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时间:2024-07-17 08:56:54 三月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1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2

  三月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意思是说农历三月初三轩辕皇帝出生的日子。 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很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会到“老家河南”的新郑,寻根问祖。

  三月三是上巳节的俗称,是汉民族传统节日 。上古时代是以“干支”纪日,把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在古代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在古书《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到了魏晋以后,上巳节又改为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这天是有很多传说的,例如,传说三月三这天是上古时期伏羲的出生日,也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出生日,也有人把三月三称为中国人的情人节、女儿节等等。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古人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福未来美好生活的,也是想图个吉利。

  在古代早期的时候,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淋水除垢,袱除不祥”,通过沐浴洗濯达到祈求去病消灾的目的。在古代每年这一天人们穿上新缝制的衣服,相约在水边嬉戏沐浴。在沐浴之前大家也会相互赠送兰草,在古人的认知里,兰草所释放出的香味,能够有驱邪的功效。

  古时候上巳节这一天,一些相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也会借这次机会,表达爱意,赠予对方“芍药”,作为定情信物。这个芍药有啥特别呢?其实没啥特别,只不过是芍药的.“药”字通“约”字,代表相约。古人谈恋爱和我们现代不同,还是比较含蓄的。所以,那个时候的芍药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这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有记载的,在《诗经郑风溱洧》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描述了老祖宗在上巳节这一天,在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

  在杜甫《丽人行》中也有上巳节这天的描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时到今日,这些活动其实已经很少有了,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三月三是古代情人节了,只记得“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了。

  上巳节在唐代盛行起来,也被称为踏青节,变成了全民的狂欢节日,这一天官府会组织大型的郊游和饮宴活动与民同庆,历史上著名的《曲江宴》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上巳节作为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不可能只是吃喝了事。这一天在民间还会有像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射箭、彩舟竞渡等一些活动,是非常热闹的一段时间。

  上巳节一般是清明前后,是农民春耕的大好时节,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影响到越冬作物的长势和春季作物的种植。所以,古人也非常重视这一天的天气变化,形成了很多农谚流传下来。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了解!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3

  壮族

  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花炮节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来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山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此时山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来一阵"噢噢"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来围观者"嘘嘘"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山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初五下午要为前来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会男女

  三月三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如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低佬族、舍族等民族中,三月三是一个传统节日。

  这一天,壮族同胞都赶歌坪,搭歌棚,举办歌会,让青年男女们对歌、碰鸡蛋、抛绣球、谈情说爱。侗族同胞抢花炮、斗牛、斗鸟、对歌、踩堂。布依族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色糯米饭,各寨三四日内不相往来。瑶族也以三月三为歌节,除唱序歌、散歌外,还唱诉苦歌和谢仙歌。但很少唱情歌。舍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三月三、踏沙滩

  在象山石浦镇流传着三月三踏沙滩的习俗。相传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逐渐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及至如今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活动。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4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饭,还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对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知识性的盘歌、斗智的蛮歌和情歌等。内容则是天文地理、文学、社会、伦理道德等无所不包。其中情歌又分为见面歌、邀请歌、爱慕歌等等。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歌声像条红线,牵着两颗爱心,若姑娘中意小伙子,便趁旁人不注意,将手中绣球赠与他,“他”则回赠手帕、毛巾等物。另一表达感情的交际工具便是彩蛋。小伙子在歌圩上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若不愿意,就握住彩蛋不让碰;若有意就让小伙子把蛋碰裂后一起吃,同时也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三月三已成为国际性的歌节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三月三花炮节是侗族人民传统的体育盛会,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这天,湘、桂、黔交界的侗、壮、瑶、苗、汉等族的男女青年,身着民族盛装前来广西三江富禄地区赴会。后生们纷纷向姑娘们赠送糖果,哪个姑娘得到的糖果最多,她便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姑娘。抢花炮是花炮节的主要活动。待炮声一响,那个圈有红绿布条的铁圈冲上天空,立即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场上上百名队员争相抢夺,抢走花炮的选手意味着智勇双全,他们不仅能获得长者颁发的奖品,也会得到姑娘们的青睐。花炮会上,大家聚在一起吹芦笙、对歌、唱彩调、看侗戏,斗牛、斗鸡、斗鸟等,到处是一片欢乐的景象。在三月三这天,布依、彝等族要宰牛杀猪祭祀灶王和山神,同时还要扫寨赶鬼,外人绝不能在这天进寨,否则被认为是破坏扫寨。

  “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民间传统习俗。这天,彝、白、傣、苗、哈尼、纳西、僳僳等民族的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呼群约伴,到西山踏青游春,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节日的欢乐,日暮兴尽方归。

