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
近期以来,我结合重点水利建设督查,先后到6个基层水利站开展“水利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活动,通过看建设成效,听意见建议,问民生需求等多种形式,客观地总结前期水利工作,分析水利扶贫存在的问题,谋划下步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岳西县共有出境河流8条,分属4大水系,即皖河水系的皖长河、皖水、潜水;巢湖水系的杭埠河;菜子湖水系的大沙河;淠河水系的有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全县水库114座,总库容11686万m3,设计灌溉面积3.019万亩,设计年供水量1168.95万m3;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09座;发电水库57座,灌溉水库67座。塘坝7716处,总容积1977.83万m3,灌溉面积51238亩。
二、水利行业扶贫的主要成效
围绕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超出4亿元,年均投入接近前“十一五”的总和,恢复及加固小型水利工程5000多处,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一是工程水利建设提速。实施了中央与省投资1.246亿元的天堂、冶溪等5条中小河流及来榜山洪沟治理项目,加固堤坝34.64公里,防洪保护面积3.4万亩。实施中央与省投资8750万元的第二批、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覆盖16个乡镇30个行政村,建设拦河堰105座、灌溉渠道136条71.73公里、排水沟15条5.4公里、山塘51口、渠系建筑物139座,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0.8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
二是生态水利深入推进。争取资金7873万元,实施了莲云、五河等10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64Km2,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创新建设管理理念,将景观水利、生态水利理念融入工程水利,改善外观形象,美化农村水环境;编印《景观水利建设读本》1500份,指导基层推进生态水利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依托,以水工程、水景观、水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及时完成了姚河小街水环境优美乡村创建工作,达到“一溪、一滩、一田园、一渠、一庄、一青山”的试点要求。
三是民生水利惠及全县。投入资金5974万元,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43座,防洪保安人口5万多人,新增或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投入资金6948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9处,解决全县24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4.12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绩效连续三年全市夺冠。落实省政府“5588”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沟、塘、渠等“八小水利”改造提升,荣获2013年农田水利建设荣获“江淮杯”三等奖与“皖江杯”铜奖。2013年-2015年共争取上省级财政投入2482万元,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累计完成水库加固7座,扩挖塘坝3538口,清淤整治沟河458条,建设小型闸坝20座。
四是资源水利持续发展。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绩效考核始终位于全市前列。建立重点企业用水在线监测设施,加强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强化工业企业用水评估论证、跟踪监测,确保水行政审批科学合法;依法征收水资源费600多万元,实现以征促管,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
三、水利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一是上级投入份额少。国家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历来是以地方政府投资和群众自筹为主的政策,所以山区小水利争取国家投资范围小、份额低。近几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省市争取水利项目,我县所争取的水利项目份额逐年增大。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岳西“小水利”始终难以在省市占有位置,很难在大的水利项目申报上有所突破。
二是水利建设欠帐多。全县水利工程基本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部分河堤主要是鹅卵石堆砌而成,水库、山塘、堰渠多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同时,我县山洪灾害频发,稍遇强降雨,易成毁灭性灾害,堰、渠荡然无存。山区水利工程虽然规模场面不大,但工程措施复杂,耗人工,费材料,成本高,恢复难度大,一次较大洪灾,往往需要多年才能恢复。
三是水利民生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农民群众在防洪保安和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尤其是在中央、省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后,农民群众都对水利大投入抱有很高的期望。
(二)建设管理相对滞后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目前,从事水利建设的有财政、发展委、国土、扶贫办、水利、农委等部门,各部门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不一,各单位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申报水利建设项目,然后根据各自的规定进行项目管理。多部门参与水利建设固然加快了水利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可能造成各类工程之间缺乏配套,甚至出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公共财力的浪费。
二是缺乏有效管护。近几年来,国家水利投资逐年增加,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长足进展,一大批新建、加固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所有的建成水利工程没有落实真正的管护机制,小水库“三有”没有落实,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形成长效管护机制的不多,堰渠堤等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水利工程效益没有得以正常发挥,群众对此有不少意见。
三是建设模式落后。当前的治水模式仍很落后,全县的水利建设大都围绕防洪、灌溉目标,很少有与生态保护、旅游等产业结合,至少是结合不足,许多地方还是就工程建工程,形式比较呆板。如何让水工程效益最大化,还得从大水利入手,围绕大水利作项目规划。
(三)水利改革还需攻坚
一是小水利难走向大市场。山区水利规模小、工程散、效益低,导致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难以走向市场,完全依靠政府大包大揽又很不现实。
二是水务一体化难推进。顶层设计上要明确事权,统一管理涉水事务,但在基层实践中,县、乡水利事权难界定,水利项目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难推进,水务一体化更是难上加难。
(四)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水利技术人员断层现象突出,专业技术力量难以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同时,基层力量薄弱,造成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畅通。防汛责任的末稍传递以及应急处置水平仍存在薄弱环节。治水管水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下步扶贫思路与举措
(一)工作思路
切实把精准脱贫贯穿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补短板、促发展、惠民生,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脱贫时间表的要求,实施水利“1345工程”(力争“十三五”期间年均实际投入超过1个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防洪、供水、生态“三个安全”,实施好水行政、水资源、水利建设和工程管护“四项改革”,推动水利工作与“五大发展”深度契合,为岳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三)主要措施
围绕以上目标,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确保任务完成。
1、科学谋划水利“十三五”蓝图。规划思路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规划目标要做到与地方发展战略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规划指标要切实可行,规划任务要统筹确定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工程布局、体制机制。
2、大力实施两项扶贫工程。以65个贫困村为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改善计划”。两年内完成4.6383万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巩固提升工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保证水量、提高水质,使贫困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强化管护责任,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同时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基本单元,加大塘坝、沟河等小型水利的改造提升,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障贫困人口农事用水。主要任务是新建及加固水闸6座,清淤塘坝1279处,改造中小灌区2个1.4万亩,清淤沟河524条,完善渠系2.6万亩。
3、着力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重点区域的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重点河道或水域的乱排、乱采、乱建、乱弃等行为,改善河道水环境功能和水质,着力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突出做好景区、水源涵养区等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及时查处水土保持案件,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更好地服务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整治农村河道堰塘,使溪河、库、塘呈现出自然、生态、亲水态势。
4、增强水利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好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设计、施工、招投标等环节市场化改革,努力建设规范有序、管理严格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探索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集中监理制等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集中组建项目法人等建管模式。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联动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督常态化、安全监督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汛期检查、监测预报、预案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灾等制度体系,提升防汛能力;强化执法能力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水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2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 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xx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 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 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民教育、星级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心。
(五)进一步注重实效。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方能取得实效。切忌情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3
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xx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县11个镇和15个当年脱贫村,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对象、与镇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16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
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
