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观后感

时间:2023-06-09 18:57:5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讲座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讲座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讲座观后感

讲座观后感1

  在寒假到来之前,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假期会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寒假。孩子和家长第一次在快点结束假期、赶紧开学这件事上达成共识,因为这个加长版的寒假对于大家来说着实是一种煎熬。因为大家现在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过起了宅家生活。

  但就我们家来说,情况其实还好,虽然日常生活没有上班和上学的时候那么规律,但是每天24小时都在一起的日子,还是有很多欢乐和值得珍惜的片段。结合今天专家的意见和经验,我也谈谈这个假期我们家家庭教育的一些成果。

  都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一点儿没错。才刚放假,得知不用去学校了,孩子就很高兴,想到处去玩。可是外面病毒肆意横行,出门去玩是不可能的事,但又要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多亏了我们群里的一位家长,分享了一个非常好的帖子,作者从孩子们的视角用绘本的形式生动地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件事说得十分清楚。我就把绘本分享给孩子了,她看了之后向我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什么时候能安全地出去玩?她还教我该怎样正确的洗手。最后她说:“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我听了深感欣慰。自此以后,她不再主动要求带她出去玩,出门采购前还会叮嘱我们要带好口罩,但是她偶尔会问病毒什么时候会被消灭,而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孩子的世界里,吃饭,睡觉,做家务,任何事情都是跟玩分不开的,那就边玩边生活吧。现在的孩子,吃饭成了很难的问题,我家孩子吃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心情,于是我就想出了一招:吃饭挑战赛,第一名随机给个小奖励。这下子有动力了,还主动跟爸爸比起赛来,问题成功解决。

  都说疫情期间,全民变成了厨师。出门采购回来,在家闭关一星期,所有吃的都靠自己动手做,我就可以带小朋友一起做。于是我们一起洗菜、做汤圆、煮奶茶、摆餐具,穿上厨师服,当上小厨师,小厨房从学校搬回到了家里。孩子有事做了,也有得玩儿了,还学到了生活技能,不亦乐乎。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珍惜食物,懂得感恩。

  然后说说睡觉。生活需要仪式感,睡觉也不例外。每天睡觉之前都有一套复杂而严谨的流程:睡前运动(瑜伽)、睡前游戏、睡前故事。宅家容易变胖,于是我做起了瑜伽,没想到孩子却把这当成了她的体育课,总要来跟我凑个热闹。最近还学会了前滚翻,开心极了,睡前要给我表演几遍才肯躺下。还有睡前故事,现在换她来给我讲了,甚是欣慰。

  那最重要的游戏该怎么办呢,那可是严肃而神圣的'环节,车轮战。我和孩子爸爸说好了,一个人陪玩一个游戏。搭积木,剪纸,画画,玩彩泥,一个都不能少,除了孩子一个人完成的部分,都要跟她一起玩。于是我有了泥塑作品、剪纸作品。最终孩子开心了,我们也就舒服了。

  专家说得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家庭教育就是亲子间的互动。在生活的琐碎当中就能够教会孩子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方法,我非常认同。教育也不仅仅是一板一眼的课堂,家庭教育就是融入生活的细微,从小地方,学会大知识。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点出门去呼吸更新鲜的空气。

讲座观后感2

  给你一篇讲座观后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认识易中天,是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讲坛上的他纵横捭阖,尽情挥洒,将三国品得如火如荼,不仅刷新了电视收视率,而且赢得了大批的粉丝。3月27日下午,杭州干部培训中心为我们组织的讲座,使我们有幸近距离领略他的风采,易先生对经典的精辟阐述和睿智分析让我再次为他折服。

  易中天先生讲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和事,但他轻松、自然、幽默的风格一下子拉近了经典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听来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诸子百家中,易中天重点分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这四家。他认为儒、墨、道、法之所以产生争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面对着当时社会的剧变,社会的重大变革。因为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具体体现在社会现象上就是“天下大乱,礼坏乐崩”,这时候历史就向我们先者们提出来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儒、墨、道、法四家都在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各不一样。这是由于这四家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他们留下的遗产也不同。孔子是站在贵族的立场,墨子是平民的立场,道家是隐士的立场,法家则站在谋士的立场。

