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30 08:39:1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业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1

  ××县发展有机农业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农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运作模式

  该模式以订单为载体,对订单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农户

  予以订单信贷支持,被当地农民形象地传颂为:“今天的订单、明天的存单”。

  1、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相结合支持订单企业。该县将破解订单企业融资难的路径确定在订单信贷与双重担保结合上。政府成立“订单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万元,为订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当地人民银行推出“订单企业退税账户贷款担保管理办法”,由退税账户对订单企业贷款进行反担保。双重担保支持订单信贷与订单企业对接,既防范了订单信贷风险,又提升了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当地农业银行针对订单企业农产品收购期集中、瞬时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创新推出“简式快速通道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将商业性信贷的重点放在订单信贷上,同时增加订单项目的中长期贷款。

  2、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相结合支持订单农户。该县将资金支持订单农户的路径选定在订单信贷与企业垫付结合上。当地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企业的订单计划及实施情况,按信贷规定对企业垫付化肥、农药、种子和收购资金的缺口给予信贷支持,并在结算上进行监督,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农村信用联社根据订单农户的需求分别进行信贷投入,包括订单农户农林牧渔项目的大额农贷,订单农户其它生产经营的小额农贷,订单农户套种订单品种的短期农贷等,并创新发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和“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贷款”,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妇女的创业示范作用。

  3、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相结合支持订单信贷。信贷安全是“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运行的关键。当地人行在支持政府科学运作这一模式的同时,非常重视信贷创新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适时出台了四大管理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定位管理。规定订单信贷对订单农业的供、产、销环节进行服务,实行归口经营、适当业务交叉。二是业务管理。规定订单信贷的短期信用和保证贷款方式,订单企业实行资质等级评定,订单农户实行信用等级评定。三是流程管理。订单企业实施授权授信和应抵尽抵方式,aa以上企业可在授信额度内周转使用,订单农户实行大、小额农贷方式,一次放贷利随本清,借新还旧须经报批。四是风险管理。建立和运作订单信贷的评价、监控机制。

  4、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支持订单经济。该县将促进订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在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上,当地人行作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注重资信评定与诚信建设相结合。资信评定主要执行金融机构现行办法,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区别优惠待遇,对信用缺失企业实行相应惩诫手段;订单农户实行“文明信用农户”评定,配之以优惠政策。在诚信建设方面,坚持以订单为基础、信贷为纽带、诚信为核心,重点加强企业订单真实性、农户订单履约性、订单信贷安全性、订单农业集约性、订单经济市场性的“五位一体”建设,以确保订单经济的规范运行。

  二、“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效应

  该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亩,自××××年全面推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以来,土地抛荒少了,有机农业超常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1、订单信贷支持订单农业实现规模扩展。至××××年底,全县订单贷款余额××××万元,累计发放额×××××万元,是当年有机农业产值的×倍。在订单信贷的强力支持下,有机农业推广到全县××%的乡镇,土地抛荒率由××××年山区的×%和平原的×%,分别下降到×%和×%;新增原生态有机产品种植土地××万亩,有机认证耕地××万亩,占全国的×%;通过德国欧格耳公司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认证的产品达××个,其中有机水稻×万亩,产量×万吨,有机农业产值×××××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订单农业的规模扩展,使××有机农业成为享誉江南的.第一品牌。

  2、订单信贷支持订单企业快速做大做强。至××××年底,该县订单企业由推广初期的×家发展到现在的×××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具有自主进出口权的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家。在订单信贷的支持下,青叶有机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经过×年的发展,订单面积达×××××亩,销售收入达×××××万元,实现利税×××万元,带动农户××××户,成为规模以上的订单企业。与××××年相比,目前该县订单企业资产增长近××倍,产值增加×倍,订单垫付资金增加×倍,实现税利增长×倍,解决下岗职工就业达××××人。

  3、订单信贷支持订单农户收入明显增加。抽样调查的该县××乡××家农户,原来种植传统水稻每亩收益×××元,现在种植有机水稻每亩收益××××元,实行“草莓+有机水稻”、“草莓+草莓苗”、“有机毛豆+有机水稻”的套种

  方式后,收益达××××元,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倍。××××年,该县大宗订单农产品中,有机水稻×××××亩,有机毛豆××××亩, 有机木姜××××亩, 草莓×××亩,帮助全县农民增收×××××万元,其中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元以上。××××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发展有机农业所产业的收入占××%。

  4、订单信贷支持订单经济形成长效机制。在订单信贷的支持下,该县订单经济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建立订单企业的支持机制,出台鼓励政策,外引与内联相结合,确保订单企业对订单农业的引领作用;二是建立订单农业的组织机制,农户自愿组织有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订单农业的组织形式进行配套;三是建立科技帮扶的服务机制,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现有机农业生产与科研对接;四是建立有机农业的环保机制,县、乡、村、户四级设立监控体系和队伍,实现从种子、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检测和监控;五是建立订单农业的促进机制,包括有机农田的基本建设、有机生态链的梯度转移和有机农业的新型套种方式。

  三、“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实践启示

  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特别是当前,国际粮价高涨,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如何进一步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该县“订单信贷+订单农业”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1、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增加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改进农业经营方式并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强力推进是关键,归纳起来是“三个依靠”,即一是依靠科技帮扶,二是依靠市场机制,三是依靠金融支持。“三个依靠”中金融支持存有制度障碍,是政府强力推进的重点和难点。“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金融手段,化解了制度障碍,使金融支持发挥了促进金融资本与农业资本融合的功能,进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集约与规模,确保了农业统筹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经营体制是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必须有强力的金融支持。“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对在现行农业生产关系基础上有效实现形式进行成功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归纳起来是“三个促进”,即一是促进组织建设,二是促进农业服务,三是促进教育培训。该县打造以“订单信贷+订单农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平台,进而建立以金融为纽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长效机制,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3、改善金融支持是保证。完善支持农业的金融服务,包括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和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支持模式,是对现有的部分金融手段进行整合,归纳起来是“三个抓好”,即一是抓好金融手段创新。该县实践表明,通过整合金融手段,同样可以起到化解现行金融制度障碍的效果;二是抓好金融风险防范。政府熟悉金融知识,尊重金融规律,促进金融创新,着力防范风险,是改善金融服务的关键;三是抓好金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经济日趋成为商品经济、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生态作保证,否则传统农业发展不好,现代农业也发展不了。

  4、坚持生态农业是方向。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发展战略,实行生态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做法,对我省抓好××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设××生态经济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有必要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其次,我省境内河流大多汇入××,降低农业污染不可忽视。各地在完成污水处理项目的同时,还可采用“订单信贷+订单农业”的模式,在流域上游的丘陵山区加快推广有机农业,在流域的中下游按比例地逐步推行有机农业,确保流入××的水质达标,从而保护好××区域良好的生态体系。再次,可以以××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在全省开展金融支持农业的推广工作,通过整合现有金融手段,化解金融制度障碍,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真正使建设××生态经济区这一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科学崛起的战略举措。

农业调研报告2

  由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会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引起了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20xx年xx月xx日至x日,由副主席带队,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17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三个县的书面汇报资料和相关资料也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演讲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市从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年来。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xx亿元,实施土地治理xx万亩,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项目涉及七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县区的xx个乡镇,xxx个村,受益农民达xxx多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xxx多元。

  开挖疏浚渠道xxx公里,土地治理项目方面:累计衬砌支、斗、分、引渠道2919公里。修建排灌站100座,新打和修复配套机井xxx眼,新建扩建小型蓄水工程xx处,采用深翻改土、测土施肥、秸杆还田等方法改良土壤xx万亩,补贴购置农业机械xxx台套,新修和拓宽整修机耕路xxx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水保林xx万亩,培训农民xx万人次,装备乡镇农技服务站xx个,实施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科技示范推广xx万亩。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xx万亩,改善灌溉面积xx万亩,新增除涝面积xx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xx亿公斤,新增油菜籽生产能力xxxx万公斤。

  建成蚕、茶、果、药、菜生产基地xx万亩。重点扶持了县、区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县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县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药用玫瑰、县西洋参、区丹皮、县红豆杉、县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区和县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二是建成产业化经营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项目xx个。主要扶持了县龙蛟、沙河、国礼茶叶加工厂;区过街楼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莲藕精深加工厂;县张蓦丝绸厂、植物淀粉加工厂、博望镇蔬菜加工和柑桔光电分选线;县万吨大米加工厂和县种子加工厂;县xx油脂厂xx万吨高档双低菜籽油生产线等项目。三是建成产业化养殖项目xx个。扶持了县堰口特种水产养殖场和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劳武水产养殖场;县白龙镇良种猪繁育、市乳业总场奶牛养殖和县三合乡无公害猪养殖等项目。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种植项目xx个。年新增总产值xx亿元,新增利税xxxx万元。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中省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中省的惩办奖励,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汉中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省上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市有5个县区的开发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奖励土地治理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年我市在接受国家三年一次的验收考评中,受到国家验收考评组的好评,并奖励县土地治理开发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调查中委员们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效果感到振奋,对长年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第一线的干部不辞辛劳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通过调查我认为,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了申报、立项、竞争制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制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1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农业综合开发从项目的申报、评估、审批、实施到验收等。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不时提高。

  并每年有所增加,2有完善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投资机制。中央财政在预算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同时,规定了各级财政的配套投入和项目区农民自筹投入比例。市也把配套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使资金投入有可靠的来源保证。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专户贮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贵在综合”一方面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有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农业综合开发重在开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推广等治理措施配套实施,综合治理效益显着;另一方面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吸收和借鉴了这些方面的胜利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当中。

