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为伴作文

时间:2024-01-05 17:14:47 以什么为话题的作文 我要投稿

与为伴作文[锦集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为伴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为伴作文[锦集3篇]

与为伴作文 篇1

  最近从电视新闻里,从大人们的谈话中,我知道了一个新名词—“低碳”,什么是“低碳”?真的感觉特别神秘。爸爸告诉我:“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重视环保,使空气更清新,要节电、节水、节气、节油。作为一名小学生该怎样做呢?我想就从自身做起,逐渐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每次洗手的时候,我不再把水龙头开的很大,在手上抹香皂的时候先把水关掉,这样能节约用水。洗完脸的水放在一边冲厕,这样能让水循环使用。在外面看到没拧紧的水龙头,我会主动把水龙头拧紧,不让水“逃”出来。

  我知道汽车尾气会排放二氧化碳,可在家里处处也有微弱的“碳”,比如:长时间开着电脑、充完电不把充电插座拔下来,都会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所以在家里看完电视和电脑,我会及时关闭电源;冲完电的充电插座我会提醒妈妈及时拔下来,不让微弱的“碳”侵害我们的生活。

  去量贩买东西,我会带上家中的购物袋,出去玩时带上自己的水杯和毛巾,这样既卫生也减少了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和纸巾的机会。

  出门尽量步行和骑自行车,少坐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养成了“低碳”的生活习惯。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要及时关灯;没有用完和画完的纸张,不能随便扔到垃圾箱;正面写完的本子,可以用反面来做演算纸。

  原来“低碳”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低碳”。让我们一起与“低碳”为伴,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让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与为伴作文 篇2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良师益友;是引导我们冲出沟谷,驶向世界和未来的航船。读书呢,是我们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可想而知,无论是我们人生的哪个阶段,读书,必不可少。

  从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以看出书的种类之多,面面俱到。简单的,复杂的,应有尽有。如果我们把书店、图书馆,比喻作“知识的海洋”也就毫不夸张,遨游在其中,的确称得上是享受,那么在如此琳琅满目的书本面前,如何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呢?

  正如臧克家所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个益友。

  无论是在阅读书本,还是浏览电脑网页时,发现对我们没有影响没有益处,毫无意义的书,我建议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在上面,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丰富头脑。相反,一旦我们迷恋上内容不健康、不值得借鉴的书,一定要学会自救。

  那么,拿到一本好书,我们该如何来“消化”它呢?我有一位朋友常对我抱怨说:自己很喜欢书,每次去书店,看到好书就买,可是,一旦拥有了这本书,就一直搁在那儿,偶尔翻一下,但要是在友人那借一本书,就一定会在最短时间看完,因为要归还……

  这种思想,也许曾存在过我们心里,那么与其买回那本书闲在家里,倒不如就让它留在书店,能让更多的人浏览它。当然,我这种观点并不是鼓励大家不买书,如果有时间每天去一趟图书馆看一个小时的书,可能会记住很多东西,效果比买一本书放在家里闲着应该好几倍吧。就像我,喜欢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偷读”。每一次去时,都会随身带一个小本一支笔,好的内容脑子记不了多少就用笔记下来,日积月累,脑袋也就自然丰富了。

  常言道: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越渊博,人生越有价值。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脑子的负荷能力。

  读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解脱、一种消遣。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警醒;失望时,读书可以振奋。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乍听之下,似乎说得有些严重,可仔细一想,却一点也不夸张,学习和工作无论多紧张,十分钟或几十分钟还是可以抽出来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随手拿本好书、报纸看看,真是一大快事。一边看书,一边用感情与书中的主人公的情感一起起伏。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时而激动、时而愤怒、时而与书中人物促膝谈心,高谈阔论,与书中的他或她一起掀起感情的波澜。

  从大的方面来说,读好了书,可以报国护家,为祖国奉献力量,让自己改变命运。从小的方面来说,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对人对事文明友礼。我们尚且不去谈论大的方面,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因为谈好了书,成为祖国的栋梁。