  历程”。从前不懂美,不懂那些大师的廖廖几笔究竟蕴含了什么样的意境,到如今恍然大悟般那就是一种对情感的陶冶。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西方的大师画人物,也画风景、静物、肖像,对象只是作为启发他感受的一个材料,什么东西都可以感受,都可以入画,都可以进入到他的感情。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早期的风景画,也不是实际的写生,而是在室内闭门造车,画一个大概,因而不是太生动。西方真正的风景画,是印象派油画,真正是对景写生,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种风景里面,早上、中午、晚上,即使同一个对象也不一样,这是很写实的。中国画的构图以山水风景为主,一般都是立幅的,山从下面开始,一层一层往上。它的构图比较雷同,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起、承、转、合。

  身边的美术作品无非就是老师同学的字画和一些小巧精致的手工艺品,可是建筑也是美术作品,它是由建筑师倾尽心血的成果,汗水的结晶,身边的绿化又何尝不是呢?那是园林艺术作品啊!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我已渐渐明白美术作品就蕴藏在生活的每一处,每一个细节中,淡淡散发光芒。后来,我们又观看了几幅崇州画师的作品,初看,画很简单,细尝,就慢慢体会到画家画这幅画时的心情,慢慢品出其中蕴藏的韵味。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所以,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提高对美的感觉力、鉴赏力。我想和我的同学一起成为那样的人,具有那样的优良素养。

讲座观后感3

  我在听完这一轮讲座之后,虽然是有懵懵懂懂的地方,但确实是有所收获的。这一次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的教授杜丽红老师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制度构建与日常生活》。

  首先,老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就是我们最为平常不过的个体生命的出生与死亡,衣食住行与吃喝拉撒,因为在面对这些时,我们可能是毫无意识的,或者是以文化观点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运行,而杜丽红老师所表述的是“这背后不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制度和权利”,融入生活之中的规则,程序都在井然有序的.运行当中,于是这就便涉及到我们该如何感受到这背后的制度与权利?杜老师以“水”为例,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来让我开始感受这背后的制作运行!

  杜丽红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获得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比我想像的更为复杂,因为这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问题,它涉及的主体包涵政府、水厂还有百姓,也有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从以前的井水到现在的自来水,水成为一项公用事项,买卖方式改变,消费方式改变。由老百姓对水的评判(干不干净)到组织与制度评判的出现,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让科普机构去传播,于是成为了大家所接受的“常识”。这一点便很好的解释背后的制度和权力如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我想那是知识的产生和制度的运行合二为一。

  然后,老师从日常生活的制度化入手,即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被制度化了的。是由行动者制定和执行的。近代以来,国家对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社会相关惯例到冲击,各个利益团体和组织在面对问题时如何在国家介入的情况下保存自己的利益。国家从上而下的制定和推行,团体或组织从下而上为得到对制度的认可,因此会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中,这个在国家与社会团体中各自满意的一种状态,这种互动,杜老师称之为“相互博弈”,也正是这种博弈,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杜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特征,第一,全球化与在地化并存的过程;第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第三,如何深入到技术原理层面。我理解于全球化是具有共性,在地化或是每个个体却又有自己的属性,(这里制度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并不是很能理解),而对于能错综复杂的现象提纲挚领,看清背后的实质,是一种不错的收获启发,技术原理便由此产生。

  而对于制度的制度生活化,正如杜丽红老师所言:“制度虽是书本内容,但我们不仅是要认识书本的知识,还需利用观念构建一套话语通过制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尝识性的知识”。语言系统的不同能够让新的常识性的事物适应于社会问题中,为人们所接受。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杜丽红老师强调的是,一个制度的运行并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而其中包涵的一点是,在辽阔的地域,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场涉及到我专业的讲座,不论是聆听老师的讲解,黄老师,徐老师的总结,还是同学们的提问,我明白的是,我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讲座观后感4

  星期四,我们六年级全体同学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听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讲座,主讲人是朱庭长。

  首先,朱庭长用一个案子教育我们,让我们认识什么是犯罪,不要轻视犯罪。她告诉我们,有几个学生,因为心中烦闷,经常半夜三更在大街上转悠,有一天见来了个人,就把那个人打了一顿,还抢了些东西,自以为很威风,实际不知道已经犯了罪。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任何违法的事不管作后多威风、好处多,都不要做。

  当我们都认识到犯罪就在我们身边时,朱庭长又教育我们要认真学习。

  这个案子的主犯跟上次不同,他十六岁以前已经作恶多端,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自己又辍了学,所以没人管,经常偷自行车、电瓶车。被捕是因为打架,把一个以前的同学打伤了,如果他认真学习,不辍学,说不定成绩优异。