  二、存在问题

  发挥了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纳入开发项目的仅仅只有xxx万亩左右。区的中低产田面积更大,1开发规模较小。市的产粮核心区有xxx万亩水田。亟待开发。国家下拨的土地治理项目规模每年仅有7万多亩,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左右,财政投资xxxx多万元,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急待开发的需要。全市还有四个县至今还没有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不能申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集中连片”原则,2区域差异较大。依照“先易后难。前几年的开发重点大部分在自然条件好的乡镇,经过这些年的项目实施,这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尚未实施开发的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单薄,农业生产条件仍然很差,和项目开发区的差别越拉越大。四个尚未纳入综合开发的县和已经实施开发的县区在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差别也已经逐步显现。这种区域差别的存在与全市农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财政支农资金一直采用部门分块管理的方法,3涉农资金投向较散。多年来。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资金分散,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协调,难以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项目建设的财政投资规范已明显偏低。同等投资情况下,4投资规范较低。随着开发建设逐步向浅山丘陵区域推进。浅山丘陵区需要架桥修路的工程要比区多,砼U型渠的衬砌改造和灌溉站、机电井建设都会因为山区沟壑纵横、水势比降落差大,而使得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大为增加,再加上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实力、村组和群众的自筹资金能力都比地区差,使得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加大。

  项目区农民配套投入的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应占财政投资的三分之一,5自筹资金落实较难。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市的农民筹资投劳比例为25%但由于我市农村经济不发达,村组集体经济单薄,农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农民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很大。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群众的投工集资不能到位,形成空账,致使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建设速度缓慢,质量难以保证。

  管护主体虚设,6建后管护较差。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建后管护的约束机制和管护资金缺位,项目区干部群众管护意识淡薄,乡镇、村组缺乏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户侵蚀渠坎路肩,导致U型板被水冲翻,路边树木被折被拔,标志牌被毁等多种人为损毁工程设施的现象。

  市的龙头企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7龙头企业较弱。近年来。但综合实力都相对较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实行竞争立项、择优立项的政策前提下,对我市申报、立项、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得不到及时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三、几点建议

  提高开发整体效益。一方面要做好同其他涉农资金的整合文章,1整合涉农资金。向投资整体要效益。根据省上统一要求,建议在不改变投向的前提下,依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将农业开发资金与扶贫、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林业和水利建设等其他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以有效解决开发建设资金投入缺乏和项目建设交叉安排,重复检查,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影响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等问题,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内部运筹和投向的整合文章,向投资结构要效益。应根据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目标,对投资结构和投入重点作适当调整,由过去主要扶持粮食主产区改为扶持粮食生产和扶持高效经济作物相结合。各开发项目县应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有计划、有方法地将开发片区调整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区,以缩小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提高我市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扩大开发规模。积极做好后续项目的贮藏工作,2做好项目储藏。要紧紧围绕“四大产业”和优质粮油加工,认真调研,严格筛选,从项目入库、申报、评审、立项的各个关口都要严格把关,真正实行公开、公平竞争立项的制度,对那些开发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产业项目在经过专家论证后优先申报,争取立项。对镇乡、村组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能够足额落实、产业开发有条件的地方项目给于优先立项。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选项立项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以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好项目、大项目争取国家投入。要切实做好四个县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的申报工作,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专题演讲,并加大争跑力度,争取早日批准,以扩大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规模。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依照下达计划和行业建设规范组织实施,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设计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渠、路、井、树、桥、涵等设施布局相配套,田间治理要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要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达到满足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施工工艺,严格按技术规程,规范组织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以县级报账制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机制,坚持按项目建设管理顺序和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平安高效运行。三是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继续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都要公示项目的建设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平安负全责,市县区对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实行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解决筹资投劳难题。临时以来,4采取多种措施。农民筹资投劳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约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需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难题。第一,适当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调研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建议主管部门就此进行专题调研,拿出具体数额逐级上报,力争能够降低硬性比例。第二,筹资投劳的方式上,可以采取以清晰的收益对象筹集。例如对机井工程、电管站实行业主负责制,发放使用权证。首先选定业主,业主自身先自筹一定数量的资金,据此获得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其次由业主牵头组织筹资投劳,业主根据受益范围与群众协商,签订合同,落实筹资投劳。还可以采取“一次计划,分年筹集”及“分类筹集,自筹自用”等办法,这样农民承当的起,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第三,加强筹资投劳的管理。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的收、用、领、销制度,农民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实行专项管理,专款(工)专用,并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以资代劳必需坚持农民自愿,并料理书面签字手续,严禁强迫农民以资代劳。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一,5重视建后管护。要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项目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建设的效果,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以及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用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项目区形成一个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第二,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各县区每年应按时上报项目管护计划,经市上审批并编制管护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第三,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模式。项目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外地的管护模式。例如,对道路、排水沟、桥涵、林网等公益性项目可实行乡镇统一管理。对林网树木统一进行采伐更新,收益作为管护资金;对水利设施可实行井长制加协会的管理模式,以灌溉区为单位成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进行利息核算,确定收费规范,由井长负责本井片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一些已建成的林网还可以实行划片拍卖,落实产权主体,由产权人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维护,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第四,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条例,明确项目运行管护条款。对于破坏项目设施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追究查处;对改变项目区土地使用用途的由建设单位依法给于赔偿;对项目监管不力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推动产业发展。继续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6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时提高。要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发展快、生长好、贡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机制,让农民在扶龙头、建基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运行质态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农民增收强的企业,坚持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实现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响品牌的目的

农业调研报告3

  大力扶持农业项目已成为我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农业项目的落实在我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行的农业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和资金管理制度已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资金的良性循环。因此,完善农业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势在必行。

  一、现就我区新阶段农业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农业项目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我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我们深刻认识到:农业项目管理还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项目资金的投入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突出表现为:

  (1)农户与集体对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投入不断减少。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民办公助”的投入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投入方针,意味着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群众自筹在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中的确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和有关资料显示,农民与集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低迷造成农民收入减缓,同时,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下降,要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投入也越来越困难。

  (2)农业项目资金量大且项目多,特别是实行财政报账制的项目较多,项目验收起来工作量非常大。由于科室同志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工程类项目的检查验收不深不透,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

  (3)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

  二、完善农业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结合我区实际的基础上,对如何创新农业项目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继续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受益主体,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是农民自己的事业。民办公助,农民掏钱办自己的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但是,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主体作用,发动农民筹资搞开发,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采取民主议事的方式筹集资金。根据项目申报程序,在立项之前,事先征求农民群众的意愿,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自觉筹集资金和投工投劳参加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在项目申报时附上村民大会对自筹资金的承诺,保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的合法性;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对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落实比较好的项目优先选择,从而有效地调动干部群众的开发热情,把更多的人、财、物吸引到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建设上来,从而保证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资金的落实。

  (2)强化协调服务意识。

  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农业资金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针对财政资金紧张的现实,应及时做好对相关单位的解释协调工作,让大家了解财政,理解财政。

  (3)健全权责明确的项目责任制度。

  完善财政部门与项目实施部门相互职责的制度,分清各自的责任。

  明确规定项目实施部门是第一责任人。做到财政工作不错位、不越位,避免因职责不清,应由项目实施部门承担的责任,却加给财政部门的不公正现象,以保护财政部门、财政人员的合法权益。

  (4)继续推行项目标准文本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项目后,按照标准文本进行申报管理,对发放的专项资金进行归口管理,做到公正透明,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能。

  (5)严把农业项目运作实施过程。

  对已确定的项目,严格按照上级批复实施,杜绝随意变更项目计划的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项目管理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及时下到项目实施现场。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对纠正不及时的项目单位延期拨付农业资金。建立农业项目的“五有制度”,即开工有报告,施工有监督,阶段有检查,完工有验收,竣工有管护,确保项目效益的及时正常发挥。

  (6)进一步提高农业项目资金报账管理水平。

  在对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为降低资金风险,应执行“三严一坚持”的原则,即“严格按项目批复计划拨付资金,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格按工程质量情况拨付资金”;一坚持即“坚持先用自筹资金,后用国补资金的`原则”。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农业项目及时启动,及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也可以促进农民自筹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制定严格的资金支出审核手续,即增加填制项目完工结算单和支取单的制度,加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做到从源头上防范套取农业资金事件的发生,提高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7)建立健全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通过绩效评价,实现项目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对照,考察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工作的回顾,查明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提出补救和改进措施;把绩效评价信息反馈到未来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去,以改进和提高农业项目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8)加强业务学习,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工作质量。

  能否管好、用好农业资金,将不仅关系到能否按期完成农业项目开发任务,更关系到农业发展前景及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要把完善农业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作为农业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农业项目的管理水平,才能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加速实现我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调研报告4

  新疆自治区灾害种类多,属于频发易灾区。多年来,农业保险事业一直伴随着新疆农业发展。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新疆农业保险实现了量的提升、质的飞跃,走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之路,在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新疆农业保险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xx年以来,新疆农业保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至20xx年,农业保险业务规模达15.24亿元(含兵团,下同),年均增长22.83%列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的占比始终在92.6%以上,20xx年业务规模达14.52亿元,占农业保险总规模95.32%,商业性农业保险规模较小。种植业保险在农业保险中占绝对优势,20xx年业务规模14.6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95.9亿元,参保农户282.79万户,分别占全疆农业保险对应指标的96%、95.67%、99.7%。棉花保险始终是农业保险龙头险种,20xx年业务规模9.58 亿元,承保面积2142.86万亩,分别占当年农业保险业务总规模与种植业总承保面积的63%、51%。养殖业保险规模相对较小,20xx年奶牛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羊保险承保数量分别仅有8.28万头、12.34万头、2.24万只。

  (二)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一是保险品种逐步增加。20xx年以来,中央财政提供补贴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品种由棉花发展到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油料作物、奶牛、能繁母猪等8个险种,商业性农业保险承保则包括蔬菜、糖料、葡萄等作物。二是参保面积与参保率持续提高。20xx年至20xx 年,新疆主要农作物中的小麦、玉米参保面积年均增幅分别为120%、81.5%,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至20xx年底,棉花、小麦、玉米、油料作物等作物农业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2%、61%、74%、59%,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三是林果业保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20xx年,面对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动力的新形势,新疆在XX市启动了由地方财政单独补贴支持的政策性林果业保险试点工作,承保苹果、梨、枣等品种。至20xx年,林果业保险承保面积10.9万亩,保费收入980.82万元,单位保额为1000元/亩,费率为9%。自治区财政补贴保费总额65%,地区、市财政及场站补贴保费总额12%,果农自负保费总额23%,参保果农1.02万户。

