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作文

时间:2024-07-06 07:44:36 诗作文 我要投稿

诗的作文15篇(合集)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的作文15篇(合集)

诗的作文1

  诗韵,一个本身就十分怡然、让人感到安逸的诗词。

  散文诗的神啊!是那阳光的奔放,是那树阴的快意,是那丁香的忧伤!

  散文诗的韵啊!是那溪水流过桥下,是那雨水敲打着芭蕉叶,是那清晨的鸟鸣!

  谁的诗神,敲开了心灵的门,推开了情感的窗。去探索,去发现,那隐匿在文字间的底蕴,含着诗人窗前的泪水,月下的忧伤。

  游子说:……而最该喊疼的,是那个把异乡的月亮当作月饼,或把故乡的月饼当作月亮,狠咬一口的人。但他的疼藏在喉咙的深处,喊不出来!

  清新的文笔,寄托的是对故乡的怀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同的感想:那月亮是被思乡之人,当作月饼要去了一块。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思乡,同样是比做月饼,却有不同的感动、感觉——会疼!

  懂生活的人说:……是谁失手打翻了天堂的玉盏?打翻了一场炙手的爱?这一地的碎玉琼花,叫小小的'心灵如何掩敛?

  雪来自天堂,用洁白的心打造一方净土。

  雪是圣洁的,比云还要更加具有神韵。我乘着洁白的雪花,来到这个喧嚣的世界。每当立于雪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是因乘着雪而来吧!是因为看到那被雪打碎的阳光吧!总想随着它,一同飞舞天际,洋洋洒洒!

  诗的魂,是天边云霞,短暂而浪漫……

  诗的神,是碧水无痕,用心灵的最深处去磨合、品味……

  诗神,诗韵,诗魂。

诗的作文2

  思乡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信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词在历史的长河里,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和想象,让我陶醉。

  诗词,让我学会静心积淀,心怀敬仰。第一次接触诗词,是在一年级时背诵《经典诵读》,因为好胜,我总会和同学们比试一番,看谁背得多,记得牢。直到看到《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一个个有备而来的选手,你来我往地接连答题,有的选手甚至能上万首诗!不禁让我感慨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对于诗词我还懂得太少,诗词之路还很长,我更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诗词大会》节目不仅带动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让我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感受诗词之趣、诗词之美。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比我还要好!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学写中国繁体字的原因,竟是为了看原版的书。他们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因汉语与中国结缘,因诗词而爱上中国。而我作为土生生长的中国人,更应常怀敬仰之心,学好古诗词,为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诗词,带我见证祖国的大好河山。小时候参拜寒山寺,我还清楚记得当时妈妈吟诵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长大些,我去桂林,随口就能吟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在学校学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时,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了西湖烟雨空蒙的美景。今年夏天我来到了西安华清池,门口石头上刻着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仿佛看到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美好时光……

  虽然我现在还很小,所学的诗词很有限,但是我会静心沉淀,用心学习古诗词,带着诗歌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诗词魅力,见证祖国的旖旎风光。

诗的作文3

  今天下午上课时,谢老师要跟我们商量一件重大的事,我也是一头雾水,心里想:“到底是什么事呢?”老师说:“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端午节的诗会,有谁想参加的可以报名。”

  我顿时就来了兴趣:“诗会?应该挺好玩的。”我还挺高兴,我觉得这一次是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并且我也很喜欢这种集体活动,这种活动也很吸引我。

  首先,老师先给我们来欣赏了一下初三初四哥哥姐姐们的表演。首先是一首古诗的吟诵,我听的津津乐道,觉得非常不错,很有感觉,并且我很喜欢他们的衣服,表演也很到位。

  下一个是一群女生来表演一个关于女生的朗读,看着还不错,看来女生也不能小看啊,别看只是一群女生,虽没有男生的阳刚之气,但的确要比一般的男生表演的好。

  别说,这次的'诗会还挺热闹,所以,我是必须要参加的,我也很喜欢凑凑热闹。但是时间还是挺紧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想出创意,这样才能够即使彩排。

诗的作文4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自古至今,可曾见有如此任情的诗人吗?李白的世界里,有酒有月,有那条满载着他心绪万端的长安街巷。

  李白是幸运的,因为只有盛唐的气魄,才容得下这楚地狂人,这酒中仙子。不日中秋,李白又该提起那野鹤般飘逸的笔,饱蘸美酒醉人的醇香,舞出一段侠客长铗了吧?斜睨着眼,李白寻找着高力士曾扶杨妃扶玄宗的手,“为我脱靴!”玄宗不会在意,因为无论高力士还是李白,都不过是取乐的工具。久历官场的高力士清楚,饱读诗书的李白自然也明白。于是,高力士忍气吞声,李白更加肆惮无忌,而这一切,只为玄宗解愁消闷而已。

