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三国演义》读后感11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一首催人泪下的赞歌,一部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这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这本不怎么厚的书。我一共读了三遍,第一遍是5、6岁时读的,艰涩难懂的文学,我只是大略的了解了人物。第二遍是7、8岁时读的.了。看到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喜;看到关羽败走麦城,我怒;看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我哀;看到诸葛亮三气周瑜,我乐。好一个三国鼎立的故事。第三遍就是近期读的了,不知怎么了,我每次看到蜀国发生了什么事,我的感情却不会起伏,但我看到曹操大获全胜时,我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经过读了这么多遍,我开始渐渐喜欢上了曹操这个乱世奸雄,他足智多谋,他虽然没有孔明那样的智慧,但他却有孔明所没有的武力;他虽然没有刘、关、张那样的力量,可他却有刘关张所缺乏的智慧。总而言之,若蜀国与魏国打起来,那就是刘关张加上诸葛亮对上曹操一个人啊!可曹操输过几次?
谈完了蜀国与魏国,再来谈谈吴国。作者罗贯中花在吴国的笔墨显然没有魏、蜀两国多,可吴国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若没有吴国,那魏国不平就灭了蜀国吗?若没有吴国的周瑜,怎么会引发出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呢?话说回来,吴国的周瑜也是个人才,周瑜想到大烧赤壁,为孙权出谋划策,一生为吴国也立了不少战功,可惜他忌贤妒能,最终落到了被孔明气死的下场。谈完了这三个国家,再看看三国中的种种人物吧!刘备,是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不过仁慈是他唯一的法宝,一到危机关头他就大哭痛哭,接着他的两个兄弟也抱着他一起哭,一个哭喊弟弟,两个哭喊哥哥。可是刘备的江山也不是哭出来的,说明人家还是有真本领的!吕布,是书中我觉得最厉害的人物,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人一齐上阵,都没能拿下吕布,而且刘关张三人也不是吃素的,连这三人都不能搞定吕布,请问,三国中谁还是吕布的对手?诸葛亮,在书中简直就是神的化身。占卜大师,计谋大师,就连口舌也锋锐无比,几句话就把人说死了,这诸葛亮还算是个人吗?木牛流马这种“高种技”,连唐宋时期都未能发明,可诸葛亮轻而易举就造出来了,他这样的“神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中的人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唯独留下了这本《三国演义》,这标志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读了这么多遍《三国演义》,我对它的评价就是:“我爱三国”。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三国!你是一段峥嵘的岁月:乌黑的狼烟,遍地的焦土,一面染血的残旗熊熊燃烧,纷纷扰扰,血如残阳,浪潮滚滚,乱世英雄竞相涌,血锈轱辘,是峥嵘岁月。
再回三国,再起峥嵘。是苍天白日,董卓奸诈狡猾谋权篡位,持傀儡号令诸侯民不聊生;望尽东江,好一计火烧赤壁,凶狠的烈火吞噬强悍舰队,挫败了来势汹汹的曹军;手持弯月刀,长胡须,怒目圆睁,红脸关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那份铿锵勇猛在豪气震得你热血沸腾。
当你读完“三国志”后,你会敬佩书中各种人物,他们的传奇故事在你的心里不停地播放,给你最深的触动,你的内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天降一场甘霖将你逗得正欢。读书是一种非凡的享受,像是傍晚时光中海上的晚风,在映得红红的海面上给你丝丝的凉爽。也许,你可能嗜书,也可能厌书,但“三国志”是一本让你读之一遍,心存百味,还想再读一遍的经典。
三国是一段时期的斗争历史,自然少不了战争,而在我们这个“信息化战争”的'时期更需吸收其精髓。刘备三顾茅庐,是皇室贵族刘备为求得贤才而放下身段的故事。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战乱,更没有战争,但其中的精髓仍贯穿古今永恒于世;又如赤壁之战,给人的印象就像那场熊熊烈火,照得明亮,当你细细回想时,它仿佛低声细语的告诉你:身处困境,应学习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铸造一条光明大道。《三国志》中金戈铁马、铁血焦袍、战鼓震天、怒浪涛涛,有忠臣精忠报国一腔热血横溅残垣,有奸贼贼胆包天大逆不道祸乱山河,有谋士横空出世算尽天下,有佳人舍身报恩深入虎穴欲刺奸臣,“铛铛铛”是古琴的嘶鸣,宛如万古英魂迎声极尽豪迈奔放的舞姿,舞动苍穹。这一切让你生出一种恍惚,这一切仿佛让你身临其境。好似又听到了董卓深夜幽房密谋谋反之事,惊得你花容失色。好似又看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智慧与胆识,忍不住为之拍手叫好。妙语连珠,精彩绝伦的故事一段接一段,豪情壮志在心中叠了一层又一层,澎湃的热血滚了一番又一番。到最后内心就像是向东的江水悠扬,悠扬,直至永恒。
泛黄的纸页,像黄土那样厚重,埋葬的历史重重叠叠,在那样峥嵘的岁月里;热血的战歌、嘶鸣的战马、冲天的怒吼······一笔一画,牵动心神,带你领略独特的三国风情,为你绘出精彩动人的画面。
呜呼,这血凝重的寒啊,坠断了三千厚土,凝了万方积雪,是在发泄你的不甘么?悲哉!悲哉!呜呼,这刀冲天的怒啊,极致的杀气像是要爆发的火山,势不可挡,无尽的豪情,无尽的悲伤,无尽的三国,壮哉!壮哉!