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4.因户施策推进产业落实。一是尊重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实际。产业规划尽量选择贫困户具有经验技术基础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能力基础,规模不宜过大。适当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最高限额标准。政策兑现标准要切合贫困户的能力实际,降低门槛。二是要加强种苗供应管理。要通过引进技术本地育苗等措施加大本地种苗供应力度。扶持建立本地种苗良繁供应基地。外地调运种苗要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活率,避免给贫困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种苗供应市场管理,防止种苗价格任意上涨。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要大力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提升贫困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和绞股蓝、茶叶、核桃、魔芋、猕猴桃、蚕桑等种植项目分品种、分项目及时编发简明技术规程明白纸,并加强对贫困户和包帮干部的技术培训指导。高度重视畜禽防疫,组织动员县、镇、村畜禽防疫力量全面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产品信息收集监测发布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加大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力度。建立贫困户农产品收购补贴机制,对于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五是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代饲代养、务工、种苗供应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增加贫困户资产收入、务工收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在项目争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共享市场信息资源,连接内外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5.完善服务开展健康扶贫。一是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将贫困人口医保参合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适当提高对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补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因病返贫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资金兜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分期分批救助等形式积极帮助化解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补助、困难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最大程度简便医疗和结算手续,减轻就医资金压力。三是要制定健康扶贫就医服务标准。对贫困对象就医服务,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既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又要防止无原则要求提高服务标准、过度治疗等浪费健康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四是要综合运用其它脱贫方式。对部分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在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综合运用其它扶贫方式帮助真正摆脱贫困。如对尘肺病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议进行政策兜底。
6.织牢网底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完善兜底对象识别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评定办法。坚持将家庭收入核查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减少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全面准确执行五保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应保尽保”。积极探索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机制。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办理户口、证件、身体检查等服务。要稳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确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贫困户;同时要确保需要兜底的对象能够全部纳入五保、低保。二是要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接省市政策稳妥推进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落实完善分类施保,建立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渐退低保帮扶。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落实解决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用。建立瘫痪等失能人员特别护理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由村组聘请人员进行护理,政府解决护理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在敬老院等机构开设失能人员特殊护理床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同时要加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兑付力度。精神病人由残联、合疗、民政三家共同救助解决住院和家庭托养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适当增加基层自主权。积极发挥保险作用,兜底对象购买养老保险,由各级政府和兜底对象按一定比例分担费用,进一步提高兜底对象保障水平。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4
一、基本事情
XX村座降在206国道边,找全高速公路进出口处,与XX村相邻。有耕地面积720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95户,1670人,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贫困贫户118户,300人,其中扶贫户66户210人,扶贫低保户6户17人,低保户44户70人,五保户2户3人。
二、村要紧致贫原因分析
柑桔脐橙为要紧产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别统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现又遭遇黄龙病的危害,加之农民观念降后、又因交通别便,活动场所困难,因灾、因病返穷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三、扶贫目标及扶贫规划
针对XX村贫困现状,我村两委班子和扶贫工作人员经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进展规划,力争在两年内,经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XX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日子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盛繁荣、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完成村小学至上江通组公路的硬化。力争在20xx年上半年完成,水泥路长1.6公里面宽3.5米厚0.18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绿化景观带。
二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方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差、交通别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三是整合项目,建设XX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xx年向上级部门争取启动建设加层办公室、服务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
四、扶贫攻坚措施及思路
1、几点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降实,尽快改变XX村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成立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片群防群控,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连片统一打药,完全解决木虱满天飞的`咨询题,带动贫困户进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产业能手,农民经过培训到别处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经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产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降实工作责任。村两委班子实行分片包干,全面负责XX村的扶贫工作,力争今年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脚额支付,建设绿化新农村建设点各项工作。
2、几点思路
一是村两委班子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打算、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进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舞和支持。并且,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事情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如此,既能够减轻农民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赋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别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赋予脚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经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养。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养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重用上来,建设一支永别走的扶贫工作队。并且,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5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本站的会员“bbcash”为你整理了这篇农旅一体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是农业的重要路径,是客观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根据2020年区政协工作安排,区政协文化文史和民族与宗教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农旅一体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瓦屋乡、桐木坪乡、坝黄镇、川硐街道等地的园(坝)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区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负责人及政协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并收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旅一体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农旅融合工作,将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旅游农产业融为一体,综合运用“公司+旅游+农产业扶贫”“旅游+产业+电商”等模式,成功提升了当地旅游吸引力,通过安排就业、带动当地特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开发农家乐等方式,成功带动周边数万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了铜仁文化旅游扶贫样板。先后评定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示范点2个、星级农家乐12家、旅游村寨8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客栈1家,川硐街道板栗园村列入首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生态农庄、农业观光园、采摘篱园、休闲垂钓园、水上乐园、自驾营地等旅游业态齐全,每年10余次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大明边城灯会、路腊樱花节、瓦屋油菜花节、桐木坪李子节、路腊荷花节等独具有民俗特色的活动已凸显品牌效应。2017-2019年全区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带动困难群众吃上“旅游饭”7800余人,为助推我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业园区功能日渐完善,助推农旅同步发展。全区各农业园区按功能划分,建成了和平、坪茶、司前、老麻塘等8个坝区,将坝区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实现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共享,以园区旅游带动坝区增效、以坝区产业促进园区提质。同时,用好用足坝区利好政策,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了坝区综合功能。瓦屋探索“园区+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园区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文旅农”一体化特色彰显,瓦屋乡“边贸小镇·黔东花海”被被评为“贵州十大最美油菜花农事景观”。
