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读后感

时间:2023-11-16 16:36:44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君主论》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君主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1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532年首次出版。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政治学的书籍,书里内容并不多,只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分为26章,分析了君主与各族势力的此消彼长。其中包含了许多真理:

  1、一脉相承的君主国一般比半路出现掌权的国家要稳定得多。

  2、起来造反的地区后来再次被征服之后,就比较难失去了。

  3、帮助别人壮大,势必导致自己灭亡。

  4、残暴的手段所谓运用得当,那就是出于巩固自身地位的需要一蹴而就,不再连续使用,而是尽其所能转而为臣民躬身效力。残暴手段使用不得当,就是在开始的时候零星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终止,而是扩大使用的规模。

  诸如此类,从中我们也可以代入中国的帝王将相,就会发现一些论调在许多地方都适用。残暴的手段所谓运用得当,那就是出于巩固自身地位的需要一蹴而就,不再连续使用,而是尽其所能转而为臣民躬身效力。残暴手段使用不得当,就是在开始的时候零星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终止,而是扩大使用的规模。

  民众是一盘散沙,要看是谁依赖他们。若是一位水平极高的君主,那么对于民众的思想控制必然了如指掌,在必要时刻,依赖民众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军队类型,一个国家需要自己的军队,雇佣军,援军和混合军都是一些危险人物。其中援军最为危险,他们团结一致,听命于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强大势力,而雇佣军更多时候并没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他们的危险,一方是实力强,一方是懒。别人的'铠甲披在你身上,是会从你的背上滑落下来的,要不然也会把你压垮,或者将你拘得死死的。凡是缺乏实力基础的威望及权势都是最为虚幻和不牢靠的君主军事作为。君主自身军事实力不强大,会得不到士卒的敬重,而他本人也不会信任自己的部下。

  要以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为镜,效仿口碑载道、荣誉加身的人物君主褒贬,有一些看上去蛮不错,一落到实处便会叫我们身败名裂,对于一些看上去是恶行,可一旦实施,却会给国家带来安定和繁荣博得慷慨的美名,有时候会给接下来的行事带来隐患。慷慨要针对的是不可计数的民众,因为他没有对他们横征暴敛;而他的悭吝针对的则是为数极少的人,因为他没有赐给他们财物。当然,如果正在试图登上君主的宝座,实际上很有必要表现得慷慨一些。君主可以将不属于自己和臣民的物品慷慨赠与他人,借花献佛。没有什么比乱花钱更能损耗一个人的元气了。你若挥金如土,那就是在丧失充大方的资本。你会变得手头拮据,被人瞧不起;如果为了躲避穷困,你去巧取豪夺,就会被人怨恨。让别人看到的你以及听到的你一定要显得仁慈、诚挚、敦厚、人道及虔诚每个人都能够看到你表面的样子,几乎无人可以触摸到你的本质。

  以上是我的一些摘抄与感受,有所启发,但并不多,可能是仍然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思想。等过段时间可以选择画一个思维导图整理思绪

《君主论》读后感2

  《君主论》的内容立论基础至少有两点:一是人性本恶,二是为达目的可以牺牲手段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这两个理论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作为君主要具备的特点和在选择臣民、经营王国时要考虑的因素。基于这样的前提和作者的时代背景,就不难理解书籍当中一些与目前和谐社会以及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违背的论据是从何而来,对于君主和国家本身也会有另一个角度的量度。整本书读完后我的感受如下:

  1、原文有一个论点是:“当我们的力量没有作好准备抵抗命运的时候,命运就显出它的威力,它知道哪里还没有修筑水渠或堤坝用来控制它,它就在那里作威作福。如果你考虑意大利——它是这些变动的所在地,并且推动了这些变动——你就会看到它是一个既没有水渠也没有任何堤坝的平原。”这句话尽管是针对君主统治的,但同样适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愿意相信命中注定,是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或者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从君主的角度来说,即使其统治地位是通过世袭得到的,如果要成为受人景仰、名垂青史的明君,仍然需要做好与命运抗争的准备。在大家都在准备只有你一个人选择相信命运的情况下,你的结局必然是被外力所改动。而在君主身上发生的任何微小的改动都是巨大的。

