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05 19:46:31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

  《数学教育概论》这本书是由张奠宙、宁乃庆主编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系列教材之一,它带附带有一个光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概述,目的是帮助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获得有关数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说明书式的记叙,而是阐述数学教育的规律,具有自己怕学科体系。全书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首先从观赏、分析大量的数学教学案例入手,帮助学生编制教案,走上讲台。然后概略地介绍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课题,同时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以及数学史、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育心理等有关问题。书中设专章介绍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验,并就数解题和数学考试、数学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阐述。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数学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成为人类理性精神的典范。它在西方国家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当历史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是笛卡尔、费马、牛顿、一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宣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科学黄金时代的来临。19世纪发现的非欧几何、高斯———黎曼建立的微分几何进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缔造了物理学革命,成为20世纪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在,当人们在普遍享受信息文明的时候,自然会想起为它奠基的数学家的贡献:冯诺依曼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连同维纳的控制论、仙农的信息论,人类终于迎来了航天飞行和手机普及的时代。

  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往不利。人类的进步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数学。就单个个人而言,由于数的严谨与抽象,经过烽学的学习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就获得一次升华。学习数学,不仅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扎实基础,而且能够培养人们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停留于表面现象的思维品质,甚至从数学这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中,领略到美的崇高境界。也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的所有国家,数学都是主课,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中学毕业,一直不有离开数学。重视数学,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

  中国的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以刘徵、祖冲之、秦九韶为代表的中国数学学派,建立了与实践联系紧密且以算法见长的数学体系,但是12世纪之后就渐渐地落伍了。20世纪以来,中国数学家急起直追,努力为世界数学文明做贡献。在当代的数学史上,可以看到陈省身、华罗庚、许宝禄、吴文俊等中华数学家的名字。8月,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这表明中国数学已经进入世界数学的主流,向着21世纪数学大国的目标挺进。

  但是,中国还不是数学强国。中国数学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距离。在数学研究一线上中国数学家还要继续努力,便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后备力量,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数学支撑。为此,就要从加强数学教育着手,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的数学培养抓起。

  我从事数研究和数学教育几年,对数学教育的重要和艰难,有深切的体会。1993年,西南师大的著名代数学家陈重穆教授亲自到中小学第一线进行数学教育改革,使我十分钦佩。他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口号,一时成为国内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讨论以至争执的热点。数学的一个特点是形式化,陈重穆教授自然十分清楚。他之所以提出“淡化形式”,并非针对数学本身,乃是对人们认识抽象规律过程,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数学而言,因此我认为他讲得有道理。数学和数学教育是彼此联系又互相不同的学科,数学界应该更加重视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张奠宙教授和宁乃庆校长主持“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教育概论》的编写,当是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从开学到现在,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内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对于他们犯的错误多去理解,尽量做到以引导来感化他们。然而现实就是虽然我与每一位学生都相处融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具备教师的威信,因此对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管理不善,让我有些头疼,也请教过一些老教师,都告诉我:开头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把纪律、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做不到就严厉惩罚,只要把头开好了,后面的教学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技能提高丛书《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学完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对我触动最大的几点体会:

  一、用人格影响人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的影响。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来自家庭、社会、人生、学识等方面的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晚自习的时候玩手机,就不能责备学生也在玩;如果老师在课前没有备好课,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如果老师都对每日的跑操抱怨连连,就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扎扎实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科学、新兴网络、乃至幽默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艺术性的处理问题,做个有智慧的老师。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课堂上让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有很多类型,比如上课迟到、没有带鞋套、上课把手机带去充电、做练习时没有耐心、课后不及时关电脑……,各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区别对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向班主任告状,那只会让学生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尤其对于正在叛逆期的学生,以后的管理会更加困难。因此我总是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奖惩措施来约束他们,比如迟到的同学我不会记名字,但是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要额外多的完成一个我布置的任务,课下要把所有学生的凳子推到桌肚里,带着手机去充电的同学我也会直接没收,但不是交给班主任,而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确定归还的日期;当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也会有奖励措施,比如大家集体都表现好的话,我会给大家播放电影短片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事实表明:我的抑扬法还是有成效的,至少他们告诉我:很喜欢我的一点在于,我不会向班主任告状,很多时候,这一招是失去学生对任课教师信任的最大忌讳,因此艺术性地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也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

  以上只是我两点粗略的见解,很多收获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实践,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践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