(二)园区景区化全面提升,“农业+旅游”融合推进。从经济、生态、旅游方面着手,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样板达标坝区为目标,万亩油茶基地、白水贡米生产基地、3000亩香菇小镇基地、精品水果基地等建设有序推进。全力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相继组织注册“碧江白水贡米”、“聂大姐酸豇豆”等商标,全区农产品市场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同时,通过推行“春赏花、夏体验、秋采果、冬度假”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更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三)农旅一体化效益凸现,乡村振兴未来可期。以打造城市后花园为目的,云场坪、漾头、瓦屋、六龙山组团式发展,形成了路腊、茶园山、克兰寨等一批精品旅游村寨。百花渡景区通过产业规划,以景区作为核心,带动周边村寨经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大棚种植等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带动百姓增收。范木溪“树蛙部落”精品民宿的成功打造,极大提升了我区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水平;积极抢抓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机遇,板栗园村被评为贵州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此外,还通过精心组织川硐板栗园村申报中国美丽乡村,滑石白水贡米申报贵州乡村特色产品,成功举办桐木坪桃李采摘节、云场坪樱花节等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形成了一大批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前往旅游消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保证。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统筹不够,缺乏合力推进机制。目前,全区还缺乏统筹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组织领导缺位,战略定位不明晰,缺乏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部门联动不足,有的乡镇还未能很好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根据总体规划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发展旅游项目,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氛围不浓。
(二)发展后劲不足,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园区农业生产景观化、产业发展旅游化开发不足,园区“农旅+”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各农业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在特色彰显不够,乡村旅游“农(农业)、俗(民俗)、情(风情)、趣(趣味)、真(自然)”等方面特色体验没有充分体现。同时,各乡镇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基本都是农家乐、农业示范园和生态观光园,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对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文化景观等独特性资源的深入开发,农旅一体化发展后劲不足。休闲农业观光点还处于“盆景”状态,规模尚小、开发水平低、景区特色不明显,不能串点成线。
(三)资金投入有限,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大多数农业园区起初都是从农业的单一角度去进行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旅游发展需求,以致在园区的功能分区、布局上不合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资金保障有限,园区路网、游览步道建设不符合旅游要求,等级低、标识标牌不规范。多数园区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路标、厕所等旅游综合服务设施,以及通讯网络、电子商务推广平台等现代化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
(四)主体培育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保障。农旅融合的主体包括农民、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目前我区农民外出打工的比例逐渐提高,留守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且留守人口年龄普遍较大,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地方特色、人文风情不够了解,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理念都亟待提高。同时,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优秀旅游服务人员欠缺,普遍缺乏领军式的、有实力的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阻碍了农旅融合的进程。
(五)融合程度不高,助推脱贫的潜力亟待挖掘。我区农旅一体化发展对推动产业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分红增收、农家乐民宿带收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带动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增色、农业增效、生态增优、文化增智方面的潜力,需进一步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实现生态宜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风文明程度,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蓄后劲。同时,在旅游推介、宣传营销方面不够,还缺乏有效的`宣传信息平台。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农旅融合保障机制。将农旅一体化发展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旅融合工作推进机制,写好大农业+旅游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农旅一体化发展领导组织,建立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抓实农旅产业空间布局、产品开发、业态培育、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整体谋划,加快形成“以旅强农、产业互助、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二是强化联动服务。组建农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推行联席决策服务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旅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设立农旅一体发展项目“绿色通道”,按照“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要求,多领域宽范围协同推进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三是制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铜仁市碧江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标准编制《碧江区农旅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地方实施意见,落实专项政策措施,为全区农旅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和定位,使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步入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二)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农旅融合特色亮点。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走乡土化、差异化、规范化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明晰好路径。坚持“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依托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促进传统农业提挡升级。二是打造好品牌。着力实施农旅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全面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族文化,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宜业宜游、各具特色的生态农旅观光项目,发挥品牌效应。三是实施好试点。立足地方特色,开展试点先行。着力抓香菇小镇、传统村落、农业公园的农旅融合试点,力求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国。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旅融合配套设施。一是加大农业旅游景区(点)及沿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设立“农旅融合专项基金”,整合美丽乡村、扶贫开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项目,推动社会资金、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进村发展农旅产业,推动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二是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标准要求的旅游交通道路,使沿线景点连成片、串成线、形成一条“珍珠链”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完善游客接待中心、供排水系统、电力系统、食宿条件、园区景点内部路网步道、公厕、交通标识、停车场等内部配套设施建设。
(四)抓好人才培育,壮大农旅融合产业队伍。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夯实产业融合基础。引导和组织农村能人、文化精英、种养大户,牵头创建乡村旅游合作社,促进农旅融合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参与。通过相应的宣传引导以及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其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以及农旅融合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向社会聘请专业的社会人士,组建专业农旅一体化发展研究团队,特别是吸纳企业管理、旅游服务、营销推广等专业工作者参与到农旅一体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四是拓展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职业培训。与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等本土院校联合,加强农业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农旅园区发展实际需要,有效推进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以及集群化发展,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五)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农旅融合产业形象。一是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农旅结合园区景点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建立农业和旅游信息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增强市场供求信息透明度,引导业主理性经营、客户理性消费。二是加大旅游推介。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广泛参加“水博会”“酒博会”“贵洽会”“展销会”等重大开放活动,宣传碧江、推介碧江。以“一带双核”铜仁古城为龙头、精品景区为节点、乡村旅游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三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凸显地域特色,塑造品牌形象。继续打造“美丽梵净山·铜仁过大年系列活动”、“瓦屋油菜花节”、“路腊樱花节”、“漾头龙抬头”、“桐木坪李子节”等一批节庆品牌,进一步扩大碧江知名度、美誉度。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6