  “长安市上酒家眠。”

  喝了酒,作了诗,狂歌竞夜,长安不眠。倦了的李白,却没有一个宁静的所在。仍在那喧闹繁华中沉沉睡去,这一夜,他梦到了天子。

  酒楼下的人,纷纷围观,看着李白透心的微笑。“仙人梦中得诗,会心而笑,真乃天造之才也。”

  他梦到天子宣他,这么说,他的经国济世,他的一腔热血,终于有了挥洒的天地。他笑了,梦中笑,一直甜到心坎里。“不行,我不能爽快地答应,我要自称'酒仙'不屑出仕,待再三而请,千呼万唤,才不折了我的价值。:”

  忽然,有人推他,悚然而醒,是皇帝的近侍,有诏奉李翰林,理由是宫中词曲甚旧,乏闷得很,想听些新曲,请他作词。

  李白是不幸的,盛唐的绮靡容不下一个理想的政治家。李白,这个儒与道激烈冲突的集合体上,儒性的最后一座城池也被攻占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毅然转过身,给长安留下一个唏嘘的背影。这朵云,究竟何处才是你漂泊的尽头?

  从此以后,山山水水,都有仙人的灵气,一草一木,都入了李白的诗篇。这朵孤傲的云,被红尘俗世深深伤害之后,只有与酒为伴,以月为友。于是,月之高洁,月之冷傲,便成了诗仙一吐衷肠的良伴,便成了李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源。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只有在夜阑人静时,皎月高悬时,李白心中最初的渴望才会冉冉升起。每到这时,也只有,也只能是月,才能解饮,才能读懂那狂狷不羁的`酒杯里盈满的浪漫的忧伤。

  李白,总不愿离开长安,有他在,长安才变得诗意;李白,总不愿有一刻的清醒,因为惟有在醉中,世界才更加清纯。李白带给世界无限的惊叹与想象,世界还给李白一轮水中的月亮。

  在触摸到那水一样冰凉的月亮时,李白远远看见天子的船,这一次,这诗人不再称老夫,而是刻骨铭心的“臣”,但天子之舟渐行渐远。

  这一次,李白真的找到月亮了,澄明如镜的水面上,满月泛着清幽的光芒。

诗的作文5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同,还有诗和远方。

  ——题记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要我每天背两首唐诗。那时,对我而言,有诗陪伴的日子不是幸福,而是痛苦。因为背诗,便少了多少追逐打闹的时光啊!

  庆幸!庆幸!我并没有因为儿时厌恶诗,从而将它抛弃。从新拾起诗,却爱上了它。一度陷入诗的泥泽,无法自拔。

  是的,我爱诗。在午后,在黄昏,亦或在清晨,有时也在午夜,捧一本诗书在手,呷一口清茶,闻着沁人心脾的,浓郁的墨香。我,独自沉浸在诗的'国度。

  我爱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真;我爱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玄烨红于二月花”的悠闲;我爱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我爱……。

  在诗的熏陶下,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感受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留下的诗句。透过散发着醇厚墨香的文字,体验着他们收复失地的狂喜,怀才不遇的郁闷,身为游子的思乡之苦,也有他们带给我的各种情怀,有豪情满怀,也有悲春感秋的。

  穿行于文字之间,我忽然觉得,自己小时候讨厌诗,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生活,已经不再只有学习和玩闹,还有诗和远方的路。诗,对于我而言,它是一切。诗,即是老师,为我指引方向;还是朋友,一路伴我前行。

  有诗陪伴的日子,是那样平静恬淡。我喜欢。你看,诗那种独特的芳香,那种来自大唐盛世的雍容端庄,不是很美吗?

  在我成长的路上,有诗陪伴,是那样美好。我想,我会让有诗陪伴的日子,如董卿所说的,做到“生命里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与诗同行。

诗的作文6

  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每天给我读唐宋的古诗。那时虽然还不能体会出其之意境,但却一直觉得那些诗句很美。长大一些了,妈妈就让我自己去读,去品,去体会……可以说是古诗伴我成长的,而品读古诗也成了我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它就像我的知音,与我形影不离。

  当你真正走进了唐宋时代的古诗,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真正用心去品唐宋的古诗,你也会发现其实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让你理解。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简单而又美妙的“心灵旅程”吧……

