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案(1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学方案1
目标的确定:
⑴知识目标:
①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能力目标:
①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⑶情感目标:
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体会夏天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⑴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教学难点: 识记一些较难的字。教学理念的定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结合一年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思想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的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指导本课时主要是识字和朗读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进行识字教学。
教学流程:
一、课前三分钟说话:说说夏天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刚才说话的同学给大家带来的礼物是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荷花、荷叶。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同时多媒体出示荷叶)
2、认读“荷叶”并给“荷”组词。
3、荷叶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刚才有位同学给大家背了一首有关荷花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荷花和荷叶的诗句和词语吗?学生回答完教师多媒体展示让孩子欣赏有关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感悟优美词句。说说欣赏后的感受。(如: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争奇斗艳、清香四溢——)
三、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荷花和荷叶很美,写荷花荷叶的诗文和词语也很美,我们要学的`课文更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课文情境朗读)
2、孩子们,美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吧。你也美美的读读吧,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拼两遍,标出自然段。
3、汇报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体会长句子的读法。
4、出示本课的生字,你从课外已经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5、不认识也没关系,学完课文相信你就认识了。看,这些生字宝宝加着拼音出来了,快去和他们打打招呼吧。先自由拼一拼吧!指名领拼,教师教读易错字音。
6、把这些淘气的生字娃娃又跑回课文中了,他们想考考你们,你们可一定要努力认准她们啊!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多读一读你慢慢就会认识他们的。
7、读你喜欢的自然段,一定要读通读顺。
8、逐段指名读文正音,读每段后出示画生词,让学生标画。出示该段的字词强化认记。
9、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注意我们刚才纠正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他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
10、同桌轮读课文画出小伙伴说的话。学生汇报读。教师相机出示画好的让学生对照。
11、读读伙伴们说的话,说说荷叶的伙伴们分别把荷叶当做什么?教师随机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
12、你喜欢哪个小伙伴自己读一读他说的话吧!指名读。
13、师生接读文。小组内分角色读。(配乐)指名分角色配乐读 。
四、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
1、检查字词的认读。
2、猜字谜
3、阅读拓展巩固生字的认读。
五、书写指导:
1、组词
2、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六、作业自助餐:
1、结伴表演课本剧。
2、画美丽的夏日荷塘。
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学方案2
一、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首先,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选择合适的书籍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或者谈读书感受,通过汇报展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再次,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我发动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来放在班级的书橱里,让所有的图书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我还定时向学校的图书馆给班级借书,为孩子们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了绝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每次讲授新课时,我都会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譬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人物一组》这课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人物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和在语言描写时,提示语部分适当地添加一些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这样会使人物的语言更加生动。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为了取得好的读书效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另外,我要求学生读写结合,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三、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为他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背诵语文课文,可以使小学生熟记课文内容,进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课文内容的模仿和借鉴功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并为学习课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况且小学阶段是记忆背诵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学生的背诵潜能,为学生的知识宝库增添增砖添瓦何乐而不为呢?配合学校的古诗文诵读的计划,我用早读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每天一首古诗文,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有小组长交换进行小组检查。在奖励机制下,全班营造了一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在学习上互相攀比的可喜氛围。
道理都懂,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操作起来的确不容易,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积累,给孩子打造坚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我们老师的持之以恒。
语文教学方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鸟岛在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鸟岛?)
