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原文、赏析【经典】
雪原文、赏析 篇1
原文:
雪梅·其二原文: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其二拼音解读:
yǒu méi wú xuě bú jīng shén,yǒu xuě wú shī sú le rén 。
rì mù shī chéng tiān yòu xuě,yǔ méi bìng zuò shí fèn ch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雪原文、赏析 篇2
原文:
满宫花·雪霏霏
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
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
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
少年何事负初心?
泪滴缕金双衽。
注释:
⑴霏霏——雨雪密布纷飞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毛传:“霏霏,甚也。”
⑵风凛凛(lǐn 凛)——北风凛冽。
⑶缕金双衽(rèn任)——金线绣的双袖。衽:本为衣襟。这里说“双衽”,可理解为“双袖”。《说文通训定声》:“凡衽,皆言两旁衣际裳际,正当手下垂之处,故转而名袂。”《列女传·鲁季敬姜》:“文伯引衽攮卷而亲馈之。”
赏析:
这首词写少妇的`哀怨。
上片首二句对举成文,境界凄冷,是女主人公周遭的环境,与后面所表现的她内心的凄寂和谐地统一起来。“玉郎”三句,为女主人公的想象之辞,用“玉郎”在外纵情,反衬自己的孤独。
下片二句是上片感情的直接抒发,“春朝秋夜”,喻时日之长。哀怨之深。“少年”二句,痴情反问,曲尽怨恨,而怨愈重,情弥深。
雪原文、赏析 篇3
[唐]温庭筠《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注释:
1、香雪:指雪白而飘香的杏花。
2、绿杨陌:古人讲究折杨柳而送别,此处以绿杨陌作为送别地点,也暗含这层意思。
3、月胧明:指月色朦胧。
4、闻:听到。晓莺:早晨啼叫的黄莺。
5、玉钩:古代用来固定帘幕的工具,一般用玉或金做成。褰:提起,挂起。翠幕:室内隔绝外界的绿色帘子。
6、旧眉:指昨日画过之眉。
7、关:牵扯。
8、蝉鬓: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即将鬓角处的头发向外夸张地梳起,形成像蝉翼一样非常薄的一层。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的.春梦相思。杏花带着露珠在枝头开成簇簇洁白而飘香的雪团,在绿杨茂密的阡陌上,女子在送别心上人。画面感极强。后面一个“觉”字,将这种虚幻瞬间打碎,原来这只是女主人公做的一场春梦。你看闺房内灯还在燃着,月亮还朦胧地挂在天空,早起的黄莺已经开始在叫了。梦境的真实反衬出现实的虚幻。下片写女子从梦中缓缓而起的情形。她用玉钩将翠色的帘幕挂起,坐在镜前开始化妆。“妆浅”、“眉薄”、“鬓轻”暗喻心上人的薄情,“旧”字则暗示这段情感的结束,已成过往。但是,女主人公却无法洒脱地摆脱这份情感,“春梦正关情”,将她的心态展露无遗。
雪原文、赏析 篇4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翻译
大风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虽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气晴朗了。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
(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诗人挑灯夜读)不经意间,又是一个晚上过去。
译文
大风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虽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气晴朗了。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
(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诗人挑灯夜读)不经意间,又是一个晚上过去。
鉴赏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雪原文、赏析 篇5
原文: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诗词赏析:
这首诗原题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雪原文、赏析 篇6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原文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翻译
春天来临,南楼上的积雪已经化尽。春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也依次绽放。刚下过小雨仍有寒意,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思绪飘远。
不要总是依靠在阑干上,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汴梁在哪里呢?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注释
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赏析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
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三、四两句,写倚“南楼”之栏干,承上“灯期花信”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亦是断难分辨。
过片“莫把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
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
这首词清雅情深,当为词人的代表作。
雪原文、赏析 篇7
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作者:董以宁
朝代:清朝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赏析:
此词为回文,倒读为另一词调《巫山一段云》:“岫垂烟淡淡,窗映雪亭亭。看回瘦骨玉山青。寒风晚浦晴。咒鸥轻点点,飘絮舞盈盈。尽收酒中薄云阴。琼飞淡月明。”虽为文字游戏性质,但回环读来,不露生凑之迹,作者驾驭文字的才能,亦颇可观。
雪原文、赏析 篇8
雪梅
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及注释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骚人阁(gē)笔费评章。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降,服输。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骚人:诗人。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雪原文、赏析 篇9
