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故事

时间:2024-07-29 15:30:32 八月十五中秋节 我要投稿

中秋节的故事[合集15篇]

中秋节的故事1

  钟无盐.本名钟离春,战国时齐无盐邑(今东平县无盐)之女,齐宣王之王后,中国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也是历史有载著名的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

中秋节的故事[合集15篇]

  钟离春相貌丑陋,即所谓“无盐之丑女也”。她“广额深目,高鼻结喉,驼背肥颈,长指大足,发若秋草,皮肤如漆,身穿破衣。年近30还未出嫁,但她才华出众,素有大志,有安邦治国之才。

  当时齐国威王死后,子辟疆即位,是为宣王。齐宣王即位后,重用田忌和孙膑,整顿国政。后又救韩败魏,杀死魏国大将庞涓,诸侯无不耸惧,多年朝贺通和,齐国声威大振。齐宣王自恃其强,耽于酒色,又于城内筑雪宫宴乐,还辟郊外四十里为苑囿狩猎。又聚游客数千人于稷门立左右讲室,日事议论,不修实政,嬖臣专权,忠臣心离,齐国走向衰败。

  钟离春知道这些事后,心急如焚,她担心自己国家的安危。于是决定去面见齐宣王。

  一天,齐宣王在雪宫大摆宴席,盛陈女乐。她来到宫门外,说有事要面见齐王。

  守门卫士见她貌丑,不让她进。并说她是“天下强频之女也”。

  她说:“我是齐之无盐人,叫钟离春,年三十余,择嫁不得。闻大王游宴离宫,特来求见,愿入后宫,以备洒扫。”

  守门卫士于是奏知宣王,被招进去。群臣侍宴者见她丑陋,都掩口而笑。

  宣王问:“我宫中妃侍已备,你貌丑不容于乡里,以布衣欲干千乘之君,难道你有特殊才能吗?”

  “我没有奇能,特有隐语之术。”

  “你演示给孤看,若言不中用,斩首。”

  钟离春并无惧意,她扬目炫齿,举手再四,拊膝而呼,说:“危险啊,危险啊!”

  宣王不明白,问群臣,也都不解其意。宣王于是把钟离春叫到面前,让她说明。

  钟离春说:“大王赦我不死,我才敢说。”

  宣王同意。

  她说:“大王有四失。我扬目,表示烽火之变;炫齿,代王惩拒谏之口;举手,代王挥谗佞之臣;拊膝,代王拆游宴之台。”

  齐宣王大怒,要杀她。

  “请求大王容我说明大王您的四失,再杀我。我听说秦用商鞅,国家富强,不久将兵出函关,与齐争胜,大王内无良将,边备渐弛,必受其患,所以我扬目而视。我听说‘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大王内耽女色,外荒国政,不纳忠谏,所以我炫齿为王受谏。且大王信用阿谀虚谈之人,我担心有误社稷,所以举手为王挥去。大王筑宫囿,台榭陂池,殚竭民力,虚耗国赋,所以拊膝代王拆掉。大王您这四失,危如累卵,仍偷目前之安,不顾异日之患。我冒死上言,倘蒙采听,虽死无恨。”

  齐宣王听罢,如梦初醒,深受感动,说:“没有钟离氏的话,我还不明白我的过错。”

  于是当时就罢宴,用车把钟离春载到后宫。

  虽然齐宣王因为钟离春品行纳入后宫,可是从来没有被齐宣王宠爱过。

  一年的'八月十五赏月,钟离春在她的院子里拜月。(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齐宣王正好路过她的院子,在月光下见到她,突然觉得她美丽出众,便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中秋节的故事2

  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吃月饼纪念每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为什么人们吃月饼而不是其他的呢?据记载中秋吃月饼的传统是开始于元朝。元朝统治末期,君王暴殄天物,残酷压迫平民百姓,人们无法忍受朝廷的暴政,纷纷举起大旗抵抗统治阶级。

  当时,一位农民首领名叫朱元璋,他联合各路起义百姓,但朝廷军队戒备森严,处处搜查,给他们在信息交流中带来很大的困难。群策群力时,军事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让手下把八月十五起义的`纸条包在月饼陷里,然后以拜访为名义把月饼送给各路起义军队,通知他们做好八月十五的起义准备。

  到了八月十五,各路军队纷纷到集合点聚集,与朝廷作战,顿时战场茫茫,星火燎原。朝廷早已软弱无能,起义军很快就攻下了大都,朱元璋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传令下去中秋节要军民同乐,做了很多月饼赏赐给各路臣民,此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延续下来,一直到今。

