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7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测量实习技术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1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工程专业,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我需要更多的实习来补充我的知识,在实习中找到更多的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这些只有在不断的实习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希望自己的实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这样: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2)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3)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4)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5)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二)前言
在x至x学年第二学期末,自x年12月1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常允燕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常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电校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脚架、经纬仪。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三)实习建议
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重庆市永川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星期六、星期天加班进行测量,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一、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这一次实习给我的总体感觉很好,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样的实习,只要自己能够找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实习之路,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努力,那么学到的东西肯定会有很多,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这样的。其实实习真的很好,可惜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好处,还是在不断的玩乐之中,我很遗憾。我会做好我自己的!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2
20xx年6月14号到25号,我们进行了工程测量实习,测量实习总结。我们三班第2小组有八名成员,测量任务区为第一教学楼东北方向15000平方米的区域。测量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仪器检验校正,控制点的选择和测量;第二阶段是碎部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
6月14日我们领到了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水准仪各一台,绘图板、水准尺、花杆、测伞、尺垫、钢卷尺、帆布袋、记录板、测钎、铁锤、垂球、量角器,共十六件。下午对经纬仪和水准仪进行了检验校正,水准仪的检验校正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圆水准器的检验校正,十字丝横丝的检验校正,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校正。在水准仪检验校正的同时,同组另几个成员对经纬仪进行检验校正,经纬仪的检验校正包括照准部水准管垂直于竖轴的检验校正,十字丝竖丝的检验校正,视准轴的检验校正,横轴的检验校正,竖盘指标水准管的检验校正。在检验后,发现水准仪完好,可以正常使用,经纬仪的竖直固定旋钮失灵,自己又无法校正,于是我们拿回实验室换了一台经纬仪从新进行了检验,仪器正常。于是我们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
第二天选择控制点,我们勘察了测区的地形地势,以及地面建筑设备以后,根据已知控制点和测量需要选定了一条环绕第一教学楼的闭合导线,和两条穿过测区的附合导线,共20个控制点,并用红油漆做了标记。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控制点的测量。我们分两个小组进行,我和两名同学做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其他五位同学进行控制点的角度测量。我们测量的同时进行数据的初步计算整理,发现较大误差就马上重测,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控制点G点的已知数据有误,在征得老师指导意见后,我们把导线延长到了已知的F点。由于操作规范,测量细致,所以高程测量一次性完成。角度测量进展缓慢,是因为开始对仪器不熟悉,测量方法不熟练,调平就需要很长时间,在而后的测量中发现经纬仪的十字丝倾斜,导致数据出现较大误差,我们及时的拿到实验室进行了校正,并重新测量了出现较大误差的路线。白天测量,我们晚上一起处理数据,结果是角度测量误差严重超出容许范围,不得已只有第二天返工。在反复的测量计算之后,我们得到了控制点的高程和角度数据。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无法用钢尺直接量取数据,我们采用了视距测量,但是读数产生的偶然误差导致测量精度的降低,距离测量的误差只能保持在1/500以内。综合数据,计算出了控制点的坐标、高程,我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
