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词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春词原文赏析
春词原文赏析1
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古诗简介
这首《春望词》写于薛涛隐居浣花溪时期。此时,她虽刚年过三十,却已饱经人生沧桑。十二年屈辱的乐伎生涯中,她曾被罚往荒蛮边关,也曾拥有过节度府校书郎的尊贵地位。在终于脱离了乐籍恢复了自由身后,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开始了新生活。本该是高兴的事,但是若无那有情人分享,便成了那“幽谷空兰”“栈桥梅花”只能孤芳自赏,活脱脱透着一股凄凉。
赏析/鉴赏
诗句融情于景,开头四句描绘花开花落之景,抒发相思之情。“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不管是花开还是花落,薛涛之情惟自知,此时最相思,相思无人解,何处话凄凉?悲矣!再看“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一句,“结同心”“遗知音”坦诚而直率地表露出薛涛渴求觅得有情郎“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的心迹,可见其寂寞成殇飘零无依的现状。紧接着又写“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仅一个“复”字,叫人不由得心生怜悯,对春光易逝的忧愁正要慢慢消退,奈何那无知春鸟又要在枝头鸣叫提醒着世人又是一岁春光蹉跎,何其哀愁啊!从结构上看,词句回答了上文的相思之所在,又很好地将下文过渡到描述感慨时光荏茬,待字闺中容颜老去的苦闷之情。薛涛通过“风花”“同心草”“花满枝”“春风”等景物,看着枝头最美的花朵,数着指尖流走的时光,就像看着自己的美丽在徒劳地开放,兀然地凋零,却还是“佳期犹渺渺”一次次让“结同心”的美梦幻灭,沉浸在知己难求、知音渺渺的痛苦里。
纵观薛涛一生的.坎坷情路,其发出《春望词》中幽怨哀伤而又无力无奈之感也就情有可原了,而这也与文章开篇提到的薛涛刚柔并济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薛涛本事官宦之女,养尊处优,无奈世事变化无常,短短数月她就被迫入乐籍沦落为风月场里的歌妓。尽管如此,薛涛仍不改其洁身自好高风亮节的本质,以其诗文出彩赢得众多名士追捧。随后邂逅韦皋,有“女校书”之美称,受尽宠爱;奈何耿直之气高傲之风得罪了韦皋,被流放边疆。让人不得不感叹,在男权社会里再有风骨才气的女子还是得依附男人而生存,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十离诗》。就算是自贬身价,薛涛在流放途中还是发出了“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的感慨,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又见这女子有着男儿般心怀天下的胸怀。之后邂逅了羁绊一生的男子元稹,本以为是“才子佳人”好姻缘,怎料竟成“镜花水月”空悲切。从此,薛涛隐居浣花溪旁,着上那女道服,制那薛涛笺,一生无伴到白头。曾经红颜如今白发,几度萧索在心头。宁可同春天一同老去,也不愿将就半分半毫。这就是薛涛。
春词原文赏析2
原文:
春望词四首·其三
唐代:薛涛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译文: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花儿随着春风的吹拂,一天天的衰败下去,约会的佳期也是渺茫无期。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不能与心中的如意郎君结合在一起,岂不白白结下相爱的同心草。
注释: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miǎo)渺。
渺渺:形容悠远、久远。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赏析:
这首诗仍然是写无穷无尽的相思。有人类就有爱情,有爱情就有相思。其意是,花儿随着春风的吹拂,一天天地衰败下去,结婚的佳期也是渺茫无期。结识不到如意的郎君,编结再多的相思草,也只能是空欢喜一场更使人愁上加愁,让人心碎这里的“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是作者在佳期渺渺,没有同心人的情况下,对自己以草结同心的行动表现出自怨自艾的无比痛苦心情。
这首诗与第二首诗一样,都是刻意伤春之词,春望,在这里意味着春天里的盼望,其中包含首着一个妙龄少女渴求自己爱情而最终归于失望的故事。女主人公兴致勃勃地揽摘芳草来打同心结,要将它赠给自己的“知音”。打同心结,是表达爱情的方式,把全部希望放在“同心结”上,然而,春鸟发出哀吟,昔日的同心结,今日成了断肠草。人世间留下了一颗破碎的心,情天恨海平添了几行血泪。
女主人公仍在编结“同心草”,不过此时是“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不是不愿结同心人,而是无法结同心人,故而,也只有“空结”同心草了。一个“空”字,写尽了她伤心欲绝的情味,与尽了她无法诉说失恋和绝望的痛苦……也只好木讷地用双手编结“同心草”来打发失去了人生意义的时光。用结同心草的细节,写出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而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可见,薛涛是写爱情诗的高手,这恐怕也与她自己的.命运有关吧女诗人写爱情诗,自然有她得天独厚的条件:真切深刻细腻,易于感人至深。这正如胡云翼先生所说:“婉约而温柔的文学,总得女性来做才能更像样…无论文人怎样肆力去体会女子的心情,总不如妇女自己所了解得真切;无论文人怎样描写阔怨的传神,总不如妇女自己表现自己的恰称。”这是对女性创作的高度肯定与赞扬,也是对薛涛爱情诗的肯定和赞扬。黄周星在《唐诗快》评第一首与第三首诗为:“二诗皆以浅近而入诗,故妙。”这四首诗,以第一首与第四首写得较好,其审美价值更高一些,可读性更强一些,也更耐人寻味一些第四首诗的立意与第一首诗相同,不同的是这首诗多了一些形象性的描写,其诗就更加具体,更加感人。第四首又与第一首诗相呼应,满目春色,非但不让人喜,反而更是着恼:恼在个独赏!梳妆打扮,又有何用呢?镜里的花容月貌,又有谁看呢?又是为了谁呢?这也只不过孤芳自赏罢了。