  激情——教育者的一种状态,让自己始终保持初出茅庐时的工作状态;

  爱心——教育者的一种品质,让自己包容学生的一切和一切学生;

  创新——教育者的一种能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是昨天简单的重复;

  时尚——教育者的一种魅力,让自己紧跟时代的脉搏而显得永远年轻;

  沟通——教育者的一种武器,让自己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敏感——教育者的一种机智,让自己把握住每一个教育契机;

  反思——教育者的一种习惯,让自己不断挖掘成长的潜力……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在学生中拥有威信的教师,一名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老师。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2

  假日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逊》一书,感悟很深,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两点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导下,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要使自己快速成长,务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多学习多研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善于把教学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和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研能力。关于素质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3

  紧张而充实的一个学期已经结束,在这个学期中,我班各项工作紧密围绕“省级示范园复评”工作来开展,认真配合,踏踏实实做好班级的每一项工作,认真学习《纲要》贯彻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幼儿,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现在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了很大提高。现将本班的各项工作做出了以下的总结:在本班两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的各项工作都得以利完成。

  一、教育教学情况

  本人作为一位班主任,在园领导及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与班上的另一位有孕在身的李老师配合。我们常利用业余时间,做有关主题的环境布置,让幼儿能直接地感受主题的内容。虽然我们老师的工作任务繁重,但在教学工作上,我们坚持创新的原则,在网络以及其它资料查寻有关主题的好教材,再进行备课、制作教具等,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所有活动开展以幼儿为主体,我们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倾听者,真正意义上做到师生平等。纵观一个学期以来,幼儿反馈的学习情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各种游戏都是适用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是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为了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我们从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如:外出观摩及在网上查阅等。在本学期我班的《爱动的动物》成为省级示范园复评的推荐课,效果教好。

  二、保育、安全工作情况

  我们在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一个学期下来,在生活方面,对幼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幼儿得以健康茁壮成长,同时在我们的细心引导下,幼儿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养成了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我们每天都能支持搞好室内的卫生,并把区角提教玩具摆放整齐;餐具、毛巾等都能按时清洗、消毒,确保幼儿的生活质量。同时还特别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安全自我保护教育,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在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中,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较好的预防。

  三、幼儿发展情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幼儿能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加各种游戏,语言表达方面,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常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自理能力方面,幼儿的进步最为明显,大多数幼儿学会了自己整理衣物。同时我们也注意培养幼儿社会性意识。幼儿升入中班,自我中心仍较突出,在集体或自由活动中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很少有幼儿愿意退让。本学期我们将幼儿的社会性培养有意识地整合在各个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小组合作或想办法解决争抢的机会,如提供数量不足的操作材料或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小任务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懂得轮流玩和友好合作,有初步的谦让意识。

  四、家园共育方面

  我班利用家长之窗每周向家长公布周计划、主题计划、并定期向家长宣传有关育儿知识,还在外墙开展了主题活动,以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并且方便了家长的参与。本学期的主题活动,家长配合得非常好,而且参与积极,使得我班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平时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经常与家长进行联系,有的通过电话联系,有的进行面谈,有

  的进行家访,这样有利与双方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以便达到家园共育目标的一致性。通过一学期的家长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肯定。

  五、存在问题

  1、我班有些孩子表现太自由、自我约束能力差,而有个别幼儿胆量太小,不能大方与老师交谈。

  2、进餐存在两极分化,个别幼儿吃得特别快,有的则很慢。

  3、生活自理能力整体上发展不平衡,有的很能干,有的依赖性很强,爱等待而不去尝试学习锻炼。

  4、存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不会当时找老师解决,而是过后让家长告诉老师的现象。