  看,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夜酣睡,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到处都可以听到小鸟在欢唱。春天,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季节,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就可以发现身边到处都是美。那么美丽的一个季节,我会背上画夹,走在公园里,走在小河边,去寻找一切美的事物。“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青青,河面上水纹荡漾,而我安静的坐在石凳上,就这样安静的画着,感受着春之美。

  那是你吗?送着夏而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多么清新的意境,嫩绿的荷叶刚露出一点尖角,早有可爱的小蜻蜓立在了上头。夏之荷花乃是极美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朝气的荷叶,荷花,怎么不令人赏心悦目呢?夏天除了荷花,我还喜欢夏天的雨,落在身上凉凉的,尤其喜欢隔窗听雨,喜欢那种“小楼一夜听雨中”的意境。初夏的'傍晚,看着落日,我喜欢摆弄着围棋,黑白棋子一个人随心的放,要的是内心的那份静。

  秋,一个有点伤感的季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圆满周全的,这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花朵的凋零和败落也是一种沉默的无奈。这样的一个季节,从小就有点善感的我,也变得有点悲伤起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暖暖的午后,我喜欢弹琴,十指轻触琴键,时悲时喜,窗外树叶飘零,窗内琴声悠悠……

  看,一片片晶莹无瑕的雪花从苍茫的天空飘落而下,就知道冬天来了。梅花也随之傲然盛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超凡脱俗,坚韧不拔,在寒冬里显得尤为珍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花残叶落的寒冬,梅花却能昂首怒放,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小喜欢画画的我,特别喜欢画梅花,画它的色,艳丽而不妖;画它的香,清幽而淡雅;画的姿,苍古而清秀。而我也要像梅花一样,坚韧不拔,不做温室里的花朵。

  或许是从小就喜欢品读唐宋时期的古诗,才养成了我现在安安静静的性格。不管是秋日的午后还是冬日的傍晚,我都喜欢手捧一本<唐宋古诗集。>就这样静静的看着,我愿意就这样一直静下去,与诗为友,一生相伴,做一个娴静的女孩。

诗的作文7

  诗,是一种独特、优美的文体,篇幅虽小,但意味隽永。一件好物,可能用掉就会忘记,但是一首好诗,能牢记一生。诗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诗,而你又读过哪些呢?

  我接触的第一首诗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那时我还不懂,只会傻傻的读、背,甚至还篡改了内容,以此取乐。而现在,我才读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无奈和思念家乡之情,对家人的思念,对故乡的向往,就在这短短十字中表现出来。这让我想起我在外地上学的时候,对家人的思念,对回到故乡的渴望。这首诗正好符合我那时的心境。

  小学时,大量的古诗出现在课本中,勾起了我读诗的兴趣,认真读每一首诗,但理解不了书中的含义。记得我在刚读《示儿》时,里面的句子不禁让我深思,但只悟出一点意思。就是那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祭祖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父亲,我哈哈大笑,以为很有趣,但老师讲述了这首诗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之后,我沉默了,原来就是这短短几个字却饱含着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从那以后,我每次读诗都要先弄懂含义。

  进入初中以后,诗越来越多,渐渐地,读诗从一种心灵的享受变成了大脑的负担。但在闲暇之时,仍会看几首诗,从诗中结交许多名人,忧国忧民的杜甫,浪漫飘逸的李白,具有报国之心的陆游……这也让我对诗的理解更深了一点。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白的《上李邕》,作诗时,他年轻有才,想要大展宏图,却遭人轻视,于是就有了“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慨叹。是啊,这青春大好时光正适宜去拼搏、努力,不必在意他人的冷嘲热讽,我们要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读诗,你会明白其中深刻的道理,明白一些世事,丰富自己的涵养。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事实就是这样,从懵懂的小时,到小学,再到中学,诗,丰富了我的生活,驱散了我内心的迷茫。

诗的作文8

  终于等到七月初的风,也终于等到与西安与你的一场远方之旅。

  似乎还在昨天,我们还是懵懂的少年在北京的小巷胡同里打转,吹着北方的风哼着不成曲的调

  而这次,带着崭新的心情,去追寻诗和远方。

  才是天刚明,便整装待发,一蹦一跳的冲向了学校。哈哈哈哈哈真是兴奋啊!

  领导们在台上讲着注意事项,我们却如热锅上的蚂蚁,焦灼的很。梅雨季节后难得的晴天,灿烂的阳光热情的亲吻着我们,一如初见般美好。

  等啊等,终于可以出发了!

  此刻的我们,正像袁宏道笔下的脱笼之鹄,热烈而青春。

  到了火车上,我痴痴的看着窗外模糊的向后倒退的风景,西安这座古城的模样已在我心中勾勒。我想,在几千年前,便有了张骞的出使西域,悠悠的骆驼铃声在路上回响,当初的他,是怀着怎样庄重的心情走向远方,也许就是他的那份执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丝绸之路,才有了历史长河里浓厚的一笔!

