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

时间:2023-07-07 15:31:36 赏析 我要投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必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1

  原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2

  【诗句】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云梦泽: 古大泽名,范围很广,包括今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 一带低洼之地,洞庭湖也在其内。岳阳城: 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句意: 洞庭湖的水气充满了云梦泽,波涛震撼了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提示】云梦泽,古代水泽名,在洞庭湖北岸。两句是 说: 湖上水气蒸腾,弥漫于云梦泽;湖中波涛汹涌,摇撼着 岳阳城。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 来反映湖的声势。诗句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前人誉为咏 洞庭的 “高唱” 。

  【赏析】写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水势浩渺,与天混一,雾气蒸腾,笼罩云梦;波涛汹涌,震撼岳城。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评曰:“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鉴赏】 洞庭湖水气迷蒙,熏蒸着整个云梦泽; 湖水波涛汹涌,摇撼着整座岳阳城。云梦: 古代云梦有二泽,横跨今日的湖北省长江南北一带,江北叫“云”,江南叫 “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诗和杜甫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一样,都是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形容湖水的壮阔秀丽。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平:平阔。涵虚:包容天地,这里指湖水澄清空明。混:混合。太清: 指天空。气:水汽。蒸:蒸腾。云梦泽:水泽名,一在长江之南,为梦泽, 一在长江之北,为云泽,后淤积为陆地。波:波涛,波浪。撼:摇动。岳阳 楼:在今湖南岳阳,为古岳阳城西门城楼,濒临洞庭湖。济:渡。舟楫 (jí):泛指船只。楫,船桨。端居:安居,闲居。耻:惭愧。圣明:圣明的朝 代。垂钓者:钓鱼的人。喻指张丞相。徒有:空有。羡鱼情:想要做官的 愿望。《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全鉴赏诗】

  〔太清〕指天空。〔云梦泽〕古代“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大部淤成陆地,便并称云梦泽。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说:“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唐玄宗开元21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与他多有交往。这首诗意在通过张九龄而被引荐,但却毫无趋炎附势,阿谀权贵的媚态。诗人十分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写了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而生的感慨。曲折含蓄而又极有分寸地表达了干禄求仕之意。

  开头四句,诗人似乎是在极为客观地描绘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八月的洞庭湖波翻浪涌,水与岸齐。极目望去,水天相接,上下一色。洞庭湖浩渺的烟波笼罩了整个云梦大泽,而它的波涛却时时震撼着岳阳城。但是,在这奔腾不息的怒潮,在这辽阔旷远、烟水茫茫的自然景观背后,我们又似乎分明可以看见诗人胸中的波澜,听到心灵深处的叹息。人生多艰,前途茫茫,诗人那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理想岂非也象隐藏在烟水迷茫中的地平线,渺不可寻。因此,诗人在对洞庭湖的描写中巧妙地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或者说这是诗人在特定的心境下,特定的氛围中,对洞庭湖的特殊观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经描绘过洞庭湖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色。他认为两种不同的景色会给“迁客骚人”带来截然相反的.悲喜之情。其实,一个人在心情不同的时候,他眼前的景色也会因之而改观。当然,孟浩然所写的洞庭湖没有范仲淹所写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萧然悲感;也没有范仲淹所写的“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喜气洋洋。孟浩然抓住的是洞庭湖的“广”及“大”,烟水茫茫及波涌浪翻。这与孟浩然当时不甘寂寞,心存进仕,而又无途可通的心境是吻合的。因此,下面四句就将这层意思直言不讳的表述出来。

  要渡过洞庭湖到达彼岸,可惜没有舟楫;隐居闲处,又觉于心不甘,有负圣明之世。“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呢?诗人没有回答,结论却在不言自明之中。恐怕张九龄读了这首诗,也不好意思回避甘当舟楫的重任,负起引荐保举的使命吧。

  诗贵含蓄。求荐则更贵委婉。太露太直则显出浅薄的急功近利的俗态。诗人要保持他的人格,想不失清高风度,意思又不能不挑明,于是他只得苦心孤诣的借洞庭湖来传情了。就诗而论当然是写得很高明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

  【题解】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此诗赠给当时身居相位的张九龄,为的是博得赏识和录用。为了保持面子,极力委婉而掩起干谒诗的痕迹。

  【注释】

  ①张丞相:即张九龄。 ②“八月”两句:平,指水与岸平。虚,指元气。太清,指天空。 ③“气蒸”两句:云、梦本为二泽,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以南,湖南省华容县、岳阳县以北地区,方圆九百里。后来大部分淤成陆地,便合称云梦泽。宋人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④“欲济”句:想渡洞庭,却无舟楫。暗示欲出仕济世,却无人援引。端居:独处、闲居。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⑤“坐观”两句:垂钓者,比执政者,指张丞相。徒有,空有。羡鱼情,比喻希望出仕的心情。