一、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村情民意 驻村后,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委会的情况,我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工作制度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是请进来。分别请村民小组长及村老党员干部请到村委会,召开村两委班子扩大会议,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班子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使工作组初步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
二是走出去。为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性地访问了本村个体老板、种养能手、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农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三、全力以赴,全心全意为民办好事实事 驻村以来,本人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先是配合村委对电厂在本村征收的土地进行测量并开导村民积极配合征收搬迁工作。征收完成后又配合村支书挨家挨户发放征收土地的赔偿款存折。由于整个毕节地区都普遍存在早生,超生等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7
根据县领导重要指示,11月7日11日,xx镇党委、政府牵头,会同县城投公司,就xx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现将本调研报告呈领导审阅,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xx村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离xx圩镇约5公里,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500余人。该村20xx年共有在册贫困户71户267人,经20xx年11月10日精准再识别,在册贫困户调整为66户 261人,其中20xx年已脱贫35户137人,20xx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20xx年计划脱贫7户25人,确保实现20xx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一)贫困户分布情况
全村在册贫困户66户261人,其中缺劳力 10 户33人,缺资金35户142人,因病16户70人,因残5户16人。贫困户分布在全村9个村民小组,其中上村小组8户41人(缺劳力4户17人、缺资金2户12人、因病2户12人),社光小组10户38人(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6户27人、因病1户3人、因残1户2人),新屋小组5户19人(缺资金2户10人、因病2户5人、因残1户4人),田塘小组10户43人(缺资金6户 23人、因病4户20人),长坑子小组9户32人
(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5 户20人、因病1户5人、因残1户1人),东山下小组7户28人(缺劳力1户3人、缺资金1户3人、因病4户16人、因残1户6人),岌下小组8户30人(缺资金6户21人、因病1户6人、因残1户3人),老屋小组5户13人(缺劳力1户1人、缺资金3户9人、因病1户3人),社母小组4户17人(缺资金4户17人)。
20xx年,全村已脱贫35户137人,其中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22户88人,因病9户37人,因残2户6人。20xx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其中缺劳力7户25人,缺资金11户48人,因病4户22人,因残2户4人。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共安排各类项目14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变更,村史馆、文化广场20xx年兴建,20xx年完工),截止目前,已完工项目11个,正在实施项目工3个。一是已完工项目11个,分别是:
(1)安装上村至新屋、东山下小组村主干道太阳能路灯项目;
(2)硬化社光下至岌下自来水厂村组道路项目;
(3)硬化xx小学门口至长坑子小组村组道路项目;
(4)兴建东山桥桥梁项目;
(5)兴建文化广场至松树下桥防洪堤项目;
(6)兴建田塘桥至东山下桥防洪堤项目;
(7)硬化左排至枸子树下道路项目;
(8)中桥至田塘绿化项目;
(9)兴建xx村仿古文化广场;
(10)兴建xx村史馆;
(11)上村桥梁加宽修建项目。
二是正在实施项目3个,分别是:
(1)硬化上村至仙人桥、吊子石道路项目,已硬化4公里,完成工程量90%;
(2)兴建松树下桥梁项目,已完成工程量20%。
(3)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下田塘古围屋民房屋顶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设计,有3栋房屋已开工建设。
(三)产业发展情况
1、柑橘产业。高位推进柑橘黄龙病防控,重点打造了xx村野猪坑柑橘黄龙病群防群控示范点,示范点果园面积亩,其中蜜桔亩,脐橙亩,共有110余户果农自发组织了综合防控理事会,
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工作,有效地把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
2、果园鸡养殖。挂点帮扶单位县城投公司向每户贫困户家庭免费发放鸡苗30只,绝大部分贫困户反映良好。
3、苹果桃种植。目前已种植苹果桃约300亩,苹果桃示范基地初具雏形。
4、其他产业。有1户贫困户养殖藏香猪100余头,蜜蜂养殖6户,生猪养殖6户。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金融扶贫方面。帮助19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已发放贷款19笔92万元,有效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2、就业扶贫方面。通过雨露计划、安排就业、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脱贫。全村共提供公益性岗位15个,为15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月工资350元
以上;为1名贫困户提供公益林护林员岗位,年工资约9000元。
3、教育扶贫方面。大学助学贷款3名19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人次5000元,学前教育补助1名1000元,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11人次7750元。
4、医疗扶贫方面。医疗扶贫4户,新农合报销127452元,大病救助报销35330元。全村在册贫困户均享受了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治安保险。
5、兜底保障方面。全村共有24户贫困户落实了兜底保障措施。
二、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20xx年10月13日下发的《关于建立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的通知》xx扶移字〔xx〕49号文件要求,共8大项指标,16项小指标。具体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方面
贫困发生率低于2%,此为刚性
指标,不达标不得退出。
20xx年全村计划脱贫24户9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6元。20xx年在册贫困家庭仅有7户25人,贫困发生率低于2%,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二)交通方面
1、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米以上(含米)宽度的通村委会硬化道路。
目前,xx村老屋小组有1公里道路暂未硬化,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待县扶贫办发文后启动实施。
2、7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
据统计,全村约8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已硬化,老屋小组1公里道路硬化后,可实现9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该项指标已完成。
(三)饮水方面
100%农户饮水安全,有水质、水量达标的自来水、家用井水或山泉水。
全村仍有近50户农户暂未安装自来水,现喝山泉水,但水质未化验,
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水利局。
(四)住房方面
1、100%农户住房安全。
全村基本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2、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100%。
经摸底,全村共有空心房900平方米,已拆除空心房400平方米,还有500平方米空心房暂未拆除,11月底可望拆除,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五)用电方面
1、100%农户通生活用电。
全村所有农户已通生活用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2、村委会所在地通动力电。
该村已通动力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六)通讯方面
1、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
该村已通宽带网络,该项指标已完成。
2、100%农户能收看电视节目。
100%农户可收看电视节目,该项指标已完成。
(七)环境建设方面
1、65%以上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
全村约80%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该项指标已完成。
2、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
村内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该项指标已完成。
3、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
全村共15名保洁员,该项指标已完成。
4、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
村内每天有垃圾车循环收集垃圾,如需摆放垃圾桶,也可第一时间落
实,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八)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1、贫困村有卫生室。
村内暂无卫生室,计划利用老村委会房屋改建,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卫计委,待协调解决。
2、贫困村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现村委会有综合服务平台,且有下田塘社区活动室、电商+农家书屋两处文化活动场所,兴建了村文化广场,该项指标已完成。
(九)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xx该项指标已完成。
2、有一个主导产业:柑橘产业,该项指标已完成。
3、有一个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社:xx已成立2个合作社(xx县春胜果业合作社、xx县御仙苹果桃合作社),该项指标已完成。
4、政策覆盖率达到100%:下
一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xx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5、贫困户满意率90%以上:现挂点干部、镇村干部已实行责任包干,下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及政策的宣传力度,xx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实施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集中在古村风貌打造项目、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及路灯安装项目上。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主要是因为河边两旁新建房屋大部分已花较多资金进行了外墙装修(贴瓷砖),一部分群众认为在瓷砖表面粉刷、喷漆,时间长了,墙面会脱落,还有一部分人要求资金补偿,但目前无补偿资金,该项目已启动。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主要为王培生、王培芳家族与老屋小组村民针对桥梁及今后道路走向各执一词,双方斗气,王培生、王培芳家族认为村干部偏袒对方,存在优亲厚友行为;老屋小组村民认为对方故
意为难,是前任村干部及其家人为了打击现任个别村干部。路灯安装项目方面,上村小组的部分村民认为该小组的路灯安装不合理,路灯间距太大,个别路灯没因地制宜安装,其他小组的还有个别路灯照顾了个别家庭。
(二)工作不实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少数群众特别是暂未得到明显实惠的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不准,认为条件较好的家庭被列为贫困户,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列入;还认为在农村低保对象评定上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行为,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三)宣传不到位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体现在扶贫政策的跟踪落实、及时反馈方面做的不到位。比如扶贫信贷通财政贴息方面,县里还在复核过程中,村民却认为镇村干部拖拖拉拉,此外镇村干部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上做
的还不够,有些群众还不了解扶贫贷款的发放程序及财政贴息的审批程序。还比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方面,群众不知道此项工作已并入县城建局,误认为改建了就可以享受资金补助,不知道今后的土坯房改造应按古村的保护性规划严格审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好系列宣传
一是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加强对扶贫各项政策的学习及理解,让帮扶干部先学后传。与此同时,增加干部进村入户次数,面对面地向广大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宣传好扶贫的相关政策。
