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宣誓公民宣誓的意义

时间:2023-12-31 08:54:22 意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什么要宣誓公民宣誓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盟誓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观念信仰等领域中。关于盟誓,《说文解字·盟》载:“《周礼》曰:‘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盟。北面诏天之司慎、司命。盟,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牛耳。”意思为:《周礼》说:“诸侯邦国之间有猜疑就举行盟会。”诸侯两次朝会之间就互相聚会一次,十二年就举行一次盟会。(盟会时,都要)面向北边把盟约昭告苍天的司慎、司命诸神。盟,杀了用于祭神的牛、羊、猪,喝了它们的血,朱红的盘子,玉制的敦器,用以盛立着牛的耳朵。《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意思为:(盟会时)订立彼此共同遵守的条约叫做“誓”,杀牲歃血叫做“盟”。以上两句话从制度层面和仪式层面揭示了周代盟誓文化的两个含义。

  神灵崇拜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发生时间较早、流行时间较长、分布区域较广的重要崇拜形式。先人们认为神灵支配着自然,支配着自身,所以先人们往往用修建神庙、祭祀来表达他们对神灵的虔诚与信仰。盟誓是以神灵崇拜为思想基础的,其功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向神灵祈福消灾、趋吉避凶等,以求得心理平衡的占验效应。而先人们对神灵崇拜的态度变化在盟誓文化中也集中体现了出来。

  誓辞在春秋时代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一份完整的盟书,它的内容大概有叙辞(日期和立誓者等)、誓辞、诅辞等。我们以上世纪中国十项重大考古成果之一的侯马盟书为例。侯马盟书是写在玉石片上的墨书文字,内容是春秋末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属于晋国的官方文书。侯马盟书可读的656件中,都遵从了规范的誓辞文体格式,内容上往往只是人名(立誓者)发生了更改。

  经过革新的宣誓文化

  《周礼·司盟》说“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意思为:如果有(因契约)发生诉讼的,就先让他们盟诅。曾经风靡全国的先人神灵崇拜下的盟誓虽然式微了,但是时至今日,盟誓内容经过革新后,盟誓仪式仍被无形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依旧保持着隽永的生命力,这就是宣誓。宣誓是指参加某一组织或任职时在一定的仪式中说出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如入党宣誓、宪法宣誓等。现实社会中的宣誓虽然不是以神灵崇拜为基础的,但是它明显地体现出盟誓的一些重要特征:

  一是从仪式和规模上看。宣誓要有正式的场合、规范的仪式、庄严的举行。因为受到盟誓的影响,人们很注重宣誓仪式,通常宣誓者宣誓时要着装整齐,宣誓时要高举拳头,读誓辞时要铿锵有力。

  二是从效应上看。先人们盟誓后,因对神灵的敬畏而严格履行自己的誓言。现实中的宣誓能对宣誓者心理积极干预,有助于建立宣誓者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心理的驱使,因此,宣誓者宣誓后就会更多地考虑到契约的要求,谨慎行事。宣誓者往往时刻用誓言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时时处处以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庄严的誓言。

  三是从保障上看。先人们盟誓后,因对神灵的顶礼膜拜,害怕违反了誓言后遭到神灵的惩罚。可时过境迁,明代何良俊在其《四友斋丛说》中记载了官员郑九石的一番话:“朝廷大事,苟一心持正而峻法以行之,谁敢不肃,乃必假之盟誓耶?”否定盟誓的意义是不对的,但是也道出了宣誓要加强制度保障。现实中,宣誓不是形式,往往是以组织的惩罚代替了神灵的惩罚,比如,团体协会的章程中会有开除出组织的规定。

  四是从文体上看。宣誓时的誓辞往往包括宣誓者自觉接受组织的要求、宣誓者的决心以及违反誓辞时自愿接受组织的惩罚等,即含有叙辞、誓辞、诅辞等要素。这足见古代盟誓文体的深刻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先生说:“盟誓是社会共同体的联结纽带,是法律、道德、宗教等多种文化成分构成的一道人类精神的风景线。”综观全文,我们得知,古代的盟誓思想基础是神灵崇拜。从盟誓文化中产生出宗教、祷告、巫蛊等民俗。随着人类进步,神灵崇拜走向了式微,但盟誓却由神灵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仍然熠熠生辉。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宣誓。宣誓的过程既是一种教育,又是一种警戒,还是一种约束,值得弘扬和发展。

【为什么要宣誓公民宣誓的意义】相关文章:

百天宣誓词08-03

少先队入队宣誓词08-14

班级宣誓词高中04-02

科目四宣誓内容09-22

高三励志经典宣誓词02-28

青春励志宣誓誓词大全03-17

励志高考宣誓誓词集锦10-21

威廉王子结婚宣誓词08-03

励志最霸气宣誓词09-06

安全生产宣誓誓词范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