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在我们的生活中,养成教育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养成教育都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养成教育的核心是习惯。我发现,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可以是每天早起锻炼,也可以是晚上读书。无论是什么,只要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
其次,养成教育需要耐心和毅力。改变习惯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它需要时间和坚持。我曾经尝试过戒烟,一开始非常困难,但我坚持了三个月,最终成功戒烟。这个过程让我深刻理解到,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新的行为,还需要我们克服旧有的习惯。
再次,养成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学校,我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以及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养成教育的.习惯。在职场,我们也需要领导的引导,以及同事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
最后,养成教育需要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我们每天都在做出无数的决定,这些决定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和习惯。我们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自我批评,并努力改正。
总的来说,养成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活的质量,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耐心、毅力、良好的环境,以及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xx年一度的暑假又到了,xx年一度的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
今天是我们学校为我们安排的第一天,这一天我很高兴,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学习他们,在学校里面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和面对问题。爸爸妈妈是我的第二个启蒙老师,他们一直在关心我们,为什么他们这么关心我们呢?这些都是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要学会去接触,去了解,去发现。我们要多多关心他们,让他们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我们要多多向他们学习,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他们的父母给我们上课很好,我们要多多关心他们,让他们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今天我们要去上课了,我的心里真是很开心,因为我有了他们的陪伴和帮助,让我也感到很幸运。今天是我们班会议结束的日子,我很激动。因为我很激动,我要做一个好老师。我要学会感恩,感谢他们,他们对我们很耐心很关心,我们也要学会用爱去感动别人。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助于孩子成长为有自控能力、健康心理状态、积极生活态度的人,有助于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负责。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等。通过实践,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学生需要不断提醒、引导和纠正,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其次,养成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的孩子制定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孩子需要注重培养基本的自理能力,高年级的孩子需要注重培养自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养成教育需要结合家庭教育,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在实践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榜样示范、表扬鼓励、提醒纠正、规则约束等。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问题来确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实施养成教育,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通过养成教育的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教育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孩子们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表现出更加自律、自主、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孩子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种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需要坚持不懈、结合孩子的特点和问题、结合家庭教育等多种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孩子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小学生当中出现了一系列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事:作业不按时交,值日不认真做,路队与放学松松垮垮,班级卫生纪律极差等,所以要给他们制定合理的班规。通过对学生纪律、卫生、广播操等常规方面的要求,学生整体开始好转,但要经常提醒与督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纪律是成功的关键。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养成好习惯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基石。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遵守规矩的人,才能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我发现我之前制定的班规有一些漏洞,马上加以改进,培养他们守纪律的常规习惯。
一、进校
1.按时上学,不早到,不迟到,不在校门口聚集,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
2.进入校门后直接走到教室里,途中不追逐。
3.进校后不在室外逗留,卫生值日学生先完成卫生打扫任务,其他同学进教室后应先交好作业,然后就位早读,做到自主学习,书声朗朗。
在此期间每天都有一名检查员来检查学生的迟到早退及衣着佩戴情况,而卫生方面分为卫生委员与小组长分别管理。
二、集会(课间活动、升旗仪式)
1.音乐铃声一响,各班应在走廊排好队,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按指定路线整齐列队进入操场,集会时站好姿势、认真听会、安静有神、不做小动作。
2.做操时,做到:听准音乐、节奏合拍、姿势正确、动作到位。
3.尊敬国旗,升旗时做到: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要听节奏,声音宏亮、有感情。
4.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奖旗时,用双手捧接,行队礼,然后高举接受师生祝贺。
5.集会完毕,按指定路线有序列队回教室。
这由我们班体育委员与一名监管人员负责学生的集会情况。
三、上课
1.上课前应准备好学习用品,统一摆放要求,笔盒、文具、书簿整齐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
2.爱惜学习用品,不浪费,书籍本子整洁,不随便撕毁、涂画、折卷。笔盒里文具摆放整齐。
3.上课、下课听从信号指挥,上课预备铃响后,及时按顺序进教室,不拥挤,静坐在教室等待上课。
4.上课专心听讲,做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积极思考,大胆答问,声音清楚,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离开座位。
5.课堂上站立回答问题时,做到:头正身直,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坐下或离座时声轻体稳。发言时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小组讨论时轻声细语,不妨碍邻座学习。
6.课堂练习时听清要求,独立思考,动作迅速,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克服应付、拖拉等不良习惯,保证练习质量。
7.学生迟到进教室,应在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8.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同意后再出教室。
9.到室外、专用室上课时,预备铃响后,由班长整队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进入上课地点后静等老师来上课。 上课时由任课教师主管、班干部监督、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来保证上课质量。
四、课间活动
1.课间是同学休息、调整的时间,下课后应走出教室,看看绿色植物,呼吸新鲜空气,让眼睛、大脑得到调节;也可以自主选择安全、有意的活动。
2.课间应有秩序,不在教室、走廊、楼梯冲跑,上下楼要靠右行走,不要并排上下楼;不拳打脚踢;不做危险游戏;不爬栏杆、攀树;活动要遵守规则。
3.课间上厕所时,不冲跑,遇拥挤时,应自觉排队讲秩序。
五、午餐
1.在校午餐的同学,要有序、文明的用餐。
2.服从小老师的管理。
3.爱惜粮食,文明用餐,尽量吃尽饭菜。
4.如果有剩饭剩菜残渣倒入指定桶内。
5.爱护公物,餐具清洁后,要轻轻放入指定筐内,不准抛掷。
6.用餐时不讲话,相邻同学团结友爱,相互关心。
六、午休
1.午餐后,不要到处跑,未经允许不能出校门。用一定时间写作业,或温习、预习功课,之后应采用适当的方式休息。
2.中午回家的,下午按规定时间到校,进校后马上进教室安静就位,或写作业、或休息、或阅读书报,不喧哗、不打闹、不随意走动。
七、放学
不早退,不逃学,离校时,学生应收拾整理书包,有序离开校园,径直回家。有事不能及时回家要及时告知家长。
八、家庭作业
1.独立、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不作弊。
2.认真复习巩固当日知识,主动加强缺漏知识,自觉预习新知识。
3.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
另外,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好习惯同样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要善用表扬的武器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发现不好习惯及时指出来。好习惯养成了,是一辈子受用的。素质教育实际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自然结果,是一个人行为方式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必将受益终生。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平时生活非常随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没有时间规律,日积月累,生活习惯养成了,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出没耐心、急躁、粗心等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不会专心得去学习,不能高效地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而有的孩子生活很有规律,按时作息,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这样就会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在学习中精力集中,效率高。因此在一年级阶段对儿童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应当重视儿童自觉刷牙,有序上下楼、玩具放进篮子,按时作息等生活常规。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
1.常规习惯
常规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最简单的常规习惯主要有:课前准备、上课常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整理书包、正确的读写姿势等等,这些常规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教育和训练。
2.主动学习习惯
主动学习的习惯,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一年级孩子最好动,也最喜欢玩,如果让他们做到主动学习,困难较大,这也是许多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要让一年级孩子主动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循序渐进,慢慢引导。
(2)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3)表扬奖励,效果显著。
(4)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3.合作学习的习惯
现在社会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许多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协同解决,许多新的工作也需要人们协同完成。让一年级孩子学会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团队精神,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孩子将来成为善于合作,乐于合作的人。
