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原文赏析

时间:2023-12-02 16:35:39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松树原文赏析

松树原文赏析1

  松树塘万松歌

  清代 洪吉亮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千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赤迎日。

  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

  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

  我疑黄河翰海地脉通,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松干怪底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看峰前行马蹄驶,欲到青松尽头止。

  赏析

  清代的贬谪之臣多充军新疆。因此,人们一提到新疆,总想那是戈壁千里、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然而,一些躬践斯土的迁客骚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优美、奇瑰的境界之后,引起阵阵慨叹,从而忘记旅途艰辛及遭贬的忧伤,挥笔写下了大量传颂千古的边塞诗。洪亮吉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松树塘万松歌》是他流放伊犁,途经松树塘时所作。松树塘在哈密和巴里坤之间。由哈密北上,到达天山山顶,下望便是松树塘。诗写新疆巴里坤松树塘的山峰之异,松树之奇,抒发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作品紧紧扣住峰、松的奇异落笔,可分为两部分。开头至“风声泉声一隅足”,主要写景,具体描写峰、松的千姿百态,浓笔重抹地渲染峰、松的奇异;“我疑黄河瀚海地脉通”至结尾主要抒发感慨,同时又用情感的激荡来衬托景物的奇异。

  请看,山峰聚集,青松挺拔,一派葱郁,使人几忘身居塞外; 而与峰峦峭壁接壤的,又是没有半点绿色的'戈壁,境界自与内地不同。进入山中,则一峰青松笼翠,一峰松顶负雪; 松梢沐浴红日,披上一层霞光,松荫浓郁又如雨前黑云。这种色彩的斑驳,望去煞是好看,为松树塘蒙上一层神奇色彩。作者不仅正面描写松树塘的奇异,又以云来衬松,写出动态。“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绘出云在奇松旁缠绕、飞卷、飘动,恰似一幅云松图。“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写出万松的层次美,众多的青松在峰间姿态各异,富于立体感,更显出奇异,使人如历其境。同时以屋衬松,也增添了生活气息。面对如此奇景,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赞叹之余,引起作者的暇想,诗歌过渡到第二部分。

  诗人怀疑黄河与瀚海在地下有一脉相通,否则,何以千里戈壁寸草不生,而此处却松青石润、郁郁葱葱! 面对如此秀丽壮美的境界,作者心旷神怡,忘记了贬谪的烦恼,旅途的艰辛,“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表现了旷达兴奋的情怀。这正是松树塘的魅力! 所以,诗人这种激荡、昂扬的精神境界,又衬托出松树塘景观的奇异以及特有的感人之处。

  “奇”是全诗的眼目。峰奇松亦奇,松奇峰更奇。既有正面描绘、渲染,又有云的烘托、风的烘托、泉的烘托。语言通俗而又奇崛,运用同词反复的手法,势如滚珠,绘出峰峦、翠松的千姿百态,气势奔放,动感很强,令人神往。

松树原文赏析2

  松树

  作者:元稹

  朝代:唐朝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赏析:

  从诗题来看,本诗虽是咏物,但与一般咏物诗的写法又有所不同。一般咏物诗往往在状物之形的'基础上摄物之神,做到形神兼各,并有所寓意和寄托,其寓意和寄托要受到所咏之物的制约,要透过物象求得表现,令人思而得之。而本诗并没有在状物摄神方面大施笔墨,而是以涧底松作为引线,借题发挥,题外生意,不将感慨渗透在物象之中,正如《唐宋诗醇》评论本诗所说:“松是喻意,金、张、原宪是正意”。从而收到寄情遥深的艺术效果。

【松树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题张老松树》唐诗赏析及原文注释04-22

《鹿柴》原文及赏析09-19

《蓼莪》原文赏析01-03

《鹿柴》原文赏析09-18

《酌》原文赏析08-14

《蟋蟀》原文赏析09-12

《春雨》原文及赏析03-03

《人日》原文及赏析02-10

《柳》原文赏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