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11-05 16:50:17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必备】水浒传读后感1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水浒传读后感13篇

  水浒传读后感 篇1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这个假期读完了这本描写人物的性情鲜明的名著给读完了,读后感叹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胜,令我兴奋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读不完水浒传的不是中国人!感慨万分.

  水浒传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胆大如虎的武松,机智聪明的吴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官逼X反,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

  我被里面的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对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现在我来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水浒传读后感 篇2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像中国这样,宛如一条滔滔不绝的大河。或许,总有险绝的道路,却从未阻挡它前进的决心。

  河水过后,留下的是那一方肥沃的泥土,有的,经过人为地修缮过后,成为了能历经万世考验的不朽传奇。

  时间,对于《水浒传》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或许是心血来潮,一个数百年前的人写下了千年前的故事。而这部作品对现在的你我仍有如此大的触动,这其中,是它经历的最为重要的考验;内容为帝王之所不容,却仍能传承下来,这是它经历的最为漫长的考验;水泊旁108个勇士造反的故事为无数人数代人所津津乐道,这是它经历的最为玩味的考验——也是对所有中国人,所有统治者的考验。

  大浪淘沙,经典永存。

  四大名著,皆称经典。战争,权力,占据其二。《三国演义》站得高,一个个风云人物一个个诸侯,用天下苍生下了一盘精彩绝伦的棋,生命失去鲜活,在他们眼中,化为一颗颗冰冷的棋子。他们的心中装着的是天下,人,太过渺小。人命贱草芥,他们连时代的脚步都尽在掌握。

  历史对于缔造者,是自己的辉煌传奇;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只有对于亲历者,才是切身的.喜悦与悲伤。

  历史与时代,注定不是布衣的舞台,尽管他们站了起来,抱成一团,试图要改变什么,却始终无济于事。

  究其缘由,尤为可笑,输在格局。正是两千年前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注定不是反问句。王侯将相皆为天成,心中格局,宽广无边,胸有大志,包藏天下。一生,只为用自己的一切来换取天下。天下苍生,朋友,亲人,甚至自己。帝王皆寂寞,除了天下,他们什么都没有。

  于是,就有了梁山泊聚义,就有了“替天行道”这面大旗。他们绝不是统治者心中不可割舍的东西。他们面对的,是无尽的剥削与掠夺。他们开始发声,只因,他们也无足轻重地被交换过。便如林冲,天子门下禁军教头,也只换得几日高太尉的安生和朝堂的平静。响应者很多,可他们又能改变些什么?他们不能割舍的东西太多,那些冰冷的伤亡数字,在他们眼中,是无比重要的兄弟骨肉,格局太小!

  吴越王三千铁弩射潮,潮起潮落依旧。他们也同样被潮水淹没——接受招安,沦为统治者新的工具。于是,历史书上有了“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最终,聚义的108勇士化为了尘埃泯灭无痕。

  这是他们的结局,帝王呢?民心如水载舟亦覆舟,民心即失,帝王业失去了最后的筹码,不免沦为了阶下囚。百姓,从来都不是用来交换的。

  时间对《水浒传》的考验从未停止过,同样,《水浒传》对统治者的考验也随着历史的滔滔长流而从未停歇。

  水浒传读后感 篇3

  招纳贤士,好结兄弟,厌恶黑暗官场,愿为百姓造福,以“义”天下闻名,以善广为人知,此英雄正是宋江。

  疾恶如仇

  宋江在浔阳楼醉酒,不觉欢喜,狂荡起来,手舞足蹈,拿起笔来,提下反诗,酒后却全不记得。被心胸狭隘的黄文炳见到此诗,立马告官,并使知府派人捉拿宋江。事后处处有梁山泊好汉阻挠,这群好汉的毅力顽强,众汉一条心,救得宋江。俗话说:“狡诈之人必有恶报。”果不其然,宋江派兄弟们迅速抄了黄文炳家,并且把他带到山上当众凌迟。

  宋江一位心善之人,却对仇人如此处罚,可见他对恶人恶事的仇恨程度之深。正是有了这种疾恶如仇的正义,让他厌恶官场,劫富济贫,敢于与黑暗官府作斗争。正是有了这种闪闪发光的正义,才有了三败高太尉等众多热血沸腾的故事。

