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施方案 篇1
贯彻《纲要》的幼儿园行动计划,从学习纲要、寻找问题,制定方案直至实施方案的整个过程,我们能明显感到,伴随着幼儿园教育实践模式的变革,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正在不断提高。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所面临的直接挑战是来自“在行动中研究”的要求,即贯彻《纲要》的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在教育现场研究自身的教育行为”。
于是,这一要求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教”和“研”的紧密结合,“教”和“研”的自觉互动,从而形成了幼儿园教研的崭新面貌。
下面,结合《贯彻〈纲要〉行动计划》试点园的教研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幼儿园的“科研”本质上归属于“教研”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幼儿园除了有“教研”,又有了“科研”,且“科研”热情远高于教研,竟然年复一年地忙于立题、开题、结题的不断循环之中。
值得关注的却是,在基层园长和教师的“科研热情”中流露出的负面情绪,园长焦灼,教师抱怨,都将课题研究看成负担。
在此,我们惊异于这样一对矛盾:争取课题的热情和不堪负担的抱怨。
既然主动争取了课题,但又为什么把课题的研究作为一种负担呢?我们发现,矛盾的焦点在于幼儿园的“科研”远离了“教研”。
那么,是什么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又是什么抑制了教师的科研兴趣?前者或许是当今教育“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挑战。
后者或许是人们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误解。
在认同了教师应当成为研究者以后,却把教师这一“教育行动研究者”的研究出发点,与专职“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宗旨混同了。
实践便基于这样一种理解:科研不是教研,前者是教育科学研究,其科学性在于揭示规律性的东西,追求普遍性、一般性和可推广性;后者是日常教学研究,其日常性在于强调规范性的东西,追求时效性、操作性和例行性。
因此“研究”便脱离了教育现场, “研究”的可以不是自己的教育行为,“研究”的出发点也不在于“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
而同时,因为有了“科研”,“教研”也就“教”而不“研”了。
就这个问题,《贯彻〈纲要〉行动计划》项目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项目从开题就给出了明确的定位:本项目“既是一项课题研究,又是一种工作推进”。
这意味着《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如何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方法和策略必须研究,同时,研究又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工作也必须在研究中推进。
因此,试点园从制定方案开始就在端正研究的立场,要求研究必须从本园教育工作的问题入手,不必在日常教育工作之外另起炉灶,要改 “对上负责”到“对己负责”,从追求课题研究的成果到注重教育实践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工作时不能忘记自己是研究者而用心于思考,在研究某个专题时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个一线教师而旨在改善教育行为。
这时,“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必然会将“教”和“研”紧密结合,幼儿园的“教研”和“科研”自然也就不再分家了。
教师不必在教学以外的业余时间搞科研,也无所谓占用教学时间来搞科研,因为科研就是日常的教研,教师既有热情也感兴趣,从而既满足了当前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 通过“教研”唤醒教师的专业主体意识
虽然通过〈纲要〉的集体培训,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当今教育倡导哪些理念,通过集中学习也理解了这些理念的实际意义,但是如何用所获得理论和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仍是一片茫然。
因为,这些从培训中获得的理论和观点,还停留于外在的知识状态,拿着这些知识去套实践,充其量对写教育文章和点评教育活动有用,对指导行为却极其牵强。
难怪有教师发急了:“说起来轻巧,让专家自己来做做看”。
因为他们认为,这些理论和观点是专家提出来要他们去做的。
教师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归因于以往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即认为专家是理论的创造者,而教师只是将现成的理论付之行动的实践者。
也归咎于缺乏研究内涵的传统教研,即只有标准化的教学示范,没有问题性的教学反思,只重教师整体普遍的教育行动,不重教师个体特殊的教育行为。
业务学习便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形式化到读文章听报告,空谈道理走过场,要么实用化到一味追求对教育理论或权威指示的精确性领会,研讨如何忠实地执行之。
显然,无论哪一种情况,养就了教师习惯于依赖一种标准化的确定性的东西,期待着一种拿来就能用的程序性的东西,久而久之,教师只会照着做、跟着做,不会自己想着做,丧失的终究是自己的专业自主性。
看来,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意味着要找回教师的专业责任、专业自信,唤醒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意识,而这首先就表现为个体的参与性,没有个体强烈的参与意识就谈不上专业自主。
新教研观将教研定位在“教学”和“研究”的统一性上,那么教研就应当成为教师自省教育行为,发现教育问题,改善教育实践的平台。
其中,“教学反思”便是这一平台上展示的最主要的教研行为方式。
《行动计划》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参与行动,而不决不停留在少数教师的实验班中,每个教师都要对自己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当每个教师都能从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发现问题并意欲对将要发生的教育行为进行调整时,她才找到了自我,教师的主体意识才被唤醒。
因此,教研不只是一种集体统一性行动,更是一种个体情景性行为。
我们看到了大量来自试点园教师个人的“教例分析”、“观察纪录”、“教养日记”、“教学手记”、“儿童行为解读”、“随笔”等叙事性的、反思性的自我行为描述,都是教师以自己个人的方式在表达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些个人性质的教研成果中,充满了教师们的教育智慧,我们发现,她们对实践的思考不乏教育理论和观点的支撑,不少教师在用专家的理论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把握,她们在提出某些教育策略的时候,也已经用自己的实践验证并重构了某些教育观点,甚至还在创造着自己的实践理论。