  身边朋友们飞扬着的声音,吸引着我,转头,加入了她们的聊天中。从匆匆行过的旅客眼中,掩映出来的',是一群如风似酒的少女,年轻的脸上是青春的气息,浅浅的梨涡,调皮的语调,肆无忌惮的笑容。我想,这就是青春的模样。

  沿途的风景会很美,在如歌岁月里有你们,我想,做不了诗人,却活在诗里。

  远方终究很美好,不仅是风景和那份期待的心,更更重要的,还是一路有你,有你们,有着一群有铿锵有力跳动着的初心的你们。

  列车呼啸而过,时光也打马而过,十一天不长,我想,它一定是弥足珍贵的,会如珍宝般,烙在心中。

  一切正当时,去追寻诗和远方!

诗的作文9

  “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段豫剧,唱出了女孩子们心中的英雄气概,这一段唱的就是花木兰。

  花木兰听来并不像是一个真正的典型女孩。原本印象中的女孩,是生于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弱柳扶风的古典女子,眼前这位女扮男装赴戎机的女子,确实与我心中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大相径庭。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她,果敢、孝顺又坚强,在当时的.社会,闺房织布的弱女子,又能有何作为?叹息中的承诺,思念中的“不罢休”的誓言,见识不广,却立志替父从军,难能可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她,奔赴前线,英勇善战,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我不知,她是否在黑暗的角落里啜泣过,呼唤自己的家乡;她是否想过做一个无人知晓的逃兵,与家人共度时光,也无从知道。我只知道十年的坚持,需要何等的毅力?

  “木兰不用尚书郎”的她,淡泊名利,甚至不慕名利。其实,为官多好!在身经百战后,百姓们的拥护,一定会使她成为一个成功的官员,有着丰厚的俸禄,供养着她和她的家人。也许,还朝辞官,是因为她内心中的一片纯洁。

  十年多的磨练,她也从风华正茂的少女变为了普通的女人,但她在我心中从未曾老过,披着盔甲,寒冷的铁的光芒,勾勒出坚硬的线条,她的心一片纯洁。她并不是我心中的古典女子,但此时,我心中关于她的零散形象渐渐拼出了近乎完美的剪影——坚强,机智!

诗的作文10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指针滴滴嗒嗒地走着,唯有我在那矢车菊的幽香中独自欣赏。

  ——题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

  雨打城门,梨花落。我欣赏荆轲等忠君之士的风骨气节。风缠绵地刮,呜咽之声哭倒了城墙。燕国的千年情愫除了荆轲,还有谁能懂?或许在他的心中,没有什么儿女情长的牵挂,有的只是一腔誓死效忠君王的气节。“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无奈图穷匕首见,血溅了白纱,终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杳杳飞花,散落在天涯。多年后的长安城中,满城萧条,谁低头,泪湿了衣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塞上—乌衣靑年随军远去,西出阳关。不知西风吹散了多少思念广在那的殇歌声中,寒烟微凉。伶仃的白发梳弄着牵挂,推的青衫被暮色渐渐埋葬?谁的脸上又多了一个伤疤?谁的相思在墓碑上渐渐发芽?长安城中的.一別,或许今生也无法相见。待到来年的阳关调再次吹响,又有谁在烟花巷陌中为谁送行。那些远去的人啊,终将马革裹尸,抑或是成为那黄沙中的白骨。

  盛世长安中的誓言有谁还记得?荆轲如今是否还背着“刺客”的骂名?背着行囊坐上归家的渡船,扶舷回望。那年转身离去,远方成了家;而现在,家却成了远方。

  人间有味是清欢

  兮兮淸风,江南雨蒙蒙。我欣赏苏轼等文人雅客的悠闲豁达。

  雨碎江南,石桥画舫里,撑一把靑伞听雨泠泠地下。“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淸洛渐漫漫”。在淸晨的微风中,对席而坐,煮茶饮酒,衔觞赋诗。他们倦看江湖故事,将欢乐寄予淸风,何等洒脱!对酒当歌,反弹琵琶,解鞍饮水,岁月便在一曲素琴音中静默。只遗憾长亭中,笑声惊了山鸟,雨丝缥缈,看那浮花浪蕊的拥抱。

  溪水淸澄,一轮婵娟将风尘抖落;流萤四散,西天的星辰缓缓倾泻。“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现在的你我,面对这城市的喧嚣,还会拨开眼前的荫翳任往事觥筹交错吗?那一袭长衫被雨染成了深黛色,是否愿意画地为牢,将记忆封存。让自己心如三月,呵手温酒,道一曲“一策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