  重情重义

  晁盖请宋江为山寨之主,以报先前宋江救他等七人的救命之恩,可宋江不肯接受。他没有私心,没有利益,没有为此而一揽梁山泊。他也许想坐,可当他想起晁盖带领着一群好汉劫法场救他时的热血场面,内心就掀起惊涛骇浪。为此,他坚守原则,再三推让,力荐晁盖成为头领。

  宋江的决定之所以如此坚定,甘愿第二,也不愿坐第一把交椅,是因为他心中有情谊。不分情谊的人,往往没有灵魂,他们在利益的路上越走越远,却在兄弟重情的路上迷路,不知何方,不知所云,也没有方向。野心每个人都会有,可是因为兄弟情义可以放弃一切利益,在他心里,情谊高于任何利益。

  拳拳孝心

  宋江上山寨多时,虽有众多好汉兄弟们的陪伴,但他还是想念自家老父,他决定去搬取父亲,只身一人下山,也不顾自身安危。他的拳拳孝心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一个英雄,不仅要有豪迈的心魄,高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真情——孝。

  孝,一个平平淡淡的字,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不仅体现了人的修养,更体现了文化的底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孝敬长辈,诠释孝的道义。

  宋江,他孝,他忠义,他疾恶如仇,内心的豪迈之气在永不停息地沸腾,他在我心中是一个英雄。可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能像宋江一样,面对黑暗扭曲的社会能勇敢正确地抗战,面对真正兄弟能情深意重,面对亲人以孝对待?

  这就是我眼中的宋公明,一个孝子,一个好汉,一个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 篇4

  我最喜欢读《水浒传》这本书了,小时候看“小人书”;上学了看电视连续剧;现在我却见到《水浒传》原著更加爱不释手了。《水浒传》这部小说,浸透了世界上所有的侠士豪情,包含了天地间全部的英雄气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例子。《水浒传》里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可太多了:机智勇敢、知错能改、忠心耿耿、仗义疏财……然而,《水浒传》有一种精神最可贵——讲义气。他们有的义气深重、性格耿直;有的仗义疏财、公正忠义……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梁山上的,那人人都是以“义”著称的英雄好汉。

  在《水浒传》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义气。换句话说,《水浒传》就是义气的凝结;就是义气的聚集;就是义气的体现。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玉麒麟卢俊义……这些好汉,不都是因为宋江等人义气深重,才上梁山泊的吗?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书写。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李大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舍生忘死。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一个“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朋友讲义气,那只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天蒸蒸日上的祖国。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水浒传》就是义气传。愿《水浒传》和它的精气神能够长存于世,永不衰败!

  水浒传读后感 篇5

  在水浒里,鲁智深是一个明亮的人。他走到哪里,总会带来一片明快、清朗,他处理问题总是那么直感,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踌躇、徘徊、忧郁、思虑、悲伤,与宋江不同,除了给佛跪拜,他再没有给谁下跪过,他的脊背是直的,没有什么力量能让他弯曲。金圣叹评鲁智深为一百单八将中上上人物,又道:“写鲁达为人处,一腔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处人待事上,鲁智深很有分别。李忠和史进是他同时认识的,但一生与他们的三次相遇,在相交上就截然不同。第一次一出场,遇到李忠,听史进说是师父,就很敬重,“既是史大郎的师父,同和我去吃三杯”,李忠要迟一步,他还不愿意,将看客轰赶而去。但一看到掏钱的样子,就很看不起,“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就此,李忠被他看死了。第二次桃花山相遇,在李忠周通“现放着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的别人的送与洒家”时,鲁智深的行为并不过分,因为这样的'人在他的心里实在是没有分量了,不值得敬重,那就“且叫这厮吃俺一惊”。而对同时相识的史进,却大不相同,在赤松林与史进再遇,两人连续互拜(剪拂),感慨不已,随后,兄弟一般,鲁智深将自己自拳打镇关西后的经历向自己的兄弟诉说一番。听说哥哥肚饥,史进马上把自己包裹里的食品拿出来给他吃,而且立即要去为哥哥扳赢了,“一发结果了那厮”。兄弟情分在字里行间不断表露出来。第三次相遇,是因呼延灼攻打,李忠周通向二龙山求救。鲁智深前来相助,并非是李忠周通的个人魅力使然,而是鲁智深从江湖义气着眼,不计较二人的悭吝。见到李忠,鲁智深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好兄弟史进,觉得自己现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连李忠这样的人也跟来享福,史进还不知道在哪里,心里真是不得过,“常常思念他……无一日不放在心上”,于是出现鲁智深下梁山寻找史进的故事。站在少华山下,看不到史进,他就急,嫌朱武啰嗦,“有话便说,史家兄弟又不见,谁鸟耐烦到你山上去”。这话够重的,人家朱武是与你一样占山为王的,也好歹是史进的兄弟,就算你武功高些,也不至于这样无礼。从这一方面也看出鲁智深对史进的思念心切。他是一贯好酒的人,得知史进被拿,连酒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直提着禅杖,“不知哪里去了”。

