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4-05-16 15:29:02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故事》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故事》读后感

《数学故事》读后感1

  你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吗?如果认为,那么可能你没有找到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建议你读李毓佩教授写的一套书——《数学故事专辑》。李老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十分擅长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写成有趣的童话。我很高兴得到了这套书。我最喜欢《非洲历险记》这本书,它主要讲诉了酷酷猴和花花兔去非洲挑战黑猩猩和大猩猩,又去了狮王梅森的领地,指挥领地保卫战,帮梅森赶走敌人,保护家园。

  《非洲历险记》中有一个故事我觉得十分有趣:独眼雄狮要霸占狮王梅森的领地,结果酷酷猴用聪明才智帮梅森出谋划策,领导梅森的部下建立了一座城墙,用仅有的12只狮子(圆圈代表狮子)让独眼雄狮认为有12只(如图1)、16只(如图2)、20只(如图3)。独眼雄狮又用秃鹫、鼹鼠、乌鸦、鬣狗对梅森进行上、中、下联合袭击。最后鬣狗过不去,秃鹫和乌鸦被俘,鼹鼠更惨,被踩成了“鼠饼”独眼雄狮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亲自去找梅森,他还中着毒呢!却不知梅森毒性已解,结果又被打败了。一场战争结束了。这本书的故事也结束了。随着故事的结束,我明白了:

  聪明来源于学习,所以我们为了使自己更聪明,必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学着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一个王国的命运。

  李教授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写成有趣的童话。我以后写童话要增加童话的趣味性,努力使其立意更深远。

  酷酷猴不畏艰险,努力的领导狮子们保护自己的家园。我明白了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勇于面对生活。

《数学故事》读后感2

  每一本书都会教给我或多或少的知识和道理。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可以让大家在玩中学习的书,这本书名叫《李毓佩数学故事集》。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主人公定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另外因为这本书是关于数学的',所以还有一个数学猴。

  这本书主要是由一篇篇一系列的小故事组成,每一篇故事都有一个数学题让主人公来破,故事后都有一个和文章里的题目相类似的数学题让我们来做,以测验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掌握程度,练习题有难的有简单的,我们一定要做完了题才能看下一个故事。

  每一篇故事的题材都很有趣,我们玩着玩着就学会了一道道题。真是“一举两得”啊!希望你也可以看看这本有趣的书。

《数学故事》读后感3

  只有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题记

  第一次看到《数学故事》是在我妈妈的书架上,那时候我被一些数学题难住,心烦意乱。妈妈看我这样,便把这本书送给了我,让我好好读完它。不知为什么,我一翻开书,那颗浮躁的心便沉静下来,开始了在数学海洋里的遨游。

  有的人说数学很难、很枯燥,我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看完《数学故事》后,我发现,数学是多么有趣啊!这本书的故事精彩,语言通顺易懂,版式生动活泼,把一些理念设计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放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原先对数学不怎么感冒的我,立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这样说道。数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灵敏的学科,它不仅能让我们尝到知识,而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完美,所以我们应该喜欢数学。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把它当做敌人,而是要把它当做朋友,当成一门艺术,只有真正的喜欢数学,真正的爱上数学,我们才能把数学学好。

  《数学故事》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会让我们爱上数学,打开它,我们就会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

《数学故事》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数学家的故事,其中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圆周率就是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比,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各位数字的变化又没有规律,计算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祖冲之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先算内接正十二边形的边长,再算内接正二十四边形边长……边数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要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内接正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的边长,才能得到这样精密的圆周率,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祖冲之这种精神所感动,要是没有熟练的技巧和坚强的毅力,他怎能完成这上百次繁难复杂的运算?在想想自己平时做数学题的时候,遇上复杂的题目几次做不出来就想放弃,缺少了祖冲之这种刻苦专研的精神。遇到简单的题目时,就自以为自己都会了,没有好好计算,结果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如果祖冲之像我们这样马虎,那他圆周率的精确度该差多远啊!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认真”和“仔细”四个字。所以,我们对待每件事都要有像祖冲之算圆周率那样的认真态度,只有这样,才会有让你愉快的好结果。

