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江煎茶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7-13 11:41:51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汲江煎茶原文及赏析

汲江煎茶原文及赏析1

  原文:

  汲江煎茶

  [宋代]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注释

  汲(jí)江:从江里打水。

  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活火:有焰之炭火。

  “自临”句:是说自己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说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雪乳:一作“茶雨”,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翻:煮沸时滚动。

  脚:茶脚。

  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

  泻:倒出。这两句是倒装句法,意为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

  “枯肠”句: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

  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

  更:打更。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着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勐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勐火。这里说应当用勐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

  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

  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

  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汲江煎茶原文及赏析2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赏析

  整首诗写得极具气魄,在苏轼眼中“大瓢”等贮藏清月,小勺可以分流江水,如此横溢的才思,竟从一位屡遭贬谪,头发花白的63岁老翁笔下流泻而出,诗意是何等的超凡脱俗。

  然拨开洒脱不羁的外衣,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于漫长岁月中坚守的热爱生活的心。

  “活水还须活火烹”,种茶、品茶、烹茶、写茶,苏轼样样在行,就连煎茶的水,煮茶的火候,也颇有讲究。苏轼认为,煎茶之法离不开活水活火。

  所谓“活水”是指: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宋朝饮茶有"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其中缓火就是小火,所谓“活火”是指猛火。

  “自临钓石取深清”,为了喝到好茶,苏轼不顾身体年迈,亲自踏上钓石,到江水中取活水,并亲自生火烹茶。

  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享受生活,认真生活,这是苏轼的`人生态度,也是苏轼身处困厄之境仍能笑面人生的关键所在。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江水清澈,倒映着朦胧月影。苏轼突发奇想,感觉自己用一个大瓢就能掬起月色,盛入瓮中。随后他又用小勺,将浩浩汤汤之江水,分流到自己的小瓶之中。

   以月色为茶饮,注清江水入瓶,想象之奇特,胸怀之豪放,不由得使人想起几百年前邀月共饮的青莲居士李白。

  可李白对月共饮时正值壮年,狂放不羁也不见怪。可这时的苏轼早已白发苍苍,却依旧豁达得出类拔萃,难怪诗人杨万里会惊叹: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茶叶在水中翻涌,水面泛起雪白的茶沫,待到剪好茶时,热茶注入空瓶,刹那间泄出呼呼之声,犹如松风和鸣。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喝完茶,苏轼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独居山间,亲手烹茶,水声、风声与打更声交相叠加,细节丰富,绘声绘色,形成了一幅清幽静谧的饮茶图。

   将烹茶之过程描述地如此精妙生动,至今尚无第二人。

  抚琴、焚香、赏花、观画、弈棋、饮酒、观瀑、采菊、写诗和绘画,苏轼的一生精彩至极,但唯有茶伴随了他的一生,融入了他的骨髓。

  苏轼在茶中寄托情怀,在茶中排解苦闷,在茶中品读人生,在茶中治愈内心,在茶中与自我和解。

  若是有幸能再见先贤一面,我想,苏轼大概会笑着与你我说一句:走,吃茶去!

  人间沉浮,但有茶香,惟愿你我静守内心,于人间烟火中寻找诗意,于柴米油盐里安放人生。

  不急不争,静静的品味这份苦,自有甜味在后面!

【汲江煎茶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汲江煎茶原文翻译及赏析08-29

江村原文及赏析03-01

江雪原文及赏析03-02

江亭原文及赏析05-10

江梅原文赏析01-05

江梅原文及赏析11-15

《江雪》原文赏析11-11

江宿原文及赏析07-26

江梅原文赏析(精选)01-05

江宿原文及赏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