碎部测量使用了经纬仪、花杆、水准尺、图板、量角器等,四个人进行测量,两个人分别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一个人在图纸上标点并绘制简图,剩下一个人负责后勤,并相互轮换。碎部测量要取得测量点距控制点的距离,以及与控制导线间的夹角度数,然后计算得出高程,负责绘图的同学要在简图上标出测量点位置,绘出地物符号。实习已进行了一周,我们操作仪器已经很熟练了,所以碎部测量进行的较快。我们先对校门外人行道上的建筑设备进行了测量,这条测量导线上有两个控制点在我们的测区内,根据已知点,我们测出了围墙、花坛和路边树的位置,并标在了图上。由于地形地物简单,测量绘图很快完成。接下来测量了经过河海学院实验室的一条导线,这里地物复杂,架设仪器有些困难。我们小心操作,测量过程持续了一天,中午都没有休息,傍晚顺利收工。围绕第一教学楼的闭合导线碎部测量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由于控制点坐标计算错误导致测量数据作废,第二次由于仪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出现重大错误,不得已,只能跟换仪器再次返工。第三次精心操作,认真计算,终于顺利完成。至此,碎部测量也完工了。
外业完成后,我们转入内业的数据整理和绘图。我负责了地形图的绘制,绘图是一件需要很细心的事,我认真细致,力求精准。在规定时间内我们完成了测量实习的全部工作,并按时归还了仪器。
通过此次测量实习,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了水准仪、经纬仪的构造原理,熟练掌握了其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的一般原理,增强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也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测量中我们克服了炎热的天气、连续的劳累,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合作比较默契。我们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集体讨论不能解决时就向老师请教,这样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测量实习也使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测量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理解了建筑行业工作的复杂性与严谨性,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工程测量实习是我们第一次实地操作,小组协作完成测绘任务,这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实习打下了基础,为将来工作做好了铺垫。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3
前言
经过一学期的测量学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测量的相关理论知识,虽然安排在课程里的测量实验让我们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庭院里毕竟是练就不出千里马的。因此,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临安浙江农林大学和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两个场地的测量任务,任务包括等高线测绘(临安)和平面图测绘(同济),其中在同济的测量任务还有图根水准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以及放样。这些看起来熟悉又陌生的任务让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测量学掌握并运用得更加熟练,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必将直接促进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今后的工程实践和工作。
任务概述
一、浙江农林大学(临安)
在浙江农林大学,我们分配到了图书馆西侧的测区,整体呈现出一片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的小山丘,北侧和东侧环大路,南侧和东侧环小路,还有一条山路穿过整个山坡。坐标已知的控制点就布置在这些路上,通过利用这些坐标已知点使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从而测定山上的每个点的三维坐标,再将数据导入老师带的笔记本中,在测绘学院以cad为基础开发的新型cad中导入数据,自动生成点图和三角网,从而形成等高线。最后按照1:500的比例尺将图纸打印出来,图纸大小为50cm×50cm。
二、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回到学校算是有四个任务要做。
首先是水准测量,我们从已知水准点209出发,在指定测区附近选取了一段大于1.1千米的闭合水准路线,设置21个导线点,用双面尺法沿水准线进行水准测量。
然后是图根导线测量,我们围绕我们的测区(南楼附近)布置了一条闭合导线,天前半天进行了踏勘选点。测量时使用全站仪代替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用光电测距来测量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在已经设定的表格中。
