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1-18 15:17:5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1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xx年农业科技人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同声传译、数字媒体、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激增,但社会可提供就业岗位数量没有明显增长。

  2、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差异等社会环境和体制因素导致毕业生就业流向出现不均衡状况,同时造成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

  3、毕业生薪酬期望下降,但毕业生薪酬受行业、地区及用人单位收入影响差异较大,大城市毕业生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4、毕业生对就业能力认同度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还存在差距。

  5、毕业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双向选择的人才就业市场,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等。

  而针对这些问题,所对应的原因有如下:

  1.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

  (1).在数量上。是指扩招对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的短期影响。

  (2).在结构上。是指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2.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失调

  (1).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凸现。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逐渐滞后以致错位。此外,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2).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能力强。因此,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而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却与这一指标要求却相距甚远。

  3.毕业生自身对就业的消极影响

  (1).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一些学生片面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此外,大学生在诚信观上的缺失也影响了择业与就业。

  (2).职业生涯模糊,就业准备不足。上了大学的很多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3).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首先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是对家长的依赖性过强。

  4.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功能欠缺

  (1).从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看。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不足。

  (2).从各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开展的工作情况看。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均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相矛盾。我国人才市场在人才需求预测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

  5.就业市场环境亟需公平公正

  (1).用人单位盲目设置各种条件。

  一是盲目的人才高消费;

  二是缺乏人才储备观念;

  三是用工制度极不合理。

  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也让大学生确实无法接受。

  (2).社会壁垒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限制大学生就业,并且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用人受限。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多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近年来,中央政府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政府还需要通过结合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和人事户籍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调节中的职能作用,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鼓励自主创业的良好就业环境。

  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

  经济增长是提供就业岗位的最主要来源,只有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岗位,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同时加强对人才培养规模、方向的预测调控,引导专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进行预测,以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与市场供求情况挂钩,减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压力。

  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

  一、通过完善一系列优惠扶持举措,为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二、建立健全灵活、方便的社会保险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满足大中专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各种参保需求,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就业管理制度方面。

  对于目前面临的非公有制单位使用大学毕业生仍然有进人和户口指标的限制、大学毕业生的跨省市流动渠道仍不畅通、派遣制度存在着时间限制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打破大学毕业生干部身份、户籍制度、用人指标的限制,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流向。同时让特聘兼职、资源共享、项目合作、智力引进等不迁户口、不转关系的灵活多样的用人形式成为现实。

  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机制方面。

  一、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全国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和就业监测制度。

  二、严格规范各种毕业生招聘会的秩序,禁止以盈利为目的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三、是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与团委、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组织的联系,通过他们调动各方资源深度挖潜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的有序流动。

  高等教育机构深化教学教育改革

  专业设置是否满足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高校还需要加强毕业生职就业指导工作,使得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择业观。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一、与产业结构结合。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拓宽专业适应性,依据企业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

  二、与发展形势结合。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政策和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与实践能力结合。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拓宽专业知识面,改革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应变能力。

  四、与生涯规划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修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确定自身的职业方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一、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用“企业请进来,实习生走出去”的方式,使企业和毕业生相互了解,培养毕业生输出渠道。

  二、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和培训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方式。通过专业课程、专业测评、专业辅导、网上指导等专业手段,开展团体辅导和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多渠道就业,主动创业。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

  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社会通力营造大学生就业支持环境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用人单位、社会与学校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一、用人单位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加强人才储备,注重企业长远发展。在设置聘任条件时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毕业生的潜力发展。

  三、用人单位应加大与高校的联动程度。相互利用各自的智力、资金和岗位技能优势,共同谋求人才又快又好的发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 社会媒体要坚持健康的舆论导向,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一、引导和帮助人们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二、进行正面积极的宣传,帮助大学生适时调整就业心态,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正确解读政府为推进就业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和制度。

  四、积极传播就业信息,为大学生求职与创业提供信息支撑。

  家庭成员要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

  家长自身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对孩子求职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确看待上大学和找工作的关系。同时,要配合学校,发挥自己在激励学生成才、确立价值取向、设计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点、开辟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当然,政府、学校和社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重要保障。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努力转变就业观念,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增强提升自身就业力的意识,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坚定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将眼光投向基层、西部、小城市、乡村、小企业、私企业等急需人才的用人地方和单位,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树立竞争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大学生应对自身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及弱点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发掘自身潜力,不断调整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准备。

  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实践经验。

  1.对于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新知识,自觉地把课内外所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使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统一的知识技能系统。

  2.对于实践经验的锻炼,要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差距,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使自己尽早进入工作角色。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1.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培养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加强自我管理。并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方法以克服不良行为。

  2.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正视社会现象,客观分析自我,不断改进和发展自我,强化竞争意识,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争取求职的成功。