  中秋佳节,人们喜爱吃月饼,借月饼和月亮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月饼也通常被作为礼物赠与亲戚朋友,增进感情。

  除月饼外,不同地域还有不一样的传统习俗。在福建蒲城,女子要在中秋之夜穿行南浦桥,祈求长生。广东潮汕人要在月圆之时跪在院子里祭拜神明,祈求平安。南京人除了吃月饼外,桂花鸭是他们中秋必吃的一道肉菜。四川人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等。山东人除了祭拜月亮神明,还要上坟祭祖等等。

中秋节的故事3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全家坐在楼下的石凳上边吃月饼边赏月。

  月亮可真圆呀!月光如水,静静的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了银灰色的纱裙。我低头一看,地上清晰地印下了我们的影子,平时光彩夺目的群星,和此时皎洁的月光比起来,也要甘拜下风,显得暗淡无比。

  月亮圆圆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我。我想,月亮上到底有没有嫦娥在翩翩起舞,有没有玉兔在捣药,还有内没有中国神话故事里所说的宫殿呢?我恍如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宫殿里“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的情景。我凝视着嫦娥的'宫殿,嫦娥也注视着我们,她一定在想念住在地上的后羿。

  今天晚上,月明星稀,夜空晴朗。我向四周望去,每栋的楼房屋都亮着温馨的灯火,照着全家人的团聚,也照亮着他们幸福的脸庞。我不禁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外公外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可能在同一时赏月,但却不能在同一时团圆。

  中秋的明月,照亮了这个美丽的夜晚,也照亮了在我们赏月的家人。

中秋节的故事4

  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祭祀月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 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 ”,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 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节的故事5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小peng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peng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小peng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小peng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小peng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小peng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的故事6

  为了丰富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9月22日,南京市长城小学举行了《天天故事汇主题日特别版》之“神州一片月,天涯共此时”主题广场活动。

  一段妙趣横生的中秋故事拉开了活动的序幕。五年级的小伙伴们带来了歌曲《但愿人长久》,唱出了月亮的含蓄、皎洁、温柔,把我们对亲人的祝福、对亲人的思念遥寄给他们,展现了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整场演出以学生表演为主,涵盖歌曲、舞蹈、相声、朗诵等节目种类,欢快的舞台气氛一度将主题广场活动推向高潮。不但表演节目精彩,连穿插在表演中的趣味游戏互动环节也极大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大家都踊跃回答,期待赢得惊喜奖品。临近尾声,许多大月饼被老师们端到舞台中央,黄德俊校长和同学们共同品尝着美味的月饼。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更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学校正是利用德育特色课程《天天故事汇》这一新型途径,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和主题日教育,让孩子们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获得快乐。

中秋节的故事7

  据说有一年北京发生了一场瘟疫,许多人同时生病。没有什么药是有效的。

  老百姓急得在院子里摆张桌子,烧香拜月,向月宫的嫦娥求助。碰巧是8月15日。月亮又圆又大。嫦娥在月球上。在明亮的月光下,她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上的灾难和人们的乞讨。嫦娥伤心地哭了。于是,他把玉兔从月宫送到人间,为人们治病。

  订购后,玉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她穿着白色纱裙来到首都。她挨家挨户治疗病人。当病人服用她给的药时,他会感到精神振奋。当时很多人都可以到地面上去。

  为了感谢玉兔的治疗和救命恩典,人们给了她钱,但她拒绝给她的礼物,她也拒绝了。人们总是感到难过,所以他们拿出很多衣服给了她。这一次,不管玉兔怎么推,她都不得不接受。这样,

  玉兔每次进屋都要换衣服,有时是男装,有时是女装,有时像个卖油的,有时像个卖蔬菜的,有时像个小女孩,有时像个老太婆。

中秋节的故事8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中秋节的介绍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故事9

  今天是中秋节,在爷爷家吃过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屋外看月亮。可是心中那圆圆的月亮却迟迟没升上来,周围仍是一片漆黑。

  当大家驱车回家来到学校的操场时,我惊喜地发现月亮已经从大家居住的楼房东头升起来了!这个时候的月亮并不白,也不十分的亮,泛着黄色的光,淡淡的,像个大柚子。我连忙从车上跳下来,兴奋地在操场上跑来跑去,而月亮好像也在跟着我跑。

