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作文

时间:2024-04-01 12:39:26 生作文 我要投稿

心生作文(集锦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生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生作文(集锦5篇)

心生作文 篇1

  著名画家梵高所创作的《星夜》,描绘了神秘的、带有梦幻色彩的夜空,令人无限神往。在哪里会有这般绚丽的夜空?我想,即使是北极上空的绚烂极光也无法企及。梵高从未看到真实的“现场”,但这丝毫不影响《星夜》成为经典。因为那呈现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苦恼、烦闷积郁为力量挥洒于画纸上,激发出内心中无法抑制的澎湃,不是真实的‘现场’,却是真实的感悟。

  与其说“由于丧失‘现场’,人类正在丧失经典。”,不如说人们正在丧失对“现场”的思索与感悟,丧失其在内心中引起的波澜。古人常会在幽幽月夜有所思、有所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斟独酌,内心深处是孤独与惆怅。必须承认,我们也同样拥有如此美好的明月,我们更是在内心拥有丰富情感的青葱岁月。但现金的我们,或许知道某娱乐明星的全部动态,却不知晓,今晚的明月或圆或缺。

  “现场”,是需要用心去铺捉的,而且那只是呈递经典的载体,更重要的'是由心生的感悟。经典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丧失,更不必去怪罪现场的消失,但经典会因我们对内心世界的主动屏蔽与忽略而渐行渐远……

  为何会丧失经典?也许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眼前繁忙的生活,即使有些许空闲,也会因陷入“思考是附加的一份劳心劳力的工作”的怪圈,而放弃思考,我们正在为我们的内心世界竖起一面不可越进的围墙,但往往真正的经典,皆出于真实的内心世界。心有所想,恰好遇见现场,从而呈现出一个个“经典”,最关键仍在于内心所想。假若锁住内心,即使有现场,抒发出的所谓“思想”也不过是矫揉造作的模仿罢了。

  象由心生,是用内心体会时代,体会自我,从而造就经典。

  在封闭的精神病院里,梵高面对着苍白的墙面,仍执着画笔,描绘着心中的浩瀚星团;同样的夜空下,朝气蓬勃的青年在课桌前,激扬文字,书写着发自内心的人生经典!

心生作文 篇2

  长城,蜿蜒盘曲在万山中,叫人惊叹,令人膜拜,使人遐想。

  我多次登上长城,每一次攀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第一次攀登,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只有几岁吧,懵懵懂懂,嘻嘻哈哈,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爬上爬下,就是好玩而已,跟登山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当我登上555米的时候,妈妈非要我下去不可,不准我接着登上去?因为很多人只在这里照相留念,前面有一道提示牌,写着一行字:前方危险,小心攀登。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半途而废了,很不爽快。我们班的同学,好多人登上了好汉坡,他们还背诵毛泽东的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被同学们讥笑为胆小鬼,很不爽。

  第二次攀登的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他们老态龙钟,走路比较吃力。我想登上好汉坡,怕是难上难,怎么办?我心生一计,他们不是经常给我讲长城的历史吗?我提出让他们给我讲历史,并保证认真倾听。两个老人听我这么一说,兴趣大增,两个人抢着讲故事给我听,我乐在其中。

  长城不是秦始皇一个朝代修建的,而是很多朝代共建的,只不过是秦始皇命令把那些散乱的长城连接起来,编织成绵延万里的长城,中国北部江山才有了拱卫,所以才有南修五岭、北修万里长城之说。秦始皇对于统一全国,做了很多贡献,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

  我还是对有关长城的故事更感兴趣一些,希望他们不要再说秦始皇。这长城是怎么修建起来的,在那个落后的时代,老百姓吃都吃不怕,哪有力气来修建万里长城?这应该是外星人的杰作,外星人很厉害,有移山填的能力。修建个长的“根带”。那还不是举手之劳。

  爷谷奶奶着急了,他们笑我想象力丰富,坚决地说,长城是老百姓修的,有一个孟姜女,就是修建长城的'劳役范喜良的妻子,她丈夫长年累月在外面修筑长城,吃不饱,穿不暖。她很心疼,就不远万里去给丈夫送寒衣。那时候,没有车马,她徒步走到长城,找到做工的人,却没有找到范喜良,原来她丈夫在抬石头上山的时候,被滚落的石头砸死了。孟姜女很爱自己的丈夫,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大哭起来,长城就倒了很多。

