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4-09 10:19:59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嵬》原文及赏析

《马嵬》原文及赏析1

  马嵬二首[1]

  【原文】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2],自埋红粉自成灰[3]。

  君王若道能倾国[4],玉辇何由过马嵬[5]。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6],他生未卜此生休[7]。

  空闻虎旅传宵柝[8],无复鸡人报晓筹[9]。

  此日六军同驻马[10],当时七夕笑牵牛[11]。

  如何四纪为天子[12],不及卢家有莫愁[13]。

  【注释】

  [1]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3]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4]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5]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6]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7]未卜:一作“未决”。

  [8]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9]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10]此日六军同驻马: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11]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12]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13]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译文】

  其一:安禄山的叛军来势汹汹,地动山摇;玄宗匆匆逃往马嵬亲自下令杀死杨贵妃,不久之后自己也身死成灰。如果唐玄宗真的认为杨贵妃能够倾覆国家,那天子所乘的玉辇为什么会匆匆经过马嵬坡?

  其二:毫无根据地听说四海之外还有九大洲,他们的来世虽无法预料,但今生的缘分已经走到了尽头。只听见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来夜间报更的声音,再也听不见皇宫里报时的卫士带来鸡鸣破晓的消息。这一天马嵬坡的军队不再一同前行,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而当初他们浓情蜜意时曾嘲笑牛郎与织女只能一期一会。为什么在位四十多年的天子还护不住自己所爱之人呢,还不如恩爱的平常夫妻。

  【赏析】

  《马嵬二首》的两首诗都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抒情对象,诗歌中既流露出对唐玄宗的讽刺、批评,也饱含对二人凄苦爱情的惋惜。

  其一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安史之乱后帝王与贵妃的命运,以“自埋红粉自成灰”七个字写出唐玄宗葬送所爱后,自己也身死成灰的痛苦,连用两个“自”,句中自对,凄然的悲剧意味很浓,百转千回。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其二以唐明皇的视角点出他曾至“海外”寻找贵妃魂魄,与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诗意正合。次句“他生未卜此生休”由缥缈的传说转入惨痛的现实,语意直白,字字如刀。颔联写景,描写军队在马嵬行军报时的声音,这是现实之景。由这现实之景,产生相似联想,思及昔日慵懒惬意的宫廷生活,“无复”二字道尽痛惜之意。颔联“空闻”与“无复”,“虎旅”与“鸡人”,“宵柝”与“晓筹”,字字相对,足可见诗人的炼字功力。颈联在形式上与颔联一致,对仗工整,且此联前后两句依次呼应颔联的两句,匠心独具。颈联为故事的高潮,驻军将祸国的矛头直指杨贵妃,“六军同驻马”逼迫玄宗赐死贵妃,尖锐的矛盾冲突一触即发。当此生离死别之际,回忆当初恩爱的场景,以乐景衬悲情,表现出唐玄宗此刻在权力和爱情之间抉择的痛苦和悲哀,将爱情和家国的悲剧烘托到极致,隐含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尾联虽是问句,但语意淡然,只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惋惜,天子竟不如平常人家能护住所爱之人,可惜可叹,蕴含着对李杨悲剧爱情的无限惋惜,这正是的温柔之处。

《马嵬》原文及赏析2

  原文

  马嵬·其二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解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马嵬》原文及赏析3

  《马嵬行》作品介绍

  《马嵬行》的作者是刘禹锡,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4卷第9首。

  《马嵬行》原文

  马嵬行(1)

  作者:唐·刘禹锡

  绿野扶风道(2),黄尘马嵬驿。

  路边杨贵人(3),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

  军家诛佞幸(4),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

  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5),倏忽舜英暮(6)。

  平生服杏丹(7),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8),里巷来窥觑。

  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9),履组光未灭(10)。

  不见岩畔人,空见陵波袜(11)。

  邮童爱踪迹(12),私手解鞶结(13)。

  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14),首饰敌连城。

  将入咸阳市(15),犹得贾胡惊。(16)

  《马嵬行》注释

  (1)此诗约作于贞元九年或十年。马嵬:驿名,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太平寰宇记》卷二七关西道兴平县:“马嵬故城,一名马嵬坡,有于此筑城以避难。唐天宝末,玄宗西幸,次马嵬驿,为禁军不发,杀杨贵妃于此。”

  (2)扶风:即汉代右扶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3)杨贵人:即杨贵妃,天宝初,册封为贵妃。

  (4)军家:指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将士。佞幸:指杨国忠及其家族。据《资治通鉴》卷二一八:玄宗“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秦国夫人”。

  (5)金屑句:此或据里中儿传说,写杨贵妃乃吞金屑而死。

  (6)舜英:即木槿花。舜英暮:木槿花凋落,此喻杨贵妃之死。

  (7)杏丹:药名,《云笈七签》卷七四《夏姬杏丹方》:“日三服。令人颜色好。”