《数学故事》读后感5

  暑假里,台灯下我认真的阅读了《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非常有趣,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怪怪魔法+奇幻冒险)×百变教室=课本上读不到的数学故事。它主要讲了刚上四年级的同学就在“舍得”前愁眉莫展,拿起尺子给高楼量体裁衣,还掉入温度计里感受正负温度的变化,跟小数点来一场大战,用人的生命来搞怪的'怪怪老师竟将同学变成棋子来教授乘法交换定律,呆萌皮豆与高冷十一在旅行中变平与相交,霸气女王果断“四舍五入”使小学生活也可以炫酷。( )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如此复杂的数学题在有趣的故事中却变得生动有趣。让我对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这些单位加深了印象,还巩固了学过的正负数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

  文中的人物个个令我捧腹大笑。调皮好动的皮豆,文武双全的怪怪老师,喜欢臭美的蜜蜜,霸气十足的女王,外冷内热的十一,忠实可靠的乌鲁鲁,脚搭实地的博多,这些人物中最有趣的就要数博多了,他是天才儿童,永远的第一名。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是有点天然呆,常常在最基本问题上出错。就像我一样虽然我没有他那样博学多才,却时常在基本问题上出错,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不认真啊!(自我反省)记得有一次在年底闯关中,第五关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大多数同学都通过了这一关,因为只要记住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可是博多却出错,原来他把连续减法做错了。这不是跟我一样吗?这样的错误我也不知出了多少回,粗心真可怕啊!我要学习博多的博学多才,但同时我也要改正我们共同的缺点——-粗心。

  我喜欢这本有趣的书。

《数学故事》读后感6

  前几天,我阅读了一本有关数学的书——《故事中的数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创作者是谈祥柏教授。他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从事数学科普工作半个多世纪。与张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合称为“中国数学科普三驾马车”。谈教授具有扎实的古文功底与渊博的文史知识,因此写的“趣味数学”妙趣横生,题材广泛。与智力训练巧妙结合,深受少年儿童读者的喜爱与欢迎。

  《故事中的.数学》以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来向我们展示了各种有趣的数学题,图文并茂令读者沉浸其中。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火眼金睛》这一个数学故事了。

  它开门见山,以“假书号”为线索,来给我们介绍了如何用数学去辨识真假书号:国标标准书号有10位,一共分成4组,第一组表示国家或地区,例如中国为7,美国为0,日本为4。第二组和第三组表示出版商与序列号。而最后一组是检验数,是检验真假的关键。首先,把书号从左到右抄到纸上,再把第一个数字重抄两遍,接着按“三角形”相加的方法把表填下去,算出最后一个数,用11除一下。除得尽,就表明他是真正的出版物,否则就是冒牌货……

  《故事中的数学》十分神奇,它通过捕捉生活中那些小瞬间,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妙趣横生,一下子就博得读者的眼球。它不仅帮助我们在看书的同时学习知识,开阔眼界,还让我们通过多方面去思考,懂得方法。七个篇章,足以让我们看到数学的方方面面,发现不同的世界。数学其实很简单,在《故事中的数学》这本书中,数学不像平常书上的一样是公式,是考点,它是一段段鲜活的文字,简单易懂,让人回味无穷。阅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有时候不能以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贴合实际。

  数学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探索数学王国的乐趣吧!

《数学故事》读后感7

  数学原本是枯燥乏味的学科,如果不是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学起数学来一定都会感到很被动,《读故事学数学》读后感。可是融入了了生动童话故事的数学集,一定会是孩子们的最爱,这种时候,你想不让孩子学都很难。

  安宝放学回来看到了期盼已久的书,兴奋的什么都顾不上了,趴在沙发上就开始了快乐的数学之旅···

  大概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家里出奇的安静,像是就我自己在家。换做平时安宝放学回来哪怕是写作业都一直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每一天都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呵呵!我都觉得如果不让他说话,恐怕都会很难受,真不知上课的时候是怎么忍着不说话的,呵呵!原来不想让他说话居然如此简单:有这样一本好书就足够了!优秀的儿童读物很多,但是能够如此吸引孩子的学习类的故事集,还真不多,安宝很幸运的成为了一名小书虫,这似乎应该感谢这些优秀的书籍,让孩子有了这样好的一个阅读习惯!