春词原文赏析3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唐代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精心化好妆容缓缓走下阁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来到庭院中数着那开得正艳的花朵,蜻蜓飞到了玉簪上头。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春词”为白居易原诗题目。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
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鉴赏
此诗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别人赏识,只能百别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花别致情景。全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花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她心裁,富有韵味。
白居易原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禹锡和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花心情也点她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花希望。
刘禹锡诗花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花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花一句。
诗花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花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别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花痛苦花心情,使她再也别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花原因当亦有对这别人观赏、转眼即逝花春花,叹之、怜之、伤之花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花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她她那沉浸在痛苦中花凝神伫立花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花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花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花处境亦如这庭院中花春花一样,寂寞“锁,别人赏识,只能引来这别知花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她了人愁花愁一院愁花主题。
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花结尾是她人意料花,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花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别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花,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花冷寂孤凄花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春词原文赏析4
原文: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赏析:
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见下),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蒙眬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试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该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楼”,又何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为什么要“数花朵”,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她默默地数着、数着……“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春词原文赏析5
原文:
惜春词
朝代:唐朝
作者:温庭筠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低头流连好像怨恨横塘的雨。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希望你能够长久保持妖娆妩媚,不要追逐东风而被吹得摇荡不已。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忧愁的容颜带着露珠空对远方。
注释
⑴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欧阳修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从此句化出。
⑵横塘:原为三国时吴国在建业(今南京市)秦淮河边修建的堤岸,后为百姓聚居处。此处未必即是吴国的横塘,或只是借名泛指而已。
⑶金缕:金色枝条。此二句或只是飞卿(温庭筠)即目所见而别无深意;或是表面上赞扬妓女、讽刺良女。
⑷君:指花。妖韶:妖娆美好。
⑸秦女:刘学锴认为这是泛指秦地之女。“秦女”、“秦娥”这类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一般专指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弄玉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后二人在城上奏乐,因乐声似凤鸣,故招来凤凰,二人遂乘凤升天而去。颦(pín):皱眉,常用来形容愁态。