事实上,一旦教师从自己边叙述边反思的文字中看到自己行为的意义时,她们的主体地位已被确证,她们的教育责任、研究自信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三、 “教研”是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共同体
当然,教研活动终究是一种组织行为,即使是那些个人性质的教研行为也是在组织背景中产生的,因为教研组(不论是幼儿园的大教研组、年龄班教研组,还是幼儿园以外的中心教研组)营造了这样一种教研的氛围,使一组教师在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为了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充分表现和表达自己,从而求得整体的发展。
在此,我们强调的是教研行为中的民主关系。
每一个教研群体都是由不同的教师个体组成的,如何看待这个“不同”,关系到教研的行为方式乃至教研的质量。
习惯上,我们会把教师分成老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和教学能力弱的教师,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和专业水平低的教师,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以及领导和普通教师等等,但是这种高下、先后、老嫩、强弱的差异比较,引导的却永远是“步后尘”的教研行为。
《行动计划》倡导民主的教研风气,因而无论是试点园内部、试点园之间,各地实验区幼儿园之间,无论是临时形成的还是相对稳定的教研群体,都表明:教研群体是由共同的事业支撑以求每个人自身发展的集体,因此是一种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共同体,其教研行动的原则是平等、互惠。
虽然,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在客观上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个“差异”决不是以一方的绝对优势和另一方的绝对劣势来区分的,每个教师在学历、经历、阅历、教历乃至地区背景上的差异,在个性、智力、风格和修养上的不同,都可能转化为专业上的优势和弱势。
因此,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本身就应当被看成是一种教研的资源,即使是专业水平上的距离,那也决是某一方作为另一方发展的资源,而是共同发展的资源。
由此认定,教研的组织行为是每个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
因此在教研活动中,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平等对话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应当有机会向他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个人的自省也应当有机会与他人交流。
对基层教师来说,这种对话和交流的最擅长的做法就是向别人 “讲自己的故事”,公开并评说自己的教学活动。
通过描述自己经历过的教育事件,解释自己行为的意义,揭示自己在这个事件中起到的正反作用。
同时,由于有着共同的教学背景,在群体中产生的移情作用使教师更加容易将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故事中,并与自己类似的经历相联系,对描述者的行为更加容易以合作者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与己无关的。
当每个教师都超越了个人的眼界来看待问题时,群体便会激活个体的智慧和知识,许多个体的观点又会抽象为群体一致认同的思想原则,转而又特化为最合适于个人自己的行动策略。
这时教师才真正理解到“没有最正确的,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
四、 在“教研”中与专家对话
一般不会否认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改革也需要有专家的引领。
在幼儿园一线教师心目中的专家,包括了大学和各种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各级教研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她们认为,专家能说会写,掌握大量理论和观点,甚至具有决策和评价的权利,所以利用专家的资源和权威性来提升自己,是近年来许多幼儿园想做和正在做的。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专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方面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这完全取决于幼儿园究竟需要专家做什么。
我们发现,当专家是幼儿园为外在功利而被请去做讲座、做鉴定、写研究报告,帮助编撰研究文集,那么专家本身是被动的,就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辩说的口才、根据具体要求去完成幼儿园交给他的“任务”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说,专家的作用虽然重要却是有限的。
因为,专家的作用只有暂时的意义。
如果专家是幼儿园为改善自己教育实践的研究,而被请去与教师一起研究问题、指导实践,当专家本身进入了教学研究过程,倾听了来自实践中教师的声音,凭借自己掌握的理论对实践进行诊断性的思考以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才会令教师信服。
这时候,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专家的作用虽然有限却是重要的了。
因为专家的作用是要通过教师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来发挥的,当不断被实践验证时,就有了持续的意义。
由于《贯彻〈纲要〉幼儿园行动计划》这一项目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工作推进,是工作性质的研究项目,整个研究过程就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这就决定了项目专家组成员与试点园教师之间也是平等、互惠、合作、相长的关系。
对试点幼儿园的指导原则,就是直接针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过程,为幼儿园发现存在问题、反思教育行为、寻找改革措施而提供指导和咨询,而不是直接针对最终的研究成果,对幼儿园收集数据、整理素材、总结经验进行指示和监督。
专家与幼儿园的互动方式就是直接与教师对话。
在对话中,我们感到,教师之所以对《纲要》倡导的教育理念与自己实践之间的距离感到困惑,是因为这些理念以及理念所依据的理论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意义,它很难预测特殊的教育情景,而专家与教师的对话,则以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同步努力,实现了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的链接。
对话中,由于教师对自己的实践有着比较深切的感受,提出的问题都是她对亲身经历的教育过程的一种思考,这就给了专家体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教育行为诸多变化,在特定教育情景中提出理论和反思理论的机会,也给教师一个应用理论来反思行为、解释行为,并追问理论内涵的机会,其中专家和教师之间常常处于磨合的过程,体现了一个探究性地运用理论来检视实践,并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的过程。