再回三国,再起峥嵘,再感珠玑之理。
再登高岳,天地为坐,静而抚琴,琴声昂昂,再唱三国。三国!三国!我心中的三国,你永远不朽。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寒假里,我利用课余时间,完完整整地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政权瓦解后三个国家三足鼎立,相互牵制并发生战争,最终司马昭结束三国分裂状态,统一中国。在这本书里,有很多人物都是人中龙凤,聪明并且骁勇善战,但是,我最佩服和欣赏的人是诸葛亮。我对他真是赞叹不已。
诸葛亮是个将才,在军队中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有一次他带着五千骑兵去送粮草,突然斥候赶来报道说,司马懿带领了15万大军,向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身边没有可用之大将,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驻守城中。他身边的几位文官听到这样的紧急军情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但是诸葛亮却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打开四个方向的城门,每个城门里派20名老兵打扮成农民的样子打扫街道。”他自己便携带着古琴和两位琴童,微笑着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的军队来到城门前,看见大门敞开,反而起了疑心,怀疑诸葛亮是诱敌深入,不敢进城,他们担心城内有埋伏,于是反而退兵40里地。这就是著名的三十六计之一——“空城计”。“空城计”是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特征,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重要的是,这次空城计考验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诸葛亮完胜司马懿。
诸葛亮不仅聪明,而且还非常忠诚。《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说的是当时刘备病危,召诸葛亮和李严托孤。名为托孤,实为禅让,君王之位有德者得之。诸葛亮哭着说发:“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里展示了诸葛亮对刘备以及他儿子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一统天下的人才,但是他没有野心去取代刘禅,反而是一心一意地辅佐刘禅,他的忠心日月可鉴,这让我非常佩服。
最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让我大开眼界。古代没有汽车飞机可以快速运输各类军需用品,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 ,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书上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在蜀地行路难的实际地理环境中,木牛流马为蜀军运输粮草做出了很多贡献。诸葛亮还自己设计了诸葛连弩,平常的弓箭只能一次射1支箭,诸葛亮改装设计后的连弩,可以连续发射10支箭,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
诸葛亮聪明又忠诚,而且有很强的统帅指挥本领,他是千古以来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芳百世,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在校的学习生涯里,除了有学习陪伴我们,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可以看一些有趣的书籍啦~讨论一下生活中的未解之谜啦!做一些有利身体健康的运动啦……但是更多的同学都选择了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当中,然而在这庞大的世界里,有千千万万本有趣的书籍。在这其中,我挑选了本考验人物兵法、计谋、才能并战争不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它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完《三国演义》后,我在其中找到了许多金矿,更是在金矿里,找到了许多的黄金。
在书中有很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它们以反面教材或值得学习借鉴的形象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人物描述的淋漓尽致,这语言好似一根魔法棒,将一个个历史人物点活了,将他们展示在眼前。曹操在书中的形象是奸诈贪婪,诡计多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但与历史中形象却相反,现实是生活节俭,勋劳宜赏,他还是中国历史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在书中形象是:总是以泪洗面,胆小怕事,做事优柔寡断,武功也单是比划几下,却又很温文而雅。与现实中形象大大相反,现实中的他是勇敢,气血方刚,武功高强,在历史上的黄巾起义中勇敢作战,怒鞭督邮等。孙权:紫髯碧眼,胆略过人,但又夹杂了些狡猾,与历史形象差不多,有勇有谋,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三位都是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不仅是在历史有所发现,政治方面也有所感受。
