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

时间:2024-01-03 16:59:24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1

  Irvin D。 Yalom,他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著有《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畅销心理小说,以及《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等心理治疗经典。

  心理治疗师不是一把手术刀,不是一个教导的导师或权威,而是病人的一个旅伴,一个真诚、包容、敏感而温暖的旅伴。

  这是美国大师级的心理治疗师Yalom在他的这本书中的观点。Yalom是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系的教授,因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心理专业和科普著作以及心理小说而享誉世界。

  他的这些著作中,都有这样的特质——真诚、包容、敏感而温暖。尽管极具洞察力,但你绝不会感觉像是有一把刀子在切割人性切割世界一样,相反,你会感觉到他对人性的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这本200多页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也是如此。在书中,Yalom从自己几十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中,总结出了85个建议。他拒绝摆出一副权威的样子,而是力图像德国诗人里尔克的名著《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一样,以平等的姿态,写了这85封“给新一代的治疗师及其病人的公开信”。

  书分成5个部分:

  第一部分(1~40封):谈了治疗师和病人的医患关系,这是治疗最关键的部分。在这一点上,Yalom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在挖掘病人的童年阴影上,而是重视病人当前遭遇着的此时此地的人际关系和问题,重视治疗室中治疗师与病人的此时此地的关系。童年的阴影很重要,但在治疗上,Yalom认为不及关注此时此地的事情更重要,尤其是医患关系,“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凌驾于我和病人之间关系的维持”。

  第二部分(41~51封):如果说第一部分探讨是的治疗的过程,这一部分探讨的就是治疗的内容。Yalom认为,死亡、孤独、生命的意义和自由是人生的四个终极关怀,任何人都会被这四个问题困扰,学会如何面对他们至关重要。Yalom还强调,无论心理治疗多么盛行,也无论治疗师多么棒,我们都必须独自面对这些终极话题。并且,在这一点上,心理治疗师也不能幸免,“没有任何一个治疗师,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不被存在的内含悲剧影响”。

  第三部分(52~76):谈了在治疗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四部分(77~83):探讨了治疗中梦的作用。

  第五部分(84~85):谈了作治疗师的特殊价值和危险。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2

  之前提到过喜欢读亚隆的书,也许是因为他和佛洛依德和荣格相比,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更近,他的书更容易读进脑子和心里,画面感更强,更容易引起共鸣。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最大的感受:

  我想我会把它作为我的一本案头书。除了梦的那一部分我没读懂,其余它提到的问题对我说都很有现实感和参考价值,治疗师的态度/信念/技术/过程建议/职业忠告,每一部分都不禁让我对它勾勾画画,方便以后可以最快速度重拾这些"金子"

  这本书我不舍得一口气读完。它有个部分共8篇,除了梦(这是我以后需要硬啃下的骨头),其他都是这么通熟易懂,在半天内读完绝对不会是痛苦煎熬的事情,在我看是愉悦和享受的,但我忍着一天只读10篇,就像美食当前,不忍心一下吃完,想延长思想碰撞的满足感。

  书里都是些很实在的.建议,但有几个我个人觉得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积累和足够稳固的咨访关系,甚至需要依托对咨询师权威的身份认同,才能起效。例如"0通过提供建议促进自觉","1促成决定—其他方法","6不要害怕触碰你的病人"

  亚隆很强调对访者的真诚。同时对一个新手说,也许"节制/中立/隐匿"就像护身符样牢牢记在心里。真诚是原则,附身符也没有错,但一般人看,真诚容易和盘托出和没有边界,正是所谓的真情流露,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懂得如何拿捏,让它们很好的共存。亚隆在书中提到几处他曾经的"自我暴露",他认为这是"为治疗服务的"也许这也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任何的理论都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掌握,这是"寻门而入",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探索和人性的展现,很多不在原有理论框架的实践事实也会自然而然的发生,这是"破门而出"当然,从寻门到破门的过程,我们要有足够的自觉能力,且牢记伦理设置和职业守则是一定不能"破"的。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3

  用五个晨读的时间读完了欧文亚隆——在世的(1931年出生)、最有影响力的咨询师的书《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全书的开篇是作者一个来访者的梦,梦里来访者走进作者的咨询室,只看见结了蜘蛛网的咨询师的帽子,却不见其人——作者的来访者担心他的衰老,担心做着做着咨询,他就死掉;全书的结尾是记者对作者的一段采访,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亚隆说他正在筹划写作一本新书,并且他说,这个计划将占据他最后的写作生涯,如果他能够把它完成的话。

  全书的开篇与结尾都有强烈的死亡的气息,以至于我合上了书页,升起了伤感。但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感受却截然相反:

  正如书名,这是一本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作者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将其过去几十年心理咨询工作中总结的,应该是所有的咨询师在工作当中都会遇到的85个场景,一个一个演示具体的问题、他如何回应;而这些回应,又如何体现出作者的哲学观,或者说作者的哲学观如何如何指导了作者做出这样的回应。

  通篇阅读下来,没有任何雕饰、特别实诚。而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力量比真实更能直击心灵了。

  因为是再版,他加了近些年特别火的对于大脑、神经的研究,并将其与自己之前几十年咨询工作经验、体会对应。这些研究不但不是推翻传统的做法,反而以科学的形式印证了这些经验,且提供了可量化、可呈现的解释。相较于大多数人看到科技、世界的发展速度,担心自己被时代淘汰,我从亚隆的文字中只看到他沉浸在享受最新研究的成果给到他智慧更多的叠加。而我一直认为所有工作领域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当我越是学习并了解新的'领域,更加增强这样的感受,而且因为有了更多看待事物的视角,让我有越来越明确的证据去显现那个“一样”到底是什么。

  在书中他提到“生命的涟漪”这样一个理论,好巧,与我的信念也一致。他认为生命可以终结,但是创造出来的生命的涟漪会融入他的亲人、朋友、同事、学生、来访者、包括我这样的读者的生命中继续扩散下去。而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的涟漪,都会或多或少、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融入他人的生命,也被别人融入着……

  当我越是能够知道自己有选择、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命被什么融入,又传递出什么涟漪,越是无欲无求、无惧无畏。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读后感】相关文章:

北京心理治疗师见习协议书08-27

《女心理师》读后感12-22

礼物的读后感08-18

《礼物》读后感09-04

礼物读后感05-01

《魔术师的帽子》读后感11-30

《幽灵的礼物》读后感01-20

《尼罗河的礼物》读后感01-21

礼物读后感范文11-07

《时间的礼物》读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