  (三)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0xx年至20xx年,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保险保障程度年均增幅达8.3%、4.2%,11.9%、 5.3%。种植业险平均保障程度为451元/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9%,保险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至20xx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总额达 204.76亿元,保障服务覆盖283.58万农村家庭,覆盖范围包括4228.3万亩农作物与117.44万头(只)大小牲畜家禽。五年间,新疆农业保险累计赔款支出38.31亿元,农业保险成为新疆各级政府与受灾农牧民抗灾自救、及时恢复生产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新疆农业保险赔款占农业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比重从20xx年至20xx年分别为11.33%、14.69%、23.77%、6.95%,在全国范围内属较高水平。

  二、新疆农业保险主要做法

  20xx年以来,各级政府、财政、经办公司及监管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以强化政府引导为前提,优化农业保险发展政策环境。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农业保险高度重视,20xx年以来连续多次召开农业保险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王乐泉(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努尔·白克力等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给予农业保险工作具体指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印发了《XX区棉花政策性保险试点暂行办法》、《XX区能繁母猪保险实施办法》、《XX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对棉花保险、能繁母猪保险产品及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资金分担比例、农户自缴保费缴纳渠道、经办公司经营管理费用比例等问题做出系统性规定。出台政策,支持经办公司成立三农保险服务网点,并给予农村保险服务网点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明确农业保险实行分级负责制,以县(市)为单位开展,由县(市)政府统一组织,整体推进,县(市)政府是农业保险的第一责任单位,负责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引导工作。当前,新疆农业保险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工作机制与制度指导、协调管理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二)以完善补贴机制为核心,巩固农业保险发展资金基础。自治区克服自身财力不足的困难,于20xx年底建立了农业保险自治区、地、县三级地方财政配套补贴机制。当前,新疆种植业保险由自治区、地县财政分别补贴保费总额的25%、15%,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 40%;养殖业保险中,能繁母猪保险由自治区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30%,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50%;奶牛保险由自治区、地县财政分别补贴保费总额的30%、20%,农民自负保费总额的20%,中央财政补贴保费总额的30%。在人均gdp仅为全疆平均水平30%左右的南疆三地州部分县(市)由财政全额承担农业保险保费。从20xx年至20xx年,各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额度年均增幅达38.14%,补贴总额达40.82亿元,财政补贴在农业保险保费中占比从20xx年的47.85%提高到20xx年的68.88%,五年来自治区、地县财政累计投入分别达7.09亿元、 3.57亿元,合计10.66亿元。

  (三)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根本,促使农业保险惠农强农功能落到实处。一抓提升理赔时效性。经办公司畅通电话接听服务,规范接报案流程,分别实现对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周边农村团场与交通不便、路途较远的边远农村团场,查勘人员在保险灾害(事故)发生或接报案后24小时内、48小时内到达灾害(事故)发生现场。经办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原则上在保险灾害(事故)损失金额确定后的30日内向被保险人支付赔款。二抓提高信息透明度。经办公司在乡镇、村、团场、连队等基层公众场所对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接受广大参保农牧民监督、投诉与咨询,针对少数民族被保险人还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文字进行公示。三抓确保查勘定损公平。各经办公司对损失数量较大、损失程度较为严重的保险灾害(事故),坚持被保险人、专业技术部门与经办机构三方共同定损原则,定损结果由上述单位(个人)共同签章确认。四抓技术装备水平。经办公司普遍配备gps定位仪等设备,提高查勘效率,有的公司还引进无人机协助查勘工作,增加了农业保险查勘科技含量。

  (四)以规范公司经营为抓手,提升农业保险总体服务水平。一是新疆保监局制定印发了《新疆农业保险承保服务标准指引(试行)》和《新疆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标准指引(试行)》等制度,对经办公司农业保险的展示宣传、信息收集、承保验标、接报案管理、查勘定损、赔款支付、张榜公示等关键经营环节提出全面监管要求,督促经办公司按照“五公开、三到户”要求积极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二是分步骤推进以银行卡支付为核心的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支付制度。联系新疆实际,在20xx、20xx年连续两年试点基础上,20xx年起全疆范围全面推行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直赔到户。同时,不搞“一刀切”,考虑部分偏远地区银行网点少、受灾农户领取赔款不便等实际,同意喀什、阿克苏两地20xx年仍以现金方式支付农业保险。截止20xx年底,新疆农业保险赔款零现金支付金额已占赔款总额60%以上,有效防范人为挤占挪用农业保险理赔资金,减少违规问题发生。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测评。深入开展“入户式”调查,面对面与被访农牧民沟通交流,查找经办公司服务薄弱环节,鼓励引导农牧民更加积极地监督经办公司农业保险服务。四是开展农业保险检查。新疆保监局与财政部新疆专员办等部门多次通过外围大规模走访农户寻疑点、落实资金走向查线索、内部财务业务对查找证据,认真查处农业保险领域违规问题,实现了对疆内农业保险主要地、州、市的检查全覆盖,对农业保险领域虚增赔款、假赔案等严重违规问题给予严肃处理。

农业调研报告5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县供销社认真贯彻全国总社实行的“四项改造”的要求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供销社的突出任务来抓。4月初,我社就__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进行了调研,截至20__年底止,全县供销社已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7家,入社社员1759户,经营范围涉及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雪梨、花卉苗木、网箱养鱼等产业,辐射全县10乡4镇及周边地区,带动农户近万户。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增长了农民的品牌意识,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初见成效

  (1)有效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品牌的形成和市场的开拓。

  供销社建办的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抓质量、树品牌、促销售”九字文章做深做透。如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办社的第一天就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山兰”牌商标,经过几年的努力,20__年即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及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在同类产品销售中每500克即比别人要高上5元左右仅品牌一项即增加效益500多万元,品牌效益明显。又如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利用__湖这个天然鱼场,注册了“仙宫湖”商标,对__湖的有机鱼进行深加工,质量严格把关,每年有大批的仙宫湖有机鱼进入南京、上海、温州、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目前,专业合作社大多注册了商标、品牌意识有所提高。

  (2)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的规模经营。

  规模化生产是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促进产业化经营。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供销社看准了__农民发展食用菌这一传统产业和__湖5万多亩水域规模,组织农民共同出资组建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黑木耳种植面积为7000万袋,香菇为5500万袋,已成为__的一个支柱产业。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茶山1000多亩,还建立了茶叶加工厂,带动了周边的种茶农户300多户,朱村已成为我县近远闻名的茶乡。

  (3)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摊问题是供销社建办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之一。

  __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__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__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均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四统一办法,同时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制度,近两年共返利127万元,深受广大社员的拥护。

  二、 存在问题

  (1)这几年我县专业社虽然发展很快,全县截止20__年底共计创办专业合作社46家,数量不少,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发展不平衡专业规模还不大,带动力还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

  (2)我们__是一个山区小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10乡4镇,11万人口。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为食用菌、茶叶、库区有机鱼等。总量不大和实力不济是困扰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但目前我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同一生产的不止五、六家,他们做同一个产品,各自为战,严重地影响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对如何加快专业合作社的看法与建议

  本着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主导农业、进一步办好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建办一个专业社、推动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改造一家基层社、努力把专业合作社办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提出以下看法与建议。

  1、选择典型,搞好示范。

  这几年,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考核,涌现出一批各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其中也不泛省级示范社。他们是我们县的佼佼者,应很好地总结交流专业合作社建设成功的经验,剖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研究对策措施。特别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后,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召开现场会,以典型带路,做好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进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的发展。

  2、 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相对不高。

  迫切需要得到一种组织对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因此各涉农部门,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应对各专业社的业务骨干进行系统的合作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拓宽视野、逐步提高专业合作社骨干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再是形成如农村指导员一样的制度,派懂管理、能经营的人员到各专业合作社兼职、帮助专业合作社工作、提升合作社的整体能力。

  3、 整合资源,共享品牌效益。

  目前我县各专业合作社品牌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合力。几个主要农业产业,没有形成主要品牌。如一张小小的茶叶,我县的茶叶总量也不过上百吨,但茶叶商标就有“仙宫雪毫”、“云河绿羽”、“仙宫凝露”、“金枝玉叶”等将近10几个。这对提升我县茶叶的产业化水平和整体形象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出面牵头,解决这一“遍地开花”局面,实施整合品牌战略。学学景宁、遂昌、松阳分别主打“惠民茶”、 “龙谷丽人”和“松阳银猴”茶叶品牌,采取整合的品牌运作方式,提高了各自茶叶品牌知名度,促进了茶叶有机化标准的实施,达到了良性循环。

农业调研报告6

  我市是《xx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

  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年均日照达2936个小时,无霜期171天,气温日较差大,≥10℃积温为3100—3500℃,因此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作为xx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截止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沙塘等7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11714.5元,亩纯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川山区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在“名、优、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扩规模、抓市场、促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速度。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辛万苦抓项目,千家万户搞培训,千方百计解民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强化服务,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成为我市设施农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是关键。市委、政府和各县(市、区)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作,把设施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年初就将设施农业的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各部门,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加强督查考核,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建,各乡镇具体抓落实。农牧部门在年初就提出了日光温室建设方案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及时与供电、水务、交通等部门沟通、合作,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列入自治区年度计划,并派驻技术人员蹲点把关。财政部门及时筹措建设补助资金,先期拔付540万元,用于启动建设。商务部门及时协调,保证建棚高峰期的柴油供应。

  (二)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以公司引领、大户参与带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市委、政府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十大产业基地”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十大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在政策扶持上进一步做了明确规定,继续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设施农业。一是广泛发动公司、企业、个体老板,积极参与设施农业建设。除享受xx市补助政策外,从建棚选址、道路、打井、架电、协调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今年,有40多家公司、大户投资参与日光温室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乡村干部、党员、科技人员带头建设日光温室,率先垂范,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三是调动本地群众发展设施农业。今年,通过政策驱动,能人带动,全市70%以上的温棚由本地农民自己建设、经营,比去年提高40个百分点。

