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1
登江中孤屿原文: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注释:
①历览:遍览,游遍了。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这二句是说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很久没去了。②迥:迂回。这句是说因为心里急于要罚邰希葜奇景新境,所以反而觉得道路太远了。③景:日光,指时间。延:长。这句是说因要找寻奇异的景物,所以更感到时间太短促。④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这二句是说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⑤空水:天空和江水。这二句是说天上的彩云、丽日相互晖映,江水清澈,映在水中的蓝天也同样色彩鲜明。⑥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这二句是说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述了。⑦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缅邈: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这二句是说自己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远了。⑧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这二句是说自己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
赏析:
第一层 第一层为首四句:写诗人欲游江北探寻新异胜境的急切心情。谢灵运于头年因受排挤而出任永嘉太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宋书》本传)区区永嘉诸景,不到一年便已“历览”,遂觉江南已无新奇之地,令人厌倦。而永嘉江北岸的奇山异水,诗人一年前赴任时只是匆匆路过,不遑周游(周旋),旷废既久,自不免向往,因而产生了“怀新”、“寻异”即怀着探寻新奇胜景的急切之情。唯其急切,故反觉道路迥远,时间易逝难延。
第二层 第二层为五至八句:由发现孤屿的惊喜到对其美景的描绘。“乱流”句脱胎于《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绝,犹截也。截流横渡不顺曰乱。”“趋”,疾行貌。“媚”,妍美悦人。这二句谓,因为突然发现了江中孤屿,诗人便截流横渡十分迅疾,那孤岛巍然耸立江中,是多么妍美悦人。一个“趋”字,传神地写出登屿探胜的急切心情,回应前文;一个“媚”字,又活画出孤屿的妍美魅力和诗人的喜悦之情。“云日”二句即是对“媚”字的具体描绘:白色的云朵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下,交相辉映,何等明媚秀丽;湛蓝的天空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水天一色,多么澄澈鲜明!这四句可谓“以丽情密藻,发其胸中奇秀,有骨、有韵、有色。”(钟惺《古诗归》)前二句写得巉削危竦,后二句写得壮阔奇丽。钟嵘所谓“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品》上)殆指此类。这等胜境的突然发现,较第一层“江南倦历览”的心情,大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突转妙趣。于是诗笔自然转到第三层的感叹议论上。
第三层 最后六句通过感叹联想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厌世嫉俗的孤愤。“表灵”,显现天地的灵秀之气;“物”,这里指世人。“蕴真”,即蕴藏自然意趣(一说指真人、神仙)。“缅邈”,悠远;“区中缘”,即人世间的尘缘。“安期术”,指传说中神仙安期生的长生道术。养生,即长生。诗人首先喟叹:此等山水皆为表现天地的灵秀神异之气,然而世人却不知欣赏它的价值。接着,诗人又驰骋飘逸的想像,由江屿的灵秀联想到那昆仑山的仙灵,顿觉自己离世间尘缘之事是那样遥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最后议论:诗人终于相信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道,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诗人在这一段中,触景生情而又缘情造境,神思逸荡,理趣横生,故虽是议论,却仍然意象飞动,而不觉其枯燥,可以说是情、景、理三者妙合无痕了。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2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出自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诗《登江中孤屿》。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先写因倦游而觅新奇之境,然后写登江中孤屿时所看到的风景,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于神仙养生之境的幻想,抒发了作者对朝中的厌倦与渴望遁世处幽的心境。此诗叙事、写景、说理,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作品原文
登江中孤屿
谢灵运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作品注释
1、江中:指永嘉江,在浙江东南境,又称瓯江、温江、蜃江、永宁江。孤屿,即孤屿山,在今温州市附近永嘉江中。
2、历览:遍览,游遍了。
3、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4、迥:迂回。
5、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6、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
7、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8、空水:天空和江水。
9、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
10、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11、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12、缅(miǎn)邈(miǎo):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13、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作品韵译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作品译文
永嘉江的南岸已经游赏多次,而江北却很久没去了。船正迅速地从江中横渡,突然发现优美动人的孤屿山在江流中间挡住了去路。孤屿山如此明显的美丽风光无人游赏,那么其中蕴藏神仙的事就更没有人去传述了。看到孤屿山便联想起昆仑山上神仙的风姿,因而感到和人世的尘缘就更加离得远了。领悟了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心居住在海隅就可以养生尽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游永嘉江所作。谢灵运是东晋大族谢氏之后,门第高贵,自视甚高。刘宋建立之后,打击门阀士族,谢灵运由公降为侯,未得重用,因而心怀不满,自己主动要求出守永嘉郡。在永嘉时他肆意游览山水,不理政事,寄情于山水翰墨之间,以抒发郁愤。正是在这种处境与心情下,谢灵运写了此诗。
作品鉴赏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谢灵运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降至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3
古诗《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②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③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④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⑤
作品赏析
【注解】:
① 诗题又作“登江中孤屿贻王山人迥”。王迥:孟诗中关于王迥的诗作很多,是诗人的好友,关系相当密切。
② 傍:又作“边”。
③ 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歌自逸:又作“自歌逸”。
④ 开晚照:又作“门返照”、“开返照”。
⑤ 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
【鉴赏】: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的大意是这样:回想起与你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泛舟的情景,仿佛昨天的事情。在夕阳的晚照中,我们坐在孤屿上,兴致勃勃。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4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倦于遍览江南美景,江北风光久未观看。
寻求新景道路遥远,探访奇观时光不延。
穿越激流横渡前行,孤岛秀美大河中间。
白云红日异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呈现灵气无人欣赏,藏有真趣谁为传言?
遥想昆山仙人英姿,顿觉世间尘缘邈远。
始信安期养生之术,得以享尽养生天年。
注释
江中:指永嘉江,在浙江东南境,又称瓯江、温江、蜃江、永宁江。孤屿,即孤屿山,在今温州市附近永嘉江中。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miǎn)邈(miǎo):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异互关系。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游永嘉江所作。谢灵运是东晋大族谢氏之后,门第高贵。刘宋建立之后,打击门阀士族,谢灵运未得重用,自己主动要求出守永嘉郡。在永嘉时他肆意游览山水,寄情于山水翰墨之间,以抒发郁愤。正是在这种处境与心情下,谢灵运写了此诗。
赏析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异绾合。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异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异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5
原文: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译文
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注释
1、江中孤屿:当是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行九,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
2、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
3、筿(xiǎo):又作“筱”,细竹子。傍:一作“边”。
4、鲛(jiāo)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
5、渔父(fǔ):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6、开晚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返照”。
7、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
8、如:一作“相”。
赏析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既写游汉江,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
第二部分共四句,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诗兴非一,兴致无穷,不一而足,由于有第一部分作铺垫,这里只以“夕阳”一句景语,“中坐”一句情语,就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诗以美丽的汉江为背景,以游汉江为情节,把相思的感情通过具体的生活抒写出来,真挚而又绵长。结构上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中间插入一次游汉江的回忆。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如同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02-28
[精选]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02-06
登江中孤屿原文、赏析07-25
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12-01
登江中孤屿原文赏析12-01
(精选)登江中孤屿原文、赏析4篇07-25
(精品)登江中孤屿原文及赏析3篇02-28
登江中孤屿原文赏析优选(3篇)12-01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原文及赏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