  六、努力方向

  在本学期作做的好的方面我们会继续保持。但我们也会正视自已的不足之处,针对以上问题进分析、解决,在生活常规上还须加强幼儿的训练,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努力把今后的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教育管理理念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们即将结束教育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在内心历经百般锤炼破茧成蝶洋溢着喜悦的同时,亦感到有一丝不舍。欣喜的`是孙绵涛教授的每一堂课,所讲授的每一分钟都让我们获益匪浅,忧伤的是孙绵涛教授在我们研究生三年学习过程中所主讲的两门课程——《教育政策学》与《教育管理学》也即将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还记得孙绵涛教授在一年级伊始的学术论坛上讲过研究生学习要“上得来,下得去”,我想如果没有孙绵涛教授谆谆不悔的悉心教诲我们这些“入室弟子”是断不会取得学术研究上的成绩的。孙绵涛教授三十余载如一日,孜孜不倦耕耘在三尺杏坛,细语琼浆教导自己的门生,在老迈花甲之年仍笔耕不缀,时常工作到深夜。正是孙绵涛教授的勤勉劳苦,身教重于言传,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术磁场吸引着络绎不绝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孙绵涛教授卓越深厚的学识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无不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时而如涓涓溪水流淌滋润心田,时而又如同万丈瀑布应声而落给人以心灵震撼。此般学习了《教育管理学》课程后,使我在思维品质提升、智慧人格养成上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第一,个人思维品质的提升。从孙绵涛教授的《教育政策学》到现如今的《教育管理学》,在经过一年的蜕变的疼痛后,我逐步有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提升自我的思维品质。孙绵涛教授每上一堂课总会指定一些参考书,正是从这些参考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反刍孙绵涛教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反思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尝试独立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特别是孙绵涛教授课堂上别具特色的课堂复述环节,一方面使自己掌握了课堂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我内在的逻辑思维以及学术言语表达能力。孙绵涛教授的《教育管理学》看似将纷繁复杂的教育管理现象凝练为教育管理学科论、活动论、体制论、机制论、观念论以及人论,然而孙绵涛教授的六论恰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透过教育管理学六论,社会其他现象也能一一呈现其中,我们通过孙绵涛教授的相关理论也能找寻出社会现象的诸多理论范畴。

  第二,智慧人格的养成。孙绵涛教授认为智慧人格是人在智慧形成发展过程当中,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智慧人格的核心就是个体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感到自由、愉快、幸福,而不是被他人左右,孙绵涛教授就是典型的学术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智慧人格的学习,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时也明白了人活着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不断追求智慧人格,在智慧人格中保持自我和发展自我。一段时间我曾经遭遇到一些挫折,是孙绵涛教授在关键时刻提醒我,告诫我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想正是有舍才有得吧,选择自身也是一种智慧人格的具体展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求知和践行,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智慧人格的升华,丰富和完满自我的人生境界。

  最后,我还想说在孙绵涛教授的课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孙绵涛教授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陶行知有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孙绵涛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最真挚、最朴实、最可亲可敬可爱的学者形象。一方面他是大学者,有着令人敬畏的一面,然而却又有诸多与常人一般质朴、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如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得博士招生权后的喜极而泣,每当讲课讲到精彩激动之处不禁吟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有与同学作诗吟唱的雅趣,还有讲到某种不好的现象也会当头棒喝予以严厉的斥责……,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感情世界,孙绵涛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感情以及远见卓识的学者,思维逻辑深邃而又风趣幽默,却也谈笑风生皆学问;孙绵涛教授是一位可敬的长者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在他的学术世界里学生全然都是他的孩子……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于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人生导师,我自是万分欣喜若狂。我爱真理,但吾更爱吾师。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谨祝孙绵涛教授身体康健,万事顺意。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4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忙碌了一个学期再一次和我的大学同学相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这十天的学习又让我倍感紧张,紧张我的毕业论文。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科研方法》。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知道的内容和好处,了解到在小学进行教科研的意义,特别是在刘毅伟老师的引领下,我从思想上打破了“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研究人员的事,与我们这些普通教师无关”的认识,教育研究无处不在,就看我们用不用心。认识到课题研究就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有目的、有计划地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教育现象提炼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总结工作,找出一条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科学方法。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也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必经之路,教育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急需。历来人们都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不认识也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我们教师不只要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专业的教师,更应该把自己定位到一个专家教师的地位。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是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教育技术科学,为教育学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作为一线老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还是对教育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加入到科学研究的行列来。做好教育科学研究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要教好书,必须得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支撑,在教学业余时间,要多阅读有关教育理念的书籍、报刊,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还要多上教育网,多看教育频道,吸取其精华,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正如培训中老师提到的,要教到老,学到老。

  2、要做个有心的教师

  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可以从自己的课堂,学生的作业,家长的反馈中发现很多问题,通过自己的琢磨和反思,很多问题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堂,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形成问题的原意,因此可以总结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3、要学会合作