政治方面:在书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是拥刘贬曹。刘备在书中是救世主,大善主,十分仁慈,但在书中发生的一些事例使我觉得刘备“仁”中有些虚伪,如:赵云在长坂坡奋力杀出重围,才救出了阿斗。刘备见了阿斗,并不是看一下他有没有受伤,而是用力把阿斗摔在地上,并骂之:“为汝这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所以故有‘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还有战败抛妻弃儿,甘夫人刚亡又娶了孙夫人……这却是为是展示他以事业为重,以百姓为重,爱民爱臣的好形象。二曹操在书中重用贤能,下礼贤士,才智多谋等好方面却被忽略了。
《三国演义》我看到了政治的波诡云谲,敌人的险恶用心,智者的能言善辩,慧者的大局精神。妙哉,人生得意尽如此,幻化梦中我精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有一本书,我的爷爷爱不释手,我的爸爸爱不释手,我,也爱不释手。这本书就是——《三国演义》。每次读完一遍《三国演义》,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虽然里面的诸葛亮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赵云浑身是胆,曹操狡猾、奸诈。但是最令我喜爱的还是关羽。我尤其忘不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
《三国演义》中刘备败阵乃奔投袁谭,只有关羽死守,保护刘备妻小,关羽挨到天亮准备在整顿下山去战,突然见一人跑上山来,一看是张辽。张辽和关羽说过话后便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的事。曹操笑说:“我是汉朝丞相,降汉不就是降我。这条可以答应。”你看,这段话侧面的`写出了关羽的忠义、宁死不屈,也写出了曹操的奸诈。
曹操亲自相接。关羽下马拜谢,曹操慌忙答礼,曹操对关羽承诺那三件事并不会食言,关羽拜谢。
一日,曹操请关羽吃饭,临散时曹操送关羽出府,并送他战袍,但是关羽不要,关羽说:“我不是节俭,旧袍是刘皇叔所赐我穿着它,就像见了兄长一样,我不能以丞相赐新而忘了兄长的恩赐啊!”曹操敬佩不已,虽然他在称赞,但心却不高兴。我读到这里心里非常的高兴,因为关羽不会忘了刘备对自己的情谊,不喜新厌旧,这是有情有义的人啊。
又一日,曹操请关羽吃饭,临散,送他出府,见关羽的马瘦,曹操问:“你的马为什么瘦?”关羽说:“我的身体很重,马不能载,所以很瘦。”曹操叫人牵了一匹马来。那马身如火炭,非常雄伟。曹操问:“关羽可认识这匹马?”关羽说:“这不会送赤兔马吧?”曹操说:“对。”他把这匹马送给了关羽,关羽拜谢,曹操不高兴了,问:“我多次送你美女和钱,你都没有拜谢,为什么我这次送你这匹马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谢,这是为什么?”关羽说:“因为我知道这匹马日行千里,等知道刘备在哪,我一会就可以找到他了,曹操听了很吃惊,非常后悔。看到这我不经被关羽和刘备的情谊给震撼到了。
不久关羽知道刘备就在袁绍处,就要去见他,曹操知道关羽会来见他,所以他不见关羽,关羽只好写了一封信塞到曹操的门里。关羽在去见刘备的途中过五关斩六将,立下大功。看的这我不禁联想到关羽见到刘备后痛哭流涕、把酒言欢时的情景……
有些人不重视友谊,但对关羽来说,友谊是那么重要,即使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见刘备,关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情义”二字。我好喜欢关羽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儿时,我喜欢战场上的气势,特别是英雄手持兵器与敌人混战时,我更是如痴如醉。因为驰骋在沙场上的英雄风范,我为之酷爱。也因此我爱看《三国演义》,爱看它那气势磅礴。
时光的流逝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越来越觉得《三国演义》叙述着悲情,叙述着伤感……
在东汉末年腐败无能的统治下,引起了一次黄巾起义的反抗。然这支替天行道的起义军是辉煌的,也是失败的。在辉煌的过程中,他们曾打进幽州境内,这无疑是一项壮举。但是辉煌过去,失败便接踵而至,黄巾起义被镇压了下去,一切都前功尽弃了。可立了功的不是谁,而正是我所敬仰的刘备,关羽和张飞!看到这,我愕然,在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是战火蔓延,英雄好汉从来都是主持公正的,可这里,三位英雄却把正义镇压了下去,岂不悲哉?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期里,有多少文人墨客被之埋没,又有多少忠臣良将被之残害?在这个百年之久的历史变迁中,战火焚烧到整个中原,民不聊生的中原大地上难道就没有人能快速地摆平这场战争?有,也许在被埋没的人之中,在被残害的人之中。但是,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总会出现:原来是持正之人,却被吕布所害;华雄曾是一代战豪,只因不敌关羽;孙坚是江东猛虎,却死于非命……虽说战乱总会有人死逝,可在万古长久的历史中,有哪一次战乱是和三国时期一般惨重的?这,便是莫大的悲哀。
在我们的固定思维中,像《三国演义》这样的书籍,作者写的意义无非就是叙述一下战争、人物与历史。可纵观一部《三国演义》却发现,无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多么突出,战争的.场面多么精彩,作者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讽刺当时的社会无能腐败!这虽是一个对于战争描写的书,最终包含一个悲伤的含义,因为在作者的心中总记录出了些许无奈与伤感。