  水浒传读后感 篇6

  呼保义宋江、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由后人冠以“忠义”二字,其原因不外乎他们聚集了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义梁山泊,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在他们身上,我读到了英雄的豪放豁达,慷慨激昂,敢作敢当,我读到了兄弟之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林冲,原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奸臣高俅之子高衙内垂涎其妻子美色,林冲委曲求全,一忍再忍。但在高俅的步步紧逼、赶尽杀绝的迫害下,终于无路可退,复仇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粗豪憨直、重情重义的黑旋风李逵江州劫法场,白龙庙小聚义,破大辽,征田虎,讨方蜡,一颗忠心只为报答大哥宋公明。

  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坐化灵隐寺,不图名利,浑身是胆身正义。终与朝廷军官秦明、黄信同上梁山,替天行道……

  《水浒传》是以北宋后期宋江起义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写了梁山泊宋江起义的产生、发展和被招安失败全过程一部文学名著。它第一次正面描绘了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绿林豪杰群像,揭示了中国古代绿林文化的内部蕴涵和外部特征。它所描绘的好汉形象和绿林文化习俗在民间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对宋江渴望朝廷招安耿耿于怀,万分疑惑。甚至有人说宋江是投降弱者,不配于梁山的一百零七将为伍。可我认为宋江那么做是有益的。当年,梁山好汉们在民间虽有盛名,但他们知道在朝廷的正史上记载将会是“宋江等一百零七名贼寇聚集梁山泊,烧杀掳掠,危害百姓”。即使好汗们不在乎后世的名声,但当时的局面也注定他们不能完全与北宋朝廷为敌。虽然他们是替天行道,但又有哪些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官府通缉的贼寇。

  当时的朝廷虽暗弱,但谁又能保证几年后不会出现一个占山为王的王匡、王凤、王巢们的结局啊!那时,梁山好汉的命运又会如何?

  但在宋江这一忠义思想的主要负载着,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忠义固然重要,但是不要盲目的追从,最终演变为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应该结合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来充分理解忠义思想的实质,做到坚决抛弃其盲目、虚伪、要弘扬其倡导正义,张扬正气的爱国精神。不要再踏上宋江的老路,因个人的盲目愚忠葬送了起义的前途同时也害死了兄弟。

  如今,真正忠义的又有何许人也?世间有正义的又有多少?奈何,奈何啊!

  水浒传读后感 篇7

  这个暑假在家里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我不由得佩服起作者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苏州,后来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早先,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我看了他的`《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本质,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员逼破民众造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患,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方腊等,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所以又被人称作“花和尚”。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携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像“鲁智深”那么莽撞的人。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脑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色:同甘共苦,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歌唱家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回荡……

  水浒传读后感 篇8

  《水浒传》,辗转几百年,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一个个多彩的江湖之事、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看到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不读《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这个人,堂堂七尺大汉,为人忠义,是个典型的侠义之士。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是个相貌丑陋的人,而武松并不嫌弃他的哥哥,在经受了嫂嫂潘金莲的诱惑之后,并不为之动容,反而大大教训了潘金莲可见他是个正直的人。后来得知自己哥哥的死讯之后,有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便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这不就是忠义的表现吗?后武松被押到安平寨,不予钱两给差拨和管营,可见他为人率真,施恩要免了他的100杀威棒时,武松还不同意,后得知施恩的酒店被蒋门神给所夺了去,二话不说,抡起拳头就打蒋门神,这难道就不是侠义的表现吗?

