费群,扩大内销市场。积极参加花卉苗木展销会或交易会,推广特色花卉苗木产品,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

  五)制定配套政策。一是设立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议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扶持卉苗木产业发展。使土地、林地向花卉企业、生产大户、种植能手、专业组织流转,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补助、科技培训、新技术研发推广和表彰奖励等。二是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鼓励农民通过租赁、入股。并对国有河滩地、控荒地等土地资源予以优先配置,保障花卉产业发展用地。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通过向上争取相关资金和整合涉农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建立政府扶持、农民参与、企业组织和种植大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融资投入机制,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发展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一批花卉生产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培养一批花卉经纪人队伍,组建各类民间组织,不断创新组织模式,促进产业链良性发展和各个产业环节的专业化生产。

产业发展方案13

  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由我局牵头起草了《xx区20xx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起草背景及依据

  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xx年全省推进设施蔬菜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赣农规计字〔20xx〕1号)和《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赣州市20xx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xx〕23号)文件精神,赣州市下达我区20xx年新(扩)建规模蔬菜基地钢架大棚2500亩和规模露地蔬菜基地2500亩,为推进全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结合我区实际,起草了本《工作方案》。

  二、起草过程及征求意见情况

  我局根据赣农规计字〔20xx〕1号、赣市府办字〔20xx〕23号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通过对部分蔬菜基地企业的调研,征求区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有关单位和区蔬菜产业协会意见建议,形成本《工作方案》。

  三、文稿主要内容概述

  方案明确了全年目标要求、重点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需要说明注意的情况如下:

  (一)目标要求:全年新(扩)建规模蔬菜基地钢架大棚2500亩、规模露地蔬菜基地2500亩;改造提升现有规模大棚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提高运营和种植水平;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生产组织模式,发展壮大职业菜农队伍;推进蔬菜保险投保工作,提高基地防灾抗风险能力;加快补齐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精深加工和销售体系等短板,推动服务体系向产前产后延伸。

  (二)重点任务:包括扩大蔬菜基地规模、提升巩固现有基地、大力培育职业菜农、补齐产业发展链条、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等。

  (三)扶持政策:主要是对新(扩)建大棚设施、喷滴灌设施、新建规模露地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大棚修复、引进市外职业菜农、蔬菜基地认证、蔬菜保险等进行奖补。

  (四)保障措施:主要有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服务指导、严格督导考核等措施。

  四、需说明事项

  文稿与20xx年我区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已用下划线标注,主要为:

  (一)总结近几年蔬菜发展实际经验,今年主推建设顶部竖式通风型连栋钢架大棚,按建设主体分二类进行奖补:一是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相对集中连片20亩及以上的,按验收面积区级奖补45500元/亩,按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验收情况进行奖补(奖补金额最高10000元/亩,包含土地平整,喷滴灌设施,水沟,水电到棚等);二是企业等其他主体建设相对集中连片50亩及以上的,按区级奖补标准的60%给予奖补。

  (二)企业等其他主体新建基地采用喷灌设施的,奖补标准由600元/亩调整为400元/亩;新建50亩及以上规模露地蔬菜基地采用滴灌设施的,给予200元/亩的`奖补。

  (三)对新建相对集中连片50亩及以上的露地蔬菜基地,区级奖补标准由600元/亩调整为400元/亩。

  (四)因材料上涨,调高了棚膜更换奖补标准,奖补类型分为二类:一是单体大棚按24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较去年增加200元/亩;二是连栋大棚按26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较去年增加400元/亩。

  (五)增加了受自然灾害损坏的设施蔬菜基地的修复补助,钢架大棚棚架倒塌的按8600元/亩的标准,棚膜破损的单体大棚按2400元/亩,棚膜破损的连栋大棚按26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助。

  (六)因我区蔬菜基地产权属村集体的比重大,乡村较难筹集运营维修资金,今年重点推广村集体建设顶部竖式通风型连栋钢架大棚(此棚型造价较高),为不影响乡村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性,奖补比例相比企业等主体更高,奖补标准有升有降,但奖补资金总量可控且不会超出财政预算(详见附件3)。

产业发展方案14

  为加快推进木制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铅笔、套娃、地板和集成材为骨干项目,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达xx户,其中新增规模企业xx家;完成工业总产值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实现利润xx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的xx%;实现税收xx亿元,占规模企业税收的xx%;实现出口额xx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0%。