  (8)属车:此指唐玄宗侍从的车子。

  (9)履綦:鞋下的饰物。

  (10)履组:鞋面上的丝带饰物。

  (11)陵波袜:即凌波袜。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翫,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12)邮童:指驿站传送邮件的人。

  (13)鞶结:盘绕的结子。

  (14)指环句:《西京杂记》卷一:“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此即用此典故。

  (15)咸阳市:本为秦都,此指唐都长安。

  (16)贾胡:指西域胡商。

  《马嵬行》赏析

  此诗乃诗人自创的.新题乐府,咏唱杨贵妃在马嵬驿因兵变被刺死之事,以及其死后的传说。唐诗人多有咏唱此事者,而诗人如何咏唱此事,后人多有不同的评论。如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唐人咏马嵬之事多矣。世所称者,刘禹锡曰:‘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白居易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乃歌咏禄山能使官军皆叛,逼迫明皇,明皇不得已而诛杨妃也。噫!岂特不晓文章体裁,而造语蠢拙,抑已失臣下事君之礼矣。老杜则不然,其《北征》诗曰:‘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乃见明皇鉴夏、商之败,畏天悔过,赐妃子死,官军何预焉!《唐阙史》载郑畋《马嵬》诗,命意似矣,而词句凡下,比说无状,不足道也”。又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亦谓“刘梦得《扶风歌》、白乐天《长恨歌》及(温)庭筠此诗(按,指《过华清宫二十二韵》),皆无礼于其君者”。此皆批评刘禹锡此诗无礼于君王,不如杜甫和郑畋的“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诗的曲折又含蓄。其实,刘禹锡此诗乃是同情于杨贵妃被逼死,指出当时“六军逼杀天子之妃”的事实,这正是诗人不为君讳,直指现实的可贵。诗中对杨贵妃被杀的同情,也见于“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二句。关于杨贵妃之死,诗人采用民间“吞金屑”之说,而不采用被缢杀的显得更可怖的记载,这不仅表明当时部分人民对杨贵妃被逼死的同情,同时也是诗人寄寓同情的表现。此诗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在于其采用乐府诗体,加之语言较通俗易懂,故赢得评论家的好评,如宋人范温《诗眼》云:“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诵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

  《马嵬行》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354_9馬嵬行劉禹錫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驿。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裏中兒,皆言幸蜀時。

  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美目,風日爲無晖。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顔色真如故。

  屬車塵已遠,裏巷來窺觑。

  共愛宿妝研,君王畫眉處。

  履綦無複有,履組光未滅。

  不見岩畔人,空見淩波襪。

  郵童愛蹤迹,私手解鞶結。

  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

  指環照骨明,首飾敵連城。

  將入鹹陽市,猶得賈胡驚。

《马嵬》原文及赏析4

  原文:

  马嵬坡

  朝代:唐朝

  作者: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国家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

  ⑴马嵬(wéi)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⑵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⑶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⑷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原文及赏析5

  《四块玉·马嵬坡》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下面一起来欣赏《四块玉·马嵬坡》这首曲吧!

  【原文】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译文】

  杨贵妃就如暮春时节的睡海棠那般娇媚美艳,使得唐明皇恨不得将她时时放在掌上赏玩。《霓裳》曲便是中原的祸患。不是因为有了这个杨玉环引起了那个安禄山的起兵造反,唐明皇又怎会向四川逃难,怎会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赏析一】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赏析二】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

  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 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赏析三】

  马致远(约在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人。曾做过几年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生活。他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有杂剧十五种,现存《汉宫秋》、《青衫泪》等七种。

  他也是一个散曲名家,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近人辑),现存小令一○四首,套曲二十三套。

《马嵬》原文及赏析6

  【原文赏析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解

  1、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2、云雨: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3、景阳句:陈后主叔宝,闻隋兵至,刀偕其宠妃张丽华,孔贵嫔出景阳殿,自投井

  中,至夜仍为隋兵所俘。

  韵译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难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马嵬赐死虽非情愿终属圣明,景阳宫井陈后主又是什么人?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马嵬》原文及赏析7

  作品原文

  马嵬⑴

  莫唱当年长恨歌⑵,人间亦自有银河⑶。

  石壕村里夫妻别⑷,泪比长生殿上多⑸。

  作品注释

  ⑴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⑵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⑶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⑷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刘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⑸长生殿: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作品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同时创作下了另外三首同名作品。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作品鉴赏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悄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衰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材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名家评价:清·吴应和《浙西六家诗钞》:“沉痛,足以动人,咏古诸作并传无疑。”

  作者简介

  袁枚(1718-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出知江浦、沐阳、江宁等县。四十岁辞官定居江宁(今属南京),筑室小仓山之随园,专事诗文著述。是乾、嘉间重要的诗人之一。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多数作品则抒发其闲清逸致。工文章,铃辞赋骄文。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马嵬》原文及赏析8

  原文: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赏析:

  事物的偶然性,有时会使无足轻重的人物,成为历史闻人,令荒山僻野之地,永驻人们的记忆。“杨玉环”和“马嵬”就是这样被刻在中国中古史上由盛及衰的转捩碑石上。马嵬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兴平北二十三里,因晋人马嵬于此筑城避难,故名。(《元和郡县图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的“冀马燕犀”攻破了潼关。唐明皇携带杨玉环姊妹同宰相杨钊(国忠)等,由禁卫军护卫仓皇奔蜀。途经马嵬,兵士哗变,诛杀杨国忠并逼迫唐明皇赐死杨玉环,历史上称为“马嵬之变”。酿成悲剧的原因和责任,旧史往往归咎于杨玉环,而以“女祸误国”为唐明皇开脱。李商隐《马嵬》诗在哀叹感悼之中,却以反诘的口吻提出了另一见解: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含蓄地指出,正是由于皇帝本人治国无方,才招致了杨玉环被缢身死的悲剧。

  杨玉环被缢杀以后,唐代民间自士林至于野老便有许多关于她没有死的传说。一种认为她居住在海上仙山,后来唐明皇命临邛道士为她招魂,在蓬莱找到了她,“海外徒闻更九州”写的就是这一虚无缥缈的传说。题为《马嵬》,平庸作手会从史事述起,而诗人却从一件奇闻异事切入,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寓历史兴亡于感慨突兀之中。明皇思杨妃,历史上有明文记载。明皇或者出以真情,或者由于悔恨,更或因失势后迁入南内,悲思感慨,对玉环生前之感情尤觉可贵。然“此生休”矣!于是寄望于他生再结同心。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诗人用这一极具现实感的断语,将他的虚无渺茫的企望也彻底粉碎。而“他生”、“此生”的复叠回环,又似为他们留下悔恨的绵绵相思,这一句与首句的“徒闻”又互相关应。

  中间二联由“此生休”逗出,选取典型的细节,形象地概括了马嵬兵变的经过。关于李杨悲剧,史传或小说当然记载得较为详细,如白居易《长恨歌》、郑嵎《津阳门诗》等。《马嵬》中二联只将“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六军同驻马”、“七夕笑牵牛”四个细节,两两对举,概括了整个悲剧的过程。如果说《长恨歌》中“夜雨闻铃”充满着一种悲凉感,那么第三句之“宵夜闻柝”则在悲凉之外更添一种凄惶之状。“虎旅”,指当时扈从的羽林军。在奔蜀途中,除了听到他们夜里敲打着的单调凄清的金柝声外,再也听不到往日的`笙歌曼舞声了,所以说“空闻”。宋范温说,读了这一句“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诗眼》)四句以“鸡人”同“虎旅”对。唐代宫中司晨者敲击更筹(一种竹签)报晓,叫做“鸡人”。当年“太平天子”在兴庆宫的春宵软帐之中,卧听鸡人报晓,懒散而且舒适,此情此景也一去不复返了。两个细节对举,一险一安,一苦一乐,一个是凄惶无状,一个是春云卷舒;先写马嵬之宵夜,再逆挽昔日宫中的情景,互相映照,以安乐反衬险苦。五、六也用对照和逆挽法。先说“此日”,再逆折至“当时”,即从天宝十五载(756)缢死杨玉环之日,逆挽至五年前七月七日长生殿里的夜半私语,使人有“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之感:既有今日之赐死,又何必当初之“盟誓”;既有今日之永诀,又何必当初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之相会。如今盟誓在耳,而失盟者谁?牛女依旧,而设盟者“此生休”矣。“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诗人在《马嵬》第一首中已经提出了这个质问。这里则以强烈的反衬,把同情给予杨玉环,为末联推究罪责、反诘明皇作了感情上的准备。沈德潜从作法上加以推崇,认为六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说诗睟语》)。所谓“跳脱”,即有意使诗歌走脉不顺不平,有波有折。

  七、八委婉感讽而又精深警策。做了四十多年皇帝都保不住一个妃子,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这是最大的讽刺,又是最大的迷惘,发人深思而又使人深警。梁武《河中之水歌》写莫愁女为人妇,织绮采桑,生儿育女,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诗人举“莫愁”,不仅以皇帝妃子与平民媳妇相比照,更妙在以“莫愁”和“长恨”对举,大大增浓了悲剧的色彩:为李杨悲剧惜之、哀之、叹之,至于无可解之。诗人对杨玉环的同情,对明皇的深责,融合成一个伤感低徊、惘然叹惋,既尖锐深刻而又含蓄不露的反诘之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是哲理性的思索,十分深邃。读者从这一反诘中不难得出结论:唐帝国之走向衰落,正是“自埋红粉自成灰”(《马嵬》其一)。

  李义山题《马嵬》一联云: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温庭筠《题苏武庙》云: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盖是丁年。”尝见前辈论诗云: “用事属对如此者罕有。”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

  马嵬驿,唐诗尤多。……义山云: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真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范温《潜溪诗眼》)