  还有林冲,他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对朝廷忠心耿耿,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后来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才上的梁山,这不就是古代上层被逼造反的典型吗?

  这许许多多的好汉聚集在梁山上,打着替天还道的黄巾旗,理应胜利,可是后来却走向了失败,这是为什么了吗,那就是宋江的过错了。

  宋江在一开始水浒传中写的就是好汉们的榜样,一说到及时雨宋江,便能联想到黑面小三蓝,他散尽家财,接济他人的实际,为人身份中医和孝顺。他的老父亲宋太公叫宋江不要落草梁山泊,宋江因为小幅,于是停了,课后老被留置债搜哦比,才上梁山,后聚集一百单八将,可是宋江一味的要招安,最终是梁山好汉一个个的死去,虽不能讲责任全部推给宋江,可是宋江太愚昧了,当时朝廷奸臣当道,皇帝被奸臣蒙蔽了双眼,人有奸臣左右,而宋江、卢俊义等人一味重案追究功名利禄忽略了奸臣当道的情况,走向失败。

  然则为何要接受招安?我认为,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当时社会宣扬“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宋江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宋江一直称北宋的皇帝为“圣上”,可见在封建观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来他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保护其不被梁山好汉追杀,以致气死林冲。他一直认为走与统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视自己和兄弟们“落草为寇”。最终为维护“兄弟们的名声”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这便是他招安的源头之由,这也预示着起义的不战而败。

  水浒传读后感 篇9

  《水浒传》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属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讲述的是大宋仁宗嘉祐年间,洪太尉闯祸龙虎山,放出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继而展开引出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确是情节跌宕起伏,紧密相连,最终结局却是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的离去,非常凄凉悲惨。

  朝廷招安,虽然有了各种封号,却并未重用他们,但最终他们还是只熟悉战场不熟悉官场,斗不过蔡京、高俅等贼臣。而宋江明知贼臣阴谋,却为了忠义,担心李逵再上梁山而说服其亦饮下药酒。不得不说,他如此了解李逵性格,是一个好的领袖,但是他也替李逵做出了选择。所以宋江是强龙之首虽不及,贼臣之术却也略通一二。

  皇上虽然决定处置贼臣,但被贼臣婉言掩饰,故不加罪。由此可见,宋朝皇帝大多耳根子软,虽然明白事理,却太容易改变。宋朝本身就是一个软弱的朝代,英雄造就时势,时势造就英雄,同样的,时代会影响君主,而君主也将带领朝代,所以宋朝会产生靖康的奇耻大辱,终被元朝所灭亡取代。

  梁山好汉们虽然轰轰烈烈地过了一辈子,却也可谓“生不逢时,逢时不生”。反观高俅等贼臣,虽为小人却生得很逢时。人的一生要如何选择,还是要看自己。《水浒传》讲的是英雄好汉,自然连接到小人,乱世之中,每个人都要找到一种方法生存,梁山或者朝堂,这是两个对立面。然而,怀着一腔热血想报效国家,却忽略了政坛水深的梁山好汉,可谓是合格的军事家,而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一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一些人为了公平道义。可是没有权利,又如何创造自己的公平与道义呢?

  我心中的《水浒传》不是封建王朝的衰败,不是政坛的水深,不是忠义为何,不是天地溯源,而是一百单八将的梁山好汉。他们或许没有衣锦还乡,又遭到奸人的迫害,但是他们传奇的一生抒写着什么叫做侠肝义胆,什么叫做义薄云天,什么叫做英雄豪杰。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处于什么地位,有些成功就得用棋子的命来换。当然有时候,一颗棋子,也要自己来扭转乾坤,别人把你当棋,只要你能布超越他的局,那他就不会再把你当局。

  水泊梁山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可梁山好汉们为何还要归顺朝廷?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是宋王朝的问题,却单纯的.认为只是奸臣的问题。以为只要皇上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就会有用武之地一展拳脚,就会替天行道报效国家。最终却事与愿违,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皇上会听信贼臣谣言杀害他们,死的死伤的伤。