  听了上面的案列,我顿时明白了很多,以前,我以为犯罪离我们很远,现在我才知道犯罪离我们近在咫尺,就拿最遥远的吸毒来说,平时可能满不在乎地说:“那是意志最不坚强的人干的,我是绝对干不了的!”但是听了朱庭长讲的案例后,我不敢不把它当一会事儿了,平时,我在电视上看的都是国际大案,心中不免有些自己犯不了罪的想法,现在知道了,甚至是故意把一个人打青,就可以判刑。

  朱庭长讲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案子,让我们明白了太多东西,受益匪浅。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我们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我校请来了派出所的两位所长给我们全校师生上了一节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课。

  听了讲座后,我觉得我们应学一些法律知识,它会像太阳光一样,指引我们走向光明大道,让我们从黑暗中脱出身来。我们更应该学会礼让,容忍、宽容、对事要冷静,理性地去处理矛盾和问题,妥善来化解事情,不要冲动,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否则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导致我们走上犯罪道路。

  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今天李警官给我们班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使我懂得了知法懂法的重要性,李警官的这堂课犹如及时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知道了这堂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总是犯错,那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屡教不改。总认为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就会做出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这不仅仅是给你的个人的形象抹黑,还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

  提到“法”,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方法、办法、法律”但是,你真的了解法律吗?提到法律,立刻给人严肃的感觉。有了法律,社会和谐;有了法律,才能 控制犯罪。

  这次讲座让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如何防止罪案的发生。让我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不去做坏事,不犯罪。我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帮助坏人做坏事。做一个知法懂法讲法的人。

  这次讲座让我明白了许多法律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一生受用。控制犯罪。

讲座观后感5

  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儿童少年心理成长的冲击。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这两中教育也是不同的层次,发展性教育主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而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面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

  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颠簸,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就好像一个种子能够健康的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能迎来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未来的社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在社会中应具有健康的更强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讲座观后感6

  认识易中天,是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讲坛上的他纵横捭阖,尽情挥洒,将三国品得如火如荼,不仅刷新了电视收视率,而且赢得了大批的粉丝。 3 月27 日下午 ,杭州干部培训中心为我们组织的讲座,使我们 有幸近距离领略他的风采,易先生对经典的精辟阐述和睿智分析让我再次为他折服。

  易中天 先生讲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和事,但他 轻松、自然、幽默的风格一下子拉近了经典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听来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诸子百家中, 易中天重点分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这四家。他认为儒、墨、道、法之所以产生争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面对着当时社会的剧变,社会的重大变革。因为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具体体现在社会现象上就是“天下大乱,礼坏乐崩”,这时候历史就向我们先者们提出来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儒、墨、道、法四家都在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各不一样。这是由于这四家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他们留下的遗产也不同。孔子是站在贵族的立场,墨子是平民的立场,道家是隐士的立场,法家则站在谋士的立场。

  易中天先说到儒家学派, 儒家的创始人是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认为 儒家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仁爱、正义和自强。他说道家更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真实,自由,宽容,这其实是人生的态度。墨家关注社会,墨家的理想就是要有一个有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因此他提出的方案是平等、互利、博爱。法家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可以说,各诸子都有他的可取之处,他们留下的这些遗产其实就是一个如何“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涵盖了个人、文化、社会、国家等各个层面。再细究,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实各诸子的.理念不仅有可取之处,还有与今相通之处。如墨子的侠肝义胆,以身作则,那种吃苦耐劳,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仍主导了当今社会的思想,他还主张任贤,即所有的官员必须能上能下,以什么为标准?以能干不能干为标准,以他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其实这个理念与我们当今的人事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是不谋而合的,我们现在选拔干部也是任人唯贤,以德、能、勤、绩为准则;如荀子的严谨和缜密,也是我们当今所极力倡导的;再如孟子的大气磅礴,韩非的冷峻和那种直面惨淡的人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老子和 庄子,老子倡导的是“道法自然”,万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而要顺应自然,庄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对生命的尊严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这种生命的尊严包括每一个物种真实而自由的生存,包括对差异性存在的尊重和宽容;他们的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先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通过聆听易中天的讲座,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打开了一扇窗,我想,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作为一个政府机关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了解,要掌握,而且要读懂读深读透,为此,我会循着这条路继续追寻下去,追先秦诸子百家,寻中国文化之根。