  3.培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强化对工作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提高自主创业的本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尽一切可能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自主创业则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总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社会体制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它既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运行仍处于低品位状态,也暴露出了我国教育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失调的问题以及用人体制上的严重缺陷。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暂时现象,坚持以全世界认可的水准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体系,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日趋好转并蒸蒸日上。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2

  一、 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三、 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 “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3万、20xx年413万、20xx年495万、20xx年559万、20xx年610万、20xx年631万、20xx年660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 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自20xx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对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十大报告提出全民创新,把创新、创业纳入了全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全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未就业大学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崛起,商业竞争日显激烈,许多创业者选择城市创业,却忽视了农村这片创业乐土。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农村创业环境有着不可预测的发展潜力,农村有着市场竞争力小、环境宽松、风险小等优势。党和政府应当积极号召、鼓励有志青年去农村创业,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农村创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发展种植、养殖,新型科技产业等,争取利用自身力量带动、形成一个新型的就业群,这样也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国有、私有)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3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周围就业环境也日益严峻了起来。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快的生活节奏。为弄清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供需方面双方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增值, 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在企业如何有效地发展,我们自发组建了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

  队员精心挑选并相互熟悉,成员之间配合密切,灵活性较大,分工十分明确。有在兼职同时深入企业做调研的,有在暑假专职在工厂做调研人员,有文字处理较好的人员,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查结果。

  其中张瑜、熊亮、李亚欧、韩传燕利用家乡优势,在当地在家调研工厂现状,发放问卷,了解工厂对学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状况。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例如腾讯、朋友网、有我网、社区等大学生网站发放电子问卷。

  我是,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原本计划的是在南京统宝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但,因为种种原因临时转到了上海昌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做调研,我感觉此番来上海非常不虚此行,我收获了许多,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进入公司首先接触到得就是中介,一直听人说黑心中介,这次是深深地感觉到了。首先就是他们组织特别混乱,特别是乱收费,强制性的购买一些不符合物价的东西。我想这也是阻止大学生寒暑假就业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业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为了进入公司,跟我一批来的大学生都忍了。

  刚进公司是,认识也认识了一些大学生朋友。其中一个湖北武汉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俩一起上班下班,但做了几天他留下了一句:“哥们,这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好朋友走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最终也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一次事件差点没让我精神崩溃,我的手机在职工宿舍被偷了。父母劝我回家,我认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说什么就这样坚持了下去。这些生活遭遇并不是个例,在大学生的寒暑假工作和求职过程中都是非常容易遇到的'。很多同学坚持不下去就做了“逃兵”,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说说关于公司,公司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管理十分严格。到处都有一些条条框框,老工人都说在工厂像监狱一样。另外工厂施行门禁制度,流水线作业。大部分大学生到工厂都做了OP(普通操作工),做最累的工作拿最少的钱。一个产品的生成要经过多项的分工,他们的分工很细,对员工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每个工序上都有上十名员工,但只听到机器的声音,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作为新手,跟那里的员工打完招呼后,便开始投入到了学习当中。首先是在那里看员工们怎样操作,接着请教他们介绍一下操作的要领和技巧,并慢慢的结合实际操作体会其中的技术。公司十二小时工作制度,白夜班两个月才轮换一次。我不幸做了一个半月的夜班,都忘了白天是什么样地。但,大公司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公司伙食供应、住宿、人文关怀也能让我们感到一丝安慰。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每天喊得口号“磐石品质,钢铁纪律,5S咱最棒。”

  在公司我不断地向老工人、管理人员、大学生询问关于就业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在高层次上,凡是我们遇到什么不懂的东西,管理人员也都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生产和管理的知识。真正了解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得到了书本上永远不能得到的东西。得出的的结论以及分析会在报告最后给出。

  先将公司简介如下: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2004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投资成立,母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台湾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之关系企业,目前和硕集团在浦东新区康桥已注册三家公司,构成“和联/永硕华东营运中心”,总投资6.27亿美元,包括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是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之一;钧硕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华谦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IT相关产品的内销服务。

  接着根据四位同学给我的他们在暑期实践调研的反馈,特此记录了他们的调研历程。

  对与盼望已久的暑期实践开始了。四位同学的暑期实践活动是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做调查问卷,共分为三组,张瑜、李亚欧为第一在家乡庐江做调研,熊亮为第二组在家乡六安做调研,韩传燕为第三组在家乡宣城做调研。

  根据四位同学的口述,现将活动过程口述记录整理如下。

  在张瑜、李亚欧家乡庐江记忆最深的一家公司,找到他们的经理,他们向他介绍了下情况,没想到他连看都没看就叫我离开,还叫我别去打搅其他人工作。第一次就遭到这样的拒绝,他们心里并不好受,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其他公司。但后来,去了其他一些公司也找到了一些比较热情的公司,完成了调研任务。