实施方案 篇2
为了丰富我校学生的文体活动,调整毕业班学生学习的情绪,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毕业班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举办“庐阳中学XX届毕业生篮球定点投篮比赛”。
参赛方式:每班男、女同学各选10名。
比赛时间:12月12日(星期五)下午第三节课。
比赛地点:学校篮球场(下雨到体育馆)
比赛方式:
投篮:每名选手投篮5次【1分 2分 2分 2分 3分】
设奖:
个人:男生 特等奖3名 一等奖4名 二等奖5名
女生 特等奖3名 一等奖4名 二等奖5名
团体:取总分前三名
最佳团队奖取1名
裁判:体育组老师
主办:九年级组
承办:体育组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属体育组。
附注:
规则:
1.男生用7号球,女生用6号球。
2.定点投篮比赛个人总分为10分;班级总分为200分。第一球1分,第五球3分,其余均为2分。(投篮点位于罚球线)
3.个人比赛如有重分,超过奖项名额的,以有没有进第一球比较,以此类推。团体如有重分,以本班出场的第一位男同学得分进行比较,以此类推。如男同学的'成绩仍不能比出团体奖再用女同学的成绩比较。
4.最佳团队奖以班级组织有序、团结程度、参赛队员及其他同学的精神面貌等进行评比。
5.各班的报名名单于12月10日中午放学前交到111办公室汪小宝老师处,逾期者不得参评最佳团队奖。(以中午12点为限)
实施方案 篇3
县委办公室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安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完成了学习动员阶段、分析评议阶段所规定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党支部率先从网上向乡镇、县级部门发征求意见表160份,走访了县府办、组织部等4个县级部门,召开了座谈会15次,设置了征求意见箱,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广泛地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并对征求来的意见、存在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剖析针对存在问题,党支部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整改事项
县委办公室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征求意见和查找问题需要整改的事项有四项: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事务工作。导致政治水平不高,理论根底不深,洞察力和敏锐性较差,考虑问题的高度不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2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激情有所降低,对搞好办公室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不够。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个别党员有做老好人和怕得罪人的思想。与群众沟通和交流不充分。
4活动开展少。未能很好地激发出党员的工作热情,共产党员的朝气、先进性在工作中表现不突出。支委成员与党员之间思想沟通少,对党员的思想状况和需求了解不够,特别是对离退休党员、干部关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组织的温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整改目标
以巩固和扩大县委办公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目标,切实解决办公室党支部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突出问题,进一步振奋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整改措施、责任及时限
1关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
整改责任:并将长期坚持。整改时限:已经从xx年xx月始执行。
2关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实施方案 篇4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2. 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五、课程设置说明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实施方案 篇5
新课程实施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有关教学改革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教学案一体化”编写形式:
1、“学案”包含有自学生字词、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品味、写作方法及课后习题的解决、问题的质疑等内容,"学案"是在老师提出要求和教授方法后,直接由学生自学并写在每课书的空白处(学生自学可在课前或课外进行)。
2、教师的“教案”应体现对学生“学案”的指导与反馈,以学生为主体,并与“学案”融为一体,也写在老师的教材上。语文学科不同单元、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应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突出解决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3、“教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教学案一体化”备课要求:
1、备课形式: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集中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记录下本次备课“教学案”的重点内容。
2、备课时间:集中备课定于每周二上午三、四节课时间。分散备课由老师自行安排。
3、备课人员:二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
4、备课地点:教师会议室
5、备学生:
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故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语文学科应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专门的课时外,还应将学法指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学法指导课应教会学生以下内容:如何自学语文教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记忆语文知识;如何整理知识结构;语文学科常用学习方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语文作业考试要求,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等。其中如何自学语文教材是重点,考后反思是难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往往过于枯燥,学法点拨课可能效果会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点拨学法,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关注,勤于监督。另外,好其师则亲其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制约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到位 。