讲座观后感7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令我感触颇深。蔡礼旭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在文章中教给我们好多处事接物的方法、态度,将会对我受益终生。

  许多人都在问: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不一定拥有财富的人就是幸福的,要想幸福就要懂得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得到一生美满的幸福。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中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让悲伤包裹自己!没有幸福的'人是痛苦的,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从不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错和过失,这就使自己远离了幸福。正如劳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了错误,我们要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的感化他,

  而不是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像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远离了幸福的人生。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俗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我们应该多做好事,即快乐了自己,又帮了别人。人心正则从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处,人心邪,则次情纵欲,任意妄行,自必贻患无穷的道理。任何一种麽炼都是通向幸福的宝贵经验,要从失败中站起来。事不三思终会后悔,能够忍让自然幸福而无忧。

  要做事先做人,由此我们在生活中,不但要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当然我们也要先看自己有没有做到礼让、忍让、谦让的功夫,这个就是我们要先去提升的地方,努力做到处处替人着想。人与人的相处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甚至学一辈子还觉得不够。我们要调整好心态,快乐的生活和工作,和谐的与别人相处,多想想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多想想别人身上的优点。记得今年春晚有个小品中郭冬临说过这样一句台词:“心里阳光一点嘛!”没错,读完《幸福人生》,心里很阳光、很纯净,如被洗礼了一番,从中细细品味到了它的真实智慧,由此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只有体味到了幸福的内涵,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快乐、才会有意义、才会慢慢营造出真正的幸福。

讲座观后感8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在给这张白纸着色的过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留在这张人生的纸上。 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上面满是绚丽的图案;有的人留下的则是灰暗一片;更有的是还没来得及在这张纸上添满色彩,这张纸就早早飘零!

  周三,我们听了一场法律讲座,听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法律,虽听听觉得离我们很远,但它实际就在我们的身旁,并且无处不在。下面来听一个关于法律的事例吧:

  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是一名初中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的,以后就经常去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网吧,可是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敲钱,一天,他在操场玩时,碰到了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替他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打死你,方某很害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5元给了刘某。以后刘某的胆子更大了,陆续向方某要了3次,共计60余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出50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用碎玻璃刮方某的手掌,用烟头将方某烫伤,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方某的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的时候说到:“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经审判,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到了9月1日,刘某坐在牢房里悔狠交加,他痛苦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是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啊,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呀,我好后悔啊!”

  在我们的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他们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骂人,打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 腐 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待在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就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了不轨之路。有的后来 竟 发展到了结伙抢劫!最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应有的制裁。这不是又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吗?我们正处在花样的年华,诗样的年龄,谁愿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过本该非常美好的日子呢?

  法律是冷酷无情的,它决不会因为你后悔了,或者是你不知道这样做是犯法的而不惩罚你,谁触犯了法律谁就必须要接受处罚。所以说要使人生走得辉煌灿烂就必须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终生!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学好法律知识,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吧!

讲座观后感9

  余世维先生是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培训师,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现任上海慧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美国富顿集团中国总经理。我这两天看了两张他的录像光盘,观看完余世维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多,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但我认为关键还在于认真的领会它,将其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要提高全员的工作责任心。一个团队或者一名员工,都要牢牢记住企业明确赋予的“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企业赋予物业管理机构的职责,是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严格执行《物业管理条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对每名员工,我们明确规定各人的岗位职责,实行人定其岗。各负其责。

  要有明确的执行方向。在执行前,要弄明白执行什么,为什么执行以及用什么来监督执行的一系列问题。拿企业运行最为关键的三个要素来说,战略人员与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执行的精神指导落实。物业管理中心从成立那天起,坚持每周一开生产调度会,小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任务,要求员工完成各自一周的工作。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 要有执行技巧。有效的执行需要领导者亲力亲为的系统工程。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注意执行质量和效率,要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充分思考如何完善执行,创新执行。要加强沟通,才能群策群力,使战略人人皆知、落实到人。要注意信息反馈。要有系统的管理做支持,有科学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物业管理中心重视建立反馈机制,每周定期召集会议反馈各人执行情况,未完成的必须反馈原因。根据集团公司的经营承包方案,物业管理中心制定经营管理考评办法。为应对突发事件,还建立了完整的应急预案。