  海南黎族在农历三月要过“爱情节”,这最初本是黎族美孚支系特有的节日,后逐渐发展成为整个黎族的节日。它的形成与黎族的婚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天,必定举行篝火歌舞晚会。篝火旁,黎家姑娘、小伙和着节拍,跳起欢快的“槟榔舞”和“竹杠舞”等。待月上中天,“山恋”开始了,男女青年在山林里、溪水边,三五成群的对歌择偶。中意的便双双离群,互赠定情信物,小伙子将耳铃或手镯为姑娘戴上,姑娘则将自织的七彩腰带系在情郎腰间。这种对唱情歌择偶的传统已延续了两千多年。现在的“三月三”,除传统歌舞外,还有经贸交流等活动。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5

  三月三是我们的传统风俗。三月三这天要吃地菜煮鸡蛋,传说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为了能让人少受些苦难就命观音菩萨洒一些仙水。一种名叫地菜的植物吸收了这些水,变得有灵气了,在三月三日这天吃了地菜煮蛋就能除去痛苦,这个传说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这儿的.人大多在农历三月三都会吃地菜煮鸡蛋,除了吃煮鸡蛋还要喝地菜煮出来的汤。爷爷奶奶说:“农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个荠菜就是地菜,到现在我们还保留着这个传统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6

  每个地方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传统的节目,有的流传的较为广泛,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这样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同样的,也有一些是某些地区或某个民族的特色,如三广西的三月三。

  广西的三周三是一个法定节日,在三月三时,人们都要放两天假,这足以证明三月三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当然,三月三也不是一个凭空冒出来的节目,它也是有来历的。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他有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其中,只有小女儿丽妹没有嫁出去。这当然不是因为丽妹丑陋,实际上,她聪明漂亮,也有不少人上门提亲,但丽妹都一一拒绝,这是因为,她早已喜欢上了博学善良却出身贫寒的阿强。他们两情相悦,甚至有不少人都给予他们祝福,只可惜,员外反对他们的恋情,这让丽妹心灰意冷,侍父母睡去后她留下遗书,悬梁自尽了。而阿强知道后,一头撞到梁柱上,和丽妹去阴间做夫妻了。

  而三月三,便是为了纪念这一对求而不得的恋人。在三月三时,人们会包五色的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各色的.植物,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这种糯米饭软糯可口,据说吃了还能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制作糯米饭非常讲究技巧,每一种颜色都要用到植物体内的汁液,而且能强身健体、清热凉血,并且还很好看。毕竟是五色的糯米饭,跟普通的糯米饭不一样。而彩蛋,则是用来促进感情的。

  其实三月三本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不知为何,现在只有广西等少数地方才过这种节日。我挺希望三月三能传承下去的,毕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要由我们中华民族继续传承下去。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7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阳春三月的太阳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都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可爱的小燕子又从南方飞回"老家"了,柳树今年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阳春三月的`风吹在人们脸上暖暖的、柔柔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春风吹绿了小草、吹绿了树叶、吹绿了田野、吹绿了大地、吹绿了柳枝、吹飞了风筝。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8

  故乡,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你在儿时的一个梦,故乡是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基石。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

  我的`故乡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那里3月3日时会敬娘娘,每年的生日三日,这天我奶奶总会跑到我姥爷那边,买上一大袋的红蜡烛,香烟等等。每次都静静的时候,她总会把香烛点燃,放在汽车的每个轮胎面前,让我过来磕头鞠躬,我鞠完躬后她会让我拿着烟跟在她的后面走刚弄完后,才准休息。

  我记得今年3月3日的时候,我奶奶像往年一样。买了烟和烛,让我姑爷爷下来把鸡杀掉,将鸡血滴在一张张红纸上,让我拿点儿红纸跟她围着车转,将滴有鸡血的红纸粘在车轮上。然后又叫我把红烛点燃,跟她一起走,最后拿几块砖头放在车轮前,然后叫我把红烛和烟点上后放在一直砖头上,让我鞠躬磕头。

  敬完娘娘后,奶奶就把剩余的善后工作交给了我,她就去洗手了,让我把剩下的鸡血倒掉,把把剩下的红纸嗯放在一个抽屉内,把竹和香放在柜子上,最后把地上的灰扫掉娘娘就敬完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的家乡可能说风俗不一样,但是每个家乡的风俗寓意都是一样的,都是象征着美好,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辞旧迎新心愿,三月三那天许多人都在敬娘娘,都做这和我们一样的工作,但是每个人都觉得非常快乐。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广西”三月三”,就是壮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我们还称它为“花炮节”。