  (三)统一品种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村一品”,对日光温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种作出统一安排,积极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嫁接、反光幕、电动卷帘机、暖风炉等新技术,按照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定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组织销售,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统一销售困难的局面。今年,我市日光温室品种以西红柿、辣椒为主,面积占80%以上。

  (四)坚持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寻求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投入是关键。为此,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因势利导,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社会力量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推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大市、县(市、区)财政扶持力度。对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500亩以上的园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基础设施,并视规模和财力给予每棚2500—8000元不等的补助;二是整合捆绑项目,形成共建合力。各县(市、区)普遍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整合资金,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四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寻求信贷支持。最终市区由市财政担保,国有土地抵押,争取到自治区农发行设施农业贷款5000万元。其它县(市、区)也争取到了金融部门对设施农业建设的信贷资金,为设施农业稳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农户的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山川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川区的技术优势,派驻技术人员到山区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山区技术人员和骨干农民。多次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观摩会,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一栋使用面积0.8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各级部门关心建设和种植,而忽视销售。

  三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四是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布局,按照市场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一是发挥优势,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川区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主,以外销为主。山区鼓励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先期发展设施农业,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步推进。二是突出特色,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托市场,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以番茄为主打产品,大中棚、小拱棚蔬菜生产以番茄、辣椒、黄瓜、西瓜为主打产品。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在利通区、青铜峡等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销路稳定的地区,以日光温室蔬菜、园艺为主,提高建设标准,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在盐同红等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选择发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设施栽培形式,实行梯次发展,逐步提高设施标准。

  (二)依靠科技,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一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强设施的标准化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温室外覆盖、内覆盖与遮阳网揭放的机械化操作水平。二是强化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人员结构,保证推广经费,增强服务能力。根据各县(市、区)的产业特点,研究成立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组织形式。三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阴阳棚日光温室、热风炉、嫁接、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高新技术。改变传统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四是加强品牌培育。依据自然地理和品种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种,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地方品牌。五是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与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民对设施蔬菜、果树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带动农民应用各项新技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做到棚棚都有“明白人”。六是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在制定和实施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中,加快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织园区内农户组成生产、销售合作组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和销售。

  (三)建立健全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针对我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导品种和产品,加快制定无公害和绿色设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加工、包装、运销标准,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标准加大认证和监督管理,实现设施农产品生产、检测、运销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加强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实行定点定期检测、监控,加强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韭菜等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监管,突出抓好集中产地的瓜果、蔬菜农药残留量监控。引导支持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城市社区设立无公害瓜果、蔬菜专营区和连锁店,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生产、销售违禁投入品的经营单位和摊点,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的滥用;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并建立销售台账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四)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按照“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的原则,搞好规划布局,建设产地批发市场。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市场建设,建立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扶持壮大果菜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创建品牌、新产品研发等,促其做大做强。重视对流通企业的扶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一批瓜果、蔬菜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以生产、销售为纽带,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帮助农民搞活流通。四是努力扩大蔬菜、瓜果出口。依托出口骨干企业,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建设蔬菜、瓜果出口生产基地,开拓蔬菜、瓜果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五)加大设施农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提供贷款贴息补助。主要对龙头企业、中介流通组织、运销大户从事农产品运销提供贷款贴息补助,对与农民签订保价订单,集中种植同一个品种达500亩以上的,给予以奖代补。二是鼓励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设施农业面积大的市县可以考虑在目标市场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负责提供当地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信息,采集后向在全市发布。三是扶持运销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冷藏库建设、冷藏运输车、产地市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投资建设预冷库、购买冷藏车,政府给予贷款贴息。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针对设施农业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积极倡导建立设施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保险补贴,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五是对成效突出的县(市、区)进行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表彰奖励先进县,对发展设施农业速度快、市场营销好、农民增收显著市县,给予以奖代补。六是建立高效、通畅的“绿色通道”。严格执行交通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xx〕20号)和自治区关于建立“绿色通道”的有关通知要求,对整车运输包括瓜果、蔬菜在内的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不滞留、不卸载、不罚款,对车辆的违规行为事后妥善处理。对合法装载运输瓜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车辆路桥费实行不同程度的减免。七是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在维护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统建分管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农业调研报告7

  去年以来,__的洪涝、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养殖疫情等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以及农民增收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不可抗的天灾因素,也与农业抗灾、减灾、防灾、避灾能力薄弱有关。现就如何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1.防洪避洪能力。去年进入汛期以来,我省洪灾不断。就拿4号台风“碧利斯”来说,我省粤东、粤北的农业遭受重创。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93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8万亩,绝收面积105万亩,预计全省减收粮食57万吨,农业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65亿多元。渔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4.24亿元,损失水产品达到16.30万吨,受浸池塘面积达到59.62万亩。潮州、惠州、梅州、韶关、清远等重灾区的蔬菜、水果、早稻、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省是每年台风必经的地区之一,按理说农民抗洪应该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了,但以上数字还是让人心悸。可见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仍极其微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2.防御农业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我省汛期的到来,各地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分别出现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明显的迁入峰。据各监测点监测,虫量比上年多得多,至5月10日止雷州市站灯下累计诱白背飞虱13816头、褐飞虱118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9倍和10.8倍。另据了解,梅州等地早造水稻发生空秕粒灾害,由于20__年5月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低温天气,恰逢早造水稻抽穗扬花期,尤其是成熟抽穗期处在5月下旬反常低温的早熟品种,根本无法进行抽穗扬花正常授粉,导致结实率严重降低。当地农业部门统计,梅州兴宁市严重受灾的稻田面积达4.6万亩,预计水稻减产量9000吨;梅州蕉岭受灾面积1.5万亩;河源、江门、韶关、清远等地也有部分早造水稻受害,估计此次全省早稻受灾面积超过10万亩,约有30多万农民受灾。农民防御农业病虫害能力还远远跟不上灾害的剧增。

  3.禽畜疫情加重,农民减产减收。去年以来,__省揭东县、潮安县、罗定市和海丰县先后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去年上半年,__畜牧业生产受禽流感疫情的持续影响,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约45519.04万只,禽肉产量约523469吨,禽蛋产量约154582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5.0%、2.9%、3.4%。

  4.基础设施没保障。丰顺县黄金镇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水涝地区。境内有9.7公里长的防洪大堤,捍卫着1.8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去年4号台风“碧利斯”期间,防洪堤坝滑坡、塌方、裂缝30米左右的就有30多处,水毁管涌40多处。因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而崩溃,全镇经济损失严重:受浸水稻5300多亩(其中淹死4100多亩,埔东村全村水稻颗粒无收,光明、深田、埔头角、扬石、隍洞等5个村水稻80%失收),其它农作物损失3760亩,受黄泥、潮泥冲毁水田1000多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损坏公路5公里,损失物资150吨,生猪350头,三鸟1.5万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3000多万元。修复堤坝、高排水毁工程需资金120万元,对于贫困的黄金镇来说这是天大的难题,而不修复基础设施就预示着下一场洪涝将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二.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存在问题。

  1.防范意识薄弱。一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较重,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留在农业上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对农业防灾避灾知识、技术更不容易接受和实施,他们总认为灾害不会那么巧降临到自己头上,根本谈不上为保护公共种养环境花钱出力。虽然农村分田到户、农民成为独立生产经营者已有二、三十年,但却极缺乏防灾避灾意识。农民在生产活动中很少主动地进行防灾避灾,比如在种植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重种植轻植保、年年洪涝的田块却跟大众盲目选择作物品种而不是选生育期能与汛期错开的品种避灾,在畜牧业中较普遍的存在重发展轻预防的现象,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害不同程度的发生,使某些本可以是轻灾、小灾的变成了重灾、大灾。

  2.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发展。未能针对洪区与旱地特点,实施宜稻则稻、宜牧种草、宜渔则渔、宜林种树的“适应性农业”模式。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节粮型草食动物比重过小,规模化、工厂式的饲养数量还不多。

  3.品种抗病力较弱。近期农业发展较快,品种也增加不少,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但禽畜、作物品种抗病能力较弱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如水稻的稻瘟病,荔枝、龙眼的霜霉病、炭疽病,禽伤寒等,几乎年年都在我省范围内发生,只不过是受灾程度不同而已;这其中虽与当年的植保、气候等因素有关,但据调查反映,也与果树、作物、禽畜品种的抗病能力有关。

  4.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涝、旱是农业的主要灾害之一,而有效防止旱涝灾害的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又较差,目前水利设施除大中型水库、河道、涵渠、堤坝的保障能力相对而言还比较强外,众多的小型水利设施却年久失修,排洪蓄水能力下降,有效灌溉能力下降。中小河流支流的河渠疏理、排灌站养护及洼地道路修筑与养护等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也非常有限。水利工程设施长期失修,排灌不畅,涝旱就更频繁。

  三.尽快提高农业防灾避灾能力

  1.增强全社会的防灾避灾意识。农业的防灾减灾避灾是全社会的事,各有关方面都要增强农业的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做好相关工作。政府部门要耐心引导和指导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唤起农民的避灾防灾意识。农民是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的主体之一,

  既要注意发展生产,还要将防灾避灾环节的工作纳入整个生产发展之中,减少和避免白干空干的现象发生,应密切关注电视、广播等信息传媒,争取更多的时间、空间做好防灾、避灾和救灾工作。社会有关方面也要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条件,积极投入到农业防灾避灾工作中去,或提供相关信息,或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资金募捐。

  2.因地制宜,构建不同发展模式。在季节安排上,抓住低洼地秋冬早春灾害少的有利时期,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冬季棚室蔬菜的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力争在汛期到来之前取得好收成。大力发展地膜马铃薯、花生和玉米,缩短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早上市,趋利避灾,尽量获取高效益。围绕水多水少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对易涝地区,实施退垦还湖、还河、还牧,采取“挖深垫浅”,划分滞水区、耐水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别为宜渔、宜牧、宜林和宜农地带;对地势相对较高的低洼地区,采取圈堤建站,修堤保收,疏通河道,提高排灌能力,堤内进行田、林、路、渠综合整理,恢复为农田,为宜农地带:对较干旱地区,规划种植一些耐旱作物,如青蒿、金银花等。