  说着,爬着,我终于登上888米,成为了一个好汉,心里很高兴,看着这么高大巍峨、绵延万里的长城,我很感叹,心想,这么雄伟的建筑,不是神仙的功劳,而是劳动人民的杰作,我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

  长城,你是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象征,你是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客你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世界奇迹:我对你心生敬意。

心生作文 篇3

  “铛”木板磕在石板上锵然有声,清脆、却又不失虔诚。随着这股敬意,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

  远远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墙,下车时发现是藏族人民去朝圣。通向山顶的路是许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疮百孔,却异常干净。

  藏民们都被一面较重略长的木板捆往手腕,着一身白衣、白裤,和麻布白鞋。他们行进得极慢,一步、一跪、一磕头,走大半天才不过百米,但他们那被长年直射晒得黝黑的脸庞上却无一丝不耐烦,干裂的嘴唇在每次磕头时都不停地念着藏语的佛经。

  伴着朝圣者的脚步,聆听着那仿佛传敲开心门的一声叩响,我们己到布达拉宫的脚下。

  朝天半仰,黄白色的漆墙毫不迟缓地反射从万里晴空中下来的日光。毫无保留地普照它四周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与墙沿的凸起连接一根根极细的棉线,线上系着无数小彩旗。泛黄的、崭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残砍不堪的、日晒雨淋的,无一不写满了细如蚊腿的藏传佛经,不禁对藏民的虔诚肃然起敬。

  我踱步绕布达拉宫一周,手指轻抵粉刷过不知多少次的黄墙,它依然光滑。明黄的躯体,溶入暖黄的'阳光,浴于金黄其中,只觉温暖,给人以振奋。仿佛先论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温暖的阳光,聆听佛的诉说,仿佛天地之悠悠,世事变迁纷扰,人生琐碎劳神,皆不足忧伤,不足牵挂起世俗与名利之心……

  追溯布达拉宫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种信仰,来坚定他们在高藏上艰苦的活着。去慰藉,濡养他们的精神。

  佛的博爱,以他的替身——布达拉宫的宏伟身躯,和普照众生的温暖怀抱感化了我,使我仿佛有一种敬意,油然心生。

心生作文 篇4

  一位朋友,在阳台上种满了花草。

  我没去过朋友的家,但那些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我都见过。每天,她都在朋友圈发一张或一组它们的图片。一朵花打苞了,一顆草籽发芽了,一只蝴蝶飞来了……她都会及时发布、更新。她的朋友圈,就是一处生机盎然的小花园。

  朋友的朋友圈会有很多人点赞、点评。让我怦然心动的是其中的一位,他说:“每天在你的朋友圈,看一眼你的阳台,看一眼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看你一眼,心里便种下一颗种子。多美的经历,多美的感受,多美的种子。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我们看到了,即使什么也没说,即使我们没有文学家的优美辞藻来赞美它,有什么关系?一颗美美的种子,已经种进了我们的心里——

  难得早起,看到草叶上的一滴晨露,它就是一粒种子。

  在大街上行走,看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手里拿着张纸片,走了很远的路,最后,将它投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里,它就是一粒种子。

  斑马线前,有人欲横穿马路,一辆车停下来了,又一辆车停下来了,它就是一粒种子。

  前面一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孩子,孩子伏在妈妈的肩头,向后张望,我与孩子的视线撞在了一起,孩子忽然咧嘴冲我笑了笑,它也是一粒种子。

  走在我前面的人,推开旋转门,待我也走进去了,才松开手,它就是一粒种子。

  抬头看见蓝天、白云,它就是一粒种子……

  如果你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一刻。你看见了它,你经历了,你融在其中了,你切身感受到了,那么,你的心里就会种下一粒种子。

