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记忆作文

时间:2024-10-14 09:59:23 节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的记忆作文锦集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记忆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记忆作文锦集六篇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1

  从我记事起,过春节就是吃和玩的黄金时段。回老家能吃到令人垂涎三尺的各色美食,玩那噼哩啪啦响做一团的鞭炮。可是今年的春节却很“特别”,为什么呢?

  2月9日我们正式放寒假了,可是我还不能立刻回到梦寐以求的老家,还得度日如年的等好几天父母才放假。2月16日晚上我们开始回老家,回家的路既遥远又漫长,经过一夜的颠簸,我还是很兴奋(小时候一直跟姥姥呆在老家)。走在熟悉的小路上,我一会儿学小狗叫,一会儿学公鸡打鸣。引得邻居家的公鸡也跟着打鸣,小狗们也跟着汪汪叫,满天的繁星也在调皮的冲着我做鬼脸,似乎都在欢迎我的到来。

  随着春节的到来,噼哩啪啦的炮声响个不停,空气中弥漫着酸甜的味道还夹杂着某种刺鼻味,很不幸的是,在年三十,我起床后一直咳嗽,上午被请到医院还挂上了吊瓶。医生说是不明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妈妈说肯定和雾霾有一定的.关系,在城市里,人们天天说这个,没有想到农村也有。妈妈告诉我现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她小时候,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而现在冬天很少能看到蓝天白云了,在城市生活的我们连星星都看不到。

  我问放炮也能引起雾霾吗,妈妈说肯定能为雾霾做“贡献”,为了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我给姥爷商量今年咱们家不放鞭炮,大家都同意了,把买鞭炮的钱给了我和表弟。我和表弟商量了一下,用买鞭炮的钱,给姥姥姥爷买了礼物,这样多好,即保护了环境,又孝敬了老人,我俩都很开心。

  同学们,你们说我这个春节是不是很特别呀!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2

  每到过年,被浓浓的年味包围时,被喜庆的氛围感染时,被鲜艳的中国红陶醉时,一幅幅久远而又温馨的画面就会从记忆深处走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年节里,最辛苦的应该是母亲,但不知为什么,关于年节的记忆却总是定格在父亲的身上。从我记事起,每年临近过年的几天,我家就会变成一个红色的海洋,那是父亲受左邻右舍、朋友同事之托开始写春联了。一张张大红纸、一副副待写及写好的春联占据了所有空间,浓浓的墨香弥漫了每个角落。父亲站在桌案前挥毫泼墨;姐姐按照父亲的嘱咐,将红纸裁成所需的规格;我则负责将父亲写好的春联小心地铺展开,晾干上面的墨迹。为了尽快给下一副对联腾地方,我不停地俯下身,认真地将每一个字吹干。很快,成卷的大红纸在父亲的手里变成一副副构思精巧、意趣盎然的春联,床上、桌上、地上、凳子上,整个屋子都被红红火火的春联覆盖了。写到高兴处,父亲会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时而还双手叉腰,欣赏一番自己的作品。休息时,父亲不忘把我们叫到跟前,教我们如何分辨上下联,然后让我们自己配以横批,一副副捆扎摆放整齐,再写上名字,等着人家上门来取。

  写春联是件费时劳神的事,几天下来,父亲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可是当大伙儿满脸喜气地走进门,然后拿着各自的春联心满意足地离开时,我总能在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用说,我们姐妹的心里更是满满的成就感。

  年前,父亲的任务不只是写春联,还要帮助母亲清理打扫、蒸煮烹炸。这是年节里最要紧,也是最繁重的劳动,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关心的。对于我和姐姐来说,除了穿新衣,最期待的就是父亲“杀鸡拔毛”的时刻,最好是有着漂亮羽毛的大公鸡。其实,这个根本不用我们操心,父亲每次都会把颜色纯正艳丽的羽毛留下来,做成漂亮的毽子,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我们。记忆中最难忘的要数那只“小雪球”,那是父亲选择白色公鸡的绒毛,以红色绸缎包裹方孔铜钱为底托精心做成的,通体浑圆雪白,无半点杂质,拿在手里软乎乎、暖融融的,姐姐给它起名叫“小雪球”。当我和姐姐捧着“小雪球”兴奋地冲出门外时,像是为了迎接它的诞生似的`,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我们在洁白的雪地里奔跑跳跃,“小雪球”紧随我们的节奏和步伐,在洋洋洒洒的大雪中舞蹈、翻飞,像天使,像精灵,更像我们纯真无邪的童年。