⑹愁红:指枯萎或即将枯萎之花,其状似女子含愁之态。此处借指诗中的女子。迢迢:喻指远逝。
赏析:
此诗借惜花而表达自怜、自伤之情。至于判断诗中“秦女”的身份,关键在于对“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二句如何理解。结合诗题“惜春”看,把这二句只当作一般性景物描写当然是很符合题意的。然而这两句中将花、柳对比意图非常明显,且相对而言花是正面的、大方的,柳则是负面的、小气的。若纯是景物描写,将花、柳都描绘成美好的意象就好了,这样的作品也很多,而飞卿此处也不必非“扬花讥柳”不可。况且如此写法又与“惜春”的`主旨无关,颇惹人生疑。联想敦煌曲子词《望江南·君莫攀》中有“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句,与“蜂争粉蕊蝶分香”的句意颇相似,或许可做飞卿这句诗的注脚。因此诗中女子的身份应为妓女一类的人物。再观“秦女含颦向烟月”句,秦女应指秦穆公之女弄玉,此处用其与箫史乘凤升天之事,大概是想表达诗中女子向往爱情、乞求拜托尘世烦扰的意思,而这个她想摆脱的尘世则正是青楼。
若把诗中女子看作妓女,则全诗似是在写一位“年老”的妓女的伤春之情。为了更好的理解此诗,不妨在此设想一下这位妓女伤情的背景:她的美好青春全都奉献给了“寻花客”们,然而时光荏苒,随着青春逐渐撇下她远去,那些“寻花客”们也都开始抛弃她了。此时,她既不能像良女那样拥有一个正常的婚姻生活,又面临着逐渐在青楼失宠的问题,因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她自以为对社会奉献了很多,却得不到良女那样美满的结果,因此心中既有对良女的嫉妒,也有对自己不堪命运的自伤。青春已逝,对于渺茫的前途她全然没有主意,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如何生存下去,或许这便是惹她伤春的真正缘由。
首二句写花默默含恨,而所恨则缘自雨打花落、青春凋零。三四句有趣,虽然表面上称赞妓女“大方”,而讽刺良女(即“垂杨”所指)“小气”,但细味诗意,不难看出这只是妓女对坎坷、悲惨、无奈之人生的自我慰藉而已,这与鲁迅笔下的所谓的“阿Q精神(即自我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五六句虽然表面上写这位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她却是在自言自语,花就是她自己的象征,她是在借花自怜、借花伤春。末二句写她蹙着眉对月惆怅,哀伤自己的青春渐渐远逝。
春词原文赏析6
原文:
春词二首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
注释:
题注:《乐府》录第二首,题为《陌上桑》。“倚对春光迟”中的'“对”,《英灵》、《品汇》均作“树”;光,《英灵》作“风”。
菀菀:wǎnwǎn,茂盛。
蒙蒙:原意为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指杂花繁茂。
红妆:美女。
倚:yǐ,靠。
宁:岂。
傍bàng:靠近,此指居住在淇河边。
騕褭:yāoniǎo,良马名。淮南子·齐俗:“夫待騕褭、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马”。褭:袅的异体字。“騕褭”,《英灵》作“腰袅”。
羁:马笼头。
赏析:
作品赏析
写少女。其一闺思;其二采桑。注:1:春词:乐府诗题作〈〈陌上桑〉〉。按,此二首与后一首〈〈春词〉〉或为一组。2:菀菀黄桞丝,蒙蒙杂花垂:菀菀,盛貌。3:日髙红妆卧,倚对春光迟:红妆,言女子。3:宁知傍淇水,騕裊黄金羈:淇水,〈〈诗〉〉:“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騕褭,骏马名。《淮南子》:“夫待騕裊、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言男子。4: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翳翳,陆机〈〈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吕延济注:“翳翳,暗貌。”北堂,妇女盥洗所也。〈〈仪礼〉〉:“妇洗在北堂。”5: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畏,明铜活字本作为。娇,娇娆。-----------凤尾竹客撰《常建诗集注》-----------
春词原文赏析7
原文: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绣衾,独掩朱扉,枕簟为谁铺设。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
作者简介:
阮逸 ,字天隐,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景佑二年(1035),典乐事。庆历中,以诗得罪,除名贬窜远州。皇佑中,特迁户部员外郎。与胡瑗合著有《皇佑新乐图记》。
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春恨词。
上片写少妇花香鸟语的初春景色中所生发的无限春愁。“仙苑春浓三句,将一幅春花初绽的画面,展现人们的眼前。小桃是桃花的一个品种,上元前后即开花,妆点着浓郁的春意,一枝枝花光彩照人,含露欲滴,正是已堪攀折的小桃,震颤了抒情女主人公的情弦,使她产生了缠绵悱恻的情思。“乍雨乍晴”三句,既是眼前景,又回映当年事。这样的“赏花时节”,她们曾经徘徊在花径柳下,互诉衷曲,互相祝愿,而现在却是桃花依旧,故人千里,自然是难以为怀的。偏偏那无力的东风,摇曳着花台月榭的垂柳;柳浪深处,传来了"幽禽"的软语,使她感到更加难以为情。"断魂远"以下的结语,自然而有神韵,是上文蓄势的结果。“翠径”,是芳草杂花丛生的小径。小桃依旧,幽禽如故,而往日的芳踪,当年的旧梦,已不可复寻,怎不让人愁肠百结!真是一步一态,一态一变,丽情密藻,尽态极妍,构成了美丽的画面,组成了丰富的内容。
下片写少妇独处深闺,幽梦难寻,灯尽梦回,更觉寂寞难堪。过片“此恨无人共说”,紧承“顿成愁结”。“此恨”是指春色恼人,幽禽调舌,引起她的千种幽情、百端离恨。黄昏是离人最难为怀的,它是“倦鸟归巢”的时候,也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候。
