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昼偶作》翻译赏析

时间:2024-07-31 08:20:39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昼偶作》翻译赏析

《夏昼偶作》翻译赏析1

  原文:

  夏昼偶作

  柳宗元〔唐代〕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译文

  永州盛夏时节,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注释

  1、南州:指永州。

  2、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3、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4、隐几:凭倚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隐几,亦作“隐机”。《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5、北牖:北窗。

  6、日午:中午。

  7、敲茶臼(jiù):制作新茶。

  8、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盛夏暑气催得诗人靠着案桌沉沉睡去之情景;后两句写四周空无一声,惟见村童在竹林捣臼煎烤茶叶。全篇可谓简而佳妙:暑热使人醉如酒,比喻生动;眠觉而无声,点出夏日午后之静谧;山童敲茶白,其声远而清脆,“茶”又使人滋生解渴清凉之意,有如“心静自然凉”之语。

  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艺术表现上也有可称道处。“醉如酒”,喻南方暑热,用词生新稳切;“开北牖”,看似随意,实暗含精到的.诗心:惟开窗,空气通畅,才能在暑气逼人的环境下酣然熟睡,也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山童敲击声。诗的末两句,以有声衬无声,益发展显了“无馀声”的静谧气氛。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见到,如王藉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杜甫之“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题张氏隐居二首》),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有声的宁静不仅赋予大自然以生机和灵气,更给人一种静美、和谐的诗意。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夏昼偶作》翻译赏析2

  《夏昼偶作》

  作者: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释】

  ①南州:指永州。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隐几,亦作“隐机”。《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③北牖:北窗。

  ④日午:中午。

  ⑤敲茶臼: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翻译】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写于元和七年,写得恬静淡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用笔含蓄,意蕴丰富。

  地处南国的永州,盛夏确实酷热,白天尤甚。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

  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言绝句,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写诗人夏日闲逸中的谐趣,若作深一层透视,我们就不难发现:官与黎民,仅咫尺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盛夏的中午,烈焰腾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着制作新茶,而他们的父母又在哪里呢。

《夏昼偶作》翻译赏析3

  原文:

  夏昼偶作

  唐代: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译文: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永州盛夏时节,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注释:

  南州溽(rù)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yǒu)。

  南州:指永州。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北窗。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jiù)。

  日午:中午。敲茶臼: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盛夏暑气催得诗人靠着案桌沉沉睡去之情景;后两句写四周空无一声,惟见村童在竹林捣臼煎烤茶叶。全篇可谓简而佳妙:暑热使人醉如酒,比喻生动;眠觉而无声,点出夏日午后之静谧;山童敲茶白,其声远而清脆,“茶”又使人滋生解渴清凉之意,有如“心静自然凉”之语。

  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艺术表现上也有可称道处。“醉如酒”,喻南方暑热,用词生新稳切;“开北牖”,看似随意,实暗含精到的诗心:惟开窗,空气通畅,才能在暑气逼人的环境下酣然熟睡,也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山童敲击声。诗的末两句,以有声衬无声,益发展显了“无馀声”的静谧气氛。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见到,如王藉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杜甫之“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题张氏隐居二首》),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有声的宁静不仅赋予大自然以生机和灵气,更给人一种静美、和谐的诗意。

《夏昼偶作》翻译赏析4

  原文:

  夏昼偶作

  [唐代]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

  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注释

  南州:指永州。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隐几:凭倚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隐几,亦作“隐机”。《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北牖:北窗。

  日午:中午。

  敲茶臼(jiù):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盛夏暑气催得诗人靠着案桌沉沉睡去之情景;后两句写四周空无一声,惟见村童在竹林捣臼煎烤茶叶。全篇可谓简而佳妙:暑热使人醉如酒,比喻生动;眠觉而无声,点出夏日午后之无谧;山童敲茶白,其声远而清脆,“茶”又使人滋生解渴清凉之意,有如“心无自然凉”之语。

  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无,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无,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无,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无中之动、动中显无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无,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无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勐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着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煳。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艺术表现上也有可称道处。“醉如酒”,喻南方暑热,用词生新稳切;“开北牖”,看似随意,实暗含精到的诗心:惟开窗,空气通畅,才能在暑气逼人的环境下酣然熟睡,也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山童敲击声。诗的末两句,以有声衬无声,益发展显了“无馀声”的无谧气氛。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见到,如王藉之“蝉噪林愈无,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杜甫之“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题张氏隐居二首》),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无的境界。这种有声的宁无不仅赋予大自然以生机和灵气,更给人一种无美、和谐的诗意。

《夏昼偶作》翻译赏析5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注释

  ①南州:指永州。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隐几,亦作“隐机”。《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③北牖:北窗。

  ④日午:中午。

  ⑤敲茶臼(jiù):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译文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

  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

  推开北窗,

  凭案酣睡长精神。

  中午醒来,

  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

  隔着竹林,

  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七年,写得恬静淡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用笔含蓄,意蕴丰富。

  地处南国的永州,盛夏确实酷热,白天尤甚。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写诗人夏日闲逸中的谐趣,若作深一层透视,我们就不难发现:官与黎民,仅咫尺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盛夏的中午,烈焰腾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着制作新茶,而他们的父母又在哪里呢?不妨听听与柳宗元同一时代的两位诗人的陈诉:

  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无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李绅《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一幅闲适图,融合着多少平民的辛酸泪!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己夏日的舒适安逸作为切入点,用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委婉地揭示了两个阶级的尖锐对立,可谓立意高深。其结句信手拈来,却言外见意,蕴含着对世态炎凉的无限感愤,凝结着诗人关心民瘼的真情。曲终奏雅,韵味无穷。

【《夏昼偶作》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野居偶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5-24

《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11-18

《回乡偶书》翻译赏析10-18

《田园作》原文赏析及翻译12-18

《马上作》原文及翻译赏析10-13

马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0-20

梦中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回乡偶书原文翻译及赏析08-04

《春日偶成》原文及翻译赏析11-23

贺知章《回乡偶书》翻译赏析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