  这时的操场,树影婆娑,微风轻拂,非常是舒服。月亮还在缓缓上升,但并不吃力,非常是轻盈,不急不躁的,大家也在操场上悠然地漫步。

  无声无息间,月亮又升高了不少。母亲建议说:“大家还是回家,拿些吃的东西,到阳台上坐着舒舒服服地赏月,会更有意思的。”我和父亲连忙举手同意,我还自告奋勇地请求由我来安排这漂亮的“浪漫之宴”。

  一回到家,我就忙着洗水果,拿饮料,搬椅子。待所有布置停当后,我高兴地邀请书房里的父母来阳台享用这“月光下的盛宴”!看到父母坐下来,我忽然模仿古时候跑堂的小二,点头哈腰地说道:“菜来了,请客官享用!”逗得母亲和父亲哈哈大笑。

  看到面前摆设的东西,父亲还夸张地大叫道:“您太客气了。”哈,说实话,我筹备的东西真地非常丰盛哦:有葡萄、哈蜜瓜、饮料,还有一大块月饼。

  大家一边品尝着水果,一边抬头赏月。看着酷似玉盘的月亮,我不禁朗诵起那首有名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母亲在旁边慈祥地看着我说:“宝贝,将来你读大学了,我和父亲一定在这月圆之日思念你的。”父亲在旁边也深情地说:“大家三人在一块可真幸福啊!”

  无声无息月亮已经爬到了阳台对面那座高楼顶上,她比刚才更美、更亮、更圆了!于是我关掉屋子和走廊里所有些灯,让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家的脸上,照在大家的身上。

  吃着香甜的月饼,喝着可口的饮料,大家谈起漂亮的嫦娥,谈起航天英雄杨利伟,谈起大家平凡而漂亮的生活……

中秋节的故事10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 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 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 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 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 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 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 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的故事1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吃月饼、赏月亮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我吃过五分钱一个的月饼,也吃过二十多块钱一个的月饼。现代月饼在继承明清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制作更精美,口味更繁多。不同的地区的月饼以其独具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广式月饼皮薄、松软、香甜、馅美;苏式月饼松脆、香酥、甜咸适口;潮式月饼以糖冬瓜为馅,滋润、松脆。月饼除象征团圆的传统圆形之外,还有正方、八角、三角、长方等形状,其内中包馅有冰糖、豆沙、莲蓉、五仁、百果、枣泥、火腿、蛋黄、叉烧等数十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其饼面图案无不与月亮相关,如"嫦娥奔月"、"月宫蟾兔"、"银河夜月"、"三潭印月"、"西施醉月"等。精美的图案不但烘托了中秋佳节的祥和气氛,而且也增加了节日的诗情画意。今天,我们选购或品尝月饼时注重的是月饼的包装款式和口味,却很少去了解她的文化内涵。下面,我摘录一些中秋吃月饼的传说,与朋友们共享。

  传说一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爱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传说二

  "月饼传信息"一说。相传元朝未年,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憎恨,到处都在酝酿起义和反抗。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防止人民造反,规定民间不准私藏铁器,只准十家人合用一把菜刀。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在中秋节时,将中秋起义的时间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送给各家各户。人们掰开月饼见到纸条,就纷纷拿起菜刀,聚集起义,掀起了反抗元朝统治者压迫的高潮。为了纪念这次起义,人们每年八月十五便吃月饼且相沿成习。所以,今天的苏式月饼中还夹一长小方纸,只不过是在底面,而不是中间。

  传说三

  唐太宗征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凯旋归京,长安城内一片欢腾。有个吐蕾人正在长安,他向唐太宗献圆饼祝捷。太宗大喜,从装饰华丽的饼盒中取出圆饼,指着悬挂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太宗与百官共食圆饼,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形成了。

  传说四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节的故事12

  今天是中秋节。有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走了半天,终于到了大儿子家。是大儿子昨天托人带信叫他们来吃团圆饭的。现在他俩在门前,见铁将军把门,等了许久,不见有人回来。老伴说:“是他带信叫来的,他们上哪儿去了?把我们忘了?”老汉生气地说:“搞的什么鬼!”