5、备教材:备课组将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做好详细的计划,细化到周安排,分工到每个人,做到“一前三有三定”:提前一周备课,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三、“教学案一体化”备课模式:
环节一、学生自学
本环节时间安排为提前一天的语文学科自学。教师对学生的学案提出要求和建议。预习学案包括自学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思考、自学检测、知识网络等内容。高年级预习程序如下:首先用3分钟左右速读教材,把握课本主要内容。其次,阅读单元目标,结合学习目标课后习题,重新精读教材,用时10分钟左右。自学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用时5分钟。最后大致完成本节课知识结构,用时4分钟。对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旁注,用时8分钟,预习总用时30分钟左右。中低年级可酌情降低要求。
环节二、课堂导入【2分钟】
教师用简洁、简练语言、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本部分教师应注意,教学风格可以不同,但是服务于目的。
环节三、自学检测【10分钟】
本部分教师采用听写、提问、板演、交流等方式全面检测学生基础知识,以了解学生自学的各方面情况。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采用小组互相检查、小组竞赛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与反馈。教师需注意,本部分教师应注意充分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并对错误的理解予以纠正。另外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是需要调整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调动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建立与运用是研究的重点)
环节四、重难点突破【15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在交流反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突破重难点。应注重语文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字词、写作方法、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必须注重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层次性、深刻性,以及学生对问题研讨的主动、深入。
环节五、课堂总结【3分钟】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环节六、课堂巩固【10分钟】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教师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本部分限定时间由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与应变技巧,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由“小老师”进行点评与讲解。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回扣课本基础知识。
以上环节为新授课的基本模式,在实际授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四、“教学案一体化”的监控措施:
1、教学处根据常规检查要求,认真抓好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2、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科组长对教师“教学案”进行检查打分并随机听课,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3、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择优刊登在校刊《思考者》上,推荐投稿至街道、区、市、省、国家级刊物上。
实施方案 篇6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煤安管[20xx]63号)及《贵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贵阳市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承市安监字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企业负责和政府监管两个主题责任,突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重点,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力度,着力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逐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杜绝出现安全生产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突出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煤矿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防控负全面责任;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技术责任;各分管副职按照分工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分管责任;业务部门、生产区队(班组)及从业人员,按照具体分工和岗位职责,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相应责任。
