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
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
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
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
⑥其它(自拟)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教学模式】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学生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实验导学探究原理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着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听故事、思考问题:
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观察记录分析讨论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分析讨论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
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没有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归纳总结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观看课件
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
观看思考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认识
收:
分析讨论
合:
得出结论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总结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3
一、学习任务概述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一)教学对象
初中三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是会有困难。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初中三年级的一堂化学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化合价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上节课学习的化学式的实例,提出化合价的概念,总结化合价的规律。
(三)知识基础
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学习化合价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化合价的规律。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这种性质只有跟其他元素相化合时才表现出来。就是说,当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时,即没有跟其他元素相互结合成化合物时,该元素是不表现其化合价的,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四)能力基础
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
1.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
1.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基础
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2、渗透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3、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四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比较集中,这些概念是初中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念, 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单元课题四中的内容化合价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新教材对化合价这一部分内容不要求认识化合价的定义,不要求认识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数目和正负是根据什么得到的。这部分知识点和旧教材相比理解的程度变了。只可以简单的
知道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而共价化合物只能一字不提。所以化合价这部分内容只能要求学生知道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里,元素的化合价只能靠记忆解决。建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几种元素如:氢、氧、钠、钾、镁、铝、铁、硫、氯等的化合价和常见的变价。这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让他们一下子熟记表列所有元素的全部化合价。应该通过实际运用在不断练习中达到熟记的程度。对于那些短期内背熟而长期不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到用时可能又记不清了;相反,通过练习抓住化合价、化学式的相关联系和初中化学里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便可很快地推算出一些未知元素在给定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判断出各组成元素的化合价。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关于化合价的命题进行练习。以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次飞跃。对于根据化合价写化合物化学式的解题,课文给出的比较清晰,明了解题步骤、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应以讲练结合、练习为主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2、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二)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六、评价量规
七、学习资源与环境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使学习的观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学习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学习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利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师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及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八、问题情景创设
在复习化学式及周围数字的含义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化学式中的这些数字是由什么决定的?引出本节的主题:化合价。通过举例分析化合价和化学式。通过举例分析硫化氢的形成过程,了解化合价的实质。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4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目标。
二、教材分析
“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5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化石记载着生物进化的历史,说出各种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观察化石的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的趋势进行推测。
2、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
3、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中难点:生物进化的顺序
一、前置补偿: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可分为那几个阶段?
二、导读提纲:
1、化石证据:阅读课本第7-9页,课本插图5.1-6,5.1-7和5.1-8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②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的进化?
③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马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④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说出你的观点。
2、解剖学证据:阅读课本第9-10页,课本插图5.1-9,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人的上肢骨是哪些骨组成?(要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出)
②以人的上肢骨为据,其他脊椎动物的前肢骨与之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功能上有哪些不同?
③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分子生物学证据:根据课本11页表讨论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哪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你认为哪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②通过比较分析10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说出你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对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生物的尸体保存到现在就是化石B、形状像生物的石头就是化石
C.现在生物经过处理,过几年就是化石D.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经矿物填充和交换作用形成的
2.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越复杂越低等B.越简单越高等C.越复杂越高等D.越简单越低等
3、下面对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 C.由水生到陆D.由植物到动物
4、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化石证据B解剖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胚胎发育学证据
五、课堂检测:请阅读下面从不同地层里发现的化石的示意图
1、从马的进化过程看,在马的进化过程中,它的前肢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
2、马进化过程中,体形是如何变化的?
4、马的四肢有什么变化?
5、从马的进化过程可以说明生物进化有什么特点?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主要目标)
能掌握乙醛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主要目标)
掌握醛类的通式。(主要目标)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及实事求是的观点。(同时目标)
对学生进行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教育。(同时目标)
教学内容:
1、乙醛的结构
2、乙醛的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4. 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CnH2n+1CHO或CnH2nO
教学重点:
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醛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材料:
“软”
1、导入材料: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出乙醛)
H2C═CH2 C2H5OH → CH3CHO
2、揭示材料: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PPT)
乙醛的结构式
3、强化材料:
a. 乙醛的样品(物理性质)
b. 乙醛与氢气的反应:
c. 乙醛的银镜反应: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2Ag+ 3NH3 + H2O
d. 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4、延伸材料:甲醛
醛类: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5、回归材料:
6、检测材料:写出乙醛分别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硬”
1、教材、黑板、PPT等。
2、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等。
3、试剂:乙醛、2%AgNO3溶液、 2%稀氨水、10%NaOH溶液、2%CuSO4溶液。
教学过程设计
I.导入知识点
复习练习: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H2C═CH2 C2H5OH → CH3CHOII.分析知识点
引出:乙醛
展示: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板书:乙醛的结构式:
简式: CH3CHO
讲解:乙醛主要用于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设问:乙醛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具体地来认识一下。
板书:
一、乙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展示:乙醛的样品。
探究式提问:乙醛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让学生拿起各自桌上的乙醛试样,观察其颜色、状态,并嗅其气味等。
阅读:书上Page171第一段内容。
小结:学生自我整理: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是20.8℃),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2、乙醛的化学性质:
探究式提问:乙醛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理论预测:首先让我们从乙醛的结构来预测一下乙醛可能的化学键的断裂方式,从而可能会发生哪些反应
讨论分析:
讲解:实验证明,乙醛确实能在①处断裂而发生与H2加成反应。
板书:
1、乙醛的加成反应: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Page171)
讲解:
1、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2、工业上不用该反应来制取乙醇。
设问:那么②处的断裂实际也存在吗?
讲解:实验证明,乙醛确实也能在②处断裂而与O2发生氧化反应。
板书: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实验验证:采用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边实验边讨论的方式进行,由学生亲手实验验证。
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
板书: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
弱氧化剂银镜
讲解:
1、银镜反应:Page172
2、该反应可用来制镜或保温瓶胆。
实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Cu2+ + OH— == Cu(OH)2↓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弱氧化剂红色
讲解:
1、上述两个反应均可用来鉴定醛基的存在。
2.该反应原理可用于医院检查糖尿病。
III.知识点延伸
引入:还有一种常见的物质,叫甲醛,结构式为,它也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也还能发生氧化反应,与乙醛性质很相似,你们想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甲醛与乙醛的结构的相似性,得出结论。我们把这类物质叫“醛类”。
讨论:你们能根据同系物的.知识,写出甲醛、乙醛后面的几个醛类物质吗?并进而写出它们的通式吗?
学生板演:写出HCHO、CH3CHO、CH3CH2CHO、CH3CH2CH2CHO、……
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板书:
1、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讨论:请分析醛类与其它有机物的关系。
板书:
2、(为下节内容埋下伏笔)
IV.知识点回归
小结:
1、醛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及较弱的氧化性。
2、醛基是乙醛的官能团,也是醛类的官能团。
3、醛类物质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V.知识点检测
作业:Page173习题。
研究性实验:用葡萄糖代替乙醛做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该实验的结果可说明什么?
板书设计
一.乙醛的结构式:
简式CH3CHO
二、乙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2、乙醛的化学性质:
a、乙醛的加成反应:
b、乙醛的氧化反应: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
弱氧化剂银镜
Cu2+ + OH— == Cu(OH)2↓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弱氧化剂红色
二.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09-06
化学教学随笔:初中化学教学随笔04-02
教学设计方案08-10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12-28
教学设计方案06-21
化学教学随笔02-02
化学教学经验12-19
化学教学总结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