二是加大其他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城建、国土、医疗、农业农村、金融等与农民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针对贫困户或其他农户关心的政策或问题,及时向贫困户或其他农户进行宣传或回复,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开展好系列教育
一是加强镇村干部的教育。利用镇村干部大会、镇干部片会、各村工作布置会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及提高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镇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廉政意识,督促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已采取村定补干部责任包干的形式,对全村66户贫困户实行包干到户,明确村干部职责。
二是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一方面,力争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有序化,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村两委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建言献策,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大力争取党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从党员队伍中物色一批责任心强、参与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村定补干部后备人选中,引导其配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是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一方面,理顺农民的气,针对农民的牢骚、
恩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相关解释及恩怨的化解工作,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发泄出内心的不满或不痛快另一方面,借助农民的力,积极做好人员聚集店面店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面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好村情民意。
(三)开展好系列走访
一是继续开展好贫困户的走访。督促帮扶干部经常性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的收入、疑惑、困难等等,关心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协助解决贫困家庭产业验收、产业行情分析等群众关心的事宜。
二是开展好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结合当前进村入户听诉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及镇干部开展一次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分门别类收集汇总好群众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立相关台账,明确专人包干,实行销案负责。
三是开展好重点人群的走访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出
上访户、牢骚户、纠纷户等群体,针对这部分农户的思想,做足前期工作,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曲线方式尽可能做通其思想工作,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四)开展好系列工作
一是开展好三同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三同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及时梳理贫困户的建议与意见,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做好省、国家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开展好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好党建+扶贫工作,认真挑选一批觉悟较高、家庭条件较好、威信较高的党员,尤其是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一对一地与思想较落后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走好人情关系,树立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
三是开展好春节慰问前期工作。一方面,加强与省建工集团公司的沟通汇报,该公司已计划年终开展一次慰问
活动,积极与该公司协商,争取尽可能增加慰问家庭户数,让贫困户及未列入贫困户且有意见的较贫困家庭得到帮扶单位的温暖另一方面,谋划好春节慰问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酝酿讨论好相关慰问人员的慰问名单,争取扩大春节慰问受益面。
四是开展好项目推进工作。一方面,围绕第三方评估硬指标,加强与县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重点加快老屋小组道路硬化、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村卫生室等项目的进度,确保指标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围绕满意率这个中心,及时妥善处置好松树下桥梁建设纠纷事宜,力求双方诉求得到较好处置。针对古村风貌打造项目,计划分期实施,一期计划在年前尽量完成村中心主道两旁农户的风貌打造,二期积极争取资金向周围延伸。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8
按照《市脱贫攻坚专题督查方案》,1月9-10日,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院长同志带领院领导班子及中层以上干部37人一行,采取实地查看、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到县乡村开展了专题调研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查村的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公路通铁公路段60公里处,东与接壤,西与相邻,北与接壤。全村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耕地650亩,田302余亩,地348亩。平均海拔7001160米,森林覆盖率为40%,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70天。
共有4个农业合作社208户,804人,其中在外务工267人。全村享受低保24户,xx年精准识别扶贫户48户,154人,留守儿童35人,在校大学生3人。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系全市出名的贫困村。全村年均总收入300万元,人均年收入3340元,20xx元以下贫困户150余人,90%收入靠劳务输出,产业特色不明显,种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大。基
础设施建设落后,无一处水利设施,相当一部分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全村没有卫生站,没有村小学,没有幼儿园。住居条件极差,大部分农户散居在高山上,加之90%的村民隔河而居,交通极不便利,一部分务工挣到钱的农民到城区、街道、农家乐等地购买了房屋,仍居住在高山上,没有搬出来的则确属贫困农户,无力改变住居条件。
二、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到村的调查反映,县委、政府、乡党委、政府能认真自觉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精准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自觉把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地传达到村、组和农户。尤其是市委去年12月上旬精准脱贫电视电话会后,能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
1、五个一批和市委六个不纳入的要求,开好三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
(二)督查的贫困村脱贫思路清
晰,脱贫攻坚目标明确。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村按县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再次细化整村脱贫规划,细化贫困户脱贫规划和帮扶规划,为脱贫攻坚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子。
(三)部门用心帮扶,脱贫攻坚有了良好开端。
1、加强村两委阵地建设。
按上级要求对该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改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达到八有标准,即:有办公、会议、培训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悬挂和两委牌子,有档案、资料柜,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有各类规章制度,有远程教育设备,有宣传学习资料,有室外活动场地。建好群众文化和健身广场,面积达到590平方米,配齐娱乐器材,共需资金21万元。
2、交通建设
一是远期维修猪钻洞漫水桥1座,长70米,预算投资20万元。
二是维修加宽从猪钻洞至村党
组织阵地的村道路5公里,在原路的基础上加宽1米,预算投资50万元。
三是硬化村中心到3社产业园的公路3公里,预算投资135万元。
四是新建并硬化从黄梁嘴到村党组织阵地的公路公里,预算投资270万元。
3、水利设施建设
提前启动水务局规划的全村5处大堰8200米和维修堰塘1座,新建微水池2口,预算投资180万元。
4、土地整理项目
对全村1200亩猕猴桃产业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包括作业道和产业园的拉杆立线),预算投资600万元。
5、民生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土坯房﹚80户,异地移民搬迁46户,预算投资万元。
6、广播电视项目工程
对全村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预算投资50万元。
7、产业发展项目
新建三社猕猴桃产业园500亩,在猕猴桃产业园内配套种植中药材(折耳根)200亩,改造核桃园300亩,新建核桃园500亩,培育养羊大户10户,养牛大户5户,预算投资300万元。
9、电网建设项目
在全村实施低压变电器和农网升级改造,预算投资180万元。
10、医疗卫生
新建100平方米甲级卫生站1座,培训1名以上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免费疾病筛查,预算投资70万元。
全村xx年xx年,共计预算投入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滞后。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无支柱产业,贫困户无稳定增收来源。
(二)基础建设落后。全村三社、四社无公路,无自来水。
(三)公用服务入户率低。村无村
卫生站,无村文化室,通过中心医院援建才建成。全村所有村民饮水不达标,全村无宽带网络覆盖。
(四)村集体经济无收入,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认识需再深化。脱贫攻坚应充分发挥贫困户主动脱贫的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贫困户脱贫奔康内生动力;要把扶贫攻坚的利好政策交给群众,特别是要变过去财政资金无偿扶持变成有偿使用的基金,变资金为资本,变输血为造血。
(二)规划需再完善。贫困村的整村脱贫规划要与所在县(区)、乡镇的产业规划、基础建设、公用服务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与地方相关配套政策相对应,避免各自为政。
(三)措施再具体。如对贫困户再按五个一批要求,细化入户到人,把生产自救、产业发展放在县(区)统筹来抓,移民搬迁、新居建设必须充分发动群众,
尊重群众选择,不搞大包大揽。
(四)工作再强化。各级要把脱贫奔康作为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建卡贫困户要宣讲到位、关心到位、帮扶到位,重点要突出。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9
为了扎实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确保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真正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日,区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调查贫困现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状,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渭滨区现辖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6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2万人,耕地6.22万亩。38个后山村地处秦岭北麓和西部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土坯房较多,安全性较差,山区村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截止20xx年底,全区贫困人口4117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坚持“专项扶贫注重产业发展,行业扶贫注重社会保障,社会扶贫注重结对帮扶”的精细化扶贫思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2亿元,其中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拆除土坯房3078户,新建住房1105户,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累计脱贫1。3万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脱贫难度增大。截止20xx年底,全区尚有近4000余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后山区,由于人口数量较多、分布广、底子薄、条件差、发展难度大、贫困程度深,真正成为扶贫中的“硬骨头”。