  现在书中的主人翁数学猴就要闪亮登场了:

  巧遇数学猴

  猪八戒交了一个好朋友,叫数学猴,说白了们就是一只数学特别好的猴子。因为猪八戒自己数学很差,总觉得数学学得好的人特了不起,所以一直非常尊重数学猴,称他为“小师兄”。

  一天,猪八戒跟数学猴学数学时,觉得累了,便想睡觉,可他又怕在睡得正香时,妖怪来把他吃了,就想摆个阵势,保护自己。

  他在地上画了一个4*4的方阵,又抓来羊、小熊、兔子和松鼠各一只,让他们替他放哨。猪八戒高兴的说:“哈!有了你们4个卫兵,我就可以在方阵里睡大觉啦!”

  山羊和兔子问:“我们站哪儿放哨?”

  “这4*4的魔阵有16个方格,让他们站哪儿最好呢?”猪八戒开始挠头。

  猪八戒问数学猴:“小师兄,你数学好,你给出个主,怎么排好?”

  数学猴眨巴一下眼睛:“你排方阵是为了睡觉安全,最好的排法是,每行每列都有一名卫兵,这样不管妖怪从哪个方向来,都能有卫兵发现,读后感《《读故事学数学》读后感》。”

  猪八戒嘿嘿一乐:“原来数学猴也犯糊涂,方阵的每行每列都有一名士兵,那就需要16名呀!我只有4个士兵,不够啊!”数学猴解释说:“我说是每行每列都有一名卫兵,并没说每个格里都要有一名卫兵啊!”

  “是这么个理。”猪八戒问,“你说的排法当然好,可是谁会排呀?”

  “我会啊!”说着,数学猴就排出了一种排法。

  猪八戒认真的`看了看,一竖大拇指:“高!果然每行每列都有一名卫兵。”

  这不算什么,其实可以有576种不同的排法。

  “什么?有576种?”猪八戒瞪大了眼睛,“吹牛!我夸你两句,你就开始吹牛了。”

  数学猴并不生气,他问:“我问你,4名卫兵我们一个一个来放,先放上羊,由于16个格哪个里面都可以放,一共有16种不同放法,对不对?”

  “对!”

  数学猴又问:“当把羊的位置确定之后,比如固定在左上角,这时,最上面一行、最左边一列是不是就不用再放卫兵了?”

  “我想想。”猪八戒对着方阵比划,“最上面一行,横着看,能看到一只羊;最左边一列,竖着看,也能看见一只羊。不错,放上一只羊,可以管一行一列。”

  数学猴说:“把羊放好后,该放兔子了。这时,只剩下9个格子可供挑选了。”“对,因为最上边一行和最左边一列有羊看管着,就不用再放卫兵了。”

  “同样道理,小熊只有4个格子可供挑选,而松鼠只能放在右下角的格子里了,这样一来,一共有16*9*4*1=576种排法。”

  猪八戒拍了拍数学猴的肩膀说:“小师兄,数学真棒!比我猴哥强多了。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我走了,还有事。”数学猴说我就转身离去了。

  数学猴刚走,几个妖精就拦住了猪八戒,要吃猪肉···

  后面的故事更加精彩,可是我不能一一讲给大家听了,呵呵!