所以历来的词人往往以黄昏为背景,来描写少妇的哀怨。此处,写少妇立尽了黄昏,而游子犹在天涯,使得她不得不怀着绝望的心情去“强整绣衾,独掩朱扉”,一想到眼前的形单影只,枕冷簟寒,便又心灰意冷起来,发出到底“为谁铺设”的怨语。一句话,把这个少妇刹那间的矛盾心情充分揭示了出来。那漫漫的'长夜、那声声的更鼓,从远处传到了她的耳中,惊醒了她片时的春梦。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见碧纱窗下,乍明乍灭的残灯在那里眨眼。这个凄凉的夜、孤寂的夜,使人感到“春色迷人恨更赊”。“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结句情景交融,余味无穷,它们都是让抒情主人公的丝丝哀愁,缕缕离恨,在这隐约凄迷的景色中流露出来,比起一般的直抒胸臆,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全词用铺叙的手法,从寻梦到梦回,层层敷衍,节节转换,情景交融,刻画入微,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又前后呼应,段落分明,成功地反映了一个少妇独处深闺的寂寞心情,是长调中富有韵味的佳作。
春词原文赏析8
原文:
亭亭画舸系春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诗词赏析:
郑文宝的《柳枝词》是写离恨,用了反衬手法,“画舸”“春潭”等美景寄寓离别时的不舍。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一个生活画面:“酒半酣”酒只半酣,船却起锚,多么的不舍和无奈啊!三四句,字面上是说行人“不管烟波与风雨”,依然远去,实际上是借对友人的毫无道理的埋怨进一步抒发自己依依不舍的真挚情谊。
这首诗抒写离情别恨。“亭亭”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八说:“长安陌上无穷柳,惟有垂杨管别离”。因此,本诗第一句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我们可以想见,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作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三四句是说,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将越走越远,满载着离恨去遥远的江南。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真是无理而妙。“不管”两个字,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末句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
此诗用清新柔婉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动的送别场面,极富诗情画意,诗风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为后来许多词曲作者所仿效。周邦彦把这首诗改写为《尉迟杯》词:“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西厢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些词句显见地都是受了本诗的影响写出的。
这是首诗味隽永,意境优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别诗的风流早已被唐人占尽,但这一首确实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宽夫诗话》说郑文宝的诗“须在王摩诘伯仲之间,刘禹锡、杜牧之不足多也。”尽管这一评价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还是有些道理。
首句很有诗情画意,“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让人联想起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自然使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春潭的美丽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读者的脑海,确实是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这样一幅春潭送别图就非常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第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自然使人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而不是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因为主、客都只有“半酣”,且临别时“帐饮无绪”,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第三句一下子就让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别情充溢宇宙。
最值得赞赏的是末句。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点创造性思维,是难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说它可以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可以抛——“故已抛愁与后人”,可以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断愁”…郑文宝用“载”是一个创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来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笔者也曾把它搬上飞机,“波音纵愿驮奴怨,载向云霄当坠”。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载”字,不知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多少空间!