  禽畜饲养在科学防疫的基础上改传统散养、放养为相对集中的小群体圈养,改善畜禽饲养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减少疫病的滋生条件。积极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发展规模化、工厂式饲养,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提高畜禽防病抗病的能力。适度发展禽畜的生产基地,考虑动物的耐湿程度,对较低洼地因势利导发展家禽业,如白鹅、肉鸭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立种鹅、种鸭场,发展家禽产业。

  3.改良品种。政府要加大改良农作物品种和畜禽配种、搞好重大病虫害和畜禽疫情防治、生态控制等可持续治理技术的力度。引进国外良种,采用人工受精、授粉技术,提高品种改良成功率。跟踪测定,加大推动品种改良项目的力度,开办技术员培训班,培训农业技术骨干人员;增设品改点,依靠政府的支持、部门推广示范,全力改变农民的旧观念,使品改项目能顺利完成,以整体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排灌区续建配套设施,提高地区自身排涝能力和抗旱能力。在确保重要防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洪水资源利用工作,分步提高湖泊、山塘、洼地的蓄水位,修好护堤,扩大蓄水面积,增加接受引进过境洪水,减少洼地受涝面积。洼地治理应做到沟、渠、路、林、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土地平整、格田成方、林带成行、配套成网,整齐划一。另外,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年久失修、急需维护的中小型水利设施,要加快维修进度,尽快消除隐患,恢复和提高蓄水和灌溉能力。

农业调研报告8

  一、溆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溆浦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优质稻、柑桔、金银花、生猪、油茶、工业原料林和蔬菜七大产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快速推进,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资源优势明显。

  溆浦作为农业大县,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全县耕地面积60.33万亩,其中水田46.44万亩,旱土13.89万亩,全县粮食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总产40万吨左右,占怀化市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强,是全国粮食生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县内物产丰富,水果品种高达200多种,尤其是地方品种溆浦鹅、鸡蛋枣、朱红桔等享有盛名,是全国油料生产县和全省柑桔发展重点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355万亩,有林地面积280万余亩,森林蓄积量40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9.7%。

  2. 交通区域优势愈加明显。

  湘黔铁路从溆浦横跨而过,20xx年新通车的溆怀高速,“两高”时代的到来将给溆浦农业产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早在前几年溆浦一些农企就尝试到湘黔铁路带来的好处。溆怀高速的通车,两地之间的车程缩短到一个小时,这也为溆浦发展城郊蔬菜农业带来了先机。快捷的交通将使溆浦成为向怀化提供新鲜蔬菜的重要基地。娄怀高速、沪昆高铁的建成,溆浦农业产业化辐射基地将扩宽到整个东西部地区。

  3. 调整产业结构,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东林、西桔、南药、北枣、中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出台奖补政策,加快土地资源集中,实施规模化经营,有效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实现土地流转29万亩,其中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45户,1000亩以上的16户。20x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45.2万亩,柑桔面积发展到12.1万亩;建成19个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96.7万头;金银花面积发展到12.3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新造工业原料林12.4万亩;发展专业蔬菜基地50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3500多亩,建立日产10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黑木耳生产面积达5000多亩。优质稻、柑桔、金银花、生猪、油茶、工业原料林、蔬菜七大农业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

  4. 是推广先进技术,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以种苗为重点,加大品种改良、引进和推广力度,投资兴建省内一流的优质柑桔苗木繁育、湘蕾金银花苗木繁育、种猪繁育、溆浦鹅资源保护与扩繁基地,有效加快了品种改良步伐,七大主导产业的良种率达90%以上。强化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小农水工程、标准良田建设、大型灌区等项目资金,硬化各类渠道1695公里,建设机耕道116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25万亩,建设高标准粮田6.6万亩;推广新型农机具3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达46.7万千瓦,年实现机耕48万亩,机收30万亩。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前后制订了大宗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及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并利用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技术指导、办点示范带动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普及标准化生产规程。积极办点示范,每个产业每年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样板基地,发挥示范作用,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

  在看到溆浦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溆浦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

  1. 龙头企业规模较小。

  目前,溆浦县全面销售收入500万元的龙头企业有4家,还不到总数的40%,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1000万元左右,其中规模小的企业总资产还不到400万元。受原油等材料价格上升,劳资成本上升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经营风险加大。特别是自20xx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断凸显,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不断上涨原油价格,进一步推动着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龙头企业在克服生产成本提升的同时,要应对好物价高位运行,还要确保订单农业的“保护价”,可谓困难重重。

  2. 部分产能提升较快,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溆浦柑桔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企业迅猛发展起来。柑桔加工企业有湖南雪峰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溆浦县天宇食品有限公司,它们有个共同特点:早期这两个公司缺乏先见,没有形成创新机制,生产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单一,直到最近两年,他们把目光放在柑桔生产基地上,天宇公司在溆浦仲夏乡计划兴建万亩柑桔园基地。雪峰公司也计划在溆浦桥江镇兴建柑桔种植基地,紫荆银花公司在溆浦新田乡开发10000亩中药材基地。这些基地从投入到农产品输出一般要经过3年~5年时间,基地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这些加工企业的生产发展。

  3. 农业产业化区域分布不是很平衡。

  就各乡镇农业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农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溆浦城区周围的`乡镇上,1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位于县城周围的卢峰镇有4个、仲夏乡有3个、观音阁镇1个、桥江镇有1个,其他分布在离县城较远的龙潭镇、低庄镇、祖市殿镇、龙庄湾乡等乡镇。受交通和市场等条件的影响,溆浦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地区分布不均现象较为严重。

  4. 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需要大量资金做后盾,农业产业化组织自身的资产不足以支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但其特点又限制了融资渠道的拓展。我县现有的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各类企业,需要的流动资金大、季节性较强,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各银信部门不是很愿意向其放贷。县内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普遍较差,想借钱扩大规模等等融资盘活的企业比比皆是,有条件利用资本市场运作的龙头企业不多。

  三、加快溆浦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 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提升农业效益的关键,龙头企业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溆浦现有17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即金裕米业、春和现代农业、恒森农业、雪峰食品、银珍现代、楚威饲料、鸿羽溆浦鹅业、四宝山生物科技、福香柑橘、鸿飞达养殖、永华合作社、绿叶农庄、维康饮品、万水生物科技、天宇食品。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带动力弱。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很不发达,制约了溆浦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此,就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建议县委政府根据溆浦主导产业产品规划,重点扶持发展壮大两家以上龙头品牌加工企业,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可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金裕米业、雪峰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福香柑橘等做大做强,使之加工产品主要覆盖蔬菜、稻谷、油茶、水果等农产品加工,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主面可考虑将鸿羽鹅业等扶持做大做强,使之加工产品覆盖畜禽水产业加工,促进全县畜牧产业大发展。扶持可采取资源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以奖代补、实施股份制等方式,扶持的企业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化管理等运作方式,确保所扶持企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并真正起到辐射带动全县农业大发展的作用。

  2. 优化产业结构,彰显绿色板块魅力。

  深化农村改革,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精神。溆浦县要在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遵循生态农业建设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目标,不仅追求农业发展的经济效果,还要兼顾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注重各因素间的协调运行,维护合理的生态经济结构,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二是遵循因地制宜和生态适宜原理。为了能充分开发本地生态资源,形成地域性特色产业,应在进行资源潜力、生态劣势及优势、市场条件等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进行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和设计。三是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含量,注重乡镇农技建设,健全生态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关键性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尤其是各类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水果、蔬菜、食用菌的生物保鲜技术。四是注重区域比较优势。溆浦县农业区域发展是非常明显的,根据“东林、西桔、南药、北枣、中粮”发展思路进行。五是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有计划、分步骤的建设一批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县大中城市加强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生态农产品、绿色食品销售网络。

  3. 培育人才,健全组织,科技推动。

  一是对农口部门的人才技术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摸清我县现有农技人才现状,并及时引进相关专业紧缺技术人才。二要激励广大农技人员积极为产业化发展搞好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要出台鼓励政策,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安心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三是在现在干部队伍中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部分有条件有技术的干部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开发中去,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鼓励他们创业,从而达到既精简干部队伍,又促进产业化发展的目的。四是加强专业合作化组织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引导,发挥现有专业协会组织应有作用。五是发展电子商务,利用这个平台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拓宽销售了渠道,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4.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调研报告9

  农业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工程,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xx市xx镇农业信息化各方面较为落后的情况,为帮助xx镇加强当地人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尽自己有限的能力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环境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有了最基本的设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开展。针对电脑拥有量低的特点,建议各村委免费为村民铺设网络,免费开放公用电脑,并让专业技术人员教予村民最基本的电脑操作。

  2、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

  鉴于村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一些服务平台不是很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给予的建议是村委干部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播、走访村民、派发宣传单等方式,让村民了解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在村务公告栏里粘贴最新的农业资讯。

  3、开展农业信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

  村民信息化意识不高,是阻碍xx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关的农业、种养业咨询公司应多给农民组织一些专业培训、发放农业种植小册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争取逐步转变农民那种“靠天种养,靠自己摸索”的传统观念。

  4、提高村民的基础文化水平

  据笔者了解,xx的大部分种养业专业户是文盲。识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资讯的沟通。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镇的教育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完善我们的教育事业,以教育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鼓励青年一代加入农业生产中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农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在几十年的种植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种植方式,很难接受新鲜的资讯,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弃农业生产,选择外出务工。其实,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高,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应该鼓励其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让本地的农业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规模化。

  以上只是我们对于此次调研所反应的一些情况的建议,望能给予xx农业信息化发展有所帮助。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仅仅靠硬件的建设,服务平台的建设就能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意识。如果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即使硬件服务平台建设得再好,还是利用不起来。农业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农业调研报告10

  作为一名“村官”,我在xx村“上任”已一年了,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xx村广大群众认可与赞许。经过向村两委的学习和调查研究,现将xx村农业经济情况总结如下。

