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文(优秀8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作文 篇1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同学们都叫我“书呆子”。再加上鼻梁上的那副眼镜,就更像一个“书呆子”了。
人们都说:“人生百味。”可我却认为,读书也有百味,不信,你就听听我下面的故事吧!
那是一个星期天,也正是我盼望已久的读书日。在这一天里,我可以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我一出门就直奔书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我找到盼望已久的《世界上下五千年》了。”我捧起这本书禁不住叫起来。可当我翻过书来看价钱时,情绪又低落下来。天哪,50元,我只有20元,看来,我买不了这本书了。于是,我决定实行我的“打工计划”。一个月下来,(除去我的早餐费)我只赚了20元。在后面的'五天里我省吃俭用,终于凑够了买书的钱,但我的心里还是酸溜溜的。这滋味,赛过了那山西的老陈醋。
还有一次,我正看着《昆虫记》,看着看着,就着迷了。爸爸叫我吃饭,我一挥手,爸爸叫我出去玩,我则摇了摇头。我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把所有的事都置之度外,沉迷在有趣的昆虫世界里。当我看完书时,被爸爸臭骂了一顿。这辣味,真是赛过了四川的红辣椒
我非常的爱读书,当你有好书时,可千万别完了我!
读书作文 篇2
从我家到小学有一条水泥道,这是一条长长的、笔直的水泥道。两旁长满了粗壮、高大的梧桐树。它们看着我背着书包,快快乐乐的上学,开开心心的放学,陪着我渡过春夏秋冬。
春天的`时候,小小的嫩芽宝宝从梧桐树妈妈的怀抱探出头来,东看看、西瞧瞧,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
夏天的时候,梧桐树叶长的茂密极了,绿荫如盖,像一把把雨伞,只能钻进一点儿阳光。
秋天的时候,当酷暑悄悄地离开时,梧桐树叶在不知不觉中变黄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地面上突然铺满了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像金黄色的地毯。
冬天的时候,梧桐树光秃秃的,一点生机也没有,冷冷清清。
梧桐树虽然不能和我说话,可是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它们为我遮风挡雨,为我保驾护航。
读书作文 篇3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如旅行,作者便是最好的导游。我们一边领略山水名胜,饱览美景,一边听着那背后一段段往事,一个个传奇,一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泪潸潸,一段传奇的人生让我们心沉沉。情随书动。
我追随古人的足迹,踏着萋萋芳草,穿枝拂叶去探访诸葛孔明的草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草庐因他的存在而成为名庐,吸引着欲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刘备,留下了“三顾茅庐”的千古美谈。
我荡起双桨,迎着朝阳,去追寻水泊梁山,微风拂过面颊,轻柔甜美。碧波荡漾,绵延无尽,圣洁而神秘,我的心也随着绵延的江流而绵延着,两岸水草,挺立江边,激流不曾冲倒伟岸的身躯,暴雨不曾吞噬它们倔强的头颅,它们是水中的勇士,它们与梁山好汉是多么神似,不,不是神似,他们就是梁山好汉,个个血肉丰满的硬汉子。我来了,怀着无比的崇敬仰慕,带着万分的祈祷祝福,我走遍了每一个生活栖息,聚众议事的茅屋草庐,我闻到了处处都充满着侠肝义胆的豪气,这种气味远不是玫瑰的浓郁,桂花的清幽所能比拟的,我看到了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
我同刘姥姥一道来到大观园。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映衬,再加上绿柳拂堤,百花齐放,彩蝶翩跹,鸳鸯戏水,真是美不胜收。我想这美景是诗情的`温床。黛玉、宝玉、宝钗、迎春、惜春、探春生活在大观园中各个都能吟诗赋词,而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更是让宝玉痴倒肠断。这大观园酝酿了她们的才情,也见证了她们的悲情,一个个如花的生命随着家族的衰败而谢幕。
我踏上了唐僧师徒西去取经的艰难之路,他们一路上怀揣着对神圣理想的执着,与恶魔不屈的斗争着,享受着斗争后胜利的欢欣,邪恶在真理面前只能望而却步。我不禁感慨:鼓志气,振精神。