(二)严格落实隐患排查“五落实”制度。对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必须按照隐患排查“五落实”制度,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到位,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做到“无盲区、无盲点、无空挡、无缝隙”,扎实有效地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全面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1、“一通三防”管理情况。通风系统是否合理,通风设施是否完善、可靠;矿井总风量和各作业点实际风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有无风、微风作业等问题;矿井是否装备安全监控系统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情况;井下作业地点瓦斯传感器安装位置、数量和标校是否符合规定;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及其持证上岗情况,是否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采区是否实现分区通风;是否按照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是否存在不合理串联通风;掘进工作面是否按照规定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是否建立综合防尘系统且运行正常。
2、顶板管理情况。老采空区大面积空顶是否进行完全密闭,密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采煤工作面是否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有无空顶作业;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是否制定安全措施;采煤工作面是否及时放顶,悬顶距离不得超过规定;是否按有关要求加快淘汰木支护和金属摩擦支柱步伐。
3、防止“三超”情况。是否按核定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严防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采掘接替关系、采掘工作面布置是否符合规定;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作业人员是否超过规定的人数。
4、机电管理情况。是否真正实现了“双回路”供电;下井设备是否取得MA认证情况;井下机电设备是否保证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情况;是否更换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及材料,特别是高压开关、非阻燃皮带和非阻燃电缆情况;立井、斜井提升运输设备保护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
5、水害防治情况。是否落实《防治水规定》;是否建立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矿井老空(窑)积水防治措施;防排水设备和设施的完好情况;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工作的安排落实情况。
6、自然灾害防治情况。废弃井口是否填堵封实;矿井周围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以及洪灾导致溃坝、溃堤、淤积危险河道等自然灾害威胁,是否落实防范治理措施;落实暴风、暴雨、雷电、暴雪、冰冻、地震等可能造成煤矿停电、停风、淹井事故的防范措施。
7、应急救援措施落实情况。应急救援机构、队伍是否健全;是否按规定配置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是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组织演练;井下带班领导和调度值班人员是否熟悉应急救援措施;井下作业人员是否熟悉避灾路线。
8、制度落实情况。是否健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下井带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瓦斯抽采利用等经济政策;是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井下作业人员是否经培训合格上岗,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全部佩戴有效自救器;是否严格执行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是否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如期上报了隐患排查和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四、工作进度
我县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方案制定(9月1日?月10日):各煤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实施方案,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与9月9日前报龙洞沟煤局。
(二)自查自纠、全面治理(9月10日?10月月底):各煤矿按照有关要求,深刻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以往发生的事故教训,结合具体方案,认真开展自查,全面治理事故隐患,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治理完成后进行安全评估。
(三)督导检查、深化治理(9月10日?0月底):在隐患排查治理期间,各煤矿企业对本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做好迎接市督导组检查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成立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龙洞沟煤矿矿长杨子兴担任,副组长由龙洞沟煤总工程师刘福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煤矿。煤矿企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召开隐患排查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强化全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识,增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企业形成人人查隐患、治隐患、防隐患的浓厚氛围。按照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落实,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必须查清楚、整到位。同时要注意协调解决隐患排查治理中的有关问题,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做好相关情况的汇总和信息反馈工作。
(二)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煤矿要把消除隐患、防范事故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从规章制度、现场管理和安全设施三个方面,全面排查各种隐患,在治理上狠下功夫,对所有排查出的隐患都要做到整改措施、责任、期限、资金和预案“五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要跟踪督办,逐项整改,逐项销号。并及时“回头看”、再检查,切实做到排查认真,整治坚决,成果巩固,防止排查走形式,治理走过场的现象发生,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收到实效。