  义山《马嵬》诗曰: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叙天下大事,而“六” “七” “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起联才如江海,老杜云: “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义山足窥此秘。五六倒叙奇特。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此推本言之也。(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七)

  起句破空而来,最是妙境。次联写事甚警;三联排宕;结句人多讥其浅近轻薄,不知却极沉痛。(〔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卷五)

《马嵬》原文及赏析9

  原文: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

  ①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 痴心空想的意思。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②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③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④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⑤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⑥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⑦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⑧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赏析: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闻 ”、“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 ”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马嵬》原文及赏析10

  马嵬 清朝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马嵬》注释

  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对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长生殿: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马嵬》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情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袁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材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马嵬》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马嵬》原文及赏析11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翻译

  皇上曾经到世外巡游,他的六马车驾在此作了短暂停留。

  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人还魂回生,只有鲜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诉说怨愁。

  人已不见香车却又回到京城宫殿,人去楼空而晨钟依旧。

  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注释

  马嵬驿: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

  穆满:周穆王名满,在位诗曾西征犬戎。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游”称其奔蜀避乱。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

  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唐玄宗车驾。

  淹留:停留,逗留。

  生:一作“成”。

  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西汉高帝时,就秦长乐宫改建而成。汉初皇帝在此视朝。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

  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甘泉:即汉代甘泉宫,原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宴请外国宾客。

  复:一作“得”。

  文成:文成将军,即齐人少翁。

  赏析

  此诗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这一联实际上是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而车驾停驻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动乱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相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典故,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杨贵妃、唐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夏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奔蜀,路经马嵬驿,六军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诛杀杨国忠。接着,随行郎吏又恳请唐玄宗以杨贵妃搪抵天下怨愤。唐玄宗无奈,只好反袂掩面,让人缢死杨贵妃。此次事件史称“马嵬之变”。温庭筠就是依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

《马嵬》原文及赏析12

  清代袁枚《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注释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全文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喜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像石壕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泪比长生殿上多”一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全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

  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袁枚的这首《马嵬》很有意思,从题到文,处处有典故,然而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典故,所以读起来觉得很通俗,但诗中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很值得回味。题目是“马嵬”,就是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的地方——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当时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亡四川,途经马嵬驿,部队不肯西行,最后迫使唐玄宗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袁枚的诗就是对这件事有感而发。第一句的“长恨歌”,指的是白居易著名的长诗《长恨歌》,其中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写得缠绵悱恻,令人同情。第二句的“银河”,则是指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被银河阻隔,也是很悲惨的。第三句的“石壕村”,是指杜甫所写的《石壕吏》,诗中有一对老夫妻,因官府抓人当兵而分离。第四句的“长生殿”,是唐皇宫中的一座宫殿,《长恨歌》中有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是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一起海誓山盟。第一句是因史事有感,第二句讲人间离散多,第三句举一个例子,第四句将它与第一句的史事相比。这真是往复回旋,如环无端,句句引人遐想,句句发人深思。

《马嵬》原文及赏析13

  马嵬二首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赏析:

  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⑽“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⑾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⑿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⒀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马嵬》原文及赏析14

  [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1,云雨难忘日月新2。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3。

  注释:

  1、玄宗回马:指两京收复后,玄宗自蜀返长安。此句意谓玄宗重返长安时,杨贵妃已经死去很久了。

  2、云雨:据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朝云,王问何为朝云,玉曰昔日怀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妇人入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妇人别时云:“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以云雨喻男女交合。日月新:指肃宗即位,收复长安,玄宗自蜀返回,有中兴之象,故云“日月新”。

  3、景阳宫井: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胭脂井。祯明三年(589),隋兵渡江南下,攻占台城,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避于井中。至夜,为隋兵抓获,后人称此井为辱井。二句谓玄宗终究是个圣明君主,能当机立断,处死杨贵妃以保社稷,而不致落到陈后主自投井中的屈辱地步。

  赏析:

  诗咏著名的.“马嵬之变”。首二句认为天下得以平定,玄宗得以返回,是处死杨贵妃换来的,暗寓女色倾国之意;末二句虽言玄宗为“圣明天子”,却以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事作比,则其“圣明”可知。诗作含蓄委婉,而又切露大胆,为咏此事诗中佳作。

《马嵬》原文及赏析15

  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赏析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马嵬》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马嵬》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马嵬》原文及赏析10-10

马嵬驿原文及赏析11-23

马嵬坡原文赏析08-12

【推荐】马嵬坡原文赏析08-12

(必备)马嵬坡原文赏析08-12

马嵬驿原文及赏析【精华】01-22

郑畋《马嵬坡》原文、注释、赏析06-30

《过马嵬》作品赏析12-14

骢马原文及赏析03-17

马说原文及赏析12-1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马嵬》原文及赏析

《马嵬》原文及赏析1

  马嵬二首[1]

  【原文】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2],自埋红粉自成灰[3]。

  君王若道能倾国[4],玉辇何由过马嵬[5]。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6],他生未卜此生休[7]。