徜徉于四大名著,领略古籍中的文化精髓,提升文学素养,深化并纯化思想,这是我们现代人需要的精神食粮。而如今便捷的网络进入了家家户户,网络内容的繁华让人目不暇接,淘宝的快乐让人流连忘返,人们对网络的依恋已到了无以自拔的地步。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因上网成瘾而后受不良网站的影响做出的事,曾让人触目惊心。同学们可能会说因为思想空虚,因为学习压力才让我们留恋网络。其实消除空虚、压力的办法很多,老师推荐给同学们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读书,读诗歌、读小说、读散文。读一部诗集就如走进了一座花园,置身其中,闻着玫瑰的浓郁,桂花的清幽;赏着牡丹的红艳,兰花的清淡;感受着莲花的高洁,菊花的洒脱。在美得陶醉下,你的身心得以愉悦,你的精神更加高尚。读一部小说如进入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在这里你能看到稀世林木,你能看到千年古树,你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力,它会驱散你心中的阴霾,它会解开你心中的谜团,它会打开你心中的障壁,让你变得洒脱而超然,让你的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壮志在胸。读一部散文,如进入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一切都袒露无余,看得真切,烦恼也会被解剖,随之是没有负重的轻松,像白云游荡蓝天,像雄鹰展翅高翔。
同学们,背起行囊,做一次远行吧!我敢断定,收获一定丰厚。
读书作文 篇4
这本书,先是名字吸引了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一个人的答案却是不同的,或为社会,或为父母,或为老师,或为自己……“我到底是为谁读书?”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于是我翻开了它。
书的开头就以“你在为谁读书?”这个问题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书中用一个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一封封名人、伟人给他们孩子的信,告诉我们在为谁读书?怎样读书,怎样学习。当我读到一半时,我认真地问了我自己:我到底是在为谁、为什么而读书?开始我犹豫了,现在终于知道我不是为国家读书,更不是为老师、父母读书,而是在为我的前途而读书。
知识之光给人带来光明,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可靠保证。一个人抱着不同的目的学习,选择的道路就会完全不一样。能真正明白读书的真谛不容易,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古今读书人的榜样故事,就能从中领悟到读书的真正魅力,从而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为只有自己拥有了知识和技能这对强大的武器,才能在以后的人生征程上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少年时期,好比四季中的春季,那是春花烂漫的美好节日,是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但是我们不可以留恋春季的美好时光里,而要为秋季收获的事。就像农民伯伯那样辛勤劳作,为秋天收获时多增添一些甜美的果实。趁早进行人生规划,趁早去努力读书,年轻时候的努力,永远不会白费。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如果能确定好人生的目标,并且认真去努力,那自己的人生将会前程似锦。
从现在开始,我要为我的理想和前程去奋斗!
读书作文 篇5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这句话对极了!
我爱看书,我的房间里、桌子上,甚至有时床上都会有书呢!几年来,读书、看书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你可能会不相信,看看下面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了。
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好书,我高兴坏了呢!可是,期限却很短。回到家里,我一半高兴一半烦恼,怎样才能在一定时间里还书,书还会看完呢?有了,挤时间!于是,我快速的写完作业,去看书了。那边妈妈在哪里小声的说着:“真奇怪,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快的就写完了作业呢!”,“这本书太好看了,我要看书呢!”
时间过的`可真快呢,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了。
“吃饭了!”,伴着这一声清脆的声音,晚饭时间到了,此时的我正看的如痴如醉,含糊的答道:“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那催促声又响起来:“快吃饭,要不然饭和菜要凉了!”“嗯。知道了,过去了。”我快速答道,不想放过一点看书时间。“妈,姐姐说不定在看书呢!”见我还没来,机灵的妹妹说。“张楠你真是”妈妈气呼呼的说:“你看书看到猴年马月呀,还吃不吃饭,上不上学呀!”听这口气,妈妈是生气了,我不敢再看下去了,放下书去吃饭了。
书是我的指南针,帮我在生活的迷宫里找到出路,书是一位看不到的老师,为我解答疑问。
我爱读书!