  年节里,什么都可以缺,唯独烟花爆竹不能缺。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但那个时候,大大小小的鞭炮倒是随处可见,烟花的种类却单一又贫乏。按捺不住性子的淘气孩子通常只能拿小火鞭过过瘾。相比之下,我们姐妹是幸运的,因为父亲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让多姿多彩的烟花在我们眼前绽放。他带着我们一起,把一串串鞭炮逐个拆开,将里面的火药倒出,再加入早就准备好的钠、磷、硝等元素,和发射药一起装入一个纸筒,最后加进引芯。自制烟花,父亲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失败有时在所难免,但经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验,不仅成功做出了烟花,而且花色品种还不少呢。

  除夕夜到了,当人们在黑暗中点燃鞭炮,点亮心情时,我家小院的上空则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缤纷绚丽、华光四射,引得街坊四邻纷纷赶来,涌进我们的小院。一时间,小院里沸腾了,大家欢呼着、赞叹着,睁大双眼观赏着。欢乐惊喜的笑容停留在他们脸上,印在我们心里。

  父亲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且善于发现美,懂得创造美。正月里,当别人都忙着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时,父亲却总是带着我们做一些有趣的事。扎花灯就是每年必做的功课。父亲心灵手巧,且擅长书法绘画,扎花灯无疑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全家总动员。铁丝、竹棍、线绳、蜡烛、笔墨、各种彩纸等这些必备材料,是父亲早已准备好的,接下来就是各尽所能,分工合作。剪纸是母亲最擅长的;扎花球、缠花架、剪灯穗等这些细碎的手工活则由我和姐姐来做;花灯的形状、内容及色彩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必须由父亲亲自完成。之所以说灯有内容,是因为父亲设计的每一只花灯,都代表一个生动的故事,蕴含着鲜明的主题。不同的故事,意境不同,花色形状各异。父亲为花灯绘制的场景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更为奇特的是,花灯一旦点亮,冷空气所产生的气流便会推动花灯绕中轴转起来,父亲说这就是“走马灯”。灯一转,整个画面都活了,里面的各色人物自然也不甘寂寞,他们或乘云驾鹤,或翩翩起舞,或上天入地,或拼杀打斗,热闹非凡,趣味横生,真的是一只花灯一台戏。《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八仙过海》……那些年的年节里,在父亲的精心编排下,在我们姐妹手中,不知上演过多少出精彩的好戏。如今,排戏的人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却一直激励着我们;戏里戏外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又过年了,今年是猴年,六小龄童的《金猴闹春》惊艳了全国春晚舞台,开年大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正在各大影院上映,但这些精致华丽的大制作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的眼前只有父亲亲手给我们做的那只走马灯在不停地旋转着,它的名字就叫《大闹天宫》。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3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七个,小妹也吃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大人就认为说“油”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我就可以写春联。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有时都过完年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馓子不炸、春联不写??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人懒。年初一,也不起早,拜年也不磕头,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春节味淡,人情味也渐渐淡。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4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过得很快乐,最让我快乐的是放一些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炮竹。我是跟我的两个姐姐一起放炮的,她们害怕有危险都不敢用打火机,那我们只好点燃了几根香来点燃炮竹。

  我们拿了三个烟花是小的那种,还有两个能响的就下楼去了。首先我们放了一个烟雾弹,找到炮的导火索,用燃着的香点燃了它,放到地上,立刻它就冒出了五彩缤纷的烟雾来,有蓝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和紫色的,真是好看极了。接着我们又点燃了一个叫“烟花宝贝”的烟花,点燃后五颜六色的小烟花从旁边喷了出来,也非常的.美。最后是一个手拿着放的烟花,点燃后它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特别漂亮。该放能响的鞭炮了,我们第一个就点燃了一串的小鞭炮,它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们准备放一个名叫“手榴弹”的响炮竹的时候,没有仔细看说明都不知道怎么放,最后就把“手榴弹”给丢进了垃圾桶里了。