  一个老师做科研有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毕竟我们自己的资源有限,而且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其实在我们自己的身边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我们的领导,和同事都可以帮助我们。因此要学会和同事合作。这样我再做科研的时候将会减少很多麻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做出贡献,并有所收获。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5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宗旨是因材施教,因为小班比较容易实施。另外就是班级管理应详细制订,给的知识可以相对多一点,细致一些。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 小班化的出现堪称优质教育冀求和生源萎缩的现实之间一个最佳结合点,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是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小班改变的不仅仅是班额大小,而是在逐步改变着教育本身。

  小班化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它避免了传统的大班额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化,教育变得精致了。一些人士甚至提出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定制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更加关注教育细节的设计和教育环境的布置,小班化教育精致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精心”。从周课时数分析,小班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似乎减少了,但实际不然,对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受关注程度的强调使教师的工作总量有增无减,并且对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改进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灵活丰富,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桌摆放方式,而同一班级在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设计。小班教室的布置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孩子情趣,因此“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成为一些班级教室布置的'目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室在开展小班化实验的班级和学校几乎完全消失。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也在变化,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把重点放到“备学生”上,要了解并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具有了更大可行性,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作业和测验“分层”布置更易于被教师推行。

  小班化实验促使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的出现,小班化让教育变得更加精彩和丰富的同时,也使原本单一简单的班级授课制变得更复杂了。传统的粗放经营不得不被精耕细作取代,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的更多参与机会和被关注机会、交流机会,使学生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倾向。小班使教师的认知负荷减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人数少,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问题,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关注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同时,小班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更易于带着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对待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学积极性普遍提高。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6

  《数学教育概论》这本书是由张奠宙、宁乃庆主编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系列教材之一,它带附带有一个光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概述,目的是帮助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获得有关数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说明书式的记叙,而是阐述数学教育的规律,具有自己怕学科体系。全书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首先从观赏、分析大量的数学教学案例入手,帮助学生编制教案,走上讲台。然后概略地介绍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课题,同时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以及数学史、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育心理等有关问题。书中设专章介绍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验,并就数解题和数学考试、数学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阐述。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数学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成为人类理性精神的典范。它在西方国家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当历史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是笛卡尔、费马、牛顿、一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宣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科学黄金时代的来临。19世纪发现的非欧几何、高斯———黎曼建立的微分几何进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缔造了物理学革命,成为20世纪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在,当人们在普遍享受信息文明的时候,自然会想起为它奠基的数学家的贡献:冯诺依曼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连同维纳的控制论、仙农的信息论,人类终于迎来了航天飞行和手机普及的时代。

  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往不利。人类的进步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数学。就单个个人而言,由于数的严谨与抽象,经过烽学的学习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就获得一次升华。学习数学,不仅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扎实基础,而且能够培养人们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停留于表面现象的思维品质,甚至从数学这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中,领略到美的崇高境界。也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的所有国家,数学都是主课,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中学毕业,一直不有离开数学。重视数学,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

  中国的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以刘徵、祖冲之、秦九韶为代表的中国数学学派,建立了与实践联系紧密且以算法见长的数学体系,但是12世纪之后就渐渐地落伍了。20世纪以来,中国数学家急起直追,努力为世界数学文明做贡献。在当代的数学史上,可以看到陈省身、华罗庚、许宝禄、吴文俊等中华数学家的名字。20xx年8月,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这表明中国数学已经进入世界数学的主流,向着21世纪数学大国的目标挺进。

  但是,中国还不是数学强国。中国数学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距离。在数学研究一线上中国数学家还要继续努力,便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后备力量,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数学支撑。为此,就要从加强数学教育着手,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的数学培养抓起。

  我从事数研究和数学教育几年,对数学教育的重要和艰难,有深切的体会。1993年,西南师大的著名代数学家陈重穆教授亲自到中小学第一线进行数学教育改革,使我十分钦佩。他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口号,一时成为国内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讨论以至争执的'热点。数学的一个特点是形式化,陈重穆教授自然十分清楚。他之所以提出“淡化形式”,并非针对数学本身,乃是对人们认识抽象规律过程,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数学而言,因此我认为他讲得有道理。数学和数学教育是彼此联系又互相不同的学科,数学界应该更加重视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张奠宙教授和宁乃庆校长主持“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教育概论》的编写,当是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