  要发挥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必须条件之一。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下到的每一个人的执导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要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将个体的创新转化为组织的创新。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体现出竞争力。今年4月份,物业管理中心为少年宫集团公司宿舍楼更换两个单位落水管,施工高度15米(无脚手架)施工难度很大。为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施工质量,缩短工期,我们事先召开会议,组织员工精心研究,严格人员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落水管的更换安装任务。为了集团公司大楼正常用电,我们利用“五一”长假,全体员工参加从配电房引出电缆到大楼顺利地完成了电缆的安装任务。

  执行是任何企业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只有将战略、人员与运营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在于执行。全面加强企业的执行力,推进企业建立执行文化任重道远。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要解放思想,坚持创新,超越自我,迎接挑战,使企业之树永远长青,使我们的企业无愧于规模一流、品质一流、效益一流的新型企业。

讲座观后感10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爸爸妈妈,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爸爸妈妈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爸爸妈妈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爸爸妈妈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爸爸妈妈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爸爸妈妈,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中国”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爸爸妈妈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爸爸妈妈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爸爸妈妈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讲座观后感11

  今天我参加了由陈维银主讲的职业规划讲座,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转折号活动,看到网上有些关于转折号的评论,我一开始还比较担心我可能被骗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一个下午的讲座让我感悟了很多。

  首先,是主持人热身环节,说实话我虽然知道这是为了鼓励大家听讲座的气氛,但是我自己仍然放不太开,特别是跳舞的时候,本身我是不太会跳舞的,所以就很尴尬,不过看到大家都一样,也就释怀了,本来有些困的感觉也烟消云散了。接着主持人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陈维银,在讲座的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小组pk,就是让我们每个小组列举出一颗麦子的用途,失败的组将被列举出最多种可能的组惩罚。每个组都激烈讨论着,这次比赛,不仅让我了解到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多种的可能性存在,也让我意识到了只有当面对惩罚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多积极的处理手中的问题,正如陈维银老师说的,虽然我们可能规划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我们都会很容易给自己找台阶下,只有当我们将自己的目标设定死,给自己一个失败的时候严厉的处罚措施,我们才会严格执行自己的规划。又如课上老师说的'那位成功人士,每天竟写自己的目标高达60次以让自己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也要严格盯住自己的目标,就像在讲座的最后,影片中顺溜的一样,虽然目标很苛刻,有人和你论过是非得失,但是你仍然坚持着瞄准着自己的目标。

  这次讲座不仅内容很丰富,老师讲课也十分风趣,不时得把我们逗的前仰后合,哈哈大笑的。比如他讲到自己为了躲避痞子的追赶时候觉得自己像有了轻功飞过高墙;告诉我们他跟哥们在女生楼下向女生士示爱最后追到女孩的经历,还;被女孩子约去学校后门却不小心走到墓地被吓的半死的经历。诙谐有趣的讲课风格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所以到最后虽然比预计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却也没有人有怨言。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又上台,给我们放了一段关于母爱的音频,远离家乡,听着主持人煽情的演讲,我不禁想起了我在家长的母亲,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想到了我已经20多岁了,我身上背负着的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未来,更背负着生我养我的母亲的希望,我不应该让她失望,想着我妈妈渐渐苍老的面容,我突然觉得很心疼,也突然有些想念自己的故乡。当时的我难受的差点大声哭出来,我突然很心疼她起来,也突然明白今后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不仅是要自己过得好,更应该让我母亲过上好日子,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虽然我知道总有一天我将面对生离死别,但是我一想到这些,我心里突然难过起来,没有至亲的日子我该如何过下去,我怎麽舍得离开陪伴了我那么多年的人,唯有好好把握现在,以前和妈妈也吵过架,也在叛逆的时候离家出走过。妈妈,希望能原谅我一直以来的任性。

  随着音频的结束,这一次的讲座就结束了,它让我感悟了许多,也让我成长了很多。希望接下来几次的讲座也能和这次一样精彩!