《柳枝词》这一题目是后人加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写柳也多与叙别相联系。刘一禹锡《柳枝词》说:“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垂杨绾离别。”
诗第一句中的“系”字,就包涵着杨柳。《竹庄诗话》卷十七引《诗事》里的话说:“终篇了不道着‘柳’,唯一‘系’字是工夫,学者思之。”其实此诗中心不在咏柳,而在咏别。
如何把无形的别情直观可感地写出来,这首诗的构思有三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这一形象化的说法,后来常被诗人所仿效,如周邦彦用入其《尉迟杯》一词中:“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二是移情于物。清人吴乔说此诗,“人自离别,却怨画舸”,似乎是这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三是如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说,“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
春词原文赏析9
原文:
春望词四首·其一
唐代:薛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译文: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花开的时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赏,花落的时候你无法与我一起悲伤。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想要问我相思之情让人最为难耐的时间?那一定是在花开花谢的时候。
注释: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欲问:想要问。
赏析:
这首诗写思妇渴望与久别丈夫相聚首的无限相思之情。
思妇面对百花盛开的撩人春色,面对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触景生情。“花开不同酵步翻赏”,而花无百日红,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开花落,最惹思妇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胜低回与哀婉,自然使思妇联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边,辜负了青春年华,这让她怎能不思念远别的丈夫(或恋人),也就自然而然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伤春情怀。
花开“同赏”,花落“同悲”,这是思妇与丈夫(恋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爱境界。然而,事与愿违,却花开不能“同赏”,花落也不能“同悲”,这恐怕是夫妻之间的情爱的不幸与悲怆。有哪一对情人不希望“比翼双飞”,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处,欢乐与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长河里,碰见点风雨,有哪一对真正的情侣不能同舟共济呢?
在共渡难关中的“同悲”,又何尝不是含有苦涩的爱的甜蜜呢?何况“苦中甜”,即诗中说的爱情生活中的“同悲”,这要比“同赏”更有其深刻的内涵。“同赏”与“同悲”共同构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爱、休戚相关、相濡以沫、相互依恋,这恐怕才是诗人在这首诗里要讲的爱情真谛!这恐怕是这首诗中所说的不能“同赏”,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怅和无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炜《古今女诗选》称此诗:“不同悲胜不同赏’多多。”赵世杰《古今女史》说此诗:离恨绵绵。
春词原文赏析10
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注释
西湖竹枝词: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区。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庆周围地区)一带民歌。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
是侬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词与“云雨”、“鱼雁”等意象一道,常为古人用来作男女恋情的象征。
心底:指“侬”的心底。湖头,湖起始的地方。此处指“侬”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断,指道路不通。暗示“侬”与心中人许久音讯阻隔,没有相会了。
断桥:桥名,在西湖孤山边。本名宝祐桥,又名断家桥。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以来皆呼为断桥。
金:金黄色。此指柳叶由绿泛黄,与金黄色相似。又黄色醒目,容易辨认。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围多山,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相对峰头俱化石:相对,面对面的相向、对峙。双影在,
照清浔:清浔,清澈的水边。浔,水边深处。
注释
江城子:词调名。分单调、双调两类,各有数体。单调始于晚唐韦庄,五代欧阳炯,双调始于北宋苏轼。
张春溪:名伯魁,字春溪,清浙江海盐县人,张惠言友。
西湖竹枝词: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区。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庆周围地区)一带民歌。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词与“云雨”、“鱼雁”等意象一道,常为古人用来作男女恋情的象征。
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心底,指“侬”的心底。湖头,湖起始的地方。此处指“侬”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断,指道路不通。暗示“侬”与心中人许久音讯阻隔,没有相会了。
断桥:桥名,在西湖孤山边。本名宝祐桥,又名断家桥。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以来皆呼为断桥。
金:金黄色。此指柳叶由绿泛黄,与金黄色相似。又黄色醒目,容易辨认。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围多山,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相对峰头俱化石:相对,面对面的相向、对峙。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相传有贞妇送夫从役,站在山头望丈夫,久之化而为石。后遂以此典表现女子对丈夫的忠贞与思念,形容精诚至极。
