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课时计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理解选材的典型性,研讨文中介绍赵州桥的部分。
教学内容
一、课题引入
生活中,你见过很多桥,这些桥各有各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看两幅图片,说说这两座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自学辅导
1、出示投影检查预习。
2、学法指导:这是一篇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3、教师范读课文,并投影下列问题。
①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③中国石拱桥很多,文章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提问、启发、归纳以上问题,并板书。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读后,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小结。
①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②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③这两座桥是我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这两座桥为例很有代表性。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选择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互相补充,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三、重点研读过渡:
作为杰出代表,赵州桥和卢沟桥各有什么特色呢?作者怎样说明的呢?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②赵州桥有哪些特点?
③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设计一段话,然后向游人介绍赵州桥的有关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课文第4、5段,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完成。
归纳:
①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抓住“著名”“最古”两个词语,先概括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建桥时间;再介绍桥的长和宽;然后逐一分析桥身的结构特点及其科学原理。
②弓形独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结构匀称。
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课时小结
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理清了本文的说明顺序,领略了赵州桥这座独拱石桥的独特魅力。那么作为联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魅力呢?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设计方案 篇2
一、安全注意事项:
1、每50名同学组成一个团,每团配备一名导游,负责每一场地清点人数,组织同学午餐和游戏。
2、学生行走过程中不许打闹,不得私自离队。
3、注意安全,讲究清洁卫生。
4、不带刀具,打火机等危险物品。
二、安全措施:
1、活动前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召开教师会议明确各自职责,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单独活动,排队有序。
2、往还前各团导游认真清点人数,行程时排好队伍,每团导游负责管理,每团把学生组织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并有序地开展活动,活动时要文明、相互关心、注意安全、不搞有安全隐患的活动。
3、严格划分活动区域,对于有危险的活动区域,安全员应预先设想防范措施,禁止学生在此区域内活动,若活动时发生意外,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抑制事态扩大。
4、审查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或患有疾病的学生劝阻其不参加本次活动。
5、严格检查学生所带的食品,确保食品安全。
三、环保教育:
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绿化,严禁学生攀摘花草树木,乱丢垃圾,每生自带保洁袋,还回时清理好环境卫生。为强化春游活动安全管理增强带队老师、活动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过程中应急措施必须落到实处,以利于及时应变。
四、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地抢救原则。
4、报警、求援原则。
5、维持顺序、讯速疏散原则。
二、应急反应措施:
1、一名行政领导、全体任课教师随班。
2、所有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3、进入参观点后,由领团导游出入口执守,观察学生情况。
三、学生突发疾并意外伤害。带队导游立即与安全员联系,视轻重由安全员和医疗员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四、学生走失处理:
1、确保学生导游知晓安全员、班主任及其他带队导游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2、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电话通知其它带队导游老师关注寻找。
五、交通事故处理:1、有严重受伤即刻打120、110.并立即组织抢救。
2、迅速报告安全员和校领导,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院。
3、保护好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4、检查、诊治。5、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时间:年月 日,上午8:00学校集中8:10正式出发。
下午15:30准时蹬车返校,请家长在16:30到学校门口接小孩。班主任会将无人接送的学生带回学校收发室。等家长来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安全到家。
祝各位老师同学们校外活动愉快!
深圳市红太阳教育策划活动有限公司社会实践活动策划部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⑵理解重点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
4、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⑴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⑵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2、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3、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活动设计:
⑴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⑵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⑶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⑷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感受:贫穷、勤劳、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设计方案 篇4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么搭石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 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 (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
生1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读:紧跟上去 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研究在自己读过的书中,哪几种动物出现的较多,他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与自己的结论和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重点: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准备:读书,写下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想法。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过程:首先读书,研究书中出现较多的动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接着写下研究结果,最后与同学交流,比较结论与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交流——书本中的动物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在众多的故事书中,比如《丑小鸭》、《狼和小羊》、《舒克和贝塔》,都有大家熟悉的动物朋友。哪几种动物出现较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大家的研究报告拿出来与朋友交流共享。
二、小组交流。
1、分组交流,哪几种动物出现最多?我最喜欢和最讨厌的动物是谁?为什么?
由组长填表格或者写下结果。
2、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并选定代表准备全班发言。
3、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断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全班汇报成果。
1、动物名称及自己对他的印象。
2、喜欢或讨厌及原因。
3、故事片断表演。
四、教师小结:
童话故事是同学们喜欢的`,故事中的动物更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他们明确的代表了我们内心评判善恶美丑的标准。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以这种标准去衡量别人和自己。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吗?愿大家多读书。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13
网络设计方案09-26
设计方案模板09-28
实用设计方案11-08
班会设计方案02-08
网站设计方案03-20
培训设计方案03-06
薪酬设计方案04-12
教学设计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