4.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问学问,要学必须得问,问才能学到知识,才能有所收获。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探讨,让学生在探讨中解决难题,掌握知识。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一个家长信赖的老师,一个社会满意的老师!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7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学初我校就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
3、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4、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同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防水、防火、防电,并教给他们一些安全常识。
三、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长配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这样,你在家长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形象,孩子也会相信你,喜欢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8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应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实行养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我从不看电视,家里其他人也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2、在做家务中学会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设计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卡,学生每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奖品。
3、在阅读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子女能独立阅读,他们
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4、在讲礼貌中学会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等等。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5、注重亲子沟通。每次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和父母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适当的时机。
6、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受了伤,家长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子也会很紧张。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深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应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实行养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我从不看电视,家里其他人也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这样效果很好,女儿基本每天很自觉的看半小时就关电视,不用我的督促。
2、在做家务中学会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认识到这点有点晚,不过现在正努力弥补。我设计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卡,女儿每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奖品。首先从衣食住行开始,女儿坚持的还不错。
3、在阅读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现在女儿能独立阅读,她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4、在讲礼貌中学会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等等。当孩子有好的行
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5、注重亲子沟通。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和我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适当的时机。
6、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受了伤,家长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子也会很紧张。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深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9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是学生轻松、快乐、有序、有效地学习的必要前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收益终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求知求识的同时,更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为了提高课堂35分钟的效率,一直以来,我对我班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一篇课文最低阅读五遍,多则不限,读第一遍时,熟悉一下课文;第二遍读时,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读准,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遍读时,把读不通的句子反复地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第四遍读文时,想想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划上“波浪线”或“直线”,(同时要求所画的线条规范,让人看了舒服)再反复地读,如果能读懂的话,就在句子旁写上简单的体会,不懂的话就在句子旁边打上“问号”或是“△”,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第五遍读文时,要求学生深入地读,并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几年来,我对这一届学生是这样要求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记得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字是门楼,书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见写字的认真和美观是多么重要,再说学生的'各种作业都离不开写字哟。
语文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写字习惯的好去处。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每篇文章学完后最后要写三种作业,另外学生每天的日记、单元中的作文训练都要写不少的字。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作业习惯,他们的这些作业就无法顺利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写字作业习惯。在低段教学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词或是一篇课文后,我就留出不少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在学生写字前,特别强调写字姿势,握笔方法,人的坐姿,眼睛与作业本所保持的距离。在学生进入写字状态时,我在教室来回巡视,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姿势不对时,就写上提醒其注意。以上这些,是我对学生写字、作业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写字、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现在已取得的成绩是:班里大多数学生写字姿势正确,再不用老师时刻提醒了;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了;大多数学生的字迹一丝不苟了。
成绩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少数学生的不足还是存在的。如班里还有极少数顽固性不做作业的学生,还有少数字迹潦草的学生,还有预习作业投机取巧的学生。存在着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还有个别学生中途生病,假期长达几个月。他们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本班学习习惯的要求。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不足,但我还是有信心让这些学生慢慢适应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全体同学共同走向明天。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0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习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习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成人公共道德行为习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成人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成人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成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成人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平,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习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1
一、教育理念先行
在养成教育中,教育理念先行。我尝试引入“做人教育”,即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这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价值观的塑造。
二、榜样示范
榜样是无声的老师,是最好的养成教育。我时刻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找出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以此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
三、规则引导
规则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我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规则引导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我也通过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规则的力量。
四、活动推动
我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推动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让他们在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家长参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参与对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进行养成教育,让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总结,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包容的胸怀,引导学生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优秀的品质。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养成教育的熏陶下,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都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因为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而受益。
养成教育,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更加热爱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用心去引导,用心去陪伴,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有着无尽热情和坚定信念的教育者,对于养成教育的深深期待。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2
开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讲废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话响亮回答.下课铃响后,应在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整理书籍及学习用品、离开座位.课间应休息,不追逐,不吼叫.严禁在教室内、走廊上踢球.认真上好自习课.
