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0-30 16:22:09 赏析 我要投稿

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必备4篇)

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1

  作品原文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1-2]

  词句注释

  ①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②河,黄河。

  ③凭,靠。危,高。

  ④萧萧,风声。

  ⑤危槛:高高的栏杆[2]

  白话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3]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予顷从穰下,移莅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阳,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景物,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3]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戛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1]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九月,病逝于雷州。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2

  书河上亭壁

  寇准〔宋代〕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3

  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古诗简介

  《书河上亭壁》北宋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以描写秋天的景色为主。诗前两句写黄河,及因黄河勾起的无边的愁思。诗人用的线条很粗,着眼于大景。三、四句写远处,说萧瑟秋风中,依稀可见一片凋落的树林,林后的山脉,一半浸沉在夕阳照射中。诗构出一个令人愁怨的气氛,描写出令人愁怨的场景,隐括诗人的心情,显得含蓄深致。自然之景与人的感慨紧紧结合,诗境诗意都得到了全面地发挥。

  翻译/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①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②河,黄河。

  ③凭,靠。危,高。

  ④萧萧,风声。

  ⑤危槛:高高的栏杆。

  赏析/鉴赏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予顷从穰下,移莅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阳,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景物,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4

  书河上亭壁

  朝代:宋代

  作者:寇准

  原文: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①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

  ②河,黄河。

  ③凭,靠。危,高。

  ④萧萧,风声。

  ⑤危槛:高高的栏杆。

  参考资料: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5月1日:第9-10页.

  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10-14

(热)书河上亭壁原文及赏析10-30

《书河上亭壁》寇准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关于寇准《书河上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03-22

《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及赏析08-24

江亭原文及赏析05-10

《合江亭》原文赏析11-08

《题西林壁》原文赏析02-14

题西林壁原文及赏析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