  数学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养的专业人士。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在古代,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大小小的官史、僧侣和文职人员。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统治者,“读、写、算”是最基本的。无论在古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还是在稍后崛起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经世致用其所长数学都是学校启蒙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进入20世纪,各国培养教师计划中重视和加强教学法培训的倾向更加明显了,数学教育逐渐成长为一个需要具备一定特殊技能的专业。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几个数学教育研究的案例。第一个案例中研究者使用的是访谈法,目的是想通过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产生错误认知和差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它们的有效措施是什么,等等。通过研究,希望提炼出可供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参考的建议。访谈法是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学者在了解和分析学生思考过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在发现和创造中学数学”这是一个诱人的数学教学境界。布鲁纳认为“发现法”具有两个效用:一是给心灵带来愉快,二是促使能力获得迁移。为了检验布鲁纳的这些看法,马鞍山市第十三中学冯建国教师在初一的两个平行班级的数学课中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教学实验,甲班用发现法乙班用一般方法。第二次教学实验则轮换一下,乙班用发现法,甲班用一般方法。两次课的内容是连续的,一前一后依次是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根据这两次实验得出几个结论:

  (一)布鲁纳所说的“愉快”是存在的,这从两次发现课举手要求回答的总人次为238,而两次一般课相应数学据为115,以及从课堂气氛等教学现现象中可以看出。

  (二)布鲁纳所说的“迁移”能力提高也是正确的,这从学生在完成B组题目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两次发现课中,学生在B组得到的平均分累计为48。9,而两次一般课的相应分数仅为33。 (三)发现法有得于对基础好、智力好的学生进行教学,但也容易产生全班成绩的两极分化。比如,在A组题目中,两次发现课得满分的总人数和30分以下的总人数依次是58人和9人,相应的一般课数据则为53人和3人。

  这个研究案例采用的是轮组实验法,意在控制无关变量带来的影响,是教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人际交流工具。然而,从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似乎还难尽人意。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现状究竟如何,学生最喜欢和最厌恶的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是什么,教师课堂教学用语在教师魅力诸方面中的地位如何,浙江方桥初中的张菊飞等老师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

  对学生来说,教师最大的魅力是什么?教师课堂用语在其中的地位又如何?查结果表明:学生最搬弄是非重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是优美的语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感情和热情的态度。所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优美的语言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也有很大的作用。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7

  6月21日至30日教育局成教科为中职学校争取和安排在北京科技学校为期10天的来之不易的培训项目。本次培训听了教授们的讲座,深受启发,他们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学到了许多最前沿的教学及管理理念,现就本次培训内容谈几点感受。

  一、培训内容概述:

  本次培训有幸近距离的聆听了车老师、谷教授、胡教授、李教授等四位专家的精彩讲座。6月21日上午学校的领导班子及教育局的领导们组织进行了开班仪式。下午车老师对3+2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开发与实践。

  6月22日全天听了职业学院教授关于《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思考》的精彩讲座,收获很大。

  6月23—24两日,我们聆听了全国职教课程建设专家、职业技术学院胡教授有关课程建设经验的精彩讲座。

  6月25日,有幸聆听了胡博士的《专业建设“二十步”》的精彩分享。胡教授从专业建设的意义、层次、内容、步骤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剖析和阐述,使我们对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理解。

  6月26日,全天聆听了深职胡教授“关于建立能够获奖的技能大赛长效机制”的'精彩讲座收获颇丰。胡教授从对职业院校师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认识、个人指导、研究大赛的动因、经历、成果,深职经管类专业参加技能大赛的现状分析,开展技能大赛的基本思路,建立技能大赛获奖的长效机制等几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讲解。

  6月27日,胡教授讲授职业院校教研课题申报的基本技巧、教材编写的基本方法和20个衡量标准。下午讲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教育。

  6月28—29日两天时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督处处长李教授讲授职业院校基于ISO9001的考评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最后一天,学校带领我们走近走进集团旗下水泥厂———一个1939年由日本人建厂,有着70年悠久历史的老厂,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水泥厂的风采。

  二、培训心得概述:

  本次培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真可谓受益匪浅。四位专家的讲座深深吸引着我,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更深的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培训虽短,但让我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又增加了许多有益的知识,理论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几位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领略了一种责任,让我品味了智慧。专家的讲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风趣幽默,他们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知识及广博的见闻,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教育者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听了他们的讲座,让我觉得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除了加强学习,更新理念,不断提高真的没有别的选择。