  为什么要叫它“花炮节”呢?因为在广西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人们会举行一项富有特殊竞技性、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抢花炮比赛。花炮是一个直径6厘米,外围包了一圈花绸的圆形铁环,将它套在一个迫击炮似的圆筒上,通过火药爆发的冲击力将它送上天,落地的时候人们可以跳起来争抢它,抢到它的人呢,所在的队伍就可以积一分,到最后谁的分最高,就可以得到全参赛人员的祝福和称赞。花炮是个象征幸福的花圈,谁抢到花炮,就寓意着他以及他所在的寨子在这一年会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广西素有“歌海”的美称,特别在“三月三”这天,家家都要穿上特定的服饰,去参加城寨的歌舞表演会,对唱山歌、跳竹杆舞、吃美食等各种民俗活动全部汇集在一起,好不热闹。表演会上,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群舞表演了,上百号人手牵着手,围成个圈一蹦一跳地转起来,姑娘们身下的裙子飘扬,就宛如一条五彩的丝绸带铺开,每个人的脸上都扬溢着幸福与喜悦的笑容,步伐是那么轻盈,眼睛是那么明亮,神情是那么美好,这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赞叹与欣赏。

  不止是活动,“三月三”专属的美食也是让人赞不绝口。先讲讲五色糯米饭吧!传说,是一个叫特侬的人,为了不让猴子偷吃老母亲的糯米饭,灵机一动把黑枫叶捣烂,再用水一冲,把糯米放进去浸泡,这样,蒸出来的饭就是黑色的了,猴子看见了以为是毒药,也就不敢吃了。后来,经过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发明了红、黄、白、紫四种饭,并称为“五色糯米饭”。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在三月三这天,还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煮上一大锅,全家吃上一碗,食之即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据说还可以祛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还可预防春疫。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虽祖籍湖北,但在广西生长的这些年,也感受到广西少数民族的风情,并渐渐融入其中。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10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我曾听奶奶给我讲过,刘三姐能歌善舞,她的歌声像春风一样柔和动听,常常带领乡亲们唱歌,以表达对常常压迫村民的地主的不满。所以地主莫怀仁对她怀恨在心,企图禁歌,却被刘三姐用山歌反驳的理屈词穷,哑口无言。可是不甘心的莫怀仁,甚至不惜重金聘请来了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企图用歌声降服刘三姐,结果毫无招架之力,输掉比赛的.莫怀仁一气之下掉进河里。所以人们在三月三这天对山歌,吃五色糯米饭来纪念刘三姐。

  五色糯米饭不仅仅用来纪念刘三姐,也有着五谷丰登的寓意。有黑、红白、黄、紫五种颜色组成。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红色象征子孙帝王。黄色象征五谷丰,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色,紫色象征富裕饮食。小的时候,每逢三月三吃到香甜软糯的糯米饭,我就会想:糯米饭这些鲜艳的颜色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于是去年三月三,我特意请教了在我心中无所不知的奶奶。原来黑色的糯米饭是用枫叶染制的,黄色使用栀子染制的,红色和紫色是用同一种植物——红蓝草染出来的。

  首先要把糯米洗干净,接着把糯米泡进这些植物的汁里。糯米刚泡进汁里的时候,颜色还是白净的,像是珍珠散落在了彩色的布匹上,奶奶说这些糯米要泡上一整天。于是我时不时就来看看,看着原来纯白的糯米一点一点染上颜色,有趣极了。第二天,白净的“珍珠”已经泡成了艳丽的黑、红、紫、黄各种颜色。奶奶把糯米放进了锅里蒸,我站在一旁,好似一个木头人一般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虽然我表面平静,但我的内心的湖面已经泛了波澜,对于即将做好的糯米饭,我迫不及待。

  在奶奶掀开锅盖的一瞬间,几缕白烟向上散开,香气钻入鼻中,让我垂涎三尺。我舀起一勺热乎的糯米饭,软糯的口感散在口中,鲜美极了。让人吃了一口就会想吃下一口,真是回味无穷。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糯米饭,是谁都无法不喜欢的吧?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11

  尽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X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X月X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五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X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同样就是由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携手华南城举办的活动,还有“狮子上刀山”、免费抓猪鸡鱼、跳火绳、打火球、下火海、抢亲、顶竹等特色活动。

  X月X日就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在节日期间,由广西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各分会场以“X”为主题,将举办X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骆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节日,也将井喷上演。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12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的由来和习俗:

  1、由来:广西壮族的“三月三”节起源于古代的上巳节和蛇崇拜文化。古人认为三月初蛇出洞,要在三月三引蛇出洞来防范灾害,这一天也就成了喜庆日子。后来,三月三节演变成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带有丰收祈福和欢庆的性质。

