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1-18 16:20:29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1

  原文:

【精选】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采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赏析:

  这首词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用铺叙的手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烟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动的人物,描写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上片起首三句是环境描写。“野绿连空”,见词人站在船上,目光顺地平线伸延,只见辽远无际的绿色原野上接苍穹。作者又顺势举头眺望远天 ,晴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

  着一个“垂”字把远望中大水相接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形象。词人仰观俯视,只见眼前江水“素色溶漾都净”。“素色”即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净”字是形容水的明澈洁净 。此句本自谢朓诗“ 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上三句,词人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地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绿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寥阔,而又十分寂静。在这幅图画中,“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 。这二句,显得有些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 。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在这里。

  以平淡的句子 ,逗入意境 ,才见功力。特别是加了“无影”二字,整个画面立即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 ,形神俱出,而且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在微暗的树荫中,依稀看见它们在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在地面,真有一种飘忽无影的妙趣。

  “汀洲”句推进一层。词人在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轻舞的环境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了。作者在船上望去,首先在远处看到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十分妍丽 。人渐走渐近 ,看得也越清楚,连“修巾薄袂”也看得出来。修长的巾带,薄薄的衫袖,雅丽非凡,且巾长袂薄,随风飘举,为美人勾出了一幅飘飘欲仙的姿态。由下句“撷香拾翠相竞”来看,可知这美人不是独自一人 ,她是结伴春游 ,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在春季到郊外拾野鸟的各色羽毛 ,采各种香草。曹植《洛神赋》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写出洛水众女神之美,此处词人借用此意,写汀洲女子的美色。

  上片歇拍写两个美人登上船,并停泊洲边,在水边过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本出曹植《洛神赋》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在晚霞辉映下,寂静的洲渚上 ,忽的出现了这一双美人 ,词人在凝望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美丽的幻觉,目为凌波女神。这不仅细致地写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词人的欣喜、惊愕,以至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出来。这两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节的铺叙加以收束 ,日落春暝 ,美人回到船上,词人也该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烟”字,为江滨洲边刷上一层烟水凄迷的朦胧色彩,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过片“彩绦朱索新整”,写美女回到船上,在一天的“撷香拾翠”之后,换妆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使借代手法,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

  接下来一句为“金凤响双槽”。“金凤”代指琵琶 。本出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故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云:“半面犹遮凤尾槽。”“槽”是琵琶上架弦的格子,“响双槽”,表明是两把琵琶同时弹奏。这里切题《舟中闻双琵琶》。在这优美的乐声里饱含着今古幽思 ,人物的精神境界显得高雅深沉 。又用“谁省”一词,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与琵琶女的.关系推进一层。

  “玉盘”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乐声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词人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也暂收束。船上一片岑寂,在无声的境界里,接下来词人省略了恰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细节,径直从借酒相慰写起。“酒上妆面”,是说琵琶女已带醉意,面颊被酒晕得绯红 ,故下句用“ 花艳”形容其醉态之美。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双眉“相并”。“相并”意即紧锁,表明愁怀不释。对醉态愁容的描写,形神兼备,极其工巧。既然愁怀未释,欣逢知己,欲一吐为快,于是重奏一曲,词人亦“重听”一遍。

  “ 汉妃 ”句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晋石崇《王明君辞序》载:“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 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汉妃一曲”也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寄托着琵琶女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 。结句“ 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 ,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词境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化出。

  这首词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古今诗话》载:“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 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 ,堕絮飞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可见此词亦为作者的得意之作。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2

  原文: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赏析:

  上片起首三句是环境描写。“野绿连空”,见词人站船上,目光顺地平线伸延,只见辽远无际的绿色原野上接苍穹。作者又顺势举头眺望远天,晴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

  着一个“垂”字把远望中大水相接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形象。词人仰观俯视,只见眼前江水“素色溶漾都净”。“素色”即白色,指白茫茫的江水。“净”字是形容水的明澈洁净。此句本自谢朓诗“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上三句,词人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地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绿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寥阔,而又十分寂静。这幅图画中,“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这二句,显得有些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这里。

  以平淡的句子,逗入意境,才见功力。特别是加了“无影”二字,整个画面立即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形神俱出,而且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微暗的树荫中,依稀看见它们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地面,真有一种飘忽无影的.妙趣。

  “汀洲”句推进一层。词人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轻舞的环境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了。作者船上望去,首先远处看到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十分妍丽。人渐走渐近,看得也越清楚,连“修巾薄袂”也看得出来。修长的巾带,薄薄的衫袖,雅丽非凡,且巾长袂薄,随风飘举,为美人勾出了一幅飘飘欲仙的姿态。由下句“撷香拾翠相竞”来看,可知这美人不是独自一人,她是结伴春游,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春季到郊外拾野鸟的各色羽毛,采各种香草。曹植《洛神赋》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写出洛水众女神之美,此处词人借用此意,写汀洲女子的美色。

  上片歇拍写两个美人登上船,并停泊洲边,水边过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本出曹植《洛神赋》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晚霞辉映下,寂静的洲渚上,忽的出现了这一双美人,词人凝望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美丽的幻觉,目为凌波女神。这不仅细致地写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词人的欣喜、惊愕,以至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出来。这两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节的铺叙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词人也该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烟”字,为江滨洲边刷上一层烟水凄迷的朦胧色彩,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下片“彩绦朱索新整”,写美女回到船上,一天的“撷香拾翠”之后,换妆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使借代手法,以偏概全,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

  接下来一句为“金凤响双槽”。“金凤”代指琵琶。本出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故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云:“半面犹遮凤尾槽。”“槽”是琵琶上架弦的格子,“响双槽”,表明是两把琵琶同时弹奏。这里切题《舟中闻双琵琶》。这优美的乐声里饱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显得高雅深沉。又用“谁省”一词,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与琵琶女的关系推进一层。

  “玉盘”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乐声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词人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也暂收束。船上一片岑寂,无声的境界里,接下来词人省略了恰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细节,径直从借酒相慰写起。“酒上妆面”,是说琵琶女已带醉意,面颊被酒晕得绯红,故下句用“花艳”形容其醉态之美。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双眉“相并”。“相并”意即紧锁,表明愁怀不释。对醉态愁容的描写,形神兼备,极其工巧。既然愁怀未释,欣逢知己,欲一吐为快,于是重奏一曲,词人亦“重听”一遍。

  “汉妃”句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晋石崇《王明君辞序》载:“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汉妃一曲”也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寄托着琵琶女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词境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化出。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原文及赏析08-04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02-06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及赏析10-26

小寒食舟中作原文及赏析05-09

燕子来舟中作原文及赏析10-21

牡丹原文及赏析04-16

牡丹原文及赏析【经典】11-14

闻雁原文及赏析05-04

闻鹧鸪原文及赏析08-29

舟中读元九诗原文及赏析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