二、学习课文
1、 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 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
(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a. 出示:闻名中外
指名读,换个词说说它的意思 (驰名中外、中外闻名)
齐读,放在句子中读,说出你读的感受。
b. 指导读:自豪的语气
c. 齐读
(3)、填空:鸟岛在( 。)
(换词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词语;而填空则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理解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灵活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也有利于背诵,可谓一举多得。)
4、 问题(2)为什么叫鸟岛?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找找关键词,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 鸟儿在春天来这里。
b. 一群一群、 陆续 说明鸟多 板书:鸟多
读好一群一群 (速度放慢些)
理解陆续 师演示:手里拿画好的群鸟图贴一次,再贴一次,再来一次 (边说边贴)
c. 自由练读,再配乐指名读,齐读
(3)、因为( ),所以叫鸟岛。
(4)、过渡:这么多的鸟来这里干什么? 学生接读 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这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气氛,让人感受春天的暖意,让学生酝酿读的节奏,为有感情的读课文打好基础。用贴画的方式理解陆续更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形象而直观。)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就和老师一起读。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热闹)板书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 a.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 (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b.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看图说说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c.学生自由练说
d. 指名说第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就该读出好的心情。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指名讲 (鸟窝多、鸟蛋多),你从哪里知道的?
a. 板书:鸟窝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请人补充。
b.挨可以换哪个词? (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 ),鸟窝多( ),鸟蛋多( )。指名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 ),他们( ),随手( ),可是( ),因为()。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找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多突出小岛的与众不同。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长处一一展现,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朗读、总结课文
1、 总结: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也多,真是热闹非凡,让我们也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吧!
2、 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文。
附板书: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 鸟蛋多
游人多(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扣主题,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背诵课文。)
语文教学方案4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都喜欢欣赏美丽的图画,有一天,老师到外面也拍了一些图画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想不想看啊?
2、演示:
秋天山野的景色。
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季节吗?
(板书:秋天。)
3、老师给大家看的就是秋天的图画,齐读课题。
4、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也背上旅行包走进秋天的图画,转一转、游一游,好不好?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看,小火车来接大家了,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四样法宝都带齐了吗?这四大法宝就是带上你们的眼睛仔细看,带上你们的耳朵认真听,带上你们的嘴大声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带上你们的心,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系上安全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二、初读课文
1、瞧,我们的路线图就在这(语文书),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新朋友,别忘了跟他们打声招呼。
(生读课文。)
2、检查生字、句子:
⑴ “红叶号”已经带着我们到了目的地,看,果园的果子都熟了,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果子吧!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水果上面的字,这个果子就是你的了。
(过生字关)──还有更大的'果子呢?(过词语关)脸颊,指的是哪儿,用手摸摸──
⑵ 发现没有,书中有一句话把大部分的词语都装进去。快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第二句,指导学生读准读通。)──摘到苹果一定很开心!让我们把生字和词语宝宝送回课文中读读吧!读给同桌听,读对的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三、新授课文
1、刚才,“红叶号”已经带着我们驶进了美丽的秋天,驶进了美丽的田野,我发现小朋友们都格外地投入,你们被这秋日的景色迷住了是吗?谁能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呀?
⑴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① 你看到梨树怎么了?(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梨子成熟了、又大又黄。)多说几个。
② 我们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的?这金黄的灯笼是……是啊,这一只只又大又黄的梨多像是金黄的灯笼高高挂在枝头啊。多美啊!
③ 你能来读读吗?
⑷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无数金黄的小灯笼。果实累累,真诱人啊!你在很用心地读,谁再来试试?
⑸ 过渡:
呜呜呜,列车开啊开,你还看到了什么?
⑵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① 你读懂了什么?
(苹果成熟了。)
② 那直接说“苹果成熟了,”好不好,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 读出你的喜爱吧。
⑶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① 什么叫稻海啊?是一株稻吗?二株吗?……那是什么?(是啊,是数不清,是许多许多的……)这就叫稻海。
② 让我们去秋天的田野感受一下这丰收的场景,感受一下这起伏的波浪吧。
③ 理解“翻”,为什么用翻呢?
对啊,稻子太多了就像海一样,风一吹就像翻起了一层一层的波浪。
指导读。能读出多的韵味吗?