  2、吃糍粑:三月三这天,壮家人会做糯米糍粑来吃,寓意一年中五谷丰登和生活稳定。

  3、喝壮乌酒:壮族人喜爱酿制和饮用壮乌酒,三月三这天也要喝壮乌酒以示庆贺。

  4、赛龙舟:在广西壮族地区,三月三这天会举行龙舟竞赛,龙舟队伍会载着民间艺人表演民族歌舞,气氛十分热烈。

  5、放天灯:晚上,壮族人会放天灯以示拥有新的`希望,祈求未来一年的顺利。

  6、游河:三月三这天,壮族人倾向于组织全家出游,特别是去河边游玩,代表未来一年的清平顺利。

  7、其他:还有锣鼓队表演、青年人的槌球比赛、花炮爆竹等活动。

  三月三节体现广西壮族人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民风,具有丰收祈福和庆祝的意味。糍粑、酒、龙舟、天灯等都体现壮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西壮族人不可或缺的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13

  阳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习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近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14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在广西境内,不少壮族聚居的农村,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歌节。

  届时,四面八方的壮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约定俗成的地点,畅怀对歌。在桂西巴马、都安等地,每到歌圩前夕,姑娘们相约到“歌圩点”搭歌棚,用自织自染的黑、白、蓝各色土布盖棚、围棚,比赛哪个歌棚搭得宽敞,哪个歌棚的布织得工艺精美。歌棚内设座、备茶,款待前来对歌的小伙子们。“歌圩点”四周邻近的村寨,民众蒸五色糯饭、做米粉、备菜肴以接待远方来客。届时,不论认识不认识,进哪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歌圩当天,天蒙蒙亮,男女青年们就梳洗打扮,染红鸡蛋,蒸五色糯米饭,把饭装进精巧的小布袋里,把蛋装进玲珑的丝网络袋里,赶歌圩去。

  老歌手做年轻人的艺术指导。来唱歌和看热闹的年轻人,往往以村屯为单位,打扮得齐齐整整,特别女青年,同一个村屯的便同一打扮,梳同样的发辫,发辫上系同样的头绳、花结,同样的刘海发式,包同样的花头巾,同样色彩、样式的上农、长裤和花鞋。众人进入歌场,先游逛一周物色对象,然后入棚对歌。你问我答,通宵达旦,连唱三天。有的女坐一排,男坐一排,也有男女共坐一排,但保持一定距离。在不流行歌棚的地方。便在野外对歌。也有些地方日间在野外对歌,夜间转到村寨对歌。在村寨对歌的,有些地方女歌手在室内,男歌手在户外,有些地方男女双方都在户内厅堂对唱。各地对歌,大都有一定的歌路,如“初会”、“探情”、 “赞美”、“热恋”、“定情”、“离别”以及“相思”、“重逢”、“责备”等,有些地方还有“抢歌”与“斗歌”的风习。如靖西、德保一带,男方甲向女歌手唱歌求答,女方乙答唱后,双方便展开对歌;倘若这时另一男方丙来晚一步又想与女方乙对唱,便唱歌把甲方挤出去,这便是抢歌。抢歌是否能成功,要看甲、丙两方的歌才与歌艺,甲、丙两方用不同歌韵的歌向乙方献殷勤,乙方若仍用甲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抢歌不成,乙方若改用丙方的歌韵答唱,丙方便胜利而甲方便告失利了。斗歌是甲、乙两方在对唱中出奇制胜斗歌才、歌艺的歌。在三月三歌节中,倘若男、女双方越唱越有情,往往双方互赠礼品,互约今后相会之期,姑娘所赠多为自制布鞋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15

  三月三在壮族人民特别隆重,相传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还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包五色糯米: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绣球传情:绣球活动早在南宋文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就有描述:“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飞纶即为今天的绣球。歌圩的绣球连起了男女爱情,成为壮族青年男女交际的一种习俗。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歌圩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贴情贴景。歌声是条红线,牵引着两颗爱心,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歌圩也成为传授知识的好场所。歌圩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丰富。

  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于节目的气氛中。

  20xx年,三月三被定为法定假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全体公民农历三月初三、初四放假2天。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相关文章:

壮族三月三习俗04-21

壮族三月三习俗05-09

壮族的习俗03-21

壮族习俗05-22

壮族的婚礼习俗08-04

壮族的节日习俗有什么03-13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简介06-20

壮族三月三作文(精选22篇)04-12

壮族三月三作文(精选48篇)04-24

壮族的三月三作文(精选11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