  据熊亮同学反映,他的调研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每来到一家公司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员工都正忙着工作,就会在公司门口徘徊犹豫一下,他怕进去会打搅他们,也担心他们没时间理会他。但必须得去,所以每次他都鼓足勇气进去.每当他推开门的时候,他们都刷地看,一双双眼睛盯着他,但很快他们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一开始熊亮还真有点不知所措,这么多人也不知道该找谁好。然后他问了下旁边的一个员工经理在哪,直接去找经理。有的经理比较忙,就叫其他人帮他填问卷,有的叫他等一下再去拿,说先看一下,但当他再去拿的时候,她又说没时间。但,最终在熊亮同学真诚热心的不懈努力下也圆满的完成了调研任务。

  第三组韩传燕则是比较顺利的,其中有一个经理让她印象蛮深刻的。她问我做这个问卷有什么目的,是不是填完以后会帮他们做到一定的宣传,韩传燕同学是学校暑期实践活动弄了这样一个课题,也会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他们有的还很同情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说这么热的天在外面跑也不容易的,所以他们有的还倒水给喝,还蛮愿意填写问卷,可能问卷页数比较多,而且问题也有些麻烦,所以有时填完一份问卷也花了他们几十分钟.在这次实践中,她也了解了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看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看到每一个员工基本上都有一台电脑,他们都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以前也没去过公司,也不知道公司的状况,现在也算了解了一点点。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看到他们同事之间相互开玩笑,嬉戏,觉得他们相处的很开心,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轻松的工作,所以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很重要。

  三组同学的暑期实践很快就结束了,虽然这次实践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次实践中却学会了很多,体验了也感受了不同的待遇.一开始被人拒绝心里会不太好受,慢慢的被人拒绝多了也就无所谓.一开始走进公司看到这么多人有点慌张,有点不知所措,后来也就镇定.从容了很多,而且也能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好的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这次实践中,也更能体会到社会要比学校复杂的多,竞争也更加激烈,在学校只要处理好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好了,但在工作中,不仅要处理好与同事,老板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会更多处理事情,应对事情的能力。

  一直对暑期实践充满了期待,觉的暑期实践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实践可以接触社会,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并把遇到的问题和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通过暑期实践锻炼我们的能力,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东西,还能培养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最后都表示,参加暑期实践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根据调研和实地体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引导职业社会化观念,循序渐进地改变传统就业取向。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个人兴趣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

  其次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第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太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教育产品”,在教学活动中,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接着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面对市场需求,做出积极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

  最后政府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同时更应规范中介市场,让中介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指导老师:罗文雯

  队长:孙维维

  队员:张瑜

  熊亮

  李亚欧

  韩传燕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4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宜兴市区所有大学生,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附表一如下)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宜兴市大学生就业问题问卷调查表(表一)

  卷一(针对所有被访者)

  被访者年龄:

  A20以下B20–30C30-40D40以上

  被访者性别:A男B女

  ⑴您认为目前普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

  A.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B.有点严峻,但比其他较低学历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点严峻,与其他较低学历人群差不多D.不了解

  (2)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

  A是;B否;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

  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

  B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

  C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热的现象?

  A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

  B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C其他-------------------------

  (5)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

  A.文史类 B.经济类 C.工科类 D.农林类 E.管理类 F.理科类 G.师范类 H.其它(请具体填写)

  (6)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

  A.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

  B.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

  C.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上呆得长久

  D.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E.从未关注过这一现象

  (7)您认为学校现行的就业指导是否有必要?

  A必要;B无所谓;C没有必要;

  (8)您认为某些学校搞的“包装毕业生”(比如:滥发奖学金)是否让学生就业更有优势?

  A有很大帮助;B有一些帮助;C没有帮助;

  (9)您曾采取过哪些媒介手段来帮助自己就业?(可以多选)

  A.人才网站B.招聘会C.人才市场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11)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

  (12)宜兴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苏南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您认为这是否会对大学生选择留宜工作起重要影响?同时,中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考虑这一因素?

  (13)中国入世后,国内的就业情况有一定改观,但中国人才结构矛盾却日益凸现,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职者:

  ①您的就业观是什么?(从a.对薪水的要求;b.对自身发展的要求;c.心态;三方面回答)②您认为求职过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起怎样的作用?您是如何准备你的面试的?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③您是否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

  ④您的求职感想?

  B招聘者:

  ①你们对应聘者除专业、学历外还有哪些特殊要求?你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你们在某些职业的选择上,是否会优先考虑男士?

  ③你们认为大学生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时应持有怎样的心态?

  ④你们企业在解决眼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方面采取过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哪些素质?他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

  ②是否赞成大学生自主创业?