双影在,照清浔:清浔,清澈的水边。浔,水边深处。《淮南子·原道训》:“故虽游于江浔海裔。”句谓西湖边上的南、北两峰,就象那古代的望夫石一样,相对眺望,伫立凝视,它们的双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赏析
从这首词的小序“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看,可知这首词为步韵之作。竹枝词为诗体,张惠言一生不作诗,自言:“余年十八、九时,始求友,最先得云珊。时余姊之婿董超然,与云珊锐意为诗。三人者,居相迩,朝夕相过,过即论诗。余心好两人诗,未暇学也。其后三、四年,各以衣食奔走南北,率数年乃一得见,见辄出新诗各盈卷。而余学诗,久之无所得,遂绝意不复为。每见超然、云珊读其诗,恧然以愧”(《茗柯文编·杨云珊览辉阁诗序》),所以,他以词来和友人张伯魁的诗韵。
词的上阕主要写闱中佳秀对“郎”的'思念、盼望,写她与“郎”虽有情却彼此音讯睽隔,展示出这位女子多情、勇敢且惊世骇俗的风致。词下阕承上阕的情感,过片即直言“侬”对“郎”的思念与盼望:“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词中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是如此之不可遏止,煎熬其心魂,以致她爬上西湖傍边的南高峰来眺望心中人,希望他也能登上山峰,与其相会。固然,词中女子是否登上山峰我们不必过于坐实来解,这也许只是她的一个想象而已,或者一时的情感冲动罢了,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她是否与“郎”相会了呢?没有,因为“郎愁深,妾愁深”。如果两个久相睽隔的人能够相会,以慰相思之苦,也许他们的痛苦或者能够得到稍许的冲淡,然而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所以,他们双方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沉。于是,词中女子在心中默默地告诫她的恋人:“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不叫“郎”到我身在其中的南峰来寻找,却叫他南辕北辙到北峰去追寻,显然是有情绪,闹别扭了。或者,词中女子在埋怨恋人太没有胆量了。或者,她对恋人的犹豫不决深感失望。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她脱口而出抛出了重话:“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意思是:你最好到北峰去找我,那时,我在南,你在北,我们两个都变成伫立的石头,遥相眺望,永远揆隔,只有我们的双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话说得重了一些,但从这牢骚语中我们可以窥见词中女子的耿耿深情,也由衷的喜欢她那种直来直去,有话就要说的率直、泼辣的性格。
此词写得明白晓畅,中多口语,颇具民歌风味。词中女主公率直且颇有几分阳刚的个性,与唐宋词以来小词中流行的纤弱女性形象相比,颇具几分异量之美。而词中女主人公对恋情的坚贞与不懈追求,也令此词的言情纯真、坦白,楚楚动人。
春词原文赏析11
原文:
惜春词
[唐代]温庭筠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译文
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低头好像怨恨横塘的雨。
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
希望你能够长久的留下妖娆美好,不随着春风依旧荡摇。
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感慨青春就像那渐渐凋零的带露残花。
注释
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
横塘:三国时期吴国在建业(今南京市)秦淮河边修建的堤岸。此处借名泛指秦淮河。
金缕:金贵的枝条。比喻杨柳自珍。亦有人认为此二字仅仅指金色的枝条。
君:指花。此处明文指花,暗喻喻人。
妖韶(sháo):妖娆美好。
秦女:有学者认为此处泛指秦地之女。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秦女”“秦娥”一般专指春秋时秦穆公之女一弄玉。弄玉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后二人在城上奏乐,因乐声似风鸣,故招来凤凰,二人遂乘凤升天而去。
颦(pín):皱眉,常用来形容愁态。
愁红:指枯萎或即将枯萎之花,其状似女子含愁之态。此处借指诗中的女子。
迢迢:喻指远逝。
赏析:
此诗写青楼女子的悲叹,诗人也借惜花而表达青春远逝、不堪命运的自怜、自伤之情。首联采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含恨凋零,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颔联反衬,表达妓女对坎坷、悲惨、无奈之人生的自我慰藉而已;颈联语义双关,表面上写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却是自顾自怜;尾联写妓女皱着眉对月惆怅,青春犹如枯萎的花朵渐渐凋零,实则表达出诗人备受打击后忧愁、痛楚的心境。全诗借景抒情,以花自喻,引起丰富联想。
首“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采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含恨,与之亲近的鸟儿问它也不说话,而心有所恨的原因是秦淮河上雨,花落自凋零。其中的花是比喻妓女的青春。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比较有趣,初看似乎并无深意,不过是眼前所见的即景,和一二句连贯,但实际上如果理解了是描写什么人,那么这一句就大有深意:首先从字面上看,先是称赞妓女的“粉蕊”和“香”任君采撷,非常大方,然后讽刺良女自珍“金缕”,十分小气。从潜台词上看,作者并非要对良好的礼教品德进行讽刺,而是以此反衬妓女人生的坎坷、悲惨和无奈,这种以妓女之口传递出来的意思,一方面代表不同角度的不同人生价值态度,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妓女的这种观念不过是自我慰藉的“精神胜利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同样语义双关,表面上写妓女希望花能长保青春妖娆而不被东风摧落,实际上却是自顾自怜,希望自己青春长久一些,否则年老色衰就会失宠,以后的生活将会如花摧落、凄凉无比。
最后“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的读解稍有异议,这主要是因为对其中“秦女”二字的看法不同,有学者认为“秦女”为秦地之女的泛指,这二句是写妓女皱着眉对月惆怅,自己的`青春犹如枯萎的花朵渐渐凋零。但如果为泛指,就包括了良家妇女,与上几句妓女的自述语境并不十分贴切,所以也有人提出“秦女”当泛指秦准河的青楼女子,理由是当时的秦淮河是烟花之地的代指。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不过这里的春天既是大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春天,更是人生中美好事物的象征。