二、公共服务水平低。我区原晁峪乡的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个别村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三、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后山区,基础条件普遍较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我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普通群众因病、因灾、因学而返贫的现象突出,脱贫与返贫呈拉锯式状态,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
五、基础设施建、管、用制度不完善。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但是实际生活中,基础设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时有损坏,使用率偏低,有些甚至未曾使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依然突出,亟需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制度。
几点建议
一、精准识别,切实做到“扶真贫”。
要认真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区政府《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方案》的精神,坚持“十不进”的原则,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优先”的方式,精准识别监测脱贫对象,建立贫困人口明细台账,确保户有表、村有薄、镇有册、区有电子台账,做到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脱贫路径、脱贫效果和脱贫时间“一表清”。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接受监督,让同村群众按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要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真正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改善民生,夯实基础强化保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完成厥湾村千亩桃园道路工程、八角塬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后山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互联网全覆盖,完善贫困地区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季节性农产品储存和销售能力。
2、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协调发展家园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四美”要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巩固石嘴头村、高家村、晁峪村、坊塘村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中岩山村、石坝河村、大散关村、邵家山村、符家村、新安村等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通过创建活动实现农民增收。
3、强化教育培训。扶贫应当先扶智,教育扶贫是基础。要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加大基础教育事业投入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对贫困劳动力实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四步走的能力提升脱贫工程,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名家庭成员掌握职业技能,确保2750名贫困群众都能得到一次免费实用技能培训。
4、强化社会保障扶贫力度。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阻止再次返贫,巩固脱贫成效。充分运用低保、五保供养等民生政策,对建档在册的1188人(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差额补助,实施社会保障财政兜底脱贫。开展助学帮扶,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正常入学就读,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三、多措并举,实现困难群众真正脱贫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面向市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区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规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高家镇太寅河以西重点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秦岭北麓沿山及台塬地区主要发展猕猴桃、大樱桃、油桃、草莓、养蜂等产业。依托秦岭北麓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资源,加快弓魚国小镇建设,尽快启动炎帝陵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古道秦岭﹒乡约清姜”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石鼓现代农业园二期,启动固川、枣园20xx亩时令水果产业园建设,打造晁峪十里油菜花海新景观等项目,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实施异地搬迁。坚持政府主导、资源整合、集中为主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坯房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优先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拆除土坯房1211户,新建住房700户,实现两年消除土坯房目标;完成四家坪村整村搬迁,确保年底前入住;完成水泉路村、段家磨村、甘庙村等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群众幸福指数。
3、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借助互联网产业园,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支持有意愿的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通过自建大型种植生产基地,联合农业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创新性实施“平台销售+定制生产”、“线下体验+线上预订”等销售策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政府救济与社会援助相结合,引导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家、志愿者、各类慈善机构及非政府组织,通过多种形式捐资捐物直接支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扶贫,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增加收入。
四、加强领导,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1、强化组织领导。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首要民生工程来抓,强化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资源调配、推进落实等工作,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做好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推进“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为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等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级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共建美好家园。
3、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依据脱贫攻坚任务,实行逐级督查、交叉检查制度,严格进行考核,确保脱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强化责任担当,对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优先予以通报表彰、提拔重用,提振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打赢重返全省五强区攻坚战!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0
我市作为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面临诸多困难。
1.精准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识别精准的五清工作虽然阶段性完成,但由于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农户收入的多样性、隐蔽性较强,准确把握和核实农户收入的难度较大,9个县区的精准识别准确率只有92.8%,再识别、新录入仍有一定空间。扶贫对象的清退标准和程序尚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跟进不够到位,没有及时督促、推进一些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
2.扶贫行动方案出台缓慢。我市已经制定了《信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了分期分批实现脱贫的工作目标,但3个重点县和一些行业扶贫方案还没有出台。如金融扶贫尚未破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等缺乏行动计划,政策兜底还没有实施细则。
3.产业扶贫拉力不足。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方兴未艾,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本地就业的带动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尚处于成长阶段,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不足,转移就业有限。产业扶持刚刚起步,有的`尚在制定扶持规划,有的尚在探索扶持模式。
4.宣传引导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缺乏志气和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个别群众不能正确理解脱贫政策,游说上访,争贫不真贫。一些贫困户不能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好高骛远,不愿参与扶贫项目。如商城县在省妇联大力支持下,开办为期两个月的月嫂家政培训班,仅有13人参加培训,却无一是贫困户。对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工作检查的多,业务指导的少。
5.社会帮扶氛围不浓。一些企业、民间组织、社会机构虽然热心公益和慈善活动,但没有有组织、有目标地参与脱贫攻坚。一些帮扶部门虽然有脱贫帮扶任务,但计划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在已经明确的四结对、四协同中,产业集聚区、乡贤人士行动迟缓,有的尚没有动员。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1
一、全村基本情况。
菁芜洲镇江口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256户1120人,总面积91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34.56亩,林地面积5284.5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324人,20xx年底贫困村出列。20xx年―20xx年已脱贫户67户318人,至今未脱贫3户6人,20xx年底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54%。
二、 四支队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脱贫。
脱贫攻坚“四支队伍”,是我县精准扶贫脱贫最前沿力量。其指导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实施产业扶持、易地搬迁、教育支持、生态补偿、就业创业、兜底保障、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抓好扶志扶智工作,做好贫困群众激励动员、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发展集体经济,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选准发展路径,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和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办好为民实事,抓好便民服务工作,方便群众办事;经常入户走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知识有文化、懂扶贫政策、临近居住、方便交流的优势,发挥经常性联系作用;上门了解贫困群众日常生活保障、房屋安全、身体健康状况、小孩上学等,使其反映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因此,开展如何充分发挥“四支队伍”集村部优势,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返贫的问题调研势在必行。
三、 四支队伍集村部面临问题。
(一)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完全到位。
(二)不同程度存在多层级、多部门、多行业在村里扶贫各唱各调的“独角戏”。
(三)有的干部出征不实战、出工不出力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四、充分发挥四支队伍集村部优势工作建议。