  一本书里往往都是作者的构思和布局,可是,当你抱着不同的心情来阅读他们时,就会有不同的感触。期待有一天,我翻开《水浒传》,又有一个新的境界缓缓浮现。

  水浒传读后感 篇10

  初读水浒,我是敬仰崇拜的;再读水浒,我是疑惑不解的。

  《水浒传》是中华四大名著之一,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瑰宝。它描绘了宋末农民起义,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波澜曲折,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但是,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糟粕。

  一是过于血腥暴力。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提倡和谐,反对打打杀杀的行为。然而在水浒中,哪个英雄好汉不是靠暴力出来的,动不动就舞刀弄枪的。当然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当时黑暗,奸臣当道,政治腐,人民有苦无处说,有冤无处报,走投无路之下就只好以武力或非法手段来平反自己的冤屈。比如说武松斗杀西门庆那段,武大郎被毒死后,西门庆买通了官府衙门的人,武松证据确凿却无处申冤,无法咽下这口恶气的武松只好自行报仇。他用尖刀往嫂子胸口一剜,取出五脏六腑,并割下她的头颅,又割下西门庆的头颅,放在武大郎的灵牌前。这一面反映了武松的有仇必报勇猛刚强的性格,另一面也反映出武松的残忍。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武松的这种做法,这是当时黑暗社会的产物,然而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取的。若说武松杀人还有可原谅之处,那张青夫妇卖人肉就真的是无法原谅了。他们所杀之人都是无辜的过路人,可就算这样,张青夫妇在水浒一书中仍然被称之为英雄好汉,这真是令人无法理解。

  二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水浒一书可算是将银子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银子能化解各种矛盾,上下打点,拉拢各种关系。及时雨宋江,广施银子,谋得了江湖中极高的'威望;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博得了江湖好汉的爱戴。有了银子,牢狱是可以摆平的。只要钱到,礼到,关系到,棍棒是不用挨的,累活是不用干的,甚至可以好酒好菜伺候。林冲入牢,用银子上下打点,再加上柴进的两封书信,免了杀威棒,开了项上枷。武松入牢,更是受到特别对待,因为施恩父子有求于他。银子铸就了强大的关系网,关系网的铺开与壮大形成了梁山水泊之势。这种恶俗的社会风气也延续至今。

  然而更令我无法理解的是,《水浒传》一书选入了中学生必读书目。这就需要身为初中生的我们区分水浒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水浒传》的复杂性体现在它许多令人争议的情节上。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是非黑即白非正即邪,更多的都是亦正亦邪亦黑亦白。

  其实,从一面倒地认为梁山全是英雄好汉到逐渐发觉梁山人物亦正亦邪的复杂性的过程,不也是一个思想成熟的过程吗?想起某本书说的:“当你不再单纯地以好人和坏人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你就长大了。”

  水浒传读后感 篇11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晚上,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已读过几遍的的《水浒传》,本来想趁此打发时间,结果让我有了写作的冲动。

  我留恋于书中振奋人心的故事,我痴迷于书中可歌可泣的人物,更钦佩作者那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

  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北宋时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的好汉,因官场的压迫,因奸臣的陷害,被迫起义与官府对抗。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影响了那些深受压迫的百姓。在这充混乱的悲壮中,在这充满替天行道的豪情中,上演了一曲曲忠义的壮歌。

  不必说宋江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吴用的足智多谋、林冲的能屈能伸,单说直言不讳的李逵,他性格直率,一身莽撞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分青红皂白,总是先打后骂,到头来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魄。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仗义,单这一点,他让我肃然起敬啊!

  水浒一百零八好汉为了一个义字走到一起,一个义字蕴含了太多意义,为了一个义字,他们愿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了一个义字,他们愿为百姓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画,但有时需要用鲜血去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公车上给老人让座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因为这需要过人的勇气,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义,何为义?正义。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举世皆浊我独清,总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的岳飞。他们为了一个义字奋不顾身,因为义清楚地告诉他们,这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心中没有义字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的灵魂已与世俗同流合污,变得麻木不仁,奋斗的激情也被自己湮没。虽然书中一些好汉经常为一些小事与他人发生争执,甚至会搞出命案,但是他们所杀害之人是那些见利忘义之徒,而且他们能为一个义字与朋友肝胆相照,同甘共苦。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但义字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情同手足的亲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过客讲义气,此乃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热血筑成如今飞黄腾达的中国。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永不消逝的光辉。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还应当从小事做起,让义字遍行天下。