  今年春节放鞭炮,真是开心!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5

  残雪留寒,羊羊得意。不闻爆竹噼啪响;不见亲朋酬酢时;不尝酒肉桌桌满;不觉年味岁岁淡。年逝年来,春去春归,此刻此景,异乡异客。爆竹梦中扰,吊钱上窗,饺子出锅,红包占手,桃符压邪。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紫气东来,春光伊始,愿得来年“喜羊羊”。20xx年2月,我与加拿大寒冬的初次见面,多伦多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春节前夕,难得清闲,伴着窗外雪纷纷,静静地浏览着网上的文章,几分惬意。无意中,“春节”两个字印入眼帘,内心一颤,《北京的春节》-老舍。六年级时学过此文,语言朴素却不乏生动,我至今印象深刻。今日再次拜读,一见如故,备感亲切。虽与今日相隔百年,却毫无隔世之感,望着桌前日历,百感交集,勾起我些许的春节记忆。按照传统天津的春节差不多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最热闹也就是三十儿到初五几天而已。腊八节意味着春节的开始。虽说是传统,但家里一般不怎么熬腊八粥。腊八醋一定要泡的,奶奶家总会提前泡上一大桶,过年时那醋色味双全,一直可以吃到出正月。年前少不备吃的,现今大都是冷冻的食材,加热即食挺方便。奶奶一般会做好素什锦,顿好牛肉、猪肉,炸好丸子,买些酱货置于冰箱,预备着过年。二十四,扫房子。现今大都是钟点工的活,拿一扫帚裹上布,房顶,柜顶无一死角,有扫除一年晦气之意。二十六顿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道酉。老讲究儿,搁在今日定有些许不合适,或许我家唯一按照这个讲究的就是二十九那天,贴道酉。道酉即为如今的“福”字,“吊钱儿”。“吊钱儿”天津的特殊称谓,在市区很常见。象征红红火火,幸福吉祥。若家家户户贴上几张“吊钱儿”,“福”字,总能热热闹闹地映衬出几分年味儿。每年年前,我和爸妈都会去天津古文化街。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配上灯笼及富有春节特色的霓虹灯,像是办喜事,人来人往些许嘈杂,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儿。有的摊位一年就出来这么几天。我总能在戏楼前面空地上,黑压压一片众多卖“吊钱儿”的小棚子找到那个摊,买几年与老板熟。“福”字、“吊钱儿”买几张,大小,贴在哪,我门儿清。有时还会画上一张家里的平面图,都是我一手设计的。再配上一副对联,几盏灯笼,好似家庭庙会一般。小时候爸妈还喜欢给我买华服(汉族传统服饰),一般三十儿穿上,戴上阿哥帽,再配上一双老美华的布鞋,乍一看,大户人家的少爷,甚是讲究。当然到古文化街一定要来上一碗一碗热腾腾的茶汤(天津小吃),端着热腾腾着茶汤,嘴里冒着热气,看着来来往往穿梭于戏楼前的人们,手里拎着刚买的年货,每每此刻此景,说不出的欣喜。二十九的晚上,贴上买回来的“福”字,“吊钱儿”。我享受此过程,搬着梯子满屋跑,能折腾一晚上。爬上梯子,熟练地接过爸爸在下面递给我的擦好牙膏的“吊钱儿”(为揭下来时方便,所以“掉钱儿”都用牙膏沾)。贴时要注意要正面朝外,而且讲究必须是双数。大概摆好位置等待爸爸一声令下“贴吧!”这才贴好一个。立体的“福”字比较棘手,由于胶带固定不住,所以有的时候会拿钉子楔在墙上。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三十总是被楼下的放炮声吵醒,虽说已经是中午,但总是困意十足。懒散地起床,换好新衣服。傍晚原本水泄不通的道路上仅有屈指可数几辆车,整座城市如空城一般。年夜饭在外边吃,我们一大家子,几家亲家也总会聚在一起,管他味道好与坏,一年一次,热热闹闹。小时候吃完年夜饭总闹着要去姥姥家,后来懂事知道初二才是“回娘家”的日子。前几年吃完年夜饭会在小区前面放上几个烟花,阵势不次于焰火表演,那时候总会引来周围居民的驻足观望。近几年,雾霾严重,我也长大,少童年对烟花的神秘感,就不买花。回到家,大人们包饺子,我挑三拣四地看春晚,看看微博,微信,熬到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楼下的鞭炮声络绎不绝,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素馅饺子,象征来年平平安安。压岁钱来喽!“爷爷奶奶过年好!”“大大娘娘过年好!”红包就拿到手。吃完饺子,炮声也渐渐平息,我们就准备回家。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没有一宿不睡的守岁。爸爸一般会去大悲院祈福纳祥,基本年年如此。正月初一的中午去奶奶家吃饺子。下午到舅爷家拜年,这或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正月初一的晚饭是比较丰盛的,奶奶年前精心准备的素什锦、炸丸子、炖牛肉、扣肉到这一天晚上才会出场。晚饭过后,沏好茶水,切好青萝卜,备好水果,支好牌桌,掏出那一年不见光的麻将牌。大人们开始打牌,年年都是爷爷奶奶输的最多,却乐在其中,过年图个热闹儿。我喜欢坐在边上“观战学习”,甚至有时候还是“替补”,一般打到十一、二点就结束。正月初二,天津的“姑爷节”,回娘家的日子。