讲座观后感12

  5月17日著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来到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三千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和心灵的公益讲座,同大学生们共同感悟成长。于丹讲座的题目是《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其内容是对《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提炼。并引用佛道教中的若干经典来领悟、指导人生。在现场,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适中的语速、亲和的声音让在座师生恍若穿越千年时光隧道,如飨精神盛宴。

  于丹认为,在这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中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一位孔子、一位庄子相伴,来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

  在儒家学说中,君子的基本道德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于丹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总是会焦虑,现代人应学会从简单而充满哲理的儒家思想中汲取营养,做到“恭、宽、信、敏、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而在道家思想的学习上,于丹则将其精炼为“观太阳学习进取,看月亮学会平和”,要追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不管处于何种状态都要学会舒展身心,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遍万水千山,用有限的生命在无涯的时空里留下永恒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整个讲座过程中,于丹几次引用了佛学中的小禅宗故事,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

  “我”包袱公文和尚的故事

  一个当差的“我”背着包袱,带着公文,押送和尚到目的地,每天上路前“我”都要检查看看“我”,公文、包袱、和尚都在才能上路。和尚处心积虑每次帮“我”买酒,时间长了“我”便信任和尚了,一天喝得酩酊大醉,和尚趁此机会给“我”剃了个光头,换上了和尚的衣服然后跑了。第二天“我”醒来,发现公文、包袱还在,但是和尚不见了,找来找去突然一摸头发现是个光头,再低头看自己身着和尚的衣服,于是便认为和尚在,然而却找不见“我”了。自此“我”便不能再上路无法继续前行,因为把“我”丢了。

  于丹老师说“我”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包袱就是物质保障,公文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为此当差,而和尚其实也是“我”但在这里面代表了一个囚徒。往往我们为了一件差事(我们的职业)押送囚徒,然而到最后那个囚徒还在,“我”却没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当下的我们有何尝不是这样啊。所以于丹说:我们现在学校的中国文化的目的就是让“我”不丢失。

  于丹经常引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阐述一些大道理。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消极情绪,于丹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生活是一锅开水,不同的人都无法逃避,需要在这里煎熬,怀着不同的心态做人,结果就会不同。

  面对众多“90后”大学生以及我们在大学里可能会出现的迷茫和挫折,于丹建议大学生们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

  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常常将心比心,用恭谦的态度对待别人,重视自己的心灵生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讲座中,于丹教授通过品读经典,运用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指导当代大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生命格局,通过修身养性,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班级:104

  学号:

  08

  姓名:

  温娜

  20xx年5月19日

讲座观后感13

  今天,我和陈征宇去了绍兴科技馆观看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了解了地震的一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防震减灾》观后感。

  大家都知道,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地球地层内部物质会不停地剧烈运动,从而产生一股能破坏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原本呈长方形等形状的岩层弯曲并变形,而岩层一旦承受不住时,它就会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强烈震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危害极大,它能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它还能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喷水冒砂;而更严重的是它能破坏山体等自然物,从而引起山崩、滑坡;它甚至还会引起海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地震过后还会引起火灾,水灾和瘟疫。比如说5.12汶川大地震,多少人遇难,就算侥幸活了下来,可是大多都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这是我们这些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所不能体会到的,他们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

  地震的危害虽大,可也不是不可预测的。地震前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

  (1)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街上走,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2)如果我们在室内,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3)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我们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4)我们应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5)我们还应设法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讲座观后感14

  今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关于人格教育的讲座,感慨颇多。

  于丹老师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我虽然听过,却是温故而知新。故事中的孩子很爱发脾气,伤了很多人的心,于是他的爸爸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个钉子,第一天他把篱笆上钉满了钉子,密密麻麻,十分恐怖。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不是也一样?也许我比他好一点,但是我却同样是伤了很多人的心。爸爸叫我多穿点衣服,我会对他脾气;妈妈问我作业有没有做完,我会对她大喊大叫;外婆问我想吃什么,我仍然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从来都是认为,他们对我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却从来都不认为,我偏激的言语一次次的伤了他们的心。他们是如此小心翼翼,在呵护我,在保护我,把我捧在手心,我却像一个刺猬,那样棘手。后来那个孩子觉得很惊讶,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决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脾气。篱笆上的钉子一天天地在减少,直到有一天他对爸爸说,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你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掉吧。孩子将钉子一颗颗拔去,钉子没了,可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钉孔却远的留在了篱笆上。是啊,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我们道歉,我们忏悔,我们深知我们的过错,可是错误已成事实,无法修改,就像我们拿刀子在亲人的心里划了一道口,可以缝合,但疤痕永远都在。我的亲人们是如此的爱我,他们用他们受伤的心,托起我稚嫩的灵魂,我也会尽我的努力,让他们的老伤愈合,新伤不再。