  古代常用“知书达理”来形容一个女人的完美,可以想象,读书能让人明事理,学会为人处事,书中的'道理、真理。虽然我们不能完全依照它的模式做,但至少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借鉴的。

  人们常说写作需要灵感,这一点是不可非议的,可我觉得有一个丰富的头脑,能把这灵感变成文字,而且是恰到好处的形容、比喻、夸张、描绘,这完全得靠自己的日常积累,在我看来,读书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书给人恬静、宁静,心安理得的快乐。人生短短几十年,能在这似水年华里用知识丰富头脑,是金钱、名利无法比拟的,多读书,读好书,让书本成为我们人类精神的营养剂,人生别留遗憾!

与为伴作文 篇3

  如果诗歌也有味道,那会是怎样的呢?也许有人嫌它,认为它苦;也许有人爱它,觉得它甜。实际上,在成长的路途中,诗如风景,在不同的时光里会有不同的味道。

  年幼时,诗歌是山林间的雾气,尽管看不真切,却可以感觉到它满身的花香。

  妈妈并不懂诗,只是从心底认为它是“好的”。于是,一本简单的诗歌选本,开始了我与诗的初识。妈妈偶尔会为我念,更多时候还是我自己读。懵懂中,什么“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什么“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什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很多我连字面意思都说不清楚,更不用说理解藏在诗句背后的丰富含意了。然而读得多了,便也觉得有了神秘的味道,诗的音律大多和谐悦耳,像清晨山涧的鸟鸣。日子久了,对诗自然有了不少好感。

  可谁承想,日后了解的诗歌,全然不似这般美好。

  上学后,诗歌是一剂草药,放在砂锅中熬了又熬,生命的清香在煎熬中逝去,只留下一片苦涩的印记。

  还记得那时的语文老师姓周,他极爱诗,也会写诗,灵魂有趣、心思细腻,与他又高又壮的外表相差甚远。那时的时光还很慢,日子总是很长,因而他常用空余时间为我们讲诗歌。讲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讲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胸襟,讲杜甫“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的苍凉和倔强……诗歌的大门因此打开。可进门是有条件的——所有的诗必须会背,一周一首,无论长短。背不会?自然是要挨罚的。美好的事物有了枷锁,也会变得暗淡无光甚至面目狰狞,诗亦然。死记硬背的滋味并不好受,因而那几年,一提到诗,我浑身上下仿佛都充满苦涩和无奈。

  那时的我不会想到,这一首首死记硬背下来的诗,对我的未来有多大的意义。

  中学时,诗是秋收之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浸满了幸福的香甜。

  也许是因为曾经背下的诗,悄无声息地丰富了我的语言,班主任说看到了我作文背后的故事,她认为我对作文是真爱,鼓励我长久地写下去。第一次得到夸奖,我自然愿意写给她看。一来二去,我稚拙的文字渐渐有了光彩,也得到了她的特别眷顾。当我累的时候,她会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坚持下去,便有希望。”当我贪玩时,她会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时间一定要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当我觉得学习苦时,她会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始终相信你。”如此,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便有了诗意,而诗歌,正是这无数幸事的缘起。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的诗更多了,理解得也更深了,可诗的味道再难说清。“少年心事当拿云”,诗歌滋养了少年的豪情。轻轻吟诵一首首诗歌,像与故友倾谈,似品一杯清茶。难忘诗歌伴我走过的无数个日夜,于我而言,诗歌早就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无法割舍的初心。

【与为伴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与为伴作文12-08

[经典]与为伴作文12-04

(精选)与为伴作文12-20

[精选]与为伴作文12-05

与为伴作文(精选)12-13

与为伴作文(精选)12-26

为伴的作文03-06

为伴作文03-05

与为伴作文12-02

(经典)与为伴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