  这一天是姑爷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姑爷手里肯定要拎着富有特色的“京八件”,马路上人来人往,大都拎着点心盒子。我们一般都是中午去姥姥家吃饭,姥姥也会在年前准备素什锦、炖牛肉之类富有春节特色的饭。“姥姥姥爷过年好”,姥姥姥爷就会把压岁钱拿出来,而且不止一份,因为初一好多亲戚拜年来就把钱给,所以我喜欢初二,收到的压岁钱多。正月初三、初四多以家庭聚会为主。一天“娘家人”,一天”婆家人”。我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听相声。天津人民体育馆,郭德纲每年初三、初四都有天津的省亲专场,其中一天我和爸爸一定会去的,而且票必须是内场的,年年都座无虚席,听相声也成天津人民过年的一种活动。正月初五这天“剁小人”,俗称“破五”。这天不能串门,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初五回到奶奶家吃饺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菜板剁得叮咚响,向邻居以示“剁小人”。这天过完,春节的高潮部分也就结束。正月初五以后,大都是朋友聚会。我们家一般这个时候都会出去旅行,一般会去南方暖和的地方或者出国。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三、十四这一段时间基本都外地旅游。这一段时间也是春节的.“低谷”期。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春节最后的小高潮,这一天都会回到奶奶家,晚饭依旧很丰盛,有鱼有肉。晚上还会把没放完的鞭炮解决掉,这天晚上的炮声会多一些。晚饭过后,大家一起吃元宵。相比年三十,这天总有些许低落,圆月悬空,伴着渐渐消失的爆竹声,这年就算过完。正月十六“遛百病儿”。这一天大伙都会出来溜达溜达,祈求把身上不舒服的地方全部“遛”掉,象征来年健健康康。对于学生来说,那时候应该已经开学。二月二,龙抬头。放学剪个头发,回家吃两口焖子,不知不觉的来到新的一年,春天来。停笔向窗外一看,阳光明媚,光线透过窗户打在屏幕上,有些刺眼。洋洋洒洒两千多字,一篇以时间为顺序流水账,却是对春节满满的回忆,回忆甚多,感触颇多。临近春节,与家人电话闲谈,均抱怨年味儿不足,毫无心气儿。我笑道:年味儿看不见,摸不着,那是种心态,一种感觉。过去年前街上车水马龙,一派国泰民安之氛围,如今年前的马路上总会交通瘫痪,尤其周末,灯红酒路的城市中总洋溢人们年前的那种浮躁,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胡同家家张灯结彩,弄的灯火通明,如今各大商场也是通红一片,年货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总循环着那首《恭喜发财》,再看看拿着广告单精挑细选的人们,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一大家子在年三十聚在一起,吃到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如今各大饭店爆满,除夕晚上的城市如同空城,街上走过弥漫着刺鼻的爆竹味,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当除夕晚上新年的钟声响起,那一声声的拜年短信,那一阵阵的爆竹声,那一锅锅的素馅饺子,也许是年年一成不变,让人们厌倦,觉得年味儿淡。全家团圆的那种气氛;朋友圈晒的各种美食;微博发的旅游照片;除夕晚上那熟悉的春晚;广播里那激昂的拜年声。这不正是年味儿吗?有多少人一边浸在现代的“年味儿”中,一边抱怨“年味儿”没有。“年味儿”其实没淡,只不过是换种形式,就让有的人牢骚不断。现在人们所吐槽的“年味儿”淡其实是对过去简单、幸福生活的一种怀念罢??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年复一年。春节过后也就意味着春天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紧张忙碌的一年又在这个崭新的春季开始。愿诸位在羊年里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6

  在时间老爷爷的帮助下,我们送走了20xx年,迎来了20xx年,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

  这个春节我们是到信阳过的,那里是我的老家,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起个大早,和姥姥、姥爷一起去赶集,我们买了很多的菜和肉,还有各种各样的炮竹,回到家里已经到中午了。

  吃完午饭后,姥爷叫我们一起帖春联。我们帮姥爷把对联裁好,摆整齐,姥姥弄了一大盆浆糊,开始贴春联了。我们先从大门开始贴,上联是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是福临小院四季平安,横批是欢度春节。贴完了大门我们就开始贴堂屋门上的对联,上联是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是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是辞旧迎新。然后是厨房门、储物房门等,鸡舍也贴上鸡鸭成群,猪圈是槽头兴旺,灶台上是小心火烛,不一会我们就把家里所有的门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和门画。红红的对联和门画一贴,显的喜气洋洋,浓浓的年味就来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了,过大年了!