(三)互通信息,加大宣传。在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期间,各煤矿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登记表要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及时上报龙洞沟煤局。同时大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尊重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职工能够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四)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各煤矿要以本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既要切实消除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又要落实治本之策,加强制度建设。要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建立完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防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分级管理、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两项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有效规范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积极创新,总结推广。煤矿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隐患排查方法和隐患排查重点,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发展。
实施方案 篇7
一、课改“合作社”的工作目标
课改“合作社”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支既能指导引领,又能实践示范,并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研究型教师团队。
课改“合作社”立足于学生发展和课堂效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鼓励教师批判反思(个体反思),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团队反思);在工作中生成问题,自觉进行教育科研实践;最终产生一批在宜宾市乃至四川省有影响的教研科研成果,打造和培育一支研究型团队,在全校的教研和科研活动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并进一步推进学校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课改“合作社”采用专业团队活动的形式开展工作,以教师间相互合作为方式,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课改“合作社”的根本是学生的发展,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载体,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升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改“合作社”的机构设置及成员职责
(一)课改“合作社”的机构设置
课改“合作社”是根据本校发展需要而设置的。
1、课改“合作社”负责人一般由一名学科骨干教师担任,组员由全校教师自由报名参与,经过课改“合作社”负责人考核通过后成为正式成员。
2、课改“合作社”成员必须具备下述条件(准入条件):(1)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愿望;(2)喜欢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3)喜欢孩子,喜欢中小学教师职业,在工作中具有问题意识;(4)喜欢探索,愿意参加教研和科研活动,热心教育科研事业;(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每人一年内只能参加一个“合作社”。
4、每个“合作社”人数不得少于3人,最多不超过5人。
4、“合作社”由教师自愿申请,经学校课改”合作社”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正式挂牌成立。
(二)课改”合作社”的'成员职责
1、负责人职责
全面主持课改“合作社”工作,确定“合作社”发展方向,策划”合作社”目标、工作方案;制订每学年”合作社”课改和科研计划,包括学科课型模式确立、教科研目标、内容、形式、步骤、考核评价等。
(1)负责本“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规划。组建”合作社”团队,制定”合作社”计划,完善”合作社”日常管理制度。
(2)组织开展教研管理及实践活动。在校级以上开设公开课、现场指导、讲座、报告会等,每年人均1次以上;创设各类指导、交流平台,积极参加市、区教育系统和学校组织的相关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互动性学习,促进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月不少于2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实践探索、主题研究等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3)组织开展科研管理及实践活动。提出邀请专家、学者指导课改”合作社”工作和组织学员外出学习交流的建议;以”合作社”为单位,主持1个微型研究课题;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
(4)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负责指导“合作社”成员制订自我发展计划;整合“合作社”资源;实施对学员的考核、评估和评价工作,建立”合作社”档案;根据青年教师各自特点,开展教学、科研指导。
(5)建立并维护课改”合作社”博客。利用建立“合作社”博客,搭建课改”合作社”交流平台,有效发挥“合作社”教师的辐射作用。
(6)承担本”合作社”日常管理。负责“合作社”的经费使用和管理;负责总结”合作社”的工作、教研科研经验;提升理论,推广经验,传播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2、“合作社”成员的职责
(1)积极参加课改“合作社”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
(2)制定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3)每人每学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学习心得不少于5000字。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经典)实施方案11-25
实施方案(经典)10-25
[精选]实施方案10-25
【经典】实施方案10-24
(精选)实施方案10-21
实施方案[精选]10-30
[经典]实施方案08-10
实施方案08-02
实施方案【经典】11-11
实施方案【精选】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