  针对小学不同学段读者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水平,从李毓佩教授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创作中精选出分别适合低、中、高年纪阅读的内容,并结合数学学习中的典型题目和解法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而且还配有全彩色插图(低年级著有拼音)。

  每册书末附加的《数学知识对照表》,根据不同年级的接受程度,对书中涉及的每个数学知识点进行了难度星级划分,几颗星对应就是几年级,便于小读者或家长结合故事的阅读,强化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安宝现在已经可以独立的阅读,可是写读后感还有些困难,所以我还是先代替他来完成这本应该由他完成的故事集,可是我一直在分享他阅读后的快乐,因为每次他看完都会给我讲述书中有趣的情节,当然也有许多看不明白的地方要问我,所以我也是陪伴着他阅读完这本精彩的故事集,所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快乐!

《数学故事》读后感8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无论老师、学生、家长都似乎认为现在的初中数学要求比较高,很多知识如:解方程、二次函数等费了很大精力去学,在日常生活中却基本不派用场,而且除了像自己这样从事与数学有关的工作的人外,大部分人学校出来没几年就全忘光了。就连我自己也有非常深的体会,不要说大学里的高等数学,就连高中学的那些初等数学的知识,如三角函数变形,双曲线、椭圆等的知识,由于初中教学中用不着,基本都忘光了。在一次次地面对学生疑问:“数学真枯燥,学数学有什么用?”时,除了非常功利告诉学生“中考需要”,我几乎都不能给出一条让学生信服的理由。

  我知道这是我自己在数学专业的研究这一块上知识过于缺乏导致的,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我非常希望在数学专业知识方面能有所提高.那些高深的数学理论的研究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还好,我在图书馆看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授郑英元的《邮票上的数学故事》一书,我如获至宝,这本书图文并茂,阅读性很强,谈不上数学专业书籍,却是一本集数学知识与集邮知识为一体的科普作品,适合学生、教师、集邮爱好者阅读。

  通过阅读此书,我更多地了解了一些数学知识在科学发展史所起的作用,加深了一些平时教学中所用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黄金分割,教材上只有线段上的`黄金分割点,其实还有线段外的黄金分割点,以前只知道线段上黄金分割点的尺规作法,原来还有线段外的黄金分割点的尺规作法。由黄金分割点的做法提示,还想到了正五变形的尺规作法。再比如赵爽弦图、无理数的故事等都让我收获很多。此外,我更多地了解了多数哲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都对数学有很深的研究,且多数都是数学家,也了解了很多数学家不仅在数学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其他学科领域也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如天文学上海王星的发现,就是通过数学家先通过数学的计算,预测出可以观测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天文学家在准确的时间地点得以观测到这颗星。通过邮票上的内容也了解了不同国家、地区都通过邮票来纪念那些为人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数学家。

  此外,我这个对集邮知识一窍不通的人通过对此书的阅读增长了很多集邮方面的知识,如:小型张、极限张、捐资邮票以及各式各样的邮戳、计费方式等。

  该书是一本浅显易懂的科普读本,却内容丰富,适合推荐给学生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数学史、数学价值的了解与认同;也适合教师阅读,教师自身可以增加一些见识,还可引用其中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增强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我相信这样的阅读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数学成为乐趣而不是负担,学习的效率、效果就不再是老师担心的问题了。

《数学故事》读后感9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本叫《李毓佩数学故事集》的书,他非常好看,因为他在故事中教我们怎样学数学,怎样答正确,通过一个个的大故事套小故事,引起了我对数学的喜爱。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爱克斯探长”和“行侠仗义猴在武”,在“爱克斯探长”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毒不死的`探长”,爱克斯探长通过自己的机智、勇敢和丰富的数学知识跟秃头八爷和派司令抗衡,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保住了和平城的老百姓,还将坏人全部绳之以法。在“行侠仗义猴在武”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虎大王有请”,猴在武也通过自己的勇敢、机智和丰富的数学知识打败了大灰狼和老狐狸,让它们害人终害己,被虎大王狠狠的惩罚了。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越来越喜欢上了数学,还让我知道了一些做人道理,比如说: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要保护他们;还有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人要心存善念,不能做坏事。