《春节的记忆作文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春节的记忆作文锦集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记忆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记忆作文锦集六篇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1

  从我记事起,过春节就是吃和玩的黄金时段。回老家能吃到令人垂涎三尺的各色美食,玩那噼哩啪啦响做一团的鞭炮。可是今年的春节却很“特别”,为什么呢?

  2月9日我们正式放寒假了,可是我还不能立刻回到梦寐以求的老家,还得度日如年的等好几天父母才放假。2月16日晚上我们开始回老家,回家的路既遥远又漫长,经过一夜的颠簸,我还是很兴奋(小时候一直跟姥姥呆在老家)。走在熟悉的小路上,我一会儿学小狗叫,一会儿学公鸡打鸣。引得邻居家的公鸡也跟着打鸣,小狗们也跟着汪汪叫,满天的繁星也在调皮的冲着我做鬼脸,似乎都在欢迎我的到来。

  随着春节的到来,噼哩啪啦的炮声响个不停,空气中弥漫着酸甜的味道还夹杂着某种刺鼻味,很不幸的是,在年三十,我起床后一直咳嗽,上午被请到医院还挂上了吊瓶。医生说是不明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妈妈说肯定和雾霾有一定的.关系,在城市里,人们天天说这个,没有想到农村也有。妈妈告诉我现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她小时候,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而现在冬天很少能看到蓝天白云了,在城市生活的我们连星星都看不到。

  我问放炮也能引起雾霾吗,妈妈说肯定能为雾霾做“贡献”,为了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我给姥爷商量今年咱们家不放鞭炮,大家都同意了,把买鞭炮的钱给了我和表弟。我和表弟商量了一下,用买鞭炮的钱,给姥姥姥爷买了礼物,这样多好,即保护了环境,又孝敬了老人,我俩都很开心。

  同学们,你们说我这个春节是不是很特别呀!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2

  每到过年,被浓浓的年味包围时,被喜庆的氛围感染时,被鲜艳的中国红陶醉时,一幅幅久远而又温馨的画面就会从记忆深处走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年节里,最辛苦的应该是母亲,但不知为什么,关于年节的记忆却总是定格在父亲的身上。从我记事起,每年临近过年的几天,我家就会变成一个红色的海洋,那是父亲受左邻右舍、朋友同事之托开始写春联了。一张张大红纸、一副副待写及写好的春联占据了所有空间,浓浓的墨香弥漫了每个角落。父亲站在桌案前挥毫泼墨;姐姐按照父亲的嘱咐,将红纸裁成所需的规格;我则负责将父亲写好的春联小心地铺展开,晾干上面的墨迹。为了尽快给下一副对联腾地方,我不停地俯下身,认真地将每一个字吹干。很快,成卷的大红纸在父亲的手里变成一副副构思精巧、意趣盎然的春联,床上、桌上、地上、凳子上,整个屋子都被红红火火的春联覆盖了。写到高兴处,父亲会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时而还双手叉腰,欣赏一番自己的作品。休息时,父亲不忘把我们叫到跟前,教我们如何分辨上下联,然后让我们自己配以横批,一副副捆扎摆放整齐,再写上名字,等着人家上门来取。

  写春联是件费时劳神的事,几天下来,父亲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可是当大伙儿满脸喜气地走进门,然后拿着各自的春联心满意足地离开时,我总能在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用说,我们姐妹的心里更是满满的成就感。

  年前,父亲的任务不只是写春联,还要帮助母亲清理打扫、蒸煮烹炸。这是年节里最要紧,也是最繁重的劳动,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关心的。对于我和姐姐来说,除了穿新衣,最期待的就是父亲“杀鸡拔毛”的时刻,最好是有着漂亮羽毛的大公鸡。其实,这个根本不用我们操心,父亲每次都会把颜色纯正艳丽的羽毛留下来,做成漂亮的毽子,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我们。记忆中最难忘的要数那只“小雪球”,那是父亲选择白色公鸡的绒毛,以红色绸缎包裹方孔铜钱为底托精心做成的,通体浑圆雪白,无半点杂质,拿在手里软乎乎、暖融融的,姐姐给它起名叫“小雪球”。当我和姐姐捧着“小雪球”兴奋地冲出门外时,像是为了迎接它的诞生似的`,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我们在洁白的雪地里奔跑跳跃,“小雪球”紧随我们的节奏和步伐,在洋洋洒洒的大雪中舞蹈、翻飞,像天使,像精灵,更像我们纯真无邪的童年。