  一、xx村村的基本情况

  xx乡xx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约11公里处,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78户384人(党员16名),总土地面积16.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650亩,其中退耕还林(草)面积3100亩,基本农田730亩;平均海拔1510米。该村不仅是一个中心村,也是全乡基础条件最好,群众居住相对较为集中的村。

  xx村下分的五个村民组,人均耕地面积各组之间差异较大,这些耕地耕作条件都较好,各组均有机井,灌溉便利,可以确保旱涝保收。和广大的农村一样,由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薄弱,土地面积有限,难以发展规模种植以及地理条件,环境气候,缺乏发展资金等因素影响,制约着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xx村的工农业及其他情况

  1、xx村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xx村的农业种植并无明显的特色,依然延续的是适应性较强的一般农产品种植,前些年,xx村的农业种植小杂粮的面积较大,但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剩下的劳动力不足,无力照顾诸如大豆、荞麦之类的投工较多的作物,另外这些作物的收益并不是很突出等原因的影响,农业种植结构专向以适应强的玉米,土豆上来。其他的作物诸如:瓜果、豆类等面积较小。

  2、收入状况

  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xx村的20xx年人均收入3000元,这主要来自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其中来自于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最高,这个比例大致有60%,劳务经济已经成为xx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收入和家庭副业收入。这几年国家加大了支农惠农力度,粮食直补、“三免一补”,以粮代赈等政策的实行也大大增加了xx村民的收入。来自于副业的收入主要是生猪及其他畜禽产品的养殖,目前也未有形成规模,只是家庭散养。

  3、工业情况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资金的缺乏和农民认识的狭隘,xx村至今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或私有经济。

  三、行成的原因分析:

  1、我村组织力量薄弱,直接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由于基层工作面广量大,少数村干部抓不住重点,整天沉浸大矛盾和问题之中。如计划生育矛盾、宅基地纠纷、农田水利及道路不畅等问题,有些矛盾因村里无经济实力一时难以解决。加之大多村干部本身就是农民,还有自己的土地需要耕种,没有余力去考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我村农民认识狭窄,素质较低,没有能人做“领头雁”.

  由于村干部的理论水平有限,很难把握好党的政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以及市场经济理论,所以很难开阔发展经济的思路。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剩余的均是些老弱病残的人,没有人将心思放在农村发展产业建设上,而且我们的农民思想比较保守,缺乏远见,不敢也不愿放手一干,没有人做村里的“领头雁”来带动全村的经济发展。

  3、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环境气候的影响。

  xx地处全县海拔最高的山岭上,约为1750米,故有“xx”一称,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村交通还不是很便利,信息传播滞后,所处又是高山岭地,气候变化无常,一些较为经济的农作物很很难成活,致使很多人外流,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我村经济的发展。

  4、我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高粱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同时村上不存在进行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一般不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粱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高粱农业生产条件也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村民依然采用的是古老的人工耕、种、浇、收模式,没有实现半机械化,耗时又耗力,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四、对改善我村经济现状,提高村民收入的发展建议。

  1、借助全县发展苹果产业机遇,大力发展我村山地苹果。

  作为一个山岭村,xx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日照,昼夜温差大,于是抱着试探心理,我村去年新建苹果园512亩,结果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这说明高粱是可以种植苹果的,所以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解放思想,继续做大高粱的山地苹果产业,扩大种植面积,科学管理,打响知名度,在不久的将来使山地苹果产业成为我村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富民之路。

  2、扩大小杂粮种植,形成规模,走向市场。

农业调研报告11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现代农业技术的生产当中,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及网络专业的教学单位,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专业教学(培养)理念,培养适应性人才,更好地服务于青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对青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现代农业概念

  现代农业,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从农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最新、最先进的阶段。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有2个,分别为宏观发展和微观发展。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从国际、国内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经验来看,发达国家不断地将新型农业技术应用到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等领域。在土壤养分调节、作物生长环境调控、配方施肥和配合饲料、品种选用、栽培与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产后处理等方面,都已实现工厂化,并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调控;各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如温室、塑料大棚、薄膜覆盖等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瓜果等生产。无土栽培等密集型高新技术逐步开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农业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为主导技术的.农业高新技术革命,正使未来农业由“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农业面临着观念更新、内涵深化、外延扩大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发展也很重视,连续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的发展分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20xx年,要求把农业科技作为振兴农业的一项重要事业来抓,农业生产日益科技化,使高新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青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处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省委下发“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以“三化同步”和“四个发展”为引领,以建设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农牧业为方向,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关键,以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畜产品供给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农牧民富裕和文明程度,着力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发展十大特色农牧业,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建设,加快示范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农牧业基础现代化建设,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快形成“一主多元”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办公有场所、工作有经费、下乡有工具、服务有手段。

农业调研报告12

  摆贡村,地处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党武乡的东南部,距党武乡镇府只有六里,距花溪中心区只有九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专指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适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境内交通便利,有磊花 党冒 党翁 大洋路经过,连通210 312国道,光缆本人通讯本人络已全面开通添加,并有移动通讯站六座,18个行政村所有实现“四通”。淡水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储水4760万立方的松柏山水,水质优良 无污染。党武辣椒 紫皮大蒜享誉省内外。

  20xx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7758万元,其中,产业增加值20xx万元;二产业增加值4785万元;三产业增加值为95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业务完成1625万元。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1.60元,增长6%。

  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松柏山水上乘水质山水的哺育,已经形成独

  特了党武辣椒独特的品质,它以肉质肥厚 色泽红亮 香味浓郁 辣味适中,除外多种丰富营养元而成为各种人们喜爱的佐餐佳品享誉国内外,年产量在300万斤以上,烘干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党武乡因而被誉为“贵州辣椒之乡”。

  摆贡村共有78户居民,除了户是苗族(五保户)外,其余均为汉族。其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是初中以下。目前,全村有12户居民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愿景。现有从事农家乐经营的三户市民有五户,只占全村人口数的十六分之,且这五户是经济经济政策情况比较的种粮,并加入了花溪旅游协会,可以得到相应的积极支持。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场 蔬菜粮食种植和外出暂住(主要是在近边的城镇)。蔬菜种植以豇豆 黄瓜 辣椒 油菜为主,其中豇豆 黄瓜 辣椒于老干妈等知名企业签订合约了收购合同,并制定了保底价以确保农民自身利益,油菜种植(有6名打农 药的联络员)主要是为了举办杜鹃花油菜花观光旅游节。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元。

  从前的摆贡,农民常规满足满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欧式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石板镶嵌建成,寨子里全是烂泥路,用当地老乡的话说是,你去乡里赶集,别人看你鞋上的泥就知道你是摆贡村的。20xx年3月,摆贡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点,经过5个月的改造后,摆贡已成为危房改造的示点,改造危房为统的灰白墙石板民居 美化庭院 修荷花池鱼塘 种植四季蔬菜瓜果 发展农家乐 修缮化本人广场等。

  20xx年8月22日,气候组织发起人 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亚洲地区电影明星,“壹基金”李连杰来到摆贡参观并启动了贵州首个“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湿地低碳经济发展,摆贡成为这个计划书的个示村庄。这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又是观光旅游个难得的契机。

  摆贡村特设了健康发展理事会,制定了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寨规民约 卫生状况管理制度 红白喜事宴请制度等等。镇上建有图书屋及多媒体视讯室,以便居民增长丰富化知识,了解最新农业产业信息。

  政府对当地农户开展有舞龙及厨师培训(举办培训本人均有补贴资金十元补贴),此外

  中央政府对于种植补贴有种子及肥料补贴,对于劳动力质,还有五花八门的培训,对于庭院绿化 沼气建设 危房改造上均有相应补贴。

  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什么厕 水桶几乎是看不到的,可供游览的还原染料特色景点也很少。当地的农家乐可提供的就仅仅只是 打麻将 吃饭。菜色单,味道平凡,没有特色的当地终其一生吃,甚至有些是从外面买来的。还有服务人员态度职员不够诚恳热情,对你不闻不问,自己做自己的事。

  作为游客,来到摆贡,你会觉得很盲目,绝不知道有什么可做,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似乎就是去当地的农家乐打牌 吃饭,觉得很单调,不但钱浪费,还浪费时间。游客完全是被动性的,没有任何主动性,也没有可以用来和当地的乡土气息相互动的.媒介。多数农家乐像自己在过初样,没有丝新意,甚至还不如其他已有的其他地方的农家乐。我们健康发展应该发展自己独一无二的农家乐,非人类把民族风情和社会性结合起来,要有创新,要有吸引游客的地方。

  借着建设新农村的东风,布莱尔 张卫健等的到访以及媒体的参访宣传。摆贡出名了,成了示村。或是奇为探个究竟,或是为取经慕名而来。便有了眼下的旅游观光形式虚假繁荣。村民说:“你们又是来参观谈话的吗?”农家乐的位置预定出现了困难。在这种红火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询问下,这样的景象可以持续多久,或是还会继续上扬吗?

  以目前的旅游状况来说,答案是否定的,这里不仅没有良的住宿设施,连最起码的吃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自己家里的本人炒,没有什么特色的;还有他们的漠然不加思索给旅客的印象-----你们走吧,不要打扰我们。另外,其规划也不,走来走去就是条道,从这到这,政治性没有要让游客留下的半点意味,还有周围的绿化带弄得护栏也不,就是点平平常常的树,花草之类的都是“原生态”的,给人就是陈旧 脏乱的感觉,巴不得早点离开这。试问:这样的环境你还想再来吗?