最让我情感上受到伤害的还是《三国演义》的结局:光三国的成立,历代英雄就已呕心沥血了。在剩余几十年的战争中一批文成武将为了自己的国家的统一中原都献身了,最后却还是西晋在乱世中统一了中原,一个不曾是三国鼎立中的国家!三国之王饱受艰辛,费尽心机,才得以分得三分之一的天下,最后却又难保国家,在这儿,难免会让人心酸。关羽、张飞、诸葛亮、鲁肃……这些为各自明主出谋划策,助攻帮守,千古流传的一代豪杰,却都是国破家亡之人。
《三国演义》最后的结局是:不是三国共存,也不是三国之一称霸。看到这儿,难免让人悲从中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假期与儿子亲子共读的时候再一次阅读了《三国演义》,也许有人会觉得《三国演义》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这部小说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鉴赏的地方。
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史学性,是明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内容而撰写的历史题材的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火连年,百姓苦不堪言的历史故事。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在《三国志》里都可以找到他们的传记,《三国志》里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都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如同饮水平淡无味。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像吃火锅一样火热,酣畅淋漓,使这些枯燥的历史鲜活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小说部具有较强哲学性,比如“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败走华容道”这些故事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为人之道。
著名的“出师表”充分体现出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一代贤相。且不说他运筹帷幄,身处茅庐却能知晓天下大事;且不说他战群儒,激将周瑜,让东吴成为自己的联盟;且不说他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方;且不说在他的带领下,蜀军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单说他的忠心,就足以让一代代读者叹服!而三顾茅庐的另一位主人公——刘备,之所以能屈驾枉尊,向一个“山野村夫”讨教治国之道,都在于他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已任。这样的人,善于识人,善于用人,他不成功谁成功?这些都体现出处世哲学
这部小说有着极强的`文学性,比如描写战争,善于把宏大的战争场面几笔带过,而把战争的场景留给读者去想象。就说温酒斩华雄,罗贯中把关羽和华雄厮杀的场面省略不写,而关羽上阵前刘备等人温了酒,等关羽取下华雄的头,酒还是温的。这是用侧面手法烘托关羽武功高强,众人难敌的华雄,远不是关羽的对手,而关羽斩华雄不消片刻,可见关羽武功已是登峰造极。
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手法多样,善于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语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这一个个历史人物经过罗贯中的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熠熠生辉,多少年来,他们在中国老百姓之间,妇孺皆知,再一次感谢这位伟大的作家!再一次向经典致敬!
总之,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享受了文学之美。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在亲子共读的时光里缩短了与孩子的年龄差距,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孩子的文学基础,增强了自身的文学修养,读书有诸多益处,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话说董卓大败,弃城而逃。途中掠人钱财,淫人妻女。以致民不聊生。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么适合称王呢?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董卓的此等作为不正是不义之举吗?而李儒助纣为虐,又怎么能不遭人唾弃呢?而袁绍兄弟无能却执意妄为,他们的结果又怎么会如意?又说孙坚于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玉玺而背弃约定,这样的行为岂不是令人感到不耻吗?刘备三人怀才不遇,缺少好运气,又怎会在帝王的宝座上待太久呢、
放眼望去,是不是只有曹操一人才是王者的代表呢?虽然他的疑心过重,但他智勇双全,善于用人且善于观察。战后归来,绍迎接他时,他通过与绍的三两句话便知道绍终不成大器,遂引兵离去。这行为不是很果断吗?