  年节里,什么都可以缺,唯独烟花爆竹不能缺。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但那个时候,大大小小的鞭炮倒是随处可见,烟花的种类却单一又贫乏。按捺不住性子的淘气孩子通常只能拿小火鞭过过瘾。相比之下,我们姐妹是幸运的,因为父亲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让多姿多彩的烟花在我们眼前绽放。他带着我们一起,把一串串鞭炮逐个拆开,将里面的火药倒出,再加入早就准备好的钠、磷、硝等元素,和发射药一起装入一个纸筒,最后加进引芯。自制烟花,父亲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失败有时在所难免,但经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验,不仅成功做出了烟花,而且花色品种还不少呢。

  除夕夜到了,当人们在黑暗中点燃鞭炮,点亮心情时,我家小院的上空则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缤纷绚丽、华光四射,引得街坊四邻纷纷赶来,涌进我们的小院。一时间,小院里沸腾了,大家欢呼着、赞叹着,睁大双眼观赏着。欢乐惊喜的笑容停留在他们脸上,印在我们心里。

  父亲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且善于发现美,懂得创造美。正月里,当别人都忙着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时,父亲却总是带着我们做一些有趣的事。扎花灯就是每年必做的功课。父亲心灵手巧,且擅长书法绘画,扎花灯无疑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全家总动员。铁丝、竹棍、线绳、蜡烛、笔墨、各种彩纸等这些必备材料,是父亲早已准备好的,接下来就是各尽所能,分工合作。剪纸是母亲最擅长的;扎花球、缠花架、剪灯穗等这些细碎的手工活则由我和姐姐来做;花灯的形状、内容及色彩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必须由父亲亲自完成。之所以说灯有内容,是因为父亲设计的每一只花灯,都代表一个生动的故事,蕴含着鲜明的主题。不同的故事,意境不同,花色形状各异。父亲为花灯绘制的场景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更为奇特的是,花灯一旦点亮,冷空气所产生的气流便会推动花灯绕中轴转起来,父亲说这就是“走马灯”。灯一转,整个画面都活了,里面的各色人物自然也不甘寂寞,他们或乘云驾鹤,或翩翩起舞,或上天入地,或拼杀打斗,热闹非凡,趣味横生,真的是一只花灯一台戏。《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八仙过海》……那些年的年节里,在父亲的精心编排下,在我们姐妹手中,不知上演过多少出精彩的好戏。如今,排戏的人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却一直激励着我们;戏里戏外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又过年了,今年是猴年,六小龄童的《金猴闹春》惊艳了全国春晚舞台,开年大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正在各大影院上映,但这些精致华丽的大制作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的眼前只有父亲亲手给我们做的那只走马灯在不停地旋转着,它的名字就叫《大闹天宫》。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3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七个,小妹也吃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大人就认为说“油”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我就可以写春联。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有时都过完年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馓子不炸、春联不写??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人懒。年初一,也不起早,拜年也不磕头,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春节味淡,人情味也渐渐淡。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4

  在今年春节期间,我过得很快乐,最让我快乐的是放一些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炮竹。我是跟我的两个姐姐一起放炮的,她们害怕有危险都不敢用打火机,那我们只好点燃了几根香来点燃炮竹。

  我们拿了三个烟花是小的那种,还有两个能响的就下楼去了。首先我们放了一个烟雾弹,找到炮的导火索,用燃着的香点燃了它,放到地上,立刻它就冒出了五彩缤纷的烟雾来,有蓝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和紫色的,真是好看极了。接着我们又点燃了一个叫“烟花宝贝”的烟花,点燃后五颜六色的小烟花从旁边喷了出来,也非常的.美。最后是一个手拿着放的烟花,点燃后它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特别漂亮。该放能响的鞭炮了,我们第一个就点燃了一串的小鞭炮,它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我们准备放一个名叫“手榴弹”的响炮竹的时候,没有仔细看说明都不知道怎么放,最后就把“手榴弹”给丢进了垃圾桶里了。