  山有木兮木有枝

  曲水弯弯,映着红砖黛瓦慢慢流淌。我欣赏伊人敢爱敢言的全真挚。

  “今夕何夕兮,塞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那江南的青石板路上,朦胧着几个倩影,青丝被发簪盘起,温柔了沧桑。远处的靑山在氤氲的水汽中委顿,袅袅炊烟升起又飘散,曾经的陌生人。成了记忆中的常客。陌上谁家,深夜未挑灯?凭栏而望,是谁为她描眉,添了那一笔倾城的青黛;是谁为她披上那件嫁衣,无泪戚然;是谁让她在月下长相忆,门前石阶上泪又多了几行。“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是何等摧行人断肠!

  只愿种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哪怕无法求得上上签,与你十指紧扣,也盼得千里共望婵娟!一封素书,刻下几生情缘,在那山涧的小山坡上,会有一个家,那里开遍了蓝色碎花。请把我的祝愿浅浅地埋下,将思念一丝一缕碾磨成香,日月星辰都曾记得此刻的悲欢与离合。

  前人有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舟上,吹一曲笙箫,顺水而去,渐行渐远渐无书。谁还在这思远道,湮没花雨,泪湿了繁华沧桑?江南小楼上,谁听一夜落花声,青丝成雪,红颜凋零,只换一笑而过的苍凉?那年初遇王子,她便暗自倾心,一去几载春秋,独唱越人歌……

  左眼不懂安慰,只会陪着右眼流泪。曾经的誓言被岁月席卷,曾经的故事被刻下阴晴与圆缺,曾经的故人在说书人的醒木声中变成彼此最熟悉的陌路人。深街旧巷中,谁又为谁停留?几首歌谣悄然变了味,或许只有那矢车菊熟悉却又陌生的味道从未改变。盛世长安中的故事在等我欣赏,而我的故事又等谁来为我杜撰?

诗的作文11

  从小,我就与诗留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妈妈就给我买了“古诗80首”,让我照着上面的拼音读、背,有空还教我一字一句地读诗:“床——前——明——月——光——”,然后我就跟着念,当我会读、会背了,再接着让妈妈读下一句。

  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关于思念家乡的一首诗。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个佳句。这句诗句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大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

  “日照香炉深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首《望庐山瀑布》我也懂:雾气因为阳光的照射而生起紫烟,水从很高很高的山上飞流下来,让人觉得这瀑布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这也就是诗句的大致意思。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元朝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我倒背如流,因为这首诗写出了竹子非常的坚强不屈。不管是千磨,还是万击;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

  轻叩诗的大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诗的世界。我置身于诗的百花园中,让诗陪伴我们一生!

诗的作文12

  --蜂巢

  教室像一个巨大的蜂巢。

  排列整齐的桌椅,是一排一排的蜂房,井然有序。上课铃一响,你一格,我一格,不吵也不闹地坐好。在老师温柔和蔼的讲解和传授中吸取,在各类有趣的书籍中寻觅。时而随着历史的足迹回到遥远的古代;时而遨游在先进的科学海洋;时而把美文或好词好句用清脆的嗓音朗朗读出;时而用短小的铅笔写出一行行美丽的字眼……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像蜜蜂一样,在花丛中寻找、采摘着花蜜,储进属于自己的蜂房。

  --鸟岛

  下课了,校园里像一个欢乐的鸟岛。

  美的`交响乐回旋在这片乐土上。花坛树下,大小操场,运动衫,新球鞋……展翅高飞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步伐,亭亭玉立的姿态,像鸟儿飞翔,欢乐的跃动,像鸟儿跳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欢声笑语,在像大海一样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同沐浴着阳光雨露,共享着欢乐喜悦,又增添着温暖,充实着幸福。

  --树根

  我们是桃花李花,多么美的比喻;我们会成为丰硕可口的果实,多么好的将来。当枝繁叶茂,花朵齐放,当硕果累累,我们也从不会忘记哺育我们成长的树根,是它默默无闻地汲取大地的营养,无私地传递给我们。

  啊!温柔贤淑的老师,您就好比是树根,朴实无华地为我们奉献,奉献……直到最后。

  老师,花落了,会成为大地的营养,果核也会成为大树的根!我会去做根的事业,长出高大挺拔,苍翠欲滴的大树。

诗的作文13

  “中国,茶叶的故乡。

  这里的土地孕育世界最早的茶树。”