  2、作者这样评价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所以,君主要统治王国,“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正是因为这样,作者认为君主应该是“狐狸”和“狮子”的统一体,表面伪善,内心狡诈凶残,也就是说话可以表现出高贵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他还主张,君主要认识到:手段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是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君主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甚至“可以行欺诈之术,不顾信义、不避恶行”。

  从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于道德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归结他通过这本书宣传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这本书后来对独裁君主墨索里尼、希特勒的影响很大,几乎是墨索里尼的纳粹独裁统治的指导思想。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诟病颇多。

  3、虽然此书的核心是君主统治可以不折手段,但在书中作者也提到:“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须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同时还提醒君主:“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

  不管以上诸多论点的正确与否,我的理解是:意识形态的内容其实很主观,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愿意看到的内容,在有某种需要时,利用自己看到的内容作为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君主的常态,也是人的常态。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全面、辩证的理解应该是看此类书时一个基本的、合理的态度。

《君主论》读后感3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爸爸给我买的4本一套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第一次认识了马基雅维利这个名字。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既被恩格斯称赞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又长期被人误解,蒙受恶名,甚至有人称他为“罪恶的导师”.....

  我是一向对这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感兴趣的,从韩非子、曹操到罗博斯庇尔、圣鞠斯特和拿破仑。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充满争议的原由是因为所谓彼时社会或者正统思想与其思想或作法的不兼容,而往往后世对他们的历史作用却持肯定看法,可以看出:这些人,总是出身在不合适宜的时代,被压制和不被理解。但他们的锋芒是掩饰不住的。他们的思想,既符合历史的大潮,又恰恰天才的预言出未来的历史走向。当然,我也无意为他们辩护,因为世界上没有十足完美的人。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宏观的历史中客观的评价其历史作用。

  马基雅维利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意大利四分五裂之际,以一个历史理论家的身份提出了政治学的现实内容。虽然他不是首创者,早他1900年前的雅典人色诺芬在他那本《居鲁士的教育》中,通过居鲁士的父王和其对话中就揭示了完美的君主应该知道如何完美的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作为这一理论的延伸,从《君主论》中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中马氏就以此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善是形式,是一般情况下的伪装。恶是实质,但这个恶,却是有别于道德伦理上的恶的。因为完美的君主行恶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道德是个人的善,而政治是大众的善。那么为了大众的利益,君主就必然舍弃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采取“恶”行确是相对的,也确是避免危害国家的一种特殊手段。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动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能从《君主论》中学习到什么呢?马氏在文中告诉我们,现实中的`人们和理想往往相反:骗子小偷背叛者充斥着整个社会。当传统的伦理道德已经不适用于现世的某种准则,那么我们有必要恪守传统的道德而拒绝面对残酷的现实吗?

  马基雅维利摇弋在基督教道德和政治现实性之间,然而他却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因为他意识到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采取强权和高度的专制。这个愿望,在他生前没能实现,甚至死后两三百年之间意大利都处于分裂、受人奴役之中,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学说指导着后人的行动。他的后人并未从他的学说中受益许多,相反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之一普鲁士却将这一学说贯彻在德国统一的道路上(铁血政策,国家军队,以及联合容克地主),从而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马氏的思想从而得到了发扬广大。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悲情的人,他生不逢时且缺乏一个能认识到他才能的明主;虽然身故但是后世依旧对他毁多于赞,贬过于褒。可他的思想所散发的光辉却足以照明整个佛罗伦萨,即而照亮整个世界。

【《君主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君主论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作文11-23

全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01-26

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是哪位12-05

商朝君主盘庚的生平简介12-02

枫丹白露宫的介绍由哪位君主下令修建01-26

虚假论名言12-27

《论反省》 的教案08-26

《论教养》教案11-06

论错误作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