  【原诗今译】

  洞庭的湖水,在八月格外平静,

  茫茫一片,水光天色难以分清。

  云梦水气蒸腾,迷离如烟似雾,

  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无人引荐,有渡水无楫之苦,

  耻在圣明时代安闲,自愧前途。

  我对坐矶垂钓的渔翁十分艳羡,

  但因结网无丝,只好触景生情。

  【鉴赏提示】

  此诗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并表达出作者渴望出仕的 心情。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即张九龄。“丞 相”是指其所任的尚书右丞相之职,而并非宰相之职。张九 龄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明年迁中书令。这时他所任的是宰辅之职。开元二十四年 (736)十一月迁尚书省右丞相,并罢知政事,这才是孟诗中 所提的“丞相”之职。“宰相”与“丞相”两职在隋唐区别甚大, 细检唐人诗文和史料可以找到许多例证。后人不察,误以为 两者实即一职,所以多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 年九龄任宰辅时期。表面上似乎合于诗意,但却有悖事理。 我认为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后,或者开元二 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长史时期,其时孟浩然正在九龄幕中, 唐人有例称前资的习惯,所以仍称九龄为丞相。另外,孟浩 然在张九龄执政期间所写的几首诗中明确地说: “故人今在 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举呈张九龄》),“当途诉知 己,投刺匪求蒙”(《书怀贻京邑故人》)。而此首诗中说“无舟 楫”,则显系故人已不在其位,没有人再能援引简拔自己 了。两种情绪,判然分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两句写秋天的洞庭湖 水一片浩瀚,浑茫空阔,水光接天。这两句不过说湖水广远, 然起得雄浑称题,虽律诗而含古意,被后人称为 “起句之 妙”。颔联两句说湖面上水气蒸腾,笼罩着它四周的辽阔地 域,湖上起风之后,浪涛奔涌,响声如雷似鼓,把整个岳阳城 都震动了。据《岳阳风土记》记载,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 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 息。震撼着岳阳城。洞庭湖的山水形胜是天下壮观的,古来 骚人墨客题咏甚多,但像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两句,能写得如此气象雄张,旷然如在目前者,还确实不 多见。

  三、四两联表示自己仍想要出仕干一番事业,但因无人 引荐,只好坐以待老。“端居耻圣明”表面上是说自己就此闲 居实有愧于圣明之世,有自责自惭之意。但草泽遗贤,盛世 明时仍未见用,这个责任不应归咎于作者个人。朝廷对于 “欲济”者不能广开才路,使之成为“端居”的隐逸之士,这应 该是“圣明”之“耻”。表面上的自惭自责和对开元盛世的歌 功颂德,被诗中潜在的情感逻辑所推翻,于是歌颂和溢美之 辞就变成辛辣的讽刺和嘲弄。末两句引申 《淮南子·说林 训》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说自己空有济世的 愿望而无法实现。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汲引简 拔。旧评多以此诗长处在写景壮阔和干谒不露痕迹。我认 为,说写景壮阔是事实,但要说干谒不露痕迹则不然。从三、 四两联中可以看出孟浩然不仅有用世之情,而且这种心情 还是相当迫切的,以致字里行间充满烦恼和牢骚。如果把 “端居耻圣明”与“不才明主弃”(《岁暮归南山》)两句对照起 来看,就会发现这种牢骚实际包含着对自己的哀伤之感和 对“圣明”的怨恨之情,对遭贬的张丞相倾诉这种情绪也含 有引为同调的意思。所以,倒是沈德潜看得透彻:“读此诗知 襄阳非甘隐遁者。”(《唐诗别裁集》卷九)

  元代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 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 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瀛奎律髓》卷一)“七 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这是晚唐郑谷在《卷末偶 题》中自视甚高的话。可见,自从有了孟浩然和杜甫的诗后, 题诗岳阳楼,当时已被看作一件大事情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4

  【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 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 “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 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 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 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 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 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李善阶《从“羡鱼”和 “结网”谈起》)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无名氏”语)。诗题一作 《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云梦泽是古代巨泽,位于今湖北省长江南北,原为二泽,江北称云,江南称梦,后大部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泽。此处用 “云梦泽”指代湖北省东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广大低洼地区。上句用一“蒸”字, 写出水气弥漫之广与积蓄之丰; 下句用一“撼”字, 写出波涛喧声之大与威势之强。这两句诗阔大雄浑,气象壮观, 是咏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诗话》所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 一语气象。”后来杜甫亦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两句咏洞庭湖的名句,堪与孟诗媲美,同为千古绝唱, 致使方回叹道, 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壮观, “孟杜二诗尽之矣”, “后人自不敢复题” ( 《瀛奎律髓》卷一)。在两句孟诗中, 尤以 “波撼岳阳城” 一句最为声势动人。宋人范志明 《岳阳风土记》 云: “孟浩然《洞庭湖》诗有 ‘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昼夜不息。”孟诗此句,既有夸张,亦有写实, 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动人心魄的气势。