温庭筠写这首《惜春词》不仅是为歌伎的青春不再而哀叹,更是劝慰世人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自已有限的生命。他对歌伎无奈的生活际遇有着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是在勉励自己——自己拥有自由的生命,更应该珍惜青春,在年轻的岁月里多做一些事情。“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更是他对自己的寄语:希望自己心中永远保持美好的一面,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丑恶的东西同化,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是这些。
春词原文赏析12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古诗简介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注释
:春牛:即土牛,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劝农耕,并象?春耕开始。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称。丐:乞求。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肉红: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春幡: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天涯:多指天边。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杨花:即柳絮。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礼赞海南春天的'词。在词史上也是第一首写海南之春的赞歌。词中欢快地描绘了春回大地,海南岛上,一派庆春备耕的景象。这首词是一副工仗的春联词。用词写春词,在词史上这是第一篇。鉴赏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此词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汉书、礼仪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帜。春胜,一种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又称剪胜、彩胜,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两片的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上片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下片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接着上、下片对应着力写景。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句,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谓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此词礼赞海南之春,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同时词又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我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这首词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结果反取得异样的艺术效果,不但音调增加美听,而且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这又是苏词高出他人之处。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事实上,作者也许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这也是苏词不同流俗的地方。
春词原文赏析13
原文:
春望词四首·其二
唐代: 薛涛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译文: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采摘小草结成同心结,将它赠送给我相知相爱的心上人。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春愁伴着春光同我告别时,那不知我心事的子规鸟却哀鸣不歇。
注释:
揽(lǎn)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揽草:采草。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结同心:同心结。旧时用香辈或销带打成的连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中的“揽草结同心”是指用草编成同心结。将香草结成同心的'样式,准备送给理想中的恋人,表现出怀春的感情。“将以遗知音”是指赠送给我相知相爱的情人。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用两典故:“同心结”和“子规鸟”来表示心中的情爱。同心结”典出《玉台新咏》梁武帝萧衍《有所思》:“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古人用来表示男女相爱的象征。
春词原文赏析14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古诗简介
《忆王孙·春词》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小令。作者李重元共作有四首《忆王孙》,分别题作“春词”、“夏词”、“秋词”、“冬词”。此词是第一篇。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杳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观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敛的特征。全词用一连串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的.伤感,深切动人。
翻译/译文
茂密青草使我想起王孙,柳畔的高楼上凭栏凝望,杜鹃蹄声哀切令人神伤。眼看着又到了黄昏时分,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
①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②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
③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赏析/鉴赏
李重元的《忆王孙》是一首描绘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闺情”词。
词的首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是化用刘安《招隐士》赋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之语,写出这是在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点明了时间、季节。