接下来是指定区域的平面图绘制。根据已知控制点将全站仪进行定向和建立坐标,测定校园分配测区的地物的坐标然后把记录在全站仪的数据数据导入cad中形成散点图,直接用线条勾勒出来就好。
最后是放样的考核,要求每个人都要测设一个点。我们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己要测设的点位P大概在已经形成的电子版平面图上找出,并确定P的坐标。然后计算该点到坐标已知点A的方位角和距离,再计算另一已知点B到点A的距离和方位角,从而求得测设点A与点A的连线相对AB的转角,以及AP的长度。从而第二天使用全站仪对P进行了放样。
主要仪器
实习中我们使用的主要仪器为全站仪(型号SET230R)和水准仪(型号DS3),各项任务仪器使用情况为:
等高线测绘:全站仪
图根水准测量:水准仪(配卷尺)
图根导线测量:全站仪
平面图测绘:全站仪
放样:全站仪(配卷尺)
测设方案及技术标准
一、浙江农林大学(临安)
在浙江农林大学,我们分配到了图书馆西侧的测区,整体呈现出一片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的小山丘,北侧和东侧环大路,南侧和东侧环小路,还有一条山路穿过整个山坡,我们要完成这块测区的等高线测量。坐标已知的控制点就布置在这些路上,通过利用这些坐标已知点使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从而测定山上的每个点的三维坐标,从而将数据导入老师带的笔记本中,在测绘学院以cad为基础开发的新型cad中导入数据,自动生成点图和三角网,从而形成等高线。最后按照1:500的比例尺将图纸打印出来,图纸大小为50cm×50cm。
由于这座小山的坡度很小,并且植被比较茂盛,很多地方不能直接看到,,一些地貌特征点不太明显,实地根本没法看出来,因此布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山顶以及上山的石阶路上分别布置了支导线,尽量选择视野宽阔并且能够测到关键部位的区域进行布置支导线,提高测量效率,还要在山脊线,山谷线和坡度变化明显的地方多设点进行测量。
在导出数据饿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我们测量了500多个点,但有些点测量的意义不大,比如一些点完全平行于等高线,这样在根据三角网绘制等高线的时候基本不起作用。因此选择测量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起作用,能够与其他点共同形成三角网和等高线。另外还有一点便是被测量的相邻两个点不要间距太小,否则会只能加工作量但对整体上的成图效果不会产生积极作用。
二、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如任务概述所述,我们设定好闭合导线,总长1.1千米,设定并在地面上标注21个水准点,每相邻两个水准点的间距为50米。水准仪置于两根水准尺的中间(拉皮尺加以确定,以消除大地曲率对高程测量的影响),按“左手大拇指规则”进行粗平,然后将望远镜瞄准水准尺,进行目镜和物镜调焦,十字丝和水准尺像十分清晰,并消除视差,旋紧制动螺旋,再转动脚螺旋进行精平,最后便是读数了。测量是应注意按照“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读数,对立尺面而言,其次序为“黑-黑-红-红”。测出个导线点的高程,经计算求得闭合水准差,分配到各处的高程差。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测量黑尺高程差与红尺高程差的差值不应超过5mm,否则应该重新测量。最终测量总误差不超过40mm,计算公式为
然后是图根导线测量,我们围绕我们的测区(南楼附近)布置了一条闭合导线,天前半天进行了踏勘选点。测量时使用全站仪代替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用光电测距来测量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在已经设定的表格中。其中全站仪也要进行左盘和右盘的读数。将测定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形成各导线点的坐标,再处理其误差分配。在这次测量中,由于后面平面图的绘制所用的细部点的确定要用这些导线点,所以需要非常精确才行,由于标杆越长,一旦标杆不严格铅直的话,所带来的误差会越大,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只要能看到,我们就直接把棱镜从标杆上拿下来放在点位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误差。在测量的时候我曾经估算过,假如在测量50米远处的棱镜,一旦棱镜发生了仅仅5mm的移动或者对准时仅有5mm的偏差,便会造成所测角度产生20”的误差,这对最终要求小于40 误差来说简直是要命的。对于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个解决方法:反复重测,知道测量得到符合要求的正确结果为止!一测回左右盘转过角度差值不应大于6”。
接下来是指定区域的平面图绘制。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是凡是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则将他们的水平投影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地形图上。而地物测绘主要是将地物的形状特征点测定下。.因此细部测量的选点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工作。应特别注意地物的转折点,交叉点,曲线上的弯曲变换点、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因此我们主要对墙基外角、道路边缘及交叉处和房屋的凹凸较大的地方进行了选点勘测。我们首先从南楼北侧开始测量,测完南楼北侧基本上测量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了。然后依次是南楼东侧,南楼南侧,南楼西侧。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不确定的地物不知道要不要进行测量,例如井盖有很多种,有混凝土的,有铁的,有带文字的'也有不带的。后来指导老师发来短信对我们的地物测量进行了统一规范:路边树木、路上路障、广播柱、草丛中假山等、不带字的井盖都不需要测量;小的煤气井盖要测量。还好当初我们测量过的树木不是很多并且即使被我阻止了,不然徒做无用功。因为电子全站仪已经全部记录下所有导线控制点及细部的坐标,所以我们只需将他们全部导出来,用cad进行绘制,非常方便。参照测量时自己绘制的草图,将各建筑物拉线成型,对那些不太确定的还可以实地勘察一下,不断完善。即可得到一幅比较符合实际的校内局部平面图,之后再用大于50cm×50cm纸打印出来即可,因为南楼本身长度超过了200米。