《数学故事》读后感10

  今年九月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数学家。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用数学战胜罗马战舰,牛顿在干农活时沉迷于数学问题,欧拉巧思妙想帮爸爸扩大羊圈,高斯十岁就能运用等差数列求和

  此时我想到了有一年暑假我做数学题的时候,有一道找规律的'题目不会做。前三个数分别是4、16、64,要我们填第四个数。我想:4加上12等于16,那么16加上12是不是等于64呢?可是结果是不对的。想了一会儿想不出正确的答案就去找爸爸教我,爸爸告诉我这道题的规律是每个数乘以四就等于第二个数。

  跟这些数学家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他们个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科学上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而我呢?在学数学的时候,一点点小小的问题就把我给吓倒了,没能换几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直接去向家长求教,我要向他们学习。

《数学故事》读后感11

  今天读了一篇《零国王斗跳蚤》的故事。

  零国王被跳蚤咬了,它拿剑向跳蚤刺去,跳蚤准备和它大战。

  跳蚤拿出一把比老鼠胡须还细的'小宝剑跟零国王杀在一起。零国王被杀到跷跷板上,跳蚤跳到另一头,把国王弹飞到半空。零国王说自己表面个头大,但是没重量,因为是零。跳蚤打了喷嚏把国王冲出去好远,零国王一屁股坐在地上。跳蚤说连个喷嚏都经受不住还跟我斗,再见吧!

  零国王气的双目圆瞪,摘下腰间的乘法钩子勾住跳蚤,喊道:"变",跳蚤不见了,国王自言自语说它能把任何东西乘没,就连法术高强的小数点都治不它。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零是一个很厉害的数字。

《数学故事》读后感12

  放假这几天学校要求我们读数学家小故事。我看了许多篇小故事,其中有两篇小故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它们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办法,他将长方形羊圈的长缩短了15米,宽延长了10米。经过这样一改,原来长方形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长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15+40)×2=110米少了10米,这样材料刚好够用。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欧拉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希帕蒂亚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他要求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亚在和父亲散步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和父亲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聪明的希帕蒂亚想到了运用身高和影子长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亚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

  以后每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故事》读后感13

  英国作家理查德·曼凯维奇的著作《数学的故事》,是一部历史传记及大众科学的巧妙集成,它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数学是如何适应社会、宗教、文化和艺术的需求逐渐发展至今的。

  有人说,数学是上帝写给人类的世界说明书。

  面对浩瀚的星空,我们常常会想,遥远的天空中到底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地球按照怎样的轨道运转?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的漫长黑夜里,这些答案是一群又一群的数学家们埋头在稿纸里计算出来的。

  也有人说,数学是有绝对严苛标准的真理王国。

  本书的第三章《勾股定理》中关于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故事,就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毕达哥拉斯定理: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边长的平方。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是《周髀算经》,它的第一节记载了周公(旦)和商高两人用几何论证的方式陈述了被叫作勾股定理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刘徽用“割补”原理给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第二个几何证明。在该原理中两个小正方形被适当切割,以构成大正方形。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规则“勾2+股2=弦2”进行数值计算。由于毕达哥拉斯定理是求平方根和解二次方程的基础,所以它对中国数学非常重要。一个叫作“破竹”的经典问题后来在欧洲的著作中再现,这成为中国数学通过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传往西方的一个佐证。希腊人给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一个巧妙的证明。这一证明中没有用到任何数值,而证明特有的“风车”图在后来的许多欧亚文明的数学中出现。毕达哥拉斯数学宇宙观具有永恒的魅力。

  毕达哥拉斯、孔子、大熊、老子及锁罗亚斯德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他的数学和神秘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高度发展,形成了新柏拉图主义。只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才对他有所了解,而即使是仅隔200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无法为我们提供这个人的清晰描述。毕达哥拉斯及其信徒的贡献,是他们的数学思想体系。毕达哥拉斯的数为万物本原的.思想,通过柏拉图、普罗提诺、扬布利科斯及普罗克洛等人流传下来,并且为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的新柏拉图主义奠定了基础。