  空闻虎旅传宵柝[8],无复鸡人报晓筹[9]。

  此日六军同驻马[10],当时七夕笑牵牛[11]。

  如何四纪为天子[12],不及卢家有莫愁[13]。

  【注释】

  [1]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2]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3]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4]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5]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6]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7]未卜:一作“未决”。

  [8]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9]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10]此日六军同驻马: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11]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12]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13]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译文】

  其一:安禄山的叛军来势汹汹,地动山摇;玄宗匆匆逃往马嵬亲自下令杀死杨贵妃,不久之后自己也身死成灰。如果唐玄宗真的认为杨贵妃能够倾覆国家,那天子所乘的玉辇为什么会匆匆经过马嵬坡?

  其二:毫无根据地听说四海之外还有九大洲,他们的来世虽无法预料,但今生的缘分已经走到了尽头。只听见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来夜间报更的声音,再也听不见皇宫里报时的卫士带来鸡鸣破晓的消息。这一天马嵬坡的军队不再一同前行,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而当初他们浓情蜜意时曾嘲笑牛郎与织女只能一期一会。为什么在位四十多年的天子还护不住自己所爱之人呢,还不如恩爱的平常夫妻。

  【赏析】

  《马嵬二首》的两首诗都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抒情对象,诗歌中既流露出对唐玄宗的讽刺、批评,也饱含对二人凄苦爱情的惋惜。

  其一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安史之乱后帝王与贵妃的命运,以“自埋红粉自成灰”七个字写出唐玄宗葬送所爱后,自己也身死成灰的痛苦,连用两个“自”,句中自对,凄然的悲剧意味很浓,百转千回。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其二以唐明皇的视角点出他曾至“海外”寻找贵妃魂魄,与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诗意正合。次句“他生未卜此生休”由缥缈的传说转入惨痛的现实,语意直白,字字如刀。颔联写景,描写军队在马嵬行军报时的声音,这是现实之景。由这现实之景,产生相似联想,思及昔日慵懒惬意的宫廷生活,“无复”二字道尽痛惜之意。颔联“空闻”与“无复”,“虎旅”与“鸡人”,“宵柝”与“晓筹”,字字相对,足可见诗人的炼字功力。颈联在形式上与颔联一致,对仗工整,且此联前后两句依次呼应颔联的两句,匠心独具。颈联为故事的高潮,驻军将祸国的矛头直指杨贵妃,“六军同驻马”逼迫玄宗赐死贵妃,尖锐的矛盾冲突一触即发。当此生离死别之际,回忆当初恩爱的场景,以乐景衬悲情,表现出唐玄宗此刻在权力和爱情之间抉择的痛苦和悲哀,将爱情和家国的悲剧烘托到极致,隐含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尾联虽是问句,但语意淡然,只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惋惜,天子竟不如平常人家能护住所爱之人,可惜可叹,蕴含着对李杨悲剧爱情的无限惋惜,这正是的温柔之处。

《马嵬》原文及赏析2

  原文

  马嵬·其二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解析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马嵬》原文及赏析3

  《马嵬行》作品介绍

  《马嵬行》的作者是刘禹锡,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4卷第9首。

  《马嵬行》原文

  马嵬行(1)

  作者:唐·刘禹锡

  绿野扶风道(2),黄尘马嵬驿。

  路边杨贵人(3),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

  军家诛佞幸(4),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

  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5),倏忽舜英暮(6)。

  平生服杏丹(7),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8),里巷来窥觑。

  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9),履组光未灭(10)。

  不见岩畔人,空见陵波袜(11)。

  邮童爱踪迹(12),私手解鞶结(13)。

  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14),首饰敌连城。

  将入咸阳市(15),犹得贾胡惊。(16)

  《马嵬行》注释

  (1)此诗约作于贞元九年或十年。马嵬:驿名,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太平寰宇记》卷二七关西道兴平县:“马嵬故城,一名马嵬坡,有于此筑城以避难。唐天宝末,玄宗西幸,次马嵬驿,为禁军不发,杀杨贵妃于此。”

  (2)扶风:即汉代右扶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3)杨贵人:即杨贵妃,天宝初,册封为贵妃。

  (4)军家:指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将士。佞幸:指杨国忠及其家族。据《资治通鉴》卷二一八:玄宗“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秦国夫人”。

  (5)金屑句:此或据里中儿传说,写杨贵妃乃吞金屑而死。

  (6)舜英:即木槿花。舜英暮:木槿花凋落,此喻杨贵妃之死。

  (7)杏丹:药名,《云笈七签》卷七四《夏姬杏丹方》:“日三服。令人颜色好。”

  (8)属车:此指唐玄宗侍从的车子。

  (9)履綦:鞋下的饰物。

  (10)履组:鞋面上的丝带饰物。

  (11)陵波袜:即凌波袜。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翫,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12)邮童:指驿站传送邮件的人。

