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施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xx—20xx年)》(皖政〔20xx〕25号),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安全高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制定本实施方案,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到20xx年,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教育资源、教学方式、科研支撑、服务手段实现新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到20xx年,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全面融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现并广泛共享;信息化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充分显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对各类教育及社会重点行业信息化的服务、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二、建设任务
(一)信息化环境建设
1. 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省教科网)主干网的升级改造,更新安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以下称省网中心)及十六个市级节点(含巢湖)的硬件路由设备,将省网中心到市级节点的专线链路带宽提升到1G以上,并根据高校信息化应用实际需求,适时增加接入带宽。拓展省教科网的资源优势、接入能力与范围,根据市场需求和应用需要,以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接入。实现连接省教科网的校园网出口安全联动管理,保证网络环境安全、稳定、畅通。
推进省教科网和高校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进程,实现高校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与开发,丰富和拓展IPv6的网络资源、应用领域和服务方式。
2.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引导并推进高校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开展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增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开展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数字校园应用体系和面向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数字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建设安全、稳定、环保、节能、高效的智慧校园,以及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3. 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标准建设。以教育部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高校现有信息标准执行和信息化建设实际,按照科学、通用和可行的原则,建立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标准体系,制订《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实现高校数据编码的一致性,规范高等教育信息平台建设。
(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 资源建设与共享。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兼容异构平台,开发优质资源,广泛应用云计算技术丰富高等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继续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丰富安徽省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专题特色数据库及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成面向全省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中心。
2.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引入慕课(MOOCs)等网络教学模式,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及其运行、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试行组织高水平教师和技术团队创建慕课等教学资源,深化拓展安徽高校转型发展和特色育人成果并推广转化,加快推进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网络共享;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形成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机制。推进“翻转课堂”、“微课程”、“移动学习”、“网络教研”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在线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形成全体师生和社会公众均可在线学习并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的新型网络学习体系。
3.高校资源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创新。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安徽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互联互通,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增强优秀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依托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对社会有序开放,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三)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 数据中心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在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基础上,建设省级高等教育数据中心,形成全省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整合、完善全省高校人、财、物等基础数据,建立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纳入省级基础数据库统一管理与服务。实现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全省高校基础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规划方案《信息化系统实施方案》。
2. 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建设。建设省级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提供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
建设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建设学生管理类、教师管理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类、其他业务管理类等5大类20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监管、教育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等业务应用。
建设省级高等教育管理服务门户。统一规划和布局面向高校和高等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信息服务体系。基于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为全省高等教育的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3. 高等教育科研协作支撑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逐步扩大高校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范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信息、成果管理、在线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团队组建和协同创新等服务,增强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推动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创新。