  前四句既描绘了湖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

  颈联两句表达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上句说自己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 但苦于没有船和桨, 实际暗喻着诗人想从政做官, 但可惜无人引荐的慨叹。张衡《应闲》云: “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此为 “欲济无舟楫”所本。诗中之 “济”字, 语意双关,兼含 “济水”与 “济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荐之人。下句说自己虽然身处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却平居闲处, 无所事事, 实在感到惭愧, 有负 “圣明”之世,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甘长期隐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端居” 即平居、闲居, 此处指隐居。

  尾联两句请求张九龄予以推荐援引。诗人说他坐在湖边看着垂钓之人,只能徒然羡慕别人钓到的大鱼罢了。“垂钓者”既实指洞庭湖边的钓鱼人, 亦喻指执掌朝政的丞相张九龄。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 张丞相主持政事,诗人是很钦佩羡慕的,很愿追随在丞相左右,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现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无一官半职, 虽然空有出仕从政的愿望, 但却无法实现, 因而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推荐援引。《淮南子·说林训》 云:“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古语, 既与有关洞庭湖的描写相贴合,但又翻出干谒求荐的新意:“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 此诗收句亦然, 而词意则超绝矣。”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新颖。前四句虽系写景, 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开元盛世。后四句虽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写得萦纤曲折, 含蓄蕴藉。诗人虽然希望张九龄引荐, 但又不失身份,写得词语得体,不卑不亢,毫无寒乞相。纪昀评此诗曰: “此襄阳求荐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 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据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纪氏此评, 可谓一语破的。

  孟浩然之诗, 总体上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有些诗却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谱》语)。这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舆说,孟浩然有些诗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壮逸浑健之诗在孟集中虽然不多,并不代表孟诗的主要风格,但它毕竟是孟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5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6

  【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 乘。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 “圣 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 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

  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 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想渡 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 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气蒸”句 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 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 城岸,岁常倾颓。”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 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才情卓异,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 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后四句是本诗主旨所在,由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欲济无 舟楫”,是从眼前湖水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还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援引,这正如想渡水却没有船只一样,类比非常 巧妙。《唐诗从绳》评此处云:“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兴出 之,幽婉可法。”“坐观”两句暗指自己希望像众多渔夫一样那样,能有垂钓 的工具和机会,意即能得到对方的赏识,肯为自己援引,给自己提供一个 机会,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壮志沦为一场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 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此处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 古语,孟诗反其意而用之。《唐诗举要》说此诗末联:“唐人达官诗文,多干 乞之意,此诗收句亦然,而词意则超绝矣。”

  纵观全诗,写景雄阔,气势非凡,阐述心迹,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 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孟诗清淡, 但清淡中常见傲气,本诗可谓一流。《瀛奎律髓汇评》谓此诗“当与杜诗俱 为有唐五律之冠”,此言不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7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译文

  译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诗歌赏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点出“望洞庭湖”的题意,展示了诗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壮观远景。这时已届八月之秋,湖水涨满,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似乎整个洞庭湖都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水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这几句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空蒙浩瀚的撼动乾坤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济”一句承接上文写景,似乎诗人在叹惜没有船可以渡过洞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后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两句意思说:我要进人仕途可是没人引荐,在这圣明的时代闲居独处真是有愧啊。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说独坐着看别人出仕,而自己空有这种愿望,没有这种机会。说得十分委婉,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实际正是要求张九龄为他的出仕出力荐引。

  全诗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诗人写此诗匠心独运,与一般干谒诗不同。先从写景人手,写雄伟壮阔的景观,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后以“欲济”一句作为过渡,既承接前面写景,又巧妙地转人抒怀。而在抒怀之中,没有直接说出请求荐引的话,而是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希望,而请求荐引之意也无须直接表白而自明了。

  此诗不仅抒情婉转巧妙,写景也很出色。诗人紧扣诗题,突出湖水,不写其他。用“平”字写出湖水涨满之后,以广阔的太空、云梦泽和雄壮的岳阳城与之映衬,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点染,从而显出了洞庭湖水的雄伟壮观和震撼乾坤的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之成为咏唱洞庭湖的名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05-2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的阅读及赏析02-1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2-1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04-0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和赏析07-1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精选7篇)07-0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诗及赏析07-0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通用7篇)07-07

挽文丞相原文及赏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