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我的母亲》赏析

时间:2023-08-09 16:14:02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胡适《我的母亲》赏析

胡适《我的母亲》赏析1

  孝顺母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两句名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过《我的母亲》这一类的文章,记下了多少关于母亲的动人事例。胡适的这一篇《我的母亲》是同类题目中的一篇力作。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胡适《我的母亲》赏析

  《我的母亲》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自传体散文。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作者好像随意漫谈。有偶尔在门口与孩子们“掷铜钱”,一位长辈的笑问,被羞得“面红耳热”顿觉失了“身份”;有居然仿了一回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的“活泼”玩艺;也有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被先生看见“大骂一顿”,“搜出撕毁”。文章所以忆述自己“掷铜钱”的被耻笑,意在写出当时阶级的分野,等级的森严。书香门第出身的“麇先生”是决不能跟顽童们“野”,决不能丢失身份。所以描述图画被毁,意为描写出书塾生活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我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不知道”,“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写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人才的扼杀,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摧残。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每天天刚亮,披衣坐起,便对“我”说,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要“我”学父亲,不要给他丢脸。母亲管束非常严格,但从不在别人面前打骂。他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她或责备,或体罚都不许儿子哭出声来。文章所记的都不过是几件小事,着墨不多,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母子心灵相通,表现出儿子对母亲的爱戴。例如写有一次“我”说了一句轻薄话,母亲气得发抖,罚跪时我用手擦眼泪,擦进了微菌,害了眼翳病,母亲又悔又急,听医生说可以用舌头舔,母亲真用舌舔“我”的病眼。这就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先写母亲在家里的身份、地位,家庭经济状况等。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处境的痛苦已经够重的了,再加上败家子的大哥,这就使本来不宽余的家庭,每年除夕坐满债主。而母亲是怎样处理和安排的呢?对于败家子的大哥,“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以长辈的身份来制约他。然而,他总不够用,依旧到处欠下烟债赌债。除夕晚上,大厅里坐满了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镇定自若,“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等”,该做的照旧做。快到“封门”了,母亲才从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来,给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大哥敲门回来了,母亲也不骂他,并且因为是新年,脸上也不露出一点怒色。写出母亲的办事能力和宽大的性格。

  母亲和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大嫂、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二嫂相处,也充分说明了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首先母亲能克己让人。大哥的女儿比“我”小一岁,因此,她的饮食衣服总和“我”一样。这还不算,每有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要“我”让她。在大嫂二嫂打骂孩子以出气时,“母亲只装着不听见”,或者“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以避开矛盾。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两个嫂子吵得实在不像样,母亲也忍耐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的法子就是哭。哭丈夫,哭自己苦命,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母亲这么一哭,嫂子们就会来赔礼,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太平清静的日子。这些平凡小事都足以说明母亲的仁慈、温和,宽阔的胸怀。同时母亲也是一个很有原则,很刚气的人,她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文中举了五叔发牢骚一事。母亲当面质问,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作者在写人叙事时把爱憎褒贬,寄寓在叙事之中,融化在描写人物的言语行动中,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胡适写这篇文章时,已是知名的学者了,但他没有因此而忘记自己的母亲,仍然对她满怀近乎神圣的敬意。一再称她为自己的“恩师”、“严父”、“慈母”,并且认为自己后来走上“广漠的人海里独混了二十多年”、“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都和母亲的教育、薰陶有密切的关系。“文章不是无情物”,正因为作者对母亲怀有这样亲切而又钦敬的感情,并且把这种感情倾注于字里行间,才能使这篇文章写得如此感人。

  这篇文章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物都记得清清楚楚,围绕着歌颂母亲的品质来选取和组织材料。整篇作品的结构严密,文字朴实、亲切。全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但也有议论,如:“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表现了作者气愤的心情。

胡适《我的母亲》赏析2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

  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

  母亲是慈母,母亲更是严师,她时时关注着作者的学习、生活,教育作者成长。“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是那样的细致,小错误也要说得一清二楚,更不用说犯较大的`错误了。“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对于学习,母亲“要我用功读书”,催“我”早起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书。才回家吃早饭”,母亲是严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母亲不仅有言教,同时还以自己做人处事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教育着作者。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一生受了许多生活的痛苦。除夕时,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发压岁钱等等,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因吸、赌博而招致的一大群债主。因为是新年,母亲“从不骂他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大嫂、二嫂生气摆脸色,打骂孩子出气,母亲只装没听见。母亲一味的“忍”和“让”,“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的性格,深深地感染着、影响着、教育着作者。

  母亲也“很有刚气”的一面,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当五叔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母亲“家中有事总让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时”,母亲“气得大哭”“当面质问”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母亲的“刚气”给作者上了难忘的一课。

  母亲对作者的爱和言传身教的严格教育给了作者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文中宇里行间所体现出的母亲对作者的深切关爱和严格教育,彰显了母亲的伟大。

【胡适《我的母亲》赏析】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胡适经典散文01-27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11-30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01-29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04-28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及赏析10-26

经典胡适名言12-11

胡适的名言12-12

关于胡适名言03-16

毕业赠言 胡适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