  小伙伴们,你们猜我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对了!我们在背诗。这个月学校开展有关茶的活动,我们寻找茶的资料,观看茶的'纪录片,制作茶的绘本。下周四,我们还要去茶园里背诗。于是今天下午的大课间,全校的同学们都在教室准备诗。我们先听朗读示范,却发现示范录音里把“鸭鹅”读成了“鹅鸭”,同学们一下子乐了。几个调皮的男生,咯咯咯地笑着,索性躺到在了地上。大家更开心了。这时,我突然发现乔老师出现在我身后。原来,我们的笑声把隔壁办公室里的乔老师都引来了。我赶紧把嘴巴闭上。

  “春天来,雁打头,冬雪化,冰水流。”广播里的朗诵在继续,笑声也在继续。当大家看到乔老师愤怒而又吃惊的表情,刚才的哄堂大笑戛然而止。

  接着我们开始齐诵,这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诗稿没有了。一阵紧张。我在抽屉里轻轻地翻找,却没有发现稿纸的身影。我又悄悄地来到书包柜翻找,也没有任何收获。正当我快奔溃时,突然发现手上有一团纸,打开一看原来正是我苦苦寻找的稿纸。

  终于开始齐背了,可因为录音听多了,我也将“鸭鹅”背成了“鹅鸭”,被同桌狠狠地嘲笑了一番。

诗的作文14

  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当人们阅读到一些诗歌时,这些人都不自主地有个同样的反映:这口语化的语言叶能称之为诗?如果这种口语化的语言也算诗的话,我们大家平时说话聊天是不是就可以认为在写诗呢?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呢?于是,这些人就开始指责那些炮制口语诗的人,便有了“太逻辑化”、“太随意”、“太口语化”、“太罗嗦”等等致使诗歌整个体系崩溃的谬论。

  这些年以来对口语诗的冷嘲热讽一直持续升温着,也许是当文学上的语言意识觉醒之后,口语诗,便成为诗歌作为更加抽象的文学领域里的语言问题自然吸引了所有写诗读诗人们的目光的缘故吧。

  人们总是不停地问,口语是否真的可以能与诗歌联系在一起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该如何看待诗歌、乃至文学的语言的?以前,大家一般都把文学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作为一种媒介作用,可它只是文学“形式”的一部分,只是起到了交流和传达的作用而已。但是,诗歌、乃至文学的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媒介,不仅仅是“形式”的一部分。“与任何语言一样,诗歌、乃至文学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人是在语言中进行独特的发明和创造的动物,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人的特征,它联系着人的思维结构、思维模式,而模式背后更深刻的东西是人的观念。”诗歌、文学的语言要打破常规,但是“如何打破”的背后,仍然有着一定的模式和观念。运用不同的语言,便表现出思维模式乃至观念的差异。

  关于讨论诗的问题,特别是讨论新诗,一般情况都会在讨论过程中对新诗的发展历程作个回顾,鉴于时间以及本文篇幅所限制,下面只简单地对百余年来新诗的发展作个回顾:

  自从新诗诞生以来,新诗就一直被诗人和诗歌评论家以及读诗之人议论着。曾经多次进行过大讨论,最早一次是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民歌运动。《诗刊》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了“关于新诗发展基础”的讨论,讨论的重点是新诗的形式问题。当时,何其芳提出建立“新格律诗”的主张,但是,主张新诗取民歌体形式而不应当去建立“新格律诗”者,占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铺天盖地的“新民歌”的影响,诗人们也似乎以写民歌体诗为荣,有的一向写无韵自由体诗歌著称,急忙“丢了洋腔唱土腔”;《诗刊》上刊出欢迎某某“改变诗风”的评论。那时的民歌体诗歌风行一时。

  回顾1978年1月,又发动了一次新诗的大讨论,新诗又热闹起来了。这一次讨论,不再象1958年那样基本上是一边倒,一些写民歌体诗歌的诗人和民间诗人发表了意见,《诗刊》也设立了诗歌“擂台”意在提倡民歌体诗歌,但响应甚微。民歌体诗歌声望不如以前,有影响的诗坛新秀,没有一个是用民歌体的。1979年,辽宁的《鸭绿江》搞了次诗歌民意调查,被调查的读者中,喜欢民歌体的仅仅占总人数的14。8%。在此之前,诗人藏克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新诗形式意见》,提出一个新诗形式的实验模式:“一首诗,八行或十六行。再多,扩展到三十二行。每节四句。每行四顿。间行或连行押大致相同的韵。节与节之间大致相称。这样可以做到大致整齐。与七言民歌和古典诗歌相近而又不同。”这个模式提出之后,也没什么反响。

  民歌、民谣能不能成为新诗的主要形式?能不能成为新诗发展的主流?当时,这个问题折磨了诗人和诗歌评论家好多年,本来根据新诗实际的发展情况,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但出于传统的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总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民歌、民谣体上,或者是不敢作出否决性的回答。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从理论上,从新诗创作的实践上,果断地回答:民歌、民谣体根本不能成为新诗的`主流。

  新诗形式今后到底向什么方向发展?

