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宿赞公房》原文及赏析
《宿赞公房》原文及赏析1
宿赞公房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注释
①杖锡:手持锡仗。锡仗,菩萨头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环,表示四谛十二姻缘之义。比丘向人乞食,到门口,便震动锡杖上的小环作声,以让人知道。
②陇月:洁白明亮的月亮。
赏析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宿赞公房》原文及赏析2
唐代杜甫《宿赞公房》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全文赏析
诗人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被贬弃官,暂居秦州,不意遇到了谪置此地的原京师大云寺赞公,所以以“锡杖何来此”反诘起笔,表现了惊愕之情。“秋风已飒然”自然是寄情于景,以秋风述说一份不满与困苦。“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紧接“秋风”义旨,进一步渲染赞公与自己处境的萧条凄凉。对仗工整,用字精准,以“荒”“倒”二字使冷落身世传神而出。此处也为下文赞叹赞公梵行高洁,禅心清净作一反衬。诗至“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则秋戚之情一扫而空,换之以无尽的平和,又透出独立孤峰顶的豪情。赞公深通佛法,无论外境如何变化,也不能动摇他的清净心。而一切万法无非真如,放逐本身也不离空性,就如虚空也是禅。在赞公身边,使诗人也感染了几分宁静安详。夜间在赞公房间休息,望见朗朗明月,扫清太虚,犹如禅心空明,能出种种违顺。同时尾联也点出题意,以作照应。
【《宿赞公房》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江宿原文及赏析08-02
旅宿原文及赏析09-13
宿府原文及赏析03-10
《旅宿》原文及赏析02-01
江宿原文及赏析07-26
宿王昌龄隐居原文及赏析02-05
宿山寺原文赏析10-07
宿山寺原文,赏析12-05
《旅宿》原文、翻译及赏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