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4-08-04 13:30:17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

  其一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林苑往年不可回忆,在西州今天忽然相互盼望。

  水边亭台幕天大之气还存在,丝罗褥子散香虽温暖让人没感知。

  飞舞的专注采收之粉,在远处地卧在帷幕中。

  街里还有其他朵为伴,暂且问您如楚宫女的细腰在又减损多少枝?

  其二

  不要笑花盛开迟而赶不上芳春,春过早地凋落更是愁人。

  它那花冠如洁白的玉盘,泪珠飞溅,伤心屡屡;像急奏的,繁弦促柱,破梦频频。

  阴密布,已不是过去花圃,一年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在前溪舞歇歌残后您若再回头看看,定会感觉到今朝里的娇美姿容正奇新。

  注释

  ⑴回中:回中有二,一为汧之回中,在今陕西省陇县;一为安定之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题所称回中,指后者。,花,阴历二、三开。

  ⑵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追:回忆。

  ⑶西州:地名,指安定郡。相期:期待;相约。

  ⑷水亭:临水的亭子。

  ⑸罗荐:丝绸褥子。

  ⑹殷勤:情意恳切。

  ⑺“有人”句:此句以花拟人,用美人怅卧遥帷的情状来形容牡丹为所败后花事已阑。

  ⑻章台: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⑼宫腰:语出《·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⑽浪笑:漫笑。:花。

  ⑾先期:约定日期之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零落:凋谢。

  ⑿玉盘:指牡丹花冠。似为。据《花木记》记载,牡丹有叫玉盘妆的。玉盘也可能仅指形状。

  ⒀“锦瑟”句:借疾奏锦瑟时促柱繁弦令惊的感觉来形容摧花的情态。

  ⒁旧圃:指往日曲江之花圃。

  ⒂流尘:飞扬的尘土。

  ⒃“前溪”句:前溪村是南朝教习的地方,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⒄“并觉”句:意谓他时花朵零落已尽再回顾今日中,犹觉此时粉态新艳。粉态:娇美的姿容。

  赏析/鉴赏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的时节,在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境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第一首诗起联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情景已不可复追,今日乃忽于此西州之中相值,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今日竟沦落寄此泾州也。三承二,四承一,谓今日处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当年置身曲江苑圃时罗荐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应上“未可追”)。五六正写“败”字,谓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为雨败后,花事已阑,有似之怅卧遥帷,意兴阑珊,精采全无矣。末联诸家多从何焯、冯浩之说,谓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此解固似可通,然细按亦觉可疑。盖此二章专写“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处处以曲江下苑与西州回中相对照,以见沦落之恨。既“章台街里芳菲伴”,则彼等固身处京华,得意者,岂有沦落之恨?然则“且问宫腰损几枝”者,谓其日日舞于之中,恐不免瘦损宫腰也。“宫腰损几枝”非言其失意,乃谓其得意也。姚培谦谓“失意者失意,得意这未尝不得意也”(《诗集笺注》)似得其情。

  第二首诗首联谓榴花开虽不及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伤心。三四写牡丹为雨所败,言玉盘之上,雨珠飞溅,似频流伤心之泪;急雨打花,如锦瑟惊弦,声声破梦(《二十八日与王郑二秀才听梦作》有“雨打湘灵五十弦”之句)。“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五六写环境与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生意,已付流尘。上六句喻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心伤泪迸,希望成空,昔日之环境已不可再,今后之前途已不可问。末联则借异日花瓣落尽之时迥视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粉态之新艳,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联系应宏博试被黜情事,此诗之性质自不待言。

  这两首诗是众多中的优秀作品。其比《安定城楼》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前一首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且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后一首则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其风格已大不似前。而这样托物寄情的咏物诗却大量出现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每一首都那样哀伤、凄艳。这组诗对他以后的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译文

  其一

  在曲江林苑往年不可回忆,在西州今天忽然相互盼望。

  水边亭舞幕天大雨春寒之气还存在,丝罗褥子春天散香虽温暖让人没感知。

  飞舞的蝴蝶专注采收落”之粉,美人在远处忧愁地卧在帷幕中。

  长安章舞街里还有其他”朵为伴,暂且圃您牡丹”如楚宫女的细腰在风雨后又减损多少枝?

  其二

  不要笑石榴”盛开迟而赶不上芳春,牡丹春过早地凋落更是愁人。

  它那”冠如洁白的玉盘,泪珠飞溅,伤心屡屡;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破梦频频。

  万里阴云密布,已不是过去”圃,一年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在前溪舞歇歌残后您若再回头看看,定会感觉到今朝风雨里牡丹的娇美姿容正奇新。

  注释

  回中:回中有二,一为汧之回中,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一为安定之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诗题所称回中,指后者。牡丹,富贵”,阴历二、三月开。

  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追:回忆。

  西州:地名,指安定郡。相期:期待;相约。

  水亭:临水的亭子。

  罗荐:丝绸褥子。

  殷勤:情意恳切。

  章舞:战国时秦宫中舞名。

  宫腰:语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浪笑:漫笑。榴”:石榴”。

  先期:约定日期之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零落:凋谢。

  玉盘:指牡丹”冠。似为白牡丹。据《洛阳”木记》记载,牡丹有叫玉盘妆的。玉盘也可能仅指形状。

  旧圃:指往日曲江之”圃。

  流尘:飞扬的尘土。

  粉态:娇美的姿容。

  赏析:

  第一首诗起联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今日乃忽于此西州风雨之中相值,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今日竟沦落寄此泾州也。三承二,四承一,谓今日处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当年置身曲江苑圃时罗荐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应上“未可追”)。五六正写“败”字,谓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为雨败后,花事已阑,有似佳人之怅卧遥帷,意兴阑珊,精采全无矣。末联诸家多从何焯、冯浩之说,谓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此解固似可通,然细按亦觉可疑。盖此二章专写“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处处以曲江下苑与西州回中相对照,以见沦落天涯之恨。既云“章台街里芳菲伴”,则彼等固身处京华,春风得意者,岂有沦落之恨?然则“且问宫腰损几枝”者,谓其日日舞于春风之中,恐不免瘦损宫腰也。“宫腰损几枝”非言其失意,乃谓其得意也。姚培谦谓“失意者失意,得意这未尝不得意也”(《李义山诗集笺注》)似得其情。

  第二首诗首联谓榴花开虽不及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伤心。三四写牡丹为雨所败,言玉盘之上,雨珠飞溅,似频流伤心之泪;急雨打花,如锦瑟惊弦,声声破梦(《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有“雨打湘灵五十弦”之句)。“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五六写环境与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生意,已付流尘。上六句喻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心伤泪迸,希望成空,昔日之环境已不可再,今后之前途已不可问。末联则借异日花瓣落尽之时迥视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粉态之新艳,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联系应宏博试被黜情事,此诗之感遇性质自不待言。

  这两首诗是李商隐众多咏物诗中的优秀作品。其格调比《安定城楼》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前一首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且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后一首则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其风格已大不似前。而这样托物寄情的咏物诗却大量出现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每一首都那样哀伤、凄艳。这组诗对他以后的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04-02

《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06-29

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12-19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03-30

《牡丹芳》原文翻译及赏析02-25

《赏牡丹》原文及翻译赏析06-21

牡丹李商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9-27

牡丹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2-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1-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