  纵观近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形式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以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位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特征:

  一、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解放体”。

  什么叫“解放体”?顾名思义,“解放体”就是新诗从旧诗词解放出来而言的诗歌。“五四”时期的“解放体”,主要是受外国诗歌的影响而形成的,但不可否认,中国诗歌的传统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郭沫若来说,他早期的诗作中,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有无韵自由体诗,如《夜步十里松原》;有有韵的自由体诗,如《凤凰涅磐》;也有古风味很浓的新诗,如《别离》和译雪莱等的译诗;更多的是半格律新诗。

  半格律体诗歌形式变化较多,有两行一节的,如《太阳礼赞》和《春之胎动》等;有三行一节的,如《晨兴》及《瓶》集的三、六、七等;有四行一节的,如《地球,我的母亲》;有五行一节的,如《炉中煤》;有六行一节的,如《匪徒颂》;有八行一节的,如《新阳关三叠》和《密桑索罗普之夜歌》等。

  郭沫若笔下新诗形式的多样化,奠定了新诗形式发展的基础,从中也看出一个迹象:以四行一节的诗歌在《女神》中少一点,在《瓶》、《前矛》中大量出现,《恢复》中二十四首诗全部是四行一节的半格律体。这一方面是郭沫若后来“火山式爆发”的感情没有了,写不出气势磅礴的自由体;另一方面,可以说是旧诗中的律绝在暗地里发生影响。四行一节的诗歌大量出现,客观上有一个好的效果,就是使新诗与旧体诗维系着一脉内在的联系。

  二、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诗格律化试验。

  郭沫若似乎是以感情定形式,他的半格律体象是无意识间形成的。那么到了闻一多,则是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形式容纳自己的感情,他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提出“戴着镣铐跳舞”之说。他最著名的试验品是《死水》,该诗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划为四顿。任抽一节来看: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诗集《死水》中,四行一节的居多,也有节无定行或整首不分节的,但每行的字数和顿数都差不多是相等的。《洗衣歌》每行十字,《口供》、《发现》每行十一字,《静夜》每行十二字,《飞毛腿》每行十三字,随字数增多,四、五顿或五、六顿交替进行,丝毫不乱。

  一首诗中,感情节奏的缓急,他用长句和短句来调节,如《洗衣歌》每节之后的两个四字迭句,传达出搓板上洗衣的节奏;人物的对话,也以短句嵌在整齐的句式里,如《飞毛腿》。

  与闻一多同时代的徐志摩也有类似情况,他的名诗《再别康桥》、《云游》的顿数也是大体整齐的,但没有闻一多的严格。他们主要是从西方格律诗吸取有益的经验,并企图创造适应现代汉语规律的新格律体。他们的饿努力是值得重视的,因为的确产生了好诗。解放后,何其芳接着试验,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三,以艾青为代表的无韵自由体诗。

  艾青以《大堰河——我的保姆》震动了中国诗坛,接着,他以一系列无韵体自由诗,吸引住了广大知识分子读者。经过不到十年的努力,奠定了自由体诗歌在中国诗坛的地位。自由体诗歌在郭沫若的《女神》中就已经出现,但还是以有韵的为主,郭沫若并兼写半格律体。艾青则全里以赴,佳作迭出,产生压倒性的影响。后来,藏克家说:艾青“他所以运用‘自由体’,他自己说是为了‘不受拘束’地‘表现’他的感受,这种形式的确很自由也精炼地表达了他所要表达的。他不但用创作实践来扩大‘自由体’的影响,他还用‘诗论’来倡导‘诗的散文美’,这在热情冲涌的抗战初期受到热烈欢迎是势所必然的”。

  “散文美”,就是口语美。缀取人们富有诗意的口头语言入诗,使艾青诗歌的语言比“五四”时期新诗的饿语言在艺术成就上高得许多了。新诗发展到艾青,可以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艾青先是在国统区,后是在延安,影响了一大批新诗人,郭小川、贺敬之也是以写自由诗开步的,蔡其矫一直坚持创作无韵体的自由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诗的作文15