放样考核,实际是对我们这段时间测量实习以来所学所练内容的强有力证明,涉及到仪器调平,后视定向,测距,角度测量等。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把自己将要测设的点位计算出来了,并求出相应的距离和转角。现场操作非常熟练,规定的误差标准为距离误差1cm,当时我在队友的协作下直接测设到4mm,顺利通过。
成果
1. 完成手绘等高线图(见个人附件)
2. 完成浙江农林大学一组测区等高线图的测绘电子版及打印版(见全组附件)
3. 完成图根水准测量(具体数据见个人附件)
4. 完成图根导线测量(见个人附件和全组附件)
5. 完成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一组测区平面图(见全组附件)
6. 完成放样(见个人附件)
总结
经过这是甜的测量实习,我对测量学这门古老而不断创新的学科产生了新的认识,也深刻认识到了测量学无论对于工程建设还是日常生活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从最初的看到等高线就开始眼花缭乱到后来自己根据散点绘制三角网和等高线,从最初的不知道全站仪如何使用到后来熟练地调平定向放样,从最初的不知道什么叫做先控制后局部到后来不知不觉的设计和运用,都见证着我这段时间的进步。不停的遇到困难,不断地想办法解决,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也就是从这样的不断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4
一、对测量实习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教育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实践不能探精微”土木工程是一门重严谨,讲协作,偏实践的工程学科。为了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和经纬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系统全面的学习到小地区大比例地形图成图原理、成图工程和方法、施工放样等,进行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从而丰富我们测量的实地经验,提高我们在今后工作岗位上面的竞争力。
(二)实习基本内容
1、地形控制测量外业
1)平面控制:选用闭合导线。
2)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2、地形控制测量内业
1)平面坐标计算
2)三角高程计算
3)水准测量高程计算
3、碎部测量外业
全站仪数据采集,测绘1:500地形图
4、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CASS软件电子绘图5、施工放样
(三)测区概况
1、地物:我们土木一班被分配到的测区主体是学生公寓(三号楼、五号楼、筒子楼、八号楼由北向南平行排列)。测区整体是一个矩形,建筑物形体上对称,五号楼、筒子楼还有八号楼围城的区域构成了一个矩形对称结构的小花园,测区内不乏行树、路灯、井垃圾桶等市政园林公共设施。
2、地貌:测区整体平坦,部分路段有小于20度的斜坡。
3、天气状况:实习期间降温明显,测量时间段的温度基本维持在0~10度之间,风力较大,期间还存在两三天的雨雪天气,对测量工作影响较明显。
二、测量的实施
(一)控制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罗盘仪、两个棱镜、两把标尺、卷尺、铁花杆
二)控制测量的意义、实施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该测量工作分为控制点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两部分。控制点坐标的测
定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先决条件,是为以后碎部点坐标的测定及展野外高程点制图的基础。
2、实施过程:
A、在侧区内选取8个相互通视且距离彼此差别不大的控制点,8个点围成一条闭合
导线,其中A1控制点的坐标(520,520)和高程20、000已知。
B、将全站仪在A1点对中整平,然后分别在A8与A2号控制点放置棱镜,再用卷尺
分别量出两棱镜及全站仪高度,将全站仪(盘左)对准A8点棱镜,将起始角度设置为0度,然后观测记录下竖直角角度以及平距,然后将全站仪顺时针旋转瞄准A2,记录下竖直角角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半测回结束后,将全站仪调整到盘右状态,对准A2同样读出竖直角角度、平距和水平角度数,记录完毕将全站仪逆时针旋转至对准A8读出竖直角、平距及水平角度数。一测回结束。数据合格后将全站仪对中整平至A2点,将两棱镜分别放置在A1和A3重复上述操作,8个控制点要逐一测量。
C、将标尺分别竖立在A1与A2控制点上,将水准仪整平在两控制点之间的某位置,
然后读出后视点度数a前视点度数b,然后调整水准仪高度正负10CM以上再重新读出后视点度数和前视点度数,后视变前视,8个控制点高差逐一测量。
D、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A1,铁花杆放置在A2,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α1,
然后将罗盘仪对中整平至A2将铁花杆放置在A1,用罗盘仪对准铁花杆记录度数α2,α=(α1+(α2±180))/2
3、精度要求
A、一测回结束后要进行允许误差检测,要求水平角观测半测回角之差小于等于正负
24秒。水平距离双向测距,相对误差应小于1/3000
