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4-03-07 11:50:07 偲颖 赏析 我要投稿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塞》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1

  古诗:

  [隋]薛道衡

  高秋白露1团,上将2出长安。尘沙塞下3暗,风月陇头4寒。转蓬5随马足,飞霜落剑端6。凝云迷代郡7,流水冻桑干8。烽微桔槔9远,桥峻辘轳10难。从军多恶少11,召募尽材官12。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13。柳城擒冒顿14,长阪纳呼韩15。受降16今更筑,燕然已重刊17。还嗤傅介子18,辛苦刺楼兰19。

  注释:

  1、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白露:秋天的露水。或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的九月八日前后。

  2、上将:泛指高级将领。

  3、塞下:边塞附近,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4、陇头:陇山的山头,借指边塞。

  5、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飘零无定。

  6、飞霜:飘落的秋霜,即降霜。剑端:即剑尖。

  7、代郡:始置于公元前475年。赵襄子宴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代国灭。赵武灵王时置代郡,郡治在今河北蔚县代王城。

  8、桑干:河名,即今永定河上游,为海河的重要支流,位于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朔州朔城区南河湾一带,因每年桑葚成熟之时河水干涸,故得名。

  9、烽微:烽火微弱。桔(jié)槔(gāo):俗称“吊杆”、“称杆”,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其方式是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普遍使用,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却使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10、辘轳:是古代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装置。

  11、恶少:勇猛少年。

  12、材官:秦汉时期开始设置的一种地方预备役兵种。

  13、伏堤:埋伏于堤岸。卧鼓:即息鼓,表示战事已息。疑兵:布置疑兵。解鞍:解下马鞍。

  14、柳城:汉代柳城在今辽宁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冒顿:西汉初年匈奴单于,姓挛鞮,秦二世元年弑父自立,建立军政制度,东灭东胡,西逐月支,北服丁零,南服楼烦、白羊。西汉初年,经常侵扰边地。

  15、长阪:一作“长坂”,即高坡。纳:纳降。呼韩:汉时匈奴单于呼韩邪的简称,此处借指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16、受降:即受降城。汉受降城位于秦汉长城以北,大致在朔方郡高阙关西北的漠南草原地带,于公元前105年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

  17、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永元元年(89),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汉和帝命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封燕然山铭》,在燕然山上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这句诗是说:今天的将士们立下的功绩,使得燕然山上的铭文要重新刊刻了。

  18、嗤(chī):嗤之以鼻,讽刺的意思。傅介子:西汉大臣,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劫掠财物。傅介子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公元前77年(元凤四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19、刺楼兰:刺杀楼兰王。

  赏析:

  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汉末以来的分裂局面。这种统一的`政治局面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隋代边塞诗较汉魏六朝更加刚健雄武,充满了大国的自信精神,洋溢着慷慨激昂的豪迈之气。薛道衡的这首《出塞》,即为隋代边塞诗的代表作。薛道衡虽生于北朝,但因多次出使陈朝,加之多次接对南使,因此比一般北朝诗人更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是善于用典。《出塞》诗中即如数家珍地用典及评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却并不晦涩,而是贵在朴实、自然,能在融合南北诗风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2

  古诗: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注释:

  1、呜咽水,指陇头水。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轻,轻忽,不在意。肠断声,即指呜咽的`陇头水声。四句意谓本不欲以此呜咽之声搅动乡愁,无奈心乱已久,故闻水声触耳,不觉慌乱而伤手。初尚不知,及见水赤才发觉。刻画入微,无限沉痛。

  2、丈夫,征夫自谓,犹言男儿。誓许国,誓死以身报国。愤惋,悲愤惋惜。

  3、二句意谓只要立功图像,战死也是值得的。图,画图,这里作动词用。麒麟,指麒麟阁。《汉书·苏武传》载,汉宣帝曾命人把霍光、苏武等十八人的像画于麒麟阁上,以示褒扬功臣。后遂以图像麒麟阁为建功立业之代称。“战骨当速朽”,“当”字隐含无限悲愤。

  赏析:

  这首诗写途中心绪的烦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强以慷慨自励抑制悲伤,更见其沉痛。最后四句,语似壮而情实悲,正所谓“口中句句是硬语,眼中点点是血泪”。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3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

  但使龙城飞将2在,不教胡马度阴山3。

  注释:

  1、“秦时”二句:“秦时明月”与“汉时关”乃互文见义,意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一切都没有改变。万里:言极远。长征:远行,多用于军旅征戍。

  2、但使:只要。龙城:即黄龙城,又名龙都、龙城,唐属营州柳城郡,故址在今辽宁朝阳。飞将:指汉名将李广。此以飞将喻指像李广那样守边御敌的军事统帅。

  3、胡:指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匈奴常越过阴山来犯汉境。

  赏析:

  王昌龄的.边塞诗数量不多,而几乎篇篇佳作,所以后人亦尊之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诗人到过边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所以他的边塞诗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当时的边塞生活。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融历史与现实、憧憬与批判为一体,既反映了千年来边塞祸患不断、征战连年的历史,又以“飞将”、“胡马”、“龙城”、“阴山”等富有内涵的典型形象,抨击了现实中昏庸无能的边将,并且传达出愿学李将军为国靖边、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这样丰富的内容,只在寥寥二十八字中,举重若轻,毫无雕琢之痕。由此可见,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并善于将形象与本质紧密结合,才能写出这种浑然天成的佳作。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4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注释:

  1、出塞:汉乐府《横吹曲辞》,汉武帝时李延年依胡曲改制,多描写边疆将士生活情景。杨素的《出塞》共二首,本书选其第一首,根据《隋书》记载,本诗是时任车骑大将军的杨素西征突厥时所写。

  2、漠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的地区。胡:胡人。

  3、复:再次,又。临戎:身临兵戎之事。

  4、飞狐:古代要隘,在今河北涞源县北、蔚县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有余里,为古代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塞北:边塞以北,指长城以北的北方边境之地。

  5、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碣石山余脉的柱状石亦称碣石,该石自汉末起已逐渐沉没海中。辽东:指辽河以东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辽宁的东部和南部。

  6、冠军: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汉代名将霍去病。霍去病曾因征匈奴军功封“冠军侯”。瀚海:古地名,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呼伦湖,或曰今贝加尔湖,或曰为杭爱山之音译。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沙海的泛称。

  7、长平: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汉代名将卫青。卫青因出击匈奴,屡建功勋,官至大将军,封“长平侯”。

  8、虎落: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也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

  9、龙城:汉时匈奴王庭所在地,为匈奴人祭天之处。

  10、胡运:胡人的运数。

  11、星芒:星星的光芒。

  12、战解:战事解除。月轮:圆月,泛指月亮。空:天空,这里是“当空”的意思。

  13、鐎(jiāo):刁斗,古代军用炊具,三足,有柄,夜间用来敲击报更。严裕貉细竦纳。夜斗:夜空的北斗星。

  14、骍(xīng)角:红色的牛角,这里指红色的角弓。鸣弓:弓箭射出时发出的声音。

  15、朔:即朔方,古代郡名,这里泛指边境之地。朔马:朔方之马,泛指北地之马。

  16、胡霜:胡地的霜。切:靠近,贴近。塞鸿:塞外的鸿雁。鸿雁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休明:美好清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大道:指仁德的王道。暨:到,及,至。

  18、幽荒:幽远的边荒之地。日用同:每天用的都一样,这里指边塞与中央统一。

  19、方就:刚到。长安邸:长安的官邸,即家宅。

  20、谒:拜谒。建章宫:是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前104)建造的宫苑,在汉长安直城门外的上林苑中。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

  赏析:

  杨素是隋朝重臣,文武兼备,位高权重。同时,他也是隋代诗坛引人注目的诗人。他的诗虽也讲求对偶和词藻,但绝无南朝诗赋脂粉轻薄的气息,而是在南方诗歌的精巧流丽中带有鲜明的北方刚健质直的风格特征,是南北诗歌交融的产物。这首《出塞》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不顾自身而忧心国家的责任感。在朔方凄寒的背景下,诗人表现出积极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诗中叙说平实,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表现了诗人“忧国不忧身”的爱国情绪,真实而形象地写出了边塞征戍的生活。诗中边塞风景的刻画细腻真实,风格苍凉宏壮,可以看作是唐边塞诗的先驱。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5

  【古诗】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朝

  【作品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品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作品注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zhēng)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jiàng)在,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教:令,使。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6

  [唐]王维《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1,白草2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3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4。

  护羌校尉朝乘障5,破虏将军夜渡辽6。

  玉靶角弓珠勒7马,汉家将赐霍嫖姚8。

  注释:

  1居延城:汉时称居延泽,唐时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天骄:汉时匈奴人自称为“天之骄子”,后泛指边疆强盛少数民族或其君主。

  2白草:一种干后变白的牧草名,生长于北方。

  3碛(qì):沙漠,不生草木的沙石地。

  4雕:一种似鹰而大、凶狠异常的猛禽。

  5护羌校尉:汉时主管防护西羌的官名。乘障:同“乘鄣”,指登城守卫。障,边塞用于防御的城堡。

  6破虏将军:汉时将军的一种称号。辽:辽水,即辽河,发源于河北平泉,流经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在辽宁盘山入渤海。汉时,辽东乌桓反叛,中郎将范明友被任渡辽将军,过辽河,平定叛乱。这里指渡水夜袭。

  7玉靶:镶玉的剑柄,代指宝剑。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珠勒:用珍珠装饰的马络头。

  8霍嫖姚:西汉霍去病,因征伐匈奴有功,被赐嫖姚校尉。

  赏析:

  《观猎》写城中出猎,浑茫雅健,脱出尘俗;《出塞作》则写塞外出猎,有似军报,促迫紧急。“居延城外”点破出塞,古意盎然,却音节紧促。一“猎”字总领前四句,实写围猎塞上的壮阔景观,“连天”即可见出猎气势。三四句一气而下,勾勒出身手矫健、凶猛剽悍的射猎画面。塞外出猎,实为军事演习。下四句便写实战立功,诗人以汉喻唐,虚写守边将士迅猛惊警,一朝一夕间已功成名就。“护羌校尉”“破虏将军”,嵌入汉朝二官名,流利不失筋骨。“玉靶角弓珠勒马”连用三名物,可见军备精良。末以封赏劳军作结,颇为得体。此诗写边塞建功一气雄浑,兴高采烈,真如方东树所言:“此是古今第一绝唱,只是声调响入云霄。”(《昭昧詹言》)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7