读书作文 篇6
我最近在无意间看到这么一句话“她们就像海水和瓶子里的水,看似相濡以沫实质互不来往。”如果我还是当初的那个年纪,我会为这句子的华美而动容,并立马把这句子抄下来的。然而,时间老人令花谢谢落落,书本却让我一直成长。
其实读课外书也就是我的青春回忆。初涉名家作品是在我上六年级的年纪。那时候的我内向,胆小。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孤单便是我的常态。那种浓缩到骨髓里的孤单让我迫切需要寻找精神寄托。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校开放了图书馆。在巴金的作品集里我似乎看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纯洁干净。看巴金的散文就像在听巴金爷爷说家常话,巴金的散文既像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心里面,把心儿照得亮堂堂的。又像傍晚三四点的阳光,温柔地打在我的身上。从此我告别了孤单。看见路上的小狗停下来了,我会猜,小狗它为什么停了下来?它在看什么呢?是在看来时的路?还是找一株可以嚼食的草?就像巴金爷爷笔下的小狗一样?到田里放鹅的时候我便抱起一本巴金作品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再次抬头时总会惊慌极了:鹅又不见了踪影。
然而书本又不总是带给我快乐,也让我有一种要吐的'感觉。这都是看池莉王小波等人的作品。他们笔下的“上山下乡”的故事里总带有那么一点色情在内,看来让我心情难受,也觉得莫明奇妙。兴许是因为但是年纪小的缘故。
读书之门打开后,就连走路也是蹦蹦跳跳的,为着看到另一个世界而高兴,更重要的是,从此一个人也不会感到孤独。遗憾的是,学校放假时借不到书。每每这时候,我便只有徘徊在田野,手拿着一根树枝,打打草,挖挖地上的蚂蚁洞。
上了初中以后,姐姐借了《红楼梦》回来,我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红楼梦》,然而《红楼梦》却在我心里活了好几天。似乎觉得,世间万物不过是一场空。我变得忧伤起来。脑海里常常充塞着一大堆莫名的忧伤。看到美丽的鲜花谢了,心里会泛出一股莫名的情绪,看到天上飘飞的气球也会想到它终究会被刺破,既然有被刺破的一天,那么干嘛要充气呢?更让我难受的是,我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猜疑半天。敏感似乎成了我的代名词。幸运的是,三毛和张晓风在这时走进我的世界。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温柔的夜》、《背影》等作品,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大更开阔的世界。同时三毛的文字除了让我读到地球另一端的生活风俗之外,也让我学会了怎样对待生活。她和张晓风一样,用洗尽铅华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穷苦大众的关爱与赞美。看三毛和张先生的文字总觉得生活很美好。同时三毛和张晓风关注的是广大穷苦大众,她们为大众的快乐而快乐,为大众的忧伤而忧伤,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但是我却在为一点小事而伤春悲秋的。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么?
想通了这一点后,我的心情愉悦极了,我开始自己逛书店,淘了一堆堆的小说。《简爱》便是其中一本。或许更多的人是为简爱的那一段深情的叙说而鼓舞着,而我却觉得,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景色为我拭去了眼里的尘土。我为它喜欢上清晨、黄昏和黑夜。
……
生活就这样继续着。读书,看书。开始膜拜某人,开始学会认真对待生活。然而,如果当初的我不看书,那么我是否还会一如当初,孤独到骨髓里呢?
读书作文 篇7
做人的的第一个要有的心里是什么?是信心,是自己心里的东西,是自己感受出来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信心那他将会变成什么?他将会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去做事。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曾问:“你拍手能拍多少下?”有人回答说60、80、90、100……可是当真正实验的时候,让那些人都郁闷了,你会发现当一个人真正的用尽全力击掌的'话,会比你说的多几倍。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的信心,不是你不会,而是你不敢做。所以做人一定要有信心。
没有你做不到,而是你想不到。
读书作文 篇8
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见《小学教学》20xx年第九期卷首语),“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
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
他问:“老贾!你信不?”