宋代: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译文及注释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月底:月下。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些儿:一点儿。
鉴赏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词典释义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雪原文、赏析 篇10
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原文:
【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诗词赏析: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雪原文、赏析 篇11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朝代:五代
作者:毛熙震
原文: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注释
⑴香雪——喻梨花。
⑵风筝——悬挂在屋檐下的金属片,风起作声,又称“铁马”。李商隐《燕台》诗:“西楼一夜风筝急。”
⑶和梦稀——连梦也稀少了。
⑷燕语句——意思是燕子叫而惊醒了愁思。
⑸行云句——指夜间的幻梦与君相会,如同巫山行云,醒时,又如云归去。
评析
这首词写深闺忆夫。上片写思妇居于高楼深闺,只见斜月照帘,梨花满院,但听风筝如咽,结末一句直写怨情,想念丈夫,怎么连做梦也梦不到,这是进一层写法。下片写室内景况:小窗灯闭,燕语惊愁、屏掩香断,巫山行云,如幻如梦。紧接上片“梦稀”二字,凄清怨抑,情景俱佳。
雪原文、赏析 篇12
原文:
却月凌风度雪清。何郎高咏照花明。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
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诗词赏析:
首句“却月凌风度雪清”是对梅花所处环境的描述。“却月(指弯月)凌风”本出自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早梅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这一句总的意思是说:在积雪横陈、明月高挂的清宵,梅花在料峭的寒风中含情独放。从词人所展现的清幽的意境中,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擅长通过意象的组合造成预定的效果的。这里的“明月、积雪”诸意象不但确实产生了一种幽雅的情趣,而且为后面女主人公的出现替读者作了某种环境与情绪上的启示。“何郎高咏照花明”是对“却月”句的补充与呼应。何郎,即何逊;高咏,即前面所指的《咏早梅诗》。词人说,在这种荡人魂魄的.环境中,很容易使人想起何逊的咏梅佳作。正由于词人生花妙笔的渲染,才使本来就熠熠生辉的梅花更显得明艳动人。“一枝弄碧传幽信”,是对梅花的具体描写,但词人的着眼点却不在梅花的形体,而在于她所蕴含的春的信息,即“传幽信”。词人说由梅枝呈绿仿佛看到了春的韵律的萌动。正因为如此,才引出了后面的一句“半额涂黄拾晚荣”。额黄,指妇女额上的涂饰,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云:“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晚荣,则指在深宵开放的梅花。这一句的意思是:一位半涂额黄的年轻少妇,深宵步月,来到梅树下采摘花朵。这一句与上句不但在意境上有着十分有机的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互为对仗,典雅精工,如“弄”与“涂”相对,“传”与“拾”相对,确实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传神作用,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以上是上片,词人在写梅的同时,引出该词的主人公,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过度。
下片的一开始便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的刻画:“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词人说,暗香撩人,春思淡淡,女主人公自然忆起了远在江南的意中人,甚至想见了他在凄风冷雨中愁苦的容颜,因此,不禁黯然伤情。这三句由于句式参差(前两句每句三字,后一句七字),这样便自然在音调上形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词中的衷伤情绪。下句“犹胜远隔潇湘水”,写女主人公由自己和意中人的不幸的遭遇,想起了湘君与湘夫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潇湘水”正是这方面的暗示。无疑,这种联想不但不能给女主人公寂寞忧愁的心灵带来任何慰藉,反而增添了几分悲剧感,使她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以致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忽到窗前梦不成。”词人说,当女主人公再一次瞥见窗前幽独自放的梅花时,便从幽梦中惊醒,感叹起自己凄凉的身世来。
雪原文、赏析 篇13
[宋]晏几道
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忆远上楼时。晚云和雁低。
作品赏析:
南朝乐府名篇《西洲曲》的开头两句写道:“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那是一篇怀人之作,却是从忆梅写起的。小晏此词也是怀人之作,也写进了忆梅的'内容,而且梅与人合二为一,难分彼此,这又给此词的读者增添了扑朔迷离的朦胧之感。“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这是回忆离人相聚呢,还是回忆观赏梅花呢?恐怕很难分得清楚。人梅结合,把人梅化人,把梅人化,这种富有浪漫气息的笔法使得这首词具有了自己得特定。“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既写离人的容颜,也写梅花的形貌,而且人归有期、花开有信,当然也就会扫却忧烦令人顿觉开朗。最后两句,以“怀远”点题,以雁来征信,但突然改变了淡雅的色调,与上文不够和谐,也就失却了精彩。
【雪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阳关雪》原文及赏析06-06
《江雪》原文赏析11-11
鲁迅《雪》原文及赏析03-28
雪望原文及赏析07-23
雪望原文赏析08-16
雪望原文、赏析09-21
《雪梅》原文及赏析09-13
雪诗原文及赏析03-08
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0-17
雪诗原文及赏析(通用)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