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 篇1
摘 要:本文根据H.323协议,分析了多点处理单元(MCU)的组成,包括多点控制器(MC)和多点处理器(MP)。并在详细的分析了音频多点处理器后,提出了只对满足条件的m个信道的音频进行音频混合的方案,有效的刻服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平均调整权重算法的音频混合方案所产生的缺陷和不足,大大提高了系统对音频混合的效果。
关键词:H.323协议;音频混合;设计
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IP网络实现多媒体通信提供了基础条件,IPTV、视频会议、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宽带网络应用成为热点。而视频会议在实用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功能也己由原先单纯的电视会议功能发展成远程教学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多方面的综合业务。
1、多点控制单元(MCU)
H.323协议在逻辑上可以分为四个组成实体:终端(Terminal)、网关(Gateway)、网守(Gatekeeper)、多点控制单元(MCU)。
多点控制单元用于支持三个以上端点设备的会议。在H.323系统中,一个多点控制单元由一个多点控制器(MC)和几个多点处理器(MP)组成,但也可以不包含MP。多点控制器处理终端间的H.245控制信息,从而决定它对视频和音频通常的处理能力。在必要情况下,多点控制器还可以判断哪些视频流和音频流需要多播,以控制会议系统使用的资源。
视频会议中,在集体讨论和自由发言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多个与会者同时发言。为了使每个与会者能同时听到其他所有发言者的声音,采用了音频混合技术。音频混合单元从各个终端取得音频信号,经过混合编码后再发送到各终端。该技术的引入使得各终端在接收多个发言人的音频信号时,在带宽占用和信号处理方面,与接收单一发言人的音频信号相比,不会增加任何额外负担。
为了实现音频信号混合功能,系统必须具备语音信号编解码和音频码流转换功能。H.323要求所有终端必须支持G.711语音标准,而对G.722,G.728,G.723.1和G.729标准则是可选择的。对于能够提供高速带宽环境的网络,为了保证语音的高质量,可以采用速率较高的编码方式,如G.711, G.722;对于远程接入系统,由于带宽昂贵,则可以采用码率较低的编码方式,如G.723.1。相应地,MCU必须支持以上各种语音编码标准。
音频混合单元要求输入的各路语音信息属于同一种编码,但实际应用中由于各个终端选用的编码器可能不同,因而发往MCU的音频码流也可能不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在混音之前先进行码流转换,将不同的码流转换成同一种编码,再送入音频混合处理单元。
2、音频混合方案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与会人数只有两人,则只要保证通信是全双工的,就可以正常地进行会议,而无须进行混音。如果与会人数超过3人,则需要采用混音或者转发机制。
转发机制有两种策略:其一,将其他端点的数据都转发给一个端点;其二,按照约定的某种规则选出一路进行转发,也就是常见的“话筒传递”模式。这两种模式虽然可以满足一定层面的需求,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前者会增加网络的传输负担和端点的处理负担,后者在多人会议的讨论中有明显的反应慢效果差的缺陷。如果与会者希望能够进行比较频繁的切换发言或者讨论,则会出现明显的断续和切换失效等情况。
而实时混音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应用中,一般的'混音方案都会采用时域叠加作为基本的处理手段。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由于数字音频信号存在量化上限和下限的问题,则因叠加运算肯定会造成结果溢出。通常的处理手段是进行溢出检测,然后再进行饱和运算,即超过上限的结果被置为上限值,超过下限的值置为下限值。这种运算本身破坏了语音信号原有的时域特征,从而引入了噪声。这就是在某些系统中会出现爆破声和语音不连续现象的原因。同时,随着参与混音的人数增加,出现溢出的频率也不断上升,所以这类方法存在一个上限,而且这个上限值很低,实验证明,一般在4个终端参与混音时其结果就有很多噪音和断续,无法分辨语流了。
3、音频混合方案的改进设计
直接将各路音频流算术相加得到音频混合信号,其优点是简单且易于实现。经测试,在输入语音流少于4路时,能清晰地分辨各路语音信号。但系统仍存在问题。
在前述方法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可得到另一类混音设计方法,即将各路音频码流解码后,先对解码语音信号作一定程度的衰减,再进行算术相加。一般是在各路语音上乘以一个衰减因子1/n,其中n为进入混音器的语音流数目。这种方法能绝对保证相加后的语音信号不会溢出,而且对原算法的修改极少,极易实现。但是它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当进入混音器的语音流数较多时,各路语音信号的衰减程度都比较大,混音的结果是所有信号都比较弱,无法突出重点,严重时可能所有声音都听不清楚。
实现这一改进策略时,仍然是在每个语音通道上绑定一个解码器,负责该路语音的解码,但无需再绑定编码器。系统中最多同时存在m+l个编码器,其中m个分配给m路被选中的语音通道,另一个分配给音频混合信号S,对S编码后的码流发送到所有未被选中的终端和广播终端。由于解码器的运算复杂度远小于编码器,因此系统的计算负荷大大降低。改进后的混音器只选取音量最大的m路进行混音,其余信号被衰减,合理选择m的值,不仅使会议发言重点得以突出,与会者能获得最重要的发言信息,而且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溢出情况。这一改进措施同时解决了前述两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某个编码器在由一个语音通道转而分配给另一个语音通道时,必须先进行初始化(G.711a/u除外)。必须注意,要尽量减少编码器和语音通道之间对应关系的改变。
4、结束
本文在研究了H.323协议的基础上,研究了MCU的音频混合模型,并详细阐述了音频混合方案,为了过滤混合时的嘈音和增加临场感,提出了音频混合方案的改进方案。
设计方案 篇2
(一)艺术活动:
制作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不倒翁,巩固 和运用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不倒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在艺术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 蛋壳、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笔,剪刀,胶水,及时贴等等辅助材料。
3、 范例几个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范例,边玩边说科学课结束时的儿歌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观察范例,请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1)请幼儿摇一摇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肚子里首先要有东西,使其有重量。
(2)发现一下,在不倒翁肚子里的东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制作应该先进行那一步,然后呢?为什么?
(4)讲讲自己打算制作的不倒翁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3、 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4、 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5、 与不到翁一起跳舞结束课程。(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教育随笔: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丰富知识,教育契机隐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每个细节。
元旦日日临近了,每个班都沉浸在元旦节目的排演中,大班双语剧的排演中 ,需要个西瓜的道具,用什么做呢?思来想去决定用气球吹上一定量的气,然后外加装饰,可是气球吹起来后,发现气球太轻了,自己就动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里面加点东西,让它重点不就行了吗?是呀,于是我放掉了里面的气体,把在奇妙的植物主题中幼儿带来的种子和孩子们一颗一颗地放气球里去,然后把口扎紧放到了桌子上,这时,李鑫杰小朋友喊道:”老师,老师!气球不跑了,还左右摇晃起来!和我家的那个玩具不倒翁一样!可不是吗!气球象不倒翁一样左右摇晃起来,并且不倒下了。我心里暗喜,孩子们又发现科学的奥秘了。我马上问:“为什么气球不跑了?刘力源说:”它肚子里有种子,沉了!我又问:“为什么气球不倒了呢?孩子有点答不上来了,一个个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过了一小回,杜琳林嘟囔着有点不自信的说:“气球的的底是圆的,还有它下面有种子沉了压的气球不倒下。”我表扬了刚才发言的孩子,同时对孩子们说:“我也很想知道它为什不倒?刚才小朋友说和不倒翁一样,明天把自己有不倒翁玩具带来咱们一起发现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就这样一堂科学课形成了,在孩子们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后,又产生了动手制作不倒翁的想法,于是一堂科学和艺术整合的课程形成了。
在艺术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时,邹宇轩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连忙过去,原来鸡蛋装上种子等东西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摇晃起来,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放入的种子由于没有固定,鸡蛋歪向哪,其内的种子一起就过去了,所以起不来,我故意装做没有办法的样子,着急的说:“那怎么办呀?”孩子们附和着:“对呀!怎么办呢?孩子们哑然了了一会,潘泰说:“让种子不跑不就行了吗?”这一提孩子开了锅一样的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用东西压住!”不行,不行!口小东西进不去!”老师!老师!有了,用双面胶带呀!”老师老师!用胶水粘!”我没有给予他们答案,我说:“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自己去试试吧!”在尝试操作中,孩子们即既要考虑别把蛋壳弄破了,考虑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办法把其内的种子固定,孩子热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结果最后出来,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种子装进蛋壳(或者)后,然后倒上适量的胶水,让胶水把种子固定在底部。制作现场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壳,有废弃的胶带,有各色的剪纸……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学到了和巩固了知识。
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习作一》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习作的要求。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的建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总评: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继续加油!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模板09-28
网络设计方案09-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7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02-2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20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6-2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