(一)队伍力量集中下沉到位。全体联村县领导、牵头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第一时间下沉到乡到村、到组到户,组建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严格落实“早上签到,白天走访收集问题,当天碰头研究解决问题,做到常态化驻村集中“办公”。
(二)驻村工作时间保证到位。严格执行驻村集中办公时间要求,确保结对帮扶单位党组织书记、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每月按照规定时间驻村开展工作。
(三)涉贫问题排查解决到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深入排查人均收入、住房安全、医疗保障、学生辍学、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基础工作、重点人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补齐工作短板。
(四)民情恳谈答疑释惑到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党员代表、“五老”人员代表、贫困户代表、非贫困户代表参加的民情恳谈会,收集社情民意,帮助答疑释惑,化解心理疙瘩,增进理解认同。
(五)暖心关怀上门走访到位。深入开展帮扶群众“微服务”行动、“暖心行动”“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坚持“结对认亲”,送去暖心关怀,做到重要节日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遇重大灾害困难必访、遇重大矛盾纠纷必访。
(六)民生微小项目实施到位。统筹各方资源,想方设法,解决好贫困群众最急需、看得见、效果好的小项目、小设施、小困难、小需求、小心愿,提升群众满意度。
(七)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到位。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鞭策并重,对工作不力的'干部严惩实督,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得力,长期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通过政治上关心、待遇上保障、工作上支持、纪律上严管,充分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凝聚决战决胜的关键力量,最终兑现好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八)“两头”政策吃透到位。吃深吃透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因村因户因人综合施策,及时有效解决有关问题。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2
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领农工委组成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观摩扶贫产业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1户,贫困人口36603人,贫困村22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22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12455户32785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的2.7%下降到去年的0.31%。特别是20xx年,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落后,理清思路,上下齐心,夯实基础,扎实苦干,务求实效,在20xx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在全省70个县(市区)排名第14位、39个非贫困县排名第3位,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打赢了脱贫攻坚工作翻身仗。今年以来,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确保完成全年2957人脱贫目标任务。
二、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成效不稳定
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的村虽然已经发展一批产业,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三基短板还比较薄弱
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向明确精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贫困村的基层班子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加强。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绝大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足,个别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强。
三、两点建议
(一)突出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
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及时调整充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贫项目谋划,因村因地因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鼓励支持本地能人和打工返乡小老板,充分利用村部、学校闲置土地、房屋,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在企业赚钱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二)夯实三基基础助力脱贫致富
建议县政府一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调整释放的机遇,持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二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电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强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3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全县计划脱贫万人、万户。为全面了解今年我县脱贫攻坚进展情况,x月份以来,在市人大副主任的带领下,农工委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今年以来,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作出的《关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转、扶、搬、保、救、教、金”七路并进,凝聚工作合力,健全脱贫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一)坚持高位推动,科学精准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以“六个精准”为主线,明确脱贫攻坚总体思路、主要目标、脱贫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县、乡、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创新制定1+5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1+2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具体细化为“百企万户”工程、农业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等5个工程,推进转移就业、产业发展以及教育保障脱贫和健康扶贫专项工作,切实让贫困群众务工有门路、创业有资金、上学有补贴、有病看得起、就医更便利。
(二)挖掘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xx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产业经营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在xx乡滩区流转土地万亩,建成标准化羊舍23个,年出栏肉羊20余万只。xx镇立足食用菌种植传统产业优势,按照“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思路,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着力打造产业扶贫新高地。xx乡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温棚瓜菜种植、食用菌种植、小龙虾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五大产业,预计年内新发展食用菌种植面积20万平方米、温棚瓜菜种植面积1500亩、小龙虾养殖面积3000余亩、标准化养殖场10个。xx电商产业园将更多本地特产包装打造成品牌,通过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提高电商扶贫带贫能力,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三)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坚持把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作为脱贫的主要途径,全县共建立15家培训基地,举办就业扶贫培训班125次,累计培训贫困人口万人。安置2131人就业,返乡农民创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万人。实施产业扶贫,重点扶持19家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安置就业、贫困户自主创业奖补与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贫困人口2600多户万人增收,户均年增收20xx元以上。
(四)加强结对帮扶,强化社会力量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支持扶贫,凝聚社会扶贫合力,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县工商联引导67家民营企业与121个贫困村(包含16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6187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选派市县893名专家人才组建服务团,定期到贫困村开展义诊、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20xx年以来,先后组织各类农业生产技术现场指导695次,各类义诊670次,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贫困户手术(项目)2561例,减免费用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金融扶贫工作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扶贫资金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扶贫供给体系,金融配套和保障措施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二)财政投入力度不够,资金拨付不及时。一些扶贫项
目开工晚、竣工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三)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及部分乡镇对扶贫项目建设监管不严,部分扶贫干部担当意识不足,工作作风不扎实。
三、意见及建议
(一)补齐金融扶贫短板。要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资源投入力度,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努力使金融扶贫成效得到充分释放,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带贫企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要抓好“户贷户用”,有贫困人口的村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进行贷款,发展脱贫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规避风险。要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好政府风险补偿金作用,加大对贫困群众授信评定情况的排查力度。各县区要增加产业扶贫风险基金,满足农民合作社、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金融贷款所需要的抵押、担保需求,为带贫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和财政奖补,运用金融手段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要强化举措,多方筹集资金。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公示公告制度,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手续,不断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做到“三
个明确”,明确专项治理内容,明确时间节点,明确整改责任人,扎扎实实做好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整治工作。
(三)狠抓扶贫政策落实。要摸透群众需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标准、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奖惩问责,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围绕危房改造、金融贷款、教育扶贫等具体扶贫政策,对全县所有扶贫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狠抓行业扶贫“七个清零”,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全覆盖。
