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感受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受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感受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住在乡下,这里风景优美,是个好地方。
春天,草坪上一株株小草探出脑袋;一朵朵花儿绽开了笑脸;一棵棵大树为人们站岗。来到门前,可以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风光:空气清新、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迎面吹来一阵清凉的风,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夏天,知了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太热了,太热了!”这时,小河便成了孩子的游乐园,孩子们在这里跳水、游泳、戏水……玩得不亦乐乎。
秋天,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放眼望去,就像一片金黄的地毯。汗流浃背的大人在太阳的拥抱下,勤劳地在麦田里拾麦穗,一边拣一边哼着小曲,还不时地讲讲话。还有那果实累累的果树,上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个个你挤我碰,热闹非凡。
冬天,漫天飞舞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粗壮的树木瑟瑟发抖冷得躲在雪白的被子里,小小的房屋裹上了洁白的大衣。孩子们在结成冰的河面上滑冰,他们的腿左一摇,右一摆,溜冰鞋就跟着舞动起来。孩子们还在雪地上堆雪人,先滚两个大小不一的雪球,把它们搭成一上一下的形状,用纽扣充当眼睛,用胡萝卜充当鼻子,雪人便大功告成了。孩子们还在雪地上打雪仗,只见郑增明拿起雪,捏成一个雪球,朝王欣东扔去,还好王欣东及时躲到自制的防雪墙后,要不然,就会弄得全身都是雪。孩子们还在雪坡上滑雪,他们拿着雪仗,踩着滑雪板,用雪仗使劲地向后滑,紧接着,他们便从雪坡上滑下来,感觉爽极了。
四季的田园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令人陶醉。
感受的作文 篇2
老公让我看那个异地恋的不知道是日志还是小说。80页!80页诶!我看了半天才看完。
一边看我一边在想。是不是我们分开后会像他们一样。在无尽的苦痛和煎熬中度过。是不是会过得狠苦。像那个女孩一样。到最后才像男孩说出了自己的苦。每天都要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做各种事情。看着别人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自己有多么的.痛。
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当时就掏出手机给老公打电话。告诉他我的感受。他一定会安慰我。然后我又开开心心得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异地恋是狠苦。苦的是两个人。女孩苦。男孩会更苦。我绝不会像那个女孩一样,一点儿都不顾男孩的感受。我一定会每天都给老公大大的鼓励。我会把老公摆在第一的位置。他需要我的时候。
虽然见不到。但是我可以陪他聊天。至少我可以让他知道我依然爱他。老公。我们会过得比他们好。我们会拥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结局。我爱你。
感受的作文 篇3
带着烦乱心境,穿梭于高楼大厦间的我,早已厌倦水泥的气息、车笛的声音,心中所企盼的,是宁静的山林、清清的泉水、低喃的鸟鸣和朴实善良的人。
景之情
去年的假期,去了天台山,那个“一万八千丈”的山,在我的心中却永恒地印下了清美秀丽的感受。并不那么巍峨,蜿蜒的小径,高大的树木,些许小型的瀑布,青草和碎石,便构成了它的全部。踏着那石阶,听着水声,嗅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我便毫无意外地被那一山的宁静和清新打动。不曾想,这简单的景致竟如此令人安心。是微风下摇摆的树枝打动了我?是流水滑过指间的温柔打动了我?抑或只是那几块青灰的山石便打动了我?是,又都不是……只是那单纯的自然,单纯的宁静,深深印入心底。
人之情
曾经看电视台类似“交换人生”的节目,每每看到城市里的孩子在贫困的农村,被那里的人的朴实和真诚打动,不禁潸然泪下的场面,自己的心里便会泛起波澜。自己本也是从叫做“乡村”的地方走入城市,自然感受更真切。?
其实乡里人的朴实从不表现在多么华丽的壮举上,只平时细微的小事便让人觉得真切。外公去世的那一年,我曾踏回过那片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确切地说,我生于那里,却与那里的人和事远远地隔开。陌生的我回到那里,眼前除了如同想象的村舍,再也不熟悉什么,心中除了外公逝世的忧伤,再也不牵挂什么。那里的所有人和事,我早已远离。我担忧,甚至害怕,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徘徊,疑惑……
可村人们迎面的和善笑容,亲切友好的问候感动了我。他们对我忧伤的'心灵小心的维护,让我彻底放下伪装着的坚强,安然送走了逝世的亲人。只那一句“孩子,不怕,不哭!”就融化了我心中的冰雪,化作泪水,肆意却安然地流。
我的期望
乡村的美,美得真实,美得简单,美得动人。那样的美,那样的感动,将留于世间,留于我心,再不消逝……即便无缘再踏入乡村的山山水水,走进乡村的流水人家,夜晚静坐于城市高楼窗前的我,亦可从那一阵阵微风中,嗅出熟悉的乡村味道……
【感受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感受的作文07-09
感受的作文(精选)07-16
(精选)感受的作文07-09
感受的作文【经典】08-22
感受作文08-23
[经典]感受的作文08-24
感受的作文[精选]08-25
感受的作文09-02
(经典)感受的作文09-06
[精选]感受的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