  ③你所在大学是否做过相关方面的`指导或者培训?

  二、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将达630余万人民网北京xx月21日电(记者赵婀娜)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日召开的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力争20xx年高校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袁贵仁强调,各地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加强创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开展就业实习实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2)调查目的:

  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自己的专业!为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让大学生自己有风险意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学习武装自己!

  (3).调查结果:据统计只有30%的人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20%的人有明显的职业规划与目标;50%的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对自己专业的就业趋势不了解,表示将来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5

  一、前言

  【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7日

  【调查地点】:沧州市

  【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05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3)社会原因

  ①、出口减速。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有研究证明,在中国经济外向度较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每波动1个百分点,将影响中国18万~20万人的就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xx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资金的获取难度加大,投资受到约束。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显示,20xx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税收增长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这是自20xx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冲击。

  ③、企业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两税合一等政策,也会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工成本。目前来看,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此对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学校原因

  ①、调查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不满意。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数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时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观调动,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共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和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①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②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③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④、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①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①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④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三、结束语

  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调查具有局限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6

  调研概况: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此前,我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就业难的问题严峻而紧迫。

  调研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相应提出就业对策和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调研方法:

  1、调研方法:调查以问卷为载体,采用自行编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随机调查,让我身边的朋友自行填写,并在我市师范大学校门口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调访,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2、调研主题:“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3、调研对象: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4、调研结果:对大学生发放问卷,访谈相关人群,总结分析结果,并得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2份,回收问卷16份。经统计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大多数学生在半年内才找到工作,约占47%。结果也显示很多人对自己毕业后能够很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均偏低,非常自信的仅占8%,分别有47%的认为一般般和31%认为没自信。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落实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3%;本科生的落实率低,为62%。67%学生认为高学历者更容易就业。同时,在调查的学生中各有38%和42%认为职业的高低好坏和岗位的薪酬高低较为重要。他们在应聘时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比其他条件约高出25%的比例。

  (二)存在问题

  1、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并未对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导致立即就业形势困难。

  2、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3、各企业选人挑剔,严格的要求阻碍了多数求职者

  (三)问题形成原因

  1、很多学生认为走入社会脱离校园这还是很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因此,在刚踏入大学时,他们整日沉迷游戏,自甘堕落,消磨了大把美好时光,在大学四年既没有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又没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醒悟过来,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在大学他们没有做好完整的规划,没有压力感与观念,因此在愈来愈激烈的人才市场,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

  2、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调查显示,42%的毕业生认为薪酬高低是自己选择岗位的考虑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薪酬高低成了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很多公司对于新手的工资并没有很大提升,好的工作工资高的岗位也越来越高。因此很多毕业者自信心开始被打击,失去了继续找工作的热情。其次,很多求职的毕业生不顾自身的条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数据显示有65%认为不愿意或者实在没办法才选择去小乡镇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多数学生一味追求高福利好待遇。据统计,38%的被调查者对于职位,例如政府单位很有偏向。

  3、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装门面,对于博士硕士生优先入取,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失去了竞争机会。企业注重学历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当今社会来说。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尽管高学历对于找工作是个很大的优点,但是由于博士硕士数量也是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因此,很多企业要求求职者应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或者专业技能,而不是仅有的基础专业知识,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在我们调查的问卷中也发现,大于60%的毕业生认为公司在应聘时注重个人的社会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这将对越来越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缺乏实地操作。很多中的他们拥有优秀的专业成绩,动手能力却远远落后。

  (四)对策

  1.坚持科教兴国,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制定职业规划 。

  全国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施予学生压力,适当开展讲座,向他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应加大职业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目标。同时,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实际。职业规划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

  2.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教育毕业生要客观的面对现实,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定位。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动员大会,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谈经验、讲体会,以及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以转变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思想,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发展”的新型就业理念。

  3.拓展就业渠道,广开门路促就业

  各高校积极与企业,倾听企业对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在实践中成长自我、提高就业能力。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回访,掌握最新就业动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多企业来校园招聘,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等。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兴旺发达。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调研结论:

  大学已经过去接近一半,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成熟,通过对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基于现实的理想也将形成。理想是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我们既不能好高夸远,也不能妄自菲薄,只有充分了解当前社会环境和竞争规则,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明确社会道德要求,再结合自身特点而产生的理想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向上的动力,因此,树立远大而且可行的理想十分必要,如果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不能及时树立人生理想的话,也要制定出短期内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规划或目标。让我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20xx年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 《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就业预测模型的初探》 《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就业调研报告10-08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10-11

妇女创业就业调研报告06-30

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06-30

大学生调研报告01-13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12-04

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02-09

大学生诚信调研报告10-17

关于大学生的调研报告02-27

大学生企业调研报告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