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雨前》赏析

时间:2024-01-08 12:15:27 晶敏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何其芳《雨前》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何其芳《雨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巴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梳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山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创作背景

  在五四散文变革的基础上,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抒情散文获得长足的进展,尤其是何其芳等人致力于“为抒情的散文找出一个新的方向”,执着追求散文艺术的独创与完美,改变了人们轻视散文艺术的传统偏见。何其芳说:“我愿意从微薄的努力来证明每篇散文应该是一种纯粹的独立的创作,不是一段未完篇的小说,也不是一首短诗的放大。”《雨前》就是作者于这一时期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学赏析

  这篇散文运用南北对比的方法,描写了沙漠式的北国的烦闷与焦灼,以及对春雨的期待、渴望,用以暗示南来游子灵魂的焦渴。

  首先,文章展示北国与南方故乡春天雨前迹象的不同。在北国,天空灰暗而凄冷;带着笛哨的鸽群误以为夜色来袭或风雨将至,过早地归巢;地面,是被尘土掩埋的憔悴的嫩柳,干裂的大地和树根“期待着雨”,而“雨却迟疑着”。在南方,游子故乡的雷雨却没有这样艰难。春雷的震动唤醒了冻土里的生命,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温存的手抚摩着明丽的南国春光。雷雨具有豪爽的气势和滋润万物的柔情。在这样的对比中,身在异乡的游子的内心“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连眼泪也变得枯涩,长久的心灵渴盼已使他十分疲惫。

  其次,通过对鸭的描写,对比北南方雨前的春景。在北国,在衰落旧都的河沟上下的鸭,它们或“徐徐的划行”,或“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或作“绅士的散步”,或“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或“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环境局促不干净,它们虽也有“焦急的叫声”。但还能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自得地做它们的梦。在南方,游子故乡的鹅黄色的雏鸭随着牧鸭人的长竹竿驱赶,游牧在溪流间。浅水青草,长长的鸭群,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欢欣地发出啁啾声”,这是一幅鲜活的乡村牧鸭图。作者憔悴的灵魂希望从这回忆里听到一点春雨声,并想象着有一树圆圆的绿阴,从而得到抚慰,得到舒息。

  再次,通过鹰隼的怒愤,将对雨的渴盼升华到对伴侣的呼唤。愤怒的鹰隼,威严地滑翔,猛烈地上腾,有力地呜叫,“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这鹰隼的呼叫正是何其芳作为游子孤独、焦渴的灵魂寻找友情的呐喊,是一个知识青年对无情现实的失望。这冷峻的结尾,加深了文章的意蕴,使人深思、愤激。

  这篇散文以短小的篇幅描摹了那些自然生物的种种情态,暗示深沉严峻的思想;充分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与触觉、梦与现实交织起来,声、色、光、影的变幻,使语言产生了奇妙的生动感人的力量。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守仁《世界美文观止》:名篇《雨前》选自华美、浓丽的《画梦录》。它描写北方都市雨前的平常景物,如鸽群、嫩柳、大地、树根、白鸭等,久旱之后渴盼甘霖的状态,“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大语文·童年的铁皮鼓》:《雨前》选自《画梦录》,行文节奏温柔缓慢,细意营造出了一种风雨欲来的氛围。无论是最后带着低弱笛声的鸽群,还是被尘土埋掩得有点憔悴的柳条;无论是故乡雷雨声生发的乡愁,还是在寒冷水中等待下雨的白鸭,以及破空而来失却伴侣的鹰隼,对这些意象的描写都很好地烘托出自开篇起便四处弥漫的抑郁寡欢。和所有优秀的散文家一样,作者善于联想,从眼前的白鸭进一步想到了故乡放雏鸭的人,顿时引发出更深一层的羁旅情思。字里行间愁云密布,对读者的情绪有极强的感染力。

  现代散文作家许冬林《年少情怀总如诗》:这是一篇观察细致、写景细腻的散文。鸽群,柳条上的嫩绿,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雏鸭,天空的鹰隼……好似一幅工笔画铺展在读者面前。在这样的雨前景象里,期待,躁动,怀想,愤怒,各种情绪从对景象的描绘中透露出来,给予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已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秦似《文笔精华:中外名家笔下的景》:这里写阴,主要写雨前的阴沉。灰暗凄冷的天空,沉重的天色,过早飞回的鸽,愤怒不安的鹰,以及诗人对故乡雷雨的思念和渴望,这一切,构成了雨前的阴暗和沉闷,读者似乎也感到窒息了。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重庆万县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等。

【何其芳《雨前》赏析】相关文章:

何其芳《雨前》原文及赏析11-07

[优]何其芳《雨前》赏析12-11

何其芳《秋天》赏析07-13

雷雨前作文08-20

下雨前后作文11-08

雷雨前后作文08-02

雷雨前后作文(精选)08-05

雨前茶是什么茶04-23

暴雨前后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