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做操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有力.就餐时遵守用膳制度,排队买菜.注意卫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内休息或做作业,无事不进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过道内聚众游玩.
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笔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爱护校舍公物,不在课桌凳上乱刻乱划,门窗轻开轻关,插销、拉手、扶手等设施要爱护.节约水电,人人有责,随手关好水笼头,不开"长明灯"、"无人灯"、"太阳灯",不随便触摸电源电线.上学放学骑车安全牢记在心.不在校内骑车,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上锁.尊敬老师,尊重职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无事不随意进出办公室.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自觉参加团队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或专业部组织的`竞赛、评比活动.遵守作息时间,放学后自己是值日生时要认真值日,按时离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时做好家庭作业.
所以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觉得只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3
通过近几年的养成教育,我逐渐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思想行为方式有了明确的认知。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将我的育儿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的一生必备的修养,是一个人终身必备的修养。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一直都是孩子,但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也无法让孩子真正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是这样的。在家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在家的哭闹声,甚至是家长们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责任的态度,有些孩子也有自己的小毛病,我们也不断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帮助他改变自己。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家是不听话,是不会听话的。所以孩子在家的时间我们都是这样。在学校时,我们会让他在课堂上学到东西,在家里,我们都要求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能让他做一些与小动作相关的事情,这样会使他养成不好的习惯。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他的一个习惯,我们都要求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能让他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求孩子每天都要按时睡觉,不然他将受到严重惩罚。在学校我们也要求孩子按时吃饭,不然孩子的饭量会大大的增加,所以在我们做家教的时候我们都会要求他把饭菜分好。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光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它包括思维方面和生活方面。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在家里,我们都是在教育的,家中孩子的模仿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快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是最快的。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求的是孩子做到的,但我们也要尽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多让他做一些事情,比如说穿衣,洗脸,擦脸的等等。在他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让孩子去做,不是让他自己做,而是让他自己做。我们也是在尽量的在他自己做的同时让他去动手,去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去提升他的思维能力。
三、孩子的不足
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都有一些不足,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改进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家长的不断的努力,家校合作也是一定可以做到的。而且在家中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孩子的自觉性不是特别的强,有时候还要老师在旁边指导。而且在家中,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去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非常的让我们后悔的。我们一起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做的更好。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4
开学第一周周一班会,老班又领着全班同学重新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深有体会、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时刻以规范来约束自己、做到准时到校不迟到,预备铃响迅速进教室,课本学习用品准备好、因故迟到应向老师报告,得到同意后才能进教室、上课时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讲废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话响亮回答、下课铃响后,应在教师宣布下课后,才能整理书籍及学习用品、离开座位、课间应休息,不追逐,不吼叫、严禁在教室内、走廊上踢球、认真上好自习课。
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应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做操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有力、就餐时遵守用膳制度,排队买菜、注意卫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内休息或做作业,无事不进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过道内聚众游玩、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笔头、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爱护校舍公物,不在课桌凳上乱刻乱划,门窗轻开轻关,插销、拉手、扶手等设施要爱护、节约水电,人人有责,随手关好水笼头,不开"长明灯"、"无人灯"、"太阳灯",不随便触摸电源电线、上学放学骑车安全牢记在心、不在校内骑车,自行车按指定地点停放整齐、上锁、尊敬老师,尊重职工、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无事不随意进出办公室、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自觉参加团队活动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及学校或专业部组织的竞赛、评比活动、遵守作息时间,放学后自己是值日生时要认真值日,按时离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时做好家庭作业。
所以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我觉得只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5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习惯培养关键期。
习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习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习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习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01-03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1-24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2-12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0篇)05-06
学生养成教育汇报材料04-24
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01-13
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1篇)03-09
学生养成教育倡议书11-24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