  [唐]杜甫

  挽弓当2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3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4,列国自有疆5。

  苟能制侵陵6,岂在多杀伤。

  注释:

  1、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边塞诗常以之为题,杜甫写有《出塞》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本诗为《前出塞》中的第六首。

  2、挽:拉。当:应当。

  3、擒:捉拿。贼:一作“寇”。

  4、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

  5、列:一作“立”。列国:各国。疆:边界。自有疆:本来应该有各自的疆界。

  6、苟:如果。侵陵:侵犯。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赏析:

  这首《前出塞》诗是一篇超越唐朝,甚至超越几个世纪的微型军事论文。诗的前四句,似为当时军中流行的战歌,两个“当”、两个“先”,饶有理趣,强调对敌要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尽管有制敌妙策,但这并不是诗人的关注重点,他慷慨陈词:“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应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杜甫军事思想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有最精良的武器,却不纠结于杀伤敌军的.数量,不在战略目标上做不切实际的膨胀,一切以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为准。这种以战去战的思想,堪称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广大百姓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8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注释:

  1、二句是说离家日久,已习惯了军旅生活,故不再受伙伴的欺负。徒旅,军中伙伴。

  2、骨肉恩,即前首所说“父母恩”。死无时,时时可死。

  3、走马,即跑马。脱,去掉。辔头,马络头。青丝,马缰。捷下,飞驰而下。仞,古代以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万仞,极言其高。搴,拔取。以上四句描写出征战士在训练中的冒险和无畏:骑马奔驰不用络头,信手挑着马缰,从高冈上飞驰而下,练习俯身拔取军旗,一副视死如归气概。

  赏析:

  这首诗写行军途中,生命随时不保,战士索性豁出性命,加强训练,视死如归。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9

  [唐]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1。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2。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3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4行负戈。

  注释:

  1、戚戚,愁苦貌。去,离开。故里,故乡。悠悠,遥远貌。交河,唐贞观十四年置安西都护府,治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

  2、二句是说官家规定了行军期限,逃跑要招致法律的惩治。当时实行“府兵制”,士兵有户籍,逃跑则会连累父母妻子。公家,犹官家。程期,行程期限。亡命,脱名籍而逃亡。婴,触犯。祸罗,法网。

  3、君,皇帝,此指玄宗。开边,发动边境战争。一何,何其,多么。

  4、父母恩,指父母养育之恩。吞声,声将发而强止之,犹忍泣。

  赏析:

  《出塞》,为汉乐府横吹曲名。杜甫用此旧题来写时事,先后写了两组诗,因这组诗在前,故题曰“前出塞”。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十载(751)左右。诗用第一人称写法,通过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亲身感受,反映了被征从军的艰苦,抨击了玄宗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歌颂了戍边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整组诗前后连贯,浑然一体。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战士初别家乡远戍的情景。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10

  原文:

  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塞(sài):边关,边塞

  2.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修辞,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击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胡人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时常从这里开始南下骚扰侵占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8.度:越过。译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只要有卫青李广这样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统帅来镇守边庭,外敌就不敢轻举妄动。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11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汉乐府〈横吹曲〉名,汉武帝李廷年西域乐曲改制,内容写将士的边塞生活,声调悲壮。

  秦、汉:互文对举,犹言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本为两事。龙城,车骑将卫青北伐匈奴时,曾至龙城;飞将,右北平太守李广英勇善战,匈奴称为“飞将军”。《唐诗别裁》卷十九校记云:“此处‘龙城飞将’。乃合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起河套,东接兴安岭,长约一千二百公里,为北方天然屏障。

  全诗意谓:秦时的明月照着秦时的关,到了汉时这轮明月依旧照着已属汉时的关;出征万里的将士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年年征战未回还。倘若有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抵御,那么匈奴的铁蹄岂能践踏我阴山。

  赏析:

  本诗为传世诗章,反映戍边将士连年苦战却无能为力,诗人企盼有汉代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来镇守边疆,也表达了人民的烈愿望。

  明李攀龙称这首意境深远、气势贯注的名诗为唐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12

  一、原文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二、翻译

  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三、注释

  1、无定据:无定、无准。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一作“无定数”。

  2、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3、铁马金戈:谓战争。《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青冢: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绮,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三、赏析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 13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简介

  《出塞》,王昌龄的名篇,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被誉为“唐绝第一”,“唐绝压卷之作”。诗人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诗中感悟到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慨叹;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蕴含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多少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

  翻译/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1、沈德潜《《说诗晬语》》: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3、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07-01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11篇)07-01

[隋]杨素《出塞》的原文、注释、赏析03-17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集锦11篇)07-01

《出塞》原文及赏析09-28

出塞原文及赏析02-07

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11-01

《出塞》原文及翻译赏析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