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作文[汇编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受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受的作文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诗,小时候就已经能背得滚瓜烂熟,但诗中那丝丝缕缕的悲伤,却领会不到。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此刻,才真正领悟到这首流传千年的唐诗中的情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三天假,每天都有雨,时而小雨绵绵,时而大雨倾盆,好似天公都在为那些逝去的人伤心,哭泣。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为的不就是让我们为那些逝去的亲人、朋友、先烈悼念、扫墓吗?怎会不悲伤呢?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排第二。但它除了是节气外,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从小居住在广东,对于广东的清明习俗也略知一二。首先,在广东,清明祭祖的首选食物就是烤乳猪,每年清明,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烤乳猪的香味,可诱人了!还有各种糕点、水果,祭祖的时候放在一起,显得十分隆重,也很有尊重先人的气氛。其次,在祭祖仪式上,许多旧习俗也被保留了下来,比如说放鞭炮、烧纸钱等等,不过如今,更多的'还是用鲜花拜祭,让九泉之下的逝者也闻闻久违的花香嘛!
其实,在清明节,不仅仅要拜祭我们的亲人、先祖、朋友,更应该要去拜祭那些先烈们。因为,是他们用热血与生命,换回了我们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站在先烈们的墓碑前,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去珍惜、爱护。追思先烈,我们就会理解,他们流血牺牲,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世子孙过上太平日子,有尊严地生活。所以,在清明时节,我们要缅怀先烈,追悼先烈,为他们扫扫墓,这是所有人都应该铭记的。
感受的作文 篇2
都说母爱伟大,但在我纯真的记忆中,父爱也伟大,他时而无情,时而温柔。
我从小就怕水,所以邻居的孩子都早已学会了游泳,可我却不会。眼看着比我小的孩子都学会了,生性急的父亲拉着我去游泳馆报了名。
第二天早上,父亲早早将我叫醒,可是我却哭着喊着不要去。这一闹,父亲的脸色立刻变得沉下来。看着父亲严厉的目光,我对自己说:先应付着去了吧。到了那,教练让我们先用脚打水。这个我可不怕,于是我赶紧坐在池边,拍打起来。没兴奋了多久,教练就让我们下水练憋气。要知道,我最怕将头伸下水中。我慢慢吞吞的下水,拖延时间,看着旁边的大姐姐那么快就学会游泳了,我羡慕着。
突然,父亲一声呵斥,我急忙下水。在父亲的督促下,我小心翼翼地将头伸下水。可是,刚碰到了一点水,我就急忙把头伸回来了。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见我傻呆呆地站在池中,父亲一急将我的头猛按下池中。我在池中挣扎,见父亲的手稍微松时,企图想把头伸上来,可是又被他那有力的.手硬生生地按下去了。那一天,我一连喝了好几口水,在池中哇哇大哭。可也正是那一天,我学会了游泳。
小学时,母亲是我的“严父”,经常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骂我,打我。父亲却从来没说过一句。等夜深人静时,父亲便敲门进来,坐在我的身边安慰我,那时,我的眼眶便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父爱无言,在那一个个显眼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了父爱,品尝到了糖果般的甜蜜。
感受的作文 篇3
九月九日 星期五 晴
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正式开始写作文了。
今天下午,我们写了一篇关于课余生活的大作文,是写在老师给我们发的作文本上。这个作文本不许带回家,不许弄脏。老师要求:“字体必须工整,写错了就用我教给你们的写作符号,不要涂成黑疙瘩。”
我刚开始抄得很慢,我一笔一划地写。可是,一节课过去了,我只抄了短短几行字,我既紧张放学的时候抄不完,又怕老师吵我。于是,我就想办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慢慢加速,还得保证我错的不多,否则的'话就要前功尽弃啦!可是,越不想错,就越是出错。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点要求:必须在开头和结尾后面加上:这就是我的课余生活。当时我就在想:我完蛋了,前面的功夫白费啦!老师又说了一句:“开头要是没有写的,结尾写上就行啦。”正处于崩溃心态的我就变得欣喜若狂!作文抄完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就拿给老师看。
老师看我的作文,我的心跳加快,真害怕,不过关,让重抄。欧耶!老师没有让我重抄一遍!
妈妈后记:这篇文章已经修改过几次了,在抄写的时候,应该认真,信心,才不会出错。即使快下课了,也得静下心来。这样才能把字体写的漂亮!
【感受的作文】相关文章:
感受的作文09-02
(精选)感受的作文07-09
感受的作文(精选)07-16
【精选】感受的作文07-09
(经典)感受的作文09-06
感受的作文(经典)09-09
感受的作文【精选】09-24
感受的作文(精选)09-23
【经典】感受的作文09-10
[经典]感受的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