⑷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① 图片出示“燃烧的火把”。
② 为什么说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③ 读。
2、齐读四句话,如果去掉颜色的词好不好:
师:是啊,那是成熟的颜色,那是收获的颜色。它让我们的秋天更加多姿多彩,它让我们的秋天更加……
3、学习第一句:
⑴ (放音乐)我们乘坐着红叶号来到如此美丽的季节中,来到如此多姿的田野中,我们看到了梨树( ),看到了苹果( )看到了稻海( )看到了高梁(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消息,那就是“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⑵ 让我们把这个消息,把这份喜悦带给所有的人吧,谁来?
──听出了你发自内心的喜悦
──听出了你的……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快乐说出来吧。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快乐喊出来吧。
4、小结: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四、生字指导
1、今天我们的“红叶号”之旅就要结束了,老师刚才在那还摘了好几个成熟的苹果,瞧,它露着红红的脸颊。
2、让我们把红苹果里的生字请进田字格里。
3、瞧,住进了新家的生字宝宝多高兴啊,仔细观察。
4、跟着老师一起写写他们吧。师范写。
5、你们能写好它们吗?生描红。
语文教学方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
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方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四)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同伴互评】本设计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体会,没有机械死板地讲诗。在教学方式上,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互相学习形成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小组学习的指导,将小组学习要做什么,清楚地罗列出来,让小组学习变得有章可循,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注意朗读方式的多样化,并通过评比等激发朗读兴趣。
语文教学方案7
一、导入 新课
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 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略)
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学生写完以后,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略)
四、总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 。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见“”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3.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
(4)口头作文(略)
三、学习举例说明
1.导入 :本文在说明事物时除了条理清楚和生动形象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的事理形象明了地说出来,令人容易明白。请大家将课文中的例子找出来。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2.本文在举例时常用“例如”之类的用语。请同学们看看,这样的用语还有多少?有没有不用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明确:这样的用语,课文中还有“下面是一个例子”、“如”、“又如”等。也有不用的.如第二段举了“杏花开和布谷鸟来了”三个例子都没有用。
3.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有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明确:举例多少应根据需要而定,容易明白的就不举或只举一个例子;不容易明白的就要举两个乃至更多的例子。本文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两个例子很有必要。因为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来推论,春天会来得早,但事实上是春天反而来得迟,且又寒冷。举两个例子说明,才能使人对此确信无疑。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略)
语文教学方案8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9个汉字,用扑克忆喜欢的方法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培养学生会问。
3. 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有没遇到过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你是怎么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一个人物,他就有着“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我们一起到书上了解一下吧!
二、 自学自主读文,提示学生学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识字。
三、 识字分类识字,注重实效。
四、 交流,整体感知
1、 自读思考:读文后的感受
2、 自主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如齐读、分角色读、分自然段、表演读文等。
五、 诵读小组汇报读文,共同感知课文。
六、 写字
1、 自主学习较简单的生字。
2、 交流学习较难的生字。
语文教学方案9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第一至三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语文天地内容(板书:语文天地) 二、练习第一题:学写字。 1、指导写字 出示投影:奶、候、常 (1)指名认读。(学困生) 这几个字应该怎么写?指名书空。(中等生)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书写这个字,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这几个字最后一笔分别是什么?(优等生) (3)想一想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组交流) 小结: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三、练习第二题: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 1、复习声母 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 2、认读下列字出示投影 办法高兴喂牛野果事情 (1)学生自读生字 (2)自己练习给生字补上声母。 (3)小组交流。(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发言) 3、全班交流。 4、指名学生拼读生字(中等生回答) 5、全班集体朗读。 四、练习第三题: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卡片,让学生回忆这些偏旁。(全班进行) 2、以ィ为例,进行教学。 