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9-03 14:10:56 志彬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晓来蜂蝶空游荡。

  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漫劳动送客垂杨。

  译文

  夜来肆虐着暴雨狂风,把西园的芳菲一扫而空。

  到早晨蜜蜂蝴蝶飞来飞去,无所适从。

  只恨找不到往日盛饰的花容,春神啊,你为何要归去匆匆!

  你一味让杜鹃啼破了喉咙,却教人徒然心痛。

  那垂杨无端牵进了送行之中,一回回不得闲空。

  注释

  东君:司春之神。

  断肠:指悲痛到极点。蔡琰《胡笳十八拍》:“空断肠兮思愔愔。”

  赏析:

  1、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

  开篇“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直接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奠定了全曲哀怨的基调。

  “晓来蜂蝶空游荡”一句,通过蜂蝶的无目的游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逝去的凄凉和生物界的无助与迷茫。

  2、拟人化与象征手法:

  “问东君归计何忙”一句,将春神人格化,通过质问春神为何匆匆离去,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

  杜鹃的啼声(鹃声碎)和垂杨的送客(漫劳动送客垂杨)都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哀伤和离别,进一步加深了全曲的悲情色彩。

  3、语言凝练与意境深远:

  全曲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和场景转换,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暮春图卷。

  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感慨,也寄托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4、情感层次丰富:

  从对风雨摧花的直接描绘到对蜂蝶无主的同情,再到对春神离去的质问和对杜鹃啼声、垂杨送客的感伤,全曲情感层次丰富多变,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作者简介

  阿鲁威,元代文学家,字叔重(一作叔仲),号东泉,人亦称之为鲁东泉。他是蒙古族人,其名汉译又作阿鲁灰、阿鲁翚等。阿鲁威历任南剑太守(即延平江路总管)、泉州路总管、翰林侍讲学士等职务。他学识渊博,曾译《世祖圣训》、《资治通鉴》等为泰定帝讲说。1328年(致和元年),他官同知经筵事,同年遂挂冠南游,家于杭州,居城东,被李昱聘为西宾。1336年(至元二年),他因卷入平江路总管道童案而坐罪,但不久冤明,仍闲居杭州。阿鲁威能诗善曲,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鹤唳青霄”,可见其文学造诣之深。

  创作背景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是元代文学家阿鲁威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以暮春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意以及身处异乡不得遄归的苦闷。虽然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可考,但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阿鲁威在晚年闲居杭州期间,面对春末夏初的景致,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

  特色

  以景述情:该曲通过描绘风雨落花、残蜂剩蝶、鹃声绿杨等暮春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意和思乡之情。这种以景述情的手法,使得作品情感深沉而含蓄,引人深思。

  语言生动:阿鲁威在曲中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横”、“狂”、“断送”、“空游荡”等,生动地描绘了风雨肆虐、花落满地的凄凉景象,以及蜂蝶无所适从、杜鹃啼声凄厉的哀婉情状。这些词语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情感真挚:整首散曲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无奈,也有对身处异乡不得归家的苦闷和思念。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风格独特:阿鲁威的散曲作品在元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其风格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婉约之美。《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便是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的代表作之一。该曲兼收并蓄,既吸收了古代诗词伤春的习见景象,又融入了作者个人的独特情感和体验,使得作品既不觉陈腐,又不嫌堆砌,展现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湘妃怨·采莲湖上画船原文及赏析12-20

剑器近·夜来雨原文及赏析08-15

剑器近·夜来雨原文及赏析【推荐】09-08

横塘原文及赏析09-11

《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及赏析04-19

昭君怨·咏荷上雨原文及赏析01-30

宫怨原文及赏析12-18

长信怨原文及赏析04-26

怨歌行原文及赏析02-23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

  晓来蜂蝶空游荡。

  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

  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

  漫劳动送客垂杨。

  译文

  夜来肆虐着暴雨狂风,把西园的芳菲一扫而空。

  到早晨蜜蜂蝴蝶飞来飞去,无所适从。

  只恨找不到往日盛饰的花容,春神啊,你为何要归去匆匆!

  你一味让杜鹃啼破了喉咙,却教人徒然心痛。

  那垂杨无端牵进了送行之中,一回回不得闲空。

  注释

  东君:司春之神。

  断肠:指悲痛到极点。蔡琰《胡笳十八拍》:“空断肠兮思愔愔。”

  赏析:

  1、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

  开篇“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直接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奠定了全曲哀怨的基调。

  “晓来蜂蝶空游荡”一句,通过蜂蝶的无目的游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逝去的凄凉和生物界的无助与迷茫。

  2、拟人化与象征手法:

  “问东君归计何忙”一句,将春神人格化,通过质问春神为何匆匆离去,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

  杜鹃的啼声(鹃声碎)和垂杨的送客(漫劳动送客垂杨)都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哀伤和离别,进一步加深了全曲的悲情色彩。

  3、语言凝练与意境深远:

  全曲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和场景转换,就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暮春图卷。

  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感慨,也寄托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4、情感层次丰富:

  从对风雨摧花的直接描绘到对蜂蝶无主的同情,再到对春神离去的质问和对杜鹃啼声、垂杨送客的感伤,全曲情感层次丰富多变,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作者简介

  阿鲁威,元代文学家,字叔重(一作叔仲),号东泉,人亦称之为鲁东泉。他是蒙古族人,其名汉译又作阿鲁灰、阿鲁翚等。阿鲁威历任南剑太守(即延平江路总管)、泉州路总管、翰林侍讲学士等职务。他学识渊博,曾译《世祖圣训》、《资治通鉴》等为泰定帝讲说。1328年(致和元年),他官同知经筵事,同年遂挂冠南游,家于杭州,居城东,被李昱聘为西宾。1336年(至元二年),他因卷入平江路总管道童案而坐罪,但不久冤明,仍闲居杭州。阿鲁威能诗善曲,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鹤唳青霄”,可见其文学造诣之深。

  创作背景

  《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是元代文学家阿鲁威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以暮春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意以及身处异乡不得遄归的苦闷。虽然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可考,但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很可能是阿鲁威在晚年闲居杭州期间,面对春末夏初的景致,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

  特色

  以景述情:该曲通过描绘风雨落花、残蜂剩蝶、鹃声绿杨等暮春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意和思乡之情。这种以景述情的手法,使得作品情感深沉而含蓄,引人深思。

  语言生动:阿鲁威在曲中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横”、“狂”、“断送”、“空游荡”等,生动地描绘了风雨肆虐、花落满地的凄凉景象,以及蜂蝶无所适从、杜鹃啼声凄厉的哀婉情状。这些词语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情感真挚:整首散曲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无奈,也有对身处异乡不得归家的苦闷和思念。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风格独特:阿鲁威的散曲作品在元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其风格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婉约之美。《湘妃怨·夜来雨横与风狂》便是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的代表作之一。该曲兼收并蓄,既吸收了古代诗词伤春的习见景象,又融入了作者个人的独特情感和体验,使得作品既不觉陈腐,又不嫌堆砌,展现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