  后来,于丹老师又讲了她和她女儿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小时候,外公教我剪纸,剪刀在被折得很小的`纸片上左转一个弯,右转一个弯,再将纸片展开,一幅纸花便完成了。有一次,我剪了一个蝴蝶纸花,便爱不释手,欣赏了又欣赏,十分珍惜。后来我不小心滴了水在上面,纸花断了,我很伤心,哭了很久,于是外公便帮我修纸花,他将断了的地方接上,再在上面粘了一个小星星,做得比原来还漂亮。这告诉我,遇到困难,是没有用的,眼泪不能帮助你干任何事,用我的手,用我的心,去弥补缺憾才是最重要的。我自认为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因为我知道眼泪只能证明你的懦弱,我也懂得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可是每当遇到困难,眼泪总是止不住的往下掉,我不想哭,可总是忍不住,这是懦弱么?我想,我不会被自己吓倒,哭只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我心中激起的热浪才是我的燃烧的斗志!

  最后,我觉得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上面说到的爸爸对我嘘寒问暖,我对他发脾气,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我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冷了还是热了,我心里也清楚,所以我才对他们的关心觉得不屑。试着对渐渐长大的我们放手,不要管得那么细,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生活,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听上去是一个很大的帽子,可是它也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表扬,一次批评,一次安慰,一次开导,都是人格的教育。我想,让我们这些被教育的人变被动为主动,与我们的父母、老师一起,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讲座观后感15

  余世维教师被称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为中外众多著名企业做过企业咨询及培训,深受企业好评。他引用的小故事生动而深刻,深入浅出的上课方式别开生面,到达很大的培训效果,这在我听过的讲座里面是鲜少出现过的。

  他谈到了管理的许多方面,有让我们更好的得到上司的认可的,也有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已的。他说道“不要说‘我以为······’”,我觉得这对我们初初接触工作的人是十分有教育意义的。因为我们对很多东西都还陌生,其实很多方面我们真的还不懂,若冒冒然只为了个人主义强出头说“我以为”什么什么,只会让别人觉得你缺少深度和缺少更重要的一点——团体意识。在工作中,团体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名词。毕竟有多少事是能靠你一个人去完成的呢每个方案、每个计划都要大家去推敲、去执行,个人的本事始终是有限的,要真正完成一件事需要大家的参与,不是吗

  如果相反的,我们遇到每件事,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们······”,那么我相信这样的人无论去到哪儿他(她)都会融入团体当中,其他的人无论是荣还是辱都会无惧与他(她)分享的。

  另外一点,他谈到了当出现问题时先不要急着争辩是谁的问题,要主动说“是我的错”。这难道不是工作中的另一种智慧吗事情没有绝对。你说你对人家也不必须信,同时还会给人一种怕错而有错也不肯改的感觉;相反的,你若是主动招呼说是你的问题,虽说人家不见得会表扬你,但人家会觉得你态度端正,用心做事,并且不怕改错。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当问题已经出现了的时候,不要急着去争是谁的错,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所以当我们说一句“是我的错”的时候,无疑这为我们的工作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在工作中,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是不是你的错又如何,你难道能说你就没有犯过一点错吗

  工作态度十分重要,而工作定位更加重要。你看重你的工作,但你不必须能把它做好,这取决于你的工作定位。热爱你的工作是一种品德,但做好你的工作是一种艺术。仅有把你的心态定位好,才能真正无畏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些人很忙,但他忙得不知为何忙,只是一味被工作牵着鼻子走,我看到许多新生就是这样的。这难道不是定位问题吗你要做好一件事情,你就要明白为什么要做那件事情,怎样才会做好,工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又需要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你得把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但同时你又得把它们区分开来。你明白什么时候该工作,什么时候做你自我的事,把两者科学地结合,这才是工作的艺术,生活的艺术。不然怎样会有那么多人埋怨说为了工作的事情自我的很多事都不能处理好,我觉得是定位的问题。了解别人是重要,但了解自我更加重要。我们要明白自我负责的是什么,能做到怎样样,科学的安排好我们的时间,才会真正做的工作、生活两不误。

  感受无论多少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生活是在我们脚下,需要我们付出实践方能得到宝贵的经验。余教师的讲座纵然精彩,但若不真正从实际出发去感受、去改善,讲座依旧只是一个故事,听完就算。

【讲座观后感】相关文章:

普通话发声训练讲座12-08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案(精选20篇)06-28

英语六级听力讲座备考技巧07-22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