“柳外楼高空断魂”谓登上高楼,凭窗远眺,盼望日夜思念的丈夫能出现在眼前,只是仍不见丈夫身影,不觉悲从中来,益觉伤悲。“杜宇声声不忍闻”言杜鹃鸣声凄厉,更能引起思念亲人的悲凄之情。“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时将黄昏,天又降雨,拍打梨花落地,伤情离绪更进一层。少妇思夫的孤寂心情,伴随凄风厉雨,更加魂消肠断。不忍再看落地梨花,遂关掩门户,不再见人。给人以无穷遐思,悲苦难以尽言。
全诗一句一层渲染,层层推进,直至最后“深闭门”打住,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读来令人为之心恸。
小令如绝句,易成而难工,最重神韵。此词利用传统意象,将芳草、烟柳、杜鹃、春雨、梨花诸物与所抒离恨别绪结合在一起,使之情景交融,所以意境深远而韵味悠长。
春词原文赏析15
忆王孙·春词 宋朝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春词》译文
暮春时的萋萋芳草总是让人想起久去不归的游子。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声声悲凄,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即将到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忆王孙·春词》注释
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
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像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忆王孙·春词》赏析
作者李重元共作有四首《忆王孙》,分别题作“春词”、“夏词”、“秋词”、“冬词”。此词是第一篇。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杳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观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敛的特征。全词用一连串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的伤感,深切动人。
首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是化用刘安《招隐士》赋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之语,写出这是在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点明了时间、季节。
“柳外楼高空断魂”谓登上高楼,凭窗远眺,盼望日夜思念的丈夫能出现在眼前,只是仍不见丈夫身影,不觉悲从中来,益觉伤悲。“杜宇声声不忍闻”言杜鹃鸣声凄厉,更能引起思念亲人的悲凄之情。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则是时将黄昏,天又降雨,拍打梨花落地,伤情离绪更进一层。少妇思夫的孤寂心情,伴随凄风厉雨,更加魂消肠断。不忍再看落地梨花,遂关掩门户,不再见人。给人以无穷遐思,悲苦难以尽言。全诗一句一层渲染,层层推进,直至最后“深闭门”打住,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读来令人为之心恸。
小令如绝句,易成而难工,最重神韵。此词利用传统意象,将芳草、烟柳、杜鹃、春雨、梨花诸物与所抒离恨别绪结合在一起,使之情景交融,所以意境深远而韵味悠长。
《忆王孙·春词》鉴赏
就其所用词语看,全词所用也无非是宋词中惯用的语汇,如柳外高楼、芳草斜阳、梨花带雨、黄昏杜鹃。但是正像有才情的作曲家仅凭借七个音符的不同组合就能构成无数美妙的乐章一样,这首词也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组合和不露痕迹而天然精巧的构思,描写了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艺术形象。
我们先看一看这首词的结构。这首词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那一份香眇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加浓,逐步显示的。在场景的转换上,词作又呈为一种由大到小,逐步收束,词终而趋于封闭的心态特征。此词起笔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连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轻飘扬到天尽头了。这一句,情与景都呈现出一种杳眇深微的特征。接下来,场景收束为田间路头杨柳、柳外高楼。
继而,在杜鹃声声中,将到黄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景再次收束为小院梨花带春雨。最后,螟色入庭院,场景收束为一个无言深闭门的近镜头。可以想见,闭门人游荡在千里外的芳心也将最后回到常日紧闭的心扉内。词作结构由大而小,由外而内,由景生情,总体上表现为收束的特征。这一特征又准确地表现了古代妇女那种内向型的心态。
这首词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以锤炼字句为能,因为可以看见词中选用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大多在前人诗词中反复出现过,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感情。意象本身就有很强的美的“张力”,足以调动人们的生活文化积累,从而帮助读者想象美丽的意境。比如,词中写到的芳草、杨柳、高楼、杜宇、梨花,无一不是中国雅文学中的`基本意象。这些意象经过历代诗人传唱,已具有一触即发、闻声响应的高度感发能力。即以“柳”而论,从《诗经》中的“杨柳依依”到韦庄的“无情是台城柳”,从李白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一缕柳丝寄寓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愁绪啊!人们读到这个字,就会随着各自的文化积累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那种萦绕在心头的忧怨。再如“芳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那无处不在的芳草,承载了游子思妇的无穷相思。
这首词中的其他意象也大多具有这种美的联想性。因此,当作者把这些意象巧妙组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更丰富的启发性的画面。于是人们在熟悉中发现了陌生,有限中找到了无限。
读这样的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春词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经典】春词原文及赏析11-09
春词原文及赏析05-08
《春望词》原文及赏析07-26
(优秀)春词原文及赏析09-19
春词原文及赏析(优)09-19
[精]春词原文及赏析11-09
春词原文及赏析[必备]11-09
春词原文及赏析(优选)11-29
惜春词原文及赏析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