  今年春节放鞭炮,真是开心!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5

  残雪留寒,羊羊得意。不闻爆竹噼啪响;不见亲朋酬酢时;不尝酒肉桌桌满;不觉年味岁岁淡。年逝年来,春去春归,此刻此景,异乡异客。爆竹梦中扰,吊钱上窗,饺子出锅,红包占手,桃符压邪。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紫气东来,春光伊始,愿得来年“喜羊羊”。20xx年2月,我与加拿大寒冬的初次见面,多伦多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春节前夕,难得清闲,伴着窗外雪纷纷,静静地浏览着网上的文章,几分惬意。无意中,“春节”两个字印入眼帘,内心一颤,《北京的春节》-老舍。六年级时学过此文,语言朴素却不乏生动,我至今印象深刻。今日再次拜读,一见如故,备感亲切。虽与今日相隔百年,却毫无隔世之感,望着桌前日历,百感交集,勾起我些许的春节记忆。按照传统天津的春节差不多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最热闹也就是三十儿到初五几天而已。腊八节意味着春节的开始。虽说是传统,但家里一般不怎么熬腊八粥。腊八醋一定要泡的,奶奶家总会提前泡上一大桶,过年时那醋色味双全,一直可以吃到出正月。年前少不备吃的,现今大都是冷冻的食材,加热即食挺方便。奶奶一般会做好素什锦,顿好牛肉、猪肉,炸好丸子,买些酱货置于冰箱,预备着过年。二十四,扫房子。现今大都是钟点工的活,拿一扫帚裹上布,房顶,柜顶无一死角,有扫除一年晦气之意。二十六顿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道酉。老讲究儿,搁在今日定有些许不合适,或许我家唯一按照这个讲究的就是二十九那天,贴道酉。道酉即为如今的“福”字,“吊钱儿”。“吊钱儿”天津的特殊称谓,在市区很常见。象征红红火火,幸福吉祥。若家家户户贴上几张“吊钱儿”,“福”字,总能热热闹闹地映衬出几分年味儿。每年年前,我和爸妈都会去天津古文化街。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配上灯笼及富有春节特色的霓虹灯,像是办喜事,人来人往些许嘈杂,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儿。有的摊位一年就出来这么几天。我总能在戏楼前面空地上,黑压压一片众多卖“吊钱儿”的小棚子找到那个摊,买几年与老板熟。“福”字、“吊钱儿”买几张,大小,贴在哪,我门儿清。有时还会画上一张家里的平面图,都是我一手设计的。再配上一副对联,几盏灯笼,好似家庭庙会一般。小时候爸妈还喜欢给我买华服(汉族传统服饰),一般三十儿穿上,戴上阿哥帽,再配上一双老美华的布鞋,乍一看,大户人家的少爷,甚是讲究。当然到古文化街一定要来上一碗一碗热腾腾的茶汤(天津小吃),端着热腾腾着茶汤,嘴里冒着热气,看着来来往往穿梭于戏楼前的人们,手里拎着刚买的年货,每每此刻此景,说不出的欣喜。二十九的晚上,贴上买回来的“福”字,“吊钱儿”。我享受此过程,搬着梯子满屋跑,能折腾一晚上。爬上梯子,熟练地接过爸爸在下面递给我的擦好牙膏的“吊钱儿”(为揭下来时方便,所以“掉钱儿”都用牙膏沾)。贴时要注意要正面朝外,而且讲究必须是双数。大概摆好位置等待爸爸一声令下“贴吧!”这才贴好一个。立体的“福”字比较棘手,由于胶带固定不住,所以有的时候会拿钉子楔在墙上。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三十总是被楼下的放炮声吵醒,虽说已经是中午,但总是困意十足。懒散地起床,换好新衣服。傍晚原本水泄不通的道路上仅有屈指可数几辆车,整座城市如空城一般。年夜饭在外边吃,我们一大家子,几家亲家也总会聚在一起,管他味道好与坏,一年一次,热热闹闹。小时候吃完年夜饭总闹着要去姥姥家,后来懂事知道初二才是“回娘家”的日子。前几年吃完年夜饭会在小区前面放上几个烟花,阵势不次于焰火表演,那时候总会引来周围居民的驻足观望。近几年,雾霾严重,我也长大,少童年对烟花的神秘感,就不买花。回到家,大人们包饺子,我挑三拣四地看春晚,看看微博,微信,熬到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楼下的鞭炮声络绎不绝,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素馅饺子,象征来年平平安安。压岁钱来喽!“爷爷奶奶过年好!”“大大娘娘过年好!”红包就拿到手。吃完饺子,炮声也渐渐平息,我们就准备回家。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没有一宿不睡的守岁。爸爸一般会去大悲院祈福纳祥,基本年年如此。正月初一的中午去奶奶家吃饺子。下午到舅爷家拜年,这或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正月初一的晚饭是比较丰盛的,奶奶年前精心准备的素什锦、炸丸子、炖牛肉、扣肉到这一天晚上才会出场。晚饭过后,沏好茶水,切好青萝卜,备好水果,支好牌桌,掏出那一年不见光的麻将牌。大人们开始打牌,年年都是爷爷奶奶输的最多,却乐在其中,过年图个热闹儿。我喜欢坐在边上“观战学习”,甚至有时候还是“替补”,一般打到十一、二点就结束。正月初二,天津的“姑爷节”,回娘家的日子。