  就学校基本情况,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教学诊改,要形成常态化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师管理的有效机制结合当地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

  我们要学习教授的课改理念,坚持课改,做好课改工作,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技能的培养带出知识点的教学,以知识点的教学影响学生素养的养成。专业建设必须要有一支坚强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应该具备相应的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的基本条件。同时要不定期对老师进行教育理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培训,不断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信息化素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开阔眼界,提高境界,转变态度,实现高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总之,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要再找任何借口,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新课改教师的引领者、学校课程改革的。践行者、与全体教师共同寻求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管理和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努力成为教育的智者。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8

  本学期初,我们杨寨中心小学被确定为生本教育实验学校,随着一、二年级生本实验的展开,我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本理念。

  最初,我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以学生以本的教育方式,对生本教育课堂印象最深的只有前置作业环节。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总算明白了一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而且是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

  接触生本教育以来,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实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时的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在生本课堂中,老师们积极探索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认真落实好“前置性作业”。秉承只要孩子能做的,教师绝不过多干涉。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也变得异常轻松。

  到底什么是“生本教育”呢?郭思乐教授认为: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可以让我们任意描画的白纸,而是天生的学习者。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咨询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能力。孩子们的学习是自愿的,也是快乐的。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生本”的案例。我们曾在自己的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幡然顿悟时,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只不过,对比生本教育课堂,我们还是做的太少。我们总是怕孩子们没有那个能力,怕孩子们学不会,记不牢,所以我们一遍遍的重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同时因为自己教学的失败,教师的挫折感加深,“厌教”情绪越来越深。我想我们的教学要是像郭思乐教授提倡的那样,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以精心设计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促使学生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

  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教育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才会乐此不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况也不会再现。学生的学习变会自主、快乐、高效,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将成为一种享受。正如有些人所说:“生本教育”是孩子们的福音,它有着崇高的、人性的价值追求,我衷心地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遍地开花,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快乐、健全、幸福的学习生活。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9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理论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运用到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小结。

  1、创设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说到,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地学习方法,应该是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但我们都知道,如果所有知识都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这不切实际,许多的数学活动抽象程度较高,变化精细、难于想象,这时,如果能够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给学生提供因不能操作而缺失的直接经验。通过"替代性"的`"可观察"的演示活动,带来情境性很强的"替代性经验"——"观察经验",这同样可以促进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动手操作、板书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广泛的,能通过触、摸、听、看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数学活动情境,尽可能尝试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创设类似于"电视、电影"中的动画情境,模仿"演戏经验"的游戏、实验验证情境等)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替代性经验,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例如在上思想政治高一必修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货币的交换过程"课件,通过演示从而使学生理解货币的产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批判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所以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及时地反省、评价、提炼、巩固和提升,使最初获得的感性特征较为明显的、没有多少内在结构关联的由一些情境、实物、感觉等元素组成的经验逐渐转化为具有相互关联的心智图像、表象等能够成为学生思维加工的新知识。

  4、同学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由于个人经验的领悟与转化有时会受到个人学习风格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构建一个有安全感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社会化"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充分利用讨论、交流、榜样学习等"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积极干预学习风格对个体经验学习的不良影响。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5、课堂小结。或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必要时可以举行论文答辩。就像这次的学习心得,学生在课后对指定的学习内容再进行进一步自主学习,其中可以查找相关理论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写成学习心得上传到服务器中指定位置,再由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自己的观点,之后由教师或听众提问,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意义建构。我想这就是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后得到的的一些看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和把握好理论。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识和运用的正确与否。我想,当我走上梦寐以求的讲台,我会将这些学与教的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0

  从开学到现在,我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中,辛勤工作和幸福交替地充满了我的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鼓励和表扬他们,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错误,并尝试通过指导影响他们。然而,现实是,尽管我和每个学生都相处得很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老师的权威。因此,我对许多顽皮学生的管理不善感到头痛。我也咨询过一些老老师,让我一开始就建立自己的权威,把纪律和要求清楚地告诉学生,如果我不能,就严惩他们,只要你打开你的头,你身后的教学和管理就会很容易

  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权威?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学习了《做这件事是学生中最权威的》系列,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受益匪浅。让我谈谈一些最让我感动的经历:

  首先,用个性影响个性。俄罗斯教育家乌辛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家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人格魅力是家庭、社会、生活、知识等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将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举一动都非常重要。如果老师在晚上自学时玩手机,他们不能责怪学生也玩手机;如果老师上课前没有做好准备,他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如果老师抱怨每天的跑步练习,他们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避练习。教师的言行正显示出他们的个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人格魅力。在扎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文化、科学、新兴网络甚至幽默知识的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吻老师,相信自己的方式。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1

  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儿童的多元智能是在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间接得到发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至少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视。多元智能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考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是什么。多元智能只有几种,教学内容却千千万万,多元智能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科的理解、公民意识、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修养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如何从不同角度强调同一个概念,好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门进入一个房间,这时你会发现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是你可以从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学生,二是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教学要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必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去教给他们,而这些内容却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很大距离,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可,别让理论成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点缀。

  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2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查总结小编整理的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假日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先生名篇精逊》一书,感悟很深,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有两点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其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进行,而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先生的教导下,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

  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3

  王金战先生的演讲视频(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看完的。应该说,王先生的育才经理论上并不高深,但实践上非常有效,老师、家长、学生都能从他那儿感同身受,和他一起激动、一起励志、一起享受教书育儿和学习上不断追赶上进的“宏观调控”之美、成功成就之美。

  金战先生的育才经能看出他的敬业精神。他不把教书仅仅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谋生工具,而是的的确确当作神圣事业来对待、来敬重。在他身上既有对学生一视同仁大爱无疆的人文主义精神,又有刻苦钻研业务、研磨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把教学技术运用纯熟,居高临下的大师学者风范。无论是正常教学,还是朋友求助、慕名求教,抑或讲座论坛,金战先生总是游刃有余,倾其所能。

  看完视频我不禁沉思,不少观点都支持进行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而知识的传授又必须高水平完成,这使得我们的日常教学一直徘徊在两者之间,真正做起来反而变成了重知识而轻素质。金战先生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的观点让我茅塞顿开:他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门道,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养成了好习惯,调整成了好心态。这与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习惯培养好性格,好性格培养好心态”是何其相似啊!可是,又有多少老师像他一样一直坚持着呢?

  我们扪心自问:当学生遇到学习的困难时,我们引导他寻找好方法了吗?当学生出现厌学倾向时,我们给他们最热情的帮助了吗?课堂上出现学生听课不认真的情况时,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了吗?当我们从教多年之后,我们还一直坚持学习吗?作为家长,我们和孩子成为朋友了吗?

  有人说:做家长和做老师是世界上最劳心劳力的事情。的'确,我们的工作很繁重,我们的机动时间太少,我们的待遇也有待提高,但这不该成为我们懈怠的理由。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学生成功,让每个学生成为潜能无限的天才。这需要我们像金战先生那样做一名用心、敬业的学者型教师,丰富自己,丰富学生;像金战先生那样做学生的军师和后盾,为学生提供有效可行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解决困难的技巧,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像金战先生那样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育艺术,引导学生心灵……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帮子女进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像金战先生那样做子女的好父母,让孩子和我们成为最贴心的朋友。

  通过这次培训,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教师,要用很长时间,用心来认识学生,支持和赏识学生,努力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用理解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心灵。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更是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一个有职责心的班主任

  教师肩负着即教书又育人的重任。

  首先,班主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雄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其次,班主任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责感、使命感。

  二、班主任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它透过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班级的学风,班风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和评价。

  三、要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班主任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乃范”。

  四、做正确评价,鼓励学生的班主任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

  最后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工作,不能满足于现状和已有的经验,应该与时俱进。在教育工作中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并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使自己不断进步,并创设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成长,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我将努力的做好班主任教师的工作。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篇14

  初冬季节,带着憧憬与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我来到北京参加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教师能参加这次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和倍感珍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高度重视,也进一步说明了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训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现将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总结如下:

  首先,从认识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我们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教育,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更要为他们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

  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少数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全社会的全民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其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特别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职教学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差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定位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另外在技能教学中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适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好一技之长,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真实的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其三,拓宽了学习的视野。与培训班里的同学们一同交流和探讨,许多的观点在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研讨,我们都积极参与,珍惜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了视野。

  总之,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念;

  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为祖国培养合格的职教人才。

【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理论学习总结04-08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03-31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1-29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9-13

继续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06-23

教育理论学习总结(通用11篇)05-13

阅读教育理论心得体会08-30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总结范本06-29

创新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1-23

驾校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