建立基于骨干高校计算和存储资源的省级公共平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处理和大科学装置及大型仪器的共建共享服务;建立健全科研协作运行管理机制,整合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方面的科研力量和服务需求信息,有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享教育科研资源,协同推动知识创新、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
4.试行高校间学分互认和转换。依托网络教学和校际协作联盟等平台,积极推进跨校跨单位选课试点,制订学分互认和转换方案,建立基于课程的学分互认体系和新的学籍流动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共享发达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和不同类型的优质特色教育资源。
(四)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1. 继续教育支撑环境建设。依托安徽开放大学,建设双向视频远程教学及会议系统,远程教育云教室,地市开放学习中心,县级开放学习服务站,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中心,卫星电视课程传播系统,远程呼叫中心,远程考点视频监控系统,安徽继续教育管理中心等,增强继续教育远程支持服务能力,打通各级各类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形成完善的继续教育支撑环境。
2. 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安徽开放大学和高校合作,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手段,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搭建远程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移动学习等系统,进一步完善全省成人高等教育统一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安徽开放大学,在安徽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基础上,整合各类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安徽社区教育远程服务平台,推进优质学习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4. 学分银行建设。建设安徽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平台;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终身学习档案,支持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实现学习者教育学分的`累积与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五)高等教育信息化引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 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信息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不同层次、类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制度。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研发与装备研究,建设一批教育信息化实训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人才保障。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形成制度,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
3. 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围绕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运行维护等任务,建立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规范和激励机制,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加大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努力构建一支技术过硬、相对稳定、保障有力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省网中心核心路由设备从1000M升级到10000M,根据应用需求,部分高校接入带宽可达到1G以上,实现50G以上总带宽。
加强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安徽省分中心和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部分本科高校试点开发慕课资源和建设慕课平台,建立促进网络在线课程健康发展的管理机制。
建设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平台,进一步完善远程教学、信息管理、资源管理、移动学习等信息系统,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试点。
第二阶段:20xx年-20xx年。升级完善高校校园网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平台,建立连接专网的校园网出口安全联动管理机制。全省本科高校实现IPv6接入;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高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门户、高等教育科研协作支撑系统、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平台。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高校广泛应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建成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及专题特色数据库,完成高校基础数据和全省教育资源的整合,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移动终端访问。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师生经实名认证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互动教学。
完成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平台建设,启动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和学分银行建设,继续教育支撑环境初步建成。
第三阶段:20xx-2020年。全省高校以多种方式接入省教科网,根据应用需求,接入带宽可达到1G以上,并实现IPV6接入;全省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充分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丰富并完善安徽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建成支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数字资源体系;完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及支撑环境,社区教育网络覆盖率达100%,基本建成满足“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相对完备的数据分析系统,为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社会机构和用户需要提供实时精准数据支持。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作系统化和常态化,相关制度健全,培训和考核体系完备。
四、保障措施
(一)省教育厅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根据方案制定考核标准,检查高校贯彻落实省级高等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
(二)根据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省教育厅遴选部分高校作为信息化试点单位,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监测评价、政府购买服务和后期奖励补助等政策机制。
(三)高等学校要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要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高校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优先部署、实化措施、从严考核;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实施方案和分步实施计划,并报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备案。