  这一天是姑爷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姑爷手里肯定要拎着富有特色的“京八件”,马路上人来人往,大都拎着点心盒子。我们一般都是中午去姥姥家吃饭,姥姥也会在年前准备素什锦、炖牛肉之类富有春节特色的饭。“姥姥姥爷过年好”,姥姥姥爷就会把压岁钱拿出来,而且不止一份,因为初一好多亲戚拜年来就把钱给,所以我喜欢初二,收到的压岁钱多。正月初三、初四多以家庭聚会为主。一天“娘家人”,一天”婆家人”。我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听相声。天津人民体育馆,郭德纲每年初三、初四都有天津的省亲专场,其中一天我和爸爸一定会去的,而且票必须是内场的,年年都座无虚席,听相声也成天津人民过年的一种活动。正月初五这天“剁小人”,俗称“破五”。这天不能串门,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初五回到奶奶家吃饺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菜板剁得叮咚响,向邻居以示“剁小人”。这天过完,春节的高潮部分也就结束。正月初五以后,大都是朋友聚会。我们家一般这个时候都会出去旅行,一般会去南方暖和的地方或者出国。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三、十四这一段时间基本都外地旅游。这一段时间也是春节的.“低谷”期。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春节最后的小高潮,这一天都会回到奶奶家,晚饭依旧很丰盛,有鱼有肉。晚上还会把没放完的鞭炮解决掉,这天晚上的炮声会多一些。晚饭过后,大家一起吃元宵。相比年三十,这天总有些许低落,圆月悬空,伴着渐渐消失的爆竹声,这年就算过完。正月十六“遛百病儿”。这一天大伙都会出来溜达溜达,祈求把身上不舒服的地方全部“遛”掉,象征来年健健康康。对于学生来说,那时候应该已经开学。二月二,龙抬头。放学剪个头发,回家吃两口焖子,不知不觉的来到新的一年,春天来。停笔向窗外一看,阳光明媚,光线透过窗户打在屏幕上,有些刺眼。洋洋洒洒两千多字,一篇以时间为顺序流水账,却是对春节满满的回忆,回忆甚多,感触颇多。临近春节,与家人电话闲谈,均抱怨年味儿不足,毫无心气儿。我笑道:年味儿看不见,摸不着,那是种心态,一种感觉。过去年前街上车水马龙,一派国泰民安之氛围,如今年前的马路上总会交通瘫痪,尤其周末,灯红酒路的城市中总洋溢人们年前的那种浮躁,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胡同家家张灯结彩,弄的灯火通明,如今各大商场也是通红一片,年货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总循环着那首《恭喜发财》,再看看拿着广告单精挑细选的人们,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一大家子在年三十聚在一起,吃到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如今各大饭店爆满,除夕晚上的城市如同空城,街上走过弥漫着刺鼻的爆竹味,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当除夕晚上新年的钟声响起,那一声声的拜年短信,那一阵阵的爆竹声,那一锅锅的素馅饺子,也许是年年一成不变,让人们厌倦,觉得年味儿淡。全家团圆的那种气氛;朋友圈晒的各种美食;微博发的旅游照片;除夕晚上那熟悉的春晚;广播里那激昂的拜年声。这不正是年味儿吗?有多少人一边浸在现代的“年味儿”中,一边抱怨“年味儿”没有。“年味儿”其实没淡,只不过是换种形式,就让有的人牢骚不断。现在人们所吐槽的“年味儿”淡其实是对过去简单、幸福生活的一种怀念罢??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年复一年。春节过后也就意味着春天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紧张忙碌的一年又在这个崭新的春季开始。愿诸位在羊年里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6

  在时间老爷爷的帮助下,我们送走了20xx年,迎来了20xx年,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

  这个春节我们是到信阳过的,那里是我的老家,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起个大早,和姥姥、姥爷一起去赶集,我们买了很多的菜和肉,还有各种各样的炮竹,回到家里已经到中午了。

  吃完午饭后,姥爷叫我们一起帖春联。我们帮姥爷把对联裁好,摆整齐,姥姥弄了一大盆浆糊,开始贴春联了。我们先从大门开始贴,上联是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是福临小院四季平安,横批是欢度春节。贴完了大门我们就开始贴堂屋门上的对联,上联是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是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是辞旧迎新。然后是厨房门、储物房门等,鸡舍也贴上鸡鸭成群,猪圈是槽头兴旺,灶台上是小心火烛,不一会我们就把家里所有的门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和门画。红红的对联和门画一贴,显的喜气洋洋,浓浓的年味就来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了,过大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