农业调研报告13

  农业大市,也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来,玉林市供销社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换挡升级,对开展“三农”工作,助农增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农民合作社率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玉林市供销社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63个,其中,种植业类合作社128个,养殖业类合作社118个,农资农机类合作社9个,社会化综合服务类合作社3个,其它类型合作社5个。玉林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具备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

  一是数量众多,占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的7.54%,占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6.5%,是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数量较多的一种主体;

  二是辐射范围广,覆盖了全市100%以上的基层社和2/1行政村近1/4的农户;

  三是总体来看已有一定的实力,20xx年销售总额达2 .1亿元。玉林市供销社系统发展农民合作社率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法和成效主要有四点:

  (一)推动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经营体系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生产体系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1、创新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托管创效益。玉林市供销社大力创新农民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向规模生产要效率,向合作经营要效益。20xx年以来,玉林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与系统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农合联),为联合社的各个成员社和入社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农资、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目前全市系统已建成“农合联”19个,通过 “农合联”引领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已流转和托管土地面积7373亩,建立了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牧水产、林业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如陆川县米场供销社牵头组织米场新英食用菌、米场叹可养殖、陆川县一品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成立的合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服务型土地托管和承租型土地托管,通过发展田螺养殖基地400多亩和食用菌种植基地85多亩,百香果种植基地520亩,返聘农民承包种、养,为农民提供一系列托管服务,20xx年就为农民实现增收800多万元;同时,该“农合联”还租用山地1200多亩,种植火龙果建设休闲农庄,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目前该项目已投资300多万元,果园、道路等设施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将实现助农增收500万元。

  2、鼓励合作社流转农民承包地解决系列问题。玉林市供销社鼓励合作社成员通过转包、服务、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扩大生产经营面积,解决土地碎片化和产出能力低下等问题。支持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实现统种统收、统防统治,带动单个小农户参与规模经营。如北流市供销社通过农民专业合社开展的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为农民、种植大户提供水稻、水果防治病虫害、施肥等服务,通过在城区建立飞防服务中心,在乡镇建立飞防服务站,已签订和意向签订土地托管面积2、3万亩,创出了服务“三农”向社会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新模式,为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目标走出了新路子,预计此项业务每年可增销售收入20xx多万元。兴业供销社通过农民专业合社与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玉林客家商会已达成,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合作意向,目前,已在山心镇葵峰山托管土地7000多亩,预计将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

  3、大力发展以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把过去一味追求高产、过多追加要素投入、超过合理边界的一块投入降下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收益。目前陆川县珊罗供销社富农韭菜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一是产前举办技术培训班,聘请农技人员免费培训社员,传授科学用肥用药知识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知识。二是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田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确保韭菜环保、安全,品质好。三是提供销售信息,收购韭菜统一外销玉林、南宁、广州、深圳、贵阳等城市。四是打造品牌,韭菜经包装后进入了玉林、南宁等城市的超市,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农超对接,增加产品附加值,既帮助会员解决了资金紧缺、技术缺乏、销售难的问题也降低了生产和销售的成本。20xx年,全市供销系统农机合作社为早稻、晚稻提供机耕、机插、机收等农机服务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等。

  (二)鼓励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改善库存结构。玉林优势特色农产品丰富,有着“南方药都”“三黄鸡之乡”等称号,也是南菜北运菜篮子基地、亚热带水果重要产区和广西粮食主产区,但产业链、价值链是短板。着眼补齐这个短板,玉林市供销社引导农民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就地初级加工和优势区域精深加工,促进加工转化,加强仓储物流,从源头上改善库存结构。

  1、扶持合作社加工生产能力,解决“卖难”问题。推动合作社从单一种植向综合型发展转型,玉林市供销社加大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着力提升合作社的加工生产能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合作社,以加工的途径解决初级农产品因“卖难”而引发库存问题。目前,全市系统共有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合作社23个,涉及水果、粮食、中药材等产业。

  2、推行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解决库存压力。玉林市供销社鼓励在大宗农产品优势产区的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和订单加工,推行合作社“基地产+加”带动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缓解单家独户小农经营的库存压力。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83个,农产品加工基地3个,订单带动农户8万户。

  3、提升农产品仓储和流通能力,解决流通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建设冷库和开展冷链物流,加快发展仓储物流,全面提升农产品仓储和流通能力。目前,全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仓库80个,其中冷库7个。大力发展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合作社直接进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大宗农产品流通,玉林银丰中药港是全国第三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桂东南大宗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

  (三)引导合作社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品质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促进生产端和需求端的有机衔接,使生产切实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升级。结合市场需求的升级和供给改革的需要,玉林市供销社以农民合作社为重要载体,多措并举发展品质优质、质量安全的优势品牌农产品。

  1、推动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编制水稻、中药材、水果等10多项地方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生产或组织订单农户开展种养,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率先试点示范。全市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标准化生产率达80%以上。

  2、支持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合作社重视品牌建设,积极注册商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及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生产更多优质、高端农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农产品市场需求。全市系统合作社注册商标86个,建设“三品一标”基地25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6个。陆川县珊罗供销社富农韭菜专业合作社在通过“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后,以“珊罗”为注册商标注册了该合作社种植的.韭菜,并按照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打响了“珊罗韭菜”无公害品牌,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每公斤销售价格比市场价格高出4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证。

  3、鼓励合作社创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支持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通过合作经营、统一管理的生产经营模式优势,从生产环节开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田头到餐桌的“舌尖上的安全”。20xx年,玉林全市供销社系统例行监测合作社蔬菜、水果样品10多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以上。

  (四)支持合作社开拓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新理念、信息新技术等涌向农村,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向农业渗透融合,现代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迎来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玉林市供销社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更好满足社会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

  1、推行合作社“互联网+”行动。玉林市供销社以合作社为主力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农业云”等先进技术,让农业、农村、农产品更好地搭上电子商务“无形之网”,连上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建设“网上供销合作社”,玉林市供销社系统在全市合作社中已开展电子商务的社有企业6家,注册成立电子商务公司5家,还有2家正在申请注册中,电子商务业务也逐步开展。20xx以来,全市已实现网上购销金额120多万元。

  2、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玉林市供销社引导合作社在特色种养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特色,发挥抱团优势,包装打造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把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带动农民更多地参与到农业价值链之中分享增值收益。在合作社引领带动下,玉林市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创建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各类农家乐350个,休闲农业从业人员7、1万人,总收入超12亿元。

  二、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玉林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玉林补齐“四化同步”短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之举、决胜之策、攻坚之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玉林市供销社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社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条主线”,着力“两个重点方向”,实施“四大抓手工程”。

  “一条主线”: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有效性,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增强农业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两个重点方向:即构建区域全产业链、发展综合型合作社。

  1、着力构建区域全产业链。玉林市供销社一方面以合作社为桥梁纽带,上接市场下联农户,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衔接,促进区域内产业间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全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延伸。另一方面加快探索发展系统内外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围绕产业,突出优势,推进县域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同产业合作社抱团经营或区域内一二三产业合作社联合发展,破解合作社单打独斗竞争力不足的难题和产业链价值链不长的困境。

  2、积极发展综合型合作社。玉林市供销社推动农民合作社由生产合作向土地合作拓展,由资产合作向资本合作拓展,由专业合作向综合性合作拓展,引导、支持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合作社由单一生产功能向产前、产后功能延伸,向加工、销售功能拓展,发展综合型合作社。加强农业项目库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扶持建设一批产业梯次合理、分工精细、合作有序的重点合作社。力争到20xx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集产加销于一体的综合型合作社达50家;农民合作社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辐射带动农户达75%以上。

  四大抓手工程: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品牌农业。

  1、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玉林市供销社系统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力助全市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优势。推动合作社进入示范区发展,以示范区为平台集聚资源要素、整合优化产业,增强合作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实力。力争到20xx年,全市系统有超7个合作社成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主体。

  2、大力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基础实力的合作社发展壮大,着力培育成为有规范的章程、良好的运行机制、严谨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利益分配办法、较强的服务带动能力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力争到20xx年,全国总社示范社达7家,自治区供销社示范社达15家,市级示范社达200家。

  3、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广西玉林职业农民学院,和市供销社与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已于20xx年8月份挂牌成立),对全市系统合作社示范社领办人或带头人进行大轮训,培育一批有文化、知政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CEO。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推动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入合作社参与经营,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生力量。力争到20xx年,全市系统合作社管理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新型职业农民比例达80%以上。同时计划年将培训农民5000余人。

  4、创新发展品牌农业。鼓励供销社系统合作社通过文化内涵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借助文化创意塑造品牌农业和进行品牌营销,利用品牌溢价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力争到20xx年,每个产业整合推出2—3个品牌基地和知名品牌,每家自治区级及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培育出1—2个知名品牌产品。推动合作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牌;力争到20xx年,全市市级及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均有“三品一标”基地或产品。在合作社中率先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认清“三农”工作在整个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定位和作用。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农业稳则基础牢。玉林市供销社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先后运用好《中共玉林市委员会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玉发〔20xx〕10号)、《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玉政发〔20xx〕8号)、《玉林市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托底支撑。

  (二)要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作用。当前,农业发展普遍存在生产与需求错位、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作用,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转型升级。玉林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带动农户抱团闯市场,实现了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的有机衔接。同时,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产业向提质增效调整,更多的资源要素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更多的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开发,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最大主体,同样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市场进行导航,还须农民进行把舵。传统的小农经济单家独户生产经营,经济实力差、市场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后劲有限,难以支撑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合作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又是一种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民之间最为紧密的利益联结体。玉林市供销社把准农民合作社的这种特殊地位,在农民合作社中率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好地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凝聚了强大的改革动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2: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稳健经营为目标,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促进金融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更为强大的动力源泉。大厂农商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着力开展资金支持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

  考虑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我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平衡。

  (一)改革信贷管理模式

  将个人贷款营销主体由分部改为支行,打破存贷分管考核模式,实行存贷管理一体化。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链条,促进授信审批工作良性发展,我行创新推出了授信审批官制度,即根据行长授权书权限,将授信审批工作分为一人审批、审批小组审批、审批委员会审批的三级审批模式。

  (二)信贷产品“微创新”

  以“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各支行深入各村进行前期调研,为后期开展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为有效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省联社宝系列产品为载体,推出了“易农贷” 、“安农贷”、“富农贷”、“新一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原则,为农民致富提供帮助,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三)加大服务创新力度

  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20xx年,经过我行与土地局沟通协商,对辖内国有土地的价值由本行自行评估,以此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实质上支持特色种养殖、蔬菜水果采摘、农牧产品加工等行业,有效满足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带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我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联结城乡的优势,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入园区、入市场等拉网式营销方式,挖掘了不少潜在优质客户。20xx年,我行共召开两次银企座谈会,并组织客户经理对夏垫工业园区、陈府农业园区和潮白河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进一步推动了我行信贷投放的稳步增长。