“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
“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
“你指的是‘朗读’吧!”我作了纠正,说,“你讲的,我信。”
老于所说虽有过激之处,但也不无道理。不少学生读书多年,最终仍“张口不会说话,提笔不能作文”,学的岂不是“哑巴汉语”?
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核心是“读”。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可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生动”。老于的过激言辞,表明他对当前某些语文课堂的忧虑。
……
说是“老于的忧虑”,其实,也是我的忧虑。
是什么让当今中国小语界的两位泰斗级的大师如此“忧虑”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朗读)”。果真如此吗?笔者曾在9所乡镇中心小学做过一个调查,一篇课文用两三个课时学完了,能正确流畅的读完全文的只占10%左右,但竟然有超过50%的学生还结结巴巴的读不通课文。“老于”的语气可能真的有些“过激”,但内容却没有丝毫“夸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小语工作者的“警醒”和“深思”,成为大家共同的“忧虑”。
早在1985年,美国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阅读委员会”在《成为阅读大国》的研究报告中,就得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结论:“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重要的活动。”“唯一且重要”足以说明“朗读”在美国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翻开我们的语文教案,每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第一条都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说,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任务,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目标”。正如二位大师所言:“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核心是读。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可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生动。”因此,学会“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特殊地位,是阅读教学不容突破的“底线”。这样的“底线”大面积的“失守”,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读书多年,最终仍张口不会说话,提笔不能作文。”这一点毋庸置疑,更令人心痛!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阅读教学的底线缘何“失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不少学校和老师虽然也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却没有真正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首要的必成目标加以高度重视和持之以恒的加以落实;第二,长期以来,语文考查重“笔试”轻“口试”,甚至有“笔试”无“口试”,这样的考评机制也直接影响了朗读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中国特色的大班额(一个班六七十人司空见惯)给守住这一底线也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扪心自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连这样的“底线”都守不住,夫复何求?那么,在中国特色的大班额下,如何才能守住这一阅读教学的底线呢?
一、落实硬性指标,确保朗读时间。
要想“收复”和“保住”“朗读”这一阅读教学的“底线”,保证充足的读书时间是前提。而在“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这一严峻形势下,必须严格落实硬性的时间指标及与之相应的明确要求。
1.课前“预读”一刻钟——做到“书不读熟不开讲”。
所谓“预读”就是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在自学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预先”读课文,要求比较顺畅的读完课文,力求做到:“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朱熹《讯学斋规》)这样的预读时间下限是“一刻钟”,也就是最少要读一刻钟,每个同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延长各自“预读”的时间。总之,通过“预读”要把课文基本读顺,读通,读熟,从而真正实现“书不读熟不开讲”。
2.课中“练读”一刻钟——做到“让读成为主旋律”。
“书声琅琅”应该是语文课堂的显性标志,“朗朗书声”也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求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少于一刻钟,也就意味着语文课堂上有近乎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书。因此,必须把教师“讲”的时间进行最大限度的压缩,也就是说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留足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课文,力求做到“诵数(多次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
3.课后“回读”一刻钟——做到“故书不厌百回读”。
“回读”是指学完课文后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这是对课堂“练读”的补充和巩固,是对课内学习的深化和提升,也必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功效。正如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所以,我们必须确保回读“一刻钟”不动摇,鼓励学生经常“回读”,反复“回读”。
如此算来,只要我们认真落实这些硬性指标,一篇教学两课时的课文,给予学生读书的时间就超过了一个小时,也基本达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提出的“每天最少有半个小时对新课文进行有表情,有理解的朗读”的要求,这无疑为我们守住阅读教学的底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读书作文】相关文章:
读书乐乐读书作文09-08
爱读书读书的作文11-22
读书读书再读书900字作文12-13
读书乐,乐读书作文03-06
读书乐,乐读书作文02-11
(经典)读书的作文07-20
【精选】读书的作文07-18
读书的作文(精选)08-03
[经典]读书的作文07-28
[精选]读书的作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