  “他们能有什么鬼?”老伴说。他们等不到大儿子,就到二儿子家去了。老汉三个儿子都住在这座城里,就老俩口仍住乡村。他们到了二儿子家,孙子正坐在门前,见爷爷奶奶来了,高兴地迎上去大声喊道:“爷爷好!奶奶好!您们来啦。”

  “你怎么一个人坐在门前?”奶奶问孙子。

  孙子答道:“我在等爸妈。”原来二儿子夫妇俩都没有回家。等到什么时候?不如到三儿子家去吧。等老俩口摸到老三家时,天都黑了。孙女儿来开门,见是爷爷奶奶,马上喊道:“爸妈!爷爷奶奶来啦!”三儿媳妇出来了,“你爸不是出去了吗,还喊你爸。噢!爸妈!你们来啦!我在洗锅刷碗,你们进屋坐坐。”老俩口听这口气,还进屋?老汉说:“我们顺路来看看,就不坐了。”

  “爷爷奶奶再见!”

  “爸妈走好!”

  “好!好!我们走了!”

  今天是团圆节,在月光照耀下,两位老人只好往回走。在回家的路上,又大又园的'月亮看着这一对老人,感叹地说:“老人家,你们看到我了吧。我最了解你们的心事,你们没有见到儿子,团圆饭没有吃上。肚子饿了,我这里有许多月饼,你们随便吃吧。”

  老人听到了月亮的声音,看到了面前晃动着的月饼,高兴极了。他们伸手接,似乎接到了,又好象没像拿着。月饼在移动,他们也在移动。

  不知不觉到了芳草地上,在明媚的月光下,他们看到四周有许多花草,金桂飘着浓郁的芳香。草地上有一张方桌,上面放了许多月饼,还有菱、藕等。老人高兴地吃着月饼,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可口的月饼。吃着吃着,他们看到大儿子一家人来了,接着二儿子一家人来了,最后三儿子一家人也来了。是啊!今天本来就是团园节。老人更加高兴,下午的一切不愉快事情全忘记了,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忧愁。甚至,他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老人。他们感受着这美好的天伦之乐,吃着香甜的月饼。

  正在高兴时,月亮突然钻到云里去了,天黑了下来,眼前的一切全变了。老人再仔细看,“这是哪儿?这不是我们的家吗?”他们开门进屋,老伴找火柴点灯。然后说:“哎!我去做饭。”

  老汉说:“我不吃,月饼吃饱了。”

  老伴也觉得:“我也不饿。”他俩坐在油灯下,愉快地回忆着刚才见到的美好一切,温馨地笑了。

  第二天,邻居发现这两位老人已死在家中,脸上还留着笑容。桌上的油灯,油已点完,灯自然熄灭了。

中秋节的故事13

  第一:唐高祖与“祝捷饼”

  月饼传说较流行的观点是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第二: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第三:吃月饼与“杀鞑子”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了奴化汉人,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古人。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鞑子知道。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第四:嫦娥奔月与“不老药”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跟后羿学习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于是前去偷窃。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中秋节的故事14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带我去奶奶家,我有一段时间没见爷爷奶奶了,我很想快点见到他们。

  我一来到奶奶家,爷爷奶奶见到我可高兴了,拉着我和他们说话,他们一会儿问我学习怎么样,一会儿问我身体怎么样,我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奶奶还拿出好多好吃的让我吃。爷爷告诉我上学一定要认真,要把老师讲的知识真正的学会,奶奶让我写作业要抓紧时间,不要拖得太晚。

  正说着话,就听见大伯说开饭了,我冲到饭桌前一看,大伯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有鱼,有虾,有红烧肉,还有我最爱吃的鸡翅,我迫不及待想把它们一一扫光,我一坐到凳子上,就先吃了三个鸡翅,我还是有点馋,就又吃了一个鸡翅,另外还吃了5、6个虾,又狼吞虎咽的`吃了一碗泡饭,这顿中午饭就算吃完了。

  下午,二伯下班后也回来了,我也很长时间没见他了,二伯总是逗我玩,今天一见我就和我嬉闹起来,一大家子人团聚到一起真是热闹啊!吃过晚饭本想赏月的,可是天上的云太多了,看不见月亮,只好等明天看了。

  这是一个多么愉快的中秋节呀!

  

中秋节的故事15

  羿射抄日有功,西王母奖励两颗袭长生不老仙丹,由羿的妻子嫦娥保管,羿的徒弟蒙在八月十五去抢仙丹,嫦娥为保仙丹,全部吞下,立刻就飞升到月宫之中却下不来了,羿因为思念嫦娥就照八月十五月亮的'样子做成食物,等待嫦娥归来,这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中秋节故事04-21

中秋节的故事07-28

中秋节的故事传说01-29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04-21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03-23

中秋节传说故事03-25

中秋节的故事作文08-08

中秋节小故事07-12

中秋节故事作文02-05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