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池上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3-12-06 16:37:46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居易池上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池上的原文及翻译赏析1

  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②。

白居易池上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不解藏踪迹③,浮萍一道开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白居易池上的原文及翻译赏析2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品简介

  白居易诗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池上》这首小诗明白如话,描述了一个小孩子偷撑小船.偷采白莲的生活细节。

  小娃偷偷地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可是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水面上留下了一条浮萍被船儿荡开的长长水线。

  据说这首诗作于公元八三五年,时任太子少傅的白居易一日游于池边,见小娃撑船而作下此诗。诗中所写,只是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平常情景,但细品之后,能体味其中丰富的`情趣。

  诗词赏析

  前两句叙事,简要描述小娃撑着小船偷采白莲之事。简单地描述之中,蕴含丰富的内容:因为是小娃,所以只能撑小船;因为是小娃,只能是偷偷去采白莲。一个“偷”字,写出了小娃瞒着大人悄悄去采白莲时紧张和小心翼翼的心情。而“偷采白莲回”一句,既写出了“偷采”的结果,也令人想象出小娃采得白莲后兴高采烈.得意忘形的情态。

  后两句写景,重点描写小娃采莲回来时,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关键是“不知藏踪迹”一句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因为是“偷采”,当然需“藏踪迹”;但为何“不知藏踪迹”呢?一是因为这娃毕竟是“小娃”,二是因为已经采得白莲回了,当然会洋洋得意.忘乎所以了,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怎么还会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呢?

  四句诗从小娃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色,有行动,有心理,细致逼真,富有情趣,一个天真幼稚.活泼淘气而又可爱可亲的小娃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特别是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这首叙事小诗,同样通俗平易,富有情趣。

【白居易池上的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池上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1-07

《雨后池上》刘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清明夜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4-0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11-10

雨后池上原文及赏析03-06

清平乐·池上纳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6-12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02-0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11-10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09-06

清平乐·池上纳凉原文赏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