再说孙坚得到玉玺后被人追赶,围困其中,性命堪忧。他又是否可以逃过这一劫呢?而他今后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但他的弱点却是致命,太傲,以至最后败走麦城。总之关羽是值得我们好好打学习。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说说曹操。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还有他的军略,如果他能够更加的合理运用,绝对能让魏国称霸天下。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一书,颇有感慨,故作此篇。
《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作。小说写的是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小说取材于像《三国志》之类的史书和民间的三国故事。《三国演义》前八十回叙述东汉末年,各个军伐之间的混战,后四十回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他们之间互相吞并,明争暗斗,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曹操、刘备、孙权在这段时间里招兵买马,广纳贤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从而统一了北方。孙刘联军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之间尔虞我诈、互相争斗。后来,司马懿夺取魏国政权,他的儿子司马昭建立了晋,相继灭掉蜀吴两国。
《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忠义仁慈,诸葛亮足智多谋,吕布有勇无谋,曹操阴险狡诈,周瑜气量狭窄,司马懿诡计多端,关羽忠诚正直,张飞脾气火爆,刘禅昏庸无能等等。我认为在故事中作者对刘备和曹操的人物描写最具有特点。
刘备是一个爱民、仁慈、忠义、能任用人才的人。他爱戴人民,也深得人民的尊重,他始终坚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与曹操作战失利后,他带着满城百姓一起出逃,百姓也很愿意跟着他。刘备待人仁慈、宽厚,在刘表病危,想把荆州让给刘备时,刘备却不忍接受。由此可见刘备的爱民和仁慈之德。在刘备几十年的征战中,他打的都是兴复汉室的旗号,只要有人投靠,他基本上都接受,人们对此都感慨万分。由此可见刘备的忠义之道。刘备求贤若渴,在第二次去诸葛亮的草庐之后,他的部将都以为诸葛亮没有才能,认为诸葛亮不敢见刘备,劝刘备不要去了,但刘备执意要去,才得到这个百年不遇的'奇才。由此可见刘备的任人唯贤之心。刘备不愧为一代贤君。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典型的反面人物,被写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大家都称他为汉贼。曹操一生干尽了坏事,但他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去掩盖自己,把自己装成一个好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是为了得到天下,取代汉朝,但他却说自己是为国家除害。他为了防范别人行刺,在侍者给自己盖被子时,杀死了侍者,却假装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奸诈的人,他的军队因粮少而抱怨,就把仓官杀了,并说他盗窃官粮,就此来安定军心。这些都体现了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思想。但从历史上看曹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后来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堪称为一代枭雄。 我们现在虽然距三国时期将近有20xx年,但三国的历史还是很值得我们研究,《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仍然值得我们去借鉴。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好一首豪迈的《临江仙》记录了历史进程中多少群雄当年风云际会的功过是非,可是经过漫长岁月,却成为后人谈笑评说的往事。《三国演义》也在其中,它是部流传千年的长篇小说,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一同被公认为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国故事里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深受大家的喜爱。有智谋过人的诸葛亮,仁义爱民的刘备,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勇猛英武的赵云,奸诈枭雄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等等。
不过在这么多的云云人物中,令我最记忆犹新,也是最令我敬佩的就要数关羽了,罗贯中将他的义气深重十分恰当地刻画在了字里行间,就拿第二十一章《关羽降汉不降曹》来说吧!曹操拖计使关羽不得不投降于他,曹操因为对关羽十分敬佩,所以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时不时的送些珍宝、美女,想让关羽诚心诚意地降服于自己,可关羽的做法令我大为震撼,他的跟随刘备的心从未动摇,他把珍宝、美女都给了二位嫂嫂。未接受曹操的'贿赂,他对兄弟的义气是多么深重啊!无论再多的珍宝美人也无法收买他的心。从此,“关羽降汉不降曹”“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成了一句千古佳话。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这是钱学森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来形容刘备真是恰到好处,我佩服刘备,佩服他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与那一双慧眼,这在三顾茅庐中有很好的体现,虽吃了两次闭门羹,但仍不放弃,张飞与关羽早已不耐烦了,但刘备下定了决心,一共去了三次才把诸葛亮请出了山,后来,诸葛亮也帮刘备完成了大业,这足以看出刘备有一双识得俊杰的慧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任何事都应该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取得成功,这使我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儿―――学习游泳。不知妈妈从那里得知的消息,初中时要考游泳,让我――这个半点体育细胞都没有的人学习游泳,为了考试,没办法……初次下水,我最多只能走动,时间能磨练人,经过教练强制性的练习,再加上自己的苦练,笨鸟先飞,我――这个半点体育细胞都没有的人终于学会了游泳。这是我尝到了坚持不懈的甜头,也使我在日后的生活中也懂得了坚持不懈。
读一本好书,就像推开一扇小门,走进缤纷的知识花园;读一本好书,就像驾着一条帆船,驶向广阔的思想海洋;读一本好书,就像举着一支火把,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愿也能深受大家地喜爱。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08-09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16
中考文学常识《三国演义》题目「100道」01-25
读后感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14
五年级《读后感》教学设计(精选8篇)03-15
《我用数学教素养:教学设计12例》读后感11-08
《教案的革命》读书心得09-29
数学教学设计读书心得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