  三、推进措施。

  (一)深入搞好调研,把握产业动态。

  组织人员深入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调整适应我市木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木制品行业生产、营销、效益等方面的经济运行态势监控,客观及时地提出木制品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

  (二)鼓励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茂林笔业利用边角料生产细木工板、丰叶木制品公司利用废料生产贴面家具部件、元宝山铅笔公司的废报纸卷铅笔、富强木业成品家具、云腾木业成品木窗、珍珠山木业成品木门等项目。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成果的企业,在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扶持木材企业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木制品产业与包装、辅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相互补充、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林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在已建设的“元宝镇木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苇河镇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和“一面坡套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本着集约化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重点研究建立木材加工产业园区,整合具有一定规模,有定型产品和品牌产品的企业进区入园,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资源不足、用地不足的问题,控制企业外流。

  (四)扩大内引外联,培育地方品牌。

  积极组织木制品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招商推介会,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以规模和技术提高效益的发展之路。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展销、展示会议推广企业和产品形象,努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元宝”、“心羽”、“北斗星”等铅笔品牌,“福美佳”实木门,“爱丽丝”儿童钢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名牌。

  (五)实施成长工程,培育规模企业。

  建立木材企业项目库,认真贯彻落实黑政发文件精神,对列入项目库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政策给与倾斜。在现有的木材加工企业中培肓中型企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3家以上,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亿元企业。重点推进远东木业、宏远木业、宏泰木业、元宝山笔业提档升级,使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远东木业、宏泰木业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六)优化服务水平,营造发展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加强与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的联系,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创造融资机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理清土地使用性质,为企业融资打好基础。探索推进企业联保制度,组织引导规模企业或有影响力经营者牵头成立木制品加工行业协会,并发挥其在企业筹资融资、市场和产品开发、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作用。加强与劳动部门合作,搞好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培训。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四险,提高职工待遇,控制技术工人流失。

产业发展方案15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糖蔗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科学制定20xx/2015年榨季甘蔗砍运、种植实施方案和激励政策,并为我县糖蔗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面实现我县“1560”工程糖蔗产业增量提质目标。经县糖蔗发展指挥部研究,决定成立全县糖蔗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组,工作组分别到县内各乡镇和县外进行调研,为了使调研工作顺利开展并有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研时间

  从20xx年8月26日开始至9月15日结束。

  二、调研内容

  (一)目前我县糖蔗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乡镇村各级领导对20xx/20xx年榨季县糖蔗发展指挥部制定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及蔗农对所推广糖蔗种植技术措施有什么看法和要求。

  (三)实地了解各乡镇适宜发展糖料蔗的地点和适合“四化”(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地点和面积。

  (四)各乡镇对糖厂的砍运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县外主要到周边县市调研甘蔗砍运收购点的设立,甘蔗种植一次性施肥技术、甘蔗良种、甘蔗“四化”基地建设试点成功经验和成立砍甘蔗专业队的'劳力市场等内容。

  三、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对象:有关乡(镇)领导、甘蔗站长、村委干部、甘蔗种植大户、蔗管员和部分蔗农代表等。

  (二)调研方法:召开座谈会、深入村屯走访询问、个别谈心、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三)县外调研拟到甘蔗砍运和种植工作做得较好的和劳动力市场丰富的县市进行考察。

  四、调研工作分组、分工

  (一)县内调研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全县12个蔗区乡镇开展调研工作。

  (二)县外调研组:

  五、调研工作要求

  (一)讲究调研工作方法。调研组要深入蔗区,广泛发动蔗农参与调研,严格按照调研内容要求开展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全县糖蔗产业发展情况。

  (二)各调研组要安排好记录员,收集整理各种调研数据材料,撰写调研报告。

  (三)这次调研所涉及的乡(镇)要搞好配合工作,积极参与调研,认真组织本乡镇蔗区的调查对象参加调研工作。

【产业发展方案】相关文章:

蔬菜产业发展方案12-24

蔬菜产业发展方案15篇03-13

蔬菜产业发展方案(精选15篇)05-08

蔬菜产业发展方案(精选15篇)07-13

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12-23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方案11-03

村里产业发展方案(通用9篇)04-12

蔬菜产业发展方案(通用18篇)12-27

蔬菜产业发展方案范文(通用6篇)12-23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选16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