(四)高校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信息化环境、资源和管理等应用平台建设及其运行维护和更新的资金需求。鼓励高校创新机制,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高校信息化建设,或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与社会专业机构、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方案 篇2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我们悉心的照料,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鞭策。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特制订本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因
1、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智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等,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
2、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不同的智能突出表现为人的语言智能、逻辑思维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
3、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畏难情绪严重。
二、辅导目标
1、培养优等生、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纠正学生认识偏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掌握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现其能力与才华
2、学生能在课内、课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独立、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坚决反对抄袭他人作业。在课后,要及时复习,多次复习。
3、提高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力求做好学优生、学困生的辅导的工作。帮助那些优秀的学生更优秀、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迎头赶上,全面提高政治学习成绩。
三、辅导计划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辅导员:史平君
小组长:钟权
副组长:各班班长、各班学习委员
辅导时间:周二活动课时间
2、课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各类学生的内在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讲授时,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便于后进生接受。设计“弹性作业”允许优差生有所选择。课堂训练中,要注意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点拨,课后作业要关心他们的完成情况,并对有困难的进行个别辅导。
3、处理好几个相应的关系:求知品质与求知能力的关系,培养良好的求知认识、态度、毅力与习惯。知识传授与方法指导的关系,转化的重点放在思想教育和打基础方面,又不能忽视相应的`学法指导。分项实施与整体结合的关系,对家长、各科老师、参与学生都应有具体的分工和要求,
4、坚持正面教育,爱护学生,替后进学生着想,做到满腔热情地关怀,循循善诱地疏导,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燃起后进生成功的希望之光。
5、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既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更快的进步,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6、做学生思想上的领航人,生活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扬平等民主作风,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7、结合时政热点,编写有关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措施
(一)对学优生的辅导:
1、对本班的优秀生进行培优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渴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2、把对优秀生的辅导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与时政分析结合起来,注意培养优秀生的自学意识和探究能力。
3、每节课要适当安排一些思维训练的习题,如案例分析、探究实践等,借此加强对学优生的个别辅导,进一步激发学优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爱好。
4、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优生提供资料,特别是近几年郴市的中考真题,介绍解题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
5、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听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记忆。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解答,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鼓励学生质疑。我要求优秀的学生在质疑的同时,能大胆地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不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出的问题,从而学会或引导学生提出重难点问题,提出创造性问题。组织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外开展提高性的自学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适当作一些指导。
(二)对学困生的辅导:
1、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堂管理,要经常提问学困生。针对一些学生知识缺漏,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给以补课。学困生的作业坚持面批面改上,紧紧盯住作业和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补课总之,要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2、鼓励提高学生兴趣。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体验成功感。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厌学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家校联合协助辅导。教师要经常找学困生谈心,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及时与家长联系,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协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切中时机,“传情报”、“送喜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4、优带差辅导。充分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帮助他们在学校里,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5、重视个体差异,树立自信心。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情况,教给正确学习方法,使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改善他们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对他们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学习要求:如在该卷时,放宽学困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们的成绩;作业要求也可以分层,尽量简单好做。
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辅导。
2、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
3、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
4、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共同成长。
实施方案 篇3
设计管理指一种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的观点来做设计相关决策的管理方法,也指优化设计相关的企业流程。它是一种长期而广泛的活动,会影响到商业活动所有层面。设计管理在管理和设计以及各部门的界面中,同样也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诸如技术、设计、设计思考、管理和市场营销不同平台间界面中作为联系。
设计管理的历史发展
设计管理的根源要追溯到1920年代的AEG和1940和1950年代的Olivetti。长期以来设计管理都被用作一个名词,但却没有被正确理解,因为它既不是直接指设计也不是指管理。
