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原文赏析

时间:2023-07-08 11:42:55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原文赏析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原文赏析1

  原文: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赏析: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原文赏析2

  芙蓉1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2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3,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释:

  1芙蓉:指木芙蓉。晏殊词中所咏芙蓉多指此。斗:比,争。

  2红树:指秋天叶子变红的树,如枫树、乌桕树等。间:夹杂。

  3目断:望尽。

  赏析:

  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考证,这首词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所作。这一年晏殊四十八岁,五月前自陈州召还京城担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此词是秋天在汴京登高远望时所作。这是大晏词中为数不多的有时地可考的作品之一。它就秋景而抒情,展示了这位久历宦海、将近“知天命”之年的文化人高旷广远的'胸怀。词的上片,以清丽疏朗的笔触,描绘京城汴京市郊的瑰丽秋色,词中有画,给人以舒心悦目的美感。下片情景交融,展现作者高朗澹荡的胸怀。“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亦景亦情,极富象征性,实际上已将词人的心境暗示出来。结尾三句,托出抒怀的本旨,却不点明情思之所向,仅言“无限思量”,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使全篇所造之境耐人寻味,启人思考。这是大晏“情中有思”的杰作之一。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金菊对芙蓉·上元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08

诉衷情原文及赏析08-23

《诉衷情·寒食》原文及赏析08-22

诉衷情·寒食原文赏析08-16

诉衷情·春游原文及赏析09-22

诉衷情·寒食原文及赏析09-02

咏芙蓉原文赏析10-03

诉衷情·眉意原文及赏析01-06

诉衷情·送春原文及赏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