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琵琶背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2-20 12:45:24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书琵琶背原文及赏析

书琵琶背原文及赏析1

  书琵琶背

书琵琶背原文及赏析

  李煜〔五代〕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赏析

  这是作者为悼念亡妻昭惠皇后周娥皇而作的悼亡诗。此诗写出了作者见物思人,回忆起妻子生前弹琵琶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全诗巧用想象、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描写细腻,生动感人。

  首琵琶是周后的公公李璟赠给周后的,是李璟对儿媳超凡绝伦的弹奏艺术的奖赏,是周后生前的心爱之物。其次,它是周后临终前赠给丈夫李煜的绝别之物,是周后音容笑貌的化身,李煜对此珍重异常。

  看见爱妻生前喜欢的琵琶,李煜自然就想到爱妻生前演奏琵琶的模样,她肩细如削,身上的丝带索索作响,让人沉醉。“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这两句对妻子弹奏琵琶的描写十分细腻,犹如人在眼前,琵琶声声声入耳。后两句诗尤其富有意味。“天香留凤尾”是实写,写诗人确确实实嗅到了琵琶上爱妻的余香;“余暖在檀槽”则是虚写,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恍惚之间,李煜感到爱妻仿佛刚弹奏一曲,琵琶上还残留她的余温。檀槽上其实不可能有余温了,但李煜忽觉此情此景才刚刚发生,事实却是这水不可能重来。泪雾散去,出现在诗人眼前的`只是这冰冷的琵琶,真情由此而出。

  妻子死后,人去楼空,睹物思情,寻常的小物件也能勾起往日的绵绵情思。可以想象,他独自一人拿着琵琶,轻轻抚摸,那琵琶上似乎都还遗留着妻子的芬芳和温暖。李煜用非常丰富的细节来表达无尽的哀思,无一句谈及思念,而思念已在细节间展露无遗。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书琵琶背原文及赏析2

  原文: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译文

  她肩细若削成,几乎纤丽到了难以承受数条丝带的地步。

  身上独特的香味依然留在琵琶的凤尾里,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里也还残留着她怀抱时的余温。

  注释

  琵琶:中国传统弹拨乐器。

  侁(shēn):行貌。肩如削: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胜:禁得起。绦:用丝编织的带子。

  天香:芳香的'美称。

  凤尾:指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其形如凤尾。

  檀槽:琵琶上架弦的格子,以檀木做成。后也用以代指琵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亡妻大周后娥皇而作的。大周后娥皇是一位善弹琵琶的女子。据《全唐诗》云:“周后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烧槽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焰材而斫之,或谓因燕而存之。后临殂,以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马令《南唐书》载,娥皇病重时“以元宗所易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又自为书请薄葬。越三日,沐浴正衣牧,自内含玉,殂于瑶光殿之西室。”从这些记载看,李煜对这个琵琶珍重异常,睹物思人,在琵琶背上写下了这首诗。

【书琵琶背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琵琶仙原文及古诗词赏析11-02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原文及赏析09-01

【精选】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11-18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08-04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原文及赏析08-26

书事原文及赏析02-14

书事原文及赏析02-28

观书原文及赏析09-16

夜书所见原文及赏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