B、高差h=a—b,两次仪器高法要求两次测算出的高差之差小于等于5MM。C、α1—(α2±180)小于等于2度4测量心得
全站仪的对中整平要熟练,要求精度要高,不要测完一站将数据记录在纸上就紧接
着测下一站,要做到站站对数据进行误差允许计算,不合格立马对本站返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等到业内计算时发现误差很大无法闭合,届时返工无处着手,这是致命的。
(二)控制测量内业
一)所需仪器:无
二)意义、计算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通过计算处理控制测量外业得出的数据从而得出控制点坐标,是为碎部点坐标的测量做好准备工作。
2、计算过程
A、平面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调整分配好误差后得出相邻两条导线间的水平角βi,接下来进行方位角推算,保定地区的磁偏角大约为6度,所以在导线磁方位角的基础上减去6度即为导线真方位角度数αi,由αi=α(i—1)+βi±180推算出各控制点导线前进方向的方位角大小,然后进行坐标增量计算△X=Dcos(αi);△Y=Dsin(αi),及闭合差调整得到改正数并计算得出改正后坐标增量,最后进行坐标计算,有A1(520,520)得出所有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B、三角高程计算:由三角高差h=tan(竖直角)+仪器高棱镜高,计算出往测高差与返测高差并得到平均高差,求得改正数最后得到改正高差,由A1点高程为20、000得到所有控制点高程。
C、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得到各控制点高差,并进行闭合计算,根据平距与总长度的比值反号分配改正数得到改正后高差,并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
3、精度
A、平面坐标计算要求Fβ容=±40√N=113、14秒然后反号平均分配给βi;∑L/f大于等于3000,然后将fx和fy反号萍将军分配给△Xi和△Yi。
B、指标差小于等于正负25秒,,对象观测高差较差的绝对值不应该大于400Lmm(L为公里数),高差闭合差要求不超过正负40√∑Lmm(L为公里)
C、要求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值能和水准高程测量的数值吻合上。4、心得
一份正确的数据对业内计算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就能看出之前控制测量站站误差允许检验的重要性,同时要多个人一同进行内业计算并彼此核实,以免出现计算错误。(三)碎部测量外业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三角棱镜、移动棱镜、卷尺二)意义、测量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碎部点坐标数据是制图展野外坐标点的数据基础,碎部点是绘制地物地貌的组成部分。碎部点:地形、地貌的平面轮廓由一些特征点决定,这些特征点统称碎部点。
2测量过程
A、在全站仪中建立控制点坐标文件,将控制点坐标键入到文件之中等待调用,然后再建立一个碎部点文件以待记录碎部点坐标。
B、将全站仪对中整平到控制点上,量取全站仪的高度,先进行测站设置调用本控制点坐标、后视点设置调用后视控制点坐标。结束后开始进行碎部测量。
C、安排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选点,一个人负责绘制草图并标记碎部点点号,另一个人负责操作全站仪记录碎部点。
D、如果存在不可通视的碎部点,要考虑控制点的加密工作。3、精度
首先对中整平全站仪不能马虎,确定正好,设置后视时,一定要将全站仪对准后视再设置后视点坐标,为了保险也可以将后视点作为第一个碎部点进行测量。
4、碎部点测量的心得
老师讲授完碎部点测量注意事项后不要急于去进行碎部测量,下课后我带着副组长去每个控制点实地考察,让其余组员回宿舍休息,然后我让副组长站在每个控制点上分别向后视点和前视点拍一张照片,工作进行完毕后,我将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一一浏览用一张A4纸制作出了一张完整的测区地物图,然后仔细观察每个控制点上面的视野情况判断哪些碎部点可以在哪个控制点处通视,哪些碎部点无法通视但是可以利用对称找到,哪些点可以隔一点做直角,哪些碎部点无论如何都无法捕捉到然后考虑加密控制点,经过比对后,发现需要在8号楼和5号楼之间、5号楼和3号楼之间分别加密一个控制点A9和A10,最终以控制点为单位,根据哪个碎部点在哪些控制点意捕捉,有选择性的将测区划分为10个小测区,并交给组员去将这10个小测区放大到10张A4纸上,这样不但不用经历所有控制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做到有条不紊心里有数。
在利用A6控制点加密A10控制点时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高程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发现,等到测完A10区域时核对数据时发现碎部点高程达到了59点几米,我们没有惊慌,用A10控制点重复测量了一下用其他控制点测过的碎部点,发现平面坐标基本吻合,高程却相差40M左右,然后检查所有的碎部点数据,发现高程是从A10开始包括以后的碎部点的高程都增加了约40M,所以我们断定是A10的高程输入错误,为了弥补高程的巨大误差,我们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将A10的真实高程计算出来然后减去错误高程得出额外增加的高程,结果发现与前面检查同一碎部点高差相同,于是我们将出错的所有碎部点的高程都减去了这个差值得到了错误碎部点的真实高程,挽救了一下午的劳动成果。从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要边测碎部点边观察坐标各项数据,以免出现错误导致后面所有碎部点都出现错误。
(四)地形图绘制与整饰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CASS制图软件
二)意义、制图过程、心得
1、意义:得到测区的地形图(1:500)
2制图过程:
A、将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导出控制点与碎部点(数据文件的扩展名是、DAT)
B、展野外测点点号,输入相应的'坐标文件回车即可在屏幕上看奥所展文件坐标点号。
C、屏幕上的点号与草图上的点号应该一一对应然后将平面图精确绘出。
D、地物绘制检查无误后,将点号全部删除,展开所有的高程点,地势平坦的确不绘等高线需注记散点高程。
E、对重要地物加注记F、给图加框并命名存盘。
(五)施工放样
一)所需仪器:全站仪、移动棱镜、水准仪、两个标尺
二)意义、放样过程、精度和心得
1意义:放样就是将图纸上设计出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精确地在地面上进行位置定位的测设。
2放样过程(平面坐标放样和高程放样)
A、用CASS在制作出的地形平面图上设计一个矩形房屋,并记录下房屋拐点处的坐标及边长。
B、在全站仪中建立放样文件输入临近两个控制点坐标以及房屋四个拐点的坐标。
C、像测量碎部点的工作类似,在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全站仪,测站设置,后视设置,调用放样点坐标。放样开始
D、一个人拿移动棱镜去跑点,用全站仪瞄准去度数,全站仪自动计算出观测点与设计点的坐标差距,然后观测人员指挥跑棱镜人员移动从而找到放样点。
E、找到四个放样点后,将四个放样点围成闭合导线去计算其每个点的水平角大小和平距和设计值去比对。
F、高程测设中以某控制点为后视点(高程为20.000),用水准仪在控制点周围建筑物上测设若干个比该高程高0.5M的点位,由h=a—b得出b=a—h其中h等于0.5,水准仪观测的后视度数为a,通过计算得到前视度数b,从而在观测时改变前尺高度来得到高程点,并沿着尺子底部在墙上做一条线表明20.500的高程位置。
3、精度
A、水平夹角与90度的差值小于±30度。B水平距离的相对误差小于1/20xx。
4、心得
放样看似简单,真正干起来需要测量员与跑移动棱镜的人员默契配合,否则效率很低。
三、测量实习总结
忙忙碌碌的两周测量实习过去之后,我为我们组取得的成功倍感骄傲。我们熟练地掌握了全站仪的使用、明白了控制点碎部点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触并学会了利用CASS制图软件绘制地形图、见识并尝试了施工现场的放样工作,这期间,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欢笑过也流泪过,我们逐渐的从一名只具备测量理论知识的懵懂大学生成长为集理论与实践一身的合格当代大学生。在收获宝贵实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个彼此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对测量工作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团队的合力发挥到极致,为祖国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5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训,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么团结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另外这次测量实习也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将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联系的更紧密了。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错误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执,对的一方也不那么的显摆,忘记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当然也相信学校让我们实训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样熟练的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回来后还要对内业进行准确计算,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从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来避免较大的误差,例如:
(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前一定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
(2)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3)选点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4)团结就是力量,纪律才是保证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水准仪施测过程得使用以及架仪器过程中气泡的精确对中和整平,还有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爱护仪器的心,对所用的仪器要精心呵护,在学校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更要如此,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烦等等吧。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从这十天的测量中,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几个重要的人生的道理:一、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是互相配合的话,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溃不成军,尤其是在配合如此重要的测量学中;二、令人难忘的三周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距离、角度、高差等,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6
