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1
《古怨别》
宋代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译文
青山环绕,湖面辽阔。汹涌的波涛似乎要撼动城垣。湖波平息,湖光潋滟;周围高山倒影湖中,呈现一抹碧蓝。徘徊水晶楼下,欣赏湖上风光,不觉快到夜半。
一片乌云飘来遮蔽了月光,堤上杨柳仿佛罩上一团烟雾。云腿月出,荷叶上露珠随风摇晃,如无数流萤光点闪闪。我披着散乱的白发吟赏,直到天边曙色出现。
注释
①波撼城:孟浩然《临洞庭》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水流萤:月下荷叶露珠闪光,晶莹如萤火。
③萧萧:疏散貌。
全文赏析
作者写这首诗的具体时间不详。词中云:“水晶楼下欲三更”。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水晶官”条去:“吴兴谓之水晶宫,不载之于《图经》,但《吴兴集》刺史杨汉公《九月十五夜绝句》云:‘江南地暖少严风,九月炎凉正得中。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因此诗也。”可知此词为作者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
“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这是元干在《登垂虹亭二首》中描写旧地重游时的心情,而诗中描写“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的山水情景则与词中描写的自然景物相接近。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真实地展现了连绵不断的山势与波涛汹涌的水势。“波撼城”是化用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句意。但他的词情不是从浪涛汹涌的.“波撼城”中激发,而是从广阔的水面上出发,特写湖光荡漾、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水晶楼下欲三更”,承上进一层写湖光月色相映,意境远,仿佛如杜牧《悲吴王城》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水精波动碎楼台”。这里的“欲三更”,既点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忘返,又宛转地表达出作者浸沉于清旷秀丽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
下片承上继续写景。“雾柳暗时云度月”二句,写词人登楼望去,看见沐浴在月光之中的夏夜景色。
当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月亮时,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而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水珠闪烁,就好像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使人留连往返。
如果说作者在《登垂虹亭二首》诗中所描写的“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一样,目的是显现出一种江上风雨欲来的壮观,那么,作者在这里勾勒的是一篇天空浮云遮月,湖光水色清丽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萧萧散发到天明”一句,写散要独坐,沉吟至天明的情景。“萧萧”为头发稀疏,如陆游《杂赋》:“觉来忽见天窗日,短发萧萧起自梳。”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全词情景相生,密切相连。词人不仅把几件自然物景——飞云度月,湖光倒影,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结合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领略自然美景的特有的神情。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2
古怨别
孟郊〔唐代〕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分别后,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注释
古怨别:古人离别的怨情。飒飒:形容秋风吹的声音。相向:面对面。气先咽:因为伤心,气塞声断讲不出话来。心曲:心事。唯所思:(分别后)只有互相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情人离愁的歌。此诗一、二句是离别的时间和环境,写的又是在秋天。中间两联诗句内容相重,强调地描写了两人因离别而泪眼相看、欲说不能、伤心之极的情景。最后两句写的是离别人的将来,两人只能在明朗的'月光下共同想念了。表示了他们真切、坚贞的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秋日的离愁:“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交代离别时的节令,并用“飒飒秋风”渲染离愁别绪。接下去是写一对离人的表情:“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相向,就是脸对着脸、眼对着眼;从“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恋难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热泪对着热泪汪汪的情景;想对爱人说些什么,早已抽抽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这两句写得极为生动传情,宋代柳永,便把它点化到自己的词中,写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名句。
抽抽咽咽固然说不出话来,但抽咽稍定,到能够说话之时,却反而觉得没话可说了:“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原先对“离人”或稍有不放心,想嘱咐几句什么话,或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迹,但看到对方那痛楚难堪的表情,已经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了。“却难说”三字,确切地写出了双方当时的一种心境。这一对离人,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未说一言,胜过千言”,更表现了他们深挚的爱情和相互信赖。
最后用一幅开阔的画面,写出了他们对别后情景的遐想:“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他们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
总起来看,诗人以秋风渲染离别的气氛;写“含情”之难舍,以“气先咽”来描状;写“心曲”之复杂,以“却难说”来概括;写别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画面来遐想两人“唯所思”的情状。诗人换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具体而动人。特别是“悲来却难说”一句,本是极抽象的叙述语,但由于诗人将其镶嵌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使人不仅不感到它抽象,而且觉得连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了。这正是作者“用常得奇”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3
孟郊《古怨别》赏析
【原文】
古怨别——[唐]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注释】
古怨别:古人离别的怨情。
飒飒(s&agra一ve;s&agra一ve;):形容风声。
相向:面对面。
气先咽:因为伤心,气塞声断讲不出话来。
心曲:心事。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语意本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唯所思,只有互相思念。
【翻译】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之愁苦。
【赏析】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四十六岁才进士,曾任溧陽巍、协律朗等职。他一生穷困潦倒,不苟同于流俗。因此,虽有韩愈、李翱、李观等人为之称赞,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六十四岁时赴山南西道任官,途中暴卒。孟郊存诗四百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倾诉穷困孤苦的作品。
由于他一生困顿,社会地位较低,因此,对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现象有所感慨,也有所抗议,并在诗歌中反映了劳动者的呼声,诉说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本篇写的是秋日的离愁,即爱恋之人之间的离愁。诗人以细腻地笔触描绘了一对情侣难分难舍、令人感动的情状,赞美了他们真切、坚贞的感情。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秋风中,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含怨告别。交代了离别的节令,渲染了凄婉的气氛,领起了下文,点名了主题。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写的是离人的离别时的情状。“相向”,脸对着脸,“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从“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恋难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热泪对着热泪汪汪的情景;想对爱人说些什么,早已一抽一抽一咽咽,还能说出什么来呢!因为这两句写得极为生动传情,宋代词人柳永,便把它点化到自己的词中,写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名句。一抽一抽一咽咽固然说不出话来,但一抽一咽稍定,到能够说话之时,却反而觉得没话可说了。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写的是离愁别情达到极致时的心理状态。原想的很多嘱咐的话,或想表白的心迹,但看到对方那痛楚难堪的表情,还有什么需要可说的呢?“却难说”,确切地写出了双方当时的一种心境。这一对离人,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未说一言,胜过千言”,更表现了他们深挚的爱情和相互信赖。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写离人之间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心里寄托。诗人以一幅开阔的画面,写出了他们对别后情景的遐想: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他们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
总起来看,诗人以秋风渲染离别的气氛;写“含情”之难舍,以“气先咽”来描状;写“心曲”之复杂,以“却难说”来概括;写别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画面来遐想两人“唯所思”的情状。诗人换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一抽一象的感情写得具体而又感人。特别是“悲来却难说”一句,本是极一抽一象的叙述语,但由于诗人将其镶嵌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使人不仅不感到它一抽一象,而且觉得连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了。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09-13
古怨别原文赏析08-03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精品】11-14
古怨别原文赏析2篇(优秀)11-14
《古怨别》原文及赏析(精华2篇)05-22
宫怨原文及赏析12-18
《宫怨》原文及赏析02-26
长信怨原文及赏析04-26
玉阶怨原文及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