  (13)鞶结:盘绕的结子。

  (14)指环句:《西京杂记》卷一:“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此即用此典故。

  (15)咸阳市:本为秦都,此指唐都长安。

  (16)贾胡:指西域胡商。

  《马嵬行》赏析

  此诗乃诗人自创的.新题乐府,咏唱杨贵妃在马嵬驿因兵变被刺死之事,以及其死后的传说。唐诗人多有咏唱此事者,而诗人如何咏唱此事,后人多有不同的评论。如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唐人咏马嵬之事多矣。世所称者,刘禹锡曰:‘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白居易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乃歌咏禄山能使官军皆叛,逼迫明皇,明皇不得已而诛杨妃也。噫!岂特不晓文章体裁,而造语蠢拙,抑已失臣下事君之礼矣。老杜则不然,其《北征》诗曰:‘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乃见明皇鉴夏、商之败,畏天悔过,赐妃子死,官军何预焉!《唐阙史》载郑畋《马嵬》诗,命意似矣,而词句凡下,比说无状,不足道也”。又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亦谓“刘梦得《扶风歌》、白乐天《长恨歌》及(温)庭筠此诗(按,指《过华清宫二十二韵》),皆无礼于其君者”。此皆批评刘禹锡此诗无礼于君王,不如杜甫和郑畋的“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诗的曲折又含蓄。其实,刘禹锡此诗乃是同情于杨贵妃被逼死,指出当时“六军逼杀天子之妃”的事实,这正是诗人不为君讳,直指现实的可贵。诗中对杨贵妃被杀的同情,也见于“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二句。关于杨贵妃之死,诗人采用民间“吞金屑”之说,而不采用被缢杀的显得更可怖的记载,这不仅表明当时部分人民对杨贵妃被逼死的同情,同时也是诗人寄寓同情的表现。此诗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在于其采用乐府诗体,加之语言较通俗易懂,故赢得评论家的好评,如宋人范温《诗眼》云:“刘梦得‘绿野扶风道’一篇,人颇诵之。其浅近乃儿童所能。”

  《马嵬行》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354_9馬嵬行劉禹錫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驿。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裏中兒,皆言幸蜀時。

  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美目,風日爲無晖。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顔色真如故。

  屬車塵已遠,裏巷來窺觑。

  共愛宿妝研,君王畫眉處。

  履綦無複有,履組光未滅。

  不見岩畔人,空見淩波襪。

  郵童愛蹤迹,私手解鞶結。

  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

  指環照骨明,首飾敵連城。

  將入鹹陽市,猶得賈胡驚。

《马嵬》原文及赏析4

  原文:

  马嵬坡

  朝代:唐朝

  作者: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国家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

  ⑴马嵬(wéi)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⑵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⑶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⑷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次年六月,叛军攻占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西逃入蜀。途经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原文及赏析5

  《四块玉·马嵬坡》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下面一起来欣赏《四块玉·马嵬坡》这首曲吧!

  【原文】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译文】

  杨贵妃就如暮春时节的睡海棠那般娇媚美艳,使得唐明皇恨不得将她时时放在掌上赏玩。《霓裳》曲便是中原的祸患。不是因为有了这个杨玉环引起了那个安禄山的起兵造反,唐明皇又怎会向四川逃难,怎会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赏析一】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赏析二】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

  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 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赏析三】

  马致远(约在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人。曾做过几年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生活。他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有杂剧十五种,现存《汉宫秋》、《青衫泪》等七种。

  他也是一个散曲名家,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近人辑),现存小令一○四首,套曲二十三套。

《马嵬》原文及赏析6

  【原文赏析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注解

  1、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2、云雨: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3、景阳句:陈后主叔宝,闻隋兵至,刀偕其宠妃张丽华,孔贵嫔出景阳殿,自投井

  中,至夜仍为隋兵所俘。

  韵译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难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马嵬赐死虽非情愿终属圣明,景阳宫井陈后主又是什么人?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马嵬》原文及赏析7

  作品原文

  马嵬⑴

  莫唱当年长恨歌⑵,人间亦自有银河⑶。

  石壕村里夫妻别⑷,泪比长生殿上多⑸。

  作品注释

  ⑴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⑵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⑶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⑷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刘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⑸长生殿: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作品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同时创作下了另外三首同名作品。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作品鉴赏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俏,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悄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宇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衰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材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名家评价:清·吴应和《浙西六家诗钞》:“沉痛,足以动人,咏古诸作并传无疑。”

  作者简介

  袁枚(1718-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出知江浦、沐阳、江宁等县。四十岁辞官定居江宁(今属南京),筑室小仓山之随园,专事诗文著述。是乾、嘉间重要的诗人之一。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多数作品则抒发其闲清逸致。工文章,铃辞赋骄文。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马嵬》原文及赏析8

  原文: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赏析:

  事物的偶然性,有时会使无足轻重的人物,成为历史闻人,令荒山僻野之地,永驻人们的记忆。“杨玉环”和“马嵬”就是这样被刻在中国中古史上由盛及衰的转捩碑石上。马嵬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兴平北二十三里,因晋人马嵬于此筑城避难,故名。(《元和郡县图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的“冀马燕犀”攻破了潼关。唐明皇携带杨玉环姊妹同宰相杨钊(国忠)等,由禁卫军护卫仓皇奔蜀。途经马嵬,兵士哗变,诛杀杨国忠并逼迫唐明皇赐死杨玉环,历史上称为“马嵬之变”。酿成悲剧的原因和责任,旧史往往归咎于杨玉环,而以“女祸误国”为唐明皇开脱。李商隐《马嵬》诗在哀叹感悼之中,却以反诘的口吻提出了另一见解: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含蓄地指出,正是由于皇帝本人治国无方,才招致了杨玉环被缢身死的悲剧。

  杨玉环被缢杀以后,唐代民间自士林至于野老便有许多关于她没有死的传说。一种认为她居住在海上仙山,后来唐明皇命临邛道士为她招魂,在蓬莱找到了她,“海外徒闻更九州”写的就是这一虚无缥缈的传说。题为《马嵬》,平庸作手会从史事述起,而诗人却从一件奇闻异事切入,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寓历史兴亡于感慨突兀之中。明皇思杨妃,历史上有明文记载。明皇或者出以真情,或者由于悔恨,更或因失势后迁入南内,悲思感慨,对玉环生前之感情尤觉可贵。然“此生休”矣!于是寄望于他生再结同心。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诗人用这一极具现实感的断语,将他的虚无渺茫的企望也彻底粉碎。而“他生”、“此生”的复叠回环,又似为他们留下悔恨的绵绵相思,这一句与首句的“徒闻”又互相关应。

  中间二联由“此生休”逗出,选取典型的细节,形象地概括了马嵬兵变的经过。关于李杨悲剧,史传或小说当然记载得较为详细,如白居易《长恨歌》、郑嵎《津阳门诗》等。《马嵬》中二联只将“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六军同驻马”、“七夕笑牵牛”四个细节,两两对举,概括了整个悲剧的过程。如果说《长恨歌》中“夜雨闻铃”充满着一种悲凉感,那么第三句之“宵夜闻柝”则在悲凉之外更添一种凄惶之状。“虎旅”,指当时扈从的羽林军。在奔蜀途中,除了听到他们夜里敲打着的单调凄清的金柝声外,再也听不到往日的`笙歌曼舞声了,所以说“空闻”。宋范温说,读了这一句“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诗眼》)四句以“鸡人”同“虎旅”对。唐代宫中司晨者敲击更筹(一种竹签)报晓,叫做“鸡人”。当年“太平天子”在兴庆宫的春宵软帐之中,卧听鸡人报晓,懒散而且舒适,此情此景也一去不复返了。两个细节对举,一险一安,一苦一乐,一个是凄惶无状,一个是春云卷舒;先写马嵬之宵夜,再逆挽昔日宫中的情景,互相映照,以安乐反衬险苦。五、六也用对照和逆挽法。先说“此日”,再逆折至“当时”,即从天宝十五载(756)缢死杨玉环之日,逆挽至五年前七月七日长生殿里的夜半私语,使人有“既有今日,何必当初”之感:既有今日之赐死,又何必当初之“盟誓”;既有今日之永诀,又何必当初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之相会。如今盟誓在耳,而失盟者谁?牛女依旧,而设盟者“此生休”矣。“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诗人在《马嵬》第一首中已经提出了这个质问。这里则以强烈的反衬,把同情给予杨玉环,为末联推究罪责、反诘明皇作了感情上的准备。沈德潜从作法上加以推崇,认为六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说诗睟语》)。所谓“跳脱”,即有意使诗歌走脉不顺不平,有波有折。

  七、八委婉感讽而又精深警策。做了四十多年皇帝都保不住一个妃子,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这是最大的讽刺,又是最大的迷惘,发人深思而又使人深警。梁武《河中之水歌》写莫愁女为人妇,织绮采桑,生儿育女,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诗人举“莫愁”,不仅以皇帝妃子与平民媳妇相比照,更妙在以“莫愁”和“长恨”对举,大大增浓了悲剧的色彩:为李杨悲剧惜之、哀之、叹之,至于无可解之。诗人对杨玉环的同情,对明皇的深责,融合成一个伤感低徊、惘然叹惋,既尖锐深刻而又含蓄不露的反诘之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是哲理性的思索,十分深邃。读者从这一反诘中不难得出结论:唐帝国之走向衰落,正是“自埋红粉自成灰”(《马嵬》其一)。

  李义山题《马嵬》一联云: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温庭筠《题苏武庙》云: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盖是丁年。”尝见前辈论诗云: “用事属对如此者罕有。”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

  马嵬驿,唐诗尤多。……义山云: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语既亲切高雅,故不用愁、怨、堕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益奇。义山诗世人但称真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范温《潜溪诗眼》)