  那天,父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明天收苹果,让我回家帮忙。在我们这儿农村,农民有种果树的习惯,收成好了,一年可以卖几千元,多的可以卖上万元,对于普通农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收苹果当然也就成了一件大事。这时候,也往往是家中最缺劳力的时候。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收拾停当,准备骑摩托车回家。

  秋风吹来了秋天,清晨更是秋意浓浓,柏油路上因为车辆稀少而显得冷冷清清。一路走来,凉风习习,身上的风衣使我觉得暖和非常。我仿佛藏在某种东西的后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从县城至桥底镇的柏油路相当好,骑车仿佛是一种享受。此刻,天空湛蓝,云朵雪白。那一刻我觉得有一种诗意,一种安定和充实。

  原本以为回家尚早,没想到等我到家时,地里的露水尚未褪尽,我家的苹果早已收了一大截。母亲为此叨叨不停,嫌我懒,一大早只知道睡觉。我无话可说,只有拼命干活。

  秋天,秋姑娘在苹果树上悠闲荡着秋千,荡着荡着就荡落了一片片叶子。叶子像飞翔的翅膀,在秋天里飘落,红彤彤的苹果便露出了一张张笑脸。别看苹果吃在嘴里香甜,但收苹果却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前面七八个人在树上摘,我与另外一个人负责运输,眼看摘苹果的地方与装苹果的地方越来越远,汗水也不停地从脸颊流淌下来。

  我平日里在机关工作,体力活干得少,家里的庄稼一直是父母经管着。日子一天天斑驳脱落,他们头上的白发一天天多起来,我的内心总有一种愧疚感。父母一生育有我和妹妹两人,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并先后参加工作,可他们仍是闲不下来。我多次让父母来县城和我一块住,享享清福。但父母总说在县城没熟人,住不惯。况且你那点工资,自己用起来都不够,哪能养活起我们。说得我心里仿佛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啥滋味。

  装苹果的大多是本村的妇女。我们这里所说的装苹果不是装车,而是将苹果装进专用的塑料袋子里面,又叫装袋子。这几日农活不忙,她们出来装苹果挣钱。其实也挣得不多,一个人一天三十块钱。但这些农村妇女干的很认真,也很仔细。每袋装多少层,每层装多少个基本差不了多少。装的时候故意把颜色红的部分向外,一袋一袋堆起来,在金色的阳光下好像一首首秋天的赞美诗。装袋子的妇女年龄大多与我的父母相仿,看着她们装起袋子来一丝不苟的神态,就好像我们爬格子时反复推敲句子一样。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不会想到这些平日里懒散的农村妇女此时却多了份对生活的精雕细琢。她们有时也很会说笑,提起农业社时她们说现在的.日子比蜜还甜,听说我在县政府工作便说我将来一定能当县长。

  一亩多地的苹果在一阵接一阵的笑声中很快就收完了。我的双腿已开始隐隐作痛,但心里却非常愉快。我说不清是看着父母的笑脸高兴,还是那群妇女的说笑令我开心。反正内心有一股暖流穿过,或许我被一种乐观的精神感动了,这种感动在我的心里微微荡漾,暗香悠长。他们就像天空的云朵,简单的只有黑和白,但她们纯净自然。这时候那些装袋子的妇女也已各自回家了。我和父母把装好的苹果一袋一袋放好,下午便有专车来拉,我家的苹果便要远走他乡云游四方了。

  我约摸估算了一下父母今年种的苹果,有四千多斤,大概能卖三千多元。妻子说还不及咱俩一个月的工资。但这对父母来说已很不容易。他们都已到了人生的深秋,本该坐享其成,安闲度日。但他们仍闲不住,象秋日里的老藤一样,弥且益坚,用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继续创造着财富,想方设法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们不愿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年四季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起早贪黑,自食其力,辛苦地劳作着,直到他们干不动活为止。有时我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我的父母及哪些装袋子的妇女,是对生活的坚定信念么?是勤劳不息的生活习惯吗?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动不动就抱怨生活不公,游手好闲而又意志消沉,他们应该自惭形秽。

  下午,怀着一份感动我又踏上了回县城的路。公路两边的田地里不时有人影晃动,那是农民在地里收获劳动果实。走着走着夜幕已经降临,摩托车也越骑越慢。快到县城了,一辆拉着玉米秆的车子向前缓缓而行,拉车的是一对老年夫妇。望着他们渐去的背影,远方,已灯火阑珊。

【诗的作文】相关文章:

诗的作文06-02

诗春天作文01-06

与诗相伴作文02-04

关于诗的作文12-24

诗墙的作文11-23

诗青春作文07-13

关于诗的作文11-19

诗的作文(必备)06-04

【热门】诗的作文06-06

品诗的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