  没错,生活从不是风花雪月,有很多不如意,甚至悲伤和灾难。艰辛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挣扎和苦难,视而不见与粉饰太平,都是对生活,也是对自己的不敬和背叛。我们赞美生活,并非因为它总是美好的,艰难、忧伤、痛苦,总是如影相随。纵使人生再艰难,纵使我们的心千疮百孔,也别忘了空气中还有飞翔的蒲公英,生活中总有那温暖的一刻,它就是那粒希望的种子。

  打开心扉,那粒种子就会飞进来。心里有种子了,心才会像一块土地一样,不会荒芜。

  一粒种子,未必能发芽;一粒种子,也未必能成为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没关系,这个世界从不乏这样的种子,总有一粒种子,它飞进了你的心田,并在你最柔软的部分,扎根、发芽、成长。心中这样的种子多起来了,希望和信心就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永远不要小觑了一粒种子的力量,它能穿越寒冬,也能破崖而出。就算它被埋在了我们心底,也定然能在某个春天,挣脱一切桎梏,冒出动人心魄的嫩芽。

  如果你在庸常的生活中,遇到了怦然心动的一刻,那是一粒种子,不要拒绝它。

  如果我看你一眼,心生温暖,亦请不要拒绝。因为,你也是这样一粒种子。

心生作文 篇5

  在我的成长中,有那样一个人让我格外敬佩。每每读到他的词,我总能触到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我被他爱国的情怀所震撼,被他思想的光芒所折服,被他作品的魅力所感染!诚然,不乏有能写出美丽作品的文人,但能像辛弃疾这样,内心充溢着爱国情怀,用文字将内心世界再现的文人却是鲜有闻之。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沦陷。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蹂躏下的痛苦和屈辱。幼时,祖父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并终生为之奋斗,但现实无奈,最终壮志未酬。故他的词豪放中常有悲壮之气:“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在他的后半生里,无论他抗金复国的意愿多么强烈,朝廷始终没有信任他,他无法再奔赴沙场,只能用手中那支笔,书写内心深处的美的风景。

  到抗金战场上去,带兵杀敌,成了辛弃疾一生的最高理想。他甚至在睡梦之中,还在指挥抗金部队。他寄陈亮的一首《破阵子》,表达了这种雄心壮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酒后醉醒的壮士抚弄着熟悉的宝剑,内心万千惆怅,难遣难消,他带着壮志回到魂牵梦绕的军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梦中的军营,气氛热烈,众多乐器合奏出一首悲凉的塞外悲歌,看着,听着,仿佛回到昔日的峰嵘岁月,气势如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霜弦惊。”战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跃然纸上。壮士出生入死,拼搏沙场,是为了“了却”君王平定天下大事,建立一番不朽功业!英雄在醉酒的情况下,唯一没有忘怀的是拨亮灯火,深情地端详着杀敌的宝剑。在迷离恍忽的醉态中,描绘了梦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和检阅军队的盛况,表现了他的豪迈气概和战斗情怀。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六十五岁高龄起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叹英雄垂老、报国无门,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再一次被迫离职归隐。

  秋日天空,明净,高远,辽阔,战场一览无余,辛弃疾一身戎装,立于千军万马之前,镇定从容。秋风吹起军旗,也吹起了将士们的战袍!“可怜白发生!”还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登临意。”英雄无用武之地,满腔悲愤何以宣泄?只能一遍遍的拍打栏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远望,看不见故国家乡,失望中,诗人俯视脚下,朝东流去的江水,令他突然释怀,青山挡不住奔腾不息的江水,使诗人心中重燃希望。

  朝廷再次起用时,68岁的辛弃疾已沉疴不起。农历九月初十,深秋,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满腹忧愤离开了人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信然,英雄所唱出的,自是英雄的歌!读辛词,让一个在夕阳下扶栏远望,望眼欲穿的爱国志士形象定格在我心中,如果历史是夜空,他就是那颗永恒璀璨,美丽别样的星。他,辛弃疾,让我心生敬佩!

【心生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心生作文10-10

(经典)心生作文10-25

心生作文[经典]03-11

心生作文08-13

[精选]心生作文09-19

心生的作文11-14

心生作文【经典】11-02

心生作文[精选]01-05

心生的作文12-27

心生作文(经典)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