  义山《马嵬》诗曰: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叙天下大事,而“六” “七” “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起联才如江海,老杜云: “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义山足窥此秘。五六倒叙奇特。落句专责明皇,识见最高,此推本言之也。(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七)

  起句破空而来,最是妙境。次联写事甚警;三联排宕;结句人多讥其浅近轻薄,不知却极沉痛。(〔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卷五)

《马嵬》原文及赏析9

  原文: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

  ①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玄宗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 痴心空想的意思。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②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③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④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⑤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十四日,随唐玄宗西行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⑥当年李、杨在长生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个夜晚。

  ⑦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玄宗实际在位四十五年。

  ⑧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赏析: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闻 ”、“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 ”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 ,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马嵬》原文及赏析10

  马嵬 清朝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马嵬》注释

  马嵬: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

  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石壕村”二句:唐代诗人杜甫《石壕吏》诗,写在安史之乱中,官吏征兵征役,造成石壕村中一对老年夫妻惨别的情形。

  长生殿: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马嵬》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情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异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人民群众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摇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袁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人民群众的材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马嵬》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作者赴陕西任职途中。唐代天宝十四载(76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京都长安逃往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历代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多有题味。其中最著名者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诗人缅怀历史,自然想到《长恨歌》,创作此诗,抒发感慨。

《马嵬》原文及赏析11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翻译

  皇上曾经到世外巡游,他的六马车驾在此作了短暂停留。

  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人还魂回生,只有鲜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诉说怨愁。

  人已不见香车却又回到京城宫殿,人去楼空而晨钟依旧。

  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注释

  马嵬驿: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

  穆满:周穆王名满,在位诗曾西征犬戎。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游”称其奔蜀避乱。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

  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唐玄宗车驾。

  淹留:停留,逗留。

  生:一作“成”。

  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西汉高帝时,就秦长乐宫改建而成。汉初皇帝在此视朝。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

  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甘泉:即汉代甘泉宫,原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宴请外国宾客。

  复:一作“得”。

  文成:文成将军,即齐人少翁。

  赏析

  此诗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这一联实际上是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而车驾停驻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动乱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相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典故,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杨贵妃、唐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夏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奔蜀,路经马嵬驿,六军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诛杀杨国忠。接着,随行郎吏又恳请唐玄宗以杨贵妃搪抵天下怨愤。唐玄宗无奈,只好反袂掩面,让人缢死杨贵妃。此次事件史称“马嵬之变”。温庭筠就是依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

《马嵬》原文及赏析12

  清代袁枚《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译文/注释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全文赏析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袁枚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李杨情事,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喜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像石壕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泪比长生殿上多”一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全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

  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袁枚的这首《马嵬》很有意思,从题到文,处处有典故,然而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典故,所以读起来觉得很通俗,但诗中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很值得回味。题目是“马嵬”,就是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的地方——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当时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亡四川,途经马嵬驿,部队不肯西行,最后迫使唐玄宗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袁枚的诗就是对这件事有感而发。第一句的“长恨歌”,指的是白居易著名的长诗《长恨歌》,其中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写得缠绵悱恻,令人同情。第二句的“银河”,则是指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被银河阻隔,也是很悲惨的。第三句的“石壕村”,是指杜甫所写的《石壕吏》,诗中有一对老夫妻,因官府抓人当兵而分离。第四句的“长生殿”,是唐皇宫中的一座宫殿,《长恨歌》中有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是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一起海誓山盟。第一句是因史事有感,第二句讲人间离散多,第三句举一个例子,第四句将它与第一句的史事相比。这真是往复回旋,如环无端,句句引人遐想,句句发人深思。

《马嵬》原文及赏析13

  马嵬二首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赏析:

  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⑽“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⑾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⑿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⒀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马嵬》原文及赏析14

  [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1,云雨难忘日月新2。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3。

  注释:

  1、玄宗回马:指两京收复后,玄宗自蜀返长安。此句意谓玄宗重返长安时,杨贵妃已经死去很久了。

  2、云雨:据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朝云,王问何为朝云,玉曰昔日怀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妇人入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妇人别时云:“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以云雨喻男女交合。日月新:指肃宗即位,收复长安,玄宗自蜀返回,有中兴之象,故云“日月新”。

  3、景阳宫井: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胭脂井。祯明三年(589),隋兵渡江南下,攻占台城,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避于井中。至夜,为隋兵抓获,后人称此井为辱井。二句谓玄宗终究是个圣明君主,能当机立断,处死杨贵妃以保社稷,而不致落到陈后主自投井中的屈辱地步。

  赏析:

  诗咏著名的.“马嵬之变”。首二句认为天下得以平定,玄宗得以返回,是处死杨贵妃换来的,暗寓女色倾国之意;末二句虽言玄宗为“圣明天子”,却以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事作比,则其“圣明”可知。诗作含蓄委婉,而又切露大胆,为咏此事诗中佳作。

《马嵬》原文及赏析15

  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赏析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