  数学的故事,讲述的是拥有这个世界上非常聪明的大脑的一群人,他们的人生随着社会的浪潮和命运的道路起伏跌宕,凭借着他们留下的印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才能呈现出今天的样子。

  通过读这本书,我看到了数学家的多彩人生和数学王国的严密逻辑交织在一起,推动着思想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也引发我们对时代浪潮里个人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数学的故事》,是关于永恒的故事。

  阅读《数学的故事》,反思今天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教学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越来越怕数学,二是数学越来越抽象。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有什么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妨关注《数学的故事》等科普类书籍,让这些书籍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叙述、诙谐机智的手法、恰到好处的引用,将深奥变得浅显,将平淡变得有趣,将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故事》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喜欢数学,会自己寻找各种方法解答数学问题。高斯每天刻苦研究数学,被公认为“数学之王”。

  高斯走上数学之路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高斯的妈妈对高斯充满了希望,给了他莫大的鼓励。高斯的舅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他身上,用活泼有趣的方法引导高斯做各种问题。他的老师也在高斯身上去倾注了鲜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

  老师十分重视培养高斯的数学能力,引导他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一个好心的.公爵也尽力地资助他从事长期的数学研究。妈妈给他信心,舅舅给他智慧,老师给他知识,公爵给他力量,高斯就像一棵小树苗,阳光温暖着她,雨水滋润着他,这棵树苗在肥沃的数学土地上茁壮成长。

  高斯的成功不仅因为有很多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高斯自身认真的钻研和探究。高斯十岁那年做出了一道极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这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数学史家门认为,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方法实属很不平常。我觉得能独立发现这一方法的高斯太聪明了。我也10岁了,我连这个数学方法听都没有听说过,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出这么难的题目。

  我想,我要像高斯一样刻苦学习数学。遇到难题不要急于请教家长,一定要自己多动脑筋,寻求方法,独立解决问题。我还要像高斯一样热爱数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攻克数学堡垒,成为班级中的“数学之王”。

《数学故事》读后感15

  数学的真谛在于创新,而不在于死记硬背。——题记

  “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家里就穷,在他七岁的时候,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他在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孩子很都被难倒了,布特纳很是得意。不料,小高斯却算出了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这种细心观察,乐于动脑的精神我们也要学会,数学不只是纸上死气沉沉的公式,而是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我们要让数学活起来,才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才能攻略更多的难题。如果我们的脑袋里只有各种僵硬的公式,而没有半点活跃的思维的话,即使做再多的题目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不要让你的脑袋塞满机械的公式。留出一点空间,让数字活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让数学活起来!

  这学期,我看完了《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这套书教给我许多知识。

  李毓佩教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了简单生动的语言。让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数学知识,比如: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差数,还有鸡兔同笼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还知道了6是最小的完全数,因为它能被1、2、3这3个连续自然数整除,这三个数相加也刚好等于6.这种数性质完美,所以叫完全数……

  看了这套书,我还认识了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发现最早发现了相亲数,即284和220。为什么叫它们相亲数呢?因为284的真因数有1、2、4、71、142,这些数的加起来正好等于220,而220真因数是1、2、4、5、10、11、20、22、44、55、110,这些数加起来又恰好等于284,。所以相亲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永不争斗!

  这套书帮了我很大的忙,今年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上有这么一道题目: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又倒回20千克,第二次倒出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50千克,还剩下65千克。求桶里原来有几千克水。这是一个典型的还原问题。我因为在李毓佩教授的书上遇见过类似的问题,所以一下子就解出来了:65+150=215(千克)215×2=430(千克)430-20=410(千克)410×2=820(千克)。如果不看这套书,做这道题目时,我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看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我爱看书!

【《数学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趣味数学故事03-11

数学趣味故事03-12

数学小故事03-10

【精品】数学小故事03-12

数学小故事(热门)03-13

趣味数学小故事03-12

数学小故事作文07-27

数学小故事作文02-21

《数学故事》读后感04-28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