设计是企业内的一个部门或者作为独立的顾问机构,它不总是与商业合作的很好。客户和市场通常把设计看作表现和生产的功能部门,而非是一种战略资产。设计师也把他们的技巧和知识集中在设计物的创造上,并间接在这个创造性的过程中提出了更大的问题。设计师一直不善于以商业能够理解的方式来阐述其价值。因而产生了一些运动来弥补这一隔阂。在英国,英国设计委员会在1944年由英国战时政府成立作为工业设计委员会,目的在于“通过所有实用的方式来提升设计对英国工业产品的改善作用”。
1950年代
芝加哥工业家Walter Paepcke(美国Container公司)二战后于美国创立了Aspen设计会议,想要把商业和设计师聚到一起——这会对双方有益。在1951年,第一届会议的主题:“设计作为管理的一个功能”,之所以选择这个是为了确保商界的参与。在在几年后,商界领袖不再参与,因为设计师参与的激增使得这个对话变了味,它不再聚焦于商业和设计的合作,而是着眼于商界失败地理解了设计的价值。当设计师们正在尽力与商界取得联系时,商界人士也在尽力与设计界取得联系。来自这两个团体的人们都在商业目标和设计如何成为管理的主题建立联系。设计管理的创立者本质上是欧洲的,早期最热心的提倡者是Peter Gorb,前伦敦商业学校设计管理中心的主任。
1960到1970年代
在1960年,设计管理这一次名在英美文献中被Farr提到。设计管理聚焦在如何把设计定义为一个商业部门,并提供有效管理它的语言和方法。在1960年代晚期,直到1970年代,
Gorb和其他人开始写文章想让设计师了解商业,想让商界了解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职能部门的巨大潜力。
“并且设计师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商业世界的语言。只能学会那种语言,你才能有效的为设计辩护。”(Peter Gorb)
在1975年,设计管理协会在Boston成立,并随着哈佛商学院而发展。DMI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它致力于呼唤设计师商业战略的必要部门,并成为设计管理的领先资源和国际权威。经济学教师首先实现这一可能(在几本与此相关的书出版之后)——建立了研究设计管理经济学方面的课程。慢慢地设计教师也随后也把设计管理研究课程放入设计的课程表。除了经济学和设计方面的课程,也有独立的纯设计管理硕士课程(Westminster大学是欧洲第一个),也有合作项目,比如Hlesinki的国际设计商业管理课程(由设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大学合作)。在1970年代后期,设计管理指在英国、欧洲和美国的聚焦设计资源在商业企业中运用的运动。
1980年代到今天
最初设计管理被很多人看作只是一种短命的流行,但岁月流逝,它已被证明了其价值(设计协会20xx),这被设计在社会、经济、生态、技术和文化过程中日渐增长的作用所支持。并且设计管理日益变得更重要“??因为商业从成本领先战略转化为质量领先战略到性能领先战略”(Koppelmann 1993)。今天,我们要从整体上理解设计,不能减少到线性的范围(产品设计,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等)。任何把设计调整到某一领域都不会很好地处理好设计的社会和经济任务。设计管理在日益复杂的企业和经济和世界中参与、组织、协调和构建。1986年出现了领先的设计期刊:《设计周刊》。
对于设计管理不同的观点
设计管理一个模型可以应用于所有企业,没有简单的功能性应用,没有取得成功的特定方法。进行设计管理的人具有不同的权威和训练,他们在不同规模、传统和行业的企业内不同的领域工作,他们所有服务的客户和市场也非常不同。设计管理与设计管理的观点一种多种多样。设计管理这个话题显示了设计管理者所要处理内容的广泛范围。许多机构都局限在子领域,因而补充一些传统的应用设计领域。
设计管理和市场营销
设计管理和市场营销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市场营销领域,这个学科在1960年代发展起来,设计变得更为重要。一开始,设计被理解成为一个市场营销的工具,后来它进一步发展,今天它与管理同样的地位。今天的管理的理论讲营销管理、产品管理和设计管理有着同样的合作关系。
设计管理vs设计领导
在日常的商业中,设计主管经常在设计领导的领域操作。但设计管理和设计领导并不是可以互换的。就像管理和领导的区别,他们在目标,目标成就,完成和结果都不同。设计领导是积极的,它从一个远景来领导,通过传达,意义的传递,通过激励,热情和获取的需要来合作,从而改变、创新和创意解决。因此因此他描绘了未来的需要,为了获得想要的将来,它选择了一个方向。相反,设计管理不是主动的,它通过使用特定的技能、工具、方法和技术对特定的商业环境作出反应。 设计管理和设计领导互相依靠,设计管理需要设计领导来知道往哪里去,设计领导需要设计管理来知道如何去那里。
PDM中BOM管理技术的.研究
讨论了PDM中BOM的原理与构成,并且根据这一原理,结合实际的工作,设计了用于管理AutoCAD图纸的PDM系统,详细分析了此系统的BEM部分的设计过程。
0 引言
在信息集成的研究和实施中,企业的信息集成框架是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它直接决定了产品开发人员之间信息交互和共享的行为方式以及产品信息的流动方式,对产品信息的数据结构、企业的组织模式以及整个集成产品开发环境的建立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制造型企业中.企业是以BOM为主线组织新产品开发与生产的。BUM(物料清单)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产品结构数据文件,是产品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传递的载体。BOM贯穿于产品概念设计、计算分析、详细设计、工艺规划、样机试制、加工制造、销售维护直至产品消亡。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作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系统,已经在国外的一些著名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著名的制造信息咨询公司CIM Dare公司总裁ED Mill给出PDM的定义:“它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和相关的过程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把所有和产品有关的数据资源和过程资源有效综合,并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构建有效的PDM系统离不开BOM的支持,BOM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BOM视图与之对应。BOM是构成一个物料项的所有子物料项的清单。本文将论
述BOM在PDM系统中的重大作用,并将它应用到一个小型的AutoCAD图纸管理PDM系统的构建过程中。
1 BOM模型
BOM是由物料条目(Item)组成。所谓物料条目是指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原材料所经历的某种形态。比如企业生产或购买的零件,由零件组成部件乃至最终形成的产品,都可以认为是物料条目。物料条目之间包含多种关系:包括部件和零件之间的父子装配关系、图纸和零件之间描述和被描述的关系、功能类似的零件之间的可替换关系等。这些关系在单一的物料条目中无法表达,只有多个物料条目组合在一起形成BOM,由BOM来表达,因此也可以把BOM看作物体形态变化过程的表达。
一般来说,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制造和销售等,它们也各自对应一个企业相应的不同部门。对一个部门来说,它对产品的理解角度不同,因此它所需要看到的BOM视图也是不同的。这4个部门可以分别对应这样的4个BOM视图:EBOM (Engineering Bill of Material,工程设计物料清单),PBOM (Planning Bill of materials工艺设计物料清单),MBOM (Manufacturing Bill of materials制造物料清单),CBOM (Customer Bill of materials客户物料清单)。
但对整个生产过程来说,决不只有BOM这样一个数据库,比如有关零件和模型的尺寸表示的几何数据库,关于测试与分析的鉴定数据库等。如何把物理上分布于不同地点数据库有机结合,组成一个逻辑上同一个数据库,从而引出了SSPD(Single Source of Product Data单一产品数据源)这样一个概念。它能够建立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严格约束,从而保证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致性。
2 实际应用
下面介绍一个根据BOM理论建立的一个AutoCAD图纸管理PDM系统,详细说明BOM的构建过程。
某CAD设计部门长期使用AutoCAD设计图纸,留下来大量图纸。但是这些大量电子图纸(或纸质图纸)分布在设计人员的电脑上,格式不规范、管理分散、共享程度低,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从而造成大量技术资料的流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急需一套AutoCAD图纸管理系统。根据以上关于BOM的理论分析,经过对图纸各种属性的分析,得出这样几个对象:项目、图纸、零部件和人员等。
(1)项目对应于一张项目总图,还包括项目名和负责人等属性。根据自顶向下设计原则,项目可以分为部件零件,其中部件可以由下层部件和零件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项目就是一棵树,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树
(2)图纸是一个项目的具体体现。是设计人员对这个项目的具体描述,包括总图、部件图、零件图等。
(3)零部件是现实世界的具体存在事物,有可能是设计部门需要设计的,也有可能是设计部门拿来就可以用的基础。
(4)人员是对参与某个项目人员的描述。
根据以上的描述,设计出如下的数据库结构(见表1一表5):
表1 项目表
表2 项目表
表3 项目表
表4 零件图纸表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经典]实施方案08-10
实施方案08-02
(精选)实施方案10-21
实施方案[经典]10-04
【精选】实施方案10-07
【经典】实施方案10-24
[精选]实施方案10-25
实施方案(经典)10-25
实施方案(精选)10-06
实施方案【经典】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