学期末,我们开始了两个星期的测量实习,一向在想,平时实验课虽然也有动手,但混水摸鱼的成分似乎更大些,只有些模糊的认识和理解。此刻的实习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必须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将平时遗漏下的知识补齐,努力增强自己对仪器操作的水平。同时也为期末的考试做好准备。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并且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工程测量是要求精确的,数据的误差不能超过必须的数值。在测量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工作简单,为了节省时间,追求速度。加上仪器在测量时候的不精准,导致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了差不多。认为每一段有一点点的小误差很正常,也没有过多的追求准确。以至于在之后的内业计算的,出现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我们还抱着侥幸的心理想修改数据。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最后明白,对待测量,只有留意,认真,加上仔细,测量的过程不能有一丝的马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才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
每一个组员都是一个个体,而我们是一个整体,只有充分的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在实习的过程里做足了足够的沟通,才能将我们融合在一齐。实习的开始,我们组员之间没有做好协调工作,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在测量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多意见,测量时都不明就里,测完了也不明白目的是什么。进度十分的缓慢,一个早上的'时间连一个导线点角度的测量都没有完成。有了教训,吃饭时候,我们之间做了总结,对相互间的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讨论。透过这样的协调,大家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后续的工作才能很顺利的进行下去。
由于平时对仪器使用极少,有时上课自己也在偷懒,只是对仪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白它的基本功能。测量之初,调节一个仪器通常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对全站仪也是极度的陌生。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团队的进程,在空闲的时候不断的翻阅课本补充知识,然后透过仪器进行练习和检验。在实习结束时,对仪器对课本的的熟悉程度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最后能够很熟练的进行各项操作。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画图就应是所有测量资料中最困难,也是最繁琐,耗时的一步。由开始的整体逐步细化到局部高程灯柱表示。一张图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合完毕。看着满满的图纸,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还记得,由于测量的资料颇多,加上天气的恶劣影响,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为了赶上进度,大家都打着伞在雨中作业,过程艰辛也很搞笑,结束时,大家拿起大件小件的物品一齐到食堂吃饭,那种愉悦的情绪不可言喻。
两个星期的测量实习结束了。时间很短暂,但我们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练习,很好的将课本上的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对平时的资料加深理解,检验和巩固。我们还明白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的发挥每一个组员之间了潜力,处理好组员间的关系,大家相互配合,相互体谅,才能最好的提高效率,将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完美的完成。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7
我是第七测量小组的组长,小组有九名队员,除了操作和管理仪器,我还负责制定测量计划,谐调管理组内的分工合作。另外,每天叫队员起床也是我要干的事。作为第一把手,领测量工具、场地踩点的任务自然划归我名下。第一天上午,老师在给我们讲解了相关注意事项后,便带领各组组长到现场勘察,然后给各组分配任务。我领到的任务是:以教工区20#到24#楼为中心,测绘一张250m_250m的地形图,外加一份原始测量数据。下午2点半我带领三名队员领了工具,由于之前只接触过dj6经纬仪,而我们拿到的却是精度更高的dj2,在没有学习如何使用它之前,它只是一个几万块钱的高级玩具。我向来自命不凡,但光学会dj2的读数方法就花了我十几分钟,而我之后还得负责给本组队员授业解惑,第一次有感到有愧组长之位。不过还好,最终还是学会了,后来觉得那东西用起来还是挺简单的。在给一名队员授经之后,我带上油漆,和另一名队员绕所测区域走了一圈,选了9个控制点。或许是太兴奋,又或许是第一次,我们选点时把教科书所列的注意事项忘得一干二净,这为后来的测量作业造成了很多麻烦。其实控制点的选定事关重大,这一着棋走失了,将会对接下来的局势造成很利的影响。以下是导线控制点选点的基本要求,摘录如下,以此为戒!