  (五)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与当地人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采集平台合作力度,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创业综合平台。同时,我行积极助力省联社个人征信系统上线工作,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建设,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在支付体系建设中,我行完成了二代支付系统顺利切换上线,涉及柜面、网银、EPOS、支票影像等多个渠道业务。

  (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为适应个人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我行大力积极推进消费者金融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和新服务渠道的运用。开通大厂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号为:hbdcnsh,在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拓展有效营销措施

  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2、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汇报

  3、20xx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4、20xx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

  5、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7、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9、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14

  景色优美,空气新鲜,水质清洁,生态良好,到处都是绿色植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园。人们来这里旅游,吃的放心、玩的开心、住的舒心。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和地膜的大量使用,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难点之一。我区农业污染现状如何?通过一年来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1000多个普查对象调查分析,农业污染虽然小于江汉平原和长江流域,但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农业污染现状

  地膜污染。我区推广地膜玉米历史较长,地膜基本未有回收,残留在土壤之中。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山反季节蔬菜技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用膜量逐年增加。高山反季节蔬菜每年至少2万亩,每亩用膜量2公斤,仅蔬菜用膜量就达40吨,这还不包括其它地膜种植面积。通过调查,70%的蔬菜种植农户,地膜大多都没有回收,每年有几十吨地膜残留在农田中。

  农药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年销售农药12~15吨。全区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近6万亩,亩平用药量达1~2公斤。其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引种污染。随着农作物种子市场的放开,全区农作物种子经营点就达近百家,而在种子管理部门培训后办证的仅有46家,还有50%的经营点是无证经营或一证多点经营。这些无证经营点,由于缺乏引种技术,对种子的抗病性、抗逆性、种植区域性不了解,盲目引种,导致近几年农作物的病害大面积发生,用药量增大,因种子引发的`农民上访案件逐年增加,造成了不稳定因素。在畜禽养殖方面,我区原来是一片净土,近几年随着养殖业发展,养殖户随意在外面引种,造成了牲猪的多种疫病发生。其个别疫病传播快、范围大、根治时间长。既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又给消费者带来恐慌。

  化肥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化肥销售量4000吨,全区二轮延包面积约6万亩,亩平使用化肥量130斤,个别田快亩平300斤,创历史之最。

  工业“三废”污染。阳日黄磷生产区域有6座冶炼炉正常运营,其空气飘逸物均在5公里范畴,加之矿渣乱堆乱放,污水循环利用后依然流入河里,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水域污染。据调查,松柏城镇80%的单位住户粪便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河里和农田。在雨水季节,人们尚未有什么感觉,到了枯水季节,河里的水就臭气熏天,恶心难闻。

  二、农业污染的对策

  治理农业污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更是农业和环保部门的责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农业环境保护,治理农业污染,为子孙后代造福。

  清理残膜,回收残膜。每季作物收获后,农户要主动把地里的残膜拣净,不要随意堆放在田边地角,以防造成二次污染。清理后的残膜运到交通方便的地方,通过清洗后,低价由厂家回收。

  轮季换茬,开展生物防治。众所周知,同一作物,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数年其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因此,要指导种植农户,在同一地块上,不同作物进行轮季换茬,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对于易发生的病虫害,要指导农户进行土壤消毒。对于已感病虫害的农作物,要及时因病、因虫对症用药,最好选用生物农药,实行以物治虫、以虫治虫,或使用高效低度农药,把农药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科学引种,避免污染。不管农作物种子,还是畜禽良种,在引种时都应时刻注意良种是否优良、是否带病、是否以次充优。只有真正引进了良种,加上科学管理,就能实现增产增收。

  配方施肥,减少肥害。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我区人平耕地仅有1。2亩。由于部分农户认为庄稼一技花,全靠肥当家,误认为肥料越多,产量会越高,所以就成倍的施肥,往往是事与愿违,造成作物旺长,贪青迟熟和病虫害重度发生,不但不增收,反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要指导农户科学施肥,配方施肥,以农家肥、沼渣、沼液肥料为主,以化学肥料为辅,尽量少用化学肥料,减少土壤污染,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净化工程,减少粪便污水排放。实施净化工程,杜绝粪便污水直接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还河流本来面目,既是人们的迫切愿望,也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净化工程列入议事日程,责成各部门、各单位实施净化工程,要把粪便污水通过沉池、过滤、澄清等工序然后再排放,以减少对河道、农田的污染。

  制定政策,完善生态污染补偿机制。对工业形成的“三废”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补偿的原则,以减少对农田的污染,加强对已污染农田的治理力度。

  治理农业污染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着眼环保、着眼健康、着眼生命,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农业调研报告15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辖四乡四镇,104个村委(社区),767个自然村,总人口38.54万人,农业人口36.49万人,现有农业劳力力21.8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7.83万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劳促会关于做好劳务产业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及市劳促会《关于召开促进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的通知》要求,我县下发了《关于对全县劳务产业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县劳促会、县产业办对高良乡、葵山镇进行调研,各乡镇对辖区2~3个村委会进行调研,通过半个多月深入调查了解,据实填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到乡镇和村委会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方式、区域、收入等展开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根据《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实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实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的背景

  县和省大多数县市一样,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旱灾,全县50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49万亩,绝收面积达46万亩。全县8个乡镇90个村委会287个自然村8.987万人、4.8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旱灾直接经济损失2.685亿元。为了力保人畜饮水、抓好大春生产,县委政府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抗大旱保民生,一方面组织动员培训农村劳动力使其转移就业,将此作为特旱年份的“特别行动”。

  二、认真贯彻落实“特别行动计划”的措施

  针对严重的旱灾实际,我县将“特别行动计划”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迅速开展调研活动,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提出“旱灾损失劳务补”的思想,采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方法,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务工技能,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渠道,将此作为组织实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的突破口。

  (一)工作目标

  在贯彻落实“特别行动计划”工作中,提出劳务产业在年初任务的基础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确保综合收入比上年增长13%,达4.7亿元以上,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150元。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特别行动”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县劳促会、产业办按照省、市、县要求,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劳务产业及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0万人,其中:县内转移1.93万人,县外转移输出1.87万人;三年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35万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2.93万人,绿色证书培训0.45万人,其它培训0.9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86亿元。劳务产业工作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如高良乡,全乡有农业人口25511人,农村劳动力15230人,几年来平均每年有6000~7000劳动力到县内外、省内外打工。据统计,今年春节以来,已外出打工的劳动力6000余人(包括往年外出打工未返乡的3000余人)。春节后外出打工2738人,其中,有序输出转移154人,自发转移2584人,年龄结构为:16~40岁的2304人,40~50岁的372人,50岁以上的62人。文化结构为:小学文化以下1915人,初中文化618人,高中中专113人,大专以下文化28人,参加系统培训的131人,县内209人,省内437人,省外209人。从事一产业215人,二产业1429人,三产业951人。

  又如村委会,全村委会有10个自然村795户,3362人,农村劳动力1600人,春节后已外出打工700人,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占全村委劳动力的43%。蚌别村小组壮族青年熊玉兴外出打工几年后,学到了一技之长,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层,不仅回家新建了20万元的小洋房,还带走该村40多名青壮年到该公司打工。新安村是村委会的一个纯瑶族自然村,也是一个贫困村,全村150户,该村几年来平均每户都有一个劳动力到外地打工,几年的外出打工。该村打工回家新建了10~20万元的新砖瓦房70所。瑶族青年邓庭芳是该村的特困户,邓庭芳携带妻子到上海、江苏打工三年,带回10万元资金回家自己动手新建了一幢20万元洋房,摆脱了贫困。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1、加强领导,转变作风

  县、乡、村三级劳务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特别行动计划”实施主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认识到位。劳动保障、农业、扶贫、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了统分结合、各尽其责的良好的局面。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确保“特别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县劳务产业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转移就业活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利用节假日,在全县个乡(镇)举办了12场农村劳动力输出现场招聘会,送岗到乡村。县劳务产业办、县总工会、妇联、共青团利用节假日到各乡(镇)发放招工信息、培训信息和举办招聘活动13场,动员农村劳动力在大旱之年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县劳务产业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妇联联合开展“万人春风行”活动,共开展专项招聘活动9场,共招聘企业工人283人,主要输送到福建、广东等地。截止4月15日,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945人,其中县外输出1958人,县内转移3987人,完成全年计划数的84.4%。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实现“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县农广校、县职业中学、县农机校等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到4月15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6698人,共中,职业学历培训1792人,职业技能掊训1546人,实用技术培训11534人。

  4、加大投资力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输出及宣传支持,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县委政府各项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得到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特点和问题。

  (一)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财政及其困难,难以配套转移、培训经费,导致工作开展困难较大。

  (二)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

  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认识不到位,对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开展能拖就拖,有放任自流的态度,整体配合协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国家对技能培训标准还比较低,培训数量还比较少,体力型输出还占较大比例,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劳动力市场及信息网络建设亟待加强

  劳动力市场及信息网络建设投资少、进展慢,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主要依靠接传真、打电话、看消息、发通知等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不能达到与用工单位、企业快速连接的目的。

  四、下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劳务产业工作的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实施好扶贫、劳动、农业部门的各类劳动力培训项目,积极配合做好组织动员工作,让每户劳力都参加培训,掌握一点技能,力争实现“剩余劳动力有一个转移一个”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面对新情况,要做好“特别行动计划”,让农民走出家门,实现稳定增长,不加大财力投入是无法实现的。应持续较大幅度地增加对“特别行动计划”的投入,为抗大旱保稳定提供基础条件。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教育制度

  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形成人力资本。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势必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结合正在开展的各类劳动力培训项目,整合各方面有关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在普及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积极推广实用技术教育。同时应根据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现代化要求,有效地对农村劳动力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的一体化培训,综合提高他们的素质技术,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条件。

【农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业调研报告02-13

农业服务调研报告03-19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06-26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11-24

农业农村调研报告12-31

乡镇农业调研报告04-02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经典]07-07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03-29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03-05

农业调研报告1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