(四)加强“志智双扶”。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勇气、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活动为载体,抓好观念立志,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动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撑起“精神脊梁”。
(五)全力以赴备考迎检。目前,国家和省市对我县的年度大考在即,这是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和验收,也是对我县工作作风的检验和考查。在这个关键时刻,各乡镇及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全面查漏补缺,建立问题清单,抓紧整改补齐。要精准聚焦指标,明确难点、重点,不跑偏、不漏项,无盲点、无死角。强化组织领导,逐级夯实责任,把
各项工作做到位,把全市的工作实效通过考评反映出来,坚决打好打赢20xx年脱贫攻坚战,向中央、省委、市委及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4
一、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xxxx乡辖9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76户,人口9128人,是全市居住人口最多的彝族乡。今年9个村计划脱贫219户、979人。5个贫困村计划脱贫174户、807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二、脱贫攻坚思路和目标
乡党委政府能够按照国家、省、州、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并结合我乡实际,求真创新,找准帮扶要点,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件实事”“六个精准”为工作标尺,全体乡、村、组干部、第一书记、联乡帮扶单位所有人员都是带着感情在做事,怀着激情在谋事,都能够自觉地以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投身整个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扎实显著的工作成效。乡党委政府和联乡帮扶单位在全乡九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特别针对五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及致贫原因,根据每个村的实际,决定以种养殖为主,引导性外出务工相结合,利用本乡自然旅游资源和彝乡特色,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为辅的近、中、远脱贫发展规划。以“八查”要求对照我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大整改力度和资料的完善。8月初率先完成落实“五个一”的入户宣传,和入户核实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登记,通过对基础信息和基础工作的夯实,力求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基本情况掌握清楚,经济收入是否能够真的达到脱贫解困的标准,扶持项目是否能够让贫困户真脱贫而不返贫。全力围绕加快实现解温饱、快发展、奔小康的脱贫致富攻坚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强化全体干部和帮扶人员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贯穿整个脱贫攻坚工作。
2、全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目前我乡已初步形成烤烟、畜牧和核桃三大支柱产业。今年烤烟种植4300亩。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户增收,我乡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人均核桃100株以上,3至5年后将逐渐取代烤烟产业成为我乡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种植方面:今年在马市长的支持下,为我乡西洼村争取了140亩退耕还林指标;在贫困村麻棚试点建设了核桃“双百万”精品示范工程1051亩。结合农牧该基地的建成得到了州、市相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大力发展经果种植,发展了青、红花椒1千3百亩;核桃林间套种魔芋120亩,山药2亩;樱桃70亩;中药材5亩;示范种植高山大棚蔬菜2亩;采取多源示范种植逐渐推广形成规模。养殖方面:依托农牧帮扶,全乡大力发展适合我乡的养殖产业,目前已发展黄牛,羊、猪、鸡、钢鹅等养殖产业。引进科华、嘉和公司在柑桠村养殖虹鳟、裂腹鱼等高端鱼类。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家,目前正在组织5个贫困村建立1-2个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重点建设发展集体经济。
3、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乡9个村的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核桃村、柑桠村、大水村和麻棚村入户道路全部建成;西洼村的通组道路全部硬化,小沟村和麻塘村的部分通组道路已经硬化。完成12.1公里通组毛路和小沟村6公里新村道路新建任务,并已完成验收。目前正在落实小沟村三组通行桥问题;
4、安全饮水问题
我乡5个贫困村已经有长梁村和麻塘村在20xx年全面实施完成,剩余的3个贫困村西洼村、小沟村和麻棚村规划已经上报了水务局,待实施。
5、一村一幼问题
我乡一村一幼除麻棚村和大水村外(两个村已经招标准备建设)全部建成,学生和老师已经在开课,但我乡学生太多,招收人数在30人,不能全部满足。
6、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
市科协、市林业局到我乡开展“科普下乡”2次、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11次;开展劳务培训150人次。市农办进行了劳务培训,大力引导,支持鼓励贫困人员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快自身脱贫致富速度。截止目前贫困村共有80户、122人外出务工月工资2000―3000元/月。
7、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完成情况
我乡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件实事”、“六个有”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一图”、“二卡三台账”已全部完成;结合网格化管理,将贫困户纳入相应网格进行管理,推进贫困户脱贫工作落在实处,见到实效,确保20xx年五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8、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场所
我乡共建成了核桃村和柑桠村的村卫生室,长梁村正在建设,其余的村有些规划了,有些还没有规划建设;村文化活动场所已经建成的有核桃村、柑桠村、大水村、麻棚村,西洼村正在建设,长梁村正在建设,小沟村和白水村没有规划建设,麻塘村已规划,待资金落实久可以实施。
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
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脱贫,主要是缺资金和技术,不能加快和稳定的实现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现有的核桃、青花椒等种植项目见效慢,不适应当前需要。要保证年内消除贫困,见效最快的就是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业。我乡组织贫困户参加人才市场定向招聘,因为招聘条件过高,文化程度低和缺技术是导致招聘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乡正在努力筹备以技术培训和文化培训的方式,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和竞争力,组织贫困户与用工单位或企业进行对接,增加劳务输出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2、历史原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城乡环境和生活环境亟待改善。
五、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增收见效快的项目
建议市上出台扶贫开发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参与扶贫工作。扶贫部门要加大与银行联系力度,尽可能帮助贫困户小额贷款和办理贴息手续,解决个人发展无资金的难题;政府应采取向社会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加大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力度,同时,招募一批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担任扶贫自愿者,蹲点指导贫困村农业生产和脱贫致富工作,鼓励致富带头人影响一批、带动一批、指导一批、致富一批。加大以“四个好”的标准,引领全乡群众从改善生活环境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抓手,鼓励和加大“四好”家庭户的评选。
(二)建议政府加大养殖项目帮扶的力度,增加猪、羊、鸡的数量。林业部门增加适合二半山区经果品种引进。自身加大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引进试种,成功后规模推广种植,形成规模化效应和稳定的经济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三)依托xxxx自身自然气候环境和自然旅游风光,申报打造柑桠村核桃村拖琅河漂流项目、核桃村彝家特色文化广场、自驾游营地、高山草甸滑雪场地、麻棚村高山草甸和麻棚瀑布旅游景区项目申报打造,依托乡村旅游,促进和带动二、三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促进经济增收。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乡下一阶段的攻坚脱贫工作将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攻坚指挥部的工作要求,与帮扶单位紧密协作,对照“八查”标准,查缺补漏,更进一步完善总结,用更严谨、更负责的工作态度,更加切实可行更具实效的帮扶措施,确保20xx年底,我xxxx乡五个贫困村、219户贫困户、979个贫困人口全部按时间节点脱贫摘帽。明年也绝不放松脱贫攻坚巩固期的巩固工作,保证不发生一户返贫户的出现,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实效。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5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结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开展,认真开展组工干部进基层活动,到帮扶村东坡村深入细致的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农户,查看资料,征求意见和解答群众疑问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部工作开展等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村集体相对薄弱,基层工作吸引力较低,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等问题。
2、党建活动方式和内容相对陈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培训方式单一。导致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提不上来,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宗旨意识淡化。
3、部分党员因外出打工,导致组织生活不能按时参加,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和弱化,甚至出现入党热情消退,逐渐边缘化的问题。
二、意见和建议
1、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当地实际,经过多方考察并学习借鉴周边村发展产业的经验,通过发展合作社种植党参,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家门口也能发展的平台。同时,发展有责任和担当的年轻人作为积极分子,充实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最后,积极向组织反映,争取年轻干部到村内挂职开展工作。
2、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力度,通过当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手机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党建微信群、美篇等方式,台上利用新编戏剧、小品等方式,不断更新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关怀帮助党员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3、针对流动党员,要加强对党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长期在外打工的,要督促其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工作所在地,并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了解情况。确保每一名党员都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并在组织生活中强化身份意识。同时,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党员的身份荣誉感和自豪感才会不断生成和积累。
以上报告妥否,请不吝指正。
20xx年10月22日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02-04
脱贫攻坚自查报告11-03
脱贫攻坚宣传横幅11-24
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报告01-06
脱贫攻坚自查报告15篇02-05
个人脱贫攻坚工作总结04-27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12-24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12-21
脱贫攻坚经验交流范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