1、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处,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位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测图和放样;
4、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应接近于平均长度;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3、4点我们做得不错,1、2点就有失严谨了。在后来的测量中,这两个失误也不断被放大,最后竟然放大到不得不重测的程度。我想,通过这件事,我深刻领会到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句话的含意。那天下午除了完成了导线点的普通水准测量外,并没弄出什么成果来。收工回宿舍后进行了内业计算,结果吓一跳,导线高程闭合差竟然达到了惊人的90mm。看来第二天得上个早班了。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重新测了一遍导线点的高程,结果让人满意,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之内。第一天走错了一步棋,因此今天得慎之又慎。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导线点的内角测量和视距测量,这两组数据都是计算导线点坐标时不可缺少的,而且事关成败,马虎不得。我和另一同学轮流上岗,负责观测;其它同学则负责立尺和记录。对于精度要求相当高的测量工作,一旦偏之毫厘,则可能会差之千里,而观测和立尺这两个环节决定着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正误。作为观测当事人,刚才开始时,经纬仪的对中整平着实让我费了一翻脑筋,总觉得对中和整平就像鱼和熊掌,根本没办法一起塞到胃里。后来通过各种途径的求助,学习,还有自我摸索,终于有了点眉目,再后来就是小菜一碟了。立尺这一环节也很关键,感谢上帝,给我们队赐了一名立尺之猛男,此君立尺稳如泰山,标尺在他手里就跟东海龙王的定海神(俗称金箍棒)一样——纹丝不动。而这点,恰是测量工作最需要的。就这样,我们珠联璧合,把九个导线点的内角与距离测了出来。晚上进行了内业计算,结果又吓了我一大跳,闭舍差终于在容许范围之内了。我们的角度容许闭合差是120",而我们实测闭合差不到5",基本上可以忽略,实乃幸事。但“基本上”并不能代表“完全”,有误差就得修正!晚上的任务依然是数据处理,而这点恰是我不擅长的,但队中自有数据处理之能人,我不必劳神苦思。
以前说过,在中国,许多东西都会成为考试的牺牲品,测量实习也避免不了。由于接下来的几天穿插了两门重要的考试,测量工作并不能正常的进行,但还是完成了几幢楼碎部点的测量。准备考试期间,我们抽空计算出了导线点的坐标,并展绘到图纸上,为接下来的工作做点准备。
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不仅意味着这个学期我们不必在为考试跟书本死磕了,还意味着测量工作重新回到了正轨。前些天落下了许多工作,因此唯有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才能赶上进度。控制点已经展绘到了图纸上,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控制点为基准点,把测绘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车棚,花坛等地物按比例放样到图纸上,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地形图。碎部点的放样用的是极坐标法,因此需要测的只是一个角度和一个距离,并且只进行一个测回。碎部点要求在现场同步展绘,测一点绘一点,便于随时校核。由于之前控制点的选择并不是很好,这对碎部点的测量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以下是几点不足之处:
1、控制点与碎部点间的`通视不良,视线常常被树叶,路灯等地物遮挡,造成观测不便,甚至无法观测。
2、控制点选择没有考虑到像车来人往这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bm7点就长期藏在汽车底盘下。
3、控制点的密度不够,后期补点繁琐,并且影响测量精度。
4、控制点过于靠近道路边缘台阶处,给仪器的架立带来不便。
不足虽然存在,但我们也通过一些手段将它们克服了。经过前几天对控制点的测量,我们对仪器的操作和量测的过程也已轻车熟路,因此对碎部点的测量并没遇到多少困难,只是需要施测的碎部点数量太多,工作量太大。特别是对于负责画图的同学,这实在是对精力和体力的煎熬与考验。碎部点的测量花了三天,结果让人满意,只不过原始记录数据过于混乱,不利于后期的核对与整理。
实习时间虽名为两周,但实质上已经折半。可想而知,测量成果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测量进度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虽然结果不能尽如人意,但整个过程还是充满乐趣和知识的。试想一下,你能把偌大一块场地按比例缩小玩弄于掌中,并且让旅行者不至于迷路,难道没有一种地图绘制者的成就感吗?老师说过,通过工程测量这门课的学习,把我们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现在看来,我距那个岗位还有一段距离,但不远了。由于两周来都是负责操作仪器观测,所以对那个高档玩具并不觉得陌生了,我觉得这是的收获。但是话又说回来,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并不只是懂得如何操作仪器,他还需要知道如何去组织,计划,谐调工作的进行,并且对整个步骤和程序要有足够的熟悉和了解,包括外业,也包括内业。通过这次实践的检验,我悟出一条真理:在实践中学习比在教室中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相关文章: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05-01
关于测量实习技术总结12-09
测量实习个人技术总结11-23
测量技术实习报告10-18
测量实习技术总结报告前言11-2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本11-25
测量实习总结11-23
测量的实习总结02-05
测量实习总结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