  水浒传读后感 篇12

  《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这个假期我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

  《水浒传》里的一百多个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特性,语言、举止都与其身份、地位十分贴切。而读者们更可以从书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独特个性。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帮助金氏父女逃跑,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一百零八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吴用为晁盖献计,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还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

  为了朋友兄弟,他们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也同时反映出了北宋的政治和社会的、混乱。因此在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官员和压迫百姓的事实,表现出了当时百姓的`有苦无处伸张的现象。而宋江等人和当朝政府官员对抗,替百姓出怨气,就又表现出了此书的又一个中心思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梁山好汉是传奇式的理想化人物,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或身具异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当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因为《水浒传》中的这些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对读者来说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浒传》才这样广受读者们的好评。

  水浒传读后感 篇13

  宋江为救柴进,攻打高唐州,遇到会呼风唤雨的高廉,全无取胜的可能,可见这高廉的法术了得,宋江要想胜,只有请来也会法术的公孙胜方有胜算。

  此处把高廉说的利害,自然是为了证明公孙胜利害。

  先前,戴宗到蓟州去找过一次公孙胜,没有找到。现在,只有找到公孙胜,方可战胜高廉,才能救得柴进性命。戴宗又一次接受了寻找公孙胜的任务,带着李逵前往蓟州。

  戴宗再去寻找公孙胜,幸亏带着李逵。李逵做了什么?

  他做的第一件。在去蓟州的途中,他不听戴宗招呼,偷吃荤食,犯了禁忌,被戴宗收拾得够呛,李逵这才收敛了一些,但在路上吃素食时又同一老者争执起来,偏偏是这老者指出了能寻找到公孙胜的地方,因这老者是个道教信徒。

  他做的第二件。好不容易找到公孙胜的家,没见着公孙胜,他便劈了人家的一堵墙,还以要杀公孙胜的老娘相威吓,这才逼着公孙胜露脸。

  他做的第三件。公孙胜以师傅为由,不愿下山,当拜见到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罗真人也以出家人不管闲事为由,不放公孙胜下山。这本人他们师徒合谋好了的`。李逵见此,想绝公孙胜的后路,便于深夜上山杀了罗真人和一个道童,到第二天,再去见罗真人,罗真人不愧为是真人,竟毫发无损。李逵见此,大惊失色。罗真人用了法术,他就被抛到了蓟州府。

  他做的第四件,他人落到了蓟州府的大堂,跌得头破血流,接着被人家当做妖人,受到狗血尿屎伺候,紧接着又是一场严刑,被打得死去活来,他招了个“人妖李二,”官府才住手,将他入监了事。入了监,他借罗真人的江湖名气作起文章来,骗得好吃好活。

  正是这四件事,使得李逵的形象更丰满,正是李逵所为,才有了公孙胜再上梁山。

  罗真人让黄巾力士将李逵从蓟州牢中接了回来,也同意了公孙胜下山。

  说是戴宗智取公孙胜,如果没有李逵的努力,公孙胜是不会再上梁山了。

  这一段,道家的法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例罗真人使一白手帕,让李逵站在上面,那手帕就化做一片白云飞去,罗真人只手一招,喝一声去,李逵便从二仙山跌到蓟州府。罗真人要黄巾力士,去蓟州牢中去取回李逵,那也是瞬间的事……公孙胜说他师傅仅黄巾力士就有一千多人。

  宋徽宗何不借罗真人的黄巾力士一用,北宋何至于亡国呢?

  北宋亡国前还真用了这一招。当金兵攻打京城,告急,一个叫郭京的道士,称会六甲法,能胜金兵,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方可,宋徽宗的儿子赵桓真是采用了,结果是可想而,这加速宋的亡国。所以,道教中神神鬼鬼的事是不可信的,但七月十五日的鬼节,成了祭祀之节,那又应当别论,因为这是民俗民风了。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的读后感10-10

《水浒传》读后感06-21

水浒传读后感06-15

水浒传读后感想11-23

水浒传读后感11-24

水浒传读后感11-23

水浒传读后感11-25

水浒传的读后感08-03

水浒传读后感06-03

《水浒传》读后感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