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交流,我们学过的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让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你能试着给写出带有其他偏旁的字吗?(全班进行) 4、补充练习: 教师说一个偏旁,学生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言,当学生提出没有学过的字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并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作业 你还学过或认识哪些偏旁,你知道哪些字带有这样的偏旁吗?把它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四、五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二、三题。 二、练习第四题:读一读,选一个词语造句。 1、教师出示词语投影 时候伙伴打扰 事情重要抚摸 2、读课文《我长大了一岁》、《马莎长大了》。(中等生、学困生) 3、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看看它们用在哪里。(全班进行) 4、学生自己找词语。 5、你能不能也像课文那样,自己再说一句话用上这个词语吗?(小组交流,指名发言) (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对精彩的语句大力表扬。) 6、你能不能把自己说的这个句子记录下来。 五、练习第五题:小组讨论:我们长大了。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朗读学生说出的话,你认为从他们做的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们长大了吗?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2、互相讨论一下。(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优等生) 4、反复朗读。(全班进行) 5、你认为会做哪些事情说明你长大了?你们长大了吗?所以你会自己做哪些事情了呢?(中等生、优等生) 六、作业: 必作题:有感情地朗读《我们的节日》。 选作题:你能不能把自己认为《我们长大了》应该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六、七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过去了,在这个学期里,你一定和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好东西,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吗?当你喜欢时是不是也回家向爸爸妈妈要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出示投影一只漂亮的手表。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想要吗?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你会怎么做?(中等生回答) 2、下面我们来看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指名学生朗读文章。(优等生回答) 4、学生自己朗读文章,并说一说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要这个漂亮的手表了? 5、小组讨论、交流。 6、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 7、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准备怎么做?(让全班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意识不到或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 8、能够考虑到爸爸、妈妈的难处或他们工作的辛苦,这也是长大了的表现。这说明我们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长大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不仅能够考虑到自己的喜好,更能够考虑到别人的难处,处处替别人着想。 三、练习第八题:读一读。 1、说一说哪天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 2、我们节日这天,我们都做些什么? 3、指名读一读《我们的节日》。 4、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朗读。 5、齐读。 四、练习第八题:自查。 1、看书,指名读自检的要求。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检。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我们已经知道复习的重要性了,下面你们自己把前几个单元看一看,你觉得自己在:认字、读书、造句、组词、拼音、背诗这几个方面能够的几朵小红花。如果这几个方面你做的都很好,请你奖给自己六朵小红花。
语文教学方案10
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的 :
1,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杂文”
这是一篇杂文,当然属于小品,语文教案-养鱼记。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杂”名之。而所谓小品文,其内容实亦属于“杂”之一类。如尺牍、题跋、随笔、日记等短文,皆在小品范畴之内,而其内容也都是无所不包的“杂拌儿”。由此可见,小品文者,第一是形式短小,第二则为内容庞杂。至于今天多称讽刺小品为杂文,此盖肇端于鲁迅的大量作品。其实讽刺小品只是杂文的一种,有些抒情小品,内容又何尝不杂!如果文中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那恐怕更是标准的“杂”文了。
二,分析课文
这篇《养鱼记》,可以说是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的杂文。题曰“养鱼”,而文章的一半篇幅都用在对鱼池的描绘上。先从位置写起,说明这小池“直对非非堂”。再写鱼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块未种花草的空地,便用来挖成一个不方不圆不大不小的.土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为池塘。池塘虽小,却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凭了作者艺术的素养和丰富的想像,竟然在这小小的池边获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这确是朴实无华的抒情妙笔,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养鱼记》。
至于这小池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则由于它具备以下优点:其一,它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毕现(文中所说的“潜形于毫芒”,兼有池水清澄,使自己须眉都映入其中,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所以作者在此偃息或散步,乃有一种“自足”之感;即使心有“忧隘”(有忧愁而想不开的事),处境“穷独”(孤寂无聊之谓),也尽得舒展而足以自娱了。可见前半篇那一段绘景状物之文,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其实那个小池塘也未必真如作者笔下所描述的那么美好,但从作者在描述时所流露的情趣来体察,便知道作者在这小天地中具有“审容膝之易安”之乐而怡然自得了。
读者自然要问,为什么文章的后半篇作者要借养鱼一事来发牢骚,并且借题发挥加以讽刺呢?这就要从欧阳修的生平及其整个著作中去寻求答案了。欧阳修并非一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凡庸之辈,而他在写此文时还不到三十岁,其壮志豪情也还未受到任何挫折。不过他本人在洛阳这几年中,似乎并不以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为满足,所以他才有“忧隘”“穷独”之感。用句古话说,欧阳修是绝对不甘心做“池中物”的。于是文章才有后半篇。作者借童子只养小鱼,而把大鱼丢在岸上任其枯涸发了一通牢骚,这种借题发挥原是写讽刺小品的应有之笔。关键在于这同前半篇究竟有什么联系。从表面看,鱼是有幸有不幸的。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当然太不公平了。而这一不公平的局面却是由“童子”之“嚚昏而无识”造成的。作者对童子的斥责正是对当时社会上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但我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用意,却在于通过大鱼枯涸在岸、小鱼自足于水的生活现实对自己出处进退做出了切身反省。自己究竟是满足于现状,做池塘中自得其乐的“小鱼”呢,还是做被人置于池外,终不免因枯涸而死的“大鱼”?这样,前半篇的抒情部分实际上成了自我讽刺,所谓“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想”不过是一种主观的憧憬,一场自我安慰或自我陶醉的虚幻之梦。而作者当时所处的留守推官的职位,实际仅仅是一泓小小水池,一个不大不小不方不圆的坑塘而已。而像欧阳修这样一条“大鱼”,即使能游入池中,在这斗斛之水的容量之下,也没有多少闪转腾跃摇头摆尾的余地。
语文教学方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
【教学准备】
1.按教学重点制作多媒体。
2.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每人搜集一两条有关“生命”的名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主学习: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全班交流,畅谈自己读过这篇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
1.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弄懂弄会,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的理解程度,学生在文中找出屏幕上的生词,根据生词所在的句子进行词语理解引导,正确理解生词含义。
四、研读课文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段意,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五、总结
让学生学会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生词,反复读课文。
2.自主选择文中喜欢的事例,写下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本,梳理脉络
引导学生快速读文并回忆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
二、赏析词句,感悟内涵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哪些思考?找出相关句子。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比较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感受“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
(2)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中的飞蛾,你会想什么?
句子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联系香瓜子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一连使用两个“竟”字的作用。
(2)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那颗掉进砖缝的香瓜子,你会想什么?假如生命只有几天,你是否还会出去迎接光明,茁壮成长呢?
句子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联系生活说说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
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
2.交流搜集的名言,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巩固练习。
回读全文,并试背课文。
五、总结,课外延伸
书籍:
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3.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 求生的欲望
香瓜子 顽强的生命力
心脏 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语文教学方案12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语文教案-边城(节选)。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边城(节选)》。
2.《边城》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3.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二、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地多次地“哭”?
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
语文教学方案13
教学目标:
1、 能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在交流中,能清楚地告诉对方拿手本领好在哪里?如何做?
2、 能将自己学习本领的过程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4、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5、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从小到大,我们学会了许多本领,说说看,你有什么本领?你最拿手的本领是什么呢?
总结:小朋友们真棒,听你们说着自己的拿手本领,我的心都痒痒,我也真想学一学。今天,我们就将来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本领,教教别人你的拿手本领。
二、创设情境,示范引路
1、今天,我们学校的.记者团也要举行一个“比一比,谁的本领最拿手”评选活动。来,我们去看看比赛现场吧!
2、教师扮演记者,请另一个同学接受采访。
3、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认为刚才同学的表现如何?
4、在评议中小结并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明确交际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
5、同学们,比赛还在进行,你们想报名参加吗?不过,要想取得好成绩,充分准备很重要哦!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
6、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选一个代表来参加比赛(展示),大家评议。
评出谁的本领最拿手!颁发“能手奖”!
三、总结谈话
看来,我们班个个是小能手,而且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有爱学习,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我们又学到了新的本领,回家后可以向父母展示一下,好吗?
第二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小朋友们,在上节课中,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拿手本领,小朋友有的说自己会做手工,有的说会洗碗,煮饭,有的说自己会画画、弹琴。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是怎样学会本领的。
二、明确目标
阅读习作提示
1、来说说看你都有什么本领?
2、请打开记忆的大门,再一次回想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碰到什么困难?是怎样的困难?怎样克服的呢?结果怎样?自己的感受如何?(教师要结合学生发言给以适当的评议,要注意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流畅性来讲评)
3、在学生交流中小结:写作时,要说明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4、我们可以以什么为题目呢?
三、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四、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进行点评指导。点评中紧扣重点:如何把本领学会的过程写具体的?(动作、步骤、体会……)
2、 修改习作
3、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出示:
1、自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找规律。小结。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朋友,想认识它们吗?这三个朋友分别是谁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的、地、得”)学生齐说。
2、课件出示:“读一读”
珍贵的邮票 轻声地说 笑得很大声
洪亮的声音 专心得听 写得不清楚
可爱的小狗 拼命地奔跑 表演得很精彩
(1)自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找规律。小结。
3、课件出示:“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 )清澈见底的( )
弯弯曲曲地( )颜悦色地( )
鲜花开得( ) 时间过得( )
(1)学生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我会选”。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的 地 得
1.叔叔跑( )满身都是汗。
2.客人来了,我们很热情( )招待他们。
3.婆婆自言自语( )说:“我( )钱包哪儿去了?”
4.他把桌子上( )东西收拾( )干干净净,然后才放心( )离开。
二、“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1、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分男女生读词。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理解哪个词语?
4、谁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齐读。
6、像这样关于勤奋学习的词语有很多,你还收集了哪些?老师也送几个给你们。课件出示词语:
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 开卷有益 手不释卷
学生齐读。
7、背成语。自由背,同桌互背,比赛背。
谈话: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积累了许多成语。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课件出示:
【趣味语文】 看图说成语
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看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再说成语。
课件出示图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教师补充图画,学生猜谜。猜出谜底:悬崖勒马、指鹿为马、藕断丝连、鹤立鸡群、八仙过海、杯弓蛇影。
4、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编制的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语文教学方案14
[指导思想]
1.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
2.尝试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语文学习。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积累一些知识。
2.进行读诗方法的一些训练。
3.对学生进行一点文学上的熏陶。
[教学创意]
全课的教学分四个步骤:
1.深情地诵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课前探究]
发放问卷,请同学们深入探究,自主完成。
余光中《乡愁》诗“探究式学习”问卷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见自读提示),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下面抄下这些比喻句(见课后练习)。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见课后练习),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全写)。
语文教学方案15
火车的故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建之”,火车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二、重难点: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建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三、教法:练习法、谈话法、观察法等。
四、教具:幻灯片、卡片等。
五、课时:三节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揭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2.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生字。抓住音难字:弄、创、梦。
3.听录音,标出自然段,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二)联系插图,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小明查了许多书)出示生字卡片“书”,指导书写。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机车就是火车头,指出第一幅图上的机车。引读。老师读小明的问题,同学们读答案,读出明白的语气。
(4)读读第三到第六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面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第一幅图上画的就是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上有两根电线。它行驶时,下面靠两根铁轨,上面靠两根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火车的故事》。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请看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在研究制造中。)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1.学习第四段
(1)讲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是早上,“至”是到。合起来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2)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五段
(1)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2)“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3)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4)“创举”: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5)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佩服的语气。
3.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
(2)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全文,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教读识字口诀、抽读卡片,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形难字:动、发、成。
(三)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新型的高速火车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发展) (我国)
蒸汽
内燃 火车 提速 创举
电力
磁悬
【语文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方案03-19
语文高效教学方案04-12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04-12
语文教学方案15篇04-14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02-08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案11-10
语文课教学设计方案05